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意思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意思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意思及赏析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的意思及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东南形胜,三吴①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②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③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④,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①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②天堑(qiàn):这里指的是天然形成的钱塘湖。

③巘(yǎn):重叠的意思。

④高牙:代指权贵公子。

杭州位于华东,地势重要,景色优美,拥有三吴的历史,因此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垂帘、翠绿的帐幕,美轮美奂的楼阁,约有十万户人家。

枝叶如云的树木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的一浪一花,钱塘一江一绵延无边。

集市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家都是绫罗绸缎,奢华无比。

西湖的内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清秀美丽,秋天有桂子,还有延绵十里的荷花。

晴天羌管奏乐,夜晚采菱唱歌,渔翁和采莲的姑一娘一们都喜笑颜开。

被上千骑兵簇拥着的长官,乘醉听着箫声鼓点,吟唱着烟霞风光。

他日将这美景画好,回京升官时还能向人们夸耀一番呢。

【堆砌之美】“烟柳画桥”,写的是街巷河桥;“珠帘翠幕”,写的是居民住宅;“参差十万人家”,“参差”是大约,放眼一望,大约有十万住户,这是多么兴旺的城市;钱塘一江一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怒涛”写钱塘一江一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写钱塘潮的奇观,景色远不止这些,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集市上是都是“珠玑”和“罗绮”,市场的繁荣与生活的富足不一而足,写出了杭城声色之盛。

肆间商品琳琅满目,商人“竞豪奢”,杭州奢一靡一与安逸就在这些华丽辞藻的雕琢中凸显了出来。

【赏析】柳永的《望海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当时的杭州之盛,让人读来不禁想要穿越时空去看一看那是怎样一个人间天堂。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赏析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及注释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文及翻译

《望海潮》原⽂及翻译《望海潮》原⽂及翻译 《望海潮》是宋代词⼈柳永创作的⼀⾸词。

此词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描写杭州的⾃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写西湖,展现杭州⼈民和平宁静的⽣活景象。

以下是⼩编整理的《望海潮》原⽂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望海潮》原⽂: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

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译⽂: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古以来就⼗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翠绿的帐幕,楼阁⾼⾼低低,⼤约有⼗万户⼈家。

⾼耸⼊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卷起霜雪⼀样⽩的浪花,宽⼴的江⾯⼀望⽆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的珠⽟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奢华。

⾥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岭⾮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夏季⼗⾥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光。

他⽇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们夸耀。

《望海潮》注释: ⑴望海潮:词牌名。

双调⼀百七字,前段⼗⼀句五平韵,后段⼗⼀句六平韵。

⑵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

⑶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⑷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个郡。

⑸参差(cēncī):⾼下不齐貌。

⑹云树:形容树⽊⾼耸⼊云。

⑺天堑(qiàn):天然壕沟,多指长江。

此处指钱塘江。

⑻珠玑:珠是珍珠,玑是⼀种不圆的珠⼦。

这⾥泛指珍贵的商品。

⑼重湖:以⽩堤为界,西湖分为⾥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柳永一直不得志,为见老朋友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

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原文:望海潮·东南形胜宋代-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对照翻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重湖叠 清嘉。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骑拥高牙。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选自《乐章集校注》中编(中华书局2015年版)。

望海潮,词牌名。

这首词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之作。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柳永《望海潮》翻译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翻译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翻译及赏析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译文] 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与远近重叠的山峰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出自] 柳永《望海潮》《望海潮》北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密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欠qiàn)—险要的江河。

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绮(起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重(虫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

叠巘(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相传笛子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弄—吹奏。

这句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这句说: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⒄。

嬉嬉—游玩得很快乐的样子。

钓叟—钓鱼的老翁。

莲娃—采莲的姑娘。

⒅千骑(计jì)—大批的马队。

高牙—大官僚的仪仗旗帜。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原文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 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品赏析【注释】:《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

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

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

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

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

“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

“云树绕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

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

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词。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朝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诗歌鉴赏】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望海潮》翻译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译文]地处东南,边线得天独厚,湖山迷人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盛。

