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络社区的文化内涵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
新闻专业毕业论文新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新媒体时代从产生到发展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成为社会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但同其他科技产物一样,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有利有弊。
本文从新媒体着手,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协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一)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它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媒体在中国兴起并产生影响,新媒体开始成为网络媒体的代名词。
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广播、报纸等“旧”媒体而言。
当今时代的新媒体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
现在的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互联网基础上的,具有传播功能的媒介。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有网络、手机、户外、搜索引擎、播客、虚拟社区等。
在这些繁多的新媒体中,有些是新媒体的形式,有些是新媒体的硬件,有些是新媒体的软件,有些是新的信息服务方式。
如果站在传播学的角度上看,新媒体主要是指新兴媒体和新型媒体。
新兴媒体是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电视媒体为代表,与传统的传播方式有所不同,可以更好的实现用户的互动和交流。
另外,新型媒体还包括户外新媒体、车载移动电视等,是在传统的媒体上衍生而来的,信息质量更高,传播的范围更广。
随着时间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概念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但是新媒体存在着共同点,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概念、技术性概念,与网络媒体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
(二)新媒体的特征新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便携性。
新媒体具有个性化信息服务,如手机号、微信、QQ 号等,同时还具有虚拟信息传播,如修改文本、图片、声音等。
新媒体受到学生的追捧,能满足人们差异化的诉求,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手段,随时随地了解你想了解的人、物、事。
新媒体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新媒体的特征进行创新。
二、新媒体对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媒体使人的感知范围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提高,个体之间的传播和沟通也更为广泛。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永无止境的网络海洋中。
新媒介的涌现和普及,如社交媒体、智能手机和网络视频等,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然而,在这个看似便利的世界中,一种新的文化症候正在悄然兴起。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表现为对信息过载的恐惧、注意力分散、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模糊等。
人们在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时,却也承受着无尽信息带来的压力。
似乎每时每刻,我们都沉浸在海量的新闻、社交媒体和娱乐节目中,而这也让我们很难抽出时间来深入思考。
造成这种文化症候的原因有许多。
从心理层面来看,新媒介环境下的信息过载和注意力分散是由于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许多人害怕错过重要的信息或事件,因此不断地刷新社交媒体或新闻应用,以获取最新的资讯。
从认知角度来看,新媒介环境下信息的碎片化导致人们的思考方式变得浅薄。
难以静心阅读一本书、完整地观看一部电影,这使得我们的思维逐渐变得简单化、浅层化。
从情感层面来看,虚拟世界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使得人们更容易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导致网络暴力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媒介使用习惯。
尽量控制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信息上浪费时间。
我们需要学会时间管理。
把时间分配给深度阅读、思考和自我提升,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
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给自己定下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让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新媒介环境下的文化症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
面对这种症候,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时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前行。
我们还应该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方式,努力让现实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最终,我们需要认识到,虽然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我们也应该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理性,避免被其负面影响所困扰。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介环境的形成,青少年社会化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概述
四 常见新媒体类型
□播客催生了一大批“个人明星”:亚当·库利(“每日源代 码”)有5万多听众;戴维·温纳的“清晨咖啡笔记”; : 和 夫妻俩的30分钟脱口秀。美国有个著名的播客节目, 叫谈话( ),这是一个科技类型的“播客”,这个节目 拥有三位开发者,八位音频工程师,十六名编辑,内
容分为九个系列,内容非常专业和权威的。这个播客
4.1.2 博客、播客、维客 博客、播客、维客被称为2.0时代三剑客
博客
网易博客
新浪博客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翻译而来。是的 简称,而则是由和两个英文单词组合而成。 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
称为“网络日志”,简称为“网志”。
四 常见新媒体类型
□ 1994年,美国人贾斯廷·霍尔用H 语言手动编码网页 “ ’s ”(. . ),世界上最早的博客日志诞生。
4.1 互联网新媒体 4.1.1 互联网 4.1.2 博客、播客、
维客
4.1.3 网络电视 4.1.4 网络广播 4.1.5 网络报刊
四 常见新媒体类型
4.1 互联网新媒体
4.1.1 互联网
■1 、互联网定义 1995年,“联合网络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关于 “互联网定义”的决议:‘互联网’指的是全球性的
为维客。 □ 从写作角度上来看,维客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
四 常见新媒体类型
□ 从技术角度看,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是任何人都可以 编辑网页的社会性软件。
□ 从使用者角度看,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系统, 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的网络管理系统。
□ 维客概念始于1995年,当时在( )工作的沃德•坎宁安( )建立了一个叫波特兰模式知识库( )工具,方便社群交流,他也因此提出了这一概念。
□ 互联论:新媒体是在互联基础上实现多对多或点对点传播,具 有与用户互动等交互功能的媒体形式。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移动互联网
