恶臭污染基础知识(第一期培训)
恶臭污染基础知识恶臭污染源调查
调查实例-区域环境恶臭污染
气象资料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 定性定量分析
筛选可能 污染源
确定特征指 标、污染物 组成特征
确定污染源
进行污染源强 程度监测
分区(行 业)
实施防治措施
恶臭物质分类
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芳香族衍生物 含磷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化学结构分类
酯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
酮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气味特征分类
花香味、粪臭、腥臭、汗臭味、 水果香味、焦糊臭味等
恶臭物质分类
基本气味与代表性化合物
薄荷香 薄荷醇、环己酮、叔丁基甲醇 香叶醇、α-紫罗酮、苯乙醇、松油醇 吡喃酮、呋喃酮、环酮 环十六烷酮、雄甾烷-3-α-醇 d-樟脑、桉树脑、龙脑、叔丁醇、戊基甲基乙醇 三甲胺、二甲基乙胺、N-甲基吡咯烷 异戊酸、异丁酸 臭戊硫醇、1, 5-戊二胺、吲哚、3-甲基吲哚
主要恶臭污染物
硫化氢、氨、含氮化合物
调查实例-区域环境恶臭污染
模拟恶臭污染事件 某市环保部门不断接到市民投诉,反映城区 部分地区无规律性出现臭气味。近一半主城区时 常被恶臭笼罩,有时一天的投诉量高达上百件, 恶臭主要集中在每晚18时至次日凌晨,每年的5-9 月是高发期,60%以上都是对大面积恶臭进行的无 明确指向的投诉。恶臭污染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居 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恶臭监测基础知识与 恶臭污染调查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刘彩霞
恶臭监测基础知识
恶臭发展历程 恶臭基本概念 嗅觉理论基础
恶臭污染的出现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理论培训
建设历程国家环境保护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首批建设的三个重点实验室之一,2002年通过验收并予以正式命名和授牌,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专门从事恶臭污染控制研究的专业实验室,定位是针对国家的重大环境需求与我国的恶臭污染状况,致力于恶臭污染控制与管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为国家环境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恶臭排放标准的制定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2.《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近年承担国家级项目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GB 14554-93)2.嗅觉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3.恶臭自动在线监测预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4.恶臭污染评估技术与环境基准研究5.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环境安全评价技术研究6.恶臭物质的嗅觉阈值与致臭机理研究7.恶臭污染源解析技术及预警系统研究国际交流合作韩国首尔韩国、法国外宾赴实验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日本香气-臭气环境协会恶臭样品采集恶臭样品测试◆嗅觉灵敏性 ◆嗅觉的个体差异性◆嗅觉顺应性和疲劳性◆嗅觉阈值的变动性1.1 恶臭的基本概念 ① 嗅觉与嗅觉特征嗅觉感受器位于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内,包含约1000万个嗅细胞,它向外的突起为嗅纤毛。
嗅纤毛深入嗅上皮表面的粘液中,是嗅觉刺激的受纳器。
双极细胞的轴突穿过筛板,进入嗅球,有嗅神经链接到大脑。
嗅刺激物随气流刺激嗅纤毛,通过嗅神经传入大脑,从而被感知。
嗅觉是指挥发性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
为了客观公正地利用人的嗅觉进行恶臭测试,需要了解嗅觉的几个重要特征。
恶臭•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凡是能产生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体通称恶臭气体,简称为恶臭。
恶臭物质•恶臭物质是指能够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引起人们厌恶感或不愉快的物质,即产生恶臭的物质。
恶臭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治理方法
恶臭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治理方法恶臭污染物是指能够散发出刺激性、难闻气味的化学物质,它们在大气中的排放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恶臭污染物的排放对空气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理方法。
