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诗五首》笔记

合集下载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七下语文古代诗歌五首笔记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歌及其笔记。

1. 《登鹳雀楼》- 王之涣
这首诗以壮美的景色和旷远的境界描绘了晋阳城的繁华和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辽阔天地和繁华都市的向往之情。

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色和高耸入云的建筑,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大理想和豪情壮志的追求。

2. 《静夜思》- 李白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短诗之一,以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深夜思念远方亲友的情感。

通过描写夜色和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他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3. 《春晓》- 孟浩然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清新和明亮,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希望的追求。

通过描写春天的阳光、鲜花和鸟鸣,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鼓励人们积极面对挑战,追求幸福和成功。

4. 《登高》- 杜甫
这首诗以壮丽的山川和辽阔的天地描绘了诗人登高时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自己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国家复兴的期盼。

5. 《望岳》- 杜甫
这首诗以壮美的山川和恢弘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岳阳楼和岳阳城的景仰之情。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传统美德的追求。

这五首古代诗歌展示了不同诗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和对人生、社会、国家的关怀。

它们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传递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

小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

小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

风卷雨奔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舵手之心
勇往直前
2021年统编版下册
38
统一Biblioteka 叶一片 花一朵 树一棵大地是一朵花
2021年统编版下册
39
《月夜》表现了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自由、 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2021年统编版下册
40
《萧红墓畔口占》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去拜谒萧 红墓的经历和感想,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之情。
主旨: 在严寒下不妥协, 在孤独中不退缩, 这首诗表现 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 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2021年统编版下册
19
阅读方法解密
考点: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中考占2-3 )
答题思路:象征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
的人物、事理或情感。分析象征意义,第一,找到本体
2021年统编版下册
9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1 月,二人在香港首次 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 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 岁,这 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 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 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021年统编版下册
43
《统一》通过对“多”与“一”的关系的论证, 意在告诉我们: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表 象就能窥见单一的本质。
2021年统编版下册
44
《月夜》 1. 白话写成,精粹凝练。 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 话写成,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练, 具有新诗之美。
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 《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九下语文《短诗五首》重要知识笔记

九下语文《短诗五首》重要知识笔记

九下语文寒假预习《短诗五首》重要知识笔记《月夜》【文学常识】一、作者资料沈尹默,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

他是新诗运动的先驱,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倡导和支持新诗。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

二、写作背景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发表了浓尹默的三首诗,即《鸽子》《人力车夫》《月夜》。

康白情说:“第一首散文诗,而备具新诗的美德的沈尹默的《月夜》”,并认为此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足见此诗一发表,就引起了诗界的注意。

三、解题《月夜》既点明时间,也点明所描写的对象。

【重点字词】一、字音字形。

(1个)1、尹(yǐn)。

二、词语释义1、尹:治理;古代官名。

2、霜风:刺骨寒风。

【文章主旨】诗人以霜风、月光、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树并立的“我”。

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追求人格独立的意识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写作特色】1、画面感强诗中的“我”的卓然独立的形象,在“霜风”“月光”的一“吹”一“照”中,显得越发清晰、生动,写意传神,颇有韵致。

诗歌语言近似白描,用虚词“着”收束四种状态,营造出很强的画面感。

2、富于韵律之美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辍以一个轻声词尾“着”,使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富于韵律之美。

【重点难点】1、从哪里能看出这个时期的新诗具有“新中有旧”的特点。

⑴《月夜》中出现的意象,如“霜风”“月光”“树”,都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

⑵从形式上看,诗歌一共四行,前两行为七字句,后两行略有变化,但相对来说整体形式依然较为整齐。

⑶从风格上看,诗歌使用的是传统的咏物寄怀的手法。

2、赏析诗句“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景物描写。

用“呼呼的”修饰“霜风”,让人感到一种生机;用“明明的”修饰“月光”,为夜晚的环境增添了一抹亮色。

3、赏析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并无孤独之感,而是表达出一种自强自立的意味,展现出“五四运动”前夕青年知识分子个性的觉醒以及追求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的意识。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3课《短诗五首》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3课《短诗五首》知识梳理

短诗五首月夜【原文】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注释】霜风:既指刺骨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这里指刺骨寒风。

【作家、作品简介】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

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

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

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

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主要内容】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话写成。

