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

合集下载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从背景上看:(一)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是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全面、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

在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1923--1930年间纽约股票交易所成交额翻了4倍,1925--1929年间股价翻了近3倍。

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方面,技术革新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和战后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然而在经济繁荣的背后,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源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连续13次降息,在低利率的条件下美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扩大,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为危机埋下了隐患。

自2004年6月起,美联储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大量偿还不起贷款的人出现,房贷公司遭受沉重打击。

随后引发一系列金融事件,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二)两次危机背景的相似之处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

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

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都采取了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助长了危机的发生。

从原因上看:(一)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29年大萧条,主要是产品过剩造成的。

最早解释到这一点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他认为市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因而提出由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策略来刺激需求,从而带旺经济。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2015年06月25日按:6月23日,孙冶方基金会网站公示了本届孙治方经济科学奖获奖名单。

共有3部著作、4篇论文获奖。

刘鹤2012年发表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获论文奖。

本论文原载于《比较》2012年第5期,作者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本次危机爆发之后,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次危机可能延续的时间、可能产生的深远国际影响和我们的对策。

从2010年起,我们开始启动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邀请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参加,这些单位都完成了十分出色的分报告,本文是此项研究的总报告。

总的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一、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1.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应对本轮金融危机,我们希望通过历史比较使自己的工作获得主动性。

当我们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后,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对结论的好奇使我们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兴趣全面上升。

2.在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理解和判断往往在实验室进行,而社会科学没有研究实验室①,当统计数据不充分、研究对象又十分泛化时,替代的研究方式可能是进行历史比较。

正如在自然界存在着气候变化长周期一样,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只要时间的跨度足够大,也会发现历史的重复现象或者相似之处②。

令人欣慰的是,这两次危机之间实际间隔约80多年,如果加上上次大萧条之前的历史背景时间,可用于比较研究的时间超过百年。

这一百多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也经历了两次最大的繁荣与萧条的更迭,这使得这个宝贵的时间成为进行比较研究最难得的实验场所。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

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比较徐肖冰(沈阳理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摘 要:1929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近百年来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两次危机。

本文通过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梳理,比较分析了二者在危机爆发过程、对经济的影响、所处的货币环境及相应的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提出制度性缺陷是两次危机爆发的主要根源这一观点。

关键词:大萧条;金融危机;货币制度中图分类号:F8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11)04-0008-04收稿日期:2011-4-17作者简介:徐肖冰,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 济学。

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乃至全球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不仅如此,它对经济思想以及之后的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今天的金融危机,人们总是不禁要将它与大萧条相对比,因为它们都给世界经济的发展蒙上了阴影,同时,两者都带来了股市崩溃、高失业、银行倒闭、通货紧缩等方面的危害。

那么对它们之间的比较分析,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把握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大萧条与美国金融危机的经济状况对比虽然人们一般将1929年10月的纽约股市大崩盘作为大萧条的开始,但事实上美国经济在那之前就已经开始下滑。

1928年,美联储出于对当时股市上投机行为的担心而在7月通过提高贴现率、减持政府债券等手段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很快就影响到了实体经济,随着10月24日股市崩溃之后,美国的经济产出水平开始迅速下滑:经季节调整的工业产出在1929年8月至10月仅下降了1.8%,但从10月至12月却大幅下降了9.8%,之后的一年间则又下降了23.9%。

此后,1930年10月、1931年3月以及1933年1月的三次银行业危机导致大批银行破产或被兼并清算,这不仅使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还导致了原有信贷关系的破裂,从而提高了银行作为信贷中介的成本。