网络视频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更个性、更智能、更精准
门户、资讯网站
WIKI、BBS、Blog、IM、SNS
个性文化,开创定制时代
基于用户行为、习惯和信息的聚合 可锁定目标的网络媒体
微博客、网络电视、手机媒体……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新媒体发展
➢最典型的新媒体是网络。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特性
交互性与个性化传播 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两大特性
Value 价值
Originality 原创性
Effect Life
效应 生命力
交互性与即时性; 海量性与共享性; 多媒体与超文本; 个性化与社群化;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 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常局限于当地,而网络传播到自己关心的新 闻信息。国人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得到国际国内的消息,不受地域 限制,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得到信息, 在国内获得信息的途径也主要是因特网。
3、多媒体与超文本
♦ 网络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组合的 多媒体传播 。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 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 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 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一节新媒体概说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传统媒体借助数字技术转变为新媒体
■1 、模拟电视正在向数字电视转变 。在芬兰、瑞典,电 视传输已经全部转为数字方式。
■2 、借助新媒体技术,传统的印刷媒体也在进行着蜕变: 在信息的生产和处理方式上由模拟流程转向数字流程,媒 体呈现方式由物理媒体转向数字媒体,存储方式由仓库存 储转向高密数字存储,传输方式由交通传输转向数字网络 传输。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
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章测试1.以下哪一项不是新媒体的特征?()参考答案:单向性2.Web3.0时代的特征形式是?()参考答案:智能+个性3.中国互联网发展经历了几大浪潮?()参考答案:三4.对新媒体的定义有哪几个视角?()参考答案:传播特性与社会功能的;作为新的媒介形式的代名词;以旧论新视角;技术发展的视角5.新媒体的特质有哪些?()参考答案:“互动的媒介”;开放融合;以人为本6.Web1.0时代的媒体形式是?()参考答案:搜狐;百度;雅虎;新浪7.Web2.0时代的媒体形式是?()参考答案:虚拟社区;社交网络8.Web3.0时代的媒体形式是?()参考答案:微信;Twitter;facebook;新浪微博9.新媒体发展三大特征是?()参考答案:带宽不断提高;多种接入方式并存;手机逐渐取代PC10.基于Web3.0的智能媒体形式是?()参考答案:互联网+人工智能;语义网;云计算第二章测试1.英尼斯的媒介理论有?()参考答案:媒介偏倚理论2.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征是?()参考答案:传播方式的根本改变3.新媒体环境下人际传播的最大特征是()参考答案:点对点传播4.新媒体环境下群体传播的极端表现是()参考答案:群体极化现象5.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有?()参考答案:冷媒介与热媒介;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信息6.以下是冷媒介的是?()参考答案:漫画;电视;电话7.微博的传播模式是()参考答案:网状链接式的裂变传播;多中心的一对多式传播8.网络社会是指()参考答案:是由互联网架构的电脑网络空间的网络社会;作为现实空间的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式9.物联网的特点是()参考答案:普世服务智能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通对象设备化10.以下属于物联网的有()参考答案:智能建筑;遥感勘测;数字化医疗;智能运输第三章测试1.媒体的社会功能是()参考答案:娱乐功能;联系协调、宣传执行政策;环境监测、解释信息;文化传承2.媒体的社会治理功能从横向领域看,可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参考答案:政治;社会;经济3.在纵向的功能维度上,媒体主要在哪几个层面进行社会管理?()参考答案:关系协调;信息集散;行动组织4.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有()参考答案:融合性;网络化;数字化;互动性5.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有()参考答案:网络审判;网络水军;网络暴力;网络谣言6.网络诈骗形式有()参考答案:网络中奖诈;假冒好友诈骗;网络“钓鱼”7.网络侵权包括()参考答案:侵犯人格权;侵犯知识产权8.新媒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主要角色有()参考答案:情报员;管理者;领航员;协调员9.新媒体组织作为动员者主要承担什么功能?()参考答案:应对危机;传递正能量10.新媒体行为失范的原因?()参考答案:媒体组织原因;社会背景原因;从业人员因素第四章测试1.优势身份意味着()的占有。
《2024年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研究》范文
《新媒体时代的参与式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参与式文化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参与式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参与式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参与式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用户积极参与内容创作、传播与互动的文化现象。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户参与度高: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参与途径,使得用户可以积极参与到内容创作、传播与互动中。
2. 内容丰富多样:参与式文化使得内容呈现多样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创作和分享各种类型的内容。
3. 互动性强: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实时互动的机会,使得信息的传播与反馈更加迅速。
三、新媒体时代下的参与式文化表现在新媒体时代,参与式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如社交媒体、网络社区、在线视频平台等。
以下以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1. 社交媒体: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轻松发布自己的观点和内容,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这些平台为用户的参与提供了便利,使得参与式文化得以充分展现。
2. 网络社区:如知乎、豆瓣等网络社区,用户可以参与到各种话题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这些社区为用户的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平台。
3. 在线视频平台:如B站、抖音等在线视频平台,用户不仅可以观看视频,还可以参与到视频的创作和评论中,与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四、参与式文化的影响参与式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创新:参与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为用户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实现价值的平台。
2. 信息传播:参与式文化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