一、恶臭污染物排放的影响1.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恶臭污染物不仅会引发人们的不适感,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于恶臭污染物中,人们可能会经历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并且还可能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因此,恶臭污染物的排放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2. 对环境的污染恶臭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有些恶臭污染物具有较高的毒性,它们可能进入土壤和水体,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
此外,一些恶臭污染物的氧化产物可能加速大气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层的破坏,给地球带来更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恶臭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方法1. 加强排放源控制恶臭污染物的治理首先需要从源头进行控制。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等排放源的监管,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排放行为。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恶臭污染物排放传感器等设备,对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排放异常。
2. 推行技术创新恶臭污染物的治理还需要引入新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可以将恶臭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另外,利用高效过滤装置和气体净化设备,对排放物进行处理,以降低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也是恶臭污染物治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恶臭污染物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人们形成环保意识,减少恶臭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科普讲座、制作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公众传达治理恶臭污染物的重要性和方法。
4. 加强国际合作恶臭污染物不仅是国内问题,也是国际性的环境挑战。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恶臭污染物排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通过联合研究和制定国际标准,促进全球范围内恶臭污染物治理的进展。
异味处理安全培训要点
异味处理安全培训要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异味问题,如化学物质挥发所导致的刺鼻气味、食物烹饪产生的浓烈味道等等。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异味处理技巧,还需要了解一些异味处理的安全知识,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首先,了解异味产生的原因是进行异味处理的第一步。
异味可能源自于化学物质的挥发、不洁物品的腐烂或者细菌的滋生等。
对于不同的异味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比如,如果遇到刺鼻的气味,如甲醛、苯等化学物质挥发的气味,我们可以通过通风换气、放置活性炭等方法来处理;而对于食物烹饪产生的异味,我们可以做好食材的储存和处理,保持厨房的卫生和通风等。
其次,异味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也非常重要。
在处理异味时,我们应该注重个人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安全眼镜等。
这些防护用品可以有效地降低异味带来的对身体的伤害。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直接接触异味源,尽量采取间接的处理方式,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对于某些有毒的异味物质,我们更应该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如调节室内空气质量的化学剂等,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环境的清洁也是异味处理的关键。
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可以有效减少异味的产生和滋生,降低对人体的危害。
我们应该保持室内的通风良好,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理房间、厨房、卫生间等区域。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清洁用品来清洁异味物体,如清洁剂、消毒水等。
