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生产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谷氨酸(Glutam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而谷氨酸的生产主要依靠谷氨酸产生菌(Glutamic acid-producing bacteria)进行,这些菌类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代谢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一、菌类的选择谷氨酸产生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谷糖激酶杆菌等。
这些菌类具有较高的谷氨酸产量和生长速率,且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繁殖。
其中,大肠杆菌是最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之一,其在发酵过程中能够高效地转化底物为谷氨酸。
二、底物的利用在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中,菌类利用底物进行代谢并产生谷氨酸。
底物主要有葡萄糖、乳糖和淀粉等,其中葡萄糖是最常用的底物之一。
菌类通过发酵作用将底物转化为有机酸和酶,进而产生谷氨酸。
三、酶的作用谷氨酸产生菌在代谢底物的过程中产生多种酶,其中谷氨酸合成酶是关键的催化剂。
谷氨酸合成酶能够有效地将底物转化为谷氨酸,并通过多重反应途径提高谷氨酸的产生效率。
此外,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也参与了谷氨酸的生产过程,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四、环境条件的调控谷氨酸产生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等因素有助于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和谷氨酸产量。
此外,营养物质的浓度和微量元素的供应也对谷氨酸产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五、代谢途径的优化为了提高谷氨酸的产量,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优化了菌株的代谢途径。
通过基因工程和突变育种等手段,改造或选择出高效的菌株,提高了谷氨酸的合成速率和产量。
同时,控制底物的供应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也有助于提高谷氨酸的生成效率。
综上所述,谷氨酸产生菌通过代谢底物和产生特定的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谷氨酸合成酶等关键酶催化,最终实现了谷氨酸的生产。
科研人员通过优化代谢途径和改造菌株,不断提高谷氨酸的产量和合成效率,为谷氨酸的工业化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1. 确定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要求;2. 筛选原料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3. 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和筛选。
二、谷氨酸发酵过程1. 发酵罐的选择:根据生产规模确定发酵罐的大小,通常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材质;2. 发酵基质制备:将筛选好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进行搅拌均匀;3. 调节基质pH值:将基质加热至70℃,并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或酸性物质(如硫酸)进行调节,使pH值控制在6-7之间;4. 加入微生物菌种:将培养好的微生物菌种加入到发酵罐中,并进行搅拌均匀;5. 发酵过程控制:控制温度、搅拌速度、通气量等参数,以保证微生物菌种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6. 监测谷氨酸产量:通过取样分析,监测谷氨酸的产量和质量;7. 终止发酵过程:当谷氨酸产量达到预定值或微生物菌种生长停止时,终止发酵过程。
三、分离提纯过程1. 发酵液初步处理:将发酵液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和微生物菌体;2. 降解蛋白质:采用酶解剂(如蛋白酶)对发酵液进行降解蛋白质,使谷氨酸与其他成分分离;3. pH值调节:通过控制pH值,使谷氨酸在溶液中处于稳定状态;4. 谷氨酸萃取: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或有机溶剂等方法对谷氨酸进行萃取和分离;5. 谷氨酸精制:通过再结晶、洗涤等工艺对萃取得到的谷氨酸进行精制。
四、包装储存1. 调整产品质量指标: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意见,调整产品的颜色、味道、纯度等指标;2. 包装: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对谷氨酸进行包装;3. 储存:将包装好的谷氨酸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五、质量控制1. 原料质量控制:对原料进行严格筛选和检验,确保原料的质量和稳定性;2.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参数,保证微生物菌种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3. 谷氨酸产量监测:通过取样分析,监测谷氨酸的产量和质量;4. 分离提纯过程控制:通过控制pH值、温度等参数,保证谷氨酸在分离和提纯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5. 产品质量检验:对成品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用户要求。
谷氨酸的生产
一、谷氨酸的生产原料及其处理(一)糖蜜的预处理:降低生物素的含量(1)活性炭处理法:先用次氯酸钠或氯气处理,可减少活性炭用量,已应用于生产。
(2)树脂处理法:甜菜糖蜜用脱色树脂除生物素,可大大提高谷氨酸对糖的转化率。
处理时先用水和盐酸稀释糖蜜,至浓度10%,pH2.5,然后在120℃灭菌20min,再用氢氧化钠调pH4.0,通过脱色树脂换柱后,将所得溶液调至pH7.0,用以配制培养基。
(二)淀粉水解:绝大多数谷氨基酸生产菌都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我国主要以甘薯淀粉或大米制备水解糖。
酸解法、酶解法、酸酶法、酶酸法二、谷氨酸产生菌:谷氨酸棒杆菌谷氨酸生产菌生化特征:(1)有催化固定二氧化碳的二羧酸合成酶--苹果酸酶和丙酮酸羧化酶,使TCA中间代谢物得到补充。
同时,丙酮酸脱羧酶活力不能过强,以免丙酮酸被大量耗用而使草酰乙酸的生成受到影响。
(2)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很弱,有利于α-酮戊二酸的蓄积。
有NH4 +存在时,在谷氨酸脱氢酶催化下,由α-酮戊二酸不断生成谷氨酸。
(3)异柠檬酸脱氢酶活力强,而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不能太强,有利于谷氨酸前体物α-酮戊二酸的生成,满足合成谷氨酸的需要。
(4)谷氨酸脱氢酶活力高(5)谷氨酸脱氢酶催化α-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反应时,需要有NADPH2作为供氢体。
所以,菌株经呼吸链氧化NADPH2的能力要求弱。
(6)菌体本身进一步分解转化和利用谷氨酸的能力低下。
三、发酵培养基:(1)碳源:糖﹥15%,细菌仍可生存,但糖-酸转化率降低;而糖浓度太低,虽然可提高转化率,但谷氨酸总产量也低。
可选育一些耐高糖的菌株。
(2)氮源:形成谷氨酸不仅需要足够的NH 4 +存在,还需一部分氨用于调节pH值。
谷氨酸发酵所需C:N比为100:20~30,低于此值时,菌体的谷氨酸进而形成谷氨酰胺,因此只有C:N比适当,菌体繁殖受到适当的抑制,才能产生大量的谷氨酸。
