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1开启化学之门教案沪教版
沪教版中考第一轮复习 开启化学之门{带习题答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⑴物理变化: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⑷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⑴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⑵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描述化学性质通常用“能”、“易”)⑶a.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b.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c.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d.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e.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f.硝酸银溶液(无色)与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三、托盘天平的使用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九年级化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学目标: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
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
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
九年级化学上《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沪教版
沪教九上《1.0 开启化学之门》全章教学设计3(讨论稿)同学们,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一门很有趣味、很有用处的自然学科——化学。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到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和身上。
在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概念。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化学研究些什么?【课前准备】[学习任务]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2、记住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记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方面。
3、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并能根据变化的现象和结果判断一些变化的类型。
4、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化学,了解学习化学的一般方法,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5、初步体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并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
[知识准备]1、回忆一下,初二生物实验中哪个用到了澄清的石灰水?用澄清的石灰水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初二物理所学的知识,举例说出什么叫物质的熔点、密度、沸点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
3、通过看书自学、询问他人、查阅资料和浏览互联网等形式,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实例,留待课堂讨论发言时用。
你能举例说出身边的一些化学变化现象吗?[物质准备]1、自备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准备参与课堂实验的观察与思考。
2、准备一个鸡蛋和一瓶白醋,准备参与课堂实验探究活动。
【课堂学习】一、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讨论交流]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物质”、“物体”这两者概念相同吗?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举例说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什么叫科学探究?如何进行科学探究?5、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实验?做化学实验应注意些什么?[实验探究]1、按课本第4页“观察与思考”中要求进行点燃蜡烛的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书本相应的空白处。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及课堂练习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化学科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同时培养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了解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材料开发等重大问题)作出的最大贡献。
3、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
2、树立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新知识导学:1、社会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1)举出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
(2)近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化学的发展来解决。
例如:、、、。
2、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观察与思考] 问题:仓库中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演示实验]:ⅰ仪器名称:ⅱ实验现象:a、b、文字表达式:小结:保存碳酸氢铵的方法:3、交流与讨论:( 1 ) 世界卫生组织为什么向全世界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 2 )吸烟有何危害?经典例题解析: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会使周围的人被动地吸“二手烟”。
“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解析:根据生活常识知道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都是空气中含量较大的气体,不应有毒。
燃烧烟草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其中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故选:C四、巩固练习:1、中华民族造就了许多古代文明,这些古代文明成果与化学有关的是()①青铜器的制造②铁的冶炼③火药的发明④瓷器的烧制⑤造纸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其主要原因是()A、铁锅价格便宜B、铁易导电C、可以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D、保温性能好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C 凡是“绿色食品”均不含化学物质D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 就地焚烧B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D制造沼气5、面对当前全球性的人口爆炸、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化学科学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教案
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水的沸腾、汽油挥发、煤油燃烧、衣服晒干、矿石粉碎、碱式碳酸铜分解、葡萄酿成酒、10、蜡烛(足量)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过程中装置内总质量变小B、蜡烛无法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C、蜡烛熄灭可能与生成水蒸气有关D、整个燃烧过程中,装置内压强一直在减少11、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物质是()A.木炭B.红磷C.硫D.铁丝12、(烟台中考)(双选)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资料: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1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5 13、(2016南京改编)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
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分别为8.85%和3.21%。
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回答产生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古量为19.13%。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沪教版
3.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D)
A.在甲骨上刻字B. 用泥土筑城墙C.磨制玉石饰品D.铸造青铜器皿
4.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 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B)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A.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 的试管直接加热
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混合物
物质分类
纯净物
