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合集下载

猪病流行新特点及防疫对策

猪病流行新特点及防疫对策

猪病流行新特点及防疫对策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的流行成为养猪户们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猪病的流行对猪场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事养猪行业的人们要时刻关注猪病的流行新特点,以制定相应的防疫对策。

1.猪病流行新特点(1)滞销猪病:近年来,因为市场供过于求,养殖户往往通过大量饲养猪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当市场需求不足时,这些猪将面临滞销。

滞销猪病就是指因长时间滞销而导致的猪病流行。

滞销的猪数量庞大,导致了大量的患病猪养殖农户内,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病毒传播的环境,从而加重了猪病的传播。

(2)猪场集约化:为了提高养猪效益,许多养殖户逐渐将猪场规模扩大化,实现集约化养殖。

集约化养殖也带来了猪病流行的新特点。

由于猪场规模大、密度高,病菌传播更加迅速。

集约化养殖也影响了猪场员工的操作,人性化与标准化程度不够,导致疫情的迅速蔓延。

(3)跨区域流行: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猪户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地区的猪也经常进行交易。

这也容易导致猪病的跨区域流行。

一旦有病猪流入健康猪群,很容易引发疫情,进而跨区域蔓延。

2.防疫对策(1)加强猪场管理:集约化养殖对猪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养殖户应加强对猪场内病猪的检测与排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猪。

加强对猪场环境的消毒,减少病毒的存活与传播机会。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与技能,确保操作标准化和人性化。

(2)建立猪病监测系统:养殖户可以建立猪病监测系统,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患病猪和疫情。

建立猪群健康档案,记录疫苗接种情况、病死病变情况等,为猪病防控提供依据。

(3)加强猪病宣传与科普:猪病防控工作离不开养殖户的认知和配合。

养殖户可以加强对猪病的宣传与科普,提高养殖户的猪病防控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撰写宣传资料、利用媒体传播等方式,向养殖户普及猪病的预防知识和相关政策措施。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的流行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

养殖户们必须时刻关注猪病的新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

目前猪病发生的流行特点及防制措施近几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琵。

猪病形势日益严峻。

笔者综合多年在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和对全区情况的周查了解,就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台技术总结如下。

1 当前猪病发生流行的特点1.1 疾病种类明显增多,多病原混合感染显着增加由于商州区饲养模式、管理技术落后。

加上近年来一些中小规模养猪场纷纷上马,技术缺乏,设施落后,疫病发生和流行已成为严重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据统计,不少的养殖场户,病死猪率都在10%左右,有的猪场的病死率在15%以上。

当前的许多生猪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因子的共同作用造成的,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疾病危害极为严重。

且难以控制。

其中病原体感染的有多种细菌相加。

或多种病毒相加。

或多种细菌和多种病毒相加,往往是几种不同病原体,有的为原发,有的继发或并发,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使病情加重。

除了猪瘟与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猪喘气病与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等都有病例发生。

1.2呼吸道综合征问题日益突出,病毒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从近几年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猪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变。

哺乳猪和育成猪尤为严重,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极为严重。

1.3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大随着规模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和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猪大肠杆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

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

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和常发病。

另外,某些损害免疫系统的疾病如圆环病毒等未能有效控制,使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滥用抗菌药物,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的细菌产生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后。

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一些条件性传染病已变为非条件性传染病。

这种情况近年来日趋普遍,危害日趋严重。

2防治技术2.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防疫卫生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农业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猪场规模日益增大。

随着猪场规模化养殖的扩大,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生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规模化猪场疫病的新特点,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

1. 病原体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猪场的猪只密度较高,病原体在猪栏之间的传播速度加快。

猪只接触面积大,相互之间的接触频率也增加,使得病原体在猪栏之间快速传播。

2. 病原体传播路径多样化:在规模化猪场中,病原体传播的路径多样化。

除了直接接触传播,还有空气传播、饲料和水源传播等多种途径。

规模化猪场内部设施复杂,如猪舍、猪栏、饲料水槽等,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隐蔽场所。

3. 疫病爆发范围广泛:规模化猪场疫病爆发的范围一般较大,甚至跨越多个猪舍,且病变程度也较为严重。

这是由于规模化猪场的猪只密度高,疫病在猪舍内扩散迅速,很快影响到整个猪场。

4. 防控难度大:规模化猪场经营面积大、猪只数量多,病原体在猪场内的传播速度快,何时何地传播疫病很难预测。

规模化猪场内设施复杂,清洁消毒难度大,防控轻重不当容易造成疫情反复。

1. 加强疫情监测:规模化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疫病。

可以采用疫苗免疫检测、临床症状监测、环境监测等方法,全面掌握猪场的疫情动态。

2. 提高猪场的环境卫生:规模化猪场应定期对猪舍、猪栏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病原体在环境中存活和传播。

