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汉光武帝刘秀的统治措施: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时间 东汉初年 光武帝时
全国户籍人口 1000多万 2100多万
立
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兴
结果: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
亡
东 汉
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的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衰
败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 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和汉武帝巩 固大一统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 中兴”的繁荣局面。
它们的出现有哪些原因?
1、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3、重用人才; 4、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第二篇章
一、光武中兴 2.东汉的建立
东
3.光武中兴:措施、影响
汉
的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兴
亡
时 间、领导人、结
三、黄巾起义 果
影响:
东 汉 的
东 建立: 公元25年 ,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汉 的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建 措施: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
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 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 3.学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汉的民间 生活和地方风貌
文化昌盛的 东汉
汉朝五贤帝
汉高祖:休养生息——定天下 汉文帝、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汉武帝:大一统——兴天下 汉光武帝:柔术治国——中兴天下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 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自然灾害频繁。
西汉
新
东汉
前202年
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 9年
文汉昭 景武宣 之盛中 治世兴
外 戚 王 莽
篡 爆发绿林(山) 汉 赤眉农民起义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 汉景帝 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特点:有组织(创立了宗教太平 道) 有准备 规模大
性质: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 民大起义。
黄巾起义的作用及影响: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以宗教组织形式的大规 模起义。对东汉王朝产生了巨大的 冲击,从此元气大伤,使其一蹶不 振,历史进入了三国鼎州立牧时割代据。: 为
了镇压黄巾起 事,朝廷改刺 史为州牧,令 各地州牧掌握 兵权,州牧拥 兵自重。此后 各州牧又互相
刘
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
秀
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
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
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
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
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
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
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
祖。
时间:公元25
东
年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优质课获奖课件
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外什戚么专后政 果?当小皇帝长大后,最想摆
脱外谁戚?最能依靠宦谁官?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皇帝早逝——幼主即位(母后临朝)——外戚专权(君 权旁落)——皇帝长大(依靠宦官)——诛杀外戚(夺回君 权)——宦官得宠(把持朝政)——皇帝早逝
汉唐王朝缔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辉煌,久享赞誉。提
及汉朝,跃入脑海的是太祖刘邦的开国之功、武帝刘彻的 文韬武略。对于东汉历史,却比较陌生,今天我们一起踏 寻东汉的文物古迹,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东汉的建立
1、西汉后期政局——新莽篡汉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 、哀帝、平帝,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 致外戚(皇帝的母族或妻族)势力坐大, 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 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 外的军政大权。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 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 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西汉王 朝。
材料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 甲子,天下大吉”。
材料二 《后汉书·黄甫嵩传》记载, 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 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天 下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中“苍天”指的是什么?“甲子” 指的是哪一年?
“苍天”指东汉王朝;“甲子”指184年。
2.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农民起义? 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特点?