3. 社会参与度:参与式文化提高了社会的参与度,使得更多人愿意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五、参与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参与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社会进步:参与式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用户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论述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论述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新媒体时代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什么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New Media Age)是指社会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电视、智能机、多媒体和其他信息技术环境中,全面使用和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数字生活、虚拟通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社区增强以及芯片等新技术发展的时代。
二、新媒体时代的使用1、互联网。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互联网获取,互联网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中的各方面环节,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并有效的提高了生活质量。
2、微信,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社交软件,可以实现与互联网的无缝连接,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的新闻资讯还是日常生活中即时聊天,都可以通过微信得到。
3、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看资讯、听音乐、录像、支付、导航、遥控、购物等,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小屏幕来完成,及时、便利的服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新媒体时代的满足理论1、互联网的粘合力理论(The Stickiness Theory)。
粘合力理论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整合网络社交媒体以及各类应用服务,使用户变得更加深入,并导致他们停留在网络中越来越久。
2、推理(Reasoning)理论。
推理理论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从比较和分析信息中获取满足,从而解决自己的需求,促进他们的消费。
3、创新模式理论(Innovation Model Theory)。
通过利用新媒体技术,分享、交互以及同步,可以创造出更加有趣的模式,并对用户的情绪、感受和态度发挥积极的激励作用。
推动新产品的成功推广,而这也能够为新产品带来满足。
四、结论新媒体时代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和生活便利,也让满足理论有了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大大提升了人们的满足感。
可以说,新媒体时代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满足理论的应用,深刻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习惯。
新媒体概论宫承波第八版知识点总结
新媒体概论宫承波第八版知识点总结考试题型:名词解说填空题简答题闸述题第一章、新媒体概说一、新媒体生态环境传统媒体一对多新媒体多对多二、什么是新媒体?1、新媒体的定义:依靠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辄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供给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2、新媒体的形态1)新兴媒体,是新煤体的典型形态,以桌面互联网媒体、椰动互联网媒体、智能媒体、互动电视煤体为代表。
2)新式媒体,包含户外彩屏、楼宇电视和车载椰动电视。
3、新煤体流传的基本特色:超媒体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个性化、虚构化。
三、互联网思想1、用户思想是核心1)简洁思想(敢于放弃,擅长选择)2)跨界思想(xx多视角看问题)3)社会化思想(一个人能够影响更多人)4)大数据思想(核心是展里)(5)选代思想(迅速反响思想)2、怎样增添用户参加度1)经过线上线下活动来增添用户参加度,而以社群形式存在的互动,线下转变率是惊人的。
2)经过原创内容与民众产生共识。
第二章、新煤体形态发展概观一、门户网站1、定义:被人们理解为互联网的始发地,是一个为了知足网民关于信息与服务的不一样需求而产生的信息共享的网络枢纽。
2、分类:依据供给的内容来看,可分为综合门户和垂直门户;依据建立的主体不一样,能够分为公司门户、商业信息门户与政府门户等。
3、特色1)稳固面宏大的用户群2)网民的依靠性与高粘性3)巨大的吸纳能力。
4、发展:启动阶段(1995年-1999年),被夸张的预期峰值(2000年),破灭的谷底(2001年),启发斜坡(2002年),生产力的稳固阶段(2004年)二、交际媒体发展概说1、挥动终端的发展1)手机一由通信工具向大众媒体的演化。
(通信工具→大众媒体,现被称为“第五媒体”也称“全媒体”)2)平板电黄的出生与发展。
2、椰动终端下的交际媒体。
1)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以前与之初,2)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3)智好手机和椰动互联网的发展。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圈层文化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论坛55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圈层文化田圣楠摘要:本文将简单探讨新媒体时代圈层文化的特征、圈层文化更加显著的原因和圈层文化对社会、群体、个人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和把控圈层文化。
关键词:新媒体;圈层文化;圈层传播一、圈层与圈层文化概念界定(一)圈层圈层,顾名思义,即“圈子”“层级”。
此概念来自于地质学,经研究也适用于社会学[1]。
圈层不同于阶层,圈层虽然有圈内圈外之分,但圈层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交叉,甚至是可以相融的。
这是因为阶层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经济地位,而圈层的划分标准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无统一或者是绝对的标准对其进行限定。
兴趣、年龄、学历、民族、地域、性别、职业等均可作为某一个圈层的划分依据或参考,故一个人也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圈层。
圈层内的人们具有某种或多种相似性,并依据相似性彼此间构成较强的沟通与联系。
“圈层理论”可以看作传播学中“分众理论”的延伸与发展。
[2]同分众理论一样,圈层理论承认个体的独特性与丰富性,接纳不同的圈层意味着接纳更多的变量。
这样的社会发展,摆脱了二元对立的社会观,以多元主义社会规则尊重和接纳个体的个性化成长。
(二)圈层文化圈层看似无强制规则维系,但其一但形成便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这是因为圈层内成员往往具有较高黏性,成员的凝聚来源于“文化认同感”[3]。
连结圈层内成员的共同点往往是圈层文化的中心点,由此延伸出的言语、行为以及思维模式等共同构成其“不为外人知”的圈层文化。
也正是由于每个圈子的独特性,圈层文化具有封闭性、小众性的特点,圈层内成员“心有灵犀”的互动使其在圈层中获得更强存在感和归属感,因而更愿意投入圈层文化的建设。
在新媒体的加持下,网络社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仅网络空间本身相对于现实社会是一种圈层,网络空间里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诸多圈层,拥有其更精细的圈层文化。
新媒体时代的网上文化与网络社群
新媒体时代的网上文化与网络社群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在这个背景下,网上文化和网络社群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网上文化与网络社群的特点、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网上文化的特点1. 多元化: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兴趣,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网上文化。
无论是音乐、电影、文学还是艺术,都有相应的网上社区和讨论平台。
这种多元化的网上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2. 即时性: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时获取和分享信息。
这种即时性使得网上文化更加迅速传播,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
