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要点

合集下载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报告: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及背景产业转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聚集区的位置、规模和范围发生变化,而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产业地理空间分布任意改变。

伴随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新市场、新产业等的崛起和发展,以及国际间各个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加深,推动了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发生。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的现状(一)日本国际制造业面临的压力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的制造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压力和挑战。

在全球化经济下,制造业转移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部在欧美、日本的国际公司同时在中国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转移逐渐加速,形成了强烈的国际竞争态势。

(二)日本国际制造业市场环境特点1. 日本市场已发展成熟、竞争激烈,制造成本高。

2. 工人成本相对较高,制造门槛较高,形成了工艺、管理、品牌等优势。

3. 先进技术需求大,面临巨大的技术更新压力。

(三)日本制造业转移的方向和趋势1. 转向市场更加活跃和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2. 由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日本企业也开始搭建跨国生产基地。

3. 公司之间的产业链协作也愈加紧密,许多小型企业通过工业集群形式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三、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启示(一)我国应鼓励制造业转移,并制定准确的产业政策1. 抓住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快推进制造业向内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转移和升级。

2. 利用自身市场环境的优势,通过出口、技术合作等方式吸引外资,提高产业先进性和竞争力。

3. 着力培养高技能劳动力,加强制造业过程自动化和数字化。

(二)我国应加强与日本的制造业合作1. 加大与日本企业在制造、技术等方面的产业协作,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利用中日韩自贸协定,加强与日本的技术合作,为我国制造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论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论日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 日本 企 业 的竞 争 优 势 .
努 力 工作 , 企 业 盈 利 、 展 , 己 也 就 收 入 稳 定 、 业 有 成 。 让 发 自 事 目标 认 同 感 使 得 每 名 员 工 都 在 各 自 的 岗 位 上 努 力 工 作 。 而
且, 日本 企 业 团队 的 目标 都 是 透 明公 开 的 , 个 人 在 团 队 中 的 每
互 助 关 系 。 团 队 的成 员 为 了共 同认 可 的 目标 , 司其 职 、 尽 各 各
职 责 , 队 的 目标 也 就 达 成 了 。 如 果 万 一 团 队 中 的 某 一 名 成 团
员 因故 不 能 履 行 自己 的 职 责 , 于职 责 和 工 作 状 态 是 透 明 的 , 由
职 责是 明 确 的 , 过 信 息 共 享 , 个 人 的 工 作 状 态 也 是 透 明 通 每
的 。正 常情 况下 , 队 的 成 员 各 司 其 职 , 个 人 完 成 了 自己 的 团 每
团 队精 神 是 日本 企 业 竞 争 优 势 的 主 要 方 面 。 团 队 精 神 首 先 表 现 为 团 队成 员 对 团 队 目标 的认 同 感 , 目标 的 认 同 形 成 凝 聚 力 , 聚 力 培 养 了 高度 的 责 任 心 , 度 的 责 任 心 促 进 协 作 和 凝 高
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日本 企 业 竞 争优 势 团 队 建设
1 日本 企 业 取 得 成 功 的 原 因 .
在 E本 多数 企业 里 , 工 西 服 上 都 有 一 个 公 司 标 记 , 意 l 员 这 味着 他 们 从 早 到 晚 都 属 于 公 司 的 人 。 员 工 忠 于 职 守 , 奋 工 勤
任何 其他 成 员都 能够 胜任 缺 席 成 员 的职 责 。 在 这 样 的 团 队 中 工作 , 自然 而 然 就 形 成 了 一 股 凝 聚 力 , 员 都 为 共 同 的 目标 , 成 奉 献 各 自的 力 量 , 荣 俱 荣 , 毁 俱 毁 。 团 队 精 神 也 就 是 在 这 一 一

美日两国发展再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日两国发展再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日两国发展再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编者按: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再制造与制造新产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1。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

美国、日本两国在研讨规划、立法支持、回收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做法大大促进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其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一、主要做法(一)注重对再制造业的研究规划一是政府积极出资,联合高校开展再制造业技术研究。

70年代末,美国政府就通过财政拨款支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再制造业的研究,并制订了发展再制造业的战略规划。

研究方向集中在产业技术、产品寿命周期评估以及逆向物流等领域。

二是将再制造业的研究规划上升到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并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正式把发展再制造业列入国家产业发展计划,并且主要集中在企业初步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规划上。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和规划更为精细和深入,内容涉及到逆向物流、市场回收与控制、生产运行、市场销售、综合管理等,出现与其他生产模式集成来优化控制的趋势。

三是政府积极争取与世界银行合作,研究规划扩展到工程经济领域。

80年代初,美国政府积极争取世界银行支12010年5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助,共同完成了《再制造:美国的经验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的理论研讨,将再制造业的研究扩展到工程经济领域。

四是提出3R体系,进一步扩大再制造业的研究规划领域。

90年代,美国从产业角度建立了3R体系(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Remanufacture再制造),日本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建立了3R体系(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

