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合集下载

印度和中国在互联网使用率上有何差异

印度和中国在互联网使用率上有何差异

印度和中国在互联网使用率上有何差异1.人口规模: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则是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意味着印度拥有更庞大的潜在互联网用户群体。

2.互联网普及率:根据2024年的数据,印度的互联网普及率约为46.7%,而中国则达到了75.2%。

这意味着在互联网融入方面,中国相对于印度更为发达。

3.基础设施:中国在互联网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巨大,拥有更广泛的光纤网络和4G/5G覆盖。

然而,印度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少地区的互联网连接速度较慢,覆盖范围也较窄。

4. 互联网企业:中国拥有一些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它们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影响力。

相比之下,印度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较为缓慢,目前仅有一些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成功,如Infosys和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5.语言和内容:中国的互联网内容主要以汉语为主,这使得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更容易访问和消费本地内容。

而印度有多种语言和方言,因此互联网内容更加多样化和分散,这可能会影响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率。

6.政府控制与监管:中国政府对互联网有较高的控制力度,涉及到内容审查和访问限制。

相比之下,印度的互联网管控相对较少,但近年来政府对社交媒体和内容发布平台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

7.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相对较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许多日常活动,如支付、订票、社交等。

在印度,虽然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也在快速发展,但普及率较低。

综上所述,印度和中国在互联网使用率上存在许多差异。

虽然中国拥有更大的互联网普及率和更先进的基础设施,但随着印度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增长和政府的推动,印度的互联网使用率正在迅速提高,未来有望弥补与中国的差距。

同时,互联网在两国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不断增强。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

计算机行业分析报告近年来,计算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随着人类对信息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技术发展及行业竞争等方面,对计算机行业进行全面分析。

一、市场规模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全球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将于未来五年内保持平稳增长。

尤其是亚太地区市场需求最为旺盛,其中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市场增长速度更是快速。

但受限于欧美经济情况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这些地区的增长空间相对较为有限。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市场,其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仍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二、技术发展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计算机行业正经历着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其中,云计算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则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计算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5G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行业向更高速度、更广领域的发展。

三、行业竞争当前,计算机行业的竞争格局越来越多元化,不同企业在市场份额和技术水平上呈现出明显差异。

大型企业拥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资金优势,但也面临着发展趋势大而不精、创新能力疲软等挑战。

而中小型企业则在技术研发上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潜力,但也面对品牌影响力不足、资金匮乏等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在优势发挥和创新突破之间找到平衡点。

总结起来,计算机行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压力。

未来,全球计算机行业发展将会更加多元化,技术和经营模式的变革将推动这个行业的迅速发展。

而企业则需要深入探索市场需求,突破技术瓶颈,提高品牌影响力,优化供应链,从而在这个充满机会与挑战的行业中取得成功。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印度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印度已经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

中国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的制度环境、不同的产业竞争优势。

中国制造业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和提升其竞争力,需要借鉴印度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现代服务业来带动和提升现代制造业。

而印度制造业的发展除了要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外,还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效率,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

这样两国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求得发展。

中、印制造业,制度环境,竞争力在人们传统的概念中,印度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承接IT产业外包,带动了经济增长。

然而,从2003年开始,印度制造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崛起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支生力军。

根据印度中央统计组织的统计报告,2003年印度制造业增长了7.3%,2004年上升至9.2%,2005年更是达到11%,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印度将与中国在电子及通讯设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汽车零配件制造等领域展开竞争。

那么印度制造业能否超越中国?中、印两国制造业的制度环境有何差异?二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竞争优势是哪些?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中、印两国制造业展开竞争与合作。

中、印两国制造业发展的路径20世纪80年代早期,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大体相当,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迅速发展,这其中包括江苏的纺织服装业,浙江、广东的五金、电器及家用电子产品。

所以,乡镇集体工业是8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业的主体。

80年代后期,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最早的一批日资、韩资及台资企业进入中国内地,这批外资企业主要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投资于纺织、服装、鞋帽、玩具、食品及化工行业。

在贸易形式上属于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性质。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道路之比较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道路之比较
产业 却 远远 落后 , 临这 样 强 劲的 对 手 , 面 中国如 何 发展 自己的 道路 ? 文 通 过 对印 度 I 业 成 功之 路 的 分析 并 结 合 中 国的 实际 情 况提 出 中国 I 产 业 本 T产 T
的发 展路 线。 ・
【 关键词 】I : T产业 外包 成本 20 年 4 07 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 20 年度 的 06 总产值达到了 3 4 美元 , 7亿 其中出口 2 0 3 亿美元的服务外包产业 , 承接
( )出口导 向” 3“ 的服务发展策略。由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不大 , 印度的 软件服务是面向全世界的 , 出口份额 20 其 06年度达到 了 2 6 3 亿美元 , 占 整个印度 I1 r产值的 23 I /。印度的 I T产业已经成为第 三大出口赚汇产业 和国家外汇储备的坚强后盾。
() 4 软件业的外销策略。 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 第一
40 3 11 6 3 4
80 3 26 1 3 2
15 08 25 8 3 1
19 23 34 7 2 8
13 60 48 7 一