3. 参与性: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网上文化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和互动。
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参与性使得网上文化更加丰富多样,也增强了人们的社交互动。
二、网络社群的形成与发展1. 共同兴趣:网络社群是由一群有着共同兴趣和目标的人组成的。
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找到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形成一个小型的社群。
这种共同兴趣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和分享,增强了社交的互动性。
2. 虚拟社交:网络社群的形成是基于虚拟空间的。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论坛、博客等平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而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这种虚拟社交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3. 群体认同:网络社群的成员之间往往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在网络社群中,人们可以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形成一种群体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使得人们更加愿意参与和贡献,进一步促进了网络社群的发展。
三、网上文化与网络社群的影响1. 信息传播:新媒体时代的网上文化和网络社群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社群,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和分享信息,推动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网络视频社区中的新媒体文化呈现——以哔哩哔哩知识类社区为例
2021/11上传媒e 时代点击新媒体网络视频社区中的新媒体文化呈现———以哔哩哔哩知识类社区为例阴李柏良摘要:在哔哩哔哩网人文社科知识社区中,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 )逐渐占据主导,具体表现为官方运作、团队创作、个人创作三种形式。
而知识内容的生产、分发及其消费与网络媒体文化息息相关,其文本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并形成了依托于分享文化、粉丝文化的独特社群。
哔哩哔哩存在着大量盗版学术资源搬运行为,结合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分析,这种“偷盗”行为本身是对既存体制的一次颠倒,并与网络文化的草根性、开放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网络文化新媒体用户哔哩哔哩内容生产哔哩哔哩网站(Bilibili)发端于二次元亚文化,是一个AGC 视频内容创作和分发网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哔哩哔哩平台内容从单纯的二次元文化发展到全方位的青年文化社区。
目前,哔哩哔哩网站首页共显示21个视频社区,其中知识类社区又细分为科学科普、“社科·法律·心理”、人文历史、校园学习等六个子社区,本文的讨论集中于其中的人文社科部分,主要包括“社科·法律·心理”和人文历史。
用户在知识类社区中以“网上冲浪”的方式穿梭于各类内容之间,并为自己建构出文本的意义。
研究问题彭兰教授总结出新媒体文化的特征,认为理解新媒体的文化是理解当前用户文化的关键。
她指出,网络媒体文化是以“人”为根基的文化,其内容生产具有开放性、竞争性,这种文化是以用户为主体的参与式文化。
[1]这是本文理解B 站知识类社区中内容生产、分发与使用的关键所在。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哔哩哔哩知识类社区内容生产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用户如何在互动中使用这些文本。
通过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观察“社科·法律·心理”和人文历史社区的运作情况(与科普内容传播相区分),分析“戴建业老师”(文学,官方运作)、“未明子”(哲学,个人创作)、“国仁全球大学堂”“文采飘逸的归来”等个案的内容创新情况和用户互动情况,寻求B 站知识社区中内容生产、分发、消费过程的意义诠释,探究网络用户文化在B 站人文社科知识社区具体语境下的展开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现象及其市场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现象及其市场价值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亚文化现象。
亚文化是指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群体或文化现象,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审美标准。
这些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一、亚文化现象的定义和特点亚文化现象是指在特定社会群体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们通常是由一群人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所形成的。
亚文化现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独特性:亚文化现象与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它们通常是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2. 群体性:亚文化现象通常是由一群人共同形成的,这些人之间有着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
3. 传播性: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亚文化现象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二、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亚文化现象,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现象。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亚文化现象:1. 游戏文化:随着电子游戏的普及,游戏文化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亚文化现象。
许多游戏玩家形成了自己的游戏社区,分享游戏心得、交流游戏技巧,甚至组织线下活动。
2. 动漫文化:动漫文化在亚洲国家尤为盛行,许多动漫作品成为了亚洲年轻人的文化符号。
动漫迷们组织各种活动,如动漫展览、cosplay比赛等,形成了庞大的动漫社区。
3. 网络文化:网络文化是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现象之一。
网络上涌现出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网络流行语、表情包和梗,这些网络文化现象在年轻人中广泛传播。
4. 偶像文化:偶像文化是亚洲国家特有的亚文化现象,年轻人对偶像的崇拜和追捧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偶像粉丝们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活动与偶像互动,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三、亚文化现象的市场价值亚文化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细分:亚文化现象的出现使得市场细分更加精准。
新媒体
1.新媒体内涵1)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2)我们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具有的特征为: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本质特征是技术上的数字化和传播上的互动性。
2.新媒体包括的范围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
3.什么是移动互联网,有哪些终端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2014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
MID,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它是在2008年IDF大会上英特尔推出的一种新概念迷你笔记本电脑。