要加强对饲料和水源的管理,保证其质量安全。

猪场内设施应合理布局,便于清洁消毒和病原体的监控。

3. 加强猪群的免疫管理:规模化猪场应建立起健全的疫苗接种计划,及时给猪只接种必要的疫苗。

要合理控制猪群的密度,减少因猪只过密引发的疫病传播风险。

4. 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针对规模化猪场疫病的传播特点,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防疫措施。

如在水环境中添加消毒剂,加强对猪只健康状况的监测,定期进行肠道微生态调控等。

5. 信息共享与合作:规模化猪场应建立与当地防疫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当地疫情动态。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生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1. 高密度饲养:规模化猪场一般采用高密度饲养模式,猪只密度较大,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

高密度饲养环境下的猪只之间互动频繁,易造成疫病的传播扩散。

2. 高度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猪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管理,对饲养环境进行精细化控制。

一方面,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也为疫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场所和条件。

3. 隔离措施不到位:规模化猪场规模较大,猪只数量众多,隔离工作难度较大。

疫病的传播速度较快,不到位的隔离措施容易导致疫病在猪场内的快速传播。

4. 养殖品种单一化:规模化猪场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常常追求养殖品种的单一化,导致猪群的遗传同质性较高,缺乏抗病能力,一旦发生疫病,全场易受感染。

1. 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机制,对规模化猪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疫情检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2. 加强防疫措施:对规模化猪场猪舍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猪舍环境卫生。

加强猪只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规范猪只来源,不随意进猪,以防止疫病的传入。

3. 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猪只的密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合理分组,减少不同猪群之间的接触,减缓疫病的传播速度。

优化饲养环境,提高猪只的生活质量和抗病能力。

4. 加强猪只检疫工作:加强猪只的检疫工作,对进场的猪只进行全面检查,排除携带疫病的猪只。

对外出运输的猪只进行合理管理,防止疫病的传播。

5. 灵活应对疫情: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避免疫病的扩散。

加大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力度,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主要包括高密度饲养、高度集约化管理、隔离措施不到位以及养殖品种单一化等。

针对这些新特点,需要加强疫情监测、防疫措施、科学的饲养管理、猪只检疫工作以及灵活应对疫情等方面的工作,以降低疫病的发生风险,保障规模化猪场的安全和稳定。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

探究猪疫病的流行特点及净化措施猪疫病,又称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全球猪类养殖业的一大威胁。

猪疫病的主要特点是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和难以治愈。

猪疫病主要通过病毒载体病原体传播,包括疫区内猪群之间的直接接触、不洁的饲料和水源、感染的皮肤、排泄物和病死猪的尸体等。

病毒进入猪体后,会直接侵入淋巴组织和呼吸道,迅速繁殖和扩散至全身,导致猪出现高热、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眼结膜充血等症状,最终导致猪的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

猪疫病的流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接触性:猪疫病的病毒在猪体内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到环境中,感染范围广,病畜间接触即可传播疫病。

2. 高传染性:感染猪只在初期病程就能传染给其他健康猪只,病毒可在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多种途径上存活一段时间,加速了疫病的传播速度。

3. 难以治愈:由于猪疫病的病毒非常复杂,疫苗的研制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彻底治愈猪疫病,只能通过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轻疫病的危害。

针对猪疫病的防控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净化措施:1. 加强养殖场的管理: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场内的粪便和垃圾,及时消除霉菌和寄生虫,加强场内环境消毒,避免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2. 实施严格的动物检疫措施:加强对猪只的入场检疫工作,禁止带有疫病或感染病原的猪只进入养殖场,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

3. 隔离疫区和病猪: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对疫区内的猪只进行隔离,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如扑杀病猪和消毒受污染的环境,防止疫情蔓延。

4. 猪疫病疫苗的使用:猪疫病的疫苗可以有效防控疫病的传播,养殖场可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5. 定时做好免疫注射:猪只在进场时和定期做好免疫注射,提高疫苗的覆盖率,增强猪只的抵抗力,减少猪只感染猪疫病的风险。

猪疫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高传染性和难以治愈的传染病,对猪类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规模化猪场在中国的兴起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与此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生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给猪场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1. 传染速度加快由于规模化猪场猪只密度大、数量众多,一旦出现疫病,传播速度会比传统猪场更快。

猪只之间的接触频繁,疫病传播的可能性增加,传染速度明显加快。

2. 病情迅速扩散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后,由于规模大、猪只密度高,疫病往往会迅速扩散,影响范围更广。

一旦病情扩散,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有可能影响整个地区的猪肉生产供应。

3. 防控难度加大规模化猪场的场面复杂,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疫情,防控难度也随之加大。

对疫病的及时发现、隔离和控制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二、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治方法1. 加强疫病监测规模化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机制,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疫病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同时要加强疫病信息共享,做好跨区域、跨界疫病监测预警。

2. 提高生物安全措施规模化猪场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

包括加强对猪只进出场的管理控制、严格执行养殖场内外的清洁卫生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疫病的传播风险。

3. 强化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疫病的有效手段,规模化猪场应该根据不同的疫情特点,加强疫苗接种工作。