(二)立法支持发展再制造业一是立法严格规范废旧材料处理。

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的《再制造材料建议公告》,要求政府采购项目中优先选择再制造零部件及相关材料。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一)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日本公司往往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的两重目标,积极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当企业利益与民族利益发展冲突时,注重后者而不是前者,群体价值观念鲜明。

这在公司的发展远景和经营理念中都有所体现。

日本的松下公司这样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目标:“讲究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

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和社会生活的改善,致力于世界文明的进步。

”由此看出,日本企业在追求经营理念的同时,也强调通过优良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回报和服务社会,进而赢得社会好评,使企业生命得于延续。

松下电器作为从社会调用人才、物品、金钱来经营事业的企业,通过其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就是它的使命。

可见,日本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西方企业仅仅追求利润的奋斗目标不同,而是将追求效益的企业使命和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个人的历史使命和企业的历史使命定位在一个高水平上,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加剧,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

日本企业文化的这一特点显得尤为明显。

在具体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企业切实做到实现股东和员工的利益;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遵纪守法,保证经营的公开和透明性;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

也正是由于日本企业这种定位,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更好地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日本企业提倡以人为本,以企为“家”的全员团结协作精神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很好地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有效地结合起来,灌输企业的命运就是员工命运的意识,建立起共同的价值理念,人企合一,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推行一种“家”的企业文化。

日本民族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颇深,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他们把这种团队精神也渗透到企业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在实际工作中从各方面切实做到肯定、认可、关心、支持员工,激发员工的忠效觉悟;同时员工与企业间保持着较为深厚的类似“家人”与“家”之间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坚守忠诚、信奉规则,同事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意义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意义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意义摘要:日本汽车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仿到创新,从持续追赶到最终超越的历史过程。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见证了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奇迹,也造就了世界级的强大工业体系。

同时,它的发展历程还为世界汽车行业甚至整个工业领域的发展探索出一套集聚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创新理念、生产模式和管理制度。

本文以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本汽车产业在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的特点,总结了其获得巨大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并指出当前日本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同时探寻其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发展阶段产业现状发展原因存在问题借鉴意义目录引言·······························································一、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二、日本汽车产业现状·······················································三、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原因····················································四、日本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五、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借鉴·············································引言以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将内燃机为驱动发明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为起点标志,至今,汽车产业已经历过了120多年的历史。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论战后日本日本经济崛起对中国的启示引言:二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十分萧条,工业几乎崩溃,农业生产也只有战前的一半。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曾经断言:“如果没有长期不断的,没有限制的外援,未来三十年内,日本将长期处于仅能维持生存的状态。

”但就是这样一个许多人都不看好的战败后的日本,却用三十年的时间,超越英法德苏,爬上了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第二的位置。

战后的日本从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如此迅速的成长不得不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不可否认,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朝鲜战争和冷战时期的种种有利因素造成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日本内部不断改革的结果。

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果中吸取有利的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正是我们如今需要做的事。

摘要: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一直是人们讨论和分析的热门话题,而究其原因,其中不仅仅有美国对其的大力扶植和在美国占领和军事庇佑下的稳定的国内局势和周边环境,同样也离不开日本对其自身准确的战略定位和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

本文通过对日本战后经济崛起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实际状况,总结出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中国发展启示一、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1.美国的大力扶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战败,美国对其实行了长达7年的占领。

正是在这七年里,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和法制为主的政治改革和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并对日本长期持续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进行政体改革,使日本变成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在战后初期,日本农业萧条,甚至不能满足国民的基本温饱问题,美国对日本实施援助,提供大量的食物,以解决日本的饥荒问题。