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认识常用仪器
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
学习方法学会基本操作物质的加热
科学探究仪器的洗涤
化学符号
【本章检测反馈】
1.下列是我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工
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延展性B.导电性C.弹性D.导热性
5.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C)
A.沸点B.硬度C.可燃性D.溶解性
6.实验室里有一瓶无色气体。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二氧化碳,你认为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C)
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实验D.交流讨论
7.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D)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复习学案 沪教版
教学
反思
课题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主备课人
授课人
课型
复习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
学
程
序
集体备课内容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明确学习化学的方法。
2、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认识化学变化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交流讨论整理归纳】
1.参考课本22页整理与归纳中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2.重点实验回顾整理
实验项目
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具有的性质或组成以及文字表达式
“碳铵”受热
“铜绿”受热
将铜绿放入食醋中
镁在空气中燃烧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混合
铁生锈的实验p5
含硫火材的燃烧p6
葡萄糖、蔗糖、面粉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____色___状的物质;
(2)将铜绿粉末用________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
(3)用___________向一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观察铜绿__________,生成大量_______,形成_________色的溶液;
(4)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的______焰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成______色,试管口有__________________出现。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课题一开启化学之门【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及其区别,会判断。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及其区别,会判断。
3、知道几种实验现象4、知道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等【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废弃塑料产品产生的________污染问题,化学家们研制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型塑料。
2、含硫火柴燃烧时会产生___________气体,它是一种_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__气味的气体,它能使_________色的___________溶液褪色,它也是大气的__________之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定是否有化学变化,但不能是依据。
4、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有物质的颜色、光泽、气味、味道、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韧性、硬度、脆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5、碳酸氢铵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它是一种________色的_________体,受热易__________,写出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碳铵”化肥时要注意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九年级化学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精品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作为学习化学知识的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研究的内容,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产生热爱化学之情,引导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为今后学习和研究化学打好基础,并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知道化学研究什么,了解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以及二者的区别,学会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体验化学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第二部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节能与清洁能源的开发,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科技前沿密切相关。
四、学法建议
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观察实验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重要结论,熟练掌握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判断方法,通过训练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并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及课堂练习设计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学习目标】1.能说出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2.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3.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任务一:观察实验,正确认识物质(12分钟) 小组助学,探究问题1.⑴如图一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⑵如图二中的装置进行实验,应该出现哪些实验现象:⑶请比较两种实验的优缺点⑷两个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⑸思考:如何保存碳酸氢铵?2.铁丝生锈实验。
如右图所示,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加入3mL~4mL饱和食盐水润湿铁丝,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到红色的水中,2 min~3min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铁丝,红墨水,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任务二:自学课本第4页,总结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8分钟)任务三:请阅读课本第6-7页,思考:(10分钟)1.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年代?2.你能说出哪些材料,各有哪些用途?任务四:当堂检测,提升知识运用能力(10分钟)1.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是举世瞩目的。
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烧制陶瓷B.发明指南针C.使用火药D冶炼钢铁2.今年,我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
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D.不喝水,不洗澡3.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而最重要的是要推崇“绿色生活的理念”。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氢氧燃料电池车B.对城市生活和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分级使用C.使用光降解或生物降解塑料,防止白色污染D.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4.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1)复习教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第1课时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些什么【课时目标】1.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3.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4.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混合物与纯净物。
5.了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6.了解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7.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8.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铁的快速锈蚀以及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这三个重要实验。