生产中一般用尿素或氨水做为氮源并调节pH。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湖北理工学院学年论文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摘要,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广泛用于食品~日用化妆品及医药行业。
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发酵法来制备谷氨酸~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工艺阶段:原料的预处理及糖化,种子扩大培养及谷氨酸发酵,谷氨酸的提取。
又着重详细介绍了等电离交法提取谷氨酸。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工艺,提取Abstract : Glutamic acid is an acidic amino acid , widely used in food , daily cosmetics and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at the preparation of glutamate fermentation ,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rocess stages: pretreatment and saccharification of raw materials ; seeds to expand cultivation and glutamic acid fermentation ; the extraction of glutamic acid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onization cross-extraction of glutamic acid .Keywords : Glutamic acid ; Fermentation ; Process ; Extract1湖北理工学院学年论文目录一、谷氨酸简介 ..................................................................... (3)1.1概述 ..................................................................... .............................. 3 二、发酵法生产谷氨酸 ..................................................................... . (3)2.1 发酵法概述 ..................................................................... (3)2.2 原料的预处理及糖化 ..................................................................... .. 42.2.1 原料的种类 ..................................................................... .. (4)2.2 原料的处理 ..................................................................... ........ 4 2.2.3 谷氨酸发酵工艺 ..................................................................... . (5)2.3.1 发酵培养基 ..................................................................... .. (5)2.3.2 培养基灭菌 ..................................................................... .. (6)2.3.3 发酵控制 ..................................................................... (6)2.4 谷氨酸提取 ..................................................................... (7)2.4.1 原理 ..................................................................... .. (7)2.4.2 工艺流程 ..................................................................... (7)2.5 鉴别 ..................................................................... (8)2.6发酵终点的判断 ..................................................................... ........... 8 三、总结 ..................................................................... ................................... 8 参考文献...................................................................... . (9)2湖北理工学院学年论文一、谷氨酸简介1.1概述谷氨酸一种酸性氨基酸。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发酵工艺是生产谷氨酸的主要方法之一,下面将介绍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1. 选择菌株:选择适合发酵生产的菌株是谷氨酸发酵工艺的第一步。
通常采用属于放线菌属或棒状杆菌属的菌株进行发酵。
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谷氨酸产量和较好的耐受性。
2.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发酵培养基是支撑谷氨酸发酵的重要基础。
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组成成分。
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麦芽糖等,氮源包括氨基酸、尿素等。
3.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都会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通常采用恒温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28-32摄氏度。
同时控制好培养基的pH值,通常在6.5-7.5之间。
氧气供应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4. 发酵过程监测: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生长、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进行持续监测。
通过检测微生物生长曲线和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浓度变化来掌握发酵情况,及时调整发酵条件以提高产量。
5. 发酵产物的提取与精制: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产物进行
提取和精制。
通常采用离心、过滤等方法将微生物分离,然后通过酸碱调节、浓缩、结晶等工艺步骤来得到纯净的谷氨酸产物。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谷氨酸发酵生产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产量,并且能够得到高纯度的产物,满足市场需求。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
下面是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1. 淀粉水解首先将淀粉加入水中进行水解,可采用传统的酸水解或者酶水解方法。