同时也保障了日本国内的安全局势稳定,为日本战后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遏制以中国、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美国将日本作为远东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转而大力扶植日本,主动提出缓和战争赔款,为日本发展生产,稳定国内经济局势提供了条件。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泡沫经 济后 日本 制造业 的复苏 日本 为疯狂 的泡沫 经济 整整付 出 了十多 年 的代 价 。 日本制造业 来说 , 正致命 的打击来 自于 日元 对 真 的快 速升值 和层层 加码 的欧美 贸易 壁垒 。在美 国人 看来 , 是一场漂亮 的针对 日本经 济的阻击 战 。日元 这 升值 和 贸易 壁 垒造 成 日本 制造 企 业产 品出 口受 阻 , 进一步 加剧 了 日本经 济 的萧条 ,美 国经济 又重新 回 到 了霸 主的地位 。 达十年 的投资乏力 、 长 消费低 迷无 异于一 场锤炼 , 日本企 业正 试图 以群像 式 的复苏 姿 态重新定义 “ 日本制造 ” 事实上 , 。 经济萧 条导致 了 日 本小企业 的破产 ,但更 多 的大型公 司在 低迷 时期 积 蓄了复兴 的力 量 。 值得 注意 的是 , 日本经济 在过去 十 年 的糟 糕 表现仍 然无法 掩盖 日本 企 业在 制造业 上取 得 的进 步 。来 自经 合组织 的数据 显示 ,在 全球 最 大 5 0家工业 企业 中 日本 占 2 % , 次于美 国的 3 %。 0 9 仅 1 制造业 产值 占该 国总产值 的 比例 的 1. 95 %,其 中有 半 以上 的 日本制造业 产值 来源 于高 端或 者 中等 水 平 的科 技产 品 ,这个 比例较 经合 组织 其他 成员平 均 水平 高 出一倍 。 作 为 日本企 业 注 重技 术 和研 发 的典 型 公 司 , 在 全球 经济 低迷 的 2 0 年 ,佳 能 公 司以销 售额 2 03 01 2.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7 %)利润 1.亿美元( . 、 8 2 7 同比增 长 2 %) 5 双双刷新 历史记 录 。1 9 9 5年 以来 , 为削减 成 本 , 能陆续 关闭 了 7个不 赢利 的部 门 , 用 于产 品 佳 但 研发 的费用 却 从 这 一年 净 销 售额 的 6 %稳步 增 长 . 0 至 2 0 的 7 %。在美 国专利 商标 局 最新公 布 的 02年 . 9 20 0 3年度在美 国专利 注册数量 的排名 中 ,佳能继 续 以 19 9 2件专利 注册数 名列 第二 位 , 次于 I M。至 仅 B 此 ,佳能 已连续 十 几年 保持 了在美 专利 注册 数量 排 名前 三 的位 置 .的启示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

日本产学研状况及启示日本产学研结合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产学研结合是指产业(企业)与学术界(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日本,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一、日本产学研结合的发展现状1. 产学研结合的发展历程日本的产学研结合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产学研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那个时期,日本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和大学院校进行合作研发,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日本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基金,为企业和大学院校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双方进行联合研究和技术开发。

日本的产学研结合主要以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合作机制。

一方面,日本的大学设立了研究机构和产学合作机构,专门负责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组织和管理;企业也设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和实验室,与大学开展合作研发项目。

日本还设立了产学研合作基金,专门用于资助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双方加强合作。

3. 产学研结合的成果和效益日本的产学研结合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和效益。

通过产学研结合,日本企业不仅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

与此日本的大学也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合作机会,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产学研结合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还促进了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1.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学研合作2. 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合作机制3.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日本的产学研结合不仅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还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日本政府鼓励企业与大学合作开展高新技术研发,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产业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通过干预产业或部门间的资源配置、以及干预某一特定产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来影响该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纵观全球,产业政策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从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产业政策,明确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效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复兴、发展、高速增长,引领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的产业政策愈来愈引起西方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对于当前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日本实施的主要产业政策1、“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1945-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的日本国民经济基本上陷入瘫痪状态,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恢复生产,通过大力扶持基础工业部门,为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提供物资设备和能源的支持,带动其他行业恢复生产。

煤炭和钢铁是当时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部门,政府在这一时期主要采取了优先发展煤炭和钢铁两个部门的“倾斜生产方式”产业政策。

“倾斜生产方式”的主要内容:努力增加煤炭生产,并将其重点分配给钢铁部门,以增加钢材生产;然后又将钢材重点分配给煤炭部门,进而增加煤炭生产;以这两个基础工业部门相互促进、循环恢复和扩大生产规模为核心,为其他工矿业的恢复生产提供物质基础,再以此逐步推动电力、农业化肥、运输等其他基础工业部门的恢复,逐步带动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倾斜生产方式”的效果: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好转,重要基础工业部门产量明显增长,由此形成了基础雄厚、扎实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为改变日本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经济结构创造了物质前提条件,对下一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应当说是比较成功的产业政策。

2、“产业合理化”的产业政策(1950-1955年)1949年后日本经济重新出现了不稳定局面,“倾斜生产方式”宣告结束。

日本学术界通过展开“开发主义”和“贸易主义”以及“静态国际分工理论”和“动态国际分工理论”两场大争论,确立了“贸易立国”发展战略。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姓名:赵文华学号:2009011427 班级:09广电(1)班摘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是作为战败国的一方生存在世界上,国土也吃了两颗美国投下的原子弹,表面上看日本陷入奔溃。

然而,如今事实并非如此,战后日本在短短几十年里经济迅速崛起,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由此可见,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经济发展特点中国借鉴意义众所周知,日本在二战受了重创,其领土相比于中国纯粹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却在战后迅速崛起,堪称“经济奇迹”,尽管在2011年中国GDP排名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日本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

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这些是中国无法与其相比较的,由此可以看出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重大的。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方更是认为是20世纪的“奇迹”。