但是,在使用清洁用品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以免对自己和环境造成伤害。
总之,异味处理安全培训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备技能和知识,对保护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异味产生的原因、注重安全防护和环境清洁,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异味问题,避免身体和环境受到伤害。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切勿因为熟悉和常见而忽视安全,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恶臭标准嗅辨员培训班
恶臭标准嗅辨员培训班
恶臭标准嗅辨员是一个专业领域,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胜任。
在这个培训班中,学员将学习如何准确、快速地辨别各种恶臭,并且了解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本文将介绍恶臭标准嗅辨员培训班的内容和要求,帮助学员更好地准备和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培训班将介绍各种常见的恶臭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生物质、废
气等。
学员需要学会通过嗅觉来判断不同类型的恶臭,并且能够准确描述其特征和强度。
在实践中,学员将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真实的恶臭样本,从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
其次,培训班将介绍恶臭的标准和规定。
学员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行业对于恶
臭的排放标准,以及相关的监测方法和设备。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编制恶臭监测报告,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与相关部门和客户沟通。
此外,培训班还将对学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学员需要了解
在恶臭监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他们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恶臭排放的规定,以及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
最后,培训班将通过实际案例和模拟演练来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
学员将有机
会参与真实的恶臭监测项目,以及模拟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
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且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恶臭标准嗅辨员培训班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培训项目,旨在帮助学
员成为专业的恶臭标准嗅辨员。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员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竞争力。
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在培训班中收获满满,成为一名优秀的恶臭标准嗅辨员。
恶臭的治理
恶臭的治理一、恶臭物质概述恶臭是大气、水、土壤、废弃物等物质的异味物质,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器官感知而引起不愉快感觉并有害于人体健康的一类公害气态污染物质。
通常所指的臭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带有恶臭的气体。
(一)恶臭物质的来源及种类恶臭散发源分布广泛,但多数来自于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饲料厂和肥料加工厂、畜牧产品农场、皮革厂、纸浆厂等工业企业,特别是石油中含有微量且多种结构形式的硫、氧、氮等的烃类化合物,在储存、运输和加热、合成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臭气逸散到大气中,造成环境的恶臭污染。
1995年修改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常见的恶臭物质见表1:表1 恶臭物质的分类及臭味性质值(上表中带*者),以及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
(二)恶臭阈值及其强度1.恶臭的阈值有无气味及气味的大小与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
恶臭的检测方法有人的嗅觉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
通常把正常勉强可以感觉到的臭味浓度称为嗅觉的阈值。