两汉朝代更替时间轴
二、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但连 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 所向。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 会状况?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十二生肖
天地 属
1:出现的朝代:东 汉
干
甲 乙
2:它是汉族和部分 丙
少数民族的记岁方 丁
法 3:与古代十二地支
戊 己 庚
相对应,称为:子 辛
鼠、丑牛、寅虎、 壬
卯兔、辰龙、巳蛇、 癸
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鼠相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午马、未羊、申猴、
亥猪
C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异同点 (1)同:①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在新王朝建立前期出现的; 都是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 ②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都提倡节俭 ③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 (2)异: 措施不同:光武帝刘秀整顿更治,严惩贪官污史,这是文景之治”所没有的。
1.了解西汉到东汉的过渡,掌握“光武中兴”的内 容及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的影响。 2.了解东汉王朝从建立到“一蹶不振”的历史史实。 3.学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王莽画像
公元9年— 公元23年
政权的更迭
西汉的灭亡 新莽政权
东汉的建立
刘秀画像 公元25年
一、光武中兴
东汉的建立
1、时 间: 公元25年 2、建立者: 刘秀(光武帝) 3、都 城: 洛阳 4:年号:光武
皇和 殇 安 顺 冲 质 桓 灵 少 献 帝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帝
即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位 年 龄
寿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②人民生活贫困
③时局动荡不安
④农民起义一触即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
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B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治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C)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
汉 的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建 措施: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
立
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兴
结果: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
亡
东 汉
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的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衰
败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 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光武中兴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 深得民心
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以民为贵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
贪官污吏;
简政安民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
迁,缓解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
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你能简要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 措施吗?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 员,减轻刑法,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什么变化?原因有哪些?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说课一等奖课件
其原因。 3.了解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学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PART
学科知识 综述
史学界一般认为东汉是汉朝的 再建和中兴,其与西汉的联系不仅 因为统治者的血统,更体现在制度 的延续。自公元25年刘秀立国至公 元220年曹丕代汉,东汉历14帝共 195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秦朝、西 汉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虽 大体承袭西汉,但也采取了一些不 同于前代的做法。这种改变体现了 东汉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王朝的经验
C 就学生能力而言
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历史,知识储备有限,思维主要以感 性认识为主,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培养,初步有了阅读史 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PART
课标要 求
教学目标的 制定教学方法的
选取
课标要求
现阶段初中生就本节 课要了解东汉的建立, 知道东汉外戚、宦官 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
建 措施: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
立
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兴
结果: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
亡
东 汉
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的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衰
败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为东汉
面板中可以对字体、
字号、颜色等进行修
改。建议正文8-14号
字,1.3倍字间距。
复兴汉 室
重归一 统
治国安 民
光武中 兴
戚宦乱 政
朝纲不 振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优质课获奖教案_0
《13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课前思考:本课主要讲东汉的兴盛和衰亡,要求学生一定搞清“盛”的原因和表现,“衰”的原因和表现。
课堂教学要体现“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有教必练”的原则,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光武中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深度,如何引导学生找出历史的异同点,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这么强盛的一个国家是如何灭亡的?乱世当中谁又成为了真英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东汉的兴亡(出示课题)新授:1、(发放“学案”)请同学们用6—8分钟时间完成学案独立自学部分。
教师巡视,指导,查看有无太难的内容需要解释。
设计意图:培养独立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小组内交流答案,如有疑问可以组内讨论或者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展示自己的学习3、教师展示幻灯片,说明西汉新朝东汉三者的顺序。
设计意图:加深三朝前后顺序认识4、看图学史,为什么叫东汉?(生回答:都城在长安以东)设计意图:读图用图的能力5、教师出示东汉建立之初史料,请同学们思考东汉初年的现象是否似曾相识?(类似当年汉高祖刘邦建国之初的社会景象)回忆当年刘邦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休养生息等等)设计意图:回忆刘邦建国时的状况和解决的措施,为展开二者比较做准备。
6、光武帝采取哪些措施改变这一现状呢?请大家找出答案,同学相互说一遍。
教师点名学生回答。
教师问:这些措施有何作用?作用:……设计意图:突出重点。
8为什么老师觉得这些措施和作用又似曾相识呢?(生自由回答:休养生息以后的措施,以及作用很类似)设计意图:为二者比较做准备。