(一)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

1、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关经济政策。

当时日本经济复苏的最大障碍是能源不足。

因为缺煤,高炉陆续熄火,全国有一半列车停驶,恢复生产急需的原材料运输出现障碍,工业生产日趋萎缩。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性 低 、 术 进 步 率 低 的 初 级 产 业 。这 种 国际 分 工 持 续 下 去 就 技
会 使 发 达 国家 与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收入 差 距 进 一 步 加 大 。因此 对 日本 来 讲 , 原 封 不 动 地 接 受 这 种 静 态 比 较 成 本 学 说 , 无 如 是 法 赶 超 欧 美 发 达 国 家 的 。 从 发 展 和 动 态 的 角 度 来 看 , 那 些 对
点 , 际 上 是 建 立 在 赫 克 歇 尔一 俄 林 的 要 素 禀 赋 理 论 基 础 之 实
上 。 由 于 当 时 国 际产 业 转 移 主 要 发 生 在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方
面, 因而 影 响转 移 的 因 素 主 要 是 上 述 两 类 不 同 国 家 间 在 非 熟
练 劳 动 力 丰裕 程度 方 面 的差 别 。 弗 农 ( 9 6 提 出 的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 以 产 品 生 命 周 16 ) 则 期 的 变 化 来 解 释 产 业 转 移 现 象 。 他 认 为 , 业 为 顺 应 产 品从 企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2期 总第 9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l C RES EARC GUl H DE
No2, 2 . 007
S ra o9 e il N .
日 本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刘 晶
( 津 财 经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津 24 1 ) 天 天 70 5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和 跨 国 经 营 的 主要 原 因 。
日本经 济学 家 以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独 特 视 角 , 合 本 国 的实 结 践 经验 。从 不 同 的视 角 阐述 了 这 个 问 题 。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这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经历过的问题。

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都先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时期,以各自策略有效地化解了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日本经验做法比较典型。

本文对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产能过剩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C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3一、日本应对产能过剩的历史经验二战以来,日本在经济恢复性建设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产能过剩周期和危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主要通过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日本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也从1946年的10%左右迅速提高到1960年的38.8%。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启动内需来化解产能过剩危机。

适时调整产业政策,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消化过剩产能,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引入了“最低工资制”,扩展了社会保障,完善养老保险金,提高健康保险付给率等,启动内需成为消化产能的重要渠道;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通过大规模海外投资,将国内制造业产能向海外转移。

借势日元升值,日本国内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投资,向海外转移过剩产能;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泡沫经济破裂后,提出了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知识密集产业。

(一)第一阶段: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面对战后国内需求疲软的现状,日本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重点是煤炭、钢铁、化工等原材料工业。

在此期间,推行了以增进本国重化工业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贸易保护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对外征收结构性关税,严格限制化学、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及机械等产品的进口;对内则采取鼓励出口的优惠融资制度,实施出口振兴税收制度和出口保险制度,积极协助日本重化工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一、现代日本经济发展历程1、二战后日本经济状况及其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事经济畸形发展,随着日本被击败,遭到美国的空袭,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陷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东京为首,全日本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战争的轰炸破坏的40%的城市建筑,船舶的吨位从战前630万吨下降到135万吨,煤产量减少了一半。

此外,由于战败,日本对外贸易业几乎中断了,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结果在国内农业等产业生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物资不足,进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以1934~1936年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100,1947年就上升到了10910,提高了108倍。

1946年人均实际国民收入只是战前的55%,城市就业人口人均收入只是战前的31.2%。

在此起点上,1946-1955年的10年间日本一方面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另一方面将战时经济改组为平时经济。

恶化的经济从1947年开始好转,几经曲折逐步上升,农业生产开始恢复,粮食危机解除,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恶性通货膨胀结束。

实际GNP增长了1.16倍,年均增长8.9%,工矿业增长4.5倍,年均增长18.2%,农业水产业生产年均增长6.3%,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1倍。

战后日本经济濒临崩溃,但是日本经济有战前积累的较好基础,同时有美国的扶持,以及朝鲜战争的刺激,加上政府较好的政策引导,使其在10年间就将经济恢复到了战前的最好水平。

对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来发展经济,同时要把握好发展机遇,因为这样的机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会产生,而且政府正确的引导会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2、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标志着日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但此时,日本GDP仅为美国1/15,第一产业比重仍较大,此后日本开始赶超欧美,在1956-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由此走向了经济现代化。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业者,他们基本上属于低收入人群。

说明安倍政府的就业政策,仅仅属于摊薄了就业的大饼,增加的主要是低收入就业。

而这些人缺乏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就业与生活并不安定,致使日本国民整体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

“安倍经济学”实施已近4年,大企业利润增高,但日本企家庭的消费支出没有增加,拖累了内需的扩大。

同时,在量化宽松的刺激下,物价的上涨,使一部分民众感到生活开支的提升与压力的增大。

然而,“安倍经济学”第二支箭的成果不仅不稳定,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后果。

2013年日本政府债务已经突破1000万。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1. 制造业为主导日本经济模式以制造业为主导,该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巨大的角色。

制造业既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日本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主要领域,这一点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2. 竞争激烈日本市场竞争激烈,自我要求严格,对产品品质、原材料、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传承卓越的精神和对品质的高度追求,使得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并促进了日本在质量管理上的突出地位。