定期为猪只接种常规疫苗,对于新发生的疫情也要及时研发并接种有效的疫苗。

4. 健全的应急预案规模化猪场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启动并实施。

应急预案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案演练,确保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5. 加强疫病宣传教育猪场管理者和员工要加强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职工的防疫培训,提高员工的疫病防控意识,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

6. 合理化养殖结构规模化猪场要合理化养殖结构,适当减少猪只密度,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

猪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在现代养猪业中,猪传染病是影响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了解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猪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病原体的多样性猪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

不同的病原体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这使得猪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控难度各异。

2、传播途径的复杂性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和垂直传播等。

例如,猪瘟、猪蓝耳病等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的分泌物、排泄物等传播;口蹄疫等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一些寄生虫病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传播。

3、季节性和地域性部分猪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例如,猪流行性腹泻在冬季较为多发,这可能与气温变化、饲养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某些传染病在特定的地区流行,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养殖模式等因素有关。

4、易感性的差异不同年龄、性别、品种和健康状况的猪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幼龄猪和老年猪的免疫力相对较弱,更容易感染传染病;某些品种的猪可能对特定的病原体具有遗传易感性。

5、混合感染普遍在实际生产中,猪常常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导致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

混合感染不仅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也使得病情更加复杂,治疗效果不佳。

二、猪传染病的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猪传染病的基础。

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

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增强猪的免疫力。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对猪舍、用具、场地等进行消毒。

2、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猪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猪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进行接种。

在接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免疫效果。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浅谈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治猪病是养殖业中常见的问题,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更为严重。

规模化养猪场由于猪的密集饲养,存在着多个猪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从而容易导致猪病的流行。

一、猪病流行特点1. 易于传播:规模化养猪场中,猪的密集饲养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传播。

当一个猪群出现疾病时,由于猪的密切接触,病原体可以很快传播到其他猪群中,导致疫情扩大。

2. 病变严重:由于猪的密集饲养,养猪场内存在大量的猪只,一旦疫情爆发,病变往往会迅速扩展,导致大量猪只生病甚至死亡。

3. 高死亡率:规模化养猪场中,密集饲养的猪只数量庞大,疫情一旦爆发,往往会造成大量猪只的死亡。

这对养猪场来说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猪病防治措施1. 加强排查: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对猪只的定期监测和排查工作。

及时发现病例,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对猪只的饲养管理,确保猪只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避免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3.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根据不同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猪只的生长阶段,规模化养猪场应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对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4. 强化检疫措施:规模化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检疫制度,严格对进场猪只进行检疫,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防止病原体的输入。

5. 加强养猪人员的培训:规模化养猪场应对养猪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猪病的认识和预防控制能力,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6. 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疾病病例,应立即对患病猪只进行隔离,防止病原体进一步传播,保护其他猪只的健康。

7. 加强消毒工作: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对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托盘等的定期消毒工作,杀灭病原体,防止疫情的扩散。

规模化养猪场中的猪病流行具有易于传播、病变严重、高死亡率等特点。

要有效预防和控制猪病的流行,规模化养猪场应加强排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强化检疫措施,加强养猪人员培训,隔离患病猪只,加强消毒工作等,全面提高养猪场疫情防控能力,保障猪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猪场也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力军。

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情况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给养猪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1. 复合型疫病流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规模化猪场内的疫病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

尤其是复合型疫病,如传染性胃肠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繁殖障碍综合征等,因其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给猪场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 抗生素耐药性增强规模化猪场由于密集饲养、环境恶劣,导致猪只容易感染病原菌,疾病的治疗往往需要大量的抗生素。

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使得病原菌逐渐产生耐药性,对于普通抗生素已无治疗效果,难以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

3. 人为因素干扰规模化猪场管理困难,人为因素也经常导致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发生。

如未经严格消毒的工具和设备、饲料受污染等,都可能成为疫病传播的媒介,对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控造成严重威胁。

二、规模化猪场疫病的防治方法1. 加强猪场环境的管理规模化猪场的环境管理对于疫病的控制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猪场的清洁、消毒、通风,保持猪舍的卫生、干燥,定期更换饲养设备及垫料,减少病原菌在环境中的滋生和传播,从源头上控制疫病的发生。

2. 合理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规模化猪场内疫病的传播。

根据猪只的种类、体重和生长阶段,合理规划猪只的饲养密度,避免因过密饲养而引发的疫病传播。

3. 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猪只进行疫病的检测和筛查,及时发现患病猪只,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治疗。

严格控制猪场内的人员和车辆出入,减少外源性疫病的传播途径。

4. 合理用药合理使用药物,减少抗生素的滥用,避免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强。

对于疫病的防治,在使用抗生素的应加强病鼠、病虫的防治等,减少对病原菌产生影响。

5. 定期健康监测定期请专业的兽医团队进行猪只的健康监测,对猪场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疫病风险,做到预防在前,控制在中。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猪场是猪肉生产的重要基地,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一直是猪场主要关注的问题。