其中不能辨别臭味种类的阈值称为检知阈值,能够辨别出臭味种类的阈值称为认识阈值。
由于臭味的灵敏程度因人而异,所以不同研究者给出的臭味阈值往往差距甚远。
一般恶臭多为复合恶臭形式,复合恶臭的强度与物质的种类与浓度有关。
2.恶臭的强度一种恶臭物质的臭气强度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KP logS式中 P—恶臭强度;S—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K—常数。
恶臭物质种类不同,K值也不同。
恶臭物质的限定标准是根据恶臭的刺激强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对每种物质规定控制范围的。
臭气强度嗅觉阈值为基准划分等级,一般分为6级,见表2。
表2 恶臭的强度标准取相应的措施。
3.恶臭物质的控制与处理方法为使恶臭物质不能刺激人的嗅觉器官,通常采取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控制与处理:※密封法用固体、无臭气体或液体隔断恶臭物质扩散来源,使恶臭物质不可能进入或只允许不可避免的极少量进入空气;※稀释法用大量无臭气体将含恶臭物质的废气稀释,降低恶臭物质的浓度,从而降低臭气的强度;※掩蔽法在一定范围内施放其他芳香物质以遮盖恶臭物质的臭味;※净化法建立脱臭装置,在恶臭物质排放前,通过物理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方法(吸附、吸收、燃烧等方法)将恶臭物质捕集起来,使之不能在空气中扩散与传输;或者将恶臭物质转化成无臭物质。
恶臭(1)
评价
对恶臭污染源所排放恶臭物质的种类、性 质、污染范围以及臭气强度进行流行病学 调查、检测和评价时,采用询问法和嗅觉 法,可以作为微量气体化学分析法的补充 恶臭物质的臭味,不仅取决于它的种类和性 质,也取决于它的浓度。在评价恶臭时,应以 感受到的浓度强弱为准,而不是以“香”和 “臭”来划分。
发臭机制
恶臭物质发臭和它的分子结构有关,如两 个烷基同硫结合时,就会变成二甲基硫 【(CH3)2S】和甲基乙基硫 (CH3· C2H5S) 等带有异臭的硫醚。 若再改变某些化合物分子结构中 S的位置, 其臭味的性质也会改变。例如,将有烂洋葱 臭味的乙基硫氰化物(C2H5SCN)中的S与N 的位置对调,就会变成芥末臭味的硫代异 氰酸酯(C2H5NCS)。
预防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
治法》,1993年7月19日国家环境保 护局批准 1994年1月15日实施控制恶 臭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保护和改善 环境,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分年限规 定了八种恶臭污染物的一次最大排放 限值、复合恶臭物质的臭气浓度限值 及无组织排放原的厂界浓度限值。
粪便生活污水肉类腐烂屠宰牲畜 油脂加工、皮革制造、酿造、粪便 溶剂、涂料、油脂工业臭 合成纤维合成树脂、涂料、粘合剂
含卤素有机物 冷剂 刺激臭 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制
恶臭的分级
0级,无臭; 1级,勉强感到轻微臭味; 2级,容易感到轻微臭味; 3级,明显感到臭味;
主要恶臭物质的臭气特性及污染来源
分类 硫醇类
臭气特征
污染来源
烂洋葱味 制药厂、橡胶加工厂
硫醚类
硫化物 胺类
蒜韭菜臭
纸浆厂、石油精炼厂
臭鸡蛋味 炼油、化肥、污水处理站 鱼腥味 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厂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培训试题
培训课题: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
培训日期:
分数:
一、填空题:(共题,每空 5 分,共100 分)
1、恶臭污染物指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
质。
2、臭气浓度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时,
所需的稀释倍数。
3、无组织排放源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m的排放源。
4、本标准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分三级,排入GB3095中类区的执行
一级标准,排入类区的执行二级标准,排
入类区的执行三级标准。
5、排污单位排放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的一次监测值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6、有组织排放源采样频率应按生产周期确定监测频率,生产周期在8h以
内的,每h采集一次,生产周期大于8h
的,每h采集一次,取其测
定值。
7、厂界的监测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厂界的侧,或方位的边界线
上。
8、无组织排放源,连续排相隔h采一次,共采集次,取其测定
值。
9、无组织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气味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次,取其测定值。
10、水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排水沟、渠)的监测,应以为厂界边界线。
11、在二类区中新建企业的无组织排放臭气浓度限值为。
生物除臭技术专题培训课件
输入你的标题
Add your title
生物法除臭原理