2008年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比较及对中国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比较及对中国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比较及对中国影响这次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未受很大影响.而1929年是实体经济发生衰退后,才爆发危机.1929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金本位制度弱点,不完善的制度和各国之间不合作下(一战之中各国之间怨恨和统治阶级更换造成治国能力下降使各国很难合作),金本位国家发生通货紧缩. 1929年危机发生在金本位国家,而银本位国家,例如中国未受很大影响.这次危机是美元作为主导国际货币,没有防波堤,因此危机会蔓延到全世界,如果应对不好,是更大灾难.这次金融危机不同在于,没有货币造成通货紧缩,而是信贷紧缩.1929年大危机,世界各国没有联合对抗金融危机,没有国家出来领导,30年代英国和美国还发生了金融战争,罗斯福政府计划形成银本位集团.这次危机,为了使救助方案获得通过, 保尔森甚至向众议院议长下跪! 但是,方案通过后,市场反应很消极. 因为市场发现, 因为政治上原因, 各国对金融危机处理仍然会矛盾重重.欧洲内部达成一致更困难.美国的救助计划起了领导作用,如果成功,其他国家会跟随,所以关键看美国.现在国各央行联合降息,以避免热钱不正常流动,注入了流动性.30年代英国和美国金融战争之中,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在英国帮助下发行法币,为中国未来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伏笔.在抗战中,英国在金融上能支持中国,在日战区维持了法币,美国对中国援助不是很够.中国金融抗日战争,也以此为背景.如果,中国能继续维持银本位制,国民党在抗战结束后,可能不能靠通货膨胀发动内战.两次危机也有相同之处.1929年大萧条, 按照伯克南分析, 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信贷紧缩打击实体经济,使得危机持续. 现在,世界金融系统已经陷入困境,陷入了信用紧缩,美国信贷市场已经冻结.影响到实体经济, 维持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股市终于不支.1929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过高的杠杆, 金融机构经营变得不谨慎,现在与1929年大萧条一样.因此与1929年危机一样,首先要使金融系统恢复正常,通过购买不良资产恢复流动性,但是金融系统恢复正常还要一段时间,因为金融系统情况很复杂,资本金和坏帐数额庞大.美国商业银行资产估计有一半问题资产, 按照资本充足11.3%(2006年),资产中5.65%是问题资产(比如抵押債劵,还有雷曼之类的债劵).按照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购买30000亿美元问题资产,将减值3/4左右,这样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投资银行杠杆比例很高是商业银行一倍,20倍,对冲基金杠杆比例达40倍.随着把这些金融机构纳入商业银行系统管理,为达到资本充足率,急需弥补资本金。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

美国经济三大危机及启示引言经济危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中的严重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曾经历了多次危机,其中三次被普遍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文将介绍美国经济的三大危机,包括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并总结各个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一、大萧条(1929-1939)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始于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

这场危机导致了长达十年的高失业率、贫困和经济停滞。

经济原因大萧条的主要经济原因是金融体系的崩溃和投资大规模失败。

由于股市投机泡沫的破裂,大量投资者损失了巨额资金,导致资本市场崩溃,进而冲击了整个经济体系。

社会影响大萧条期间,失业率飙升,很多家庭陷入困境,贫困率上升。

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种社会动荡间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精神压力增加等。

启示大萧条给我们的启示是,金融市场需要监管,过度的投机行为会破坏整个经济体系。

同时,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来稳定经济,例如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

二、2008年金融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源于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导致全球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经济原因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次贷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大量次贷贷款债务出现违约,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信用市场崩溃,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

社会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和财富损失。

许多人失去工作,房屋被抵押或被银行收回,个人和家庭陷入了财务困境。

同时,危机影响了全球经济,许多国家也受到了波及。

启示2008年金融危机的启示是金融市场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规范,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此外,金融教育和风险意识的提升也是重要的,个人和机构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财务和投资。

三、2020年新冠疫情危机2020年的新冠疫情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不例外。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提要美国次贷问题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被认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它给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重要影响。

本文比较本次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起源地、货币制度环境、政府救市政策、形成原因等方面的异同点,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危机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差异;相似性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都给世界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两者都带来了股市崩溃、高失业、银行倒闭、通货紧缩等危害。

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大萧条进行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和把握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两次危机的差异性(一)危机起源地不同。

本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导致大型金融机构纷纷倒下,进而引起全球流动性的紧缩。

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前,房地产自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成为美国经济又一轮增长引擎,同样出现了近八年的长期繁荣。

美联储长期低利率政策造成世界范围内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再次威胁经济发展信贷急速膨胀引发过度消费,并导致房市泡沫过度膨胀而破灭。

资本市场中高度衍生化的金融产品设计者的道德缺失和投资者的贪婪同样聚集大量金融风险,金融杠杆率过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促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全面崩溃,尤其是几百万亿美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崩溃,直接消灭了大批流动性,更为严重的是,金融机构或破产或转型或追求资产安全,纷纷在场外金融衍生品上去杠杆化,使各国央行释放的流动性陷入“流动性黑洞”,全球一度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局面。

关于大萧条的起源地,笔者以为大萧条虽以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的崩溃为导火索,但德国等欧洲国家都在1929年之前就遭受了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袭击,这说明当时欧洲经济危机至少部分独立于美洲发展,大萧条若简单地解释为是以美国为起源地是有失偏颇的。