上网本,智能手机,智能导航仪4.什么是门户网站,代表性的门户网站所谓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广义这里是一个Web应用框架,它将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和互联网资源集成到一个信息管理平台之上,并以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并建立企业对客户、企业对内部员工和企业对企业的信息通道, 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狭义所谓门户网站,是指提供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
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引擎、目录服务。
百度,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网,CCTV,新华网,人民网,MSN中文网,Google ,中国雅虎,卓越网上购物,中国移动,太平洋电脑网,CSDN5.什么是网络社区及其发展历程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在线聊天、交友、个人空间、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化与传承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化与传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也随之迅猛发展。
在这个时代,人们日益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娱乐,伴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也日益丰富多彩。
然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呢?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冲突在我们的印象中,传统文化被认为是一种已经过时的文化形式,在互联网时代里逐渐被淘汰。
然而,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再次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与此同时,网络文化的崛起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但是,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一种“生生不息”的方式,即通过父母传给子女、师傅传给徒弟、长辈传给晚辈等方式来实现。
而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传递更多地依赖于技术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让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需要我们跨越一定的技术和文化障碍。
网络文化的衍生与崛起网络文化源远流长,出现较早的网络文化形式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BBS论坛和QQ群。
而在近几年,跨界整合的文化营销和用户UGC内容创造正成为网络文化发展新的重要形式。
那么,网络文化的衍生和崛起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呢?网络时代,人们的交际更依赖于线下,互相了解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社区、论坛以及各种社交工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互动。
同时,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断为文化传承提供新的空间和方式。
现今越来越多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文化活动展示了网络文化的强劲生命力,新媒体传播中网络视频、直播、音频等形式的流行让网络文化爆发出了新的能量。
网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了鼓励和促进传统文化跨界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网络平台的营造,中小传统文化品牌逐渐被推广,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网络文化以其便捷、快速、时尚的特点,不断推动着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网络文化以其强大的影响力,也成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一种新的方式。
此外,网络文化也涉及到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特点1. 多样性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获取感兴趣的文化内容,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的局限。
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的传播内容多样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2. 即时性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传递几乎是实时的。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与他人交流互动。
这种即时性的传播使得文化内容能够快速传播和推广,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3. 互动性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传播,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与作者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
他们可以发表评论、点赞、分享等,形成一个庞大的互动网络社区。
这种互动性使得文化传播更加参与性和个性化。
4. 用户参与度高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给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
人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自己的文化创作,成为文化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用户参与度的提高使得文化传播更加民主化和多元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影响1. 打破了地域限制传统媒体的文化传播往往受限于地域和国界。
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使得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
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全球各地的文化内容,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促进了文化的多元融合和交流。
2. 增加了文化传播的渠道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拓宽了传播渠道。
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人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在线平台获取文化内容。
文化产品的传播渠道更广,文化创作者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3. 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果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传播更加精准和个性化。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与文化多样性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与文化多样性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工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多样性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如何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交流。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内容产生、传播途径、受众参与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传统媒体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要形式,信息传播往往由少数媒体机构主导,受众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而新媒体则以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等为载体,信息传播更加自由便捷,受众可以参与到信息生成和传播中,双向互动成为可能。
