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胎漏——安胎方(胡溱魁方)

胎漏——安胎方(胡溱魁方)
【组成】杜仲、川续断、桑寄生各12g,菟丝子15g,党参、炒白术各12g,升麻6g,蒲黄炒阿胶10g,炒黄芩、血余炭各10g,地榆炭12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补肾安胎。
主治胎漏和胎动不安。
【方解】《诸病源候论》指出:“漏胎者,冲任气虚,则胞内泄漏。
”凡胎漏下血,腰酸少腹坠痛,或跌仆闪挫伤胎者均可应用上方。
方中川续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补肾安胎,党参健脾益气,白术健脾安胎。
配升麻升举阳气,蒲黄炒阿胶养血止血安胎,黄芩、地榆炭、血余炭清热止血。
全方合奏补肾安胎之功。
【加减】小便频数甚或失禁者可加益智仁、覆盆子;气血虚弱者可加黄芪、白芍;血热者加苎麻根。
【验案】徐某,37岁,10年前曾行子宫肌瘤剜除术,以后每2~3年妊娠一次,但均在50~90天堕胎,前后已3次。
求诊时孕57天,胎漏下血3天,量不多,色暗红,腰酸少腹坠胀,不能坐立,泛恶呕吐,不思饮食,舌红苔薄腻,脉细滑。
气虚肾亏,胎元不固。
于上方加炙黄芪15g,紫苏梗10g,姜竹茹10g。
3剂后血止,遂减去地榆炭、血余炭,加砂仁3g,续服,嘱卧床休息。
以后未再出血,但因站立时总觉少腹坠胀,故前后服药2月余。
足月剖腹产一男婴,重3750g。
【按语】胡氏在临床上应用本方治愈了很多习惯性流产者。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保胎的中药验方

保胎的中药验方文章目录*一、保胎的中药验方*二、保胎期间不能吃什么食物*三、保胎安胎喝什么汤好保胎的中药验方1、保胎的中药验方1.1、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1.2、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
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1.3、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2、保胎期间要注意什么2.1、合理的运动大部分孕妇在保胎的时候都是选择卧床休息,主要是害怕运动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其实在怀孕期间做一些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孕妇的体质,对胎儿也是有用处的,可以减轻孕妇在怀孕期间的不适感,不过切记运动不要过于激烈。
2.2、保持良好的心情在保胎期间孕妇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孕妇做好了情绪调节,时常保持乐观的心态的话,对胎儿的发育也有好处。
3、哪些情况需要保胎3.1、高龄产妇年轻的孕妇一般不需要保胎,而如果孕妇的年龄超过了35岁,医生都会建议孕妇在怀孕早期进行保胎工作。
3.2、孕早期出血在怀孕初期,一些女性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经过B超检查之后如果是宫内孕的话可以进行保胎,如果是宫外孕的话需要及时做流产手术,以免危及孕妇的生命。
3.3、压力大的孕妇一些孕妇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虽然怀孕了可能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这样对胎儿是很不好的,最好进行保胎。
保胎期间不能吃什么食物1、辛辣食物:辣椒、胡椒、花椒等调味品刺激性较大,多食可引起正常人便秘。
因此,建议您尽可能避免摄入此类食品。
2、酒:酒精是导致胎儿畸形和智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3、过多的糖:若经常食用高糖食物,常常会引起糖代谢紊乱,甚至成为潜在的糖尿病患者。
安胎方剂收录汇总(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收录汇总(收集整理)1、黄耆汤【处方】黄耆(炒)白术(炒)白茯苓前胡人参各9克川芎甘草(炒)各6克【制法】哎咀。
【功能主治】益气安胎。
治妊娠胎不长。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九2、黄耆人参汤【处方】黄耆半两,人参半两,半夏半两,陈橘皮半两,麦门冬半两,当归半两,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安胎。
主妊娠伤寒,服汗下诸药,热已退,觉气虚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下阿胶末1小匕。
温与之,每日3-4次。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3、黄酒蛋黄羹【处方】鸡蛋黄5个黄酒50克食盐少许【制法】将鸡蛋黄、黄酒加水适量调匀,可酌加食盐少许,以锅蒸炖1小时即可。
【功能主治】温补肝肾,安胎。
适用于先兆流产。
【用法用量】一顿或分顿食用。
【摘录】《普济方》4、槐豆散【处方】槐豆(炒)1两,当归(酒浸,切,焙)1两,贝母(去心)1两,芎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安胎气。
主妊娠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5、和气通经汤【处方】归尾(姜汁炒)、川芎、丹参、益母草(花茎叶根子全用)、延胡索、桂心、红花、青皮、莪术(醋炒)、香附(酒醋同炒)、乌药。
【功能主治】行瘀逐寒。
主妇人有病似怀孕状而实非胎者。
或血聚下焦,凝结不散,或寒气客于子门,血壅不流,结硬如石为石瘕;或寒气客于大肠,结瘕在内,状如怀子,腹渐长大,有形可见为肠覃;或经闭,月事不来,疑为有孕,而有蓄血;或月事时下,疑为漏胎,投以补血安胎之剂,非徒无益,而反有害者。
【各家论述】蓄血宜下其血,肠覃宜逐大肠寒气,石瘕症宜温子门、散瘀血。
是方延、莪、红花以破血;青、乌、香附以行气;桂以温经散寒;芎、归、丹、益祛瘀生新。
寒者温之,积者散之,滞者通之,蓄者行之,皆以和血而通经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6、和气平胃散【处方】厚朴5钱,黄连5钱,猪苓5钱,泽泻5钱,地榆5钱,苍术3钱,升麻1钱5分,豆蔻1钱5分,白芍药3钱,陈皮4钱,柴胡1钱5分,甘草1钱。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安胎散13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安胎散安胎散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13种“安胎散”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胎产新书》卷一。