3. 高度集中的资本日本的经济结构以资本集中、家族企业为特点。

象征日本资本集中特征的三家大银行和三家大保险公司,以及家族企业长久不衰和世代相传的企业文化、组织特点等因素,都在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起到了重要影响。

4. 高度的社会和谐主义日本在市场机制中注重对人的关怀,尊重人的尊严和自由,企业和个人形成一个和谐的股份共同体,阐明了一个正确的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同时也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

5. 具有较高的科研投入率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对科技投入的高度重视也是人们所熟知的。

日本拥有高度发达的科研系统,对研究与发展的投入率在发达国家中名列前茅,这为日本公认的“技术创新战略”奠定了基础。

二、日本市场经济模式对中国的启示1. 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下,中国与日本的制造业竞争实力较为接近。

中国制造业体量庞大,但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都处于低端状态,产业中的技术和研发环节存在瓶颈。

借鉴其制造业为主导的模式,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在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提高竞争力,通过“双创”打破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状态,实现高质量的制造业升级和发展。

2. 提高产品品质水平质量是日本市场经济模式中的关键之一。

可以从破除制作假冒伪劣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售后服务等方面来提高中国产品品质水平。

此外,还可以继续推进质量安全认证等相关工作,促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读后感(一):一点点笔记1.去年一年,国内都在说“工匠精神”,然而最具工匠精神的日本,却深陷其中,丧失了市场。

曾经人人皆知的东芝,富士通,NEC,松下,已经慢慢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邻国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工匠精神,不是创新,而是了解市场。

2.中国的企业所说的企业文化,大多数都是口号,有时候觉得更像是来哄员工的。

如果你问一名中国员工他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能回答上来的可能都是像小学被课文一样背下来的。

而日本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就像是一个人的性格,或者说风格一样。

就好比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和欧洲的篮球运动员打球风格是不一样的。

书中日立的文化更偏向于“一点突破”,而NEC的企业文化则更偏向于统一性与成功率。

3.“新产品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问世的产品或者技术组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新一代产品。

”书中用了很大篇幅来说三星。

如果属实,三星对市场的重视程度是文中所提及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比肩的。

今天三星的成功,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

《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读后感(二):日本半导体业是怎么完蛋的和上个月看的另一本书类似,那本书是讲以德尔福派克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没落,而这本书讲的是以尔必达为代表的日本半导体业的失败,相比之下,这本书的视野更高,可读性更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学生产管理,要懂制造业,除了要了解丰田、京瓷、华为是怎么成功的,也要了解那些失败的国家的失败的行业的失败的企业因何而败,这如同硬币的两面,只知道一面,不是完整的世界。

尽管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风靡全球,方兴未艾,丰田屡创历史利润新高,但同时期日本的大多数知名制造企业却是巨额亏损,举步维艰。

索尼、日立、松下、NEC、夏普……一个个曾经在技术和质量上领先全球的日本企业,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日本制造的质量依然无懈可击,技术创新却越来越不合世界潮流,市场营销和成本利润更是失去了竞争力。

日本构建创新型经济政策体系对我国启示

日本构建创新型经济政策体系对我国启示

日本构建创新型经济的政策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和推动因素,中国也将“创新型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增长的依托,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和竞争力。

日本在构建创新型经济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探讨日本发展方式和国家战略的转变入手,从内生增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角度强调“知识创新”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并以日本构建创新型经济的政策体系以及所得成果为依托,分析日本创新型经济的政策经验和不足,对我国建立“创新型经济”提出建议。

一、日本经济转型的背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日本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再经过吸收和改良,节约了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时间,利用后发优势很快发展成为经济科技强国。

但进入21世纪后,“模仿”空间几乎饱和,“重技术,轻科学”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战后日本逐渐实施的“贸易立国”、“技术立国”战略已经无法给日本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甚至无法使日本摆脱长期的低迷。

而新古典增长模型增长认为旨在通过增加积累提高长期经济增长率是无效的,内生增长理论也开始关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足以见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此时日本政府认识到,必须进行独创性研究与开发,从“模仿”走向“创新”,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摆脱其经济长期低迷的困境。

1995年日本政府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战略,2002年将“知识产权立国”确定为国家战略,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二、内生增长理论及国家竞争优势内生增长模型认为增长的关键因素更集中于创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罗默(1990)将创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公式化,并认为长期经济增长率由社会中的总人力资本、研发部门人力资本配置以及市场利率共同决定;阿吉翁和霍伊特(2004)认为经济产出取决于中间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先进程度的中间产品体现了质量的改进,并且劳动力会逐渐从制造部门转向研发部分。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成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在遭到严重战争破坏,陷于瘫痪边缘的基础上,迅速恢复和发展,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启迪,本文主要从产业政策和企业制度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日本经济产业政策企业制度启示一、引言众所周知,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在一片废墟之上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问就实现了经济腾飞。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

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行业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