不讲求韵律和句法的灵活变化,但精粹而凝炼,具备新诗美的品格。

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强大的人格。

它在表现手法上已经避免直白浅露,而追求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征意境,情感和思绪蕴藏很深。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冬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个时候进步青年的人生追求。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意会”吧。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3 短诗五首【考点精讲版】

3 短诗五首【考点精讲版】
3 短诗五首
学习
目标
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早期新诗的特点。
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
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提高艺术鉴赏
水平。
月 夜
沈尹默
作者
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沈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
1942年
年仅31岁的萧红病逝于香港。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
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1942年

戴望舒因为宣传抗战被日本宪兵逮捕。出狱后,原先在香
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早已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内
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
1944年11月
戴望舒来到萧红墓前凭吊,作了这首悼亡诗。
刻的哲理。
字词
清单
shì
读读写写
装饰
词语集注
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
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课文
精讲
断 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shì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看”与“被看”
主客流转,富有意趣。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体,
字词
清单
读读写写
漫 漫
长夜漫漫
形近字
畔( pàn )河畔
衅( xìn )挑衅
绊( bàn )羁绊
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寞( mò )寂寞
漠( mò )冷漠

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短诗五首课堂笔记

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短诗五首课堂笔记

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短诗五首课堂笔记In the third lesson of the ninth grade, there are five short poems to study. These poems are rich in emotions and imagery, and they provide a profound insight into human experiences and emotions.九年级的第三课中,有五首短诗需要学习。

这些诗歌充满了情感和意象,它们深刻地洞察了人类的经历和情感。

The first poem, "The Eagle," by Lord Tennyson, captures the majestic and powerful nature of the eagle. Through vivid imagery and powerful language, the poet portrays the eagle as a symbol of strength and freedom, which resonates deeply with the readers.第一首诗是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雄鹰》,捕捉了雄鹰的威严和强大本质。

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有力的语言,诗人将雄鹰描绘成了力量和自由的象征,深深地触动了读者。

The second poem, "Aedh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 by Yeats, is a beautifully lyrical poem that expresses the speaker's longing for beauty and perfection. The delicate and enchanting imagery used inthe poem creates a sense of yearning and desire for something unattainable.第二首诗是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爱德祈求上天的长衣》,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表达了说话者对美丽和完美的向往。

3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
知识必备 创作背景
诗人于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 被捕人狱,并受伤致病。1942年,他的挚友,年仅31岁的萧红 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1944年作者获释出狱,面对战争 中破碎依旧的祖国山河及挚友的逝去,心情十分沉重,于是徒 步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 之作。
3* 短诗五首
1. 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意象 霜风 月光

特征 猛烈寒冷 明亮皎洁
高大
氛围
营造了霜风寒月 的幽静氛围。
3* 短诗五首
2. 诗人是怎样修饰这些意象的?
诗人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分别写动态的“霜风”和静态的“月 光”。“霜风”本来常给人冷寂之感,诗中却用“呼呼的”修饰, 让人感到一种生机和力量;“月光”本来也常给人清冷之感,诗中 却用“明明的”修饰,为夜晚的景色增添了一抹亮色。用“顶高的” 修饰“树”,这树给人一种昂扬的姿态!
文章主旨
本诗写诗人长途跋涉来到萧红墓前祭奠亡友的所行所思,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深沉的哀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抗战胜利 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
3* 短诗五首
写作特色
语言平实,言简义丰 全诗采用口语,质朴且明快的语言,没有过多铺陈,没有华丽辞 藻。叙述十分简洁,简单描述诗人去萧红墓前凭吊的事,却包含着丰 富的内涵,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3* 短诗五首
知识必备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最深重苦难的时候。 作为一个广东诗人,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海边的风雨十分熟悉 。那时诗人平日熟悉的各种景象发生了巨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 舵手的“忧怀”。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把握五首诗歌的意象,体会不同的诗味。

2.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品味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3.揣摩五首诗歌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二、资料链接短诗是我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概念,诗歌在14行内就是短诗。

