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3165-2003+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合集下载

应急预案2003

应急预案2003

给排水及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思考分析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和推进的过程当中,会涉及诸多的专业性项目,不同的工程项目都涉及不同的独立系统,并且都是由多个施工工序组合而成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和推进的过程当中,所有的环节都相当重要,不论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都极有可能造成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投资,并且为工程项目埋下巨大的隐患。

文章主要针对工程项目施工与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化的管理措施,用以提升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现阐述如下。

关键词:给排水;暖通工程;管理理论引言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就建筑给排水安装工程而言,所使用的管道、材料以及施工质量尤为重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给排水管道穿楼板、穿结构梁管洞预留、套管预埋等随主体工程一并施工,给排水安装工程通常在主体结构封顶后开始实施,一般与通风空调、电气、装修等专业工程施工同步或交叉进行。

对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建筑而言,给排水工程存在管线复杂、安装工程量大、与其他专业工程交叉作业、工期紧张等特点,且长期以来没有形成系统的施工管理体系,部分参建单位对安装工程重视不够,导致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或缺陷,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造成建筑成本增加。

因此,为提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从给排水工程开工准备、施工安装、质量验收的管理重点进行探讨。

1加强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开展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活动中,通过合理的管理可以实现整体施工质量优化、有效保障人民生活水平。

如今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给排水工程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是给排水工程需要面临复杂的环境,涉及的工作内容十分烦琐,导致施工难度较大,只有开展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实现建筑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提升。

为此,工作者需要在开展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对给排水施工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建筑行业发展形势的综合分析,确保居住环境舒适性、安全性。

QJ3165-2003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QJ3165-2003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6.7.3危险源负责人职责至少应包括:
a)指导协助现场指挥人员采取应急补救措施,了解实施效果和事态发展;
b)按预案与应急处理救援总指挥或指挥部、事故救援相关方联系:
c)安排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
d)指导危险设施或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指挥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
e)在应急处理救援总指挥或指挥部到位前可行使其职责,在应急处理救援总指挥或指挥部到位后协助总指挥或指挥部指挥。
6.7.4预案应明确排险救援人员的职责,其职责至少应包括:
a)熟悉和掌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技术措施、技术安全措施、通讯措施及相关要求;
b)配置备齐排故抢险用装备、物质品种和数量;
c)按现场要求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d)服从现场指挥,严格按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程序操作;
e)遇有未预见到的紧急意外情况迅速报告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处置建议。
a)减缓或避免事故发展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b)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c)可采用的技术防范措施和相关自动装置;
d)设置的安全警示装置和相关要求;
e)现场工作人员疏散撤离的时机、路线、安全位置、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充分考虑事故可能对人员疏散撤离造成的影响。
6.4.3预案制订应以救护人员为主,抢救财产为辅,应重点分析评估危险源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与控制措施,避免二次事故导致救援人员伤亡和事故后果扩大。
6.5.2.2报警设施应考虑噪声、隔音、能见度、爆炸性混合物等环境条件影响。
6.5.3预案应明确启动报警装置的判据、时机、方法、安装位置。
6.5.4预案应明确报警人员的责任,并保证所有人员熟悉报警的程序、内容、事故描述等有关要求。
6.5.5通讯方案应明确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和相关救援机构的联系方式、方法和应提供的事故信息,并能满足报警与指挥人员和下列相关方的通讯要求: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预案编写准则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预案编写准则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预案编写准则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使用、维护、检验、改造、维修、拆卸等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

1.4 事故等级划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事故等级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2. 组织机构与职责2.1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分为四级: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应急小组、应急联络人。

2.2 应急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事故应急响应工作;- 决定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 指导、协调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负责应急信息的发布。

2.3 应急办公室职责- 负责应急响应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收集、整理、归档应急响应相关资料;- 协调事故应急响应中的资源保障。

2.4 应急小组职责- 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事故调查等工作;- 执行应急指挥部和应急办公室的指令;- 及时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2.5 应急联络人职责- 负责事故应急响应期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及时向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汇报事故情况;- 协助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开展应急响应工作。

3. 应急响应流程3.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应急联络人报告,应急联络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报告。

3.2 应急启动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报告,确定事故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3 应急响应措施- 组织救援人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开展现场救援;- 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做好现场安全防护;- 开展事故调查,查找事故原因;- 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环境事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现将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进行如下概述。