总之,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

很多人一直在思索日本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或是靠什么手段来实现经济腾飞的。

今天,我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期,研究战后日本发展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诚然,日本经济的腾飞发展与二战后欧美各国对其提供的各种援助是密不可分的,亚洲两场局部战争的爆发也促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步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日本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对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最根本的作用。

二、超赶型的产业政策(一)日本产业政策的特点以产业政策为中心,运用各种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全力扶植战略产业和大企业的发展,使之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长远战略,这是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是日本政府通过全力扶植各个时期战略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享用后发利益,一举实现百年来赶超欧美工业大国战略目标的根本手段。

在战略产业选择方面,根据动态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原理,依照比较收入弹性值、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率三大基准,优先确定扶植钢铁、石油化学、合成纤维、汽车、产业机械、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等重化工业。

此,在技术引进时,要从总体上对自己国家的生产要素现状、市场规模、社会文化环境、吸收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虑,突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适用的先进技术;要明确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标,根据本国同情和社会经济条件,全方位地选择适用的关键技术。

新时期日本、韩国产业发展策略:比较分析与启示

新时期日本、韩国产业发展策略:比较分析与启示

2 新 时 期韩 国产 业发 展策 略
近1 0年来 , 韩国为适应国内外环境 的变迁 , 提高产业的 国际竞争力 , 先后提出产业发展计划 , 如2 0 0 1 年提出的“ 2 0 1 0
2 0 1 3年第 7期 ( 总第 7 9期 ) 6 5
新 时期 日本 、韩 国产业发 展 策略 : 比较 分析 与启 示
● ●
于带动亚洲成长, 成为其他 国家 的典范 , 期许成为“ 世界创新 中心” ; 在国内则希望活络地方经济 , 带动中小企业成长 , 增
加 就业 机会 。
m三 | 【
方产业发展策略的参考。
1 . 2新 时期 日本产业发展策略 2 0 0 8 年金融危机后 , 考虑到全球需求结构的变化 、国内
自 然 资 源不 足 以及挖 掘 区域 发展 的潜力 , 开 发地 区特殊 产业 ,
1 新 时期 日本产 业 发展 策 略
产业策略与产业政策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
念 。产业 政策 是 以促 进产 业发 展 为 目的 ,以产 业 和企业 为对
提振地方经济的因素 ,日本经产省于 2 0 1 0 年制定“ 新增长战 略” 以及 2 0 1 2年的“ 日 本再生战略” ,是以环境 、健康 、旅游
新时期 日本 、韩 国产业发展策 比较分析与启示
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何 秀玲 王黎明
[ 摘要 ] 我 国经济 社会 发展 正步 入 一个 科学 发展 、全面 协调 的 新时期 ,然而 由于 国 际经济 全球 化趋 紧 、 国内社 会结 构变 动剧 烈 ,科 学发 展这 一 历史 任务 也对 产 业发 展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日本 、韩 国为适 应 因现 实条 件及 未来 发 展环境 的变化 而 日趋 复 杂 的国 际 国 内经 贸环 境 ,均 对其 未来 的产 业 发展 制 定 了策 略 。 日本是 国 际上产 业 技术 的主 要 引领 国 ,韩 国则 是 我 国在 国际市 场上 强 有 力的竞 争对 手 。该 文 对新 时期 两 国产 业策 略进 行概 括 、对 比分析 ,认为 其产 业发 展策 略 的诸 多方 面值 得思 考并 借鉴 。 [ 关键 词] 日本 韩国 产 业发 展策 略 比较 研 究

日本“母工厂”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母工厂”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母工厂”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来源:《中国工业评论》2017年第08期“母工厂”是日本制造企业建设在本土、具有最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工厂,为其他工厂提供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是整个企业的“大脑”。

“母工厂”模式不仅是佳能、丰田、小松等企业进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路径,更是日本巩固其全球制造业领先地位的成功探索。

“母工厂”在日本制造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母工廠”是日本强化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母工厂”重新确立日本的优势,提高制造业竞争力。

不仅要通过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还要形成规范的标准,并将新的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和经营管理模式向其他工厂进行拓展,全方位指导“子工厂”的生产运营。

“母工厂”是日本规避制造业空心化的重要途径日本对制造企业在中国、东南亚等地不断投资建厂,海外生产比例不断上升现象保持足够警惕。

为防止像美国制造工厂全部流失到国外,导致国内就业下降及产业空心化等问题,日本将本土的“母工厂”建设视为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维持本国制造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各地保住并创造更高层次的就业机会。

“母工厂”是日本企业全球布局的核心节点“母工厂”在技术和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主导权。

很多日本企业将高品质、变更频繁的产品放在“母工厂”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而将设计变更较少的产品放在海外进行少品种大批量生产。

此外,“母工厂”还承担着以最先进的技术对新工厂进行支援的任务,促使企业内各工厂保持统一、较高的制造水平。

“母工厂”的主要功能不同“母工厂”根据自身基础和优势,承担着上述若干种功能。

开展新产品的试制与推广保持本国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对海外工厂进行技术支援和人才培训进行高端技术研发与企业宣传开展新产品的试制与推广“母工厂”建设初衷就是开发新的产品和生产技术并推广到海外工厂。

