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不够而出现局部被破坏 的状况 。 另外具有大面积的地下室要充分考虑到不规 则、 大面积的地下室能否抵抗浮力 的影响 , 在设计时必须经过细致的分析再 进行合理的处理 。
2 . 4 地 下 室 的防 水设 计
的最终沉降量 , 还能充分发挥不同基础形式 的作用和优势 , 有利于工作人员 进行相关的计算 , 确定最终 的设计方法。
壁 柱 的配 筋结 果 。 在 地 下室 底 板标 高 的设 计 中 , 需 要 处 理 底板 标 高 的变 化 , 根 据 梁 宽 和梁 内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进行设计 , 在地面层 的开洞位置没计外墙顶部的 楼板支撑梁柱 , 并结合地下室外墙的实际情况以及车道底板的境况进行设计
研究 。
2 . 1地 下 室结 构 平面 设计
对于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要特别注意人防构件 的最小截面尺寸取值 问题 , 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设计 , 使顶板的最小防护厚度 、 混凝土厚度都能实
程的整体抗震性。在设计 的施工图审中对于审查要求必须进行严格要求, 确
地 下 室 的全 部 施 工工 程 极 为 复 杂 , 在设 计 高 层 建 筑 的地 下 室 时 , 必构厚度以及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规范限值 , 从而确 保 地下 室 保护 层 的质 量 。
2 . 7地 下 室基坑 支护结 构设 计
考虑到防火和最终的使用功能 , 根据人防要求, 结合管坑道 、 排水 、 通风、 采光 等 专业 知 识进 行 最终 的 设计 。 当地下室的建设长度超过没计规定的长度时 , 就需要结合专业结构去设 置变形缝 , 减少变形缝的设计甚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予设计 , 以避免让变 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功能变得复杂 。 设计人员还可以依靠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 用混 凝 土外 加 剂来 调 整地 下 平 面 , 通过 分 割地 下 室 的方 法 , 满 足 使用 要求 。 在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时还应该合理地设置采光通风井 , 在侧壁外附加通 长采光井 , 还要避免采光井外壁不能与地下室顶板整体连接的弊端 , 确保地 下室结构的稳定功能, 有效将上部的地震及风力作用传至侧壁及地面。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成熟、建筑需求的增加,地下室的层数和面积都出现了相应的增加,地下室工程在建设项目工程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
本文通过相关工程实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设计中越来越多伴随着各种功能的地下室或者是地下车库,很多高层建筑为了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将一些设备或者是消防池等设置在地下室,不仅仅更大程度的利用了建筑空间,节省了相关的成本费用,更大大深埋了地基,加强了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了建筑的抗震性能,确保了建筑的安全性,同时,也使得整个地下室的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挖掘,避免了建筑价值的浪费。
二、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问题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如防火措施、管道设计位置、管道走向、排水采光工程等。
尤其是变形缝的设计与否关系到整个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好坏。
地下室的设计对于处理地下各种防火、排水等的处理是否方便影响重大,由于设置变形缝会使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困难,一般少设或不设变形缝。
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般会采用其他方法,如设置后浇带、在地上设缝、以及合理的采用一些混凝外加剂等方式来达到不设缝的目的。
如果上述方法无法解决,则需从地下室平面的布局入手,这时需要将地下室空间分割成多个小地下室,并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缝的数量,也可使其受力最小,出现问题时可及时补救。
在结构设计时,除了变形缝的设置十分重要外,采光通风井的设计也格外重要,这关系到是否能达到高层建筑的埋深要求。
如其位置设置不当,将不能有效的将上部的风力和地震作用传到侧壁和地面,会对建筑产生破坏。
三、地下室顶板的结构设计问题地下室顶板作为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一个水平约束支柱,其都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厚度要大于160mm,如若是人防地下室还需满足其他要求。
建筑工程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摘要:以《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所提出的要求为准则,浅谈人防地下室结构的设计特点、原则以及具体内容。
关键词:等效静载法;围护结构;人防荷载0前言人民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人防地下室)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提供人员、车辆、物资等掩蔽的主要场所,在平时由于地下室的特殊性,也是作为防灾、减灾指挥所及避难所。
人防地下室和普通地下室有着很多相同点,这使很多人认为普通地下室就是人防地下室。
人民防空地下室在战时可对人员、车辆、物资等起到掩护的作用,是重要的人防工程。
1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特点(1)人防地下室结构可靠度比一般建筑结构要低。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规定一般混凝土结构构件延性破坏时可靠指标β= 3.2,失效概率为pf = 0.069% ,脆性破坏可靠指标β= 3.7,失效概率为pf = 0.0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人防地下室结构构件延性破坏时可靠指标β= 1.55,失效概率为pf = 6.1% ,脆性破坏可靠指标β= 2.4,失效概率为pf = 0.8%。
(2)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和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人防地下室结构动力分析可采用等效静荷载法,在等效静荷载和静荷载确定后按静力计算方法进行结构内力分析。
(3)由于核爆炸荷载和常规武器爆炸荷载均只按一次作用考虑,因此结构构件可考虑进入塑性工作状态,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结构内力,以便节约建筑材料,充分发挥结构的潜力。
(4)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时材料设计强度可以提高。
材料设计强度的提高在设计中是通过考虑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来完成的,如钢材 = 1.15~1.5,混凝土= 1.5。
(5)一般钢筋混凝土结构,依其性能和使用要求,要进行两种极限状态的验算,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强度、稳定和疲劳验算)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包括变形、裂缝出现和裂缝宽度等的验算)。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稳定性和耐久性,结构形式可采用框架结构、砌体结构等,材料选择需考虑强度和耐久性,施工工艺需保证质量和效率,质量控制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
未来发展趋势可能会注重更高效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更环保和节能的材料选择,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将为建筑行业带来更大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重要性、发展历程、基本原则、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下室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使用空间,还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