印度 I 业发 展 的优 势 T产
() 7 产业分布较为集 中,集群” “ 效应明显 。印度 I T产业以班加罗尔
操 作性 实 用 性 的 I’ ,人才 。 I
( 国内 I 1 ) T发展障碍
1 . 总体规模较小。一是中国 I T产业 的总量水平较低 , 仅接近于新加 坡、 英国。二是在世界 I 产业 中的比重偏低 , T 产值只有世界 I 产业产值 T
的4 %左右。三是中国的 r 企业处于规模小 、 r 力量分散的状态。 2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差。集成电路芯片 、 . 系统软件 、 支撑软件 , 主要 依赖进 口, 基本上是国外产 品。 3 . 对经济的渗透不够。I T的应用还没有广泛深入到工业 、 农业 、 服务 业各领域 , 利用 I T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创新系统的比较研究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创新系统的比较研究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国和 印度 I T产业创新 系统的 比较研 究
何琼峰 ,王 良健
(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 易学院 ,湖 南长 沙 4 0 7 ) 10 9
摘要:信息技 术 (T I )产业是 决定 国家竞争 能力的重要战略性 支柱产 业 , 自2 0世 纪 9 O年代 以来,中国和印度 在世 界信息技 术 ( )产 业领域 占据 了重要地位 。基 于国家创新 系统视 角对 中国和 印度 I n' T产业创 新 系统进 行 比较研 究 .借 鉴印度 I T产业创新 系统 的发展经验 ,提 出符合 中国国情 的 I T产业创新 系统发展 建议 。 关键 词 :I 业 ;创 新 系统 ;比较 研 究 ; 中 国 ;印度 T产
印度软件业 的成 功经 验在 于政府 、质量 保证 体
系 、人力 资源开发 、大型企业 培育 、行业组 织 、 徐冬青 ,20 [] 以及国际分 工协作 ,我 国也应制定软件产业发 展 0 5
政 策 、规 范软件企业管理 、积极培养人才 、扶持 有核心竞争力 的软件企业 、走国际化道路 。 印度班加罗尔 以软件 为代表 的 I T产业成 功经验
产业簇 群 ,其中政府 、风 险资本 家、专业技术 人 赵 璐 ,2 0 [ 员 和 研究 机 掏 、外 围 服务 机 构 ,为 推 动 簇 群 系统 02。 】 的更 新与升级提供 了重要保 障,建议重视我 国科 技园区产业簇群 的培 育和建设 。
印度 软 件 外 包 发 展 模 式 取 得 了巨 大 成 功 , 中国 软
士顿 、英 国的剑桥 、印度 的班加 罗尔 、以色 列的特拉 维夫 和 中国台湾的新竹等 ,科技产业 的发展 使得 这些城 市乃至 国家 的竞争力迅速提高。其 中,印度作为 发展 中国家新 兴高科 技 城市的代表 ,其 I T产业 尤其是 I T服务业 发展 迅猛 ,在世 界 信息技术产业中 占有重要市场份额。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印度经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印度经济一直在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其宏大的潜力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和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历了彪炳史册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印度经济发展与中国的比较研究,探究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异同。

一、政治和制度政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方面的对比上,中国在有关改革开放的初期采用了一系列基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从19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市场经济,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

相比之下,印度是一个民主的国家,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植根于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多语种的国家。

印度独立后采用西方式的自由市场和议会民主体制,但随着印度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官僚主义,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印度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主张经济的大规模发展,它着重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并在政策上大力吸纳外资以促进国内工业的发展。

中国单一的经济政策成果斐然,迅速深入发展了国内的企业,并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劳工工资、技术标准、政治干VS.私营企业的政策。

相比之下,印度政府则更重视的是发展服务业和知识产业。

这样一来,印度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经济成长的步伐也不是那样平稳,容易出现错位发展和缺少产业支撑的问题。

随着印度经济的稳步发展,印度服务业和知识产业的优势越来越凸显,也成为了印度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技术投入技术投入是任何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做得比印度更多,针对技术竞争的压力,在国内外资企业兴起的同时,中国也开始加强该领域的自主发展。

中国政府资助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产生了一批在信息技术、通讯、能源、材料科学等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企业、产业和新型职业。

互联网行业国际对比分析

互联网行业国际对比分析

互联网行业国际对比分析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经济领域之一。

各国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本文将分析互联网行业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对比,从多个角度分析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一、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用户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互联网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达到9.9亿人。