一、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1. 编制依据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 编制原则(1)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加强环境风险防控,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分级管理:根据环境事故的严重程度,实行分级管理,确保应对措施的有效性。

(3)区域协同:加强区域间、部门间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环境事故。

(4)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3. 编制内容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范围:明确预案适用的环境事故类型、地域范围等。

(2)事故分级: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划分事故等级,明确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3)应急组织机构:设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开展。

(4)应急响应程序:明确环境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5)应急处置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6)后期处置与恢复:明确环境事故后的调查、评估、恢复和重建等工作。

二、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1. 演练目的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应急队伍的实战经验。

2. 演练内容(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的演练;(2)应急响应程序的演练;(3)应急处置措施的演练;(4)后期处置与恢复的演练。

3. 演练组织由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共同参与。

三、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修订依据根据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国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高效、科学规范的指挥体系,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危害,并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4.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5.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导则》6.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事故。

四、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1. 国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负责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组织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人员组成:(1)指挥长:国务院分管领导(2)副指挥长: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3)成员:国务院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负责人3.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1)统一领导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2)决定启动或结束本预案;(3)调动全国资源参与应急处置;(4)根据事故程度,负责向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请求支援;(5)决定向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请示报告情况;(6)组织事故调查和评估。

五、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2)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启动本预案,并组织救援力量开展应急处置。

(2)应急救援队伍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开展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3. 应急处置措施(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2)及时救治受伤人员,确保生命安全。

(3)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策划与编制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策划与编制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策划与编制1. 引言特种设备是指为了特定的技术需求而制造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

由于特种设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因此,制定和实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是确保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指导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和编制工作。

预案的编制应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同时,应急预案的应急响应流程、责任分工和资源保障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以提高事故应对的效果和防范的能力。

2. 预案策划2.1 目标与原则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目标是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案的编制原则包括以下几点:•以安全为核心,保护人员生命安全;•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预案统一规范,提高应急反应的协调性;•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事故类型,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适应性;•不断完善和更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2 业务调查与风险评估在编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前,需要对特种设备的工作原理、运行状态以及环境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

同时,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的危害程度。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3 预案组织架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明确的组织架构和分工。

预案中应该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在事故应急工作中的责任和职责。

同时,还需要确定应急指挥部和各级应急小组的设置,并明确其职权和协调工作等方面的事项。

2.4 应急响应流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故报告、人员疏散、事故控制和善后工作等环节。

预案中应详细描述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关系。

同时,还需要制定适当的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预案编制3.1 预案内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3.1.1 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指挥部的设置、职权和工作流程;•应急小组的设置、职责和协调工作。