酸水解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通过加入酸性物质(如盐酸)降低溶液的pH值,使淀粉分子链断裂,形成果糖和葡萄糖。
酶水解则是通过添加淀粉酶,使淀粉分子链断裂。
2. 发酵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转移到发酵罐中,加入适量的谷氨酸生产菌株,如谷氨酰转氨酶阳性菌株或谷氨酸合成菌株。
发酵条件需要控制在合适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供给下,促进菌株的生长和谷氨酸的合成。
此外,发酵过程中还要进行通气,提供菌株所需的氧气。
3. 提纯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提纯。
首先将发酵液进行离心或者过滤,除去固体颗粒。
然后,通过酸碱调节和溶剂萃取等方法,将固液分离,得到谷氨酸的提纯液。
提纯液中还可能存在杂质,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或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等方法去除。
4. 结晶将谷氨酸的提纯液进行结晶处理。
首先,在适当的温度下加入结晶剂,如酒精或乙醇,使谷氨酸分子互相结合形成结晶。
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结晶分离出来。
5. 干燥将分离出的谷氨酸结晶进行干燥处理,除去水分。
可以采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或者冷冻干燥等方法,在适当的温度下蒸发水分,得到干燥的谷氨酸成品。
6. 包装将干燥的谷氨酸成品进行包装,通常使用塑料袋、铝箔袋或者纸盒等包装材料,保护谷氨酸的质量和稳定性。
包装后,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谷氨酸成品符合相关标准。
以上就是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整个工艺包括淀粉水解、发酵、提纯、结晶、干燥和包装等环节,通过合理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和参数,可以有效提高谷氨酸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环保和安全,做好废水、废气和废弃物的处理与排放。
氨基酸类药物的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发酵生产
生物素的来源:氨基酸生产上可以作为生物素来源的原料 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及酵母水解液等,通常选取 几种混合使用。例如,许多工厂选择纯生物素、玉米浆、 糖蜜这三种物质来配制培养基。各种原料来源及加工工艺 不同,所含生物素的量不同。玉米浆含生物素500μg/kg, 麸皮含生物素300μg/kg,甘蔗糖蜜含生物素1500μg/kg。
操作简单 周期长,占地面积大。
直接常温等电点法工艺流程
发酵液
起晶中和点(pH4-4.5) 育晶(2h)
盐酸
菌体及细小的 谷氨酸晶体
等电点搅拌pH3-3.22 静置沉降4-6h 离心分离
成品
母液
干燥
湿谷氨酸晶体
2、离子交换法
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来提取吸附在树脂上的谷氨 酸阳离子,并可用热碱液洗脱下来,收集谷氨酸 洗脱流分,经冷却、加盐酸调pH 3.0~3.2进行结 晶,之后再用离心机分离即可得谷呈棒形或短杆形; 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无芽孢;不能运动; 需氧性的微生物; 生物素缺陷型; 脲酶强阳性; 不分解淀粉、纤维素、油脂、酪蛋白、明胶等;
发酵中菌体发生明显形态变化,同时细胞膜渗透性改变; 二氧化碳固定反应酶系强; 异柠檬酸裂解酶活力欠缺或微弱,乙醛酸循环弱; α-酮戊二酸氧化能力微弱; 柠檬酸合成酶、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活
有机氮丰富有利于长菌,因此谷氨酸发酵前期要 求一定量的有机氮,通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适 量的有机氮,在发酵过程中流加尿素、液氨或氨 水来补充无机氮。
(3)无机盐
磷酸盐 :工业生产上可用K2HPO4·3H2O、KH2PO4、 Na2HPO4·12H2O、NaH2PO4·2H2O等磷酸盐,也可用磷酸。 过高:代谢转向合成缬氨酸。 过低:菌体生长缓慢。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以及氨基酸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谷氨酸产生菌是一类能够通过代谢途径合成谷氨酸的微生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将简单的原料转化为谷氨酸,并且还可以从复杂的废弃物中合成谷氨酸。
以下将详细介绍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1.谷氨酸产生菌的分类和特征:谷氨酸产生菌包括大肠杆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它们在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和机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的菌株和菌种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例如抗性强、高效产谷氨酸、适应性强等。
2.利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谷氨酸产生菌株,通过改造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或调节元件,提高合成谷氨酸的效率。
例如,通过引入外源基因,增加或改善某些限制步骤的作用酶的功能,提高产量和速度。
3.谷氨酸产生菌的代谢途径:谷氨酸产生菌通过将简单的原料转化为谷氨酸。
其代谢途径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途径的起始物质,通常是糖类、氨基酸或某些有机酸,然后将这些物质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逐步转化为谷氨酸。
4.谷氨酸产生菌的合成途径:谷氨酸产生菌的合成途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一个是从糖类合成谷氨酸的途径,另一个是从氨基酸合成谷氨酸的途径。
这两个途径在不同的菌株中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从糖类合成谷氨酸的途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糖酵解:糖类会被谷氨酸产生菌中的酵解酶分解为糖酵解产物,例如丙酮酸、乳酸、酒精等。
(2)酮酸的转化:糖酵解产物通过转化酶的作用,将丙酮酸、乳酸等酮酸转化为苹果酸、柠檬酸等酮酸。
(3)酮酸的转变为α-酮酸:酮酸通过转氨酶的作用,将酮酸转化为α-酮酸,使得氨基酸与α-酮酸发生反应生成谷氨酸。
从氨基酸合成谷氨酸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氨基酸的降解:氨基酸通常会通过氨解酶的作用,将氨解离出来,生成氨。
进而通过特定路径生成谷氨酸。
(2)氨的转化:菌株中的某些酶可以将氨转化为丙酮酸或柠檬酸等中间产物。
谷氨酸生产工艺
谷氨酸生产工艺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发酵法和合成法两种。
发酵法是目前谷氨酸生产的主要工艺。
该工艺首先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常用的包括谷氨酸高产突变株、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等。
然后,通过发酵罐中稻糠、糖蜜、玉米糖浆等淀粉质原料的供应,微生物菌种得到充足的营养,进而产生谷氨酸。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合适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以保证产酸菌的正常生长和谷氨酸的高产。