利用本土创新资源、匠人技术及最先进的制造经验进行策划、设计、产品开发。

在产品试制、销售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并标准化生产过程和工艺,之后将制造技术全部转移到海外,利用全球廉价劳动力进行大批量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IFANGJINGMAO北方经贸日本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周晴(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文摘编号:1005-913X(2010)03-0109-CA摘要: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消费低迷后开始复苏,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政府和机遇方面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得出了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关键词:日本;制造业;要素分析;启示中图分类号:F4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0)03-0109-03一、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的复苏日本为疯狂的泡沫经济整整付出了十多年的代对日本制造业来说,真正致命的打击来自于日元价。

的快速升值和层层加码的欧美贸易壁垒。

在美国人看来,这是一场漂亮的针对日本经济的阻击战。

日元升值和贸易壁垒造成日本制造企业产品出口受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萧条,美国经济又重新回长达十年的投资乏力、消费低迷无到了霸主的地位。

异于一场锤炼,日本企业正试图以群像式的复苏姿态重新定义“日本制造”。

事实上,经济萧条导致了日本小企业的破产,但更多的大型公司在低迷时期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在过去十蓄了复兴的力量。

年的糟糕表现仍然无法掩盖日本企业在制造业上取得的进步。

来自经合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中日本占29%,仅次于美国的31%。

制造业产值占该国总产值的比例的19.5%,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日本制造业产值来源于高端或者中等水平的科技产品,这个比例较经合组织其他成员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作为日本企业注重技术和研发的典型公司,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1年,佳能公司以销售额220.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利润12.7亿美元(同比增)双双刷新历史记录。

1995年以来,为削减成长25%本,佳能陆续关闭了7个不赢利的部门,但用于产品研发的费用却从这一年净销售额的6.0%稳步增长至2002年的7.9%。

在美国专利商标局最新公布的2003年度在美国专利注册数量的排名中,佳能继续仅次于IBM。

至以1992件专利注册数名列第二位,此,佳能已连续十几年保持了在美专利注册数量排名前三的位置。

收稿日期:2009-12-20以佳能公司为代表,日本当前的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有二:一是由大企业掌握核心的高精尖技术,制造高附加值商品;二是要发掘和保留日本制作精良的传统工业产业。

总之,日本开放的市场机制、完备的基础设施、制造流程、制造的系统集成能力、发达的物流体系、成熟的交易规则、细致耐心的熟练工人等都是世界级的,正是这些优势,使得日本企业在与外来商品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而这些因素都包括在迈克尔波特的对竞争力要素的解析下。

二、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一)生产要素日本是一个缺乏天然资源或其他天然生产要素的国家,但人力资源领域是日本的优势之一,拥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大学毕业生担任工程师的平均人数比美国高很多,出国留学的日本人也偏重在技术领域深造。

天然生产要素的不利条件也刺激了日本制造工厂不仅仅是停留在岛国之内,而是向海这样做可以发挥要素禀赋的优势,突破欧美外发展。

贸易壁垒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产业转移。

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日本企业把核心的研发、生产技术以及高精度的制造环节留在了日本。

日本企业的产业转移策略不同于美国,他们很少把制造业简单地外包给OEM厂商,而是自己到低成本的国家设厂,这说明日本企业十分看重制造环节。

(二)需求条件日本制造业中的大多产业,都是因为本国市场的庞大需求蓬勃发展,如钢铁、造船、重化工业等。

往往一个行业的兴起就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关联效应的存在使得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形成了一此外,挑剔的国内客户也是日本制条长长的需求链。

为了回应市场需求,制造厂商自然造业成功的原因。

频频更新款式,并在变化产品的过程中,形成更细密的市场细分。

同时,日本消费者吹毛求疵的性格,使日本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必须注意到“精美好用”,同时还要完善的售后服务。

(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分析日本许多成功产业是从相关产业中发展出来它的多元化经营大部分是由公司内部创业而来,的。

企业内的人员和设备,也经常随着企业的内部创业而重新配置,连带造成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转移,并促成产业的发展。

支持性产业也是创造日本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

日本的大企业通常与多家作者简介:周晴(1987-),女,哈尔滨人,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2010年第3期109N经济纵横ORTHERNECONOMYANDTRADE中小型的承包商与供应商形成一个关系网(所谓协力厂商)。

同时,日本企业强调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通常一个产业与其相关或支持性产业之间的这种关系网被形容为金字塔体系,它表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间基于订货所形成的分工关系和分工结构。

以电气机械、电子及汽车产业为代表。

这些产业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性及加工组装特点,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生产的效益,从而强化日本产品由相对低价格及高品质所形成的质量价格比优势。

此外,支持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就是技术支持,日本的R&D产业为制造业提供了大量的核心技术支持。