【自主复习】1.化学帮助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人类_______,促进_______。
2.化学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化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_______,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高效的_______和_______,还为人类战胜疾病带来了重要的_______。
5.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6.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7.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一般的_______和_______只需要空气就行了。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又都有各自重要的用途。
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常情况下,空气币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_______。
空气中各种气体各自具有特定的组成,性质______________,用途也______________。
8.氮气化学性质_______,在常温下_______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案1)-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解析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学案1)【复习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学会对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描述。
3.学习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等常见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知识梳理】考点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及用途1.变化: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微观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不改变,化学变化分子发生改变2.性质:本质区别: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3.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例: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木炭燃烧,生活中用于作助燃剂。
考点二实验室常见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1.常见仪器:教材P137-138试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量筒、托盘天平、胶头滴管2.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室药品取用及原则原则;①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不指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a粉末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
(一斜、二送、三慢竖)b块状固体用镊子取。
(一横、二放、三慢竖②.液体药品的取用a较多液体取用:直接倾倒b较少液体取用:胶头滴管c一定量液体取用:量筒、用胶头滴管③物质的加热a加热固体b加热液体试管加热的其它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a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外壁的水(防止加热时受热不均试管炸裂);b加热时用试管夹夹持试管,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手握长柄;c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d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骤冷炸裂);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取出;④装置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口若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2、认识碳酸氢铵的性质3、知道碳酸氢铵受热后减少的原因及贮存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通过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知道化学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教学难点1. 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实验总结出碳酸氢铵存贮注意事项;2.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性质、用途及保存等方面的关系教学过程:【情景创设】投影提出下列问题:怎样才能使天空变蓝?河水变得清澈?物质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的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明确学习目标】一、回顾、预习与交流【交流预习内容】1、学习和研究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合理地,高效地。
2、思考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点石成金()水能变成油()发功使铝变成金()抽烟有利于头脑清醒()用铁锅比铝锅炒菜对人体好()化肥使用越多越好()农药不能用()煤气燃烧时火越红越好()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新知导学】:【思考与交流】二、合作、研讨与点拨(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正确认识碳酸氢铵活动一、碳酸氢铵的溶解①碳酸氢铵是色状固体,将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足量的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是,说明碳酸氢铵溶于水。
活动二、碳酸氢铵的加热②②如右图取少量的碳酸氢铵固体放入蒸发皿中并用酒精灯加热,可观察到的现象。
说明碳酸氢铵易分解。
结论:碳酸氢铵减少的原因是总结:通过以上活动你对碳酸氢铵的认识是,你认为碳酸氢铵应_______________保存。
活动三、碳酸氢铵的加热③③若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提示: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思考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物有哪些?思考2: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小结:加热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为提示:表达式就是哪些反应物在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哪些产物,物质间用“+”号连接,读作“和”;反应和生成物间用“=”号或“→”,读作“生成”,并在上面写上反应条件。
1-1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教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教学内容开启化学之门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化学,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掌握基本概念,知道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教学重点辨别物理变化(性质)、化学变化(性质);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教学难点从组成上准确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教学准备联系生活、结合课本、查阅资料教学过程前课回顾1.世界卫生组织曾多次推荐使用中国的传统厨具——铁锅。
铁锅相对于其它烹饪用具有哪些优势?2.“吸烟有害健康”是一条随处可见的宣传语,吸烟对人体健康到底存在哪些危害?3.水银不是银,铅笔芯不是铅,你知道到底是什么吗?4.空气为什么可以供人呼吸?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分?知识详解【问题】化学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丰衣足食”、“保家卫国”,你信吗?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物质【观察与思考1】在一个堆放了一批袋装化肥(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铵)的小仓库里,过了一个夏天,管理员发现仓库里这种化肥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浓烈了,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
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有少许破损,但没有发现化肥洒落在地上。
〖提出问题〗你认为袋中化肥变少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碳酸氢铵保存注意点将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拓展』能尝试写出碳酸氢铵的文字表达式吗?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合理利用氮气资源2、合理利用铁资源【观察与思考2】取一块废旧铁丝网,将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中加入几毫升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后,将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使用铁制品注意点: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古代四大化学工艺:、、、。
2.许多性能优异的材料:石英砂可制造光导纤维、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高强度陶瓷可制作航天飞机的防热瓦、钛合金材料可用于制造航天航空器等。
