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人体机能(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熟悉〗小肠的运动形式和作用
2、分节运动 (1) 定义:以环形肌的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节律性 运动 (2) 作用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②使食糜与肠粘膜紧密接触
3、蠕动 *特点:推进速度缓慢(0.5~2.0cm/min) 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 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 *蠕动冲:速度很快、传播距离较远的蠕动
*稀的、流体的、颗粒小的食物排空快;反之则慢
(2) 胃排空的控制
1)胃内食物促进胃的排空
2)食物进入小肠后抑制胃排空
【掌握】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胰液性质:无色、无味、碱性 (pH为7.8~8.4),1~2L/日
主要成分有水、碳酸氢盐、胰 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 原和糜蛋白酶原等多种消化酶。
【掌握】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⑤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掌握】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蛋白酶
盐酸
胃
胃蛋白酶原
蛋
蛋白质
白
酶 眎、胨、多肽、氨基酸
盐酸激活胃蛋白酶最适宜的PH值2-3.5,PH>5时无法激活胃蛋白酶。
【掌握】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3、黏液 生理作用: 1. 润滑作用,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 2. 与HCO3-结合:参与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屏障),
〖熟悉〗唾液的成分和作用
【唾液成分】 水,占99% 无机物——Na+、K +、HCO3-、Cl- 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唾液的作用】 (1)湿润,利于吞咽 (2)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3)清洁和保护口腔 (4)消化淀粉: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5)排泄功能
【掌握】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生理学课程ch6 消化与吸收
乙酰胆碱
组胺
胃泌素
腺苷酸
磷脂酰 环化酶
肌醇
cAMP
Ca2+
磷脂酰 肌醇 Ca2+
H+
第四节 小 肠 内 消 化
Digestion in small intestine
一、小肠的机械消化
小肠运动的形式:
(一)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 (二)蠕动 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蠕动速慢,蠕动波弱,传播距离近 蠕动冲:传播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由于进食时 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的作用而引起。
物 机械扩张及蛋 胃窦 胃
紧张性↑肠内压 空
白质分解产物 →G.C →秘素
②十二 高渗溶液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胃内压 胃排空
指肠 ────→
→
→∧ →
食糜 盐酸、脂肪 肠抑胃素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暂 停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胃内压 再次
③食糜在肠内吸收──────→
→∨→
紧张性↑ 十二指肠压 胃排空
抑胃液分泌
抑胃、肠运动
G细胞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S细胞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迷走神经兴奋
I细胞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迷走神经兴奋
K细胞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与食管的功能 Digestion in the oral cavity and function of
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约0-5mmol/h 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织胺试验)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第6 页
消化腺包括广泛存在于消化管黏膜的许多腺体和附属于消化管的唾液腺、胰腺和肝等。成人 每日由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总量为6~8 mL,主要由水、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盐组成。消化液 的主要功能为:
①
使结构复杂的食物水解为结构简单的物质,有利于吸收;
②
改变消化管内pH,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第二节 消 化
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 3.呕吐 呕吐是将胃及小肠上段内容物经口腔驱出的一种反射动作。
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作用于舌根、咽部、胃、大小肠、胆总管、 腹膜、泌尿生殖器官等处的感受器或视觉、内耳前庭的位置觉 感受器受到某种刺激,都会引起呕吐反射。颅内压增高时可直 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喷射性呕吐。呕吐可将胃内有害的物质 排出,因此,它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
的消化期,胃的运动才变得明显起来。
(1) 容受性舒张
进食后,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后,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 胃体的平滑肌舒张,称为胃的容受性舒张。
(2) 紧张性收缩
