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B.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C.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它的速度大小一定改变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只要其中一个方面发生变化,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A选项: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但如果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也会改变。
例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在变,因此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但如果速度大小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也会改变。
例如,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方向不变,但大小在增加,因此其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所以B选项错误。
C选项: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改变,都意味着其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是因为运动状态是由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共同决定的。
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可能只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速度大小并未改变。
例如,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物体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D选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
2、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这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____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
调节天平平衡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逐渐添加砝码,但他最后觉得需要移动游码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这是因为他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答案:右;小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及原理。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要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是天平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资格证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详解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高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了解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题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
以下四个教学目标,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是()A. 体会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B. 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C. 理解并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D. 能主动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勇于探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理解。
A选项:体会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这更多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对实验在物理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但并没有直接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故A 错误。
B选项: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过程,这是理解物理学本质的关键,属于科学思维的培养范畴,并未直接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故B错误。
C选项:理解并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这是物理观念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但同样没有直接涉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故C错误。
D选项:能主动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勇于探究,这明显体现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这正是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重要体现,故D正确。
2、题目: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以下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A.飞矢不动悖论B.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C.牛顿第二定律D.牛顿第三定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牛顿力学观点的理解。
A选项,“飞矢不动悖论”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运动和无穷小分割的悖论之一,与牛顿关于力的效应的观点无直接关联,故A错误。
B选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主要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没有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并未直接阐述力的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故B错误。
C选项,“牛顿第二定律”明确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直接体现了牛顿关于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的观点,故C正确。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含答案)
A.声与能量B.声与信息C.响度D.噪声2.关于核反应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1419219256360U Ba Kr 2n→++B.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C.2392399293U Np X →+是衰变方程,其中X 是中子D.铀239(23992U )衰变成钚239(23994Pu )的核反应方程为239239092941U Pu e→+3.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
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1作用在小球上。
使小球缓慢移动至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的位置;第二次如图乙所示,用一个始终与细线垂直且在同一竖直面内的拉力F 2,也使小球缓慢移动至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的位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θθF 2F 1甲乙F 1、F 2都不断增大两个过程中,细线的张力都不断增大做的功比第二次拉力F 2做的功多APv 0A B F分离位置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分离位置一定在弹簧原长处分离位置一定在弹簧原长处的左侧分离位置一定在A、B两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处m、长为l的匀质细杆对通过距离杆一端点为)。
ml2B.161ml2D.12)有用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大?玻璃棒)该资源最适合用于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4分))基于该资源,结合其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图13.1-8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存在作用)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4分))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n E/eV∞05–0.544–0.853–1.512–3.401–13.60种频率的光子10.2eV的光子12.09eV的光子0.31eV的光子在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为6L的A、B两处分别固定正电荷A、B间不同位置放置一个电量为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处由静止释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53R D.23R 一理想气体做准静态绝热膨胀,在任一瞬间压强满足)状态变为(p f ,V f )状态的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为(B.p V p V i i f f−γD.p V p V i i f fγ−+1设砝码开始离桌面的高度为x ,取桌面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面,则系统的初始h Mv +)122,以木块、砝码、绳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该系统机械能守恒,由h Mv +)122,)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4分))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学表达式。
B、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但未进行数学推导。
C、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但他并不了解这些定律背后的物理原因。
D、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但他认为光速是绝对不变的。
2、以下关于物理学中“惯性”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B、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D、在地球表面,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它们的惯性都相同。
3、关于简谐运动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平衡位置时达到最大,在端点位置时为零。
B.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C. 简谐运动的能量在平衡位置时为零,在端点位置时达到最大。
D. 简谐运动的能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但具体规律不确定。
4、一个物体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当它到达斜面底端时,它的速度取决于:A. 斜面的高度和物体的质量。
B. 斜面的角度和物体的质量。
C. 斜面的高度和摩擦系数。
