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原理第二章
第2章腐蚀电化学原理简介PPT课件
腐蚀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又是从何而来的?
形成腐蚀电池确实对腐蚀有加速作用。在腐蚀控制工作中仍 然要注意防止形成腐蚀电池,或减小腐蚀电池的推动力。
Zn+2H+→Zn2++H2↑
电流的流动
金属中: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形 溶液中:离子迁移。阳离子从阳极区向阴极区迁移,阴离子从
成
阴极区向阳极区迁移。
回 路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5
A
k
e
-
+
化学 Zn
Cu
势能2H+
Zn2+
SO42-
电池工作的推动力是电池反应的化学势能,即反应物和反应 产物之间的化学势差。
化学势能与构成电池的两个电极的电位差成正比。
ΔrGm=-nFE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6
2.1 腐蚀电池
-+
Zn Cu e
Zn2+
2H+ SO42-
◦ 把Zn-Cu原电池短路,电池仍可以持续工作。
电池工作的结果仅造成Zn被溶解(腐蚀),不能输出有用的 电功
形成了腐蚀原电池(可简称腐蚀电池)。电化学腐蚀是以腐 蚀电池工作的方式完成的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10
2.1 腐蚀电池
2.1.2 腐蚀电池的类型
◦ 按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阳极的大小:
宏观腐蚀电池:阳极区和阴极区尺寸较大,区分明显,多数 情况下肉眼可辨。
电化学原理第二章
23:41:36
原电池表示法: (1)负极在左边,正极在右边,中间溶液。注明活度、浓度、 分压等物态 (2)两相用“|”或“,”表示;盐桥用“||” (3)注明惰性金属种类 (4)上述写法可注明电池反应温度,电极正、负极性,且自发 进行时电池电动势为正值。
• (-) 电极a 溶液(a1) 溶液(a2) 电极b (+) • 阳极 E • 电池电动势: 阴极
23:41:36
以锌电极为例(锌插入硫酸锌溶液所组成的电极体系) 可以将金属看成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当锌片与硫酸锌溶液 接触时,金属锌中Zn2+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Zn2+的化学势,则 锌不断溶解到溶液中,而电子留在锌片上。 结果: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形成双电层。
双电层的形成建立了相间的电位差;
表面电位χ: M相的试验电荷越过表面层进入M相所引起的能量变化涉及 两方面: (1)任一相表面层中,因界面上的短程力场(范德华力、共 价键力等)引起原子或分子偶极化并定向排列,使表面层成 为一层偶极子层,单位正电荷穿越此偶极子层所作的电功为 M相的表面电位χ ,故将一个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M 相所作电功是外电位与表面电位χ之和 ф =+ χ (2.2)
(2.9)
ΔMs是被测电极绝对电位,ΔRs是参比电极绝对电位, ΔRM是两金属相R与M的金属接触电位。(2.9)可简化为
(2.11) E = - R 若规定参比电极相对电位R=0,则测得的端电压 = E ,且有
i i F nF
m s
23:41:36
eM
23:41:36
外电位用:已知真空中任何一点的电位等于一个单位 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该处所做的功,如孤立相M是 良导体组成的球体,电荷均匀分布,故试验电荷移至 距离球面10-4~10-5cm处所作的功W1等于球体所带净电 荷在该处引起的全部电位,这一电位称M相(球体) 的外电位用表示。
李狄版电化学原理-第二章__电化学热力学
电池的表示方法
250C , (-) Zn|ZnSO4(αZn2+=1) || CuSO4(αCu2+=1) |Cu (+) 1、负极写在左边,正极写在右边,溶液写在中间。溶液中有关 离子的活度或浓度,气态物质的气体分压应注明 2、两相界面用单竖线“∣”或“,”隔开,两种溶液通过盐
桥连接,用双竖线“‖”表示盐桥。
形成原因:
不同的金属相中电子的电化学位不同,电子逸出金 属相的难易程度也不同。通常以电子逸出功来衡量电 子逸出金属的难易程度。
结果:
电子逸出功低
电子逸出功高
电子逸出功高的金属带 负电,电子逸出功低的金属 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的电位 差→金属接触电位。
2.1.3、电极电位
1 电极体系(简称电极) 如果在相互接触的两个导体相中,一个是电子导电相,另一个 是离子导电相,并且在界面上有电荷转移,这个体系就称为电 极体系(简称电极)。
E = M S - R + R M R =0 E(相对电位)= = M S + R M 实际上,相对电极电位不仅包括M S ,而且包括金属接触电
位 R M 。
3 绝对电位符号的规定
规定溶液深处电位为零,金属与溶液的内电位差看成是金属 相对于溶液的电位降。 金属一侧带正电, 溶液一侧带有负 电,M S 为正值 反之,: M S 为负值。
E ΔZn φS ΔSφCu ΔCuφ Zn
电极材料不变,Cu Zn是恒定值; 若S Cu 恒定,
E = ( Zn S ) 即:绝对电位的变化值是可求出的。
E有用,对不同电极测 量, E 的大小顺序与绝对 电位的大小顺序一致。 参比电极 能作为基准的,其电极电 位保持恒定的电极。
第二章 电化学热力学
氧化反应
阴极(+) Cu片: 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c.偶极子层
溶液一侧