在中国,短诗的概念是由现代诗人首先提出的,他们吸纳了西方14行诗的体制,首次明确提出短诗界定应为14行以内,同时认为短诗的第一要义便是完整。

三、字音词义口占:指即兴作诗词。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也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四、诗歌赏析月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作者: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背景: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此诗塑造了“我”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的形象,表现了“五四运动”前夕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萧红墓畔口占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作者: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现代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背景:1942年,年轻女作家萧红在身心俱疲中逝去,作为萧红的友人,同样四处漂泊、屡遭挫折、几陷困境的戴望舒直到1944年初冬才终于来到香港浅水湾萧红墓畔,凭吊祭拜。

赏析:此诗题作“口占”,似乎是诗人在墓地即目所见,出口成章,没有经过长期的思索和酝酿。

看过诗题,再看诗篇本身,短短四行,既无沉痛的语言,也不见泪水的痕迹,给人的印象并不强烈。

九下诗词曲五首笔记

九下诗词曲五首笔记

九下诗词曲五首笔记以下是《十五从军征》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后回家看到的景象,反映了战争对人民和社会的伤害。

关于诗词中表达的哲理和感想,可以结合创作背景、主题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来理解。

如需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文老师。

3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

象征 暗指风雨如晦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的敌寇统治。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如何理解“我等待着”的内涵?
状元成才路
暗指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亦可以看作对命
状元成才路
运多舛的人生的省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人天永隔,逝者自 有其穿透世事的安 详与达观。
通过祭奠友人,表明生者在受着煎熬,在 焦急等待,而生者心中的死了的人却是悠闲自 在。诗人欲超脱而不得的心境可见一斑。
月夜
沈尹默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
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 状元成才路
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主要作品有
状元成才路
《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近代中国历史 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 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 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 的现代性。“科学”与“民主”,个体意识的觉醒, 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月夜》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 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又何尝不是对 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
象征意义:“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 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 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 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 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 斗精神。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大树 独

3 短诗五首 断章 要点归纳

3  短诗五首 断章 要点归纳

3 短诗五首断章要点归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3 短诗五首断章要点归纳《断章》是现代诗人卞之琳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一、《短诗五首》的内容1.《梅花》折梅花两三枝,把它们搁在试管里。

滴上水翻山转,清红拂波如碧绿。

2.《梧桐树》梧桐树,盛开在春分时节。

风轻柔,千朵雪白娇艳。

梧桐叶,舞着轻柔舞蹈。

它就是春天的诗篇。

3.《万紫千红》万紫千红,春色芬芳。

山谷千里,洁白的云朵。

百花开放,满山遍野。

繁花似锦,万紫千红!4.《夜歌》寂寞的夜晚,落叶飞扬。

深沉的河水,郁郁滔滔。

晚风轻轻,落日余晖。

山间翠竹,放歌入春。

5.《奋斗》初冬枝头朗朗,满希望撒着种。

春天开出芬芳,美景满园团圆。

谁种出最灿烂,谁飞腾最自在?生命的奋斗,把希望丰收。

1. 写作表达方式《短诗五首》真实再现了五种不同的景象:折梅花、梧桐树、万紫千红、夜歌以及奋斗,并专注描述每一种美景所带来的心情、意境,唤起读者的感受。

这套课文以抒情法写作,运用符号化技巧来提炼主题,并运用形象、比喻、拟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把每一个主题融入一个完整美丽的图景中。

2. 语言表达《短诗五首》运用具有韵律性的语句,把每一句处理得极为精练、抒情,字里行间又不乏凝练的哲理思维。

此外,在结构上,文章有着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结构,把读者引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感受浓浓的诗情画意。

3. 社会背景《短诗五首》既通过艺术点染出一幅美丽的景色,又隐藏着作者的哲思与思想,反映出当时的审美感、人文精神以及社会的文化氛围。

它既是突出抒发艺术情怀的主题表达,又是意象处理的技巧运用,把所有的主题都连结在一起,营造出无穷的美感,让读者体验到一种更加丰富多彩的诗情画意。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3.《短诗五首》①《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猛烈地吹刮着,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②诗歌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冬夜的“霜风”“月光”代表着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追求独立,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 在严寒下不妥协, 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③“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为了说明什么?“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④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⑤如何理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所表达的情感?有伤悼之情,感伤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生命;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有羡慕之情,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断章》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找出这些景象。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等。