将部分臭气由气相转变为液相 的传质过程。
臭味物质进入细胞后,在体内作为营养 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臭气得 以去除。
生四物AC步除DB曲臭
LOGO
溶于水中的臭味物质通过微生物吸收和 分解,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 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酶(山河美微生 物分泌的外酶)分解。
4
65
5
二硫4化碳
浓度≤2mg/m³(一级) 浓度≤3mg/m³(二级)或5mg/m³(现有) 浓度≤8mg/m³(三级)或10mg/m³(现有)
苯乙烯
浓度≤3.0mg/m³(一级) 浓度≤5.0mg/m³(二级)或7.0mg/m³(现有) 浓度≤14mg/m³(三级)或19mg/m³(现有)
臭气浓度(无量纲)
高 较高 低 无 简单方便 中低浓度污染
化学吸收法
脱臭效率 高
投资费用 高
运行费用 高
二次污染 中等
运行管理 投加量难以控制
应用
中高浓度污染
吸附法
脱臭效率 高
投资费用 中
运行费用 高
二次污染 中
运行管理 频繁更换填料
应用
低浓度污染
掩蔽剂法
脱臭效率 低
投资费用 低
运行费用 高
二次污染 低
运行管理 持续控制难度大
1
恶臭物质的臭阈值 往往很低,在恶臭 污染事故中,由于 污染物浓度,给分 析测试带来较大难 度。
2
恶臭污染程度与 人的感觉强度并 不成线性关系, 即当某种场合恶 臭物质降低90%, 人的感觉仅仅降 低了一半,给处 理带来难度。
3
恶臭物质成分复 杂,对一种或者 几种组分无法体 现污染的程度。
恶臭导则考点总结
1. 区分恶臭污染物、臭气浓度
恶臭污染物与臭气浓度是两个概念,恶臭污染物包括: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掌握,出选择,问那种污染物适用恶臭标准);臭气浓度是指恶臭气体用无臭气体进行稀释,稀释到无臭时,需要的倍数。
2.无组织排气源
①排气筒低于15m算无组织,②通过水体散发的恶臭污染物、臭气浓度,③泄露和其它形式的无组织排放。
以上排放需满足厂界控制标准。
控制指标: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恶臭污染物、臭气浓度)。
监测点:排污单位边界且不受其它干扰因素影响。
3.标准执行问题
一类区内1994年6月1号以前建成的污染源执行一级现有标准,不允许新建排污单位。
1994年6月1号起新、扩、改项目执行二级、三级标准(恶臭标准早于环境质量标准,仍留有三级)对应限值。
4.控制因子问题
无组织:恶臭污染物(八项因子)浓度(单位mg/m3)、臭气浓度(无量纲)。
排气筒(大于15m):恶臭污染物(八项因子)排放量(单位kg/h)、臭气浓度(无量纲)。
5.四舍五入法
两个排气筒高度中间采用四舍五入法。
假设高度h1排气筒排气速率为w1,高度h2排气筒排气速率为w2,h1<h<h2,若(h-h1)/(h2-h1)小于0.5则高度为h的排气筒执行h1排气筒排气速率,即w1;大于等于0.5则执行高度h2排气筒排气速率,即w2。
6.无组织监测问题
监测点位:厂界下风向或有臭气方位的边界线。
监测频次:生产周期小于8h,每隔2h测一次;大于8h,每隔4h测一次;取最大值。
恶臭污染物嗅辨员嗅辨专业技术、判定师判定专业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
恶臭污染物嗅辨员嗅辨专业技术、判定师判定专业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恶臭物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硫化氢、二硫化碳、甲硫醚、甲硫醇、氯酚、硝基酚、胺类化合物、吲哚类等。
(至少5 种)2、恶臭的测定一般采用嗅辩法,如果对其中特征恶臭气体进行精准分析需要用到气相色谱、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
3、臭气浓度是根据臭觉器官实验法对臭气气味予以数量化的指标,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臭气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叫臭气浓度。
4、嗅觉阈值包括可以嗅觉气味存在的感觉阈值和能够定出气味特性的识别阈值.5、嗅辨时由六名嗅辨员组成嗅辨小组在无臭室内作好嗅辨准备。
6、嗅觉测试过程中,为防止嗅液挥发,嗅辨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嗅辨;每次测试完毕应将测试样品经传递窗送回到配气室内以防止其气味挥发,干扰他人测试。
7、恶臭嗅觉实验室须具备准备室,样品配制室,嗅辨室三个功能区(室)。
8、在污染源测试中,某一嗅辨员做嗅觉试验时,当往3L 无臭袋中注入3ml 样品时判定正确,下一步配气员需要在3L 无臭袋中注入 1ml 样品时让嗅辨员嗅辨,如果判定仍然正确,配气员还需在3L 无臭袋中注入 0.3 ml 样品时让嗅辨员嗅辨。
9、环境样品测试中,判定师在3L 无臭袋中注射300ml 的样品,交给嗅辨员嗅辨,得出正解率小于0.58,则该环境样品的臭气浓度为 10 。
10、关于无组织排放源的采样频率,连续排放源应每隔 2 小时采一次,总共采集 4 次,取其最大测定值;间歇排放源选择在排放浓度最高的时间内采样,样品采集次数不少于 3 次,取其最大测定值。
二、判断题1、三点比较式臭袋法不受恶臭物质种类、数目、浓度及所含成分比例的限制。
(√)2、嗅辨员在前两天不能携带和使用有气味的香料及化妆品,不能食用有刺激气味的食物。
(×)3、嗅辨员的嗅觉器官相对较灵敏,所以即使患感冒或嗅觉器官不适的嗅辨员可以参加当天的测定。
(×)4、溴辨员应为18~45 岁,不吸烟、嗅觉器官无疾病的男性或女性,经嗅觉检测合格者,如无特殊情况,可连续三年承担嗅辨工作。
科普:恶臭(包含vocs)的危害原来这么大!