猪场主要疫病包括猪瘟、猪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等,这些疫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是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高度致死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发热、流涕、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等。

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动物检疫、做好生猪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消毒、避免与野生猪接触等。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特点是发热、抗拒光线、食欲减退、呕吐等。

防控措施包括强化饲料卫生,定期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消毒,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高烧、呕吐、腹泻等。

防控措施包括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场的整洁,控制猪场内的蚊蝇、老鼠等害虫,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病菌的传播。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是高度传染性、症状急性,容易造成猪的大面积死亡和传播。

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需要加强对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好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

在疫病预防和控制方面,首先要加强动物的防疫工作,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做好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采取有效的隔离、治疗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场内的卫生,加大对猪场内害虫的防治力度,减少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要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对饲料、饮水进行定期的消毒,并定期清理饲料、饮水器,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要加强员工的卫生教育,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是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只有加强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确保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稳定。

希望猪场管理者和养猪人员能够重视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控制,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和健康发展。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是由繁殖、育肥、销售等环节组成的生产基地,而疫病的防控是猪场管理的重要
任务。

本文将主要介绍猪场常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急性病,常见的症状有高热、厌食、呕吐、腹泻、咳嗽、鼻流清涕、结膜炎、体温升高,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晕厥等症状,并在数天内死亡。

防控
措施包括进行疫苗接种,定期消毒并严格管理猪舍,禁止无证的游客进入猪场。

2. 猪链球菌感染症
猪链球菌感染症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喘息、鼻子流涕,严
重者可出现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防控措施包括消毒猪舍、通风换气、定期清洗饮水
和饲料器具。

3. 猪肺炎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是由繁殖障碍病毒、肺炎支原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症状为流涕、咳嗽、呼吸急促、病毒感染期间母猪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等症状。

防控措施包括猪场卫生清洁,提高种猪健康水平。

5.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常见的症状包括体温突然上升、尤其是
耳朵、腹部、四肢发青发紫、发狂、死亡率高等。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进行消毒、加强疫苗
接种、严格控制外来动物进入猪场等。

总之,猪场防控疫病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只有从多个方面全面加强管理措施,才能
有效地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并保证猪场的生产顺利进行。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规模化猪场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业的主要生产模式。

规模化猪场的养殖规模大、猪只密集、生产密度高,这些特点使得疫病的防控成为养猪场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猪场疫病发生的新特点也在逐渐显现,对于这些新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新的防治方法。

1. 疫病传播速度快规模化猪场的养猪密度较高,若一旦疫病发生,由于猪只之间距离较近,病毒或细菌的传播速度会大大加快。

尤其是一些传染性疫病,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猪场。

2. 疫病多发性由于规模化猪场猪只的密集养殖,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一旦出现疫病,可能会造成一场规模较大的疫情,影响范围会比较广,甚至可能引发全国性的疫情。

3. 疫病的抵抗性增强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一些病毒和细菌逐渐对疫苗产生了一定的抵抗性,使得原本对一些疫苗起效的疫病,逐渐失去了防控效果,给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治带来了挑战。

1. 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体系规模化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温监测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疫情的初期迹象,加强疫病监测力度,提高发现疫情的把握度。

2. 加强疫苗的研发针对一些已经产生了一定抵抗性的病毒和细菌,需要加大疫苗的研发力度,及时研发新型的疫苗,提高疫苗对疫病的防控效果。

3.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规模化猪场应该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做好猪只的隔离和消毒工作,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加大养殖环境的清洁、消毒力度,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4. 强化猪只免疫力规模化猪场应该加强猪只的营养配给,保证猪只的健康状况,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疫病的发生率。

5. 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规模化猪场应该做好疫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和处置机制,一旦发现疫情,能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疫情,防止疫情蔓延。

随着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和疫病特点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更新防治思路,加强疫病监测、研发新型疫苗、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强化猪只免疫力、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等,全面提升规模化猪场疫病的防治水平。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是生猪进行集约饲养的地方,由于密集的养殖环境以及生猪天然的弱点,猪场很容易发生各种疫病。

了解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是保证猪场正常运营和生猪生产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场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1. 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播的疾病,其特点是迅速蔓延和高死亡率。

病猪会出现高烧、呕吐、咳嗽、厌食和运动困难等症状。

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媒介传播传播。

防控措施:
- 严格控制病猪进入猪场,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

- 强化猪场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并加强消毒措施。

- 采取隔离措施,将患病猪隔离,并及时处理病死猪。

- 加强免疫工作,按照兽医的指导进行疫苗接种,并严格管理疫苗冷链。

2.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多器官受损。

猪蓝耳病病猪表现出发热、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肢体瘫痪等症状。

猪蓝耳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媒介传播传播。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特点是高感染率和高致病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猪表现出呼吸急促、发热、厌食和流产等症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主要通过吸入病毒颗粒和接触患病猪传播。