M
S
偶极子层
相间电位的形成原因及双电层种类
4、金属自身偶极子 的排列(金属表面因 各种短程力作用而形 成的表面电位差,例 如金属表面偶极化的 原子在界面金属一侧 定向排列所形成的双 电层)。
d.金属表面电位
金属一侧
M
S
金属表面电位
双电层的种类
双电层:由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层构成的界
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之 间存在的相间电位。
形成的原因:由于两溶液相组成或浓度不同, 溶质粒子将自发的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相迁移, 就是扩散的作用。正负离子运动速度不同在相 界面形成的双电层,产生一定的电位差。
特点:相对稳定;无法测量;不可逆;尽量消除。 消除方法:在两种溶液之间接盐桥。
原电池 galvanic cells
原电池定义:凡是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的电化学装置。
原电池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电 流供给外线路中的负载使用。如:
()Zn ZnSO4 Zn2 1 CuSO4 Cu2 1 Cu ()
原电池 Primary cell
它是由于电子在两种金属中化学位-电子逸出 功不同引起的。
电极电位
electrode potential
电极电位:电极体系中,两类导体接触界面所形 成的相间电位,金属/溶液之间的相间电位,即 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溶液)的内电位差。
电极电位是稳定的:
M S M S ii e
第 2 章 腐蚀电化学原理简介
形成腐蚀电池确实对腐蚀有加速作用。在腐蚀控制工作中仍 然要注意防止形成腐蚀电池,或减小腐蚀电池的推动力。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10
2.1.2 腐蚀电池的类型
◦ 按组成腐蚀电池的阴极、阳极的大小:
宏观腐蚀电池:阳极区和阴极区尺寸较大,区分明显,多数
什么是正极和负极,什么是阴极和阳极? 什么情况下正极是阳极,什么情况下正 极是阴极?
A
e
k
+
Cu 2H+
Zn
Zn2+
SO42-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4
总反应(电池反应) = 阳极反应 + 阴极反应 Zn+2H+→Zn2++H2↑
形 成 回 路
电流的流动 金属中: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溶液中:离子迁移。阳离子从阳极区向阴极区迁移,阴离子从 阴极区向阳极区迁移。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腐蚀电池不做有用功,只造成金属的腐蚀。
腐蚀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和推动力与一般原电池相同。
两个电极反应,阳极反应造成金属溶解(或腐蚀),阴极反 应是环境中的氧化剂(习惯上称去极化剂)的还原反应。
两个电极反应是共轭关系,即阳极失去的电子等量地被阴极 反应消耗。
金属的腐蚀速度、阴极去极化剂的还原速度和通过的电流之 间符合法拉第定律。
情况下肉眼可辨。
1. 电偶电池:两种不同的金属短路接触,浸入连续的电解质溶液中。 如钢铁部件用铜铆钉连接,连接区存有积水的情况。
中国民航大学 理学院
2010/8/14
《电化学原理第二章》PPT课件
溶液(1)
§2.2 电化学体系
电化学体系有三类 1.原电池:电化学反应自发进行并能对外做功,自发将电流送到外电 路中做功。 2.电解池:与外电源组成回路,强迫电流在电化学体系中通过并促使 电化学反应发生。 3.腐蚀电池:电化学反应自发进行,但不对外做功,仅起金属破坏作 用。
16:23:07
一、 原电池
例2: 2Ag + Hg2Cl2 2Hg + AgCl
阳极:Ag + Cl- - e → AgCl 阴极:Hg2Cl2 + 2e → 2Hg + 2Cl原电池表示为: Ag∣AgCl(s), Cl-(α1)‖Cl-(α2), Hg2Cl2(s)∣Hg(
16:23:07
例3:
H2 (P1) + Cl2 (P2)
阳极
16:23:07
E
电池电动势:
E = c - a+液接 = 右 - 左+液接
阴极
例1: Zn + CuSO4(α2) ZnSO4(α1)+Cu
阳极 Zn – 2e → Zn2+ 阴极 Cu2+ + 2e → Cu 原电池表示: Zn∣ZnSO4(α1)‖CuSO4(α2)∣Cu
16:23:07
16:23:07
二、金属接触电位
相互接触的两金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称为金属接触电位。 不同金属对电子亲和力不同,故在不同金属相中电子的电化学位不相等,电子逸出难易不同。 电子逸出功:金属电子离开金属逸出真空中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来衡量电子逸出金属的难易程度,这一能量 叫电子逸出功。 其电子逸出功不同,相互逸入的电子数目将不等,故在界面形成双电子层结构。电子逸出功高的相带负 电,电子逸出功低的相带正电。两相间双电子层的电位差即为金属接触电位。
第2章—电化学腐蚀原理(二)
2.8.1 析氢腐蚀的阴极过程步骤 在酸性溶液中,析氢过程步骤: (1)水合氢离子向阴极表面扩散并脱水: H3O+ → H+ + H2O (2)H+与电极表面的电子结合放电,形成吸附氢原子: H+ + e→Hads (3)吸附态氢原子通过复合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ads → H2 或发生电化学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 + e → H2 (4)H2分子形成氢气泡,从电极表面析出。 各过程连续进行,最慢的过程控制整个反应过程。 通常(2)过程为控制过程。