组成:当归2钱,川芎2钱,白芍2钱,熟地2钱,白术1钱半,茯苓1钱半,黄耆(炙)1钱半,甘草1钱半,阿胶(蛤粉炒)1钱半,地榆1钱半,半夏1钱,艾叶3分,姜3片。
制法:上为末。
用法:以米汤调送。
注意:半夏碍胎,宜少用为妥。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生白术、黄芩、炒白芍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效:妊娠伤寒已外解,脾气虚馁,热乘虚陷,胎动不安。
用法:每服3钱,以生姜2片,大枣3枚,煎浓汁调服。
来源:《仙拈集》卷三。
组成:白术2两,黄芩2两,续断1两,白芍1两,当归1两,砂仁5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效:胎动不安。
用法:童便调下。
来源:《胎产新书》卷五。
组成:人参5分,川芎5分,黄芩7分,当归头7分,白芍6分,黄耆6分,白术1钱,熟地1钱,蛤粉炒阿胶1钱,炙甘草3分。
用法:水煎,食远服。
来源:《济阴纲目》卷八。
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黄芩1钱5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
功效:妊娠胎动。
用法:水煎服。
来源:《广嗣纪要》。
组成:缩砂不拘多少(和皮略炒,勿令焦黑,去皮取仁为末)、当归、川芎各等分。
功效:因自高坠下,或为重物所压触动胎气,腹痛下血。
用法:水煎当归、川芎作汤,调砂仁末服。
来源:《痘疹金镜录》卷四。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甘草、黄芩、砂仁、香附、紫苏、陈皮、大腹皮。
功效:孕妇出痘动胎。
用法:加大枣3枚,水煎服。
来源:《种痘新书》卷十二。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芩、陈皮、紫苏、砂仁、阿胶、香附、艾叶、紫草各等分。
用法:加益母、生姜、大枣,水煎服。
来源:《女科万金方》。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茯苓、甘草、黄耆、白术、阿胶、地榆、艾。
功效:胎动不安,或见血水,或纯鲜血,腰腹痛。
常见安胎中药及中成药汇总

一、安胎中药1、理气安胎(1)土木香:【功能与主治】健脾和胃,行气止痛,安胎。
用于胸胁、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胁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
(2)砂仁:【功能与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紫苏梗:【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2、补肝肾安胎(4)杜仲:【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5)桑寄生:【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6)菟丝子:【功能与主治】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7)槲寄生:【功能与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8)续断:【功能与主治】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
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
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3、清热安胎(9)苎麻根:【功能与主治】凉血止血,安胎。
(10)黄芩:【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11)竹茹:【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4、宫寒胎漏胎动不安(12)艾叶:【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
保胎的中药药方

保胎的中药药方当女性怀孕的时候,对腹中宝宝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保胎的中药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保胎的中药药方寿胎丸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是非常有名的保胎安胎名方,很多妇科名家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运用,临床多有效验。
组成及用法组成:菟丝子120克(炒炖),桑寄生60克,川续断60克,真阿胶60克。
用法: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每丸重0.3克。
每服20丸,开水送下,日服二次。
加减运用:气虚者,加人参60克;大气陷者,加生黄芪9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60克;有寒者,加炒补骨脂60克;有热者,加生地60克。
功用补肾,安胎,肾虚滑胎,及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胎萎不长者。
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肾旺自能荫胎;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使胎气强壮;阿胶滋养阴血,使冲任血旺,则胎气自固。
四药相配,共奏补肾安胎之功。
安胎丸【处方】当归川芎白芍条芩各30克白术(去芦)15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瘦人血少有热,胎动不安,素惯半产者。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茶汤任下,日三服。
妊娠宜常服之。
保胎金丹【处方】生地4两,鳖甲4两,香附4两,当归2两,茯苓2两,元胡2两,白薇2两,藁本2两,益母2两,川芎2两,炒艾2两,煅赤石脂2两,丹皮2两,白术2两,青蒿2两,肉桂5钱,没药1两5钱,五味1两,炙草1两,沉香6钱,人参2两,黄柏4两。
【制法】白酒2斤,入锅内封口煮1小时,同前药共轧细面,炼蜜为丸重3钱,朱砂为衣,蜡皮。
【功能主治】胎前产后诸虚症,胎漏,流产,滑胎,产后虚弱,倦怠无力,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每次服1粒,1日2次。
多服可除流产。
保胎安胎中药1、清热安胎用黄芩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