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

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

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1. 背景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是为了确保在危险品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2. 应急预案编制2.1 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关应急预案以及危险品的性质、特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影响范围等因素2.2 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科学应对(5)协同配合,资源共享2.3 编制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封面、目录、预案名称、预案版本号等基本信息(2)预案的编制依据、原则、适用范围等(3)危险品的种类、性质、储存、运输、使用情况等(4)事故预防措施、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5)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应急资源等(6)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评审、修订等(7)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管理3. 应急预案实施3.1 预案启动危险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程序进行事故应急救援3.2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应包括应急指挥部、现场救援组、技术支持组、医疗保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组按照预案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3 应急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总指挥和协调,决定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2)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包括人员疏散、事故泄漏控制、火灾扑救、伤员救治等(3)技术支持组:提供事故技术支持,包括危险品性质、事故原因分析、应急处置技术等(4)医疗保障组:负责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5)信息发布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舆论引导3.4 应急程序应急程序应包括事故报警、事故接报、事故评估、应急启动、救援实施、扩大应急、应急结束等环节3.5 应急资源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单位应确保应急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4. 应急预案演练与培训4.1 应急预案演练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2 应急预案培训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使其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程序、职责等,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5. 应急预案评审与修订5.1 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发布实施5.2 应急预案修订随着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更新以及实际运行情况的变化,单位应适时修订应急预案6. 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6.1 单位应明确应急预案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6.2 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6.3 单位应依法履行应急预案的报备、审批等手续7. 总结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是预防和减少危险品事故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1. 背景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是为了确保在危险品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2. 应急预案编制2.1 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关应急预案以及危险品的性质、特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影响范围等因素2.2 编制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科学应对(5)协同配合,资源共享2.3 编制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预案封面、目录、预案名称、预案版本号等基本信息(2)预案的编制依据、原则、适用范围等(3)危险品的种类、性质、储存、运输、使用情况等(4)事故预防措施、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5)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组织机构、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应急资源等(6)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评审、修订等(7)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与监督管理3. 应急预案实施3.1 预案启动危险品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程序进行事故应急救援3.2 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组织机构应包括应急指挥部、现场救援组、技术支持组、医疗保障组、信息发布组等,各组按照预案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3.3 应急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总指挥和协调,决定应急措施和救援方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2)现场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包括人员疏散、事故泄漏控制、火灾扑救、伤员救治等(3)技术支持组:提供事故技术支持,包括危险品性质、事故原因分析、应急处置技术等(4)医疗保障组:负责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5)信息发布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舆论引导3.4 应急程序应急程序应包括事故报警、事故接报、事故评估、应急启动、救援实施、扩大应急、应急结束等环节3.5 应急资源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单位应确保应急资源的充足和有效利用4. 应急预案演练与培训4.1 应急预案演练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4.2 应急预案培训单位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使其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程序、职责等,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5. 应急预案评审与修订5.1 应急预案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方可发布实施5.2 应急预案修订随着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更新以及实际运行情况的变化,单位应适时修订应急预案6. 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6.1 单位应明确应急预案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6.2 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6.3 单位应依法履行应急预案的报备、审批等手续7. 总结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是预防和减少危险品事故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用场合1. 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单位针对各类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是法律和规范的要求,也是保障危险品安全的关键措施无论是化学制品、石油、天然气、医药还是其它涉及危险品的行业,都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2.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特别是应急管理部门、公安、消防、卫生、环保等部门,应根据职责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以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3. 应急服务提供商专门提供危险品应急服务的公司,如专业救援队伍、清洁公司、安全评估机构等,应根据服务内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提供有效的应急响应服务注意事项1. 法规遵守在编制和实施应急预案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规范性2. 风险评估在预案编制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危险品的性质、潜在的风险源、可能的事故类型及影响范围等,以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 参与人员培训所有可能参与应急响应的人员都应接受应急预案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和熟悉预案的内容、程序和职责,提高应对事故的技能和效率4. 演练与修订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模拟事故情景,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预案,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5. 信息共享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各级应急组织之间、应急组织与公众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6. 资源保障确保应急预案所需的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包括人力、物资、设备、资金和信息等,以满足应急响应的需要7. 舆论管理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应妥善管理舆论,及时发布准确的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应对事故情况,维护社会稳定8. 持续改进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单位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事故经验、法律法规的变化等,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9. 监督与评估单位应定期对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预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应急响应能力的持续提升10. 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公众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共同参与危险品事故的应急救援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确保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在各种应用场合下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危险品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管理

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管理

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管理一、什么是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是为了防范和应对污染源事故而制定的紧急应对措施的总体安排和实施步骤的文件。

二、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能够提前制定,一旦发生污染源事故,能够及时、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责任分工、工作流程和资源调配,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置事故,确保应急工作高效有序。

3. 促进事故预防与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事故的预防与管理措施,为事故的长期防范和管控提供了有效手段。

4. 提升社会公众满意度:预案的制定与管理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的重要体现,能够提高公众对应急工作的信心,增强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三、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1. 简要概述:对应急预案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述,便于理解应急预案的整体框架。

2. 责任分工:明确各相关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地行动。

3. 应急响应流程:详细描述应急响应的步骤和流程,包括报警、疏散、救援、监测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有序进行。

4. 应急装备准备:列举应急装备的名称、数量和使用方法,并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5. 应急资源调配:明确各类应急资源的来源、储备和调度方式,确保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调配资源。

6. 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7. 事故信息报告与发布:规定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发布渠道和方式,确保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和媒体发布事故信息,避免引发恐慌和不必要的传言。

四、污染源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1. 风险评估:通过对潜在污染源事故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事故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险,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多部门协作: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包括环保、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2023年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2023年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2023年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在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使用、维修、检验等过程中,因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或者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标准,造成设备本身或者设备所在环境发生破坏、事故或者引起污染的事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特种设备的广泛应用,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背景和意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及时组织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制定的应急措施和预案。