科普:恶臭(包含vocs)的危害原来这么大!恶臭污染物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极易引发扰民的公共污染。
目前,人们发现环境中恶臭物质已达数万种之多,恶臭物质按化学结构分为醛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低级脂肪酸、酚类化合物、环状醇等物质。
这些化合物的共同化学特性是具有电负性较强的官能团,其分子具有极性、化学性质呈还原性。
恶臭污染物的环境危害恶臭污染是恶臭气味扩散到环境中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空气污染,已被列入世界七大公害之一,其危害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恶臭污染是通过人类嗅觉器官对人们的心理、情绪产生影响,严重者将刺激生理反应,如出现e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或并发引起呼吸道疾病,其具有典型的社会危害性,当兼有化学毒性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及破坏生态。
研究表明,工业过程排放出大量的苯类、酚类、硫化物、有机氯化物等恶臭物质,对人体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多数还具有毒性或“三致”效应(即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同时,很多恶臭物质也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二次气溶胶粒子的重要前体物,在一定气象条件下二次粒子的积累可导致PM2.5 浓度的增加,降低大气能见度,进而诱发灰霾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因此,恶臭物质种类繁多,能以低浓度产生嗅觉刺激,并且恶臭污染通常是由多种恶臭物质形成的复合型污染。
恶臭污染源影响恶臭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的生产过程,如化工、石油、塑料、橡胶、肉类加工、生物制药、酿造等企业及污水输送与处理、垃圾转运与处置、畜禽养殖与屠宰等过程都会产生恶臭污染。
工业企业废气排放是恶臭污染的主要来源,一直是环保部门重点管理的对象。
在城郊、农村等区域由乡镇企业、污水处理厂、污水渠、垃圾转运、垃圾堆放、垃圾填埋、垃圾焚烧、畜牧业、家禽养殖、堆肥等引起的恶臭污染问题日益增多。
在城市中心、居民区内由餐馆、快餐店、垃圾堆放、下水道、室内装修等引起的恶臭扰民事件也频繁发生。
恶臭嗅觉培训总结
恶臭嗅觉培训总结概述恶臭嗅觉培训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们对恶臭嗅觉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的培训方法。
恶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恶臭嗅觉培训,我们可以提高对恶臭的认知,并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
本文将介绍恶臭嗅觉培训的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流程和培训效果。
目标恶臭嗅觉培训的目标是提高对恶臭的嗅觉敏感度和准确度,使参训人员能够迅速辨别恶臭的来源并采取措施。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恶臭嗅觉敏感度;2.学习辨别不同种类的恶臭;3.掌握常见恶臭的排除方法;4.增加对恶臭的认知。
培训内容恶臭嗅觉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恶臭的来源和成分参训人员需要了解恶臭的来源和成分,例如污水、垃圾、化学品等。
理解恶臭的成分有助于辨别恶臭的来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恶臭嗅觉敏感度的培养参训人员将接受一系列训练,包括了解不同种类的恶臭、分辨不同强度的恶臭、识别恶臭的持续时间等。
培养敏感度有助于提高对恶臭的辨别能力。
3. 恶臭的评估和测量方法参训人员将学习使用恶臭评估工具和仪器,例如恶臭等级评估表、气相色谱仪等,用于恶臭的评估和测量。
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准确评估恶臭的程度。
4. 恶臭的排除方法参训人员将学习常见恶臭的排除方法,包括清洁、通风、使用除臭剂等。
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恶臭问题。
培训流程恶臭嗅觉培训通常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个阶段。
1. 理论学习理论学习阶段主要包括学习恶臭的来源、成分、嗅觉敏感度培养方法、评估和测量方法以及排除方法等。
参训人员通过讲座、培训材料等方式进行学习。
2. 实践训练实践训练阶段参训人员将进行恶臭的辨别和排除实践。
通过实际场景的模拟和练习,参训人员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对恶臭的辨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阶段通常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演示等。
培训效果恶臭嗅觉培训的效果取决于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培训质量。
一般来说,通过恶臭嗅觉培训,参训人员可以获得以下效果:1.提高对恶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2.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恶臭;3.掌握常见恶臭的排除方法;4.增加对恶臭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嗅觉误区