D. 斜面的高度,但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5、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1kg等于2斤B. 1N等于1kg·m/s²C. 1Pa等于1kg/m/s²D. 1Hz等于1V/s6、在下列关于物理实验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B. 用电压表测电压时,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C.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应将两个力分别用两条线段表示,并将它们的交点作为力的作用点D.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数据误差大的原因可能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不够准确7、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A. 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物理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B.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建立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C. 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D.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答案:D解析:A选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的,不是牛顿测定的,所以A错误。
B选项,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是电磁学的重要发现。
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由纽曼和韦伯先后总结出来的,不是法拉第建立的,所以B错误。
C选项,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即洛伦兹力公式,是由洛伦兹提出的,不是安培提出的,所以C错误。
D选项,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是原子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所以D正确。
2、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B.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C. 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 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等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答案:A;C解析:A选项,多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这是多普勒效应的定义,所以A正确。
B选项,多普勒效应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波源的频率并没有改变,所以B错误。
C、D选项,当两列火车相向而行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会增大。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观察者和波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增大。
因此,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会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所以C正确,D错误。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全国统考《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模拟卷
A. 声与能量B. 声与信息C. 响度D. 噪声2. 关于核反应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1419219256360U Ba Kr 2n→++B.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C. 2392399293U Np X →+是衰变方程,其中X 是中子D. 铀239(23992U )衰变成钚239(23994Pu )的核反应方程为239239092941U Pu e→+3. 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
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1作用在小球上。
使小球缓慢移动至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的位置;第二次如图乙所示,用一个始终与细线垂直且在同一竖直面内的拉力F 2,也使小球缓慢移动至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的位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θθF2F 1甲乙F 1、F 2都不断增大两个过程中,细线的张力都不断增大做的功比第二次拉力F 2做的功多APv 0A B F分离位置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分离位置一定在弹簧原长处分离位置一定在弹簧原长处的左侧分离位置一定在A 、B 两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处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对通过距离杆一端点为)。
B. 16ml2D. 121ml 2)有用功是多少?)额外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大?玻璃棒)该资源最适合用于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4分))基于该资源,结合其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
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例如用吸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图13.1-8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存在作用)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4分))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n E/eV∞ 05 –0.544 –0.853 –1.512 –3.401 –13.60种频率的光子10.2eV的光子12.09eV的光子0.31eV的光子在绝缘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为6L的A、B两处分别固定正电荷A、B间不同位置放置一个电量为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处由静止释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53RD. 23R一理想气体做准静态绝热膨胀,在任一瞬间压强满足)状态变为(p f ,V f )状态的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为( B. p V p V i i f f−γD. p V p V i i f fγ−+1设砝码开始离桌面的高度为x ,取桌面所在的水平面为参考面,则系统的初始h Mv +)122,以木块、砝码、绳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该系统机械能守恒,由h Mv +)122,)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4分))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模拟卷解析
= µ0 I 。 8R
故正确答案为 C。
6.【答案】C
【解析】A 选项:带电粒子从 A 位置运动到 P 位置,速度增加,电场力做正功,电
场线与等势线垂直,由等势线可判断出电场线的大致分布及粒子的受力方向,但是带电
2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模拟卷解析.indd 2
2020-08-22 17:11:29
2020-08-22 17:11:30
生:物块的重力为 10 N,斜面的高为 0.5m,可得有用功的大小为 5J。 师:额外功应该如何计算? 生: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用总功减去有用功即可得到额外功。 师:请同学们计算额外功是多少。 生:拉力的大小为 3N,移动的距离为 2m,所做的总功为 6J,有用功为 5J,可得额 外功为 1J。 师:机械效率又该如何求解? 生:现在已经知道了总功和有用功,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即可求解。 师:请同学们计算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代入数据可得机械效率为 83.3% 。 12.【参考答案】 (1)在教学评价方面,该教师对于乙同学的评价中强调了要多看教材,这样的评价 会让学生过于依赖教材,不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反馈方面,针对甲同学的错误猜想,教师在播放完视频后并没有对甲同学进 行反馈,违背了教学反馈的及时性,不利于甲同学的课堂学习。 在教学方法方面,分子间引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该名教师在对分子间引力进 行教学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进行深入学习,这种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发散性, 违背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主体方面,该名教师指定乙同学回答课堂问题,这种教学行为违背了面向全 体学生的原则。 (2)教学片段: 师:我们通过观察各种不同扩散现象的实验,知道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 在不停地运动,那么物质应该很容易散开才对,然而通常情况下固体和液体会飞散开么? 学生:没有见到过固体和液体飞散开。 师:固体和液体总是聚合在一起,是否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学生:应该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否则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总是聚合在一起。 师:请同学们猜想,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松手 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两个铅柱会分开。 师:请同学们说一下铅柱分开的原因。 学生:因为铅柱之间没有涂抹任何可以粘连的物质,所以松手后,铅柱会分开。 师:请同学观察老师做的实验。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关于电场和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闭合的曲线B. 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客观存在的C. 电场和磁场都既有方向又有大小,是矢量场D. 电场和磁场在产生上都与电荷有关答案:C解析:A选项:电场线是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出发,到负电荷或无穷远终止,因此电场线不是闭合的。
而磁感线是闭合的,但它并不是电场线。
所以A选项错误。
B选项:电场线和磁感线都是人们为了研究电场和磁场的分布而假想的线,它们实际上并不存在。
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电场和磁场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们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都是矢量场。
所以C选项正确。
D选项: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无论是静止的电荷还是运动的电荷都能产生电场。
但是磁场则不同,只有运动的电荷(即电流)才能产生磁场。
所以D选项错误。
2、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磁波和机械波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B. 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与电场、磁场方向均垂直C. 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以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D. 任何电场在它周围空间都会产生磁场答案:B;C解析:A选项: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电磁波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即波速方向)与电场、磁场方向均垂直,这就是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均匀变化的电场会在其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这是电磁场变化的一种重要规律。
因此C选项正确。
D选项:并不是任何电场都能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只有变化的电场(无论是均匀变化还是非均匀变化)才能在其周围空间产生磁场。
所以D选项错误。
3、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分别带有异种电荷,电荷量之比为 1 : 7,相距 r 时,相互作用力为 F,若将两球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能为( )A. F/7B. 7F/16C. 9F/7D. 16F/7答案:B;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库仑定律的应用以及电荷守恒定律。