⑥这首诗中有四幅画面,请你说说这四幅画面之间的联系。

前两幅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幅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初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诗五首》备课笔记_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诗五首》备课笔记_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诗五首》备课笔记_初中语文教案一、课文悟读**代有才人出,**领风数百年。

本课的五首是以时间为序排列的,时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也迥异。

放到史的长河中看,应是春兰秋菊,**有所长.或者换个角度看,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恰好是对古代的精彩总结。

从《诗经》的“关关雎鸠”,到的“对酒当歌”;从《古诗十九首》的“青青园中葵",到《孔雀南飞》的“纤纤作细步”,一刻也没有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源远流长的古典到了唐宋时期,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阶段,整个诗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这一时期真是群星灿烂,辉煌无比.“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初唐四杰”自不必多言。

王维是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前期也写过—些游侠、边塞的诗篇。

他的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充分显示了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

后人评价他“诗中有画"。

的最高成绩不能不推李白。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杜甫称赞其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敢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他敢写“飞流直下三千尺”;忧愁时他会“抽刀断水”,高兴时他会“仰**笑”。

他的感情表达没有丝毫的掩抑收敛,相反却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他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同时又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

他热世美好的事物,而对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杜甫生活在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全过程。

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反而使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为人民的哀乐而歌唱。

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是别的难以企及的。

这大概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吧。

到了宋代,有人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这又拓展了的内容。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与之相似的还有苏轼的《题**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短诗五首课堂笔记

短诗五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短诗五首”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五首短诗的主题和情感;
2. 分析五首短诗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三、学习内容:
1. 《静夜思》: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夜晚中思念故乡的情感,通过月光、霜、明月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寂寥、凄清的氛围。

2.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庐山瀑布,通过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出瀑布的壮丽和恢弘,展现出作者豁达、豪放的性格。

3. 《登高》: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登高远眺的感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表达出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4.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雪独钓的画面,通过孤舟、蓑笠翁等意象,表现出作者孤傲、清高的性格,表达出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

5. 《夜雨寄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雨夜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通过描绘雨夜和回忆往事,表达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牵挂。

四、作业要求:
1. 熟读五首短诗,并尝试背诵;
2. 分析五首短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
3.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

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

二、词语解释
【霜风】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谎言】骗人的话;假话。

三、《月夜》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义和主旨的理解。

象征意义: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

“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强大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四、《xx墓畔口占》
1.《萧红墓畔口占》中诗人写“红山茶”有什么作用?
“红山茶”的隐喻,表达了对萧红由衷的赞美、欣赏与缅怀,红山茶之花性花品,所蕴含的意义正是萧红一生品性风采的写照——凌寒高洁、冷艳不群、坚忍不屈、执着奔放。

采摘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戴望舒这样一位情深意笃的诗人心目中对亡友最好的缅怀与祭奠,放置一束鲜艳的红山茶,这是对萧红这样一位生前爱花写花的诗人最好的告慰与祭奠。

2.《萧红墓畔口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伤逝之作,饱含着诗人对好友盛年而逝的惋惜和悲痛,对亡友真挚的情感与怀念,对命运多舛的感慨与反思。

五、《断章》
1.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
人”“桥”“楼”“明月”“窗子”。

2、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

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3.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

5、《断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破除固执,改变自限、自是、自大的心理状态与人生态度。

﹙2﹚不断觉解,学会欣赏、尊重、关怀他人,充实、提高与完善自我的生命境界。

六、《风雨吟》
1、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海”“舟”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风雨中的“大地”卷来,气势十足,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2、这里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它们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遭遇。

这首诗作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这里的遭受“风雨”侵袭的“大地”指的是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

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涵义: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作为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对中国社会前途、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七、《统一》
1、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2、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认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因此“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先写到了花,又写到了叶,然而花、叶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

从这点上看,所有的花、叶、果实都有着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传承的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

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同一的。

3、有人说:“因为所有的叶都是这一片叶,所以认识了这一片叶也就能对所有的叶有所认识。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我认同这个观点。

因为所有的叶都有着叶的共同本质。

将零散的事物化繁多为统一,通过事物现象归结出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人类本身就存在的认知规律。

八、对比阅读课文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①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中的“来”“海”“怀”等。

②在语言上: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霜风呼呼的吹着”等,语言散文化。

③观念上: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断章》《风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