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员生命和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对财产造成损失等。

因此,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应对特种设备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1.风险评估:在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时,首先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种特种设备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程度,以便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2.科学性和实用性: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科学可行、操作简便,能够在紧急时刻快速有效地实施。

同时,还要根据事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确保预案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3.统一指挥、分工合作: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明确指挥体系和协作机制,明确各相关单位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协同配合,及时响应和处置事故。

三、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预案框架、应急响应级别、组织架构、任务分工、应急措施、实施步骤等内容。

1.预案框架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预案框架是预案编写的基础,通过对预案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安排,确定预案的主要内容和编写的流程。

预案框架主要包括预案的起草依据、程序、组织机构和编纂的基本要求等。

2.应急响应级别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根据事故的不同情况和紧急程度,划定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

国标事故应急预案

国标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各类事故,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组织体系2.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组成(1)指挥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

(2)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

(3)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有关人员组成。

2.3 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全面领导。

(2)组织制定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3)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应急救援力量。

(4)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5)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三、应急响应3.1 应急响应分级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事故应急救援响应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响应:特别重大事故。

(2)二级响应:重大事故。

(3)三级响应:较大事故。

(4)四级响应:一般事故。

3.2 应急响应流程(1)事故发生单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事故发生单位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4)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应急指挥部决定结束应急响应。

四、应急处置4.1 人员疏散与安置(1)根据事故情况,组织受威胁人员疏散。

(2)为疏散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4.2 现场救援(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

(2)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

4.3 医疗救护(1)设立医疗救护站,为伤员提供救治。

(2)组织医疗救护队伍进行现场救护。

国标事故应急预案

国标事故应急预案

一、前言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各类事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国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在发生事故时,组织、协调、指挥和实施应急救援工作的活动。

三、预案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加强日常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防范意识,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应急救援职责,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4. 科学决策,精准施救。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救援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5. 保护生命,减少损失。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医疗救护、物资保障等工作。

3. 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接收事故报告,组织应急救援力量,协调各部门、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五、应急救援程序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

2.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3. 现场救援应急救援小组按照预案要求,开展现场救援工作,确保事故现场安全、有序。

4. 人员疏散事故发生时,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5. 医疗救护事故现场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小组应组织医疗救护力量,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6. 物资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物资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7. 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依法处理事故责任人。

特种事故应急预案制定

特种事故应急预案制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运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特种设备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1.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明确特种设备事故应急职责,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 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5.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6.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导则》7. 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四、工作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 政府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单位自救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科学处置、确保安全五、组织体系与职责1. 成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应急救援工作。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收集、应急处置等。

3. 明确各部门、单位及人员的应急职责,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

六、应急响应1. 初步响应:事故发生后,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 综合响应: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3. 恢复重建: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后,组织开展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

七、保障措施1.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人员业务素质。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日益增加。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的探讨。

一、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1. 编制依据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2. 编制原则(1)预防为主: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环境污染事故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全面覆盖:对各类污染源、水系河流、城镇居民点、水源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特殊生态保护区,以及大气、水体、固废、危废、噪声、辐射等各环境要素进行全面覆盖。

(3)突出重点:对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重点水域、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4)公众参与:建立环境新闻发布机制,确定新闻发言人;建立环境公示、听证机制,为公众参与创造条件;建立举报制度,健全12369”投诉系统,确保公民的环保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

二、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1.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增强公众防范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

2. 监测与预警对各类污染源、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发布预警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

3. 应急处置根据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损失。

4. 事后处理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追究相关责任,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确保应急预案的落实。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4. 及时更新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

总之,环境事故应急预案管理是预防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与管理

应急预案与管理

应急预案与管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实施的方法与应急救援预案的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应急救援预案指定和实施过程及管理活动。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后,鼓励根据部分达成协议的个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3术语与定义4应急救援预案管理4.1职责4.1.1行政部4.1.1.1组织制订各项紧急救援预案与应变计划及作业标准。

