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 列强侵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强侵华——主要侵华战争概述
鸦片战争
背景:①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
②那时,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而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
位。
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农民
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③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④正当清朝衰落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19世纪上半期,英
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法美等国的工
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
他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
地,加紧对外扩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
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
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湖广总督林则徐、鸿胪寺卿黄爵滋上述道光帝,请求严
禁鸦片,情辞恳切。
道光帝深受震动,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得到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禁烟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和美国走私贩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的经过:
英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英军见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就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向英军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
府一定惩治林则徐。
不久,英军撤退。
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该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同英军谈判。
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英军侵占了广东香港岛,又攻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
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但是,清政府组织抵抗很不利,战事节节失利。
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列队架炮,扬言攻城。
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宣告结束。
鸦片战争的影响:
1842年8月《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 割香港岛给英国
2 赔款2100万银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个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
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社会性质的变化
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经济上,鸦片张正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社会矛盾的变化
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
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3 革命任务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驻上海第一任领事,故意曲解《虎门条约》中关于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条款,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
这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变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外商操纵着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瓦解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景:19世纪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
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愿望。
法美两国借口《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有12年后修约的规定,英国援引“最惠国
待遇”利益和“一体均沾”的条款,他们共同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
求,企图借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的修约要求。
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
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
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
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
过程:
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
年底贡献广州城。
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柏贵降敌。
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抢劫,无恶不作,还成立了联军委员会。
柏贵仍任原职,替外国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英法联军在广州维持了近四年的殖民统治。
1858年,美俄两国共识随同英法联军舰队北上,抵达天津白河口处。
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
英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
英俄两国伪装中立,进行“调停”。
英法联军夺取了大沽炮台。
接着,他们占领天津,并扬言进攻北京。
咸丰帝派人同侵略者议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1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 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3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 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英法联军陆续从大沽口撤退。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进逼北京。
咸丰帝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忻担任义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接着,英法联军细节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
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1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 增开天津为商埠
3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 准许华工出国
5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趁火打劫,侵吞了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最大)
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
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1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清朝统治者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他们的附庸于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抗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继续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
力;德法为了乘日本侵华之际夺取新的权益,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俄国虽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准备尚未就
绪,也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也派军队开进朝鲜。
起义平息以后,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军,日本不仅拒绝,反而继续大量增兵,蓄意挑起战
争。
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式,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而不认真备战。
结果,“调停”均告失败。
清军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2过程:
标志:1894年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
争。
中日战争爆发后,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方针。
阶段
阶段时间战役过程
第一阶段1894年
7月到9
月
平壤战役驻守平壤的清军执行李鸿章“先定守势,再
图进取”的命令,殆误了战机。
日军分路围
攻平壤,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亲临城头指
挥作战,中弹牺牲。
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
逃走。
日军占领平壤。
黄海战役平壤战役后,北洋舰队护送朝援军到大东
沟后返航,突遭日本舰队阻截,海军提督
丁汝昌下令迎战。
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
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
同沉。
日渐也受到重创。
北洋舰队虽受到
损失,但主力尚存,还可继续作战。
李鸿
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
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日本取得了黄海
海域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1894年
10月到
1895年
4月
辽东战役黄海达战役后,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
一
路从朝鲜越过鸭绿江,进攻辽东。
沿海防
守的清军除聂士成率部抵抗外,其余大部
溃逃。
日军占领九连城等地。
另一路日军
从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绿
顺。
在旅顺,日军对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
野蛮的大屠杀。
威海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犯北羊海军基地威海
卫。
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不
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北洋舰
队爱国官兵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但终难
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
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使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企图政府朝鲜、入侵中国而挑起的侵略战争,以中
国的失败而告终。
《马关条约》1895年4月
1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3 开放沙石、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4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危害:
1 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顽症。
这是日本结果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的掠夺。
它迫使台湾和祖国隔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
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 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 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渗入到中国内地。
4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
大加深了。
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
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作为交换条件。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组织以军,誓与台湾共存亡。
台湾保卫战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八国联军侵华
过程:1900年6月初,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清军配合下,沿途狙击敌人。
在廊坊、羊村一带,侵略军遭受重创,狼狈逃回天津租界地。
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
义和团同守卫天津的清军进行了英勇抗击,清军将领聂士成阵亡。
7月14日,天津陷落。
侵略军成立都统衙门,对天津进行殖民统治。
8月初,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
不久,北京陷落。
北京陷落前,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和亲信大臣仓皇出逃。
八国联军在北京进行分区占领。
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统治北京城。
八国联军在北京无恶不作。
《辛丑条约》1901年9月,与英、俄、德、法、美、日、意、澳、比利时、荷兰、西班牙
1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3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 承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管理,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兴搁置,永不叙用”
5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6 修订商约。
清政府同意各个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危害:
1 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括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使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3 按照条约的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4 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国家强加给中国的一个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的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重新确立了一次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继续充当他们在华的代理人。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日本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至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两年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日本政府给予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抑制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
力“围剿”红军,这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20万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命令,不战自退。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
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国际联盟公布调查报告书,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原状的意见,也不承认日本维持伪满洲国、独霸东北的要求,而主张“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
这就是说,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中国东北三省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
华北事变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那时,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谈判,达成“何梅协定”。
主要内容是,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境,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日本得寸进尺,又积极策划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国民政府采取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的方针,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民族危机加深了。
日本对华北加紧经济上的控制和掠夺。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