”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里热腹痛证。
妇科借用作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与下列诸安胎药配合同用。
保胎煲汤药材配方大全

保胎煲汤药材配方大全保胎煲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食疗方法,常用于孕妇在怀孕初期或中期,以帮助稳定胎儿,预防流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胎煲汤药材配方,孕妇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确保安全有效。
1. 黄芪当归汤- 黄芪:10克,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
- 当归:5克,补血调经,对孕妇有良好的补血作用。
- 红枣:5颗,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 枸杞:10克,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慢火煲1-2小时。
2. 党参黄精汤- 党参:15克,补中益气,增强体力。
- 黄精:10克,滋阴补肾,增强免疫力。
- 龙眼肉:10克,安神补心,养血。
- 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转文火煲1小时。
3. 白术山药汤- 白术:10克,健脾利湿,安胎。
- 山药:30克,补脾益肺,固精止泻。
- 茯苓:10克,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 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文火煲1小时。
4. 熟地黄杞子汤- 熟地黄:15克,滋阴补血,润燥。
- 枸杞:15克,滋补肝肾,明目。
- 红枣:5颗,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 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文火煲1-2小时。
5. 阿胶红枣汤- 阿胶:10克,滋阴补血,润燥。
- 红枣:10颗,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 将阿胶打碎,与红枣一同加入沸水中,文火煲30分钟。
6. 桑寄生杜仲汤- 桑寄生:15克,补肝肾,强筋骨。
- 杜仲:10克,补肝肾,强腰膝。
- 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文火煲1小时。
7. 五味子桂圆汤- 五味子:5克,收敛止泻,安神。
- 桂圆:10克,补心脾,养血安神。
- 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文火煲30分钟。
8. 山药白芍汤- 山药:30克,补脾益肺,固精止泻。
- 白芍:10克,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 将药材与清水一同煮沸,文火煲1小时。
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孕妇在使用这些配方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煲汤时,注意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充分释放。
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也是保胎的重要环节。
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方剂

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方剂引言习惯性流产是指孕妇在孕早期(多为妊娠6周前)发生了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身体上的困扰。
中医药在治疗习惯性流产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方剂一:四物汤方剂组成•当归30克•熟地黄30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方剂功效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方,对于习惯性流产有很好的疗效。
其主要功效包括:补血养血,调理经络,安胎止血。
方剂制备方法1.将以上中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
2.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3.待药液颜色变浓后,将药渣过滤掉,取药液。
方剂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方剂注意事项孕妇在使用四物汤之前,需先咨询专业医师,并严格按医嘱使用。
同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对药物的耐受性,如果有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方剂二:八珍汤方剂组成•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12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甘草6克•人参6克方剂功效八珍汤是一种具有益气养血、调理气血失调的中药方剂。
它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
方剂制备方法1.将以上中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
2.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3.待药液颜色变浓后,将药渣过滤掉,取药液。
方剂用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早晚各一次。
方剂注意事项孕妇在使用八珍汤之前,需先咨询专业医师,并严格按医嘱使用。
同时,应注意个人体质和对药物的耐受性,如果有不适症状出现,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方剂三:保胎汤方剂组成•黄芪20克•防风15克•当归10克•细辛10克•熟地黄10克•侧柏叶10克•甘草10克方剂功效保胎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它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增强子宫功能的作用,对于习惯性流产有很好的疗效。