电流通过腐蚀电池时,阳极的电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升 高)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 电流流过腐蚀电池时,阴极的电极电位向负方向移动(降 低)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 (1)电化学极化或活化极化 在金属阳极溶解过程中,由于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的速度 大于金属离子放电离开晶格进入溶液的速度,因此阳极的正 电荷将随着时间发生积累,使电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发生 电化学阳极极化。 由于电子进入阴极的速度大于阴极电化学反应放电的速度, 因此电子在阴极发生积累,结果使阴极的电极电位降低,发 生电化学阴极极化。
(1)构成腐蚀电池,即阴、阳极区之间存在电位差;
(2)存在着维持阴极过程进行的物质,即阴极去极化剂。
2.6 腐蚀电池的电极过程
2.6.1 阳极过程
(1)金属原子离开晶格转变为表面吸附原子:
M晶格 → M吸附 (2)表面吸附原子越过双电层进行放电转变为水化阳离子: M吸附+mH2O → Mn+•mH2O + ne (3)水化金属离子Mn+•mH2O从双电层溶液侧向溶液深处迁移。
2.8.2 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与特征
第2章—电化学腐蚀原理(二)讲解
O2 + e →
O
2
O
2
+ H+ → HO2
HO2
HO
2
+
e
→
HO
2
+ H+ → H2O2
H2O2 + H+ + e → H2O + HO
HO + H+ + e → H2O
2.9.2 扩散控制——浓差极化
J
D(
dC dx
)x0
id nFJ
id=nFD(
dC dx
)
x0
nFD
化腐蚀,或称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反应类型: 在酸性溶液中,反应物来源于水合氢离子(H3O+),它在阴极 上放电,析出氢气:H3O+ + 2e → H2 + 2H2O
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是水分子直接接受电子析出氢气: 2H2O + 2e → H2 + 2OH-
2.8.1 析氢腐蚀的阴极过程步骤
在酸性溶液中,析氢过程步骤: (1)水合氢离子向阴极表面扩散并脱水: H3O+ → H+ + H2O (2)H+与电极表面的电子结合放电,形成吸附氢原子: H+ + e→Hads (3)吸附态氢原子通过复合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ads → H2 或发生电化学脱附,形成H2分子: Hads + H+ + e → H2 (4)H2分子形成氢气泡,从电极表面析出。 各过程连续进行,最慢的过程控制整个反应过程。
2.9.2 耗氧腐蚀的步骤
耗氧腐蚀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氧
李狄-电化学原理-第二章-电化学热力学
第二节
电化学体系
一. 三种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Galvanic cell):凡是能将化学 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叫做原 电池或自发电池;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将电能转 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 电解池; 腐蚀电池(Corrosion cell):只能导致 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 短路原电池。
相对(电极)电位:研究电极与参比电 极组成的原电池电动势称为该电极的相 对(电极)电位 ,用 表示。 符号规定: 0 研究电极在原电池中发生还原反应: 0 研究电极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
氢标电位
定义:标准氢电极作 参比电极时测得的电 极相对电位 。如:
Pt|H2,H+||Ag2+|Ag
i
或 0
带电粒子:
W2
W1
W2
W1
将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实物相内部所做的功
将单位正电荷e从无穷远处移至离良导体球 体M10-4~10-5cm处,电荷与球体之间只有长 程力(库仑力)作用:
W1
从10-4~10-5cm处越过表面层到达M相内: W2 界面短程力做电功: 克服物相M与试验电荷之间短程力所作的化 学功:W化
0.799V
液体接界电位与盐桥
液体接界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 同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之间存在的 相间电位。
产生的原因: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 速率而引起。
由于离子扩散速度不同造成的液体接界电位
盐桥:饱和KCl溶液中加入3%琼脂。
由于K+、Cl-的扩散速度接近,液体接 界电位可以保持恒定。
电化学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 也可将非电解质的无限稀溶液看作是一种理想溶液
17
• 热力学定义: 若溶液中任一组分在全部 浓度范围内(0≦xi≦1)均服从拉乌尔定律, 则其为理想溶液.