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某种程度的收缩状态,称为紧张性收缩。
第二节 消 化
二、胃内消化
(一)胃的运动 1.胃的运动形式
(3) 蠕动
食物入胃后约5 min,胃即开始蠕动。胃的蠕动起自胃的中部, 逐渐向幽门方向进行,每分钟约3次,每个蠕动波约需1 min到达 幽门。因此,进食后胃的蠕动通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胃蠕动的生理意义在于:① 磨碎进入胃内的食团,使其与胃 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有利于化学性消化;② 将食糜逐步地推 进到幽门部,并以一定速度送入十二指肠。
③
清洁和保护口腔,唾液能冲洗、清除食物残渣和进入口腔中的异物。
生理学课件ppt第6章篇消化与吸收
吸收代谢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食物 成分的吸收代谢过程和机 制,以及营养物质在体内 的利用和转化。
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通过人体实验,研究消化 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 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 依据。
体外实验
消化酶活性测定
通过体外实验,测定消化酶的活 性,了解酶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和调节机制。
细胞培养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消化器 官细胞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消化腺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的自身调节
消化道血管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 自主调节血流量,维持消化道的正常 生理功能。
消化腺能够根据消化道的需要,自主 调节分泌的量和成分。
05
消化与吸收的疾病与异常
消化不良
总结词
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 状。
详细描述
消化不良的病因多样,可能与饮食不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炎症等因素有关 。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等症状,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治疗消 化不良的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将消化道内的刺激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相 应的反射活动;传出神经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消 化道,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和分泌。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通过影响 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消化腺的分泌以及消化道血管的舒 缩来调节消化与吸收。
激素调节
促胃液素
以及外界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组织切片研究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观察消化器 官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分布,了解
器官的功能和机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其他消化与吸收相关疾病
生理学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第一节概述在人和高等动物,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和散在分布于消化道壁内的腺体。
消化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机体的新陈代谢提供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以及水和电解质。
此外,消化器官还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
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都以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形式存在,不能被人体直接利用,须在消化道内经消化而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葡萄糖等,才能被机体吸收和利用。
而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则不需要分解就可直接被吸收利用。
消化(dkigestion)是指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糖、蛋白质和脂肪等)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有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和化学性消化(chemical digestion)两种方式。
前者是指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搅拌、混合,并将食物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的过程;后者则为通过消化液中含有的各种消化酶的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糖、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两种方式的作用是紧密配合、互相促进、同时进行的,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经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在进入大肠后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过程。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在消化道中,除口腔、咽、食管上端的肌肉和肛门外括约肌是骨骼肌外,其余部分都由平滑肌组成。
在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缝隙连接。