嗅觉错觉
嗅觉判断局限性 嗅觉测试与仪器方法结合
嗅辨中毒
嗅疲劳现象 嗅觉实验不符合中毒基本条件 及时休息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嗅辨技术
急促深呼吸嗅辨嗅辨 加大鼻腔空气流速,增加嗅上皮腔涡旋气流,带 进更多的嗅物质刺激嗅细胞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扩散转化
氧化反应 沉降作用
恶臭污染转化规律 吸附反应
溶解反应 分解反应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气象影响因素
风速 风向 湿度 气象稳定度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 气象因子恶臭监测适宜程度分类
▪ a类: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适宜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 b类: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适宜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 c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较不适宜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 d类:很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不适宜进行无组织排放监测
▪
3:经常闻到(每日一次左右)
▪
4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各类恶臭评价方法简介
▪ 臭气持久性 ▪ 气味的持久性与强度相关联,气味的强度随浓度而变化 ▪ 恶臭空气中“逗留”的时间 ▪ 臭气品质(臭气特征) ▪ 气体品质的描述不直观和统一 ▪ 气味以及感觉气味的嗅觉机理的特殊性,只能对已经被认
知的气味类别来描述或表达
恶臭污染形成条件 恶臭污染特征
恶臭污染物转化规律 恶臭污染与气象关系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定义
能产生令人不愉快感觉的气体通称恶臭气体
恶
臭
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可以通过人们的感知进
行分析和判断
恶臭物质
指一切刺激人们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坏生活环境质 量的气体物质
恶臭污染
当环境中的异味使人感觉不愉快,对人产生心理影响和生 理危害,即是恶臭污染
恶臭物质分类
▪ 目前所知的200多万种化合物中,约有40万种是有 气味的
▪ 无机化合物中除了SO2、NH3、H2S等少数几种有 强烈的气味以外,大多数是没有气味的
▪ 气味物质相对分子量在50~300之间,至今还没有 发现相对分子量大于294的气味物质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物质分类
化学结构分类
含硫化合物 芳香族衍生物 含氮化合物 含磷化合物 酯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醇类化合物 醛类化合物 酮类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
气味特征分类 花香味、粪臭、腥臭、汗臭味、
水果香味、焦糊臭味等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物质分类
基本气味与代表性化合物
薄荷香 花香 焦糖香 麝香 樟脑香 鱼腥臭
薄荷醇、环己酮、叔丁基甲醇 香叶醇、α-紫罗酮、苯乙醇、松油醇
吡喃酮、呋喃酮、环酮 环十六烷酮、雄甾烷-3-α-醇 d-樟脑、桉树脑、龙脑、叔丁醇、戊基甲基乙醇 三甲胺、二甲基乙胺、N-甲基吡咯烷
现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防治技术发展
▪ 60年代,日本成立了“恶臭公害研究会”
▪ 国际召开了专题讨论会
▪ 测定和评价污染源与大气环境中的恶臭物质的方法 ▪ 地区恶臭暴露的评价 ▪ 恶臭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管理和控制技术研讨会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控制标准发展
▪ 日本是第一个将恶臭防治立法的国家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各类恶臭评价方法简介
▪ 感官评价方法
▪ 臭气浓度 ▪ 最常用的感官方法,原理是:无论恶臭的强度有多大,如果用无臭空气连续稀释,终究
能得到一个达到感觉阈值的稀释倍数,这个稀释倍数即是臭气的浓度 ▪ 臭气浓度法分为静态稀释法和动态稀释法两大类 ▪ 静态稀释法主要包括无臭室法、注射器法和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 动态稀释法主要有气味计法和动态嗅觉计法。 ▪ 臭气强度 ▪ 臭气强度是人的嗅觉对气味的心理感觉的程度,是对气味强弱程度的一种描述 ▪ 臭气强度法是根据恶臭气味的强度分成若干等级,然后由训练有素的嗅辨员闻嗅后进行
▪ 1967年《日本公害对策基本法》将恶臭单独列为公害 ▪ 1971年6月公布了《恶臭防治法》,后陆续1976年、1989年、1994年
修订标准,目前22种恶臭物质
▪ 欧美国家制定了许多恶臭控制标准,按功能区、排放口、 排放时间、排放总量等方面制定了不同的基准值。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基本概念