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即时性、互动性、个性化和多样性。
新媒体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实时发布与传播,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及时。
同时,受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数字工具与媒体进行互动,发表评论、转发分享等行为成为新常态。
个性化则体现在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内容推送,降低了信息噪音。
多样性则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新闻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同步传播,各种文化视角得以充分呈现。
三、新闻传播中的文化多样性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交流。
首先,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可以随时随地传播。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和风土人情,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其次,新媒体提供了一个开放而自由的传播平台,各种文化诉求得以被表达和传播。
不同群体和社区的声音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回应,文化多样性因此得以充分体现。
再次,新媒体带来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使得受众对于新闻内容有更多的选择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媒体和内容,有利于文化多元性的传播。
四、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既有挑战又有机遇。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化传播与变迁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文化传播与变迁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变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文化也随之崛起并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网络文化的定义、传播方式以及变迁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文化的定义网络文化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它是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的一种文化形态。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传播和获取。
二、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1.社交媒体传播社交媒体成为了网络文化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
通过微博、微信、QQ空间等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和感受,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快速、传播范围广泛,可以迅速引发热点话题和社会关注。
2.短视频传播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为网络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人们可以通过拍摄和分享短视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短视频的特点是内容简洁、形式多样,更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3.直播传播直播平台的兴起使得网络文化的传播更加生动和实时。
通过直播平台,人们可以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见解,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直播的特点是真实性和互动性强,能够拉近主播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三、网络文化的变迁趋势1.内容多样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的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传统形式外,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网络文化的创作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未来的网络文化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2.用户参与度提高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参与度的提高成为了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人们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到网络文化的创作和传播中。
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用户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对网络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024年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分析》范文
《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然来临。
在这个时代,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化、互动性强的特点。
其中,弹幕文化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独特现象,逐渐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弹幕,这一源自视频分享网站的功能,如今已演变成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交行为和文化现象。
本文将对新媒体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影响及未来发展。
二、弹幕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弹幕,是指观众在视频播放时实时发送的评论以弹窗形式呈现,形似子弹飞射,因此得名。
弹幕文化正是基于这种互动形式形成的一种网络文化现象。
其特点包括:实时互动、匿名性、多元化和娱乐性。
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态度,与其他观众进行实时交流,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交氛围。
三、弹幕文化的动因分析1. 技术发展推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弹幕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
2. 社交需求满足:弹幕的实时互动性满足了人们在网络上的社交需求,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交流思想的平台。
3. 娱乐性增强:弹幕的娱乐性使得观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参与到一种轻松、有趣的社交活动中,增强了观看体验。
四、弹幕文化的影响1. 文化传播:弹幕文化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交流,使得不同观点、思想和情感得以迅速传播和扩散。
2. 社交影响:弹幕文化的实时互动性增强了观众的社交体验,使得观众能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交流和互动。
3. 娱乐产业影响:弹幕文化的兴起对娱乐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影视作品、游戏直播等通过弹幕互动吸引了大量观众。
五、弹幕文化的应用场景及案例分析1. 视频分享平台:这是弹幕文化的最主要应用场景。
诸如B 站等视频分享平台,通过弹幕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2. 直播平台:在直播平台上,观众可以通过弹幕实时与主播进行互动,增加观看体验。
