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题:整理与练习9汇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说课稿-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整理与练习》。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整理和练习的方法和步骤,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提升自我练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整理和摆放物品的方法和步骤;2.将物品分类整理的方法;3.判断图形的对称性;4.找出规律和特点,推断下一步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教案、教具、课件等教学材料;2.教学材料需要事先准备好,方便使用。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演示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2.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课程安排本节课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课堂导入:通过引用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2.整理和分类: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分类和整理;3.图形的对称性:学生通过练习找出图形的对称性;4.规律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找出规律和特点。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可以用一个问题或图片开启本节课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你们学过的数学概念中,有哪些可以进行整理和分类?”或者展示一些混乱的场景,让学生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或分类的方法。

2. 整理和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掌握整理和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可以将物品放在课桌上,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分类。

例如:“请你们将课桌上的纸张、铅笔、橡皮、书本等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3. 图形的对称性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图形或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其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通过观察和练习,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性的理解。

例如:“请你们找出下面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或对称中心。

”4. 规律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规律和特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9、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9、整理与练习》(2)苏教版 (共15页)
整理与练习:圆柱和圆锥
LOGO
六 年 级 下 册 数学课 件《9、 整理与 练习》 (2)苏 教版 ( 共 15页 )
活动一:物以类聚,知识梳理
六 年 级 下 册 数学课 件《9、 整理与 练习》 (2)苏 教版 ( 共 15页 )
六 年 级 下 册 数学课 件《9、 整理与 练习》 (2)苏 教版 ( 共 15页 )
六 年 级 下 册 数学课 件《9、 整理与 练习》 (2)苏 教版 ( 共 15页 )

2.同学们,相信你们大多数同学都有 旅游的 经历, 请大家 交流一 下,到 过哪些 名山大 川,有 什么感 受?大 自然中 的山水 ,不仅 能给我 们带来 美感也 给我们 带来灵 感,今 天让我 们从诸 子大家 对山水 的体悟 中,学 习为人 为事的 道理。

3.说起胡同,我们并不陌生,有的甚 至熟视 无睹了 ,不论 是农村 还是城 镇,往 来于胡 同之中 的经验 是有的 。但对 于胡同 中蕴含 的文化 内涵却 不大注 意。

4.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 展。新 课程三 维度目 标也把 情感态 度和价 值观的 培养提 到与知 识技能 、过程 方法同 等重要 的地位 上来。 基于这 样的理 念,和 谐教育 便以受 教育者 的全面 、健康 、和谐 发展为 目标, 以人的 自身发 展需求 与社会 发展需 要相和 谐为宗 旨协调 组织各 种教育 要素。
如果木头浮在水面上,正好一半露出水 面,这根木头与水接触面的面积是多少?
六 年 级 下 册 数学课 件《9、 整理与 练习》 (2)苏 教版 ( 共 15页 )
六 年 级 下 册 数学课 件《9、 整理与 练习》 (2)苏 教版 ( 共 15页 )
但凡读书,都需要经过两个 过程。第一个过程由薄到厚, 第二个过程由厚到薄。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

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明确整理与练习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学练习。

3. 学生学会如何整理和分类学习资料。

教学重点:1. 整理练习的方法和技巧。

2. 数学练习的完成。

3. 学习资料的整理和分类。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找到整理练习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如何理解学习资料的重要性,并有效的整理分类。

教学设计:一、导入1. 小组讨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2. 总结讨论:为什么整理练习很重要?如何整理练习?如何分类学习资料?二、整理练习1. 整理练习的目的与意义、方法、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高效地进行练习,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整理和制定练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数学练习1. 学生应该有一个科学严谨的思想方法,培养方法和策略,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2. 练习题集的操作:针对学生的知识点,安排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提高解题能力,检验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

四、学习资料的整理和分类1. 理解学习资料的重要性,并发掘学习资料的价值点。

2. 分类整理资料:让学生整理资料,分类重要笔记,同时找出自己的学习瓶颈,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课1. 课堂小结: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内容,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反思。

2. 思考与问答:针对今天学习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是为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同时督促学生完成练习和整理资料。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实现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理解了学习资料的重要性,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相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整理和练习的重要性。

我们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数学方面遇到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9整理与练习优质教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9整理与练习优质教案

《整理与练习(2)》课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第34页中“练习与应用”的第4~7题共几课时 3课型练习第几课时 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底面积、体积和表面积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学生经验: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且积累了较多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过较为系统的培养,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知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个自制的正方体。

预习设计1、回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34页的第四题。

3、比较:(1)问: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怎样算?不同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预习反馈,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1. 集体校对预习作业的答案2. 说说每个空格中的数是怎么算出来的?思考:如何求底面积?(1)如何求高?(2)如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有哪两种算法?3.学生思考,全班交流4.认定学习目标。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4分钟)1. 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1)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同桌讨论,然后独立解答。