其次是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为6.1亿人。

而美国则位列第三,互联网用户数量为3亿人。

二、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普及率是反映一个国家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指标,即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比例。

根据数据统计,以2021年为例,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是冰岛,超过99%的人口使用互联网。

其次是卢森堡和挪威,都有约90%的人口使用互联网。

相比之下,印度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6%,发展潜力巨大。

三、互联网速度互联网速度是互联网行业的关键指标之一,即消费者接入互联网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据测算,韩国的互联网速度最快,平均下载速度超过100Mbps。

其次是香港、挪威和瑞典,下载速度都在70Mbps以上。

而相对而言,印度的互联网速度相对较慢,平均下载速度仅为25Mbps左右。

四、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是互联网行业中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最大,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总部设在中国,电商平台淘宝以及天猫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而美国则以Amazon为代表,在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也占据重要地位。

五、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主导地位。

而美国则以PayPal为代表,是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之一。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非洲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潜力较大,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六、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互联网行业的新兴领域,各国都在积极投入研发人工智能技术。

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中国vs印度的IT哪家强,这是这个时代最受关注的问题。

许多人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有人认为中国IT强大,有人则认为印度IT更加优秀。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试图揭示中国和印度之间IT 竞争的真相。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家的IT发展状况。

从过去几十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的IT产业发展得特别快,是世界上最大的IT市场,其有条不紊的大规模发展正在改善中国的经济状况,提升中国的科技产业。

从过去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印度的IT产业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第二大IT市场,其坚实的基础设施正在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国家IT工程师的水平。

众所周知,中国IT工程师的技术水平比印度高出很多,这也体现在他们在世界科技会议上获取的冠军数量上。

中国的IT学生技术能力也比印度学生强,他们经常在国际竞赛中取得佳绩,充分证明了中国IT工程师的技术水平。

而印度IT工程师的技术能力一直处在平稳的水平上,但他们在国际竞赛中的表现仍然偏低,这表明印度的IT工程师尚未形成一种强大的技术水平。

再次,让我们来看看中印两国的IT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大量的高素质IT人才和资源,它们在计算机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屡创先例,并开发出许多行业领先的技术产品,成为全球IT创新的中流砥柱。

而印度的IT创新能力一直表现不俗,其在智能机器人和云计算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印度仍需要努力提升其IT 创新的水平。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两国的IT企业数量。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中国拥有超过10万家IT企业,这些企业中大多数都是有实力和经验的大型公司,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良好的口碑,占据了IT行业的重要地位。

而印度也拥有众多IT企业,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技术水平较低,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

总之,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IT强于印度,中国的IT 发展可以说是迅猛的,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IT市场,其技术水平也远超印度,尤其在创新和企业数量上,中国的优势更是显而易见。

中印软件业发展比较与分析

中印软件业发展比较与分析

中印软件业发展比较与分析软件究竟是什么?软件的概念是在不断发展的。

初期的软件专指计算机程序,其后将文档也包括其中,再进一步包括了程序、规程、规则和文档,并且强调文档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包含与数据处理系统操作有关的程序、规程、规则以及相关文档的智力创作称为软件(计算机)。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处于闭关锁国的境地,然而,“印度的软件之父”柯理却把软件概念引入印度。

70年代,许多国家、企业集中精力开发电脑硬件,对于软件,当时人们认为是附加的、免费的而且不能获利的。

但是,柯理认为软件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软硬件是一体的,硬件达到某种规模之后,软件势必有大量需求。

”至90年代中期,印度抓住“千年虫”问题、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欧元诞生三大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了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地增长,迅速崛起为世界软件大国和软件出口大国。

作为邻邦的中国在80年代中期几乎与印度同时起步发展软件产业的,但十几年下来,已经差了一大截。

据资料显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

第一: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第二,中国既没有充分利用国内的巨大软件与服务市场,也没有充分地利用外包市场发展软件产业。

第三,中国的软件园区受到政府扶持的程度以及软件园区的基础建设状都逊于印度。

第四,一方面,中国软件企业在规模都很小,另一方面在质量管理上也比较薄弱。

第五,中国的软件产业政策制订的比较晚,也缺乏配套的产业细则。

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相比,中印软件差别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市场不同。

印度软件业属外向型,国内市场不大,主要市场在国外,且是先国际后国内,所以印度软件企业的发展起点较高。

而中国的软件企业大部分市场属国内。

——企业规模差距较大。

目前印度全国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有850多家,其中如TATA、INFOSYS公司的员工人数达万人左右。

而中国大部分软件公司都是小规模的,最大的软件企业只有3000多人,这样规模的IT企业也为数极少。

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IT服务外包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人口和经济规模世界前两大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在IT服务外包领域已经崭露头角。