18
(2)化学势(chemical potential)
• 定义: 恒温恒压下,向指定组成体系中 加入微量组份(或无限大体系中加入1mol 组分i)所引起的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
0.20
0.50
1.00
0.10
0.20
0.50
1.00
0.690
0.592
0.437
0.310
0.795
0.766
0.757
0.810
0.789
0.742
0.683
0.659
0.764
0.712
0.644
0.597
0.759
0.710
0.671
0.679
0.724
0.653
0.543
0.449
0.717
(1)与极稀的非电解质溶液可视作理想(稀)溶液,活 度系数近似等于1不同,对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由 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它比非电解质溶液的情况 复杂得多,此时的活度与理想(稀)溶液的活度仍有一 定的偏差;
(2)强电解质几乎完全电离成离子,整体电解质不复 存在,其浓度与活度的简单关系不再适用;
(3)对于电解质溶液,由于单个离子的活度无法测定,
G A
L
42
电导率: 边长为单位长
度的立方体溶液所 具有的电导。
中自由分子的数量,同时增加离子的体 积; • 溶质对溶剂的影响:带电离子的水化破 坏附近水层的四面体结构,改变邻近水 分子层的介电常数。
920124-李狄-电化学原理-第二章-作业
解. 在阴极析出的离子可能有Zn2+, H+, Cu2+, 阴极优先析出的离 子是电极电位较正的离子
平(Cu
Cu 2 )
0(Cu
Cu 2 )
2.3RT 2F
lg
Cu 2
0.337 0.0591lg(0.01 0.41) 0.27V 2
平(Zn
Zn2)
0(Zn
Zn2)
2.3RT 2F
lg
Zn
2
0.763 0.0591lg(0.001 0.39) 0.86V 2
电极反应
() H 2 2H 2e () I 2 2e 2I
电池反应
H 2 I 2 2HI
E
E0
RT 2F
ln
1
HI 2
E0
0
0
0(350C)
0(250C) 1.310 4(t 250C)
0.5346 1.310 4(350C 250C) 0.5333V
(3)该反应的△G0值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 (5)如果把上述反应改写成1/2H2(101325 Pa)+1/2I2=2HI (α=1),以上各问的答案是否会改变
电极反应 () Ag Ag (0.1mol / Kg) e () Ag (1mol / Kg) e Ag
电池反应 Ag (1mol / Kg) Ag (1mol / Kg)
E E0 RT ln Ag (1mol / Kg) RT ln mAg (1mol / Kg) F Ag (0.1mol / Kg) F mAg (0.1mol / Kg)
电池反应
3H2 Sb2O3 2Sb 3H 2O
E
E0
RT
电化学原理_(李狄_著)北航出版社_课后1-7章习题参考答案
电化学原理第一章习题答案1、解:2266KCl KCl H O H O 0.001141.31.010142.31010001000c K K K K cm 11λ−−−−×=+=+=+×=×Ω溶液 2、解:E V Fi i =λ,FE V i i λ=,,, 10288.0−⋅=+s cm V H 10050.0−⋅=+s cm V K 10051.0−⋅=−s cm V Cl 3、解:,62.550121,,,,2−−⋅Ω=−+=eq cm KCl o HCl o KOH o O H o λλλλ2O c c c ,c 1.004H H +−====设故,2,811c5.510cm 1000o H O λκ−−−==×Ω4、(1)121,,Cl ,t t 1,t 76.33mol (KCl o KCl o Cl cm λλλλλ−−−−+−+−=++=∴==Ω⋅∵中)121121121,K ,Na ,Cl 73.49mol 50.14mol 76.31mol (NaCl o o o cm cm cm λλλ++−−−−−−−=Ω⋅=Ω⋅=Ω⋅同理:,,中)(2)由上述结果可知: 121Cl ,Na ,121Cl ,K ,mol 45.126mol 82.142−−−−⋅Ω=+⋅Ω=+−+−+cm cm o o o o λλλλ,在KCl 与NaCl 溶液中−Cl ,o λ相等,所以证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的正确性;(3) vs cm vs cm u vs cm u F u a o o l o l o i o /1020.5,/1062.7,/1091.7,/24N ,24K ,24C ,C ,,−−−×=×=×==++−−λλ5、解:Cu(OH)2== Cu 2++2OH -,设=y ;2Cu c +OH c −=2y 则K S =4y 3因为u=Σu i =KH 2O+10-3[y λCu 2++2y λOH -]以o λ代替λ(稀溶液)代入上式,求得y=1.36×10-4mol/dm 3所以Ks=4y 3=1.006×10-11 (mol/dm 3)36、解: ==+,令=y ,3AgIO +Ag −3IO Ag c +3IO c −=y ,则=y S K 2,K=i K ∑=+(y O H K 2310−+Ag λ+y −3IO λ)作为无限稀溶液处理,用0λ代替,=+y O H K 2310−3AgIO λ则:y=43651074.1104.68101.11030.1−−−×=××−×L mol /;∴= y S K 2=3.03810−×2)/(L mol 7、解:HAc o ,λ=HCl o ,λ+NaAc o ,λ-NaCl o ,λ=390.7,121−−⋅Ωeq cm HAc o ,λ=9.02121−−⋅Ωeq