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传承民族文化 推动知识共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中公遴选·案例分析】

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知识共享

【导语】2018各省遴选考试在陆续进行,由于遴选考试信息非常繁多,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网会及时公布最新的遴选考试信息,便于考生查阅。

背景链接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力量。我们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和鼓励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凿壁偷光、囊萤

映雪的故事广为流传,彰显了人们对求知的渴望与包容。21世纪,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

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求知的文化传承被人们创造性地转化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知识共享。

综合分析

[内涵与表现]

所谓知识共享,就是人们通过共享知识及文化资源,有效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知

识文化的传播及发展。

在基础教育方面,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基础教育资源,执

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在知识文化传播方面,免费的互联网媒体、视频网站、音乐平台等百花齐放,让人们能第一时间共享最新的文化资讯。人们在各种网络百科平台、问答社区及论坛里共享学习资源,公众获取知识变得便捷。尤其是近10年,许多人在无意识中享受着知识共享带来的福利,知识共享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是有贡献的。

[意义分析]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凭

借高效性和普惠性,知识共享成为共享经济的高级形式,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理念的贯彻实施。知识共享与物质共享有着本质的不同,物质共享是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在物质的总量上没有变化,只是使用效率得到提高。而知识共享则是1个人的知识传授给10个人、100个人,每人都获得了一份知识,知识总量增加了10倍、100倍。再加上人与人之

间的互动及交流,更是提高了创造新知识的可能性。一旦实现知识共享,将对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状与问题]

当前,知识产权越来越受重视,“知识变现”逐渐被接受。这两年,市场占有率较高的

知识文化共享平台的共享模式逐渐由免费转向付费。从表面看,这一现象无可厚非,知识是有价的,应该尊重知识创作者的版权。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国内知识文化共享走进了一个怪圈:想要获取知识的人要向知识共享平台缴费,而绝大多数知识的原创者却得不到任何收入。这种付费方式的知识共享,大大背离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初衷:既没有鼓励原创者的创作热情,又不利于知识的更好传播,只使得作为零边际成本的网络平台收获丰厚。这显然不合理,也不利于知识共享的发展。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更好地开展知识共享,提高全民素质:

一方面,政府应支持与鼓励知识共享的发展。在科技创新内生增长模型中,知识的传

播十分重要。在我国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知识共享对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不容忽视。政府部门应当不遗余力加大对知识共享的支持。首先,应从态度上支持和鼓励知识文化共享。其次,应采取相应的文化体制改革措施,以社会效益为首,遵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另一方面,加强对知识文化共享平台的监管。当下,各类知识文化共享平台层出不穷,但也良莠不齐。知识共享利国利民,要更好地发展知识共享,必然要认真对待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严格监管“知识变现”的问题,知识变现应该主要变现给原创者,对于平台利用无版权资料进行收费的行为应予以限制。

原标题:传承民族文化推动知识共享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作者:周育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