平滑肌的舒缩活动与食物的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以及吸收过程是密切相关的,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可使电信号在细胞间传递。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A.胃内食糜
B.十二指肠酸性食糜
C.胃的扩张
D.迷走神经兴奋
思考题
5.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结肠
D.回肠
6.在所有消化液中,含有 3 种主要营养物质消化酶,对食物消化最为重
要的是 ( )
A.胰液
B.唾液
C.胃液
D.小肠液
7.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后,在消化道吸收的部位是( )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
概述
1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2 吸收
3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成分及其作用 性质 近中性 量 1~1.5L/D 成分:水、粘蛋白、球蛋白、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无机物 唾液的作用: 润、化、洁、泄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蠕动--始于胃中部,节律3次/分钟,每一蠕动波需1min达幽 门,并在前进过程中逐渐增强。磨碎食物并与胃液充分混合; 推进胃内容物入十二指肠。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胃的排空 胃内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排空的动力 胃运动造成的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食物的排空速度 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
三大营养物质的排空时间 脂肪 > 蛋白质 > 糖类
便秘
吸收部位和途径
口腔 无吸收 胃 酒精、少量水分和某些药物 小肠 十二指肠和空肠:
糖、蛋白质、 脂肪的分解产物 回肠: 胆盐、维生素B12 大肠 水分、无机盐
吸收部位和途径
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②绒毛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液 的流动,促进吸收。 ③含有多种消化酶,使食物被充 分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质; ④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腔狭窄,称幽门管
胃壁的结构
粘膜层:在胃小弯处有 4~5 条纵行皱襞 在幽门处,粘膜覆盖幽 门括约肌形成环行皱襞,叫幽门瓣
由内向外分 4 层 粘膜下层: 肌层:为外纵、中环、内斜三层平滑肌 在幽门处,环层肌发达, 形成幽门括约肌 浆膜层:即脏腹膜
迷走-迷走反射
胃 机械扩张
壁内N丛局部反射
内
食 物
蛋白质 分解产物
胃窦 G.C
胃 泌 素
胃蠕动↑ 紧张性↑
胃内压 ∨
十二指
胃 排 空
肠内压
胃内压 胃
十二 高渗溶液 指肠 食糜 盐酸、脂肪
肠-胃反射 胃蠕动↓ 肠抑胃素 紧张性↓
∧ 十二指 肠内压
排 空 暂 停
胃内压 再
食糜在肠内吸收
抑制因素解除
胃蠕动↑ 紧张性↑
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状 和位置,不出现胃下垂。
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
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
3.蠕动: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
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使其频率和强度增加; 交感神经、胰泌素、抑胃肽作用则相反。
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
(2)胆固醇:若胆固醇↑→胆石症。 (3)胆色素: 血红蛋白的分解产物。
肝门与肝蒂
肝可分为左、右两半:左外叶、左内叶; 右前叶、右后叶、尾状叶
胆盐进入小 肠后,90%以上 被回肠吸收,通 过门V又回到肝 脏,再成为合成 胆汁的原料。这 一过程称为胆盐 的肠肝循环。
返回肝脏的胆 盐有刺激肝分泌 胆汁的作用。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医教园
2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机制: H2O
H+ + OH- 壁细胞上的H+泵(H+- K+ ATP酶)主
动转运H+至小管腔内
OH- + CO2
HCO3- 入血-“餐后碱潮”
作用:
➢ 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 帮助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 促进促胰液素、CCK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医教园
3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的神经递质是 A
A. 蛙皮素 B. 乙酰胆碱 C. 三磷酸腺苷 D. 一氧化氮
医教园
31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 胃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的刺激,所 引起的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50ml- 1.5L) 。 意义:使胃更好的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机能。 • 紧张性收缩 胃腔内保持一定压力,胃保持一定形状和位置
医教园
5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gut smooth muscle)
(一)一般特性 1 兴奋性(excitability)较骨骼肌低,收缩缓慢 2 节律性(automaticity):不如心肌,节律较慢,无固定节律点 3 紧张性(tonus):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维持中腔器 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 4 伸展性(stretchy):较大,发挥容纳食物等内容物的作用 5 敏感性(sensitive)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很敏感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徐)