恶臭污染物定义 恶臭污染物来源与分类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嗅觉理论基础
嗅觉基本知识 嗅辨技术
常见嗅觉误区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嗅觉生理结构
嗅觉感应器-人类鼻腔上部
嗅感区:上部涡流区 嗅粘膜:嗅觉感受体,不规则布满 嗅觉细胞 嗅细胞神经末梢: 气味分子的直 接受体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术语定义--嗅阈值
嗅觉阈值 感知阈值 识别阈值
表示嗅觉的最小刺激量 勉强地感觉到气味的刺激量 准确辨别出气味特点的气体浓度
▪ 经过训练的嗅辨员对自己的经验和记忆是有意识的。最终以嗅辨组的平均值报告恶臭样 品的喜厌度
▪ 臭气频率显示法
▪ 臭气频率显示法,是指显示气味的感知频率的方法。与臭气强度法、喜厌度法、臭气浓 度法相比较,这种方法多用于长期的水平评测。一般分为5个等级:
▪
0
▪
1:偶尔闻到(每月一次左右)
▪
2:有时闻到(每周一次左右)
分级 ▪ 因国家、地区的不同,臭气强度的分级也有所不同 ▪ 目前逐渐趋向于6级分级制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各类恶臭评价方法简介
▪ 臭气喜厌度
▪ 喜厌度是表示某个恶臭样品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的程度,是反映人的心理感受的指标。
▪ 喜厌度是一个独立的气味特征,一般用9级表示
▪ 极愉快--极不愉快
▪ 嗅辨员根据其经验和对恶臭的记忆作为参考来定喜厌度
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污染物降解,对监测干扰影响较大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各类恶臭评价方法简介
▪ 成分及浓度评价方法
▪ 单一成分浓度显示法
▪ 利用气体色谱仪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通过构成臭气 的化学物质的浓度进行显示(数值化)的方法
▪ 复合成分浓度显示法
▪ 利用气相/质谱联用仪、气体色谱仪等分析仪器,对构成臭 气的化学物质的成分和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
汗臭
异戊酸、异丁酸
腐烂
臭戊硫醇、1, 5-戊二胺、吲哚、3-甲基吲哚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国外 气味 研究 方法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形成条件
具有恶臭物质存在
恶臭污染形成条件 与环境空气存在着扩散界面
足够的排放强度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特点
恶臭污染特点
多发性 突发性 区域性 主观性 心理作用-生理作用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与气象的关系
气象因素分类表
风向变化大小(±So) 平均风速(m/s) 大气稳定度级
适宜程度分类
<15o 1.0~2.0
F、E a
15o ~29o 2.1~3.0
D b
30o ~45o 3.1~4.5
C c
>45o >4.5 B、A
d
以适宜程度最差的一项所达到的类别来估计气象条件总的适宜程度 任一项达到d类,或者其中两项达到c类,应停止该次监测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主观性 客观性
嗅觉影响因素
个体的嗅觉灵敏度 个体嗅觉阈值的波动性
个体嗅觉的适应性 个体嗅觉的疲劳性 嗅觉环境的变化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嗅觉疲劳现象
嗅觉疲劳
嗅觉器官固有特性
较长时间气味刺激造成对该气味嗅觉敏感度 下降或丧失
疲劳时间-嗅觉疲劳或嗅觉消失有时间间隔
通过一定时间隔离气味恢复嗅觉灵敏度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术语定义--嗅阈值
是指恶臭气体中某种恶臭物质的物质浓度除以该成分 的嗅觉阈值浓度
阈稀释倍数= 恶臭物质的物质浓度/该成分的嗅阈值浓度
恶臭气体的物质浓度可以通过测试得到 恶臭物质的嗅阈值可通过文献调查等方式进行查询
阈稀释数倍数
意义:恶臭混合气体中,恶臭物质的阈稀释倍数越 高,该物质在臭气中的贡献率越大 即产生臭气的主要物质不是物质浓度最高的恶臭物 质,而是阈稀释倍数最高的恶臭物质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物质来源
自然发生源 动植物分解腐败等
人工发生源
工业生产污染源
石油炼制厂 食品加工 橡胶行业 造纸行业厂 酒精酿造
塑料加工 医药农药 涂料生产集中式生活治理设施垃圾焚烧厂 垃圾填埋场
污水处理厂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存在形态
污染形式
点源、面源、线源
存在形态
气态、液态、固态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监测基础知识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王凤炜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发展历程 恶臭基本概念 嗅觉理论基础
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
恶臭污染的出现
▪ 1858年夏英国发生泰晤士河恶臭污染 ▪ 20世纪50-60年代,恶臭污染问题大面积显现出来,
集中在发达国家 ▪ 20世纪80年代后,恶臭污染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