以德国为例,在一战后它的财政金融就一直处于混乱状态。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

世界两次经济危机比较研究

第一次经济危机背景
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导致大量投资者损失惨重,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
由于股市崩盘,银行纷纷倒闭,企业大量裁员,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股市崩盘
经济衰退
第一次经济危机表现
由于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社会动荡不安。
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失业率上升
由于经济衰退,社会不满情绪加剧,犯罪率上升,社会秩序混乱。
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防范经济保护主义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以适应全球经济新形势。
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避免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维护全球经济开放和合作。
06
结论
两次经济危机的起源
研究发现在两次危机中,经济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如过度负债、资产泡沫和金融市场不稳定等是主要原因。
不同点
两次经济危机的异同点分析
第一次经济危机
由于生产过剩、供需失衡、股市投机、贫富差距过大等因素所致。
第二次经济危机
由于房地产泡沫、信贷过度、金融衍生品风险、全球经济失衡等因素所致。
两次经济危机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经济危机
各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实行关税保护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一些国家遭受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研究两次危机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需要对两次危机进行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
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为未来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两次危机进行比较分析。

1923-1933年大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详细讲解]

1923-1933年大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详细讲解]

1929-1933年大危机与美国这次金融经济危机比较研究一,两次危机的成因比较:1929-1933年大危机:1)美国的信用过度膨胀则是造成严重货币信用危机的客观条件。

1923~1929年,美国的贷款业务增长了37%,有价证券的发行增加了1.5倍,股票价格上涨了2倍,而在此期间,工业生产却只增长了18%。

因此,经济危机一爆发,货币信用突然紧缩,便导致货币信用危机接踵而至。

2)在美国经济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原有的市场机制已经无法承受、容纳和驾驭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了,而与此同时,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尚未确立,政府干预趋于停止,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愈益弱化,这就导致了经济运行过程的严重失控和经济秩序的极度紊乱。

3)贫富差距与美国经济一起增长,国民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和两极分化,导致了大多数人的生活贫困与货币购买力的停滞和下降,由此出现的市场需求不足,与基于对未来前景的盲目看好而迅速膨胀起来的投资规模和信贷规模恰成鲜明对比;始于人为减税、任意放纵银行滥发贷款的经济过热所形成的供求之间愈益加剧的失衡,终于导致了虚假经济繁荣的彻底毁灭美国这场金融危机: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

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大面积的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爆发。

(见附图一)总结: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市场缺乏政府调控,过度的市场投机性形成的,现在的金融危机是由于次级抵押房屋贷款所导致的。

二,两次危机的影响比较:1)股市暴跌,但跌幅不一样。

美国十次经济危机一览 大萧条开辟政府救市新路

美国十次经济危机一览 大萧条开辟政府救市新路

美国十次经济危机一览大萧条开辟政府救市新路| [<<][>>]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经济危机。

当时“市场不干预主义”占垄断地位,美联储面对股灾袖手旁观,造成了股市崩溃和大萧条。

罗斯福1933年3月4日上台后,着手实施“新政”,建立一整套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

这些措施包括政府直接注资、提供银行担保、降息等,开辟了政府干预市场的新路。

这是历史上最大一次政府干预股市行为。

1948-1949年: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繁荣后的突然爆发。

形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暂时萎缩,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为了缓和危机,1948年,杜鲁门政府出台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其实质是美国对欧洲进行援助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功缓解了美国这次持续15个月的经济危机。

1953-1954年:战后第二次经济危机1953年7月,上台未久的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朝鲜战争。

受战争失败的拖累,美国经济在战争中形成的高涨过程被打断,陷入经济危机,工业生产的幅度下降9.1%,失业率达6.2%。

衰退时间持续了将近1年,直到1954年4月才结束。

为了应付危机,艾森豪威尔不得不用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办法。

联邦储备当局改变紧缩通货政策,实行放松银根政策,这种作法导致了通货膨胀。

1957-1958年:战后第三次经济危机(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国经济战后第三次陷入衰退,这次危机时间虽比较短,但较前两次危机严重得多,出现了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情况。

美国工业生产骤然下降13.5%,失业率高达7.5%。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爆发背景与演变过程比较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爆发背景与演变过程比较

发金 融衍 生 品 , 着 金 融 监 管 的 日益 加强 , 了开 拓 业 务 , 随 为 各
金 融 机 构 不 断 开 发新 的 产 品 ,在 国 际金 融 危 机 来 临 之 前 。 金
融 衍 生 品充 斥 市 场 ;本 轮 国 际金 融 危 机 还 出现 了影 子 银 行 。 存 在 着 游 离 于 传统 银 行 体 系之 外 、 事类 似 于 传 统 银 行 业 务 从
( ) 界 经 济 基 本 格 局 一 世
伊 始 还 出 现 了金 融 脱 媒 现 象 。
( ) 三 国际 货 币 体 系 两次危机期间的汇率弹性是不同的 。 经历 了 固 定 汇 率 制 向浮 动 汇 率制 的转 变 。在 大 萧 条 期 间 , 界 各 国普 遍 奉 行 金 世 本 位 制 度 .黄 金 输 送 点 决 定 了 各 国汇 率 波 动 的 幅度 相 当有
的 非 银 行 机 构 : 业 经 营 减 少 了银 行 的 投 资 机会 . 存 款 利 分 低 率 促 使 银 行 的存 款 资金 转 入 其他 投 资 渠 道 。O世 纪 6 2 O年 代
关键 词 : 国际 金 融 危机 大 萧 条 爆 发 背景 演 变过 程


