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语文第3短诗五首断章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17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一句画面中,“你”是主体,第二 画面中“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你”则变为客体。因为你又成了“ 看风景的人”的“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第二节两个画面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联的, 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同样“你”则 是由客体转为主体。“你”在楼上 赏景,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明月 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和明月又 成为别人梦的内容。
背景资料
《 断 章 》 创 作 于 1935 年 10 月 , 据 作 者 说 , 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 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 来。这首诗虽只有短短4行,却用简明的意象阐 释了深刻的折理。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下段首句写明月饰窗,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外托 出一个当窗望月的人。未句点出望月人此刻恰是他人梦 中之人,仿佛推出了螳螂后面的黄雀,使读者的想象视 野徒然扩展,于不动声色间出奇制胜。
诗歌解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第一节是两个画面,前一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 风景。”。“桥”和“楼上”表面上没有什么关联, 却因为“看”和风景构成联系。
3.短诗五首
月夜 萧红墓畔口占 断章 风雨吟 统一
断章 卞之琳
教学目标
1、朗读这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绘画美、音乐 美、建筑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人情感,理解诗中 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作者介绍
【卞之琳】(1910-2000),生于江苏 海门,现当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 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被公认为 是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 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是徐志摩的学 生。主要作品有:《汉园集》《雕虫纪 历》《十年诗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英国诗选》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3-3短诗五首 断章 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3-3短诗五首  断章 PPT课件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
物 相
看你。
互 联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互作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站在桥头看明 月 明月却俯望 俯望着远窗 有人在窗口正梦
感谢 我大
们弯 一中 直学 努初
聆听 力中
着语 文 教 研 组
REPORT
……
继续努力
再见
四、借助图形,输出感悟
“最好的诗是数学,我想作诗的感觉和解一道
数学题的感觉是非常相似的,我觉得各种数字 和形状都是充满感情的。”
——福建文学评论家林兴 宅(节选自《读书》)
?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课后作 业
阅本读诗余进光行中对先比生赏你的析站。《在连环桥—头—看仿卞落之琳诗意》,和 日 落日却回顾 回顾着远楼 有人在楼头正念 你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18张PPT)

课堂总结
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 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 发现。正所谓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 雷特”,希望同学们回去再多读多思,从 而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诗词欣赏
为什么 卞之琳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么 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在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末了,想起那么一段话: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哭泣,
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觉的到你在哭泣,
因为你在我心里。
布置作业
阅读卞之琳的新诗《断章》,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卞之琳
1.通过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 歌的情感及其蕴含的哲理。
2.分析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 意境美和画面感。
3.培养学生辩证联系看待事物 的能力。
卞之琳(1910—2000),笔名季陵,江苏海门人.现当 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与李广田、何其芳 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 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
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1.镜头组合。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构成这首诗的正是 日常生活中的几个“镜头”。两节诗各是一 组镜头,镜头中主客的流转,增强了诗歌的 画面感和意境。
2.构思独特,意蕴深厚。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 而又复杂的哲理,但是诗人并未直接陈述, 而是通过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表现出 来。诗歌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 深邃悠远,富有暗示性。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9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断章》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9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断章》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9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断章》教学课件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朗读并尝试背诵诗歌,理解诗歌营造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及蕴含的哲思。

(重点)3.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难点)二、课堂导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就是这样成了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诗。

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

不料这首诗竟意外成了传世之作。

那么这四句好在哪里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吧!三、作者简介卞之琳: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代表作:《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四、整体感知卞之琳是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断章》写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

诗人对“风景”刹那间的感悟,涉及了“相对性”的哲理命题。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楼上看你”。

五、课文精读1.这首诗写了怎样的两幅图景?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第一幅画面: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

“你”由看风景的主体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成为看风景的客体。

第二幅画面:由“装饰”建立关联,“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又和“明月”一起,成了“别人”梦的内容。

2.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欣赏“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欣赏“风景”的客体。

“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3.怎样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哲理: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联系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断章》优秀课件PPT