2、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10min > 糖 2h > 蛋白质 2~3h > 脂肪5~6h
(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h)
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原 动 力:胃的运动。
影响因素: 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 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泌素等。 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 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 的过程。(质变)
两种消化方式同时进行
消化道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消化
氨基酸 脂肪酸
甘油 葡萄糖
残渣
排出体外 (粪便)
食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生素 水 无机盐
吸收 血液
机体组织 细胞利用
第一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一、口腔内消化 消化从口腔开始 (一)唾液及其作用
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分泌 唾液是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液体。 含水(占99%),无机盐、黏蛋白,唾液淀粉酶、溶 菌酶等。
唾液的作用: 1.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2.清洁保护口腔; 3.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 4.唾液淀粉酶使食物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二)咀嚼和吞咽
咀嚼由咀嚼肌群协同进行 将大块食物切割和粉碎 吞咽过程分三期:
性 质:无色酸性液体,pH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 1.盐酸(胃酸)
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
形式: 游离酸:110~135mmol/L
结合酸:15~ 30mmol/L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促胃液素 括约肌舒张
胃-回肠反射
精选ppt
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1.胰液的分泌
胰腺
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
胰岛素
腺泡细胞:各种胰酶
组成胰液
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HCO3
无色、无味、碱性
胰蛋白酶 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
2、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性质 无色的碱性液体,pH 7.8~8.4,
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所含的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具有保护
消化道粘膜的作用,防止物理和化学因素造 成消化道损伤。
精选ppt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 由各咀嚼肌按一定的顺序收缩而实现。
二、吞咽 由一连串依一定顺序发生的反射动作实现,
称为吞咽反射。 第一期:由口到咽。 第二期:由咽到食管上段。 第三期:沿食管蠕动下行到胃。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 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
精选ppt
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底 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 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 6-4)。 一、胃液的成分、作用 及其分泌的调节
胃的外分泌腺有三 种:①贲门腺。②泌酸 腺。 ③幽门腺。
麦芽糖 + 葡萄糖
胰淀粉酶(小肠)
双糖酶 小肠液
葡萄糖
胰脂肪酶(小肠)
甘油三酯
甘油 + 脂肪酸 + 甘油一酯
胃蛋白酶(胃)
蛋白质
䏡 、胨 、少量肽和氨基酸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小肠)
二肽酶、三肽酶、多肽酶
䏡+ 胨 + 多肽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2.紧张性收缩
• 胃壁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状 态, 称为紧张性收缩(tonic contraction)。
• 这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运动形式。胃的紧 张性收缩使胃腔内具有一定的压力, 这种压力 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 促进化学性消化。
3.胃的蠕动
作用:
①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 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
十二指肠黏 膜内分泌细 胞
肠-胃反射
胃
胃运动减弱 排
• 化学结构----肽类 • 分子量-----2000~5000 •它们不仅存在于消化道内, 还存在于神经组织内。
主要的胃肠激素
激素
分泌 刺激物
功能
促胃液素
促胰液素
缩胆囊素 (CCK) 抑胃肽
G cells
S cells
I cells
•迷走N(GRP) •蛋白质消化产 物 •胃扩张
•盐酸 •蛋白质分解产 物 •脂肪酸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由神经反射引起。
非条件反射: 诱发因素: 食物对口腔的物理、化学刺激 产生机制: 感受器(口腔、舌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中枢
(延髓、下丘脑、皮层) → 传出神经(副交感为主,末梢 递质为乙酰胆碱,对抗药: 阿托品) → 腺体
条件反射: 就餐环境、食物形状、颜色、气味引起唾液分泌。
