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上语文公开课之《15 大禹治水》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广州市海珠区客村小学叶梦娜
【研训特色】
教育戏剧的习式在阅读教学的实践
【本课使用的教育戏剧习式介绍】
1.良心小巷:成员面对面排成两列,戏剧环境中的特定角色从一头缓步至另一头。队列内的成员可用曾在戏剧内出现过的对白、声音、符合戏剧内人物立场的话语、或对特定角色的个人看法,不断对角色传递信息,制造反复回环、连续重复的声音,以此让特定角色回想、思考。在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变成给大禹提建议的人,让学生站成两排,大禹在中间走过听取大家的意见。
2.定格:将生活面貌,模仿“录像机”暂停的功能把画面凝固。学生运用肢体形态,集体复制一个视像画面,从中具体地呈现生活及事件。学生可以复制相片或绘画的画面,也可以按文本说明中创造面貌;也可以透过互动集体讨论共同创造画面,或先后次序自由即兴运用身体投入画面去创造一个场景的定格影像。本课让学生即兴定格治水后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
3.思路追踪:当扮演进入关键时刻或情绪时,教师随机即场交换扮演角色,让孩子体会扮演另外一个角色身份的感受及看法,进行更多角度、更全面的人际关系及社会关系的探索。本课让学生保持定格的姿势,教师走下去拍一下肩膀学生就可以说一句话。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本文的课后习题一提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挡水”“疏导”“驱赶”的意思,并借机复习查字典。课后习题二提示了学生学完本文后要学会借助故事梗概复述故事。
但这个故事是选入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在文章的篇幅上进行了删减,学生单凭课文的语言描述比较难理解大禹这个人物,因此本节课我借助传说原文的绘本补充大禹治水的细节;通过教育戏剧的手段帮助孩子利用想象走进上古世界,让他们在戏剧中去换位感受当时人民以及大禹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从而使学生更加立体地去学习语文。
【学情分析】
《大禹治水》的故事虽然孩子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及治水的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因此在本堂教学中我会运用很多方式进行情景渲染,对比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感受大禹的精神。另外,本班孩子经过差不多两个月的训练,在课堂上基本能够熟悉“定格”“思路追踪”等教育戏剧的习式,而且在以往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力很强,富有想象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走近上古时期这节课我们也会继续凭借教育戏剧的习式带孩子
走近课文。
【教学目标】
1.复习重点词语“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仍然、消退、继续”;
2.正确书写“被”字,重点指导“被”字的衣字旁;
3.借助教育戏剧习式,如“良心小巷”、“定格”、“思路追踪”进入情境、理解词句,感受禹的无私奉献和治水有方;
4.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疏导”的意思;
5.借助故事梗概,讲述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挡水、疏导”的意思;
2.借助教育戏剧习式,如“良心小巷”、“定格”、“思路追踪”进入情境、理解词句,感受禹的无私奉献和治水有方。
【教学难点】
借助故事梗概,讲述故事,初步感受故事的逻辑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斗笠、指示牌(“通往家的路”、“通往治水
的路”)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生字,回顾一、二自然段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大禹治水》,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
1.检查词语认读。课件先出示词语“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学生认读,再出示词语“灾难、仍然、消退、继续”,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生字分别分布在第一、二自然段中。
3.复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到“禹继续治水”,那么禹是怎么治水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学一学。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既巩固了生字新词,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回忆课文,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板块二:三过家门而不入
1.教师配乐范读第三自然段。
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境朗读: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我们知道1年有365天,13年也就是说大禹他4745天没回过一次家。
(2)这十三年里,大禹他干什么呢?(治水/到处奔走)
(3)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他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治水的绘本图片,生回答)他
去了那么多地方身体会感到怎么样?心情又会怎么样? 2.师补充资料,介绍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大禹在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妻子刚生了孩子,他听到了婴儿的哇哇的哭声,他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的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
3.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对他说什么?
4.教育戏剧习式“良心小巷”:
①如果你是和禹一起工作的人,看到这种情景,你会对他说什么?
②请想要对禹说的同学面对面站成两排,教师入戏变成禹,从中间走过,每走近一个学生该学生就对禹说一句话。
③师走到尽头,思索决定:洪水没有治好,我不能进去。走向“通往治水的路”。④教师出戏。
5.禹三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从这里可以看出禹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心系百姓/无私奉献)人们把像禹这种不顾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称为“无私奉献”。
6.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禹的无私奉献。全班朗读第三自然段。
7.概括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谁在做什么?)(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设计意图】本段出现很多数字,特别是“十三年”,通过带学生品读数字后大禹的无私奉献,并通过补充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结合教育戏剧习式“良心小巷”的运用,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大禹内心的两难抉择,从而更加感受到大禹为治水的无私奉献。板块三:疏通河道,治好洪水
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
过渡:大禹他三次经过家门都不进去,那他究竟干什么去了?(治水)用什么办法治水?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出大禹治水的办法的句子。(板书:疏通河道)
2.什么叫“疏导”?
①联系下文:我们能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解释“疏导”的意思吗?(“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②看图:看,禹就是这样把水治好了。(板书:治好了)3. 教师出示字典里“疏”的几项意思,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正确的答案。
老师查字典发现“疏”有好几个意思,你们能帮老师选出“疏导”的“疏”的意思吗?(把河道的淤泥清除了,那洪水就能畅通地通过河道流入大海)小结:我们以后遇到不懂的词语的时候,不仅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可以借助我们的字典朋友来帮助我们。体会百姓“安居乐业”
1.洪水退去,百姓们的生活变成什么样子?请画出相关的句子。
2.指名读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3.教育戏剧习式:“定格”、“思路追踪”
(1)洪水退去之后,人们会在没有洪水的土地上做什么呢?(生回答:耕种、建房子、做饭,孩子开心地玩耍等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们现在踏上的是洪水已经退去的大地上,你变成了当地的人,此刻你会在做什么呢?请大家用一个动作把你要做的事情表现出来。(2)请同学们定格一个人们在洪水退后的生活动作,教师随机走下去进行思路追踪:你在做什么?
(3)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将定格动作变成动态动作,并说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请你们到台上摆出刚才的姿势,你们现在可以动起来了。你们再刚刚退去洪水的土地上辛勤的劳作着,此时此刻用一句话来表达你们的心情,你想说什么?(3)同学们,你看,洪水退去之后,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建房子等,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怎样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