《断章》优秀课件PPT

学习目标
1.能够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诗歌背景,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3.能够体会诗歌情思、哲理。
——《断章》解析
(1910—2000)现代诗 人、翻译家。生于江苏海 门汤家镇。1930年开始写 诗。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 集《三秋草》,1935年出 版《鱼目集》,1936年与 李广田、何其芳合著的 《汉园集》出版。
断 章
卞 之 琳
新知导入
有句话这样说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 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断章》,选自卞之 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作 之一。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 只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 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3. 情感深刻内敛,意境蕴藉淡远,韵味深邃 悠长。 •4. 诗形自由精致,音韵优雅柔和(抱韵、内 韵、每行三顿)。
•象征意象的组合 •相对的哲学观念 •对举的巧妙结构 •情智化的都厌了,随地 捡一块小石头 向山谷一投。
说不定有人, 小孩儿,曾把你 (也不爱也不憎) 好玩地捡起, 像一块小石头 向尘世一投。
写作背景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 重要代表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首诗中的四句,因只 有这四句诗人感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这首诗竟成了 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 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 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 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 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 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 又变成了客体。

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走近作者
他早年诗作大多表现对现实的不满 和找不到出路的苦闷,情感抑郁。其诗 想象微妙,笔墨省简,较晦涩难储,抗 战爆发后,诗风变得开阔、明朗。被公 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 派的代表诗人。;
走近作者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 诗合集《汉园集》,被誉为“汉园三诗 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 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 很大贡献。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 《鱼目集》、《十年诗草》等。
基 础 积 累
词语集注
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 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朗读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练习:
1.这首诗运用了哪几个意象?
[自我核对]“你”、风景、看风景的 人、明月、别人的梦。
2.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解读诗歌主题的七个角度
1.抓背景 。即通过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生活情况来 推见作者主旨。
2.看作者 。若能了解作者生平经历、性格特点等,则更易于 把握其诗作的主旨。
3.看体裁 。诗歌一般有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之分。不同 的类型,则可用不同方法去把握主题。抒情诗“情”即主题,要把 握其中的情感。 叙事诗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 哲理诗 的主题应该是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4.品读《断章》,讨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 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 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 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 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 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 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 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 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女 相互关系的意义。”

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课件(共1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
象融合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
深奥而不晦涩。这种方法,我们在创作
小诗时可以借鉴。




本诗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
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
之间建立联系,使其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盈
与丰富,并不断膨胀链接,最终形成了无限
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
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
“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 “桥”“楼”“明月”“窗子”。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

了哪几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又有什么联

系呢?
你站在桥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看风景人在
上看风景
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
因“装饰” 产生联系

词语集注 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
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意象
窗子
明月
楼上看 风景的 人
别人



看到的风景,进入梦里,将四个画面交叠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精品课件

写作特色
意境简洁、含蓄,语气委婉,节奏舒缓。 四句诗的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简练的白描手法 充分地表现了寒风中卓然独立的形象,传神写意,颇有韵致。 整首诗以动词“照”“靠”押韵,却在每行诗末缀以一个轻 声词“着”,使诗歌语气委婉,节奏舒缓自然,清新质朴,富于 散文之美。
板书设计
霜风——吹(寒冷)
“风景”有了“人” , “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 动。
精读细研
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
相关,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 自觉,都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合作探究
《断章》一诗给予你怎样的生活启示?
探究一: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每 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同样影响着别人。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近现代女作家。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 洛神”。
萧红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 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 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 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找准节奏,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有什么特点。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整体感知
1.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 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 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 子”“别人”“梦”。
九年级语文下册
3* 短诗五首

九下语文3课《断章》精品课件

九下语文3课《断章》精品课件

给“小林漫画”配诗
暖风轻轻地吹 小草柔柔地绿 我骑着载满鲜花的自行车 与后座上的小猫 一起笑
给“小林漫画”配诗
花红一般的上衣 柳绿一样的裤子 举起遮阳的小黄伞 走走走 踏青去
志 摩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 别 康 徐桥
志 摩
诗歌三美
“诗歌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音韵和谐,节奏感、音乐感; “绘画美”——画面感、色彩感;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 别 康 徐桥
断章不断 短章不短
断章
卞之琳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意象重叠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万物相对又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互相联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情思绵绵

壹 诗行少;

贰 诗味丰;

叁 短而有情;

肆 短而有力。

[
[ 新月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 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主要成员: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 胡适、梁实秋等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断章》优质教学课件