然而,尽管两国的IT服务外包竞争力同处亚洲,但两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却存在一些明显差异。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印两国在IT服务外包国际竞争力上的表现,对两国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本文选取中国和印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国在IT服务外包领域的竞争力。

三、选题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IT服务外包行业的概述:介绍IT服务外包的基本概念、相关定义和发展现状,阐述IT服务外包的意义和目的。

2. 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市场的状况: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结构、增长模式等方面的状况,探究中印两国在服务外包领域的现状和特点。

3. 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技术实力、人才储备、管理水平等因素,从多个角度评估两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进行比较研究。

4. 政策支持和发展前景:比较分析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政策,探讨政府在服务外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发展前景。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量化分析将通过大量数据的搜集和归纳,来对两国IT服务外包市场进行比较分析;而案例分析则是对中印两国IT 服务外包企业情况的具体研究,通过对企业的成功案例、发展模式等因素的探究,来准确评估两国IT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技术路线方面,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等方式,搭建数据分析平台,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预期成果与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来分析和比较中印两国IT服务外包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获得两国IT服务外包市场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两国企业在该领域的竞争力现状和各自的发展前景。

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

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

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报告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无论是在制造业、电子商务领域还是金融服务行业,中国企业都在积极拓展市场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报告将对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制造业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制造业领域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了多个生产基地,为印度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中国手机制造商华为和小米在印度市场的份额不断增长,成为了当地消费者的首选。

此外,中国企业还在汽车、电子设备和纺织品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电子商务随着印度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了印度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和京东集团的京东商城已在印度建立了强大的业务网络。

这些中国企业通过提供便捷的支付和物流服务,满足了印度消费者的需求,并促进了印度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

三、金融服务中国企业也在印度金融服务行业崭露头角。

通过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了多家银行和保险公司。

中国银行和中国人寿等企业在印度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中国企业还推动了移动支付和在线借贷等创新金融服务的发展,为印度的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中国企业在印度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印度的市场竞争激烈,本土企业和国际巨头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其次,印度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体系相对复杂,中国企业需要适应当地的法规和经营环境。

此外,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也是中国企业在印度遇到的挑战之一。

总结起来,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和适应当地市场需求,中国企业在印度取得了长足的成就。

然而,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之路仍然充满了挑战,需要进一步改善运营和管理策略,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相信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深入合作,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国内外算力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算力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算力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算力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其中
的国内外算力发展现状及趋势更是受到各行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
和国外的算力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

一、国内算力发展现状
1、中国算力的发展程度十分迅猛。

根据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的2024年统计数据,中国当前的国内算力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
总和,排名全球第二、从各个省份来看,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
等省份的算力发展水平较高,占据全国的一定比重。

2、最新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2024年底的算力规模达到了15.51万
亿次/秒,在全球的排名重新上升到了第一,目前以美国的规模为第二名,紧随其后是日本和德国,但中国的算力规模稳步增加,应运而生的云计算
平台更是拉动着国内算力发展的变化。

3、新一代超算的发展尤为突出。

2024年1月,中国重新发布了全球
第一款处理器“天河二号”,处理能力达到了125至150万亿次/秒,是
全球最强大的超算,并被称为“增强现实超算”。

这标志着中国超算技术
正以快节奏走向世界,不断向前发展。

二、国外算力发展现状
1、美国的算力发展一直处于全球的领先地位,根据2024年的数据显示。

印度IT与中国作坊

印度IT与中国作坊
I0 0 0认 证 。 此 基 础 上 , S 90 在 目前 ,
中 国 计 算 机 人 才 培 养 和成 长 的 特 点 是 重 应 用 、 开 发 , 多 计 轻 许 算 机 类 专 业 的 学 生 学 习 的 是 应 用 、 计 类 的 课 程 , 正 学 习 软件 设 真 开 发 的 比 例 相 对 较 少 。 大 家 忽 视
款 “ 先权 “ 优 ,引 发 了 印 度 软 件行 业 的 一 场 革 命 。 印度 政 府 的优 惠 产业 政 策 、 效 的 管 理 、 要 的 财 有 必
力 支 持 和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方 面 的倾
球的 I T需 求 ,成 为 中 国市 场 领 先 的I T服 务 供 应 商 之 一 。 ” 近 几 年 人 们 注 意 到 ,全 球 最
大 的 I 业 纷 纷 投 资 中 国 ,并 将 T企 它 们 的 亚 洲 总 部 甚 至 全球 技 术 中 心 搬 移 到 中 国 , 不 少 大 中城 市 在 发 展 规 划 中 将 信 息 产 业 确 定 为 城 市 支 柱 产 业 。 有 这 一 切 , 预 示 所 都 着 中 国 I 产 业 拥 有 诱 人 的 前 T 景 。然 而 ,整 体 国 民经 济 及 I T产 业 都 不 甚 发 达 的 印 度 ,却 在 软 件
件 走 向 世 界 会 因 为 语 言 问 题 受 到