4.1.1.2负责灾害评估、控制、配合抢救处理及报告查存。

4.1.1.3协助相关单位采取合理措施,消除或减少事故损失和影响。

4.1.1.4提供相关安全方面的资料。

4.1.2各部主管4.1.2.1负责定制演练之规划与执行。

4.1.2.2负责灾害发生之全过程处理。

4.1.2.3灾害发生后协助相关部门统计损失结果。

4.1.3最高管理层4.1.3.1负责灾害发生时的处置及对外协调。

4.1.3.2若有重大伤亡事件发生,负责通知地方行政职能机构并协助处理。

4.1.4保安室4.1.4.1负责外来车辆管理及向外疏散。

4.1.4.2指导外援单位灾害处理现场。

4.1.4.3如夜间发生灾害时,应佩戴信号识别标志进行疏散工作,同时负责联络相关部门领导。

5内容5.1安全紧急状况处理有应变管理流程确定潜在可能制定预防措施日常维护管理灾害发生通知相关部门灾害评估应变控制善后处理报告提出更新应急预案5.2紧急应变计划5.2.1针对潜在紧急情况,事先讨论对策,采取预防措施,制定相应的各项紧急处理作业标准,明确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各阶层人员职责及灾害紧急情况发生,应变处理之办法、步骤,为意外应变措施之依据。

5.2.2将确定的潜在危害的项目列为日常管理之重点,并要求相关人员按规定做好日常巡检和保养工作,严格执行作业标准,以达到消除事故隐患。

特种设备事故预案编制规范

特种设备事故预案编制规范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事故,确保应急救援行动的安全、有序、科学、高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规范。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特种设备事故特点,制定本规范。

1.3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行政区域内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应急预案编制。

二、编制原则2.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以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为出发点,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2 综合治理、分类管理针对特种设备事故特点,实行综合治理,分类管理,明确事故类型、级别和应急处置措施。

2.3 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按照事故级别,实行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确保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序开展。

2.4 及时响应、科学处置对特种设备事故进行及时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三、编制内容3.1 预案概述包括预案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等。

3.2 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应急预案的组织机构、职责和人员配置,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预警与报告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掌握特种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3.4 应急处置根据事故类型、级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处置、救援、善后处理等。

3.5 应急保障确保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资金等保障措施到位。

3.6 预案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预案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编制要求4.1 实用性预案内容要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

4.2 系统性预案内容要系统、完整,涵盖事故预防、预警、报告、处置、保障、培训、演练等方面。

4.3 可操作性预案中的应急处置措施要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特种行业事故应急预案

特种行业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保障特种行业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行业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特种行业的特点,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5. 国家及地方有关特种行业的其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特种行业企业发生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1. 起重机械、叉车等特种设备事故2. 高处作业事故3. 压力容器、气瓶等危险源事故4. 爆破作业事故5. 其他特种行业事故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地方政府相关领导担任。

- 副指挥长: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担任。

- 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特种行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队伍- 由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环保、气象等部门组成。

- 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环境监测等工作。

3. 事故调查组- 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配合。

- 负责事故调查、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工作。

五、预警与预防1. 预警- 建立预警机制,对特种行业事故进行实时监控。

- 及时收集、分析、评估事故风险,发布预警信息。

2. 预防- 加强特种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六、应急处置1. 接警与报告- 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应急处置-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下达救援指令。

- 各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指令,迅速开展救援工作。

3. 人员疏散- 疏散事故现场周边人员,确保安全。

- 组织伤员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4. 环境监测- 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污染扩散。

制定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危险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危险品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危险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我们必须制定科学、完善的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危险品安全管理,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2.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在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3. 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各级各部门在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行动,协同作战,有效处置。

4. 保障安全,减少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二、预案编制内容1. 总则:阐述制定预案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等。

2. 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在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置中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

3. 事故预防与预警:建立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危险品事故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品事故进行预警。

4. 事故应急响应:根据事故类型、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包括现场处置、人员疏散、医疗救护、消防灭火、环境监测等。

5. 事故调查与处理:明确事故调查和处理程序,对事故原因、责任进行调查,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6. 应急保障:包括人员、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7.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各级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8. 预案管理与修订:对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三、预案实施与监督1. 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预案的贯彻落实。

2. 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监督机制,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预案的执行效果。

危险品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品意外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危险品意外事故对环境的影响,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危险品的场所、设施及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