合成法是一种人工合成谷氨酸的生产工艺。
该工艺主要通过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谷氨酸,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合成法的优势是反应过程简单,产率高,纯度较高,但合成路线较长,成本较高。
目前,合成法主要采用脂肪酶法、氨基酸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等。
脂肪酶法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谷氨酸微生物中间体转化为谷氨酸;氨基酸合成法则采用含氮化合物、氨基酸以及各种可供给氨基的物质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合成谷氨酸;化学合成法主要通过有机合成方法,从不同的出发物合成谷氨酸。
无论是发酵法还是合成法,谷氨酸的提纯工艺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一般来说,提纯分为多级离心、膜过滤、凝胶过滤、树脂吸附、洗脱、浓缩等环节。
其中,树脂吸附是最常用的提纯方法之一,通过树脂的选择来吸附并分离谷氨酸和其他杂质。
此外,一些高级的分离技术如逆流扩散和离子交换膜电渗法也可以应用于谷氨酸的提纯过程。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对环境保护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发酵法中,需要合理处理废水、废菌体和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在合成法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和适当选择溶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体来说,谷氨酸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和生物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谷氨酸生产工艺的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可持续的发展。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食品添加剂、保健品、药物、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
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法,下面将重点介绍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
微生物发酵法是利用谷氨酸高效产生菌株通过生物代谢反应将低价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谷氨酸。
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和分离纯化技术三个方面。
首先,菌株选育是谷氨酸生产工艺的核心环节。
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从多种微生物中筛选出多种高效的谷氨酸产生菌株,如变异株、突变株等。
其中,变态球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乳酸菌是常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株。
菌株选育的目标是寻找产量高、菌种稳定、代谢特性好的菌株,并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进一步提高菌株的产酸能力和抗性。
其次,发酵过程优化是提高谷氨酸生产效果的关键。
发酵过程优化主要包括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调控、发酵设备升级等方面。
培养基优化是通过调整培养基组成和添加合适的添加剂来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如碳源、氮源、有机酸、氨基酸等。
发酵条件调控包括发酵温度、pH值、氧气供给、搅拌速度等,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提高菌种的生理代谢活性和谷氨酸的产量。
发酵设备升级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新的发酵设备和设备控制系统,提高谷氨酸发酵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能。
最后,分离纯化技术是谷氨酸生产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分离纯化技术主要包括过滤、浓缩、离心、脱色、结晶等过程。
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工艺条件和操作方法,可以高效地提取和纯化谷氨酸。
目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包括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及吸附技术、凝胶过滤技术等。
这些技术既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谷氨酸的生产效能。
综上所述,谷氨酸的先进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菌株选育、发酵过程优化和分离纯化技术三个方面。
通过优化这些环节,可以提高谷氨酸的生产效能和产品质量,推动谷氨酸产业的发展。
谷氨酸的生产
•调节机制
• 谷氨酸发酵中代,糖谢代控谢除制受发到生酵物素控制
外,也受到NH4+的影响。
• 使用生物素缺乏菌,在NH4+存在时,葡萄
糖以很快的消耗速度和高的收文生率095生-1 成谷氨
酸。
董晓蒙 2
• 当NH4+不存在时,糖的消耗耿速春霞度2很慢,生 成物是α-酮戊二酸、丙酮酸、陈聪醋聪 酸2 和琥珀
Ⅰ.谷氨酸的生代物合谢成控途径制主发要包酵括:
EMP途径 HMP途径 TCA循环 乙醛酸循环
CO2固定反应
文生095-1 董晓蒙 2 耿春霞 2 陈聪聪 2
总反应途径
糖经过EMP途径代和H谢MP控生成制丙发酮酸酵。
一方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另一方面,经CO2固定作用生成草酰乙酸;两者
合成柠檬酸进入TCA循环,由三羧酸循环的中间
入分解途
浓度增加
径
防止
过剩
羧激 化活 酶
PEP
果与 糖二 共磷 同酸
草酰乙酸
文董生晓转0蒙95向-21 CO2固定
耿春霞 2
乙酰-CoA氧化 陈聪聪抑制2 丙酮
ATP水平提高
酸激酶
•氨的导入
氨的导入方式代:谢控制发酵
• 糖代谢中间体α-酮戊二酸还原氨基化生成 谷氨酸
• 天冬氨酸或丙氨酸通过氨基文生转095移-1 作用将氨 基转给α-酮戊二酸而生成 董晓蒙 2
丙丙酮酮酸酸
乙酰CoA
丙糖-3-磷酸CO2固定 草酰乙酸
柠檬酸
TCA
2.DCA循环 乙酰CoA
柠檬酸 合成酶 柠檬酸
异柠檬酸 裂解酶 异柠文檬生0酸95-1
琥珀酸
草酰乙酸
董晓蒙 2
谷氨酸行业报告
谷氨酸行业报告引言。
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还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合成中间体。
谷氨酸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将对谷氨酸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展望。
一、谷氨酸的生产与应用。
1. 谷氨酸的生产方式。
谷氨酸的生产方式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发酵法两种。
化学合成是通过合成氨基酸的方法来生产谷氨酸,而发酵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来生产谷氨酸。
目前,发酵法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因为它具有成本低、环保、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2. 谷氨酸的应用领域。