定 的影响 。 二 、 策 支 源自 政口 商 正 式 进 入 中 国 。 该 公 司 负 责
人 雷 马 德 瑞 表 示 , 塔 塔 咨 询 服 务 “ 公 司 的 目标 是 . 在 未 来 5年 内 充
分 利 用 国 内 市 场 的 增 长机 会 和 全
才 。三 是 软 件 企 业 自身 建 立 培 训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基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

中国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策略的比较研究——基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
不 同 的生 物种 群 , 发展过 程 中 , 在 却形 成不 同 的适应 策 略 。 中 , 部分 种群 在对 繁殖后 代 的投资上 以一 其 有 的依 赖程度相 同 , 同一种群 内的组织 为了类 似 的资源 或相近 的顾客展 开竞争 . 影响着这 些组织 的活动 由此
基金项 目: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 “ 全球技术链与我国产业安全研究” 项 目编号 : 0 G S D 9 ; 目负责人 : ( 2 7 X 3 00项 0 毛荐其 ) 成果之一。
11 利基 宽度策 略 。 在生 物环境 中 .物种求 生存 的首要 前提 是 寻找

有 利 于 本 身 生命 延 续 的生 存 利 基 与 生 命 繁 衍 策 略 外 , 无操 控 本身 命 运 的能 力 , 生物 界 中 , 别 在 物种 为 了提 高生存 的几率 , 出现许 多 集体行 为 的现象 . 便 这 种联 合相 关个 体 , 以群体力 量来 对抗环 境 的选择 。 也 就 是生 态链 的竞争共 生原 因 ,生态链 的竞 争共 生原
在 生态观 点下 , 体 的力量 几乎是 微不 足道 的 。 个 所以, 组织 个体 在面对 环境 压力 时 . 了选 择一种 最 除
1 组织生态学理论概述
组织 生态学 理论认 为 由于环境 的强 大压 力 与限
制, 生存在相同环境下的组织, 其生存手段是非常相 似 的 。因此 , 生态观 点思 考策 略 , 从 主要 利 基 宽度策 略 生命 繁衍 策略 和合作 共生 策略 …。
作者简介 : 王发明, 管理学博士 , 山东工商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战略管理 、 产业集群 。
王发明
中国 与 印 度软 件 产 业 发 展 策略 的 比较 研 究— — 基 于 组 织 生态 学 的 视 角

中国与印度利用FDI比较分析

中国与印度利用FDI比较分析

· 48 ·
IEC, NO. 9, 2007
利用外资
表 1: 1979-2005 年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 单位: 亿美元)
欧美跨国公司和科技含量高的资 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尤其欢迎研
发机构在华建立, 并且随着市场
化程度提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
域。四是坚持稳步开放国内新生
的脆弱的资本市场。到 90 年代中
一、中印利用 FDI 概况
( 一) 中国利用 FDI 概述 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 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 由于复杂 的历史原因,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 投资基本上是空白。改革开放以 来, 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发 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 段 : 1979-1986 年 起 步 阶 段 、 1987-1991 年 稳 步 发 展 阶 段 、 1992-1996 年 持 续 快 速 发 展 阶 段 、1997-2001 年 为 调 整 阶 段 和 2002 年 入 世 以 来 进 入 发 展 新 阶 段。 自 1979-2006 年间, 中国吸 收外国直接投资以年均约为 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 这在战 后世界各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 情况中是罕见的。资金来源遍布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吸收外
国直接投资的各种方式中, 以合 资经营方式的项目数与外资金额 最多, 此外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 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利用外 国直接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 就。
( 二 ) 印 度 利 用 FDI 发 展 进 程概述
印 度 利 用 FDI 的 发 展 屡 经 波折, 大体经历了独立之初限制 FDI 进 入 阶 段 、80 年 代 印 度 FDI 政策开始松动阶段, 以及 90 年代 以后大幅度放宽外资投资领域, 提高外资股权阶段这几个阶段。 自 1991 年 印 度 经 济 自 由 化 以 来 到 2005 年间, 外国直接投资商对 印度的协议投资额为 672.1 亿美 元, 实际到位金额为 322.9 亿美 元, 占协议额的 50%以上。

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印两国软件行业承接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软件产业已成为当前国际无形资产竞争中的一项重要领域。

其中,印度和中国是近年来软件外包领域中最为重要和活跃的国家。

在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上,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主要的服务国家,并且有不同的优势和挑战。