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解析
下半年教师资格《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解析2020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关注“上海中公教师资格证”,回复“306”查看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客观题)答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答案】B。
此图为压缩冲程。
2.【答案】略3.【答案】B。
当r=r0的时候,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是最小的。
5.【答案】略。
6.【答案】D。
此为等容变化,体积不变,不会对外做功,此过程中温度升高,理想气体内能增加。
7.【答案】略8.【答案】略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9题10分,第10题10分)9.【参考答案】(1)基本物理概念是指物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
它们对物理学的发展贡献最大,在许多定律中反复出现并经常被使用,最具生命力。
基本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1.明确建立物理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科学思维方法。
事实依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典型的各种事例和必要的实验。
例如在《光的折射》这一节课中需要借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想学生讲解什么是光的折射,同时还得注意使用相关实验器材进行光的折射的实验探究,研究光的折射的规律。
科学思维方法: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
例如在《光的折射》这一节课中需要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通过与《光的反射》进行类比学习,将抽象的光的折射的知识点具体化。
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概念的必要性②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③概念的表达方式: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定义式、量度式和决定式)在《光的折射》这一节课中主要建立起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光路图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能够根据光路图中的入射角以及反射角理解并且求解折射率。
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主要体现在:对于概念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在《光的折射》这一节中,对于介质的折射率要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是介质对于光的偏折程度的描述。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物理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F=ma,所以1N=1kg·m/s²B、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所以1J=1kg·m²/s²C、功率的单位是瓦特,1W=1J/sD、密度的单位是kg/m³,所以1kg/m³=1g/cm³2、在下列关于物理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无关B、当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力时,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矢量和C、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加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在理想气体状态下,等压变化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3、在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
C、光的衍射现象中,光通过狭缝后,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衍射条纹。
D、光的干涉现象中,两束相干光相遇时,亮条纹总是出现在振动加强的地方。
4、下列关于物理学基本单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B、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
C、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D、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A),而电压的基本单位是伏特(V)。
5、在下列关于物理量单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1N(牛顿)等于1kg·m/s²B. 1V(伏特)等于1W(瓦特)/A(安培)C. 1Ω(欧姆)等于1W(瓦特)/A²(安培的平方)D. 1J(焦耳)等于1W·s(瓦特·秒)6、关于光的折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B.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C.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折射角等于入射角7、在下列关于光的干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B、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频率成反比C、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成反比D、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频率成正比8、下列关于电荷守恒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任何物理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B、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C、电荷可以在物体内部重新分布D、电荷的转移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0年初中教师资格考试全攻略(物理学科)(一):笔试考纲+面试考纲+解析
2020年初中教师资格考试全攻略【考试大纲】--笔试部分—A《综合素质》(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2020年高中物理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
2020年物理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资料
1.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高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思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和方法,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等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3)熟悉物理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发展需求,。
初级中学物理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A、逐渐加快B、逐渐减慢C、保持不变D、时快时慢2、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加速度为9.8m/s²,则该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是多少?A、19.6NB、9.8NC、4.9ND、2N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学基本概念的是:A、力B、速度C、能量D、情感4、在以下教学策略中,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是: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讨论法5、在下列实验中,若要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下哪项实验操作是错误的?A. 控制物体质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B. 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质量C. 控制物体质量不变,改变接触面积大小D. 控制接触面积不变,改变物体运动速度6、下列关于“欧姆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B. 电压与电流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C. 电阻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D. 电阻与电流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 确定自转中的地球位置B.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C.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D. 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的动作时8、当两个力F1和F2作用于同一物体上,并且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若要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应该是:A. F1 > F2B. F1 < F2C. F1 = F2D. 不确定二、简答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请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题题目:请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第一题【背景材料】李老师在教授“电磁感应现象”时,设计了一个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
能力》(初中)大纲
2016教师资格《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大纲
一、考试目标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
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
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1.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
(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设计
1.分析物理教材
(1)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其在初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分析教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
2.确定物理教学目标
(1)理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能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需求,确定并准确表述具体的教学目标。
3.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4.设计物理教学过程
(1)能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
(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2.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尤其是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2)教学过程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合理布置作业。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物理学习评价
(1)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2)能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学习状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
2.物理教学评价
(1)能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三、试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