谷氨酸具有多种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医药、食品、化工等。
在医药领域,谷氨酸可以用于合成药物,如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在食品领域,谷氨酸可以作为一种增味剂,提高食品的口感。
在化工领域,谷氨酸可以用于合成聚合物,如聚合酰胺等。
二、谷氨酸行业的发展现状。
1. 全球谷氨酸市场概况。
目前,全球谷氨酸市场规模巨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据统计,全球谷氨酸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谷氨酸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中国、日本等国家是全球谷氨酸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
2. 谷氨酸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谷氨酸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食品领域,随着人们口味的不断追求和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谷氨酸作为一种增味剂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谷氨酸的生产技术也将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从而推动谷氨酸行业的发展。
三、谷氨酸行业的发展前景。
1. 谷氨酸行业的市场需求预测。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谷氨酸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食品领域,谷氨酸作为一种增味剂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谷氨酸的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从而推动市场的发展。
2. 谷氨酸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谷氨酸行业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上。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谷氨酸的生产技术将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将不断降低。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发酵过程、提取纯化和产品制备等步骤。
1. 原料准备谷氨酸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糖和谷氨酸菌株。
葡萄糖作为碳源提供能量和碳源,而谷氨酸菌株则是产生谷氨酸的微生物。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谷氨酸菌株,常用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突变株以及其他高效产谷氨酸的菌株。
同时,还需培养出活跃和健康的种子菌。
其次,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并与适量的水混合成发酵基质。
此外,在基质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物质,如无机盐、维生素等,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2. 发酵过程发酵是谷氨酸生产的核心步骤,通过微生物菌株在发酵罐中进行培养和繁殖,产生大量的谷氨酸。
首先,将培养好的种子菌接种到发酵罐中。
发酵罐应具备适宜的温度、pH值和通气条件,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需控制搅拌速度和通气量等参数,以促进菌体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监测和调节发酵液中的各项指标,如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营养物质浓度等。
这些指标的控制对于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非常重要。
发酵时间一般为数十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此期间微生物会利用葡萄糖进行代谢,并产生大量的谷氨酸。
随着时间推移,发酵液中谷氨酸浓度逐渐增加。
3. 提取纯化经过发酵后,需要对含有谷氨酸的发酵液进行提取和纯化,以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产品。
首先,将发酵液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去除微生物菌体和固体杂质。
然后,利用适当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凝胶过滤、透析等)对溶液进行进一步纯化。
在纯化过程中,需要根据谷氨酸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条件。
例如,离子交换层析可以利用谷氨酸分子带有的正电荷与阴离子交换树脂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从而实现分离和富集。
此外,在提取纯化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浓缩、结晶等操作,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产量。
4. 产品制备最后一步是将提取纯化得到的谷氨酸转化为可用于工业应用或销售的成品产品形式。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体中的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和生化制药等领域。
谷氨酸的工业生产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
1. 菌种培养:选用高产谷氨酸的菌株,如乳杆菌属、大肠杆菌等。
先将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再将培养好的菌液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扩大培养。
菌种培养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培养基组成等。
2. 发酵罐的准备:通常采用不锈钢发酵罐,选择适宜的体积和搅拌速度。
发酵罐内要保持无菌状态,并可以自动控制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
3. 发酵工艺参数设定:设定适宜的温度和pH值,一般发酵温度为30-37摄氏度,pH值为6-7。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控这些参数,保证发酵过程的正常进行。
4. 发酵过程:首先将适量的底物加入发酵罐中,底物包括主碳源、氮源、矿物元素等。
然后将菌种接种进入发酵罐,并继续搅拌保持良好的氧气传递。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底物产生代谢产物,包括谷氨酸。
5. 收获和提取:发酵过程一般持续3-5天,当菌体处于最佳生长阶段时,收获发酵液。
发酵液需要经过后处理,包括澄清、浓缩、精制等步骤。
澄清可以通过离心或滤过等方式进行。
浓缩可以利用蒸发、真空浓缩等方法进行。
精制包括溶剂提取、结晶、脱色等步骤,以提高谷氨酸的纯度。
6. 产品包装和贮存:将精制后的谷氨酸产品进行包装,通常采用铝箔袋或塑料瓶。
包装完成后,产品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并储存于低温、干燥、密封的环境中,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以上就是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谷氨酸发酵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和纯度。