两 次 金 融 危 机 的 爆 发 背 景 比 较
两 次 危 机 来 临 之 时 .美 国均 处 于 全 球 经 济 体 系 的核 心 , 均 成 为 危 机 的 发 源 地 。 两 次危 机 中美 国所 处 的支 配 地 位 不 但 同 。 战 之 后 。 国成 为 世 界 经 济 霸 主 , 一 跃 成 为 世 界 上 最 一 美 并 大的债权 国, 在世 界经 济 中处 于 绝 对 的支 配 地 位 。 在 国 际 金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1637年郁金香狂热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恐慌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连续到1843年。

恐慌的缘故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阻碍了集中治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固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银行危机1929年大崩溃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

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显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2009年的次贷危机现在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然而,“华尔街没有新事物”,综观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大萧条、1990年日本银行危机、北欧银行危机……均可见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子。

让我们不妨以史为鉴,通过以往几次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来为此次金融危机拨云撩雾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欧银行业的贷款比重及利息设定等都受到连串限制。

至1985年金融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限额管制,市场变得更为开放,但也同时造成银行间为了竞争市场占有率,而导致承做过多高风险的贷款。

1985-1989年,北欧三国(芬兰、瑞典、挪威)房价和股市表现都呈倍数成长,投机风气盛行,5年内瑞典房市上涨50%,股市则上涨超过200%。

房市股市荣景加速泡沫形成,也使私人部门借贷情形更变本加厉,加速民间消费和资本投资的快速成长。

后来政府为了对抗经济过热,1987-1992年间连续升息,导致经济显现衰退及资产价格(专门是商用不动产)剧烈下跌,严峻阻碍金融体系稳固及民间消费行为。

政府介入:1991年开始,北欧三国政府连续采取不同方式挽救市场。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比较及启示

危机是美 国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
刚性管死, 弹性管活, 建立起合法、 有序、 集约 集约用地; 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体系, 切实保 的农地利用制度。应把基本农田不折不扣落 护农民土地权益;进~步调整土地收益取得
实到地块 , ‘ 变 总量控 制” 空间控制”一经 格局, 为“ , 合理分配、 使用土地收益: 进一步发育 划定就是“ 禁区 ”必须“ , 管死 ” 除了关乎国 农地流转市场 , 。“ 促进土地合理流转。总之 , 无 家全局 、 有利于区域生态改善的重大工程 ( 论是新农村建设 ,还是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 如 南水北调) 不得不占用基本农田外 , 其他项 目 与完善 , 都要立足 当前 、 眼长远 , 我们 着 统筹 建设一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对必须 占 用基 安排、 科学规划, 广泛听取基层和农 民群众的 本农 田的项 目, 要按照当地征收征用土地 的 意见和建议; 要尊重 自 然规律、 经济规律和社
( 采取更有效的方法保护耕地、 四) 特别 从土地的收益中拿出更大的比例用于支持新
是保护好基本农 田。新农村建 设中, 必须继 农村 的建设,让农 民更多收益 。国土资源部
续完善和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和基本 李元表示 ,明年中央和地方土地收益直接用 “
农 田保护制度 , 还应该进一步探索 建立和完 于支持农业发展 的数量将大大增加,预计将 善最严格的适合我 国国情 的耕地保护 制度, 超过 100 ,0 亿元 ”三是建立土地收益基金专 ;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 项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土地 出让收益用于失 是对于非农建设经批准 占用耕地 的, 按照“ 地农 民社会保障 、 占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 农村基 多少 、 多少” 垦 的原则 , 由占用耕地 的单位 负 础设施建设、城镇土地收购储备和风险备用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与启示

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与启示

美 国 家 庭 总 资 产 下 降 15 %
万亿 美 元

降至
65 7
两次经 济危机犯下 同样 的错误
一 一
美国家庭拥有的财富倒退

到 了 2 0 0 4 年 以前 的 水平

背 景 20 世 纪 20


-
30
年代美


银行倒闭

美 国大 萧 条造 成



经历
次疯狂经济高速增长


了世 界性 的 金 融 恐 慌


7


德 国 所 有银
19 2 9
年 美 国在 资本主 义
4 8 5 %

繁荣的股市吹


柏 林 证 券交 易所 关

界工 业 生
产的比重 巳达



大了美 国房地 产 市 场泡 沫
美 国住 房

9
月 英 国 放 弃 了金 本 位

过 了 当时 英
79 %



法三 国比重 总和 的
贷款

从 2005
19 3 1
们袭来

时至 今 日 这 场 以美 国次 贷 为
, ,
达 52%
在历史上 此前仅有

年的

发端 的金 融危机愈 演愈烈
到噩 梦 结束 的迹 象

仍 然 看不
市 场 跌 幅 超 过 目前 水 平
2008
达 到 4 7 1% 蒸 发


反而 危机的影 响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比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分析基础