1.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设计)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同步课堂(沪科版五四学制2024)
1.1 开启化学之门【教学目标】1.能说出化学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的本质与特征。
2.初步掌握化学变化的特征,学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了解化学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会分辨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难点: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学科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把草莓切成果盘与草莓腐烂,二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发生了变化。
不同点:将草莓切成果盘仍然是草莓;草莓腐烂后就产生了别的物质。
那怎么判断和区别这些变化呢?新课学习:一、物质变化有哪些特征(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探究前教师设问: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前: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实验中:实验条件;现象:光、热、颜色改变、气体、沉淀的生成。
实验后:有几种物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教师:演示实验或播放视频实验1:水的变化(1)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至水沸腾,取一片洁净的玻璃片靠近试管口(注意不要蒸干试管中的水)。
(2)向盛有约一容积的水的烧杯中投入一小片泡腾片,取一片洁净的玻璃瓶靠近烧杯口。
实验2:镁带的变化(1)取一根6cm长的镁带用砂纸打磨至表面光亮,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端。
(2)点燃镁带。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后,迅速移到陶土网上方。
注意:观察镁带燃烧实验时,佩戴护目镜,不要长时间直视镁带燃烧。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思考1: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点?1-(1)水的沸腾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2-(2)剪断镁带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小结:像在这样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1-(2)泡腾片投入水中产生许多气泡,但是玻璃片上没有出现大量冷凝水,说明气泡不是水蒸气,而是一种新产生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本章学习要求:1.初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化学的方法和手段。
3.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重要概念。
4.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学习实验基本操作。
5.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化学符号。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共2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研究化学对开发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
2.初步懂得应用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讲解>1.在古代,我国的化学工艺已有相当的成就。
例如:青铜器的制造、钢铁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
2.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例如,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动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农药和化肥;为人类战胜疾病提供了药物保证。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实验探究>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如课本第4页图1-7)实验现象:碳酸氢铵白色固体不断减少;试管口有水滴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气味气体。
解释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铵加热水+氨气+二氧化碳。
保存碳酸氢铵的注意事项是:密封保存于阴凉处。
<问题讨论>1.为什么用铁锅烧菜比较好?2.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3.举例说明学习化学还有哪些实际用途?[巩固练习]见学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问题讨论>1.你能说出一些有关材料的知识吗?答:材料是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纳米材料是21世纪的“材料之星”,晶体硅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石英砂是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
2.使用氢能源有何优点?答:氢气作为未来世界的理想能源,其主要优点是:来源丰富、单位质量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3.你还了解哪些重要的化学成就?答:科学家佛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构的发现,打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化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产生了生物克隆技术。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一课时)复习课-教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是判断依据。判断的唯一依据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会设计完成实验报告
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全面地观察化学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
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它包括以下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三、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1.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试管、试管夹、烧杯、量筒、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蒸发皿等。
(2)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1、药品的取用2、仪器的连接
3、物质的加热4、仪器的洗涤
(3)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方法:
实验前要观察反应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了解反应需要的条件、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观察反应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物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火焰的颜色等;实验完毕后主要观察生成物的重要物理性质,如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实验的观察,可以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仪器来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与结论,应注意对实验前、中、后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启化学之门》
)这两种变化本质区别是,
)这两种变化的联系是,
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
(4)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是,物理性质通常是指物质的,而物质的可燃性、稳
定性、酸碱性、氧化性等都是性质。
(5)注意“变化”和“性质”在表述上的区别。
练习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白炽灯通电后发光发热; B.矿石粉碎;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成铜绿;
C.铁矿石炼铁;水受热变成水蒸; D.汽油挥发;樟脑丸久置后体积变小。
练习2.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核能发电 D.火力发电
练习3.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变化或性质。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把块状硫碾碎放入燃烧匙内并加热,硫粉熔化
(),继续加热,硫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这说明了硫具有可燃性()。
活动二、判断下列图示中的操作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说明理由
练习4、判断下列语言表述是否正确
1.用10ml量筒量取8.90ml液体
2.用托盘天平称量6.12g的氯化钠固体
3.酒精灯中酒精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容积的四分之三
4.用广泛pH试纸可以测定某溶液的pH值为
5.8
活动三、高邮市车逻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利用右图的
装置做了四组实验,实验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