1.分类
1)肌间神经丛 (位于纵行肌和 环行肌之间)
主要参与对消 化道运动的控制。
内在神经丛:
交感神 经
副交感神 经
肌间 神经 丛
黏膜下 神经丛
2)黏膜下神经丛 (位于黏膜层和环 行肌之间)
主要参与消化道 腺体和内分泌细胞 的分泌, 肠内物质 的吸收以及对局部 血流的控制。
生理学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的激活
(自身催化 )
肠激酶 ↓
胰蛋白酶原 → 胰蛋白酶 ↓
糜蛋白酶原 → 糜蛋白酶
胰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促进胰液分泌 体液调节
——促胰液素(secretin) 由小肠上段粘膜的S 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水分和碳酸氢盐;胃酸、 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缩胆囊素 (cholecystokinin, CCK) 由小肠 粘膜的I细胞分泌;促进胰腺分泌胰酶和促进胆 囊收缩;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酸、胃酸、脂肪 引起CCK释放
图6-4 胃肠激素分泌方式示意图
A.内分泌 B.旁分泌 C.神经分泌 D.腔分泌 E.自分泌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5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唾液
唾液(saliva)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小唾液腺分泌; 1~1.5L/d; pH6.6~7.1
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800~1000ml/d
胆汁分肝胆汁(金 黄色,pH7.4)和 胆囊胆汁(颜色较 深,pH6.8)两种
胆汁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物、胆盐、 胆色素、胆固醇、 脂肪酸、卵磷脂、 黏蛋白
胆汁的作用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分解 促进脂肪的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其他作用
MMC)
从胃体中部开始,向尾区推进 1次/90min, 3min/次 起“清道夫”作用
图6-10 从胃窦和十二指肠记录到的消化间期移行性 复合运动 (MMC) 的时相变化
呕吐
呕吐 (vomiting) 是机体将胃及小肠内容物 从口腔驱出体外的过程。
呕吐中枢位于延髓
生理学 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
精选课件
16
1、盐酸 胃液中的盐酸也称 胃酸,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盐酸 过程如下:(图6-5)。
是一个主动分泌的 过程。 H+ :由水分解产生, H+泵分泌 Cl-:经Cl-泵,与HCO3交换获得
精选课件
17
基础酸排出量:正常人空腹时盐酸排出量, 0~5mmol/h。
盐酸的最大排出量:正常人的盐酸最大排 出量为20~25mmol/h。Fra bibliotek精选课件
19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合成,无活性,在进餐或迷走神
经兴奋时释放入胃。
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最适
pH为2.0)
(+)
作用:水解蛋白质为 䏡 和胨 , 也生成少量的
多肽和氨基酸。
精选课件
20
3、内因子
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
精选课件
21
4、黏液和HCO3-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mucus
有机物:黏蛋白、球蛋白、唾液淀 粉酶、溶菌酶
无机物:Na+、K+、Ca2+ 气体
精选课件
11
(二)唾液的作用
①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利于咀嚼、吞 咽和引起味觉
②消化作用,唾液淀粉酶(最适pH7.0)可使食 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③排泄功能 ④清洁和保护口腔 ⑤杀菌作用
精选课件
12
胃内消化
从功能上通常将胃分为头区和尾区。头区包括胃 底和胃体的上端,尾区包 括胃体的下端和胃窦(图
精选课件
7
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的主要作用有: ①分解食物中的复杂成分使之便于吸收; 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③稀释食物,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
生理学(第九版)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㈡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慢波起源于消化道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al 间质细 胞(interstitial cell ofCajal,ICC) ,因此ICC 被认为是胃肠 运动的起搏细胞。产生慢波的离子机制尚不清楚,目 前认为与细胞内的钙波有关,当细胞内Ca2+ 浓度增高 时,激活细胞膜上钙激活的氯通道, Cl-外流,膜电位 去极化。慢波电位通过ICC 与平滑肌细胞之间的 缝隙 连接扩布到平滑肌细胞,引起平滑肌细胞电压门控钙 通道开放, Ca2+内流。
5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在整个消化道中,除口、咽和食管上端的肌组织以及 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外,其余部分的肌组 织均属于 平滑肌。消化道通过这些肌肉的舒缩活动完成对食物 的机械性消化,并将食物推向前进;消化道的运动对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和吸收也有促进作用。
6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肌组织 的共同特性,如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但这些特性的表现 均有其自 身的特点。
3. 营养作用有些胃肠激素可促进消化系统组织的生长, 例如,促胃液素和缩胆襄素分别能促 进胃黏膜上皮和胰 腺外分泌部组织的生长。
脑-肠肽