9、幻灯片出示,两汉出现两次盛世的共同原因和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4、光武中兴
1957年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 ,高56厘米,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馆。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 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 物。表现了汉代民间极为盛行的说唱 表演艺术。
表情、说唱内容
王莽改革后的货币
2、东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25年 都城: 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
“仕宦当作执金吾( yù ),娶 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年少时的理 想,日后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
许多“乱世枭雄”的共鸣。
汉光武帝刘秀, 汉高祖刘邦九世孙, 汉景帝后裔。 新朝王 莽末年,起兵反对王 莽,昆阳之战,光武 力挽狂澜,战胜王寻 等百万之众,一时土 崩瓦解,后统一天下 ,定都洛阳,重新恢 复汉室政权,为汉朝
柔 道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治 理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天 下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光武中兴
刘秀是个有才有德的好皇帝,不仅 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能够 明辨是非。洛阳县令董宣因法办了 湖阳公主(刘秀姐姐)的家奴,而 被告到刘秀那里。刘秀为了给姐姐 出气,让董宣低头认错,但董宣据 理力争,始终不肯低头,被刘秀称 为“强项令”,意思是脖子硬,不 肯低头的县令。最后,刘秀非但没 有治董宣的罪,还赏了他三十万钱 。
桓帝(2)外15戚岁、宦官36交岁替 专灵权帝的恶性12循岁环,动3摇4岁了
东少汉帝的统治14,岁东汉王1朝4岁走
向献衰帝亡。 9岁
54岁
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 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 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 戚的权力膨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东汉
衰亡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到分析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历史思维。
磨练学生在难点面前迎难而上的韧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课件中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图、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课堂的生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对比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概括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逐渐养成学生历史对比意识,掌握历史对比的方法,培养历史对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教学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东汉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字经》中有一段描写汉朝历史的这么说道“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那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未知和疑问一起步入第13课《东汉的兴衰》,来了解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光武中兴1.王莽篡汉[讲述]西汉后期,朝政日益腐败,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实施的新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社会更加动荡,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新朝灭亡。
此时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向往和平,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来安邦定国、重整朝纲,他是谁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3页的内容后回答,东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2.东汉的建立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讲述]刘秀称帝时,天下并未一统,他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优质课获奖课件
以柔道行之。”
பைடு நூலகம்
——《后汉书·光武帝纪
》(……刘秀的伯母、姑母、婶娘们赞扬刘秀年少时只是谨慎
守信,人与人交往并不殷勤应酬,只知道柔和,现在与少年
时代对比有了很大变化。刘秀听说后大笑着说:“我治理天
下,也要推行柔和之道。” )
光武帝刘秀“柔术治天下“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为整一父失一,母 去地顿的”把者 土刘方,赋注 建 光东鲜, 地秀官官制这意武武卑汉恣的连吏场。样六整帝内政听农续顿下;风省极年府迁之民下并气减大吏诏(把,,沦达敢为对为刑的了公治:“羌拘奴六地之罚减元,“鲜人执婢道方一,轻躬并3内卑0,的释官变还了行省年迁大论问放吏。多人节四)都,如题奴严故次民俭百,护把律得婢格宣的,余下《。到南偏的了”命要布负奖县诏后匈何极使令求释担励,恢汉遣奴大得,,放。廉吏复书内使的自“赏刑洁职西·迁奉改西民罚 徒,减汉循,献善汉有从 ,选损前吏把,末嫁严 即期拔,传也年乌愿妻使以卖。 “贤十三》桓得得来子经 见能置十有内归战大欲过 徒税以其“迁化乱量归 内免之”后外为大匪庶量懈民土,”地百。荒姓芜而宽人息口”又之不誉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王莽改制
材料一:…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 婢为“私属”,皆不得买卖…改革 币制…
——《汉书·王莽传 》 材料二:政令日变、官名月易、货币岁改……
材料三: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食货志下》
材料四:王莽末,天下旱蝗,黄金一斤,易粟一斛。 ——《后汉书·光武帝纪
》
绿林军:公元17年, 王匡、王凤在湖北当 阳绿林山起义。
有人说,他是历史上最亲民的一位皇帝…… 他,是个皇子龙孙,家道中落,寒微无名…… 他,九岁父母俱亡,成了孤儿……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东汉的兴衰》教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汉光武帝陵系列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汉光武帝陵。
教师: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塚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社会动荡不安,朝政紊乱。
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段历史。
讲授新课一、光武中兴教师: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的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
那么西汉是怎样灭亡的?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请看本课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教师: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学生: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学生:依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一下光武中兴局面的行成。
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吾理天下,亦欲柔道行之。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材料二:刘秀,决定采取安抚政策,以柔道治天下。
具体措施为:一是简政以安民,即包括废除王莽的苛政,平反冤狱,释放犯人,也包括裁并机构,整顿吏治,节省开支。
二是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三十减轻田租,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东汉
衰亡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到分析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历史思维。