以上仅是猪场主要疫病的一些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的简要介绍,实际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疫情进行针对性的防控工作。

猪场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应变能力,以降低疫病给猪场生产带来的风险。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

环境卫生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氨气浓度 ,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
饲养密度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减少疫病传播风险。
猪舍温度
保持适宜的猪舍温度,避免温度波 动引起应激反应。
定期消毒
消毒频次
定期进行猪舍消毒,一般每周1-2次。
消毒剂选择
选择高效、安全、无残留的消毒剂。
消毒方法
消毒效果评估
采用喷雾、熏蒸等多种方式进行消毒。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开展针对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研 发更有效的疫苗、药物和治疗技术。 NhomakorabeaVS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 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等,帮助猪农提高生 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做好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疫情监测网络
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 收集、分析疫情数据,为决策部门提供参 考依据。
猪病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选择
根据猪场疫病流行特点,选择适合的疫苗 种类。
接种方法
确保疫苗接种途径正确,如肌肉注射、口 服等。
免疫程序制定
根据猪的日龄和疫苗特性,制定合理的免 疫程序。
接种效果评估
定期检测疫苗抗体水平,评估疫苗接种效 果。
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管理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无霉变,确保 饮水清洁。
混合感染
猪瘟常与其他病毒或细菌 混合感染,如猪流感、猪 肺炎等,加重病情,增加 防治难度。
猪伪狂犬病
传播速度快
伪狂犬病病毒传播途径多 ,可通过空气、接触等途 径快速传播。
症状多样化
伪狂犬病可引起多种症状 ,如流产、死胎、呼吸道 症状等,给诊断和防治带 来困难。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是生产猪肉的场所,也是猪病发生的高危区域。

猪场主要疫病包括猪瘟、猪流感、猪肺炎等,针对这些疫病的发病特点,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猪瘟
猪瘟是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咳嗽、结膜炎、
皮肤瘙痒等。

发病期间,病毒会在猪痰液、鼻涕、粪便中大量分泌,易造成猪场内多点感
染和交叉感染。

防控措施:
1. 加强猪舍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工作。

2. 疫苗接种,可有效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引进猪时要严格检疫,确保引进的猪健康。

二、猪流感
猪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头痛等。

该疾病的特点是易发生季节性爆发,如遇到天气寒冷、潮湿和气温变
化等因素,易引起猪群中的大量感染。

1.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群充足的饲料、清水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2.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猪流感,降低感染率。

3. 猪场内要及时发现并隔离发病猪,防止病毒的扩散。

三、猪肺炎
猪肺炎是由猪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眼出水、肌肉抽搐等。

该疾病的特点是季节性发病,机体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易受感染。

当前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当前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群发生疫病流行的主要形式与特点,单一病原引发的疫病很少见,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甚至多种病原共同引发已为常见。其病原有病毒、细菌,还有寄生虫等。2007年陈涛等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牧业小区和3个规模猪场进行猪高热病调查,检出猪瘟阳性率为70%,兰耳病为80%,多杀性巴氏杆菌为30%,副猪嗜血杆菌为50%,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50%,猪链球菌为20%等。
2.7.1.1.2 常规免疫:仔猪25-30日龄首免,每头肌注猪瘟细胞苗4头份;65日龄2免,每头肌注猪瘟脾淋苗2头份。
2.7.1.2兰耳病免疫
兰耳病活疫苗:仔猪14日龄免疫,每头肌注1头份(1毫升),免疫保护期4个月(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不佳,免疫保护率低)。育肥期再免疫1次,每头肌注2头份,直至出栏上市不再注苗。
以下推荐的疫苗为常用疫苗,其它疫苗如:病毒性腹泻、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猪肺疫菌苗、猪丹毒菌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及猪水肿病灭活苗等是否一定要使用,应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和养殖场的生产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目使用过多疫苗,并不是疫苗用得越多猪就越健康。疫苗接种种类过多、接种次数过多、超大剂量的长期使用都可造成猪体免疫麻痹,疫苗相互干扰,造成免疫失败。
1.4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变异后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由于病原体受到外界环境变换、高度免疫接种以及滥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使某些病原体的毒力发生改变,有的毒力变强,有的毒力变弱,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和新的血清型。比如蓝耳病变异毒株引起高致病性兰耳病以及圆环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和D型血清型的出现(B型减少)等造成猪病发生时出现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比如高致病性兰耳病可引起仔猪发病率达40%-80%、育肥猪为30%,死亡率为30%-80%;母猪流产率高达50%左右, 死亡率为10%-30%.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猪场是猪生产和养殖的重要场所,生猪在繁殖生产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

为了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猪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探讨猪场生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 猪瘟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病,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污染物传播等。

预防和控制猪瘟的关键措施是加强生猪的免疫力,定期接种猪瘟疫苗,保持猪圈卫生,禁止外来动物进入猪场,以及对疫点进行及时的隔离和消毒。

2. 猪流感猪瘟是一种常见的猪体寄生虫病,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经口感染和经皮肤感染。