一些被认为是胃肠激素的肤类物质也存在千中枢神经系统, 而原来认为只存在千中枢神经系统 的神经肤也在消化道中 被发现。这些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肤类 物质统称为脑-肠 肤(brain-gut peptide) 。目前已知的这 些肤类物质有20 多种,如促胃液素、缩胆襄素、胃动素、 生长抑 素、神经降压素等。脑-肠肤概念的提出揭示了神 经系统与消化道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㈡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2. 慢波电位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 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 化,由于其频 率较慢,故称为慢波(slow wave) ; 因慢波频率对平滑 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 基本电节律 (basal electrical rhythm, BER) 。消化道不同部位平滑肌 的慢波频率不同,人的慢波频率在 胃约每分钟3 次, 在十二指肠约每分钟12 次,回肠末端为8 -9 次。慢波 的幅度为10-15mV, 持续时 间由数秒至十几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盐酸
反映胃的分泌能力(与壁细胞的数量及功 能状态有关)
正常人空腹 0-5 mmol/h
最大排酸量
20-25 mmol/h
作用:
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
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⑤抑制和杀死细菌。
胃酸分泌机制:质子泵
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意义: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和能量
消化的方式有:
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 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 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 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
变)
消化腺的分泌 •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 • 总量每天分泌相互液6~8L; • 作用 – 稀释食物降低渗透压,以利吸收 – 调节pH 为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pH 环境 – 分解食物成分; – 润滑保护消化道粘膜防止理化损伤
━━━━━━━━━━━━━━━━━━━━━━━━━ 促 进 抑 制 ───────────────────────── 食物 蛋白质 糖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 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特点:小肠近端的蠕动速度>远端。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特殊方式:
①蠕动冲:
②逆蠕动: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1.壁内N丛的作用:当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肠
壁感受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 2.外来N的作用: 一般来说,副交感N兴奋能加 强肠运动,而交感N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但与肠肌 的当时状态有关:当肠肌的紧张性高时,则无论副 交感N或交感N兴奋,都使之抑制;当肠肌的紧张性 低时,则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促进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 有:Ach、5-HT、P物质、胃泌素、缩胆囊素、脑啡 肽等。抑制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有:胰泌素、胰高 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呈持续分泌、间歇排放的特点。
虽不含消化酶,但胆盐与脂肪的消化和吸 收有重要意义。
2.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胆盐: 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增加酶作用面积; 促脂肪吸收:与脂肪形成水溶性复合物; 促脂溶性Vit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肠--肝循环。 (2)胆固醇: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 呈一定的比例,若胆固醇↑→胆石症。 (3)胆色素:
生 长 抑 素
③.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神经降压素、抑胃肽等)
二、胃的机械消化 (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1.紧张性收缩: 2.容受性舒张: 3.蠕动:
(二)胃的排空
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
的快)
水 > 糖 > 蛋 > 脂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交感神经——量少,粘稠
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二)咀嚼和吞咽
蠕动:——是消化道运动的基本形式
食管下段括约肌
食管和胃之间有一
生理性高压区,比胃
内压高5-10mmHg。无
解剖括约肌结构。
可防止胃内容返流
第三节
• 容量:1~2升
胃内的消化
• 暂时贮存食物
• 化学性消化 • 机械性消化
一、胃的化学消化
(三)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显著加厚, 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括约肌平时保持轻微的
收缩状态,可:①控制回肠内容物进入大肠的
口腔机械、化学刺激
Ⅱ.分泌特点:
●分泌量、酸度和
消化力都很高。
● 分泌量与食欲、 精神因素有关。
胃期
② 胃期
Ⅰ.分泌机制: Ⅱ.分泌特点:
●分泌量和酸度很
高。 ●消化力(胃蛋白 酶量)<头期。
③ 肠期
Ⅰ.分泌机制: Ⅱ.分泌特点: ●分泌量、酸 度和胃蛋白酶
含量均较低。
(2)影响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第四节
– 化学消化: 胰液 胆汁 小肠液 – 机械消化
小肠内的消化
• 消化过程中的最重要阶段
一、小肠的化学消化
(一)胰液