[出自]柳永《望海潮》《盼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砌?(yǎn)清嘉,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āng)管弄晴,菱歌和泛夜,嬉嬉钓鱼叟(sǒu)莲娃。

千骑著拥高牙,乘坐醉酒听到箫锣,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月夜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不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就是一座知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下风流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盛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不值qiàn)—险峻的江河。

这里所指的就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朱珠(起至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道—大户人家穿着的都就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轻(虫chóng)湖—西湖分后里湖和外湖两区。

砌?(出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据说笛子就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搬—弹奏。

这句说道景色晴和的时候时时弹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

《望海潮》诗词翻译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译文] 地处东南,位置优越,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出自] 柳永《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 àn )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qi 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⑴行胜—地理形势特别好的地方。

⑵三吴—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一带。

这里古代是吴郡、吴兴郡和会稽郡,都曾经属于吴国。

都会—人口和货物集中的大城市。

⑶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宋时已经是一座著名的大城市。

⑷烟柳—雾气罩着的柳树。

这句写美丽的景色。

⑸风帘—挡风的帘子。

幕—帐幕。

这句写富贵人家的陈设。

⑹参差(cēncī)—高下、大小不齐的样子。

(形容房屋的外形)。

⑺云树—树木茂密如云。

⑻怒涛—每年阴历八月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

这句说;又急又高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⑼天堑(欠qiàn)—险要的江河。

这里指的是钱塘江。

涯(牙yá)—边际。

⑽玑(机jī)—珠子。

这句说:市场上陈列的商品尽是珍珠宝货。

⑾绮(起qǐ)—彩色的丝绸。

这句说—大户人家穿的都是绫罗绸缎。

⑿竞豪奢—比赛豪华,赌阔气。

⒀重(虫chóng)湖—西湖分里湖和外湖两区。

叠巘(演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

⒁三秋—阴历九月。

桂子—桂花⒂。

羌(枪qiāng)管—笛子。

相传笛子是羌(我国古代西北方的一个民族)地出产的。

弄—吹奏。

这句说景色晴和的时候处处演奏着音乐。

⒃泛—漂浮。

这句说: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⒄。

嬉嬉—游玩得很快乐的样子。

钓叟—钓鱼的老翁。

莲娃—采莲的姑娘。

⒅千骑(计jì)—大批的马队。

高牙—大官僚的仪仗旗帜。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

《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那么《望海潮·东南形胜》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

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柳永《望海潮》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江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赏析一】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为大约之义。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东南形胜2,三吴都会3,钱塘自古繁华4。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5。

云树绕堤沙6,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7。

市列珠玑8,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9。

有三秋桂子10,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11,菱歌泛夜12,嬉嬉钓叟莲娃13。

千骑拥高牙14。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15,归去凤池夸16。

【词句注释】1.望海潮:词牌名。

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

2.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

3.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4.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5.参差(cēn cī):高下不齐貌。

6.云树:形容树木高耸入云。

7.天堑(qiàn):天然壕沟,多指长江。

此处指钱塘江。

8.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9.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意为大山上之小山。

10.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11.羌(qiāng)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12.泛夜:“夜泛”的倒文。

泛,漂游。

13.嬉嬉:和乐貌。

莲娃:采莲女。

14.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

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15.异日:改日。

图将:画出。

16.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白话译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

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

三秋谓九月也。

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亦指三年。

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这里泛指乐器。

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

菱:菱角。

泛:漂流。

高牙:高矗之牙旗。

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

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

异日:他日,指日后。

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

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诗意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诗意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诗意及赏析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望海潮·东南形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吴熊和《柳永与孙沔的交游及柳永卒年新证》考证此词为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柳永在杭州赠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孙沔作。

孙沔向误作孙何。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引杨湜《古今词话》:柳耆卿与孙相何为布衣交。

孙知杭州,门禁甚严。

耆卿欲见之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谒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

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

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

”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原文:《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

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
《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

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

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

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胜,优美的。

江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

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

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
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

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

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

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的歌曲。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

由于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

“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参差”形容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
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

“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

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

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

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

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整,情韵亦自悠扬。

“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

“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

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

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
首词的结束语。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

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