美国当前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比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分析基础

迅速扩 大 ,不具备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 , 为
危机埋下 了隐患。 自2 0 04年 6月起 ,美联储又开始连续 1 7 次 加息 , 利率的大 幅度 提高加重 了购房 者的还贷负担 , 国 美 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降温 ,大量偿 还不起贷 款的人出现 , 房
前金融危机与 2 O世纪 3 O年代经济 危机 是近一个 Nhomakorabea 纪以来

两次危 机产生 的历史背 景
( ) 一 两次危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12- 13 9 9- 9 3年的“ - 经济大萧条 ” 是迄今为止 资本 主义世 界发生过的最全 面、 最深刻 、 最持久的一次厨期性经济危机 。
在危机爆发之前 ,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 ,9 3 1 3 12 - 9 0年
20 09年第 l 2期 总第 5 O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 OMI S ARC GUI C RE E H DE
No.2, 0 1 2 09
S r lNo5 e i .O a
美 国当前金融危机 与 2 O世纪 3 O年代 经济危机 的 比较研究
— —
以马 克 思主 义 经济理 论 为分析 基 础
状态 中, 经济表面呈 现出投 资增加 、 生产 扩大 、 股价上涨 的局 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 , 都存在着经济 比例失衡 、 贫富差 距拉大 、 市充斥大量泡沫等 问题 , 股 这些矛盾 的积 聚 , 最终导 致危机的发生。三是 危机爆发前 , 美国政府都采取 了扩张性 经济政策 , 主张经济 自由化发展 , 助长 了危机的发生 。
物。虽然当前 的美国金融危机尚未演变成资本主义全面的经 济危机 , 但危机 的规模 、 危机波及的范围 、 国采取的应对措 各 施及所产生的深刻影 响 , 都可以与 2 0世纪 3 0年代的经济危

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其演变

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其演变

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其演变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核心,而美国的金融体系更是全球范围内最为庞大和重要的金融体系之一。

从它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金融行业不断的创新、调整和发展,也见证了美国经济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对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其演变作一探讨。

一、金融体系的基本特点美国的金融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投资银行、中央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等。

2. 证券市场:主要包括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和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等。

3. 金融衍生品市场:包括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4. 保险市场:包括寿险、财产保险等,同时还有再保险。

5. 资本市场:包括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有股权基金等。

从美国的金融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高度复杂性,同时它也是一个高度衔接的系统,各个组成部分都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同时美国的金融体系对整个世界的经济体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1. 起源时期(1775-1860年代)在美国独立前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贸易,金融体系非常简单,它主要由政府和私营银行组成。

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大部分银行都是由私人创建的,这些银行没有任何形式的监管机构,因此在市场的起伏波动中屡次破产。

但是,这一时期的经历是美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铺垫,例如美国的第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银行美联社”正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

2. 繁荣时期(1860-1913年)这个时期是美国的经济腾飞时期,也成为了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发展阶段。

美国政府开始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如“国家银行法”等,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银行监管体系,同时希望能够解决美国银行市场面临的危机问题。

同时,随着经济的繁荣,很多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开始涌现出来,这也为美国的金融体系增加了更多的组成部分。

3. 泡沫和大萧条时期(1913-1945年)在这个时期中,美国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些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许多市场的泡沫化引发了金融危机,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表明了这一危机的严重性。