cm ∴α0/λλ==0.023,==1.69αK _2)1/(V αα−510−×8、解:由欧姆定律IR=iS KS l ⋅=K il,∵K=1000c λ,∴IR=1000il cλ⋅=V 79.05.0126101010533≈××××− 9、解:公式log ±γ=-0.5115||||+Z −Z I (设25)C °(1)±γ=0.9740,I=212i i z m ∑,I=212i i c z ∑,=()±m ++νm −−νm ν1(2)±γ=0.9101,(3)±γ=0.6487,(4)±γ=0.811410、解:=+H a ±γ+H m ,pH=-log =-log (0.209+H a 4.0×)=1.08电化学原理第二章习题答案1、 解:()+2326623Sb O H e Sb H O ++++ ,()−236H H +6e + ,电池:2322323Sb O H Sb H O ++解法一:00G E nF ∆=−83646F =0.0143V ≈,E=+0E 2.36RT F 2232323log H Sb O Sb H OP a a a ==0.0143V0E 解法二:0602.3 2.3log log 6Sb Sb H H RT RT a a F Fϕϕϕ+++=+=+; 2.3log H RTa Fϕ+−=∴000.0143Sb E E ϕϕϕ+−=−===V2解:⑴,(()+22442H O e H O +++ )−224H H +4e + ;电池:22222H O H O +2220022.3log 4H O H O P P RT E E E Fa =+= 查表:0ϕ+=1.229V ,0ϕ−=0.000V ,001.229E V ϕϕ+−∴=−= ⑵视为无限稀释溶液,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242Sn Sn e ++−+ ,(),电池:32222Fe e Fe ++++ 23422Sn Fe Sn Fe 2+++++ +23422022.3log 2Sn Fe Sn Fe C C RT E E F C C ++++=+=(0.771-0.15)+220.05910.001(0.01)log 20.01(0.001)××=0.6505V ⑶(),,(0.1)Ag Ag m e +−+ ()(1)Ag m e Ag +++ (1)(0.1)Ag m Ag m ++→电池:(1)0(0.1)2.3log Ag m Ag m a RT E E F a ++=+,(其中,=0) 0E 查表:1m 中3AgNO 0.4V γ±=,0.1m 中3AgNO 0.72V γ±=, 2.310.4log0.0440.10.72RT E V F×∴==× 3、 解:2222|(),()|(),Cl Hg Hg Cl s KCl m Cl P Pt ()2222Hg Cl Hg Cl e −−++ ,()222Cl e Cl −++ ,222Hg Cl Hg Cl 2+ 电池:222200002.3log 2Cl Hg Hg Cl P a RT E E E F a ϕϕ+−=+==−∵O 1.35950.2681 1.0914(25C)E V ,∴=−=设 由于E 与无关,故两种溶液中的电动势均为上值Cl a −其他解法:①E ϕϕ+=−−0,亦得出0E ϕϕ+=−−②按Cl a −计算ϕ+,查表得ϕ甘汞,则E ϕϕ+=−甘汞 4、 ⑴解法一:23,(1)|(1)()H Pt H atm HCl a AgNO m Ag +=()222H H e +−+ 222,()Ag e Ag +++ g ,2222H Ag H A ++++ 电池:有E ϕϕϕ+−=−=+,02.3log()AgAgAg RTE m Fϕγ++±∴=−。
应用电化学课件第二章电化学基本原理
应用电上化一学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6/16
C.碳电极(Carbon electrode)
碳电极又分为:石墨电极、糊状碳电极和玻 碳电极等。碳电极具有电位窗口宽、容易得 到、使用方便等特点。其中玻碳电极具有导 电性高、对化学药品的稳定性好、气体无法 通过电极、纯度高、价格便宜、氢过电位和 氧过电位小以及表面容易再生等特点,因而 应用比较广泛。
⑥化学修饰电极。将活性集团、催化物质附 着在电极金属表面上,使之具有较强特征功 能。
⑦多重电极,即金属溶液界面间存在着一种 以上的电极反应
应用电上化一学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6/16
根据不同用途分为: 1.工作电极(Work electrode)
工作电极又称研究电极,其上面发生的反应 过程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电 极 电 位 ( V ) + 0 .3 3 6 5
+ 0 .2 8 2 8
+ 0 .2 4 3 8
应用电上化一学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6/16
C. 银|氯化银电极 由覆盖着氯化银层的金属银 浸在氯化钾或盐酸溶液中组成。常用 Ag|AgCl|Cl-表 示。一般采用银丝或镀银铂丝在盐酸溶液中阳极氧 化法制备。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势与溶液中Cl浓度和所处温度有关。
返回
2020/6/16
标准氢电极
应用电上化一学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6/16
④难溶盐电极。氧化还原对的一个组元为难溶盐 或其他固相,它包含着三个物相两个界面,如 AgCl 电 极 Ag(s) | AgCl(s) | Cl- 、 氧 化 汞 电 极 Hg(l)|HgO(s)|OH-。
920124-李狄-电化学原理-第二章-作业
电极反应
() ()
Zn Zn2 2e Hg2Cl2 2e 2Hg 2Cl
电池反应