方剂制备方法1.将以上中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
2.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3.待药液颜色变浓后,将药渣过滤掉,取药液。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1、葱豉安胎汤【处方】香豉27克(熬)葱白(切)27克阿胶6克(炙)【功能主治】养血安胎。
主妇人怀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上三味,切。
以水600毫升,煮前二物,取200毫升,去滓,下阿胶,更煎至胶烊化。
一日一夜可服三四剂。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删繁方》2、葱白汤【处方】葱白(切)6克阿胶(炙)当归续断芎藭各9克银适量【功能主治】养血安胎。
主妊娠胎动不安,腹痛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
用水2升,先煮银,取1.4升,去银,纳余药,煎取500毫升,纳胶令烊,分三服。
不愈,更作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三引《集验方》3、柴葛安胎饮【处方】柴胡8分,葛根8分,青黛8分,石膏1钱5分,升麻5分,栀子1钱,知母7分,葱白3根。
【功能主治】孕妇热病,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有痰,加竹沥1小杯,姜汁2匙。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4、补中安胎饮【处方】白术6克当归6克人参3克甘草0.9克熟地3克黄芩1.2克紫苏1.2克白芍1.2克【功能主治】主妊娠气血虚弱,致患胎漏。
受孕之后,下血不止,或按月来血点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指南》卷一5、必应散【处方】枳壳4两(去瓤,麸炒),甘草2两(炙),阿胶2两(炙),黄耆1分(细锉,蜜炙),川芎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安胎养气,和血辟邪。
主难产。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空心茶点下,有孕5个月外,日3次。
能除产后诸痛。
【摘录】《产宝诸方》6、保孕丹【处方】当归1两,香附炭1两,白人参1两,熟地1两,茯苓1两,广砂1两,川断1两,白术4两,杜仲炭8钱,艾炭8钱,贡胶8钱,陈皮8钱,益母草8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2钱重。
【功能主治】补血安胎。
主流产,妊娠漏血,腹痛腰酸,跌闪伤胎,妊妇腰痛白带。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早、晚2次,大枣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7、保气散【别名】保气饮【处方】香附子4两,山药2两,缩砂仁1两,木香4钱,粉草1两1分,益智仁半两,紫苏叶半两。
安胎方剂汇总(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汇总(收集整理)1、救损安胎汤【处方】当归30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生地30克(酒炒)白术15克(土炒)炙草3克人参3克苏木9克(捣碎)乳香3克(去油)没药3克(去油)【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祛瘀安胎。
治妊娠跌损,致伤胎元,腹中疼痛,势如将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2、救生散【处方】人参半两(去芦,切片),诃子半两(湿纸裹,煨熟,去核),白术半两(锉,炒黄),陈皮半两(去白,炒),大麦糱半两(炒黄),神曲(细锉,炒黄色)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安胎益气,易产。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入月加1倍,用水2盏,煎1盏,温温空心服之。
【摘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五3、寄生汤【处方】桑寄生(洗,锉)秦艽阿胶各15克糯米15克(研粉)【功能主治】补肾安胎。
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用水1.8升,先下寄生、秦艽二味,煮至L2升,去滓;次入阿胶、糯米,再煮至600毫升,分三次空腹时服。
【注意】忌酒、醋三五日。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二4、荆防安胎散【处方】人参3钱,当归(酒洗)3钱,白术(土炒)3钱,生地2钱,天麻2钱,麦冬1钱(去心),条芩8分,荆芥3分,防风3分,陈皮4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孕妇破伤失血,或吐衄血,忽患口噤、项强、背直之类中风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上5、加味寿胎丸【处方】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黄耆、白术、阿胶、莲房炭。
【功能主治】补肾安胎。
主肾虚胎漏。
先天不足,肾气虚怯,或房事不节,损伤肾气,冲任不固,胎漏下血,腰脊酸痛腿软,头晕耳鸣,尺脉细弱。
【摘录】《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6、加味圣愈汤【处方】熟地(酒拌,蒸半日)白芍(酒拌)川芎人参当归(酒洗)黄耆杜仲续断砂仁【功能主治】养血安胎。
治妊娠伤胎,腹痛不下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六7、加味胶艾四物汤【处方】党参15克,生黄芪24克,干地黄12克,续断12克,炒当归9克,白芍9克,阿胶9克,焦艾叶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炒川芎4.5克,炙甘草3克。
安胎补血药材配方大全

安胎补血药材配方大全在孕期,孕妇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和照顾,特别是补血和安胎。
以下是一些传统的中医药材配方,它们被认为有助于安胎和补血。
请注意,在使用任何药材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医生,以确保安全和适宜性。