地下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因素,确保地下室能够承受地下水压力和地基的承载力。
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沉降,避免地基沉降导致的建筑物结构破坏。
地下室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使用需求,如地下室的功能、使用频率等。
不同类型的地下室需要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和材料,以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使用要求。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1.2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发展历程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在不断完善和提升。
在过去,地下室结构设计主要是依靠经验和传统的设计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和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设计工具逐渐应用到地下室结构设计中,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随着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地下室结构设计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未来,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需求的增长,地下室结构设计将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摘要】地下室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从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地理环境要素、地质条件分析、结构形式选择、防水处理和通风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确保建筑在地质条件复杂、地理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安全稳定地存在。
地下室结构设计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在建筑规划初期就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地下室的设计符合实际需求。
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结构形式、防水处理、通风设计、稳定性、安全性1. 引言1.1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概述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地下室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地理环境要素,还需要进行地质条件分析,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进行有效的防水处理,以及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一个合理的地下室结构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提供舒适的使用环境。
在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结构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施工,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2. 正文2.1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地理环境要素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地理环境要素是指地下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对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影响。
地理环境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下水位和地震状况等。
地下室结构设计在不同地理环境下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以确保地下室在各种自然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
地下室结构设计应考虑地形地貌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地形地貌不仅影响地下室的建设工程,还直接影响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排水系统的设计。
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分析发布时间:2023-01-10T09:01:14.37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6期8月作者:古咏峰[导读] 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当今社会对建筑空间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古咏峰广州市番禺城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 511400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当今社会对建筑空间多元化需求不断拓展,人们对空间利用率认知和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这一发展需求,衍生出建筑地下室作为城市建筑迭代产物,地下室已成为住宅建筑中比较常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室结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地质条件、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客观上了加大了设计难度。
设计人员在设计地下室结构时,应按照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各项设计参数进行科学取值和计算分析,准确把握各项结构设计要点,不断总结设计经验,优化设计方案,为提高建筑地下室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实现多元化使用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下室柱跨;地下室挡土墙;设计要点1.地下室的基础分析1.1桩型分析:地下室结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来分析地下室周围环境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及对地下室建设条件的影响,最后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经济的设计方案。
以肇庆新区某项目为例,一层地下室,顶板覆土1.2米,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
场地地质情况依次为杂填土、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灰岩。
因场地灰岩层存在溶洞,若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溶洞位置容易产生漏浆跑浆等现象,桩身质量较难控制。
同时由于溶洞见洞率较大,灌注桩底往往较难满足5米内无不良地质的规范条件,有些项目甚至桩长70~80米依然不能满足要求。
因此在复杂的岩溶地区采用灌注桩成本较大,施工周期较长。
结合灰岩深度,经过综合分析后,本项目最终采用预应力管桩,直径500 ,AB桩型,以灰岩面为持力层。