Zn Hg 2Cl 2 Zn2 2Hg 2Cl
E
E0
RT 2F
ln
Zn 2
Cl
2
E
E0
RT 2F
ln
Zn 2
Cl
2
E
E0
RT 2F
ln(cZn 2
)(c Cl
)2
E
E0
RT 2F
ln
4c3
3
E0
m' '
nF ' ' F ' '
m' ' ' '
lg ' 0.0822 lg 0.082 0.3046 ' 0.496
' ' 2 0.0591 0.0082
' '
电池2是有迁移浓差电池,且电极对阴离子可逆
(2)Eb t RT ln( ' ) 2t RT ln( ' )
nF ''
电极反应
() H 2 2H 2e () I 2 2e 2I
电池反应
H 2 I 2 2HI
E
E0
RT 2F
ln
1
HI 2
E0
0
0
0(350C)
0(250C) 1.310 4(t 250C)
0.5346 1.310 4(350C 250C) 0.5333V
(3)该反应的△G0值 (4)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 (5)如果把上述反应改写成1/2H2(101325 Pa)+1/2I2=2HI (α=1),以上各问的答案是否会改变
第2章-电化学分析概论(1-2)
电极电位的符号:
IUPAC规定,不管实际电子流动方向如何,均写成 还原反应的半反应。
2 o Zn 2 e Zn , 0 . 763 V 2 o Cu 2 e Cu , 0 . 337 V
电极电位为负值,表示电子通过外电路由给定电极(Zn)流向 标准氢电极;相反,则为正值。
二电化学分析方法分类1按照测量的电学参数的类型分类电学参数溶液的浓度定量关系?溶液电导电导分析法r电池电动势或电极电位电池电动势或电极电位电位分析法e电位分析法e4??电解称重电重量分析法或电解分析法g?电解电量库仑分析法c?电流安培分析法i?电流电位电压曲线伏安法或极谱分析法ei2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的分类第一类既不涉及双电层也不涉及电极反应如电导分析法
单个离子的活度和活度系数还没有严格的方法测定。正、 负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平均活度以及平均质量摩尔浓 度之间的关系为:
a m
稀溶液中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主要受离子的质量摩尔浓 度 m 和价数 z 的影响,于是路易斯提出了离子强度的概 念。离子强度I为:
15
在稀溶液范围内,活度系数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符合 如下经验式:
二、组成化学电池的条件 ---电极、电解质、外电路
(1)电极之间以导线相连; (2)电解质溶液间以一定方式保持接触使离子从一方迁移到另一方;
(3)发生电极反应或电极上发生电子转移。
三、电化学研究的体系和对象:原电池和电解池
7
1、原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图2-1 锌-铜原电池
2 Zn 2 e 氧化反应 (负极 -) 阳极:锌电极:Zn
o Hg Cl , Hg 2 2
2Hg+2Cl-
0 . 0592 lg[ Cl ]
电化学原理-第二章-电化学热力学
❖ 因此,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一个孤立相中电荷发生 变化时能量的变化,再进一步寻找带电粒子在两 相间建立稳定分布的条件。
❖ 作为最简单的例子,假设孤立相M是一个由良导体 组成的球体,因而球体所带的电荷全部均匀分布在 球面上(见图2.2)。
❖ 当单位正电荷在无穷远处时,它同M相的静电作用力为零。 当它从无穷远处移至距球面约10-4~10-5cm时,可认为试验 电荷与球体间只有库仑力(长程力)起作用,而短程力尚未 开始作用。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种在金属腐蚀和防护领域中常见 的相间电位。
2.1、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
一、相间电位 二、金属接触电位 三、电极电位 四、绝对电位和相对电位 五、液体接界电位
二、金属接触电位
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金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称为金属接界
电位。
由于不同金属对电子的亲和能不同,因此在不同的金
❖ 这样,在金属/溶液界面上,对锌离于来说,存在着两种 矛盾着的作用:
① 金属晶格中自由电子对锌离子的静电引力。它既起着阻止 表面的锌离子脱离晶格而溶解到溶液中去的作用,又促使 界面附近溶液中的水化锌离子脱水化而沉积到金属表面来。
② 极性水分子对锌离于的水化作用。它既促使金属表而的锌 离子进入溶液,又起着阻止界面附近溶液中的水化锌离子 脱水化面沉积的作用。
❖ 带电粒子或偶极子在界面层中的非均匀分布。造成这种
非均匀分布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 两相中出现剩余电荷。这些剩余电荷不同程度地集中在
界面两例,形成所谓的“双电层”。 产生原因: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利用外电源向
界面两侧充电。 例如,在金属相溶液界面间形成如图2.1(a)所示的“离
子双电层”。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答案第二章