同时,工艺的经济性、环保性也是发酵工艺改进的重要方面,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课件
GA发酵的外在因素
GA发酵是一个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固然有其 内在的菌体特性,但是正如任何事物发展的基本规 律一样,外在因素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对于GA的发 酵也是一样。 1.供氧浓度 过量: NADPH的再氧化能力会加强,使α—KGA的还原 氨基化受到影响,不利于GA 的生成。 供氧不足: 积累大量的乳酸,使发酵液的pH值下降, 不利于GA的产生,同时,一部分葡萄糖转成了乳酸 ,影响了糖酸转化率,降低了产物的提出率。
氨酸等。新型的聚合氨基酸,含有氨基的药物或靶向基因, 可以方便的接入聚谷氨酸的分子中,形成大分子前药或靶 向大分子载体,接入特异性的基因,可进行特殊的分离或 提纯,这一聚合物在医药领域会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谷氨酸生产菌能够在体外积累菌体最大生长 需要量300多倍的谷氨酸,研究发现: 大量 积累并非是当初设想的由于特异代谢途径导 致,代而谢调是节: 控制;
途径如下: Glucose 丙酮酸 + 丙酮酸 (焦磷酸硫胺素,TPP)
活性乙醛
α—乙酰乳酸
Val
Val(1)可以抑制葡萄糖 丙酮酸, 使GA的生物合成 受到阻止
(2)消耗了丙酮酸, 降低了糖酸转化率
(3)发酵液中的Val存在, 严重的影响GA 的结晶、 提出。
谷氨酸产生菌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发酵转换
日本在谷氨酸发酵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味之素、协和 等均是其中代表。我国发展也比较快,如河南的莲花味精 公司,目前味精产量已从1983年的400吨上升到2010年的 62万吨,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43%;(广西的荷花味精)等。
性质
溶解性: 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及冷醋酸中,也不溶于乙醇和甲 醇,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 3.22;
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设计
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设计引言谷氨酸(Glutamic acid)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氨基酸,在食品添加剂、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谷氨酸的发酵生产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具有高效、环保和经济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的设计要点和步骤,旨在提供一个指导性的参考。
1. 发酵菌种的选择在谷氨酸的发酵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菌种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菌种包括诺辛谷氨酸菌、泛酰谷氨酸菌等。
选择菌种要考虑以下因素:1.菌种对底物的利用能力:菌种应具备对底物(如糖类)的高效利用能力,能够快速合成谷氨酸。
2.谷氨酸产量和产率:菌株应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产率,以提高生产效率。
3.耐受性和稳定性:菌株应具备较强的耐受性,能够适应不良环境条件,并保持稳定的发酵性能。
2. 发酵培养基的配方设计发酵培养基是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介质。
设计合理的发酵培养基可以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谷氨酸的产量。
发酵培养基的配方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碳源: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淀粉和甘蔗汁等。
碳源的选择应考虑菌株的利用能力和成本因素。
•氮源:氮源是合成蛋白质和谷氨酸的重要原料,常用的氮源包括氨基酸和无机盐等。
氮源的选择应满足菌株对氮元素的需求。
•矿盐和微量元素:矿盐和微量元素对菌株的生长和代谢过程起到重要作用,应根据菌株的需求进行添加。
•pH值和温度:发酵过程中,适宜的pH值和温度对菌株的生长和产酸能力影响较大,应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控。
3. 发酵过程的控制策略发酵过程的控制是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涉及菌种的培养、发酵液的供给和收集、废液的处理等方面。
控制发酵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菌种的培养和引种:选取适宜的菌株,进行菌种的预培养和引种,保证发酵罐内菌种的活力和数量充足。
•发酵液的供给和收集:根据菌株的需求,在发酵过程中及时供给合适的培养基,同时及时收集产生的发酵液。
•pH值和温度的调控:通过控制培养基的酸碱度和发酵罐的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完整版)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
完整版)各种氨基酸的生产工艺本文介绍了谷氨酸的生产工艺,其中包括等电离交工艺方法、连续等电工艺、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提取工艺、水解等电点法、低温等电点法和直接常温等电点法。
等电离交工艺方法是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的缺点是废水量大,治理成本高,酸碱用量大。
连续等电工艺方法将谷氨酸发酵液适当浓缩后进行结晶,虽然水量相对较少,但氨酸提取率及产品质量较差。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提取工艺是通过超滤膜进行超滤,然后进行结晶、分离、洗涤等步骤得到谷氨酸晶体。
该方法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
水解等电点法是将发酵液浓缩后进行盐酸水解,然后进行过滤、脱色、浓缩等步骤得到谷氨酸晶体。
该方法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
低温等电点法和直接常温等电点法也是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方法,它们的优点都是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生产成本低,酸碱用量省。
发酵法制备谷氨酸晶体的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发酵液加入硫酸中,调节pH值为4.0-4.5,进行育晶2-4小时,然后再加入硫酸,调节pH值为3.5-3.8,再进行育晶2小时,最后加入硫酸,调节pH值为3.0-3.2,进行育晶2小时。
冷却降温后,进行搅拌16-20小时,沉淀2-4小时即可获得谷氨酸晶体。
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生产周期短、酸碱用量省等优点。
L-亮氨酸的制备过程分为6个步骤。
首先,在浓缩罐中通入一次母液,加入蒸汽进行浓缩,温度为120度,气压为-0.09Mpa,浓缩时间为6小时,得到结晶液。
然后将结晶液进入一次中和罐中,加入硫酸和纯水进行中和,温度为80度,中和时间为4小时,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