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时期的比较

金融危机与大萧条时期的比较

较快恢复 了部分元气 , 股票市场企稳 反弹。以 道琼斯指 数为 例 ,金融 危机 以来 ,道指 ” “ 从 20 年 1 中旬 的约 10 0高点 ,大 幅下跌 08 月 30 至 20 0 9年 3月最低 约 6 0 5 0点 ,下降 幅度高 达 5 %。 金融危机 的前两年 , 0 但 道指在第一波
溃 。但 是 , 球 经 济 格 局 不 平 衡 状 况依 旧 , 全 危
了 约 1%。 8
大 幅 下 跌 的基 础 上 ,反 弹 了 6 %左 右 并 没 有 2
机后续影 响仍 然变幻莫测 ,各国大量 的财 政 货 币强力刺激 与高失业率 、主权 债务风 险并
存 , 达 国家 通 缩 与 新 兴 经 济 体 通 胀 并 存 , 发 全
连 续 大 幅 下 挫 ,全 球 股 市 经 过 初 期 下 跌 之 后
3 %( P . P P价格 ) 13 年美 国 、 4 。 90 日本两个大 国
经 济 产 出 实 际 增 长 为 一 .%和 一 . ,0 9 8 9 73 2 0 % 年则为 一 . 25 %和 一 .% , 元 区 国 家 的 经 济 实 5 4 欧
— —
年。 这个角度而言 , 从 全球经 济避 免了大萧 条
时期 那 种 自我加 速螺 旋 下 降式 的崩 溃 。
— —
全 球 经 济 实 际 负增 长 幅度 相 对 较
小。 据世 界银行估 计 ,0 9年全球经济负增 长 20
约 22 。如 果 按 照 实 际 购 买 力 计 算 ,0 9年 . % 20 全 球 实 际 负 增 长 1 %。 这 一 数 字 大 大 小 于 大 . 0 萧 条 后 第 一 年 即 13 9 0年 的 实 际 负 增 长 率

美国大萧条与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

美国大萧条与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

美国大萧条与经济危机的原因与影响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然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严重的经济危机,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美国大萧条。

美国大萧条是指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经济陷入萧条,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大萧条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市场崩溃和金融危机美国大萧条的根本原因是股票市场的崩溃。

1929年10月,股票市场崩盘,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纷纷亏损严重。

这一事件引发了金融危机,导致银行破产和信用紧缩。

银行倒闭使得大量资金流失,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来维持经营。

金融危机蔓延到整个经济系统,引发了经济的严重衰退。

二、农业危机美国大萧条时期,农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0世纪初期,农业生产出现过剩,使农产品价格骤跌。

随着大萧条的到来,人们失去了购买力,农产品需求进一步下降,农民的经济状况变得极度困难。

同时,长时间的旱灾和飓风等自然灾害也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减少,农业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失业激增美国大萧条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失业率的激增。

许多工厂因为经营困难而停产,导致大量员工失业。

失业率的飙升使得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无法满足基本需求。

失业率持续上升对整个经济造成极大冲击,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四、销售下降与投资减少美国大萧条时期,销售量急剧下降。

由于人们失去了购买力,无法购买日常生活物品和奢侈品,企业销售额锐减。

销售下滑导致企业利润下降,再加上金融危机和信用紧缩,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维持经营,投资减少。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企业无法进行科技研发和生产力提升,经济停滞不前。

五、政策调整与新政府干预面对美国大萧条,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新政府干预措施。

其中包括新政府的供给侧经济政策,如重建银行体系和监管金融市场,实行相关的经济改革,并通过各种就业和福利计划提供帮助。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缓解了经济危机。

在经济影响方面,美国大萧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崩溃和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美国大萧条”——史实与争论

“美国大萧条”——史实与争论

“美国大萧条”——史实与争论美国大萧条——史实与争论引言: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对美国及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同大萧条是由美国股市崩盘引发的,然而,各种学者对于大萧条的原因及其后果存在争论。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历史史实,以及在学界存在的争议。

一、大萧条的历史史实1. 股市崩盘: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发生重大崩盘,被视为大萧条的起点。

沉重的投机使股市泡沫破裂,造成巨额资产损失,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

2. 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股市崩盘导致众多投资者破产,银行面临大规模提现,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

因为过度放贷和缺乏充分的监管机构,许多银行宣布破产,引发了信贷危机。

3. 失业率飙升: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破产或裁员,失业率迅速攀升。

根据统计数据,大萧条期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达到25%左右,成千上万的家庭陷入贫困。

4. 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失业率飙升和金融灾难使得整个美国经济受到极大冲击,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下降。

一度繁荣的农业和工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

二、关于大萧条的争论1. 主导因素:有学者认为,股市崩盘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而另一些学者则主张将焦点放在银行业的泡沫和未充分监管上。

争论的焦点是究竟是股市破产引发了其他经济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导致了股市崩盘。

2. 短期与长期影响:争议的另一个方面是大萧条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有人认为,大萧条对于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推动社会保障等。

然而,也有人认为大萧条对经济的长期影响并不明显,因为美国在二战后快速恢复并重新崛起。

3. 新政与市场: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罗斯福的新政,来应对经济困境。

一些学者认为,这些政策成功地缓解了危机,帮助了美国走出了困境。

然而,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过度,危机过程中应更多依靠市场机制。

结论:虽然大萧条的历史史实基本得到共识,但在其原因和影响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新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的历史比较□郑联盛(中国财政部)2008年9月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AIG被国有化,高盛和摩根转型银行控股公司。