电化学原理第四版答案第二章1、从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看,下列属于简单香豆素类的是()[单选题] * A龙脑B七叶内酯(正确答案)C薄荷醇D西瑞香素2、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抗菌消炎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B青蒿素C莪术醇D薄荷脑3、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4、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单选题] *A左旋体B右旋体C同分异构体D外消旋体(正确答案)5、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6、E何首乌(正确答案)下列不含蒽醌类成分的中药是()* A丹参(正确答案)B决明子C芦荟D紫草(正确答案)7、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8、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下列方法中能始终保持良好浓度差的是()* A浸渍法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9、颜色随pH值不同而变化的是()[单选题] *A黄酮B花青素(正确答案)C二氢黄酮D查耳酮10、使游离香豆素呈现红色的是()[单选题] *A异羟肟酸铁反应(正确答案)BA-萘酚-浓硫酸反应C浓硫酸-没食子酸D浓硫酸-变色酸11、药材虎杖中的醌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苯醌类B萘醌类C蒽醌类(正确答案)D菲醌类12、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单选题] *A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确答案)B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C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D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13、水提醇沉法可以沉淀下列()等成分()[单选题] * A葡萄糖B多糖(正确答案)C树脂D生物碱14、组成木脂素的单体基本结构是()[单选题] *AC5-C3BC5-C2CC6-C3(正确答案)DC6-C415、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16、容易发霉变质的是()[单选题] *A中药水提取液(正确答案)B中药乙醇提取液C二者均是D二者均非17、香豆素衍生物最常见的羟基取代位置是()[单选题] * AC7位(正确答案)BC5位CC3位DC6位18、分馏法分离挥发油的主要依据是()[单选题] *A密度的差异B沸点的差异(正确答案)C溶解性的差异D旋光性的差异19、酸碱沉淀法中的酸提碱沉法主要适用于()[单选题] * A黄酮类B香豆素类C醌类D生物碱类(正确答案)20、碱水提取芦丁时,若PH过高会使()[单选题] *A产品质量降低B产品收率降低(正确答案)C苷键水解断裂D内酯环开环21、很少含有挥发油的植物科为()[单选题] *A菊科B唇形科C茜草科(正确答案)D姜科22、中药补骨脂中的补骨脂内脂具有()[单选题] *A抗菌作用B光敏作用(正确答案)C解痉利胆作用D抗维生素样作用23、苯丙素类的基本母核是具有一个或数个()单元的天然化合物()[单选题] * AC6-C3基团(正确答案)BC6-C6基团CC5-C3基团DC8-C8基团24、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应采用()[单选题] *A回流装置(正确答案)B蒸馏装置C萃取装置D分馏装置25、没有挥发性也不能升华的是()[单选题] *A香豆素苷类(正确答案)B游离蒽醌类C樟脑D游离香豆素豆素类26、关于肿节风,说法正确的有(多选)()*A别名:接骨金粟兰、九节茶等(正确答案)B功能主治抗菌消炎凉血清热解毒(正确答案)C肿节风为白色针晶(正确答案)D不易溶于甲醇,乙醇27、下列方法中哪一个不是按照色谱法的操作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的()[单选题] * A离子交换色谱(正确答案)B薄层吸附色谱C纸色谱D吸附柱色谱28、与水不分层的溶剂是()[单选题] *A正丁醇B石油醚C三氯甲烷D丙酮(正确答案)29、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中药成分时,宜采用(多选)()*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30、在脱铅处理中,一般通入的气体为()[单选题] *A氯化氢B二氧化硫C硫化氢(正确答案)D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41:41
二、金属接触电位
相互接触的两金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称为金属接触电位。
不同金属对电子亲和力不同,故在不同金属相中电子的电 化学位不相等,电子逸出难易不同。 电子逸出功:金属电子离开金属逸出真空中所需要的最低能 量来衡量电子逸出金属的难易程度,这一能量叫电子逸出 功。 其电子逸出功不同,相互逸入的电子数目将不等,故在界 面形成双电子层结构。电子逸出功高的相带负电,电子逸 出功低的相带正电。两相间双电子层的电位差即为金属接 触电位。
16:41:41
相间电势: 金属和其盐溶液间的电势。
金
金
溶液
属
属
溶液
Zn == Zn2+(aq) + 2e