自主学习
知背景
本诗选自卞之琳的《鱼目集》, 写于1935年10月,是诗人的重要代表 作。据诗人自己说,这首诗本来是一 首诗中的四句,因只有这四句诗人感 到满意才保留下来,自成一篇。不料 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 表性的一首诗。
自主学习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卞( biàn) 装shì( 饰 ) 2.解释下列词语。 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样子。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 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 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 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 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 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中,“你” 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 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一)镜头组合,对举互文。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构成这首诗的正 是日常生活的几个“镜头”,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 却发生了互换,使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大了语言的密度,增强了诗画意 境效果。
自主学习
(二)构思独特,意蕴深厚。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 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 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开篇写看风景,但是没有泼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断章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断章PPT课件
短诗五首
断章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老师: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学习诗歌的主旨。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用词,品味诗词凝练的语言和写法,借助联 想体会诗词意境。(难点) 3.查阅资料,结合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掌握,体会作者的情怀。 (重点)
返回
精读课文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课文精讲
你站在桥上看 风景
明月装饰了你 的窗子
前两个画面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后两个画面 因“装饰” 产生联系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 你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 十分耐人寻味。
课文精讲 《断章》用几幅画面阐释了什么哲理?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说。
课文主旨
课文精讲
《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 表达了诗人与主客体相对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一个哲理:宇 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板书设计
桥上:你→看风景
看 楼上:看风景的人→你
断 章
明月→你的窗子 装饰
你→别人的梦
万物息息相关 相互依存
短诗五首
课程结束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授课老师:
1935年10月
作者介绍
卞之琳(1910.12.8— 00.12.2),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 代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 季陵、薛林等。新月派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 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课文精讲
诗人以“断章”为题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诗人以“断章”为题,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文五首——断章》课件优质课 公开课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文五首——断章》课件优质课 公开课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整体感知
➢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赏析:第一行中,“你”是看的主体,周围一切风景都是被“你”看的
客体;而在第二行中,曾作为看风景的主体的“你”陡然一转,成了被 看的客体,“你”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看与被看是相对的, 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也都是相对的。
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 诗人、翻译家。他的诗作既讲究章 节的整齐、文字的洗练,又注重感 觉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富于象征 意味。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 《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 《汉园集》等。
文题解读
➢“断章”,即不完 整的作品,标题揭示 了本诗“不成篇章” 的特点。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两幅画没有明丽的 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 ➢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句,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
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 人刹那间的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本文主旨
➢《断章》中,诗人通过描绘两幅人物与事 物的剪影,用简单的意象,带给我们丰富 的哲思,启迪我们:宇宙中的事物是相互 依存、普遍联系的,可以相互转化,并不 是绝对和孤立存在的;这个事物和那个事 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文本特色
➢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 ➢意象交叠组合成了两幅画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幅画面内部又有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公开课优质课课件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公开课优质课课件ppt

《月夜》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了解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
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
教,历任北大教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 文理学院院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 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 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
第二幅画:“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
《断章》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含蓄蕴藉 : 诗人通过对常见事物如人、小桥、风景 、楼房、窗子、明月的精心安排,将它们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并分 别通过“看”和“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 的艺术世界。诗人在常见物、眼前景的关联中,蕴含了深邃的哲理 ,让人耳目一新。 2 意境深邃悠远 这首诗所表现的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和意境,但 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 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意境深邃悠远。
1怎样理解诗中人与风景的关系?
2怎样理解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3怎样理解“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句诗?
参考答案
1“人”不仅是欣赏“风景的”主体,有时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成为欣赏
“风景”的客体。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2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联系的,宇宙 万物原本就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
本诗的主旨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前往萧红墓前悼念逝者,表现了诗人与萧红之间
深厚的情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逝去的痛苦、惋惜和深切的哀悼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éi Lǐng Sān Zhāng
断章 短诗五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 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 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 月”“窗子”。
内容探究
诗歌的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 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又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 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内容探究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 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 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 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产生 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 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 人的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 分耐人寻味。
内容探究
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悟 出了什么道理?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 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 饰。
内容探究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 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 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内容探究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具有多个层面, 不同层面之间又互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 的含义来。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 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 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Méi Lǐng Sān Zhāng
断章 短诗五首
卞之琳 九下第3课
作者介绍
【 卞 之 琳 】 ( 1910 - 2000 ) , 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现当代诗人 (“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 家、翻译家。被公认为是新文化运动 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 代表诗人。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