【板块一】1.组织学生交流2.比较:(1)问: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2)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怎样算?不同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3.归纳得出:方法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方法2:统一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4.揭示课题。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 9 课时 整理与练习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苏教版四下数学第 9 课时  整理与练习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第 9 课时 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加法、乘法运算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简单 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树立简便计算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梳理知识。

(1)提问: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2)以小组为单位,将本单元学习的运算律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 )+c=a+(b+c )乘法交换律:a ×b=b ×a乘法结合律:(a ×b )×c=a ×(b ×c ) 乘法分配律:(a+b )×c=a ×c+b ×c(2)追问:运算律有什么价值?归纳: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可以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2题。

出示题目后,可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3题。

加法 乘法运算律出示题目后,先组织学生观察各个算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

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

3.完成教材第73~74页“练习与运用”第5、9、11题。

这四道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5题,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算“54+46”的和。

第9题,是“相遇问题”,“相遇问题”的两种解题方法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整理与练习

整理与练习
教学
难点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2、第2题
引导学生将后面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明确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那么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师计时,并巡视指导,集体交流,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比较除数和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如果除数大于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商就小于1。)
5、第5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改写方法,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大单位变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变大单位除以进率。)
4、完成第10题。
结合生活实际,讲清“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事理,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强调:进货价是每束55元;
盈利=零售价-进货价
4、完成第12题
先通过图上长度乘以1000后得到实际长度,变成米,再求出实际面积。
5、完成第13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主备教师石汝芬时间:2011年10月26日
课题
整理与练习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整理、分类计算题:练习同类项的识别、化简和计算方法。

2.多位之和减法:练习多位数之间相加减的运算规则。

3.面积和周长计算:通过练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加深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能识别相同或相似的算式。

2.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整理、分类计算题:培养学生识别同类项、化简算式和解决算式混合的能力。

2.面积和周长计算:通过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整理、分类计算题:–学生自主解题,展示每个学生的解题方法。

–老师运用板书和白板,分步骤讲解解题方法。

–学生小组间交流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好的解题过程。

2.多位之和减法:–通过例题的讲解及练习,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将有难度的多位数加减算式分解成简单的计算单元,降低学生的难度。

–多种方法比较加减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

3.面积和周长计算:–老师讲解基本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方法,提供多种例题练习。

–学生自主解题,老师在边上提供指导和鼓励。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并共同找到最佳解题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思维导图、小组讨论和板书等多种教学方法。

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的基本数学能力较差,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和指导。

另外,有些学生的思维偏差较大,需要引导他们正确认知,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指导,继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为学生打牢基础、提高成绩,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2023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练习》苏教版(2023秋)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实验操作中。但在分享讨论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部分,我发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如何运用公式还存在一定的困扰。因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
(3)数据整理与收集:学会整理和描述数据,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绘制身高分布直方图。
(4)几何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长方形房间的周长和面积,给出具体的长和宽数值。
2.教学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熟练运用进位、退位,解决计算中的困难。
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加深了对面积单位换算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探索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在处理进位、退位时,仍然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这让我意识到,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计算细节的指导,通过更多的练习和讲解,帮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技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乘法计算法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024年《整理与练习》教案

2024年《整理与练习》教案

2024年《整理与练习》教案2024年《整理与练习》教案1(约1931字)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回顾与整理1、梳理知识。

小组讨论:(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将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等于180。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补缺训练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独立画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条。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分类,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方法。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按角的特点进行分类时,只要判断三个内角中最大的内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教案

第六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分数乘除法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规则,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设计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乘除法,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整理与练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用到分数乘除法的情况?”比如,分水果、计算购物折扣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分数乘除法的奥秘。
-识别何时需要简化,如何简化分数乘除法的结果。
-掌握简化分数的技巧,如找到最大公约数等。
(2)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建立分数乘除法的数学模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识别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建立分数关系。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的数学本质。
(3)混合运算的顺序: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感到困惑。
第六单元第9课《整理与练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为本年级数学学科第六单元第9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第六单元所学的分数乘除法运算进行巩固与整理,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分数乘除法是进行分数运算的重要方法,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比例计算等的关键工具。

2023年《整理与练习》教案

2023年《整理与练习》教案

2023年《整理与练习》教案2023年《整理与练习》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25~26页练习与应用第7~11题、探索与实践12~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步掌握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方法,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沟通已经学过的一些形体体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复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

这节课继续复习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表面积、体积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

(板书课题)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面积、体积的汁算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复习体积计算1.复习公式。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板书时出示相应图形)为什么正方体体积等于边长a的立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这个公式怎样得到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样的?为什么要乘以1/3 ?2.做复习第7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