在研究这两个国家的软件外包产业时,比较它们的软件行业的竞争力,对于两国的软件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进行对比研究来探索两国软件外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为这两个国家的软件产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印两国的软件产业概况对比;2. 中印两国的软件外包市场现状对比;3.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差距分析;4. 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5. 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中印两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收集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相关资料和数据;2. 分析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政策环境;3. 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中印两国软件企业的竞争力评价;4. 结合上述分析,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5. 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发展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6. 提出中印两国软件行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四、预期结果和贡献通过对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本文预计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 可以揭示中印两国软件产业的行业竞争力排名和优劣势,为这些国家制定软件产业政策提供的参考和决策依据;2. 可以深入分析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发展问题和挑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和启示;3.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中印两国软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基础性信息和数据支持,为国际软件行业的竞争和合作提供思路和资料支持。

中印信息技术产业的比较研究

中印信息技术产业的比较研究


62 —

科技评 估 ・
采 取 了美 国麻 省 理 式 大学 的培 养 模 式 , 旨在 培 养 科学 、技术 和工 程方 面的教 育精英 。印度 的I人 才 T 专业 技术过 硬 ,相对我 国的I 人才 又有语 言 上 的优 T 势 。另 外 ,尽 管 近 年 来 印度 的 工资 水 平 比发 达 国
全球 科技 经济 嘹望
2 0 年3 0 9 月 第2 卷 第3 4 期
中 印信 息 技 术产业 的 比较 研 究
陈文 华 鞠 娟
203 ) 3 0 9 ( 安徽 大学 经济 学院 ,合肥
摘 要 :在 经 济全球化 和 国际分工迅 速发 展 的今 天 ,信 息技 术 产业在 很 大程 度 上体现 了一 国的 经济发展 水平 。关 注和研 究 中印信 息技 术产 业 的发 展 ,对 中国发展 信 息技 术 ,改造 传
业务 的较 大份额 。
印度 政府 和公 司非 常 重视I 行业 人 才 的教育 和 T 培 养 。 印度 的精 英 层 大 都 与 七 大 印 度 技 术 研 究 所
有 关 ,这 些 研 究 所 分 布 在 卡 拉 格 普 尔 、孟 买 、钦
奈 、坎 普 尔 、德 里 、古 瓦 哈 提 和 卢 凯 伊 。这 些 研
家 增 长 的快 ,但 是 印 度 电话 中心 的工 人 的 工 资 通
许 多 印 度 软 件 公 司强 调技 术 方 面 的 国 际标 准 化 , 通 过严 格 的质 量 管 理 ,才 能 在 国际 市场 上 以质 取
而外 包 业 务 到2 1 年 就 能 达 到 10 亿美 元 ,到 时 00 10
如 果要 举 出一 个 推 动 了 印 度 现 代 化 并 体 现 了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中印的比较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中印的比较

综上所述,中印两国在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方面存在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 异既包括语言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也包括人才培养和创新能 力等方面。这些差异为中印两国在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不同的 机遇和挑战。
对于未来中印两国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的发展,我们有以下结论和建议:
首先,中印两国应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软件技术和创新能力。 印度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 则应加强英语沟通能力,提高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的参与度。此外,两国还应积 极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中 印的比较
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 于中印的比较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 发展的重要支柱。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 中印比较,深入探讨两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软件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印度 和中国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全球软件外包和软件产业的重要中心。 大量的欧美企业将软件开发、维护和升级工作外包给印度和中国,以降低成本和 提高效率。
5.人才储备
印度拥有丰富的软件人才资源,其高等教育体系和培训市场均能满足软件外 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中国在人才储备方面也不断加大投入,但相比印度还存在 一定差距。
三、钻石模型分析
“钻石模型”是由波特提出的一种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包括生产要素、市 场需求、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及政府角色等四个关键因素。下面我们 将分别对中印软件外包业进行钻石模型分析。
谢谢观看
二、软件外包业发展比较

中国和印度软件行业分析报告2012

中国和印度软件行业分析报告2012

2012年中国和印度软件行业分析报告2012年10月目录一、印度软件成功的关键因素 (3)1、印度软件行业经历四大发展阶段 (3)(1)第一阶段:1956-1984年 (3)(2)第二阶段:1985-1991年 (4)(3)第三阶段:1992-1999年 (5)(4)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 (6)2、印度软件的崛起源于七大关键因素 (8)(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8)(2)优秀的英语能力 (9)(3)发展起步早 (10)(4)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 (10)(5)获得近40亿美元的千年虫订单 (11)(6)NASSCOM协会支持 (11)二、中国与印度软件行业对比 (12)1、中国与印度软件行业基本情况对比 (12)2、印度政策重出口中国政策重软件产品 (14)3、印度软件行业的集中度远高于中国 (16)4、印度软件行业的人才供应优势比中国明显 (16)三、印度和中国软件行业代表性企业对比 (18)1、印度软件行业代表性企业 (18)(1)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 (18)(2)印孚瑟斯(Infosys) (20)(3)维普若(Wipro) (22)2、中国和印度软件行业代表性企业对比 (24)四、总结 (27)一、印度软件成功的关键因素1、印度软件行业经历四大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56-1984年特点:国家采取进口替代战略,软件业以内需为主,整体发展缓慢印度软件产业的诞生是为满足其国防研究和发展公共事务的需要。