接着将滤渣进入氨解罐中,加入氨水、纯水和蒸汽进行氨解,温度为80度,氨解时间为3小时,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
将滤渣进入脱色罐中,加入蒸汽、纯水和活性炭进行脱色,温度为80度,脱色时间为2小时,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
将滤液进入二次中和罐中,加入氨水和蒸汽进行中和,温度为80度,中和时间为4小时,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
谷氨酸产生菌生产谷氨酸的原理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谷氨酸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来进行生产,其原理涉及谷氨酸合成途径、微生物的选择和培养条件等方面。
谷氨酸的合成途径主要有六个步骤:1.氨基酸途径:谷氨酸的合成通常从谷氨酸和丙氨酸开始,通过谷氨酰酶催化谷氨酰胺的形成。
谷氨酰胺再通过转氨酶催化生成谷氨酸。
2.置换途径:谷氨酸可以通过谷氨酰胺一==缩素酶催化转化为谷氨酰胺乙酯,然后通过转移氨基团的方式产生谷氨酸。
3.酸碱反应途径:谷氨酰胺可以通过半酮酸和异烟酸一氧化酶的作用生成谷氨酸和甲酰胺。
4.脱羧途径:谷氨酰胺通过谷氨酰胺脱羧酶作用生成一氨基戊二酸。
一氨基戊二酸通过戊二酰胺酶的作用生成谷氨酸。
5.氨基化途径: 6.缩合途径:在微生物世界中,产谷氨酸的微生物种类较为丰富,常用的包括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澳〜芽黴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制备谷氨酸过程中,通常以批次发酵或者连续发酵的方式进行。
在微生物的选种上,常规方法是在自然界中选择产谷氨酸的微生物株,并通过筛选和改良来提高其产谷氨酸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遗传物质的改造来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例如,通过筛选产谷氨酸能力强的菌株,并通过杂交、基因重组等手段获取高产菌株。
还可以通过诱变技术来提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和谷氨酸生产能力。
除了选择合适的菌株,培养条件对谷氨酸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培养基的pH等。
碳源主要是葡萄糖和淀粉,它们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生长的基础;氮源则是微生物合成氨基酸的必要条件,常用的氮源包括氨盐、尿素和蛋白质等;无机盐则是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必需物质,对于提高谷氨酸产量也有重要的影响;维生素也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它们参与微生物的代谢反应,提高酶的活性和产酶能力;培养基的pH值也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很大的影响。
除了基本的培养要素外,还需要采用适当的发酵技术和方法来进行谷氨酸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味精的探讨姓名:陈荣珍学号:20090305110 班级:生物化工工艺091班摘要:味精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食品添加剂,常用于增加食品的鲜味,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谷氨酸制得。
味精是由一日本化学教授发明并传入中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味精业在中国有很好的前景。
味精虽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过量的食用是否会对人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呢?联合国粮农及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表示:正确的使用味精对人体有益,所以不用担心味精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关键词:味精、起源、安全性、生理作用、发展趋势。
1.味精的起源1908年的一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
味精由于在上午完成了一个难度较高的实验,此刻他的心情特别舒展,因此当妻子端上来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时,池田一反往常的快节奏饮食习惯,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起来了。
池田这一品,竟品出点味道来了。
他发现今天的汤味道恃别的鲜美,一开始他还以为是今天心情特别好的缘故,再喝上几口觉得确实是鲜。
“这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池田自言自语起来,“嗯,也许海带里有奥妙。
”职业敏感使教授一离开饭桌,就又钻进了实验室里。
他取来一些海带,细细研究起来。
这一研究,就是半年。
半年后,池田菊苗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如把极少量的谷氨酸钠加到汤里去,就能使味道鲜美至极。
池田在发表了上述研究成果后,他便转向了其他的工作。
当时一位名叫铃木三朗助的日本商人,正和他人共同研究从海带中提取碘的生产方法。
当他一看到池田教授的研究成果后,灵机一动立刻改变了主意,“好哇,咱们不搞提取碘的事了,还是用海带来提取谷氨酸钠吧!”铃木按响了池田家的门铃,一位学者和一位商人就此携起手来,池田告诉铃木,从海带中提取谷氨酸钠作为商品出售不够现实,因为每10公斤的海带中只能提出0.2克的这种物质。
可是,在大豆和小麦的蛋白质里也含有这种物质,利用这些廉价的原料也许可以大量生产谷氨酸钠。
池田和铃木的合作很快就结出了硕果。
不久后,一种叫“味之素”的商品出现在东京浅草的一家店铺里,广告做得大大的——“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一时间,购买“味之素”的人差一点挤破了店铺的大门。
日本人的“味之素”很快就传进了中国。
这种奇妙的白色粉末打动了一位名叫吴蕴初的化学工程师的味精心。
他买了一瓶回去研究,看看这种被日本人严格保密的白粉究竟是什么东西。
一化验,原来就是谷氨酸钠。
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独立发明出一种生产谷氨酸钠的方法来:在小麦麸皮(面筋)中,谷氨酸的含量可达40%,他先用34%的盐酸加压水解面筋,得到一种黑色的水解物,经过活性炭脱色,真空浓缩,就得到白色结晶的谷氨酸。
再把谷氨酸同氢氧化钠反应,加以浓缩、烘干,就得到了谷氨酸钠。
吴蕴初把他制得的“味之素”叫做味精,他是世界上最早用水解法来生产味精的人。
1923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中国的“味之素”——“佛手牌”味精。
以后,佛手牌味精不仅畅销于中国市场,还打进了美国市场。
吴蕴初也获得了一个“味精大王”的称号。
2003年以后,中国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总部位于河南项城市),主要竞争对手就是日本的“味之素”。
一些权威媒体的新闻和评论资料上,看得出莲花味精和日本“味之素”的海外之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而且成功抢占了“味之素”市场份额。
据资料显示,“味之素”是此前国际上味精行业最牛的,周润发版的《上海滩》中,就有“周润发”抗日烧“味之素”仓库的片断。
从股市专业评论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80%以上”,媒体记者报道上看“莲花味精的出口量占中国味精总出口量的90%(也有说95%的)以上”。
但是,莲花在取得国际市场“抗日”胜利的同时,却丢掉了大量的国内市场。
这和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媒体铺天盖地关于“味精有害健康”的文章是有很大关系的。
因为,菱花、梅花、红梅、菊花等品牌都受到了和鸡精市场竞争激烈、利润降低的影响,甚至企业亏损,唯独莲花味精独树一帜,一直占据市场的高端位置。