如2004年,日本R&D总支出为1279.23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人均研发支出为1052.2美元,排名世界第四,占GDP的从事研究开发的人数也位居世界百分比为3.073%。

第二。

以上数据说明在核心技术研发和积累方面,日本企业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以夏普和雅马哈为例,夏普从电子管、晶体管技术到今天液晶技术每一个时期,他们总有核心技术作为企业转型和发展的支撑。

雅马哈的核心技术有两大项,一项是金属热处理技术(轻质高强)和木板处理技术,为企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的分析日本企业层级分明、重视纪律。

并且一贯采用标准化与大量生产战略,日本厂商经常以产量与市场占有率制定发展目标。

日本企业间的竞争是高度人际化的,其寻求自动化、高科技以及新产品,促使日本脱离初级生产要素优势,争取更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国内竞争还刺激了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并使厂商在招募员工和发展人力资源上更加尽心。

制造管理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实现过程控制。

通过持续提升制造管理水平,实现差异化经营,避开中国制造咄咄逼人的价格竞争。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一些需要“高精制造管理”的行业成了日本精密仪器、办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比如,汽车、公自动化、设备制造等。

而另外一些“看上去很美”的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其实对管理技术要求并不高,比芯片、光盘制造等,只要投资买设备就可以如电脑、做。

日本的企业治理结构是接近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的经理们声称为了企业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将不惜牺牲股在众多日本人的意识中,普遍认为企业东们的利益。

并不属于股东,而是属于包括经理人员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

据1990年“日经产业新闻”调查,对“你认,大多数的回答是从业人员被为企业实际上是谁的”排在最前面;对“企业应该最重视什么”和“企业实际上最重视什么”,回答“股东利益”的只有3.6%。

日本企业的董事会几乎全部由内部董事构成,董事一般在本由企业内部产生,通常是经过长期考察和选拔、企业中逐步升迁上来。

普通员工在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完全可能担任公司董事。

日本企业长期以来接受股票的低分红政策,把最大的关心投向了企业的发展。

而普通员工通过企业为其提供的全方位利益的存在,如住房、医疗、娱乐假期住宿设施、所有类型的俱乐部和购买产品设施、的折扣等,事实上参与分享企业剩余。

在竞争机制上,同中小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与市场份额争夺战不同,大企业之间遵循一种有限度市场交易的根本激励要素,竞争的作用的竞争原则。

在这种体制下似乎没能得到有效发挥。

但事实上,企业系列是在一种有限度的竞争原则下发挥竞争对企业效率的激励作用的。

这种有限度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竞争对手的数量相对稳定,如同在一个划定的圈子内与竞争对手进行面对面的较量,也即所谓“看得见对手”的竞争,如同竞技比赛,这是更易激发竞其次,竞争实行的是近乎末争本能的一种比赛形式。

位淘汰的方法,因竞争失败而退出的企业与新加入竞争行列的企业虽然总是少数,但避免成为末位者的竞争压力反而如同一柄高悬的剑,发挥有力的威慑作用。

(五)政府角色分析日本战后形成的“社会体制”实际上是一种以赶超欧美为使命的国家总动员,是日本政府为实现经济赶超的目标,以强大的政策导向功能形成了一整在套的体制安排,藉此影响公共和私人资源的配置。

当今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最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键因素。

日本政府认为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以制造业为核心进行的,而它的成功又建立在它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基础上。

制造业不仅是高新技术的载体,而且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

近年先进的制造技术不仅创造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的生产效率,而且先进的制造技术正在对传统的制造技术进行着系统的改造。

因此,日本政府在推进21世纪新型制造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三大基本政策,即制造业基础技术政策及其基础产业培育政策制造业劳动力稳定供给政策和鼓励学习制造基础技首先,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强化企业的研究术政策。

开发投资政策,包括对实验费用总额的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扣除制度。

建立研究开发和IT投资促进税制,提高中小技术基础,强化税制的减税比率等扶持日本经济调整的基本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开发创新。

运动方向,是从强化政府到弱化的政府替代功能渐形成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

放宽对产业的政策限制领域,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以信息通讯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

日本的制造业乃至整个产业政策的科技化成分更为突出,积极探求先进制造技术,强化技术开发能力,把开发出领先他国一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作为日本制造业维持和强化国际竞争力的首要武器。

(六)机遇时机是日本许多产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战、朝鲜战争都是日本产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产业也善于从科技变迁中寻找发展的契机。

从尼克松震撼到石油危机,在应对冲击的过程中,不但没有造成1102010年第3期BEIFANGJINGMAO北方经贸产业瘫痪,反而激发了创造,促使产业界采取重要而有效的调整行动,进而强化了竞争优势。

钻石体系长期的自我强化使日本的产业集群获得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而日本企业又特别擅长利用产业集群的种种优势,因此在创新和变革方面不断加速。

许多不利的生产因素都转换为加速产业发展和国际化的动力。

三、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一)充分发挥我国的生产资源优势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是我国企业独有的资源优势,此外,廉价的工业用地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势因此,资源优势基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无法相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