1956年,印度统计学院最早引进计算机。

上世纪60 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制定有关本土化计算机产品的政策,但印度政府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和实施许可证制度来控制和限制软件业的发展,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外贸政策限制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

印度IT 产业开始发展的主要标志是1968 年塔塔咨询服务公司的成立。

20 世纪70 年代印度电子部的成立,1972 年印度政府制定了如果出口商赚取外汇的前提下和在没有取消出口许可证的情况下,出口硬件的同时允许出口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摘抄赛迪IT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一文目录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更了解印度有所帮助。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上篇国民经济比较篇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2001年11月26日,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一)地理位置1.印度:盘踞在南亚次大陆的雄狮,扼印度洋咽喉2.中国: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二)资源与能源1.印度:印度自然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2.中国:中国能源蕴藏量大,但开发程度较低,人均量少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概况(一)中国比印度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1.1950年印度经济水平比中国高(印度国民收入为美国的2.3%,中国为美国的1%)2.1980年两国GDP总量几乎差不多,而且印度还稍领先3.2001年,印度GDP为498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二)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共性1.人口负担重,经济结构层次低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三)中印同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印度1.印度是农业大国,但生产率水平低,增长速度慢2.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印度,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核心1. 中国和印度共性是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2. 印度3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率5.8%3. 中国从1952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5%三、中印对外经贸情况比较(一)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占绝对优势1.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32位;2001年提升至第6位2.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而印度不到1%(二)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中国远胜印度1.2001年中国直接利用外资(FDI)468亿美元2.印度利用外资不足,2000年利用外资23.2亿美元3.中国外汇储备多,抗国际风险能力强(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1656亿美元,2001年底突破2000亿美元4.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积累的外汇极为有限(2001年印度外汇储备约450亿美元四、中印经济结构对比(一)中印产业结构对比1.GDP的三次产业构成印度:产业排列顺序是"三、一、二中国:产业排列顺序是"二、三、一2.20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情况印度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发展迟缓相对印度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更快3. 50年来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有同也有异印度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三、一、二"中国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二、三、一4.中印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印度: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低级层次(4.2:4.1:91.7中国: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较低水平,但仍优于印度(10.3:32.2:57.5)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国比印度优势明显5.中印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对比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的时间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从68.7%下降到49.0%,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印度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1971年至1991年的20年时间内仅下降了5.3个百分点(二)中印对外贸易结构对比从中国和印度的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两国贸易都在朝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显然大于印度1.印度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1997年为78.1%,到1999年增长到83%2.从1997到200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从86.9%上升到89.8%(三)中印区域结构对比1.印度:各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2.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发展状况与两国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向是有关的。

印度政策倾向激进,印度教民族主义悄然兴起,打大国牌,走亚太棋,觊觎印度洋;中国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 .一、中印两国生活质量比较(一)印度脱贫任务艰巨,中国逐步走向小康1.2001年印度人均GDP为505美元2.2001年中国人均GDP为900多美元(二)中印消费支出增长很快1.印度近二十年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了一倍(1980年人均消费支出166美元,1998年增长到287美元2.中国二十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加了两倍多,增长率为印度的2~3倍(1980年人均消费支出为94美元,1998年增长到331美元) (32)(三)医疗健康状况方面,印度与中国还有差距1. 1997年医院每个床位服务人数印度是2694人,中国是1100人2.人均食物所含蛋白质印度是59克,中国是82克3.2001年印度平均期望寿命是63岁,中国是72岁(四)居民文化娱乐生活方面各有千秋1.印度年平均电影产量800多部2.中国2000年有1206套电视节目二、科技、教育、人才状况比较(一)中印两国的教育事业都有很大发展1.印度历届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在第三世界数一数二;中国教育投入总量比重仍然不高,一直没有超过2.5%(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2004年2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记者会上表示今后要达到4%)2.印度成人识字率虽有很大进步,但与中国差距仍然很大3.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印度比中国明显(二)在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GNP比重上,印度一直高于中国1.1998年印度研发经费占GNP比重为0.82 %2.1998年中国研发经费占GNP比重为0.7%(三)科技人才资源实力难分伯仲,各具特色1.印度科技人员350万,居世界第三位2.中国科技人员281.4万人三、两国失业人员总量比较,印度失业总人口多于中国1.印度城镇失业人员较多,2000年失业率达到22.5%2.1995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下岗人数增多,使中国总体失业人员数量加大,2000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595万人------------------------------------------------------------------------------我觉得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比印度要差,但是基础教育肯定比印度好,印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没有实行X年义务教育的国家。