预防和控制猪痢疾的关键是清除猪圈内的污染物和传播源,保持猪圈的清洁和通风,定期为猪只进行驱虫和消毒,避免猪只饮用污染的水源。

2. 肠道寄生虫病1. 猪圈内的卫生与通风保持猪圈内的卫生和通风是预防和控制猪营养疾病的关键。

猪场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猪圈,保持猪圈内的通风和温度适宜,定期清理垃圾和粪便,及时更换饲料和饮水,保持猪只的生活环境干净和整洁。

2. 合理饲养管理猪场在饲养管理方面需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确保猪只获得充足的高质量饲料,合理搭配饲料配方,避免因饲料不足或质量不佳导致猪只出现营养不良和缺乏疾病。

1. 猪场内外环境管理保持猪场内外环境的清洁和整洁是防止猪只患病的重要措施。

猪场应保持通风和排水畅通,定期清理和消毒猪圈,杜绝污染源和传播途径,避免杂草和露天粪堆等污染物对猪只健康的影响。

2. 疫苗接种和免疫定期接种疫苗和加强猪只的免疫力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猪场应定期为猪只接种预防疾病的疫苗,加强免疫力,提高疾病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和控制猪场生猪常见疾病是猪场生产和养殖管理的关键环节。

猪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加强饲养管理、维护猪圈的卫生和通风、控制疾病源和传播途径、及时隔离和治疗患病猪只等,以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猪场还要加强对疾病的监测和排查,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免疫,加强与兽医部门的合作,共同预防和控制猪场生猪常见疾病,保障猪场的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猪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动物,肉类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给猪的健康带来了威胁,也给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带来了损失。

对于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深入了解,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户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

一、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1、猪瘟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病害。

猪瘟具有快速的传播速度,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整个养猪场,导致大量的猪只死亡。

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放纵性腹泻、咳嗽、呼吸急促、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等症状。

2、猪繁殖障碍病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或死胎,仔猪发育不良、弱小,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这种病害对于养猪场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危害,一旦发病,会导致养猪场的经济损失严重。

3、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性疾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急促、感染部位出现化脓性病变等症状。

这种病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一旦发病,常常导致大量的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措施1、加强场内卫生管理猪场是猪病的易发场所,为了减少猪病的发生,必须要做好场内的卫生管理。

首先要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每天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新鲜。

其次要定期对养猪场进行杀菌消毒,杀灭病原体,减少病菌的传播。

2、加强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预防猪病的重要措施,要给猪提供优质的饲料和水源,保障猪的充足营养,增强猪的自身免疫力。

同时还要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

3、预防接种疫苗预防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病的重要手段,养殖户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特点,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猪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增强猪只的抵抗力,有效预防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生。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场主要疫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措施【摘要】猪场主要疫病对生产的影响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猪链球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洲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霍乱是较为常见的疫病。

这些疫病具有各自的发病特点,需要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加强疫病监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防范疫病爆发、建立健康猪群是非常重要的。

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工作是猪场生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有效防范控制疫病的传播,才能保障猪场的正常生产和发展。

加强疫病防控意识,全面做好疫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对于猪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猪场主要疫病、发病特点、防控措施、猪链球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洲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霍乱、疫病监测、健康猪群、防范措施、猪场生产、影响、疾病预防、疫情控制。

1. 引言1.1 猪场主要疫病的重要性猪场主要疫病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猪场主要疫病是指对猪群造成危害较大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其发生不仅会导致猪的生长受阻,影响养殖效益,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疫情,对猪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猪场主要疫病的传播速度快,病原体强,易在猪群中迅速蔓延。

一旦疫病爆发,会导致猪群生产受限,甚至出现大规模的死亡现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猪场主要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造成严重损害,使得猪只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对猪场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对猪场主要疫病的防控工作,提高猪场疫病监测水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康猪群,对于保障猪场生产稳定、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猪场才能保持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2 疫病对猪场生产的影响疫病对猪场生产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疫病的爆发会导致猪群的减产甚至死亡,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病症严重的猪只不仅无法正常生长,也无法繁殖,进一步影响了猪场的产能。

疫病还会给猪场的经营者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和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猪场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当前我国猪群中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仍以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要元凶的猪高热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繁殖障碍疾病和腹泻性疾病最为多见。

但在发病过程中,其表现的流行形式与临床症状均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应引起重视。

1、当前我国猪传染病流行新特点1.1 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使病原体多元化,症状复杂化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群发生疫病流行的主要形式与特点,单一病原引发的疫病很少见,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甚至多种病原共同引发已为常见。

其病原有病毒、细菌,还有寄生虫等。

2007年陈涛等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牧业小区和3个规模猪场进行猪高热病调查,检出猪瘟阳性率为70%,兰耳病为80%,多杀性巴氏杆菌为30%,副猪嗜血杆菌为50%,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50%,猪链球菌为20%等。