3. 影视作品:在一些热门影视作品的在线播放平台,观众可以通过弹幕实时发表对剧情、演员等的看法和评论。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社区建设
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社区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网络社区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社区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具有相同兴趣、需求或目标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动合作的虚拟社区。
网络社区的建设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挑战和发展方向。
一、网络社区建设的重要性1.1 促进信息传播和共享网络社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
通过网络社区,人们可以获取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经验等。
同时,人们也可以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观点分享给他人,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1.2 增强社交互动和合作网络社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和互动平台。
通过网络社区,人们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实时的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网络社区也为人们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可以通过协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1.3 培养社区文化和价值观网络社区可以成为一个培养社区文化和价值观的场所。
通过网络社区,人们可以共同探讨和传承一种特定的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一种共同的认同和归属感。
二、网络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2.1 用户参与度不高网络社区的建设需要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然而,由于信息过载和时间有限等原因,很多用户对于网络社区的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不积极地参与互动和合作。
2.2 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网络社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在网络社区中,有些人可能会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或者散布谣言,给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3 隐私和安全问题网络社区的建设也面临着隐私和安全问题。
在网络社区中,人们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滥用或者泄露,将对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造成威胁。
三、网络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3.1 加强用户教育和引导为了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网络社区需要加强用户教育和引导。
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研究
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这也使得偶像明星的粉丝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传播。
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并为其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首先回顾偶像明星粉丝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分析偶像明星粉丝网络社群文化的形成机制和发展现状。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偶像明星粉丝网络社群文化的特点,包括社群结构、信息传播方式、粉丝行为等方面,以期揭示其独特之处和内在规律。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偶像明星粉丝网络社群文化的影响,包括对社会文化、粉丝个体、偶像明星等方面的影响,以全面展示其社会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提出促进偶像明星粉丝网络社群文化健康发展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网络社群文化的形成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偶像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粉丝不再只是单方面接受信息的受众,而是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创作者和传播者。
新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多元化特点为粉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机会和表达方式,进而催生了偶像明星粉丝网络社群文化的形成。
网络社群文化的形成,首先得益于新媒体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兴起。
这些平台为粉丝提供了与偶像明星直接互动的渠道,如评论、点赞、转发、私信等,使粉丝能够表达自己的喜好、意见和情感。
同时,平台上的多元内容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满足了粉丝多样化的表达需求。
粉丝在网络社群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文化形成的重要驱动力。
在网络社群里,粉丝们分享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通过相互交流和互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群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楼活动]圆桌会谈主题(三)——新媒体时代网络社区的文化内涵阅读[705] 回复[1]只看楼主过滤水帖用户信息资讯频道98关注 133粉丝 541帖子威望:超级版主金币:1510 发私信关注TA 分享到: | 2010-11-5 16:19圆桌会谈主题(三)——新媒体时代网络社区的文化内涵主持人:楼含松教授猫扑总编朱文轶、西祠运营总监龙美玲、篱笆网总编嵇晓雄、新浪营销中心副总李少宇圆桌会谈现场图为新浪李少宇、篱笆网嵇晓雄楼含松:各位刚才的主题演讲都做了很好的阐述,我们接下来的讨论可以说是对各位演讲的补充,我想先把话题引开一下,我们都讲文化怎么赚钱,社区网站的流量,经济运营是什么关系,各位请简单的介绍一下。
新浪李少宇: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新浪还是处于发展阶段,我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一下社区这块的营收,盈利是基础,首先它是为了发展,如果没有盈利的支持,没法更好的服务用户,没办法再扩展规模。
要处理好挣钱和服务的情况,像19楼、西祠、篱笆都是在福利中找到盈利点,把这个点做大了,服务用户基础的同时又赚钱了。
楼含松:新浪赚钱的模式很多,不差钱。
嵇晓雄:我是来自篱笆网的,篱笆网从一开始就和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在2002年的时候,我们的CEO要装修自己的房子,他又要做到多、快、少、省,他就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集合起来和商家们砍价,战斗的友谊使一部分成为创始人,还有一些人成为我们的同事,所以篱笆网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就是说我能够为网友省钱,所以我能够赚钱,任何的媒体和商业都会偏向于这方面,有些媒体说我是偏向于商家和广告的,还有媒体说我是偏向于消费者的,篱笆更偏向消费者。
当然篱笆网也经过了蜕变,现在百团大战千团大战开始以后,我们更多的关注资源的东西,平台的东西,因为在团购里面水分太大了,我们想用这种方式为消费者赚钱。
现在篱笆网是赚钱的第一是建材,第二是油漆,第三是学车,第四是结婚,以后会不会有教育,随着我们篱笆网用户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出现不同赚钱的方式。
为什么会有这样赚钱的方式?因为篱笆网首先是一些成家立业的人,第二是想要买房买车的人,他们有比较好的收入。