印度的文盲率男性35%,女性62%,都远高于世界男性21%、女性38%的平均水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97年我国小学入学率为123%,中学入学率为70%,分别高于世界平均101.8%和60.1%的水平。

2000年,文盲率下降为6.7%,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4.9%的水平。

成人识字率2000年达到84.2%,在13国中高出印度(57.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3 18:11:32编辑过]---------------------------------------------------------------------------------- 作者:无为而无不为-- 发布时间:2004-4-23 18:15:16--综上所述,由于社会发展的滞后,短期内印度大国梦壮志难酬,经济基础设施滞后,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与巴基斯坦长期纠缠不休,分散了精力,诸多种姓制度、民族、宗教、经济和社会问题制约了经济增长。

即使其能够作为六极世界(美、欧、中、俄、日、印)的一极,总体实力上也是最弱的一极。

而中国社会则在持续、健康、快速的得到发展。

下篇信息产业比较篇一、印度信息产业发展概况(一)前期起步缓慢,后期快速发展1.20世纪60年代,印度电子工业的年均增长率是25%,70年代为17%,80年代加快到30%。

2000年度印度信息产业产值达5540亿卢比(约合122亿美元),比上年度增长了21.6%2.为保证电子工业快速发展,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八五"计划期间,印度在电子工业中投资1013亿卢比(二)发展目标惊人--"信息技术超级大国1.印度政府多年来十分重视制定每五年一次的信息科技发展R&D计划2.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上台后,在施政纲领中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并提出了"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计划二、中国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大国1.1980~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三次飞跃,1980年电子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1992年突破1000亿元,2000年突破10000亿2.中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4%,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了11.8%左右三、印度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中国有压倒性优势(一)绝对规模不可同日而语1.截至2000年末,印度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约为122亿美元2.截至2000年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约为1287亿美元3.2000年,印度彩电产量570万台,中国彩电产量达3754万台(二)产业结构层次中国优于印度1.2000年印度电子信息产业三大类产品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比例分别为23:53:242.200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三大类产品投资类、消费类、基础类比例分别为38:35:27(三)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各有千秋1.200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到了551亿美元,而印度只有50亿美元2.印度IT产品出口中,软件占了很大比重,所以以计算机和软件为主的投资类产品占94%四、硬件及信息基础设施--中国占先(一)印度硬件市场规模不断缩小1.1998年度印度计算机硬件出口值为1.55亿卢比,比上年度下降了98%;国内市场也出现了5.9%的负增长2.印度硬件产值为56亿美元,中国为印度的5倍左右(二)中国硬件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也逐年提高2001年底,中国计算机销售量为800万台,计算机社会拥有量超过3500万台。

彩电年生产能力达到4800万台、年产量3500万台,居世界第一五、印度软件产业独领风骚(一)软件产业总体规模方面双方差距不大2000年印度软件产业产值为82亿美元,同期中国软件产值为67.5亿美元(二)印度软件出口井喷式增长印度软件出口额1995-1996年度仅为7.34亿美元,1999-2000年度达40亿美元,2001年度达到了空前的62亿美元。

软件出口目前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0.5%,2003年预计将达23%(三)中国与印度软件标准化与规范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通过CMM模式五级认证的企业印度有32家,中国仅有1家,而且是外资公司((四)印度软件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值得中国软件企业学习1.印度最大软件企业收入额为23亿美元左右2.中国最大软件企业收入额仅2亿美元左右(五)软件企业地区分布方面各具特色1.印度的软件企业大都分布在孟买、班加罗尔、马德拉斯、海德拉巴等地,其中班加罗尔是印度的"软件之都2.中国软件主要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少数城市和地区(六)软件科技园区建设方面--印度先行一步(七)政府支持软件产业的政策比较(八)中印积极关注IT人才培养1.目前印度已有140万软件编程人员,其中20万较熟练2.中国目前有软件人才20多万人,大约有近40万人才缺口(九)发展计划目标和发展重点-----------------------------------------------------------------------------关于软件方面,我赞同倪光南院士的看法,现摘抄一段与大家共享:倪光南院士《中国IT核心技术(软件体系、集成电路)的发展〉〉一文中说到:为什么在软件出口方面我们短期内超不过印度呢?因为在这方面印度的条件比我们好,仅就语言条件来说,英语在印度是母语,在我国是第二外语,这一条件印度就比我国强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