当前在临床上常见兰耳病与猪瘟,兰耳病与圆环病毒,兰耳病与猪流感,猪瘟与圆环病毒,猪瘟与伪狂犬病,兰耳病与伪狂犬病,猪瘟与兰耳病和弓形虫病,兰耳病与附红细胞体病,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等混合感染,同时常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猪肺疫,传胸,大肠杆菌病,喘气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呈现为病原体多元化,临床症状复杂化,给诊断与防控带来困难。

据杨汉春教授报道:在猪疫病检疫中发现兰耳病加圆环病毒占54.4%、兰耳病加伪狂犬病占10.5%、圆环病毒加伪狂犬病占14%、兰耳病加圆环病毒加伪狂犬病占10.5%。

1.2 免疫抑制性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危害甚大兰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等,均为免疫抑制性疫病。

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病原作用于猪体的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损伤免疫系统的功能,造成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紊乱,致使猪体对各种病原体高度易感,易引发多种疫病的发生。

这是当前猪群中最为严重的一类疾病,应重点防控。

1.3 许多病原体在猪群中持续性感染长期存在,很难根除许多免疫抑制性病毒在猪群中持续性感染,使猪体长期带毒。

在流行病学上以持续性感染、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为特点;在临床上以免疫抑制、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为特征,导致了疫病的长期、持续的存在,难于根除。

比如兰耳病病毒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达到85%以上(母猪与后备母猪为92%),由于该病毒具有持续性感染的特点,因此,隐性感染、潜伏期感染的种猪长期带毒,带毒母猪妊娠后病毒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其产下的仔猪可带毒86天,并向外排毒。

种公猪带毒可经精液传播,也可经水平传播,能引起健康猪发病。

丘恵深研究员报道,许多猪场猪群中猪瘟病毒的感染率约为30%,平均感染率为12.17%,最高的达50%。

感染猪瘟病毒的种母猪(可带毒752天以上),不表现明显的症状,妊娠后可将病毒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繁殖障碍,产下的活仔带毒,能存活6—11个月,并向外排毒,这些仔猪对猪瘟疫苗接种不出现免疫应答,产生免疫耐受。

同时带毒猪只还可经水平传播给健康猪群,这样,由于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同在一个猪群或一个猪舍内反复、交替的进行,形成了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链,造成猪瘟在猪群中持续性感染的长期存在。

1.4 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变异后毒力增强,致病力增高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由于病原体受到外界环境变换、高度免疫接种以及滥用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使某些病原体的毒力发生改变,有的毒力变强,有的毒力变弱,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和新的血清型。

比如蓝耳病变异毒株引起高致病性兰耳病以及圆环病毒变异毒株的出现,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和D型血清型的出现(B型减少)等造成猪病发生时出现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

比如高致病性兰耳病可引起仔猪发病率达40%-80%、育肥猪为30%,死亡率为30%-80%;母猪流产率高达50%左右,死亡率为10%-30%.1.5 细菌继发性感染越来越严重,是导致疫病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滥用抗生素与多重耐药性菌株的出现等,致使外源的常在菌侵入机体,内源的常在菌发生内源性感染,导致临床上常见副猪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喘气病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放线菌、附红细胞体、大肠杆菌以及弓形虫等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1.6 病症非典型化,隐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病例增多外界环境的改变,滥用抗生素、高度免疫、免疫水平高低不一等,可造成病原体发生改变,出现新的毒株或血清型,使疫病不断的出现非典型化,如低毒力的猪瘟病毒可引起非典型猪瘟,症状不典型。

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猪肺疫也出现了“温和型”猪肺疫,血清型也在发生改变。

这些非典型的病例,由于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给诊断带来困难,易发生误诊,影响防控效果,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猪疫病防控技术2.1 慎重购猪疫病的发生多数是养猪户购猪不慎,检疫不严而造成的。

购买仔猪之前一定要调查了解几个提供仔猪的场家,然后选择其中信誉高,生产管理科学,防疫好,猪群健康的一家购买。

不要盲目购猪,不要从猪贩子手中购猪,不要同时从几家猪场或多家农户购猪混养,不要从疫区购猪,这样可以避免购猪时带入传染源和混群后发生交叉感染,造成仔猪发病而死亡长途运输仔猪易引起各种应激反应,甚至在运输途中发生死亡。

为此,装猪运输之前,应在车上准备好干净的青饲料和黄芪vc多维健饮水,0.1%的高锰酸钾供仔猪饮用。

同时,给每头仔猪肌肉注射0.25毫升的转移因子,可有效的使仔猪机体器官的各项生命活动保持平衡,提高抗应激的能力和免疫功能,防止因运输应激而引起仔猪死亡。

2.2全面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侵入猪场首先要实行隔离饲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当一批猪只出舍后,要清理好猪舍,安装好饮水器和料槽,修理好损坏的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墙壁、地面通道及排污沟等,并进行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2次,干燥后再用菌毒通灭、五疫情、毒役绝杀、佰疫斯-5等交叉反复消毒3次,空舍3天后可进入下一批猪只。