美国金融市场跌宕起伏,次贷危机全面升级,演绎了全球金融历史的一次重大“金融海啸”。

实际上,次贷危机已经演化为新一轮金融危机,格林斯潘甚至认为美国已经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本轮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次流动性危机,也是一场信用危机。

大萧条是一次严重的银行危机和偿付危机,更是一次破坏性极大的经济危机。

比较之下,两者都是系统性危机,但到目前新一轮金融危机尚未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发展还存在重大变数,是否会演化为经济危机,现在还不得而知。

通过对大萧条和当前危机进行比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金融危机演进历程的认识,以及如何妥善应对金融危机。

一、两次危机的相似性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乃至全球经济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虽已过去70多年,但对危机的研究仍是美国经济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比大萧条和本轮金融危机,其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泡沫是两次危机的引爆点大萧条爆发初期,房地产市场生产过剩,而且所有住宅中大约一半被抵押;其后,大规模的违约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1]在1934年1月美国《城市住宅金融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2个城市中,自有房屋抵押贷款的违约比例均超过21%,其中,超过一半的城市,违约比例超过了38%,克里夫兰甚至高达62%(Bernanke,1983)。

当时美国经济除1920-1926年的土地泡沫之外,1925后美国股市泡沫迅速成长,不到四年时间,标普综合指数上涨了3倍多。

而本轮金融危机的引爆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住房次级抵押贷款和房地产泡沫(何帆和张明,2007)。

美联储持续降息和贷款标准的放松,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内催生了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

2001年美国次贷总额占抵押贷款市场总额的比率仅为5.6%,到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无需或可较少提供财务资料的房贷自2001年的28.5%上升到2006年的50.8%。

2.两次危机的破坏力极大1930—1933年是美国历史上金融体系最艰难、最混沌的阶段。

1933年3月,银行破产达到高潮,银行体系瘫痪,违约和破产程度严重,影响了除联邦政府之外的几乎所有借款人。

1930年11月—12月,第一次银行危机爆发;1931年夏天,金融恐慌演化为经济衰退;1933年3月,银行“休假”,整个银行体系陷入瘫痪;直到1933年—1935年,罗斯福新政之后,重建金融体系,经济才缓慢复苏。

1930—1933年,每年银行倒闭的比例分别为5.6%、10.5%、7.8%和12.9%,到1933年年底,坚持经营的银行仅为1929年的一半强,美国的银行数量从25000家减少到不足15000家(Bernanke,1995)。

另外一方面,大萧条的破坏力体现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上,即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经济活动从1929年中期到1933年初持续衰退。

工业产出下降了37%,价格下降了33%,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30%,而名义的国民生产总值则下降了一半以上。

失业率上升到25%的最高峰,并在20世纪30年代其他的年份中一直保持在15%以上(恩格尔曼等,2008)。

[2]新一轮金融危机,截至2008年6月底,已经产生了117家“问题银行”。

随着“两房”被接管,雷曼、美林倒下,AIG被国有化,华惠银行破产,可能还会有上百家金融机构出现问题。

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有可能让美国付出将近3万亿美元的代价,相当于美国GDP总量的20%以上(Roubini,2008a)。

另外,鲁比尼(Roubini,2008b)警告称,在实体经济方面,占全球GDP约55%的发达经济体陷入经济衰退,不能排除系统性失败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对照美国1987年储贷危机、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以及1991年北欧危机的经验看,美国次贷危机在集中爆发告一段落之后仍将经历两年的经济下滑,至少要到2010年企稳。

从政府救援的角度出发,政府推出救市之后,经济仍要平均下滑或者衰退两年(申银万国,2008)。

3.危机的爆发和金融部门非审慎行为密不可分大萧条和美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非审慎经营是紧密相关的。

一方面,由于美国的银行业是由小型的分散的独立银行组成,带来了银行体系的整体脆弱性。

银行持有的负债主要是活期存款,而其资产却主要是非流动性资产,这就导致了期限错配,带来了一种不良的预期。

对银行破产的市场预期,就可能产生挤兑,最后导致不良预期的自我实现。

另一方面,大萧条和20世纪20年代大规模的债务扩张紧密相连。

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和票据从1920年的261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471亿美元,非联邦公开证券从118亿增长到336亿,城市房地产抵押债券的未清偿价值从1920年的110亿增加到1929年的279亿,而1929年美国国民收入为868亿(Bernanke,1983)。

在次贷危机的爆发和升级过程中,金融行业的非审慎行为被认为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审慎的住房抵押贷款,过度的证券化、会计准则和资产管理等创新带来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次贷危机,重创了美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和国际市场(何帆和郑联盛,2008)。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对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的冒险行为的一次大规模的清算。