三、知识应用复习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1.做练习四第8题。

引导学生把新知与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比较。

2.做练习四第9题。

结合画图演示水流的速度就是圆柱的高,每分钟的高在每秒的基础上乘以60。

3.做练习四第10题。

提问:用这堆沙子去填长方体的沙坑哪一个量是相等的?(体积)接着学生计算。

4.做练习四第11题。

出示题目结合题目和图形理解长方体纸箱的长、宽、高与每个圆柱体饮料罐相相关数据的关系。

接下来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要注意后进生的辅导)5.做练习四第12题。

可以先举例说明,再概括。

6.做练习四第13题。

提问:要求圆柱体饮料罐的容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要注意从它的里面测量)通过计算再与商标纸上标出的容积比一比,你发现什么?加强学生把数学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7.做练习四第14题。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再交流。

8.评价与反思:结合3个方面让学生自主评价。

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整理与练习第九课时

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整理与练习第九课时

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整理与练习第九课时 学材分析整理与复习第4、5、6、7题学情分析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

学习目标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导学策略练习法教学准备练习题导学流程设计:教师预设学生活动一.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1〕复习比和比值的有关知识。

〔2〕说说求比的本卷须知。

二.练一练第4题1.出示P66练一练第4题。

2.请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3.学生回答、交流。

三.练一练第5题1.出示P66练一练第5题。

2.请学生读题。

3.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4.学生回答、交流。

〔本卷须知: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四.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3.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五.练一练第6题。

1.出示题目。

2.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4.小结。

六.巩固练习请学生做统计图的相关题目。

多练。

四.总结五.作业«课堂练习»学生复习知识。

学生练一练。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学生独立尝试完成练习题5。

学生交流、回答。

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特别是解题的思路。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达标情况分析:很好教学心得体会:练习多了,学生掌握的也很好。

《整理与练习》教案范文

《整理与练习》教案范文

《整理与练习》教案范文2021-01-06《整理与练习》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实践意识,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在活动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2、通过“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实事求是地总结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教学资源:课前请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在学校的跑道上按照正常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距离,并记录好时间,反复2~3次。

然后学生借助计算器算出自己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

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1、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

(1)师:请大家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要想画出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必须先求出什么?(2)学生思考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3)追问:你会列方程求三角形的.底吗?让学生独立求出三角形的底。

(4)交流时说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的,又是怎样解这个方程的。

(5)让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

(6)互相交流所画的三角形是怎样画出来的。

注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画法。

2、把下面的线段分成两段,使其中一段的长是另一段的4倍。

(1)先让学生在小小组内讨论分割的方法,然后试着动手分一分,分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测量分成的两段的长度,以检验各人的操作是否正确。

(2)交流分割方法。

教师指出: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

3、和同学或家人一起,先测出每人每分大约步行多少米,再算一算,如果两人同时从长2000米的一条路的两段相对而行(同时出发),大约经过几分可以相遇。

课前同学们已经算出了自己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因此可以让学生找自己的同桌或好朋友一起算。

4、“探索与实践”第14题猜数游戏(1)教师先和一名学生玩这个猜数游戏,先由老师猜学生想的数。

(2)由由学生猜老师想的数。

(3)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猜出老师想的数的。

10.整理与练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10.整理与练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10.整理与练习(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回顾与整理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运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整理与练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与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熟练运用。

2. 平面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3. 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案、习题册。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整理与练习的意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知识回顾:带领学生回顾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数据分析方法。

2. 教学目标:掌握运算方法,理解图形性质,运用数据分析。

3. 教学难点:运算熟练,性质理解,方法运用。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知识回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

作业设计1. 基础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2. 提高题: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布置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课题:整理与练习(2)第 12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个图形的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常见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2. 通过多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和领悟各个公式推导的思路和方法。

3.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运用公式正确、熟练地计算它们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画出符合要求的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1分钟)
明确本节课所练习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心理上调节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一些练习(揭题),希望通过练习同学们能更熟练灵活地应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整体先练,小组评议(预设15分钟)
自主学习单:
1.学生各自整体练习4~9题,并将有疑问、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次展示自己的作业。

3.组长确定哪些题组内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哪些题还存在分歧,准备下一环节提问。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三、提出问题,分析解疑(预设10分钟)
1.组内派代表提问。

2.学生之间相互解答同学的提问。

并根据交流的情况订正和完善自己的练习。

第4、5题,先算出一个图形的面积,再计算。

第7题,图1是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组合图形,可以分别算出面积后相加。

图2也是两个图形的组合,但要从长方形里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第8题,注意把长度单位化成“米”再计算。

算出面积后再分别转换成用“公顷”“平方千米”做单位的数。

第9题,在计算草坪面积时,把左右两块草坪拼成一个没有小路的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
3.创编练习
(1)下面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乙。

A 大于
B 小于
C 相等
D 无法确定
这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长与宽的乘积是相等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扩大6倍,高缩小2倍,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 扩大6倍
B 缩小2倍
C 面积不变
D 扩大3倍
可以自己确定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算出变化前、后的面积进行比较。

四、课堂作业(预设14分钟)
《补充习题》18页第2、4、5、6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题,讲评时所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

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请你设计几个不同形状的花坛,面积都是24平方米。

画出你的设计图,并标上数据。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第 15 页第一题、第二题中1、2、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