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 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pH7.8~8.4
分泌量约为1~2L/每日。
无机物:碳酸氢盐
有机物:酶
碳酸氢盐: 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保护肠粘膜;为小肠内消化酶发 挥作用提供适宜的pH环境。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机 械 消 化 : 消 化 道 的 运 动 化 学 消 化 : 消 化 腺 的 分 泌
(一)唾液
成分: 水占99% 唾液淀粉酶 溶菌酶 无机盐
近中性(PH6.7-7.1)
作用: 湿润口腔,溶解食物 消化淀粉麦芽糖 清洁,保护口腔
唾液分泌调节 完全是神经调节,基本中枢延髓;
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均促进其分泌; 迷走神经——量多,固体少
二、小肠的机械消化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
压力,并是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
2 . 分 节 运 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2.分节运动: 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其主要作用:
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 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作用小)。
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
影响因素: 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
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泌素。
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 射;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
(三)呕吐 呕吐是一种保护意义的防御性反射活动。
复习思考题
1.胃内有几种细胞?各有何功能? 2.胃液的成分、作用与胃酸分泌机制。 3.试述头期、胃期与肠期胃液分泌调节机制。 4.胃肠内有哪些抑制胃酸分泌因素? 5.试述盐酸的负反馈抑制机制。 6.哪些因素可影响胃排空? 7.正常时胃为什么不会消化它自己? 8.在一个切除了大部分胃的病人,有可能出现哪 些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
质子泵
分泌小管
2、胃蛋白酶原
主细胞分泌 作用:将蛋白质分解为眎胨,少量多肽和 AA 始无活性;最适pH=2.0,pH>6.0则失活
盐酸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3.内因子
• 可与食物中Vit-B12结合,保护其不被小 肠消化酶所破 坏,而在回肠吸 收。 • 缺乏导致巨 幼贫。
4.粘液和HCO3由贲门腺、幽门腺、粘液颈细胞和胃表面 上皮细胞分泌,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形成胃粘 液-HCO3-屏障,
• 迷走神经兴奋胰液分泌 量大、主要是胰酶 • 促胰液素胰液分泌 量大、主要是H2O和HCO3-
• 胆囊收缩素胰液分泌
主要是胰酶
(二)胆汁 肝细胞产生。
胆囊贮存浓缩
– 肝管
– 胆囊管-胆囊
– 胆总管
1.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肝胆汁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较少; 胆囊胆汁颜色变深,呈弱酸性,固体成分较多。
缺乏胰液,蛋白与脂肪的消 化就会发生障碍,进而影响到吸
收,糖的消化吸收不受影响。
2.胰液分泌的调节
⑴神经调节 – 条件、非条件反射 – 迷走神经为主,直 接或经胃泌素间接作
胃泌素
用于腺泡细胞,其特
点酶丰富,水、碳酸
氢盐量少。
⑵体液调节
●调节因素: ①胰泌素; ②胆囊收缩素; ③胃泌素;
胃泌素
胰 液 的 分 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性 质:无色,pH0.9~1.5,
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
分泌量:1.5~2.5L/日。
成
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
内因子、和HCO3- 等无机物。
胃的外分泌腺
– 贲门腺:分泌粘液 – 泌酸腺
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粘液颈细胞:粘液
– 幽门腺:分泌碱1)神经调节
食物→条件与非条 件反 射 (① 纯神经机制 ②迷走-胃泌素机制)→ 肝胆→胆汁分泌和排放。
③胃泌素
(2)体液调节
①胃泌素;②胰泌素; ③CCK; ④胆盐。
④胆盐
(3)调节特点:
①体液调节中以胃泌 素的作用最强。 ②胰泌素促胆汁的水、 HCO3-分泌↑而胆盐不↑。
胰淀粉酶: 水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麦芽 寡糖 胰脂肪酶和辅脂酶 – 胰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为脂肪 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 需要胆盐和辅脂酶的帮助。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 均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激活需肠 致活酶、或胰蛋白酶等,糜蛋白酶原由 胰蛋白酶激活; – 二者单独作用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月示 和胨,协同作用可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和 AA。 • 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胰腺内少量自身 激活的胰蛋白酶,避免胰腺的自身消化。
平滑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在慢波电位 的基础上产生的,肌肉收缩又是在动作电
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慢波电位的节律
控制了平滑肌收缩节律,是平滑肌的起步 电位。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一)壁内N丛支配
(二)外来N支配
自主神经: 副交感N:兴奋作用为主
交感N:抑制作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