磨练学生在难点面前迎难而上的韧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课件中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图、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课堂的生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东汉的兴衰》教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东汉的盛衰(出示幻灯片)新授:一、(发放“学案”)请同学们用6—8分钟时间完成学案问题。
二、老师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幻灯片学案问题)三、师生互动:1、公元_____年______建立东汉政权。
2、“东汉”命名的原因: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东面故称“东汉”。
历史上东周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历史上称东周。
3、“光武中兴”的两大特征:①以“柔术”治天下②注重文治五大内容:①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②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③提倡节俭,精简机构;④整顿吏治;⑤兴办官学,重视教育。
4、三幅插图反映的信息:上:贸易频繁,商业发展中:农牧业发展下:富贵人家生活安逸,社会稳定和谐5、从“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比较中可总结出: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出示幻灯片)6、东汉衰败的具体表现为:①土地兼并严重②豪门世族跋扈③私人武装不断出现7、2006年丙戌年教师归纳内容小结: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东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刘秀采取了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衰败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是土地兼并严重;官僚世族把持政权;私人武装不断出现。
四、检测学习情况(发放检测题)用最少的时间完成题目同学之间互批,教师批阅一部分,发现问题并纠错。
(出示幻灯片)(一)、填空:1、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都城在洛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思 《后汉书.黄埔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
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 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 (响)应,京师震动。”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 灾人祸不断,人民已被逼向死亡的边缘。
猜猜“我”是谁?
汉景帝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
D ( )
B.东汉政权在黄巾起义打击下迅速灭亡
C.东汉政权镇压了黄巾起义,巩固了统治
D.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思 二、光武中兴——启示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 “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 哪些共同原因?
启示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通过减轻农民的负担,来恢复和发 展生产。 ③统治者要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④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2019/11/6
5
思
读 图 学 史:
循
环 往复
究其根本原因是
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和皇位世
袭制造成的。
幼主即位 太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展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后“曲果直如:如钩外,弦戚,反宦封死官候道。边”;
交替专权的恶性 反这映首当童时谣循的反环政映治,了统动当治摇时腐什了朽么东不样堪的,政正治直状的况官? 员受到排汉挤的陷害统,治社,会东混汉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王官朝交走替向专衰权亡)。
展 三、黄巾起义
1、黄巾起义的背景
①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 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②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③ 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 了
2019/11/6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东汉的兴衰》教案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历史年表研读,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光武中兴的背景和措施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刘秀的陵园。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光武中兴1.材料展示: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2.教师讲述: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材料展示:及王莽篡位,续以更始、赤眉之乱,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范晔《后汉书·郡国一》4.问题探究: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把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与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作一比较,找出共同点)提示:时间事件背景措施西汉初期高祖措施社会经济凋敝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1.让士兵还乡务农2.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3.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东汉光武社会经济凋敝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初期措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2.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4.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从背景方面看,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为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统治,也是为扭转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局面而采取了积极对策;从措施方面看,都是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来恢复、发展生产。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衰》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豪强地主
早在东汉建立之 初,贵族、官员、地 主为代表的豪强大族 就占有大量土地和人 口,连光武帝也无法 撼动。东汉中期以后, 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 胀。他们大量兼并土 地,役使依附农民和 家内奴婢,拥有家兵, 形成东自汉成陶一院体落的地主 庄园(。模与型此)相对应的 则是农民流离失所。
惜
外戚宦官 交替 专权
迁缓解 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
光武帝措施的 影响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
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
“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
“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
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
景象。
东汉宅院画像 砖
东汉彩绘陶“击鼓说 唱俑”
东汉舂杵 陶俑
东汉和人帝教版七年级 观察第左13表课,概东汉括的东兴汉亡
以下各上帝册 皇即位即年寿龄命
帝 位 (岁) 年
中期以后出现什么现象 ?合作探
会导致什么结果?