1.2基础成本对比:根据车位布置最优原则,分别考虑方案一(大柱网7.8mx8.1m)、方案二(中柱网7.8mx4.7/6.7m)、方案三(小柱网5.4mx4.7/6.7m)采用标准柱跨对比分析可知,成本如下:根据成本分析可知:在桩型和桩基承载力已定情况下,桩数布置容易出现“凑数”的情况,中柱网基础成本反而最少,成本比常见的大柱网低30%,成本差异巨大。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关乎建筑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还涉及到地下室使用功能的实现和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地下室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防水防潮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使其达到最佳的效果,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进行浅谈,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1.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合理布局、高效利用空间、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等。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考虑到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合理设置出入口和通风系统等。
还要根据地下室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性。
2.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地下室作为建筑的支撑基础,承载能力是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进行合理的承载力分析和计算,确保地下室可以承受楼上建筑物的载荷,并且保持结构的稳定。
在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设计中,还要考虑地下水位变化对结构的影响,尽量避免因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导致结构的变形和损坏。
3.地下室结构的抗震性能地下室结构设计中,抗震性能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
地震是地下室结构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地下室的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的安全性。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抗震设计方案,合理设置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布置方式,确保地下室的抗震性能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4.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地下室结构的防水防潮设计也是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下室通常处于地下水位附近,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要考虑采用防水材料或防水技术,保证地下室整体结构及其周边设施的防水效果。
还要有效防止地下室的潮湿和霉变等问题,保持地下室内部空气的清洁和干燥。
二、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相关技术1. 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桩基技术在一些地势较高或者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常常需要采用桩基技术,以增加地下室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

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现阶段,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为了能够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城市建筑不仅注重地上建筑建设,更加注重开发地下空间。
这就使得建筑地下室开始出现。
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以及多层建筑中,都会相应的设置地下室,以增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应用空间。
而建筑地下室结构与地上建筑结构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也更为复杂,为了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地下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此来提高建筑地下室结构的整体质量。
标签: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引言:随着现代住宅建筑的发展,高层住宅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
而高层住宅中通常会设置一层或多层的地下室。
该地下室的设置可用于作为机动车或非机动车车库,该做法即解决了现行规范对于住宅配套车位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解决结构方面对于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问题。
而地下车库同时也会设计成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地下室,实现一个地下室多种功能并存。
1、当下建筑地下室结构的设计特点如今我国建筑物规模不断增大,地下室在建筑中存在的功能性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从最初的单一的储存功用到现如今的地下停车场以及各类大型商业场所、人防工程等多功效结构的结合。
这就要求地下室结构在规划设计方面符合更加高标准。
不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更专业的设计水准,而且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前瞻的设计理念。
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是建筑整体设计的根本,故而对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人员来讲,其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小觑。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设计难度较大、设计要求较高、设计专业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等几个方面。
2、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2.1结构平面设计进行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之时,必须把防火功能、使用功能、管道、排水、采光等方面考虑在内。
如果地下室的长度比设计标准中的长度要长,必须和专业结构设计的标准相互结构结合。
明确是否设定变形缝,一般情况下,应该尽量少设置或不设置变形缝,因为变形缝的设置会导致变形缝处进行防水处理更加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
摘要:受建筑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在进行地下室的工程建设
时要着重关注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成熟,我国的建筑领域也达到了更高的发展领域。
而部分企业为了寻求经济与社会
效益,在进行地下室建设时不断的增加地下室的层数以及面积。
地下室的建筑是
总的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同时,地下室因为结构、位置以及地下环境的特殊以及复
杂性,因此,在修建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挑战。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下室在进行设
计时应该注意的要点,希望可以以此对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句: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
1进行合理的建筑物选址
选择良好的建筑地址可以有效的防止自然灾害。
因此,选择合适的地下室建
筑地址对于建筑工程设计来说十分的重要。
在开展建筑工程设计之前,设计工作
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在进行地下室的建筑工程时,一定要避
开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要进行合理的选址,最佳的地段应该是
平坦开拓的平原地区。