第二篱笆网的用户是女性居多,有这样一个说法,整天泡在网上的男人是赚不到钱的,但如果女人天天在网上就说明她的丈夫很有钱。
现在通常情况下女士钱包的面积和体积是男士的1.5倍,篱笆网上的主流用户是女性,而且丈夫愿意为她赚钱,那么我们的商业模式就存在了。
在赚钱过程中,我们篱笆网是节制的赚钱,比如说今天开会的时候,很多同事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说口碑营销,在篱笆网上其实口碑营销是被大大的禁止了,为什么呢?现在口碑营销正在被利用,我们现在非常担忧,几个用户在讨论合理消费的时候,有一个商家穿着用户的马甲在用户后面忽悠,这是对用户的伤害,另一个伤害就是对社区信息的伤害。
我们篱笆网,过滤掉更多的小广告的东西,同时我们也拒绝了大量的像所谓口碑营销这样的企业进来,可以说,我们删掉了百万千万条帖子,放弃了百万千万人盈利的机会,从社区发展长期性来看,还是很有道理的,我就分享这些。
龙美玲:今天我们可以在台上非常从容的谈赚钱真的很好,因为我们赚钱是为了发展,为了互联网和企业的发展,为了消费者的需求。
其实说到西祠赚钱,大家对西祠的说法是网友把我们推到了今天。
西祠怎么样赚钱还是在研讨当中,正好篱笆网嵇总在旁边,我一句话来说,就是在西祠上做篱笆,做一个个篱笆广告树这样的垂直网站,篱笆怎么赚钱在我们先前已经探索了。
朱文轶:在这几位做销售的面前,在新浪的面谈赚钱有点说不过去,我还是觉得在资产运营上面一直要保持独立,这也是《三联生活周刊》在做的,运营团队和销售一直是有距离的,我也希望把这个带去,我不希望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这个对资产运营是有干扰的,在销售这一方面,我谈谈简单的理解,从前流量跟收入之间的正比关系,这个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现在拿门户来说,流量前三的门户还有挣钱的希望,凤凰网也找到了定位策略,但前三之后的这些网站即便你的流量做的很大,流量跟经济的收益他也不是成正比关系的,因为最好的那块肉已经被分割了。
现在对大多数的网站来说存在着一个很尴尬的问题,要去继续做流量,同时这些流量要有更大的收益,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
今天有很多朋友,很多圈里的人谈垂直,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东西这么感兴趣,举个例子来说,汽车之家的垂直网站以他的日PV量来衡量也就是很小型的门户,但是他的广告额和PV量对比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像这样垂直的网站广告属性非常好。
更多网站在探索更清晰的定位和有效用户的引导,举个例子来说,猫扑网,人人网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积累了大量的真实的关系,刚才也讲了,口碑本身也有问题,但是,一旦把口碑的力量发掘出来,这个商业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所以说我们现在,包括猫扑团队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大用户的基础,有了这么大流量的基础,我们要去发掘生产力的办法。
口碑是不是互联网真实人群的一个生产力呢,我们能不能把那么多用户,那么多用户口碑生产力更好的提炼出来,这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做了产品的开发和研究,我相信未来人群一定是越来越多,未来的需求也是越来越明显,未来是精确营销的时代,至于把用户精确起来这应该是运营团队去思考的问题。
楼含松:刚刚我们谈盈利,谈钱还是为了回到我们的主题谈网络社区文化的构建,朱总的意思是说用更真实的关系去重构网络信息,具体是怎样的思考,再介绍一下。
朱文轶:具体产品上不太便于分享,因为现在还在开发阶段,刚才演讲中也讲到,我们跟地方性的网站不一样,地方性的网站,19楼,西祠可以开拓城市里面的商业价值,对我们来说,一开始的定位,我们跟天涯是一个全国性的概念,在这里面,能做的和我们的优势,我们在13年的历史里面形成的优势恰恰是我们的观念,我们的发言能力,我们对事情的态度。
所以说我到猫扑以后一直讲,猫扑有一段时间在发展门户,有很大资讯版块,对用户来说,猫扑资讯是没有说服力的,无论我们资讯做的多么花成本,下血本,我们也没有办法让新浪的浏览用户拉到我们这里来,对于同样的事件,同样的热点,猫扑、天涯、新浪的声音一定是不一样的,这是经过了一个社区大浪淘沙的沉淀完成的发言能力和习惯,过去猫扑相对的在边缘性的话题,在手机掉进马桶里,蚂蚁和大象的帖子,在这些帖子发言能力很强大,我们如果把这样的能力引导到对于新闻的话题,对于新闻的讨论上来,带来的独特性,带来社区的独特价值是无法被复制的。
我在这几个月的运营中间,我成了猫扑的深度用户,从论坛的帖子和评论用户中发现好的内容,像在QQ和360的大战中间,在当时国美黄光裕和陈晓的选战中间,猫扑网友的评论真的是质量非常之高,而且角度之犀利,在360跟QQ我们是第一时间,QQ在发布这个公告的时候,我们猫扑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个帖子讨论置顶了,后来的用户用了接近50万猫皮(内部货币系统),这个帖子说,在第一时间,你一个聊天网站,怎么会知道我用360,你还说你没有偷窥隐私,可以看用户他在他的思维反映速度上和对于新闻独特的角度上面确实有独特价值的,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我们来架构用户的观点和新闻的时候,我们的资讯就真的成为社会化的资讯,具体在产品和细节上在产品发布以后会有专门的发布会跟大家去沟通这样的问题。
楼含松:给我们留点悬念,各个都有不同的做法,西祠由原来门户型网站在转变,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们理想的传播和网民的接受之间进展的怎么样?龙美玲:这个问题确实是西祠综合发展的节点,但是我们也非常诚恳的说,西祠在这上面没有作为,怎么从社区论坛变成生活交流平台真的是网友和版主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我们正在检讨自己无为而治的时候,其实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商机,一直到2008年我们面对这个问题,开始在这上面有作为,这从2008年才开始,生活交流平台真正的是网友交流各个角落的需求,都喜欢到西祠来寻找情趣相投的伙伴,他们生活中怎么玩他就在西祠上怎么玩,生活中喜欢找谁玩就在西祠上找谁玩,这时候商户发现商机,你好吃,我这里给你提供吃的,你喜欢穿我这里有明星的衣服,这样子,网友和商户推动了我们走向生活,我们西祠在这上面开始有所作为。
楼含松:互联网是老百姓网民创造的,嵇总,篱笆网现在是不是有一个新的举措,网民发贴要用手来激活。
嵇晓雄:所有的网友要注册要发贴,必须经过验证,手机的号码是跟验证挂钩的,在推出措施之后,包括这两天参加会议的时候,就有同仁在问我,篱笆网想干什么,在进行精准的营销,推销你们的建材这些东西吗?还有的人说,是不是上海的监管形势比全国都要严?首先我们对于所有用户隐私的保护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只有在CEO的授权下了公单之后才能去电脑查询下载一些东西,我们绝对不要把这个东西用到商业,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不是为了防止马甲,有一点是对的,我们很能够理解企业用马甲的想法,在我们篱笆网的社区,所有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老公的照片放进来,如果他用一个ID来谈婆媳关系,公婆就要上网来吵架,我们确实是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公公婆婆和媳妇在网上大吵,然后叫人来评理,丈夫妻子在网上吵架,然后让人家来评论,这些就是没有使用马甲或者是穿错马甲引起的。
楼含松: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问新浪的李总,微博是2010年最热门的网络文化,我们学院的教授也开了。
新浪网是走在比较前面的,李总怎么理解微博文化,后面还有什么打算?新浪:之前介绍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也在思考,微博在中国发展不到一年的时间,文化是基于一定的用户积淀之后慢慢组建起来的,所以说微博文化从我自身来看,这一定是形成的过程,你的提问我特意用了微博去做了一个调查,我把这个问题发到我们微博上,在简短的时间内收到很多回复。
微博的文化是什么,有的人跟我说微博没文化,有的人觉得他是真正的兼容并蓄的平台,突破了不同人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新的沟通大平台。
他(微博)创造的文化突破了已有的,所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
我也思考了一下,微博再怎么样,是一个互联网产品,他的文化首先是来自于互联网产品的积淀,互联网不管社区还是以前,互联网的精神,自由、分享,多元化、传播的感觉,和每个人追求要表达和交流的关系是不会变的,这是一定会在这个平台上继续被表彰和表扬的。
他增加了哪些属性呢,增加的可能是产品属性带来的变化,即时的沟通和分享以后,原来想说的话这时候没说过会就忘了,这时候这个平台就能够快速的让你的话传出去,以前只有小圈子里的几个人知道,现在我们忽然发现,他可以跳出原有传播的圈子,通过不同的人际点,可能从教授这个圈子传到互联网的圈子,然后又带到其他生活的圈子里面去,他一定是打破了一个关系。
我今天坐在这里,感受到社区文化和新浪文化或者说微博的气质是不一样的,他来自于企业文化的受众,产品提供了不一样的积淀,即使作为我不同的企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气质绝对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