用水解法生产味精很不经济,因为这种方法要耗用很多粮食,每生产1吨味精,至少要花费40吨的小麦。
而且,在提取谷氨酸钠时要放出许多味道不好的气体,使用的盐酸也易腐蚀机器设备,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污水。
因此,日本的味精公司不得不继续进行研究工作,以便用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来。
在这项工作中,日本的协和发酵公司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协和公司组织的一批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发现,用糖和尿素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也可制得谷氨酸,但由于不同的细菌繁殖后会有不同的产物,故必须选取其中合适的菌种担任生产谷氨酸的“小工艺师”。
1956年,协和公司宣布,他们已找到了这位“小工艺师”,这就是短杆菌。
谷氨酸钠的发酵法生产就此诞生。
协和的科学家们用糖、水分和尿素等配制成培养液,再用高温蒸汽灭菌法将那些杂菌统统杀死,然后把培育好的纯种短杆菌在最有利的环境下接种进去,让它们繁衍后代。
由于“小工艺师”们的努力,把绝大部分的糖和尿素转变为谷氨酸,最后,把它中和成为钠盐。
用协和公司发明的新方法生产味精,每吨只耗用小麦3吨,不仅操作简单,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味精的纯度提高,鲜味更强。
不过,协和公司的这项发明不久就失去了它的光彩。
1964年底,日本新闻界评选出了当年日本的10大发明,其中之一是“强力味精”。
它的鲜度竟是“协和味精”的160倍!“‘强力味精”的发明,可上溯到本世纪初。
那时,日本科学家大介博士对蘑菇为何异常鲜美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也和帝国大学的池田教授一样,走进了实验室,研究起蘑菇的成分来。
经过分析后,发现蘑菇的鲜美.是因为含有一种叫“乌苷酸钠”的物质。
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想了好多办法,也未能将它制造出来。
大介只好停下这项劳而无功的研究。
直到60年代,新一代的日本科学家又重新想到大介的发现,因为这时的生物化学发展很快,生物催化技术已非常成熟,可以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了。
这样,到1964年,以乌苷酸钠为主体的强力味精终于面世了。
说来有趣,乌苷酸钠本身的鲜味其实同普通味精也差不多,只有当它加到食品中,而食品中含有少量的谷氨酸钠时,它才会同谷氨酸钠发生“协同作用”,立刻使食品鲜度提高。
所以,强力味精实际上就是用少量乌苷酸钠掺到普通味精里制得的。
其实,还在强力味精发明之前,有经验的厨师已经利用这一化学原理来提高鲜味了。
他们在烧鸡、烧肉时,往往要加少许味精,因为肉类中也有乌苷酸钠,加进去的味精能与之发生鲜味上的协同作用,使鲜味大幅度提高。
人们对“鲜”的追求并未就此结束。
当历史老人在迈越80年代的最后几步时,又有人发明了一种“超鲜味精”。
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2—甲基呋喃苷酸。
它比味精要鲜上600多倍!看来,事物的发展是没有穷尽的,鲜也是无止境的啊!2.味精的制造2.1 味精也叫味之素,学名谷氨酸钠,其发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66年德国人H.Ritthausen博士利用硫酸水解小麦面筋,分离的到一种酸性氨基酸,依据原料取材,将此氨基酸命名为谷氨酸。
1872年Hlasiwitz and Habermaan用酪蛋白也制取了谷氨酸。
日本池田菊苗教授在探讨海带汁的鲜味时,提取了谷氨酸,并在1908年开始制造商品味之素。
1910年日本味之素公司用水解法生产谷氨酸。
第二阶段:以面筋或大豆粕为原料,通过用酸水解的方法生产味精。
在1965年以前用这种方法生产。
这种方法消耗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设备要求高,需耐酸设备。
第三阶段: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味精生产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自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玉米淀粉、大米、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钠,为市场上增添了一种安全又富有营养的调味品。
2.2味精的生产流程淀粉、水→调浆(加碳酸钠和淀粉酶)→喷射液化→保温灭菌→过滤→层流罐→贮罐→冷却→糖化(先调PH,再加糖化酶)→灭菌→离心过滤→得葡萄糖液→冷却→发酵罐发酵→冷却→等电点中和→谷氨酸晶体→加水溶解→二次中和→得谷氨酸钠溶液→活性炭脱色→过滤→离子交换脱金属离子→浓缩→蒸发结晶→分离出湿味精→干燥→得晶体味精→筛选→分装3.味精使用的生理作用味精被食用后,经胃酸作用转化为谷氨酸,被消化吸收构成蛋白质,并参与体内其他代谢过程,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所以,味精作为调味品除了能增加食品的美味外,它在人体中还有特殊的生理作用。
谷氨酸食用后,有96%在体内被吸收,其余经氧化后在尿中排出。
味精味生理作用如下:(1)合成人体代谢所需的其他氨基酸谷氨酸虽非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但它在生物体蛋白质代谢中是一种很活跃的物质。
谷氨酸通过转氨反应吧氨基转移到酮酸上,合成人体代谢所需的其他氨基酸。
(2)作为脑组织的能源和改善脑机能脑组织只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他氨基酸。
谷氨酸能与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中所产生的氨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当葡萄糖供应不足时,谷氨酰胺能起脑组织的能源作用,它能通过血脑屏障,因此,谷谷氨酸对改进和维持脑机体是必要的。
谷氨酸对于防治脑震荡或脑神经损伤亦有一定效果。
长期适当服用谷氨酸,可提高神经有缺陷儿童得智力。
(3)谷氨酸有降低血液中氨中毒的作用当肝脏有疾病,肝功能受损时血液中的氨含量增高,引起严重的氨代谢紊乱,导致肝昏迷。
而谷氨酸能与氨起作用,生成谷氨酰胺,降低血液中氨含量,从而起着解“氨毒”的作用。
(4)谷氨酸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糖,在进入糖代谢。
谷氨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丙酮酸→葡萄糖4.味精的安全性味精属于安全有益的调味品,人们可按各人喜爱摄取,联合国粮农及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早已决定取消味精食用限量。
1987年3月,荷兰海牙召开的十九届联合国粮食及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会议上作出决议,取消每天摄取6克至7.5克味精(MSG)的食用限量规定。
这项决议意味着作为食品风味增强剂的味精,人们可以无疑虑地按各人喜爱程度摄取。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在收集了大量的文献和试验数据后,提出“在现在的使用量、食用方法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什么损害障碍”。
各国专家经过几十年的动物生化生理学研究及顾客进行广泛的问卷式调查,提出大量科学证据,证明味精属于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品之一,是存在人类食物及人体本身的天然物质,人体摄入味精可以完全消化、吸收并进行正常的生化代谢。
我国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标准规定,味精作为增鲜剂可以用于各类食品,其最大食用量按正常生活需要,无须提出每日允许摄入量标准。
中国中医研究院已对我国味精产品进行了长期毒性试验,再次证明味精是安全的。
人们正确地认识味精,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