皇帝年幼即位,寿
究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龄
命很短
和 10 27
列
帝
殇1 2 帝
安 13 31 帝
顺 11 30 帝
冲2 3 帝
质8 9 帝
桓 15 36
合刑并法郡 县裁减
光 十 省 免置 减武 为帝 庶其 刑下 民一罚诏”,”还,:。多“这并次样省宣极四布大百释的余放减县刑轻,徒了吏,人职即民减“的损见负,徒担。
官监员督官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
吏惩处 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
贪允腐 许内 赏 东罚 汉从 政严 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
上刘册兴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 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 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 “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 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 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 你咸看怀到怨了怒哪”些。信息?说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 么书样·桓的冯境社列况会传?》经济凋零、社会矛—— 《后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③减轻刑法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 贪赃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绿林赤眉起义
「
复兴汉室,[东杭汉州,立一国封关于四季的情书]
公元_2_5__年,刘____称帝,定都洛_阳____,史东称汉 ____。刘秀光就武秀是_______。
帝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
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
说:“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
1.知道东汉的建立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理解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及
其原因。 3.了解黄巾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4.学会尝试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东汉的历史。
然而,到了西汉后期,朝 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西 汉王朝是生存还是毁灭?又 是谁结束了这混乱的时代呢?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 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
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
桓冯列传》》
如果你是刘秀,你会怎么做?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 结合教材得出结论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 律。”
①释放奴婢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负担
这句话向我们揭示的主题是( )
A、东汉历史发展的梗概 汉的灭亡
C、东汉的建立 汉的中兴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目标:1.了解东汉建立的背景,“光武中兴”的内容,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的现状。
2.东汉衰亡原因及黄巾起义。
教学重难点:东汉由繁荣走向衰亡的原因。
一、东汉的建立1、西汉的灭亡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背景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引起各地农民起义。
3、建立公元9年,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二、光武中兴3、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外戚官宦交替专权1、原因: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2、表现:①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
②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便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③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危害①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②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2、概况: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起义军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起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3、结果:历时九个月,最后被镇压下去。
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二十多年。
4、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教学反思:本课采用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找到分析问题的突破口,培养历史思维。
磨练学生在难点面前迎难而上的韧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课件中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图、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课堂的生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
日期
年
教学
课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
固
课时
安排
1
月日第13课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了解光武中兴的主要内容,东汉衰败的史实等基础知识。
理解以“柔术”治天下和文治为主要特征的“光武中兴”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官僚地主兼并土地、豪门世族跋扈、私人武装不断出现,东汉王朝逐渐走向衰败。
重点光武中兴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注重文治,汉王朝出现了中兴景象。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一、温故知新
三分钟复习上节课重要知识点
二、导入新课
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
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
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
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东汉的盛衰
三、讲授新课
【自主预习】
1.光武中兴
(1)东汉的建立
西汉末年的社会问题,王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刘秀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打败王莽,最后建立东汉情况。
(2)光武中兴(展示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的材料):
“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
提出问题: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汉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什么景象?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解释“中兴”: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
教师归纳:治国理政要励精图治、以人为本,抓住国计民生中的关键,促进社会发展;还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注重文化软实力。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过渡:光武中兴为东汉带来了繁荣的社会景象,然而东汉很快就开始走向衰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汉朝灭亡?
经计算,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他们的平均寿命是24岁。
皇帝这么幼小,朝政如何处理?
展示《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腐朽不堪,政治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开始动荡不安,东汉末年(汉灵帝时)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
3.黄巾起义
请学生简单介绍黄巾起义的情况。
材料《后汉书·皇甫嵩》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
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合作探究】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中国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