猪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冬暖夏凉,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60%-70%。

猪舍内只准养猪,不要混养其他动物,防止相互传染疫病,影响仔猪的安全。

猪舍周围环境要填平洼地,铲除杂草,清理杂物,杀灭各种吸血昆虫、灭鼠等,并用2%火碱溶液进行消毒。

猪舍进出门前设消毒池及消毒间,供人员与物品进出消毒之用。

猪舍每周消毒1次;饲养管理用具与物品每天要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外环境每月消毒1次; 尽可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对猪舍的污染。

消毒药可选用菌毒通灭、五疫情、毒役绝杀、佰疫斯-5等猪只转群进入下一个猪舍饲养之前10天要驱虫1次,用药物保健7天,尽可能清除其体内隐性感染所带的病原体,以免带入下一个环节,影响猪只的健康生长。

2.3 建立疫病监测监控制度养猪场,特别是种猪场一定要建立疫病监测制度,每季度对猪群进行1次免疫抗体检测,每半年进行1次疫病监测,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兰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猪流感等。

通过对疫病的监测,检出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通过疫病监测,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确保猪群健康。

2.4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质量与全价优质。

霉菌毒素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抗体产量减少,抗原呈递细胞和噬菌细胞功能受到损害;还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的复制,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等,致使猪只免疫力低下,抗病力下降。

当饲料发霉时可用清水反复冲洗3次,再用0.1%漂白粉水浸泡3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2小时后烘干,能除去毒素60%-90%,粉碎后在每吨料中加开胃脱霉解毒灵1000克,这是一种新型的霉菌毒素消除剂,安全、效果好。

每天的喂量不得超过日粮总量的5%,哺乳仔猪与妊娠母猪禁喂。

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金芪益生素(中药、EM原露、益生素等),有效的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营养成分的吸收率,促生长,提前出栏;增加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少氨、氮等有害气体的排出量,优化养猪的生态环境。

2.6 驱虫、灭鼠、杀虫2.6.1 驱虫:引进后备种猪20天左右驱虫1次;配种前14天驱虫1次;生产母猪产仔断奶后驱虫1次;种公猪每年春、秋各驱虫1次;仔猪与育肥猪转群时驱虫1次。

驱虫可选用:可于1吨饲料中加“内外驱杀”500克,或“全虫灭”连续饲喂1周,间隔10天后再喂1周。

2.6.2 灭鼠:鼠类不仅能吃掉饲料,而且能传播炭疽、布病、结核病、李氏杆菌病、土拉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病、口蹄疫、钩端及立克次体病等12种疫病。

应每季度用灭鼠药灭鼠1次,注意防止引发猪只中毒,可选用立克命(拜耳),直接撒施,灭鼠彻底;杀鼠灵,取2.5%药物母粉1份,加植物油2份、面粉7份、加水适量制成一克的面丸投放。

2.6.3 杀虫:吸血昆虫如蚊、蝇、蜱等可携带细菌100多种,病毒20多种,原虫30多种,可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0几种。

夏秋季节要特别注意杀虫,可于1吨饲料中添加夏无忧(藿香正气散、蝇蛆净)1000克可杀灭各种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

2.7 免疫预防根据免疫检测情况,传染病流行的规律,结合当地的动物疫情和疫苗的性质制定符合猪场实际的免疫程序,这是综合性防疫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措施。

以下推荐的疫苗为常用疫苗,其它疫苗如:病毒性腹泻、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猪肺疫菌苗、猪丹毒菌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以及猪水肿病灭活苗等是否一定要使用,应根据当地的动物疫情和养殖场的生产实际情况而定,不要盲目使用过多疫苗,并不是疫苗用得越多猪就越健康。

疫苗接种种类过多、接种次数过多、超大剂量的长期使用都可造成猪体免疫麻痹,疫苗相互干扰,造成免疫失败。

2.7.1.仔猪的免疫接种2.7.1.1猪瘟免疫2.7.1.1.1 超前免疫:仔猪在哺乳阶段经常发生猪瘟时,可实施超前免疫。

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仔猪肌注猪瘟细胞苗2头份,注苗后2小时再吃初乳;仔猪60日龄时加强免疫1次,每头仔猪肌注脾淋苗2头份。

超前免疫是临时措施,每次可继续3—6个月,可有效的防控猪瘟。

但是不能长期实施超前免疫,它也会导致仔猪产生免疫耐受。

长期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断奶后进行二免时,仔猪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反应性会大大降低;再次接种疫苗后,抗体上升缓慢。

2.7.1.1.2 常规免疫:仔猪25-30日龄首免,每头肌注猪瘟细胞苗4头份;65日龄2免,每头肌注猪瘟脾淋苗2头份。

2.7.1.2兰耳病免疫兰耳病活疫苗:仔猪14日龄免疫,每头肌注1头份(1毫升),免疫保护期4个月(灭活疫苗对仔猪免疫效果不佳,免疫保护率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