电极电势 就是金属的表面电势和金属与溶液界 面处的相间电势之差。
16:41:41
电极反应平衡条件的通式:
M S i i e (2.7)
nF F
νi为i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规定还原态物质的ν取负 值,氧化态物质的ν取正值,n为电极反应中涉及的 电子数目,( ф M - ф S)是金属与溶液的内电位差 ,它就是金属与溶液间的相间电位,即电极电位。
(2.9)
ΔMs是被测电极绝对电位,ΔRs是参比电极绝对电位,
(2.1) 2.对带电离子,在两相间转移时,除了引起
化学能的变化外,还有随电荷转移引起的 电能变化。建立相间平衡的能量就必须考 虑带电粒子的电能。
16:41:41
外电位用:已知真空中任何一点的电位等于一个单位 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至该处所做的功,如孤立相M是 良导体组成的球体,电荷均匀分布,故试验电荷移至 距离球面10-4~10-5cm处所作的功W1等于球体所带净电 荷在该处引起的全部电位,这一电位称M相(球体) 的外电位用表示。
16:41:41
表面电位χ: M相的试验电荷越过表面层进入M相所引起的能量变化涉及 两方面:
(1)任一相表面层中,因界面上的短程力场(范德华力、共 价键力等)引起原子或分子偶极化并定向排列,使表面层成 为一层偶极子层,单位正电荷穿越此偶极子层所作的电功为 M相的表面电位χ ,故将一个单位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入M 相所作电功是外电位与表面电位χ之和
16:41:41
M1 / M2 (固/固界面)
取决于金属的电子逸出功
e
e,Cu
e,Zn Cu
Zn
16:41:41
接 触 电 势 的 形 成
16:41:41
三.电极电位 电极体系:电子导电相和离子导电相形成界面并在 界面有电荷转移时,此体系就称为电极体系,有时 也称电极。两相界面存在物质变化。 电极:在电化学中有时把单独电子导体的金属既称 为电极。 电极电位:两类导体所形成的相间电位,既电极材 料和离子导体(溶液)的内电位差称电极电位。
i i nF (2.3)
1摩尔带电粒子在M相中的电化学位,是化学位i与1摩尔带 电粒子所作电功nF之和。
带电粒子在两相中的平衡条件就是电化学位相等。
(2.5)
16:41:41
按照孤立相中几种电位的定义,对相间电位可定义为 以下几类:
(1) 外电位差:又称伏打(Volta)电位差B-A,直接接触的 两相间的外电位差又称为接触电位差△BA,可直接测量。
16:41:41
四、绝对电位与相对电位
1.绝对电位和相对电位的概念 绝对电位:电极电位是两类导体所形成的相间电位,既电极 材料和离子导体(溶液)的内电位差称电极电位。其数值 称为电极的绝对电位。
电位差计上的读数:
E=(ф Zn- ф S) + (ф S - ф Cu) + (ф Cu - ф Zn) =Δ Zn ф S +Δ S ф Cu+ Δ Cu ф Zn (2.8)
16:41:41
(2)带电粒子(阳或阴离子)在界面层中吸附量不同,使界 面与本体出现等值反号电荷。 (3)溶液中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向排列,形成偶极 子层。 (4)金属表面因短程力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
16:41:41
为什么会在两相之间出现带电粒子的 转移呢?
1.不带电粒子,在两相间转移所引起的自由 能变化就是它在两相中的化学位之差。
电极电位的产生:界面层中离子双电层的形成。
16:41:41
以锌电极为例(锌插入硫酸锌溶液所组成的电极体系) 可以将金属看成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当锌片与硫酸锌溶液 接触时,金属锌中Zn2+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Zn2+的化学势,则 锌不断溶解到溶液中,而电子留在锌片上。
结果:金属带负电,溶液带正电;形成双电层。 双电层的形成建立了相间的电位差; 电位差排斥Zn2+继续进入溶液; 金属表面的负电荷又吸引Zn2+ ; 达到动态平衡,相间平衡电位 ——平衡电极电位。
选一个电极电位不变的电极作基准:
ΔE= Δ (Δ Zn ф 位保持恒定的电极称参比
电极,若参比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原电池回路。测出的电池
端压E(称原电池电动势),叫做该被测电极的相对电位,一 般称电极电位,用符号表示。
E=ΔMs -ΔRs +ΔRM
第二章 电化学 热力学
一、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 二、电化学体系 三、平衡电极电位 四、不可逆电极 五、电位-PH图
16:41:41
§2.1 相间电位和电极电位
一、相间电位
当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的电位差。
当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的电位差主要由带 电粒子或偶极子在界面层中非均匀分布造成。主要有下列 几种原因: (1)带电粒子在两相转移或利用外电源对界面两侧充电。 都可使两相中出现剩余电荷。剩余电荷不同程度地集中在 界面两侧,形成“双电层”。
ф =+ χ (2.2) ф称为M相的 内电位
16:41:41
(2)为克服试验电荷与组成M相的物质之间的短程力作用 (化学作用)所作化学功。
进入M相的不是单位正电荷,而是1摩尔带电粒子,其 所做化学功为其在M相中的化学位i。若该粒子荷电量为 ne0,则一摩尔粒子所做电功为nF ф ,F为法拉第常数,则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