三、事故分类1. 一级事故:发生重大危险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严重污染环境。

2. 二级事故:发生较大危险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人员轻伤,较大程度污染环境。

3. 三级事故:发生一般危险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造成人员轻微伤,一定程度污染环境。

四、应急组织与职责1. 成立应急指挥部(1)应急指挥部组成: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应急指挥部职责: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2. 成立应急小组(1)应急小组组成:由安全部门、生产部门、行政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2)应急小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环境监测、信息报告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1)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按照事故等级启动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赶赴现场。

2. 现场救援(1)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人员安全。

(3)对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立即采取隔离、降温、灭火等措施。

3. 人员疏散(1)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2)对受影响区域进行封锁,防止人员进入。

4. 环境监测(1)对事故现场及受影响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2)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5. 信息报告(1)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2)根据事故进展,适时发布信息,确保信息透明。

六、后期处理1. 事故调查(1)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023年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2023年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管理

2023年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具有一定安全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设备。

特种设备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保障特种设备正常运行,预防事故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基于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充分考虑设备特性、工艺流程、环境因素等,确保预案的科学可行性。

(二)权威性原则: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并由相关权威机构进行审批和备案,确保预案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三)系统性原则: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包括应急预警、应急调度、应急救援、应急评估、事故处理和事故调查等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确保预案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四)风险防控原则: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根据设备的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五)全员参与原则: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要充分调动相关部门、人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广泛性。

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批备案、培训演练和评估改进四个方面。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应该由专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负责,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科学、合理的预案。

制定预案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特性、工艺流程、环境因素等,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应急预案的审批备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必须经过相关的权威机构的审批和备案,确保预案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审批备案过程中,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指南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指南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指南简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指南旨在为特种设备相关单位提供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指导和参考。

本文档将介绍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提供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应急预案的必要性特种设备事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对于预防事故、减少损失至关重要。

应急预案能够帮助单位及时应对事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紧急救援和事故处理,保障人员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2. 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 独立性:应急预案的制定应独立进行,避免寻求外部帮助,确保预案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 简明性:应急预案应尽量简洁明了,避免法律复杂性,便于实际操作。

- 可行性:应急预案制定应基于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 应急预案的制定步骤3.1. 风险评估和分析首先,对特种设备事故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

了解特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安全风险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后果,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基础信息。

3.2. 目标设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应急预案的目标。

明确预案的主要任务、应对措施和效果评估指标,确保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制定预案流程根据目标设定,制定应急预案的具体流程。

包括事故报警、人员疏散、紧急救援、事故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步骤和责任分工,确保预案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3.4. 制定应急资源清单明确应急预案所需的资源清单,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

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调动和利用相关资源。

3.5. 预案演练和修订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修订和完善。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4. 参考内容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预案的合规性。

- 类似单位的应急预案:参考同行业或类似单位的应急预案,借鉴其经验和做法。

- 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建议:寻求专业机构的指导和建议,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QJ 3165-2003
发布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自 2003-12-1 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质量技术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雁冰、陈智勇、张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科研生产及试验发射中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编制的方法、内容以及管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科研生产及试验发射中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
QJ 2867 危险点控制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02年6月29日
5 编制原则
5.1目的性
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主要有:
a)使任何可能引起的事故能得到预防和及时有序处理,事态不扩大;
b)避免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5.2可操作性
预案应:
a)详细具体,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实施过程中必须的保障条件,便于执行:
b)允许现场人员对未预见到的紧急意外情况迅速报告现场指挥人员并提出处置建议;
c)充分考虑节假日或工作人员不在岗时,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对策。

6 主要内容与要求
6.1概述
预案的内容一般应包括:
a)任务性质;
b)重大危险源的描述;
c)危险物品分布及数量:
d)现场人员情况;
e)救援能力;
f)其它相关情况。

6.2事故模式与后果
依据危险源潜在事故分析,描述可能事故的模式、判据、发展进程、破坏程度、影响范围以及
相关危险因素。

6.3现场应急措施
在确保现场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在突发事故初期现场工作人员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一般应包括:
a)减缓或避免事故发展的工作内容和程序;
b)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c)可采用的技术防范措施和相关自动装置;
d)设置的安全警示装置和相关要求;
e)现场工作人员疏散撤离的时机、路线、安全位置、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并充分考虑事故可能对人员疏散撤离造成的影响。