斯蒂格利茨(2008)认为,两次危机是市场不诚实的后果,美国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途径规避了金融当局的监管,并拒绝反垄断的任何举措。

两次危机都是金融机构的不诚实行为和政策决定者的无能的共同结果。

4.危机的传导存在相似性大萧条和新一轮金融危机中的金融合约是非指数化的,这样,货币存量和价格水平的变化,就可能通过债务型通货紧缩和流动性及其稳定性来影响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

债务型通货紧缩(DebtDeflation)就是借款人(一般是企业和家庭)发生财务困难,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

在美联储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之后,资产和商品价格下降,对债务人构成还债压力,债务人就不得不贱卖自己的资产,引起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金融环境更加窘困。

比如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偿还压力加大,再融资成本增加且渠道减少,可能导致自由资金、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的不匹配,进而导致现金流不足或资不抵债。

如果债务型通缩足够严重,就会危及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产生“对手风险”),直接造成银行的实际或潜在的贷款损失,影响金融机构的资本实力,损害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率,最后导致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功能的丧失,这就产生了引致性金融危机(InducedFinancialCrisis);如果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功能丧失逐步累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被堵塞,那么最后的宏观表现就是经济衰退。

(EichengreenandGrossman,1994)。

金融危机将给信贷流动渠道造成大量渠道外的变动,扰乱信贷配置的过程,市场的流动性变得更加敏感且不稳定。

当整个金融部门都缩紧流动性,那金融中介行为的实际成本大幅提高,借款人就会发现信贷变得昂贵而难以获得,信贷紧缩就会演变为总需求的萎缩,最终演变成为一次经济衰退。

衰退持续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在信贷混乱之后,建立新的信贷渠道或者重塑旧的信贷渠道的时间;二是债务人恢复正常经营和偿还能力的时间(Bernanke,1983)。

5.政府的强力干预1933年3月,美国银行体系几乎瘫痪,金融体系的自我修正能力已经丧失,至少市场参与者对市场自我调整的信心已经失去。

新任总统罗斯福只好宣布“银行休假”[3](1933年3月7日,罗斯福宣布临时关闭全国17032家银行,3月12日,12817家银行获准重新开业),关闭大部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大萧条达到危机的底部。

“罗斯福新政”[4]之后,政府主导金融重建,理顺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稳定了经济和金融秩序。

1934年,政府通过复兴金融公司(ReconstructionFinanceCorporation)向银行和大量金融机构注资。

1933年之后,政府成立了联邦储蓄与贷款保险公司(FSLIC)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存款贷款提供一定的保险,政府并授权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比如,1934年,新增的抵押贷款中,政府支持的房屋产权人贷款公司发放了71%的贷款。

罗斯福还和国民进行“炉边谈话”,稳定了国民对市场和政府的信心。

在本轮金融危机中,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尤其是警惕危机造成系统性破坏,演化为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和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等货币当局紧密合作,对次贷危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救援。

BIS(2008)指出,货币政策当局主要的救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使短期利率接近于目标水平,二是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四是调整货币政策的基调。

其中,美联储在2007年12月和2008年3月连续推出四项重要的金融创新,截至2008年5月底,美联储大约动用6000亿美元资产实施这些金融创新工具(Cecchetti,2008),截至9月中旬,各国央行向市场注入的流动性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

[5]更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以稳定金融体系,稳定经济发展。

2007年12月通过《抵押贷款债务减免的税收豁免法案》(MortgageForgivenessDebtReliefAct),2008年2月推出“救生索工程”(ProjectLifeline),旨在减缓房主还贷压力,稳定住房抵押债券市场。

2008年2月14日,布什签署约1680亿美元的退税法案,对中低收入的纳税人实施不同力度的一次性退税,同时,中小企业也可获得总额为50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

更受关注的是,美国政府通过了《经济稳定紧急法案》,授权财政部实施“问题资产救助计划”,收购价值至多7000亿美元的问题住房抵押贷款资产和其他资产。

二、两次危机的差异性1.两次金融危机的历史背景不同大萧条是和金本位制度相联系的,而本轮金融危机则是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相联系的。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991)认为,全球范围内的国内货币供给崩溃,导致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总需求的急剧收缩和价格下降,其内部制度因素是20年代后期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国际金本位制存在技术缺陷和管理不善等缺点。

一战之后,各国努力重建金本位制,以期稳定货币供给和金融体系。

英国于1925年恢复金本位制,法国是1928年恢复该制度,至1929年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多采取金本位制度。

但是,在金本位下,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受黄金储备存量和中央银行买卖黄金价格的影响,同时受货币乘数、黄金拨备率(goldbackingratio,基础货币除以央行的国际储备加黄金储备之和)、国际储备和黄金储备之比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