选择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平原地势平坦,在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有利于人们及时的脱险,另一个原因是可以为建筑工程的稳定
性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另外,坚硬的土壤对于建筑工程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地
下室的修建工作可以选择在较为坚硬的土壤上进行,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地震等自
然灾害给人们的居住环境造成危害,从而对人们的人身安全以及建筑工程的稳定
提供保障。
2地下室的建造应考虑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主要是为了在出现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时候,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可以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研发过程中,最应该重视的
就是地基的稳固。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因为支撑起整个建筑工程的就是地基,因此,地基所具备的抗震能力对于整的工程建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为了使整
个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在进行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应该充
分的利用相对规则的几何图形,之所以选择几何图形作为地基的建设基础,主要
是因为相对规则的几何体具有十分稳定的结构,而运用这种稳定的结构来进行地
下室的修建工作,不仅是因为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地下室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它
可以有效的防止地下室的变形的坍塌,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打下一个良好又稳固
的地基。
同时,要对地下室修建过程中的薄弱角落设计以及受力设计高度的重视
起来,要时刻关注细节方面的处理。
在进行地下室修建过程中,一旦忽视这些小
的方面的处理,就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甚至有可能对整个建筑工程
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我国还针对建筑工程的修建提出了明确的抗震设计要求,
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标准。
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建筑操作,要将建筑的高度、密度等
多个因素都考虑在内。
还要注重建筑工程的竖向结构,对其进行重视的主要原因
是竖向的结构可以支撑起整个建筑工程的重量,因此,在进行地下室的修建工作时,应该格外的重视竖向结构,从而有效减少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倾斜或者到倒塌
的现象。
2.1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要考虑抗渗漏以及抗浮
若是在雨水相对较多的区域或者是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进行地下室的建筑工
程的修建的话,就要对地下室的施工周期以内整个底下室的抗浮问题进行高度的
重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雨水较多或者地下水位较浅的区域能够出现地下
室部位上浮的可能性很大,而对于这些潜在的隐患,应该提前采取措施来进行预防,加强巩固措施。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地下室的基础底标要足够高,能够显著
的提高地下室的抗渗漏以及抗浮的性能,并且要考虑在一定范围内要开展基坑底
设计的标高工作,从而可以有效的拉低抗浮设防的水位。
其次,要增加地下室的
自重,通过地下室自重的手段,可以有效的防止地下室上浮问题的出现。
例如,
在地下室的自重位置加载边墙、顶板以及基板等,以便可以更加便捷的开展设计
以及施工工作。
但是,还有一个需要更加重视的地方是,因为增加地下室的自重
就是增加了地下室的建筑材料,所以地下室的建筑成本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有所提高。
2.2进行地下室修建工作时要考虑外墙部分的结构设计
在对地下室外墙结构进行设计与修建时,需要提前对土以及水的压力进行精
准的计算。
首先,就承载力这一方面来说,建筑工程底下室的外墙需要承受来自
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自来水,另一个是垂直方向的压力。
而竖向荷载则主要是
来自地下室以及地面部分的相关重量,而水平的荷载主要来自于地面荷载和侧面
土压力。
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竖向荷载还是风荷载,都无
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而墙体配筋的数量主要是由垂直于墙面的水平荷载所决定的,因此,要开展配筋的计算工作就要依据墙板的弯曲程度。
其次,静止的压力
相对较小,建筑工程应该与详细的施工条件进行结合,进而依据实验方法来进行
确认,经过试验之后,将沙土系数的范围设置在之间,而粘土系的范围则主要是
在之间。
最后,要对底下室外墙的配筋数量进行准确的计算;现代建筑工程底下
室的外墙主要是扶壁柱,而这种类型的底下室外墙设计不是在扶壁柱的尺寸基础
上来进行计算工作的,而是由双向板作为基础,从而开展配筋数量的计算,以便
获得更加精准的计算结果。
2.3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以及修建要考虑顶板结构的相关设计
地下室的顶板是与建筑上层以及地下室相连接与贴合的部位,它的质量以及
性能的高低与地下室、上层建筑之间具有协同性的关系,因此,要对地下室的顶
板设计高度的重视。
在进行地下室顶板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设备管线的高度,其
次还要考虑对于土层的保护、底下室顶板结构的设计,并且还要获取承载力的数值,同时还要对建筑物的总高度、各部分功能以及它可能面对的恶劣的地理环境
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考虑。
对于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物,要着重的考虑它的
防爆功能,进一步促使底下室的爆动荷载与消防车的作用面板的暴动负荷相一致,使得底下室即使遭遇了爆炸,也依然能够保持稳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之中,地下室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建筑物的稳定性以及安全不仅仅影响的是建筑物的美观,它还会对建
筑物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而因为地下室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位置,因此,在进
行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以及分析时要着重考虑底下室结构的相关设计。
在对地下室
结构的设计进行考虑时,要注重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选择合理的修建地址,避免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其次要地下室要加入防震设计,还要
考虑抗渗漏以及抗浮,最后,进行地下室修建工作时要考虑外墙部分和顶板的结
构设计。
除此之外,还要充分的把握建筑物质的质量以及经济方面的效益,要平衡经济与质量,不可为了经济而舍弃质量,要在保证地下室的良好质量的前提将地下室的建筑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曹海亮.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3):400-400.
[2]王国权.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8).
[3]江俊儒.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3):1365.
[4]孙志诚.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7):885-885.
[5]蒋友西,胡哲桢.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分析与探讨[J]. 科学与财富,2014,(7):349-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