6.4.3预案制订应以救护人员为主,抢救财产为辅,应重点分析评估危险源发生二次事故的可能性与控制措施,避免二次事故导致救援人员伤亡和事故后果扩大。

6.5报警与通讯
6.5.1报警和通讯设施应能将任何突发事故或紧急情况等信息迅速通知给所有有关人员和相关救援机构。

6.5.2报警与通讯设施数量应与危险设施规模适应,一般应在多处安装并有冗余措施,以保证报警系统正常有效工作。

6.5.2.1报警与通讯设施的安装位置应保证报警人员能及时、方便、安全地实施报警,并不被事故破坏。

6.5.2.2报警设施应考虑噪声、隔音、能见度、爆炸性混合物等环境条件影响。

6.5.3预案应明确启动报警装置的判据、时机、方法、安装位置。

6.5.4预案应明确报警人员的责任,并保证所有人员熟悉报警的程序、内容、事故描述等有关要求。

6.5.5通讯方案应明确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和相关救援机构的联系方式、方法和应提供的事故信息,并能满足报警与指挥人员和下列相关方的通讯要求:
a)现场采取应急措施人员;
b)场外相关人员;
c)相关救援机构。

6.5.6通讯设施应与使用环境相适应。

在爆炸混合物环境应使用防爆通讯工具。

6.5.7报警通讯设施应规定定期检查维护的期限和责任人。

6.6防护救援装备
6.6.1预案应规定相应防护器材、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的品种、数量、适用范围、存放地点和管理维护责任人。

6.6.2防护救援装备存放地点和保管方式应便于预案的实施,并定期检查,保证完好。

6.6.3预案应针对不同危险品编制应急处理治疗方案,准备相应的医疗装备和药品。

6.6.4预案应明确应急处理救援装备物资的提供方和管理责任。

6.7应急预案的实施职责
6.7.1预案中应明确各项工作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必要时设立总指挥或指挥部。

指挥部一般应吸收应急处理救援相关方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参加。

重要岗位必须指定替补人员。

6.7.2应急处理救援总指挥或指挥部全面负责指挥实施预案,协调处理紧急情况,审查发布事故有关信息。

指挥部临时办公地点应设在便于应急救援指挥的较安全地方,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
a)完备的通讯设施;
b)救援机构、地方政府和上级的地址及联系电话;
c)个人防护装备;
d)事故应急预案及与危险源的相关资料;
e)必要时,设立事故现场电视监控设施。

6.7.3危险源负责人职责至少应包括:
a)指导协助现场指挥人员采取应急补救措施,了解实施效果和事态发展;
b)按预案与应急处理救援总指挥或指挥部、事故救援相关方联系:
c)安排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
d)指导危险设施或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停止运行,并与现场指挥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配合,指挥危险源现场人员撤离;
e)在应急处理救援总指挥或指挥部到位前可行使其职责,在应急处理救援总指挥或指挥部到位后协助总指挥或指挥部指挥。

6.7.4预案应明确排险救援人员的职责,其职责至少应包括:
a)熟悉和掌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技术措施、技术安全措施、通讯措施及相关要求;
b)配置备齐排故抢险用装备、物质品种和数量;
c)按现场要求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d)服从现场指挥,严格按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程序操作;
e)遇有未预见到的紧急意外情况迅速报告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处置建议。

7 管理要求
7.1组织
7.1.1生产经营单位或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负责组织编制预案。

7.1.2编制预案应有熟悉危险源情况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等共同参加。

7.2审查
7.2.1预案编制完成后,须经预案涉及的相关方以及相关行业专家的审查,签署完整。

经生产经营单位或工程(项目)负责人批准后,向相关人员和应急救援机构公布。

7.2.2预案有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保密规定或进行解密处理。

7.3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或工程(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应急处理救援人员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7.4演练
预案应定期演练。

7.5修正和归档
7.5.1生产经营单位或工程(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并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必要时,按7.2要求再次组织审查。

7.5.2危险源发生变化时,应对预案进行修订,必要时,应按7.2要求再次组织审查。

7.5.3预案的修改情况应及时通知所有预案相关人员和机构。

7.5.4预案应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存档。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危险源单位等相关方应存有副本备查,按规定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