1. 当归黄芪汤:当归和黄芪是补血的常用药材。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功效;黄芪则能补气固表,增强体力。
将当归10克、黄芪15克煎水服用,可助于补血和增强免疫力。
2. 红枣枸杞茶:红枣和枸杞都是补血的佳品。
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枸杞则有滋阴补肾、明目的作用。
将红枣5-6颗、枸杞10克泡水饮用,适合日常保健。
3. 阿胶炖鸡:阿胶是补血的名贵药材,具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的功效。
将阿胶10克与鸡肉适量炖煮,适合孕妇补血。
4. 白芍甘草汤:白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则有和中益气、解毒的功效。
将白芍10克、甘草5克煎水服用,有助于缓解孕期不适。
5. 桂圆红枣粥:桂圆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的作用;红枣则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将桂圆10克、红枣5-6颗与适量大米煮粥,适合孕妇食用。
6. 桑椹枸杞膏:桑椹能滋阴补血、润燥通便;枸杞则有补肾益精、明目强身的功效。
将桑椹和枸杞适量熬成膏,可作为补品服用。
7. 党参茯苓粥:党参能补中益气、生津止渴;茯苓则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
将党参10克、茯苓10克与适量大米煮粥,适合孕妇调养身体。
8. 熟地黄炖排骨: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润燥的功效。
将熟地黄15克与排骨适量炖煮,适合孕妇补血。
9. 山药薏米粥:山药能补脾益肺、固肾涩精;薏米则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
将山药和薏米适量煮粥,适合孕妇日常食用。
10. 龙眼肉炖鸡蛋:龙眼肉具有补心益脾、养血安神的作用。
将龙眼肉10克与鸡蛋适量炖煮,适合孕妇补血安神。
在使用这些药材配方时,孕妇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要,适量选用,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是孕期保健的重要部分。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古代中医安胎的方法
在妊娠期间,如出现腹痛、腹部坠胀、阴道出血等,现代医学称之为先兆流产。
对于先兆流产,中医可以选用安胎的药物治疗。
下面半岛养生频道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古代中医是如何安胎的:
清热安胎类:适用于胎热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黄芩、苎麻根。
黄芩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气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当归;苎麻根性寒,味甘,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血分热造成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黄芩、竹茹、地黄、当归、阿胶。
理气安胎类:适用于气滞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紫苏、砂仁。
紫苏性温,味辛,能行气宽中安胎,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陈皮、砂仁;砂仁性温,味辛,功能行气和中、止呕安胎,用于中虚气滞所致胎动不安,常配伍白术、苏梗。
健脾安胎类:适用于脾气虚弱之胎动不安,常用药为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有补气健脾、和中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气弱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
补肝肾安胎类:适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用的有杜仲、续断、桑寄生。
杜仲性温,味甘,有补肝肾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胎元不固所致的胎动不安,常配伍续断、山药;续断性微温,味苦、辛,有补肝肾、行血脉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所致的胎动欲坠,常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桑寄生性平,味苦,有补肝肾、养血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配伍艾叶、阿胶、杜仲。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

安胎十三太保药方中医著名妇科良方十三太保,出自《傅青主女科产后篇攠篇》。
由十三味中药组成。
以前我国民间妇女在妊娠期,常会到中药店购买“十三太保”方药来煎服,以期保母子健康平安。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安胎十三太保药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十三太保方药应用方药:酒当归4.5克、黑芥穗2.5克、川芎4.5克、艾叶3.6克、炒枳壳3克、炙黄芪2.5克、酒莬丝6克、姜厚朴2.5克、羌活2.5克、去心川贝3克、酒白芍3.6克、生甘草2克、老生姜3片组成。
方歌:钱半芎归钱半芍,钱半菟丝六枳壳,八分黄荆芥穗,七分祈艾姜厚朴,川贝一钱姜和药,羌活甘草五分作。
方解:此方虽然不是“大补”的药方,却可治多种妇科疾病。
方中: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
黄芪补气举胎。
羌活、荆芥升举元气,更兼能治孕妇感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
艾叶暧宫,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安胎之功。
川贝利肺气消痰。
莬丝子益精固胎。
厚朴、枳壳宽胸理气,消除腹满胀痛、宿食不消。
生姜可治腹寒痛、呕吐、泄泻。
甘草甘苦和中缓急,能缓解子宫肌痉挛而止腹痛,又能调和诸药。
功效:安胎,催产。
主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以及难产,可用于纠正胎位。
也用于妊娠呕吐、痰水、心中郁闷、头重目眩、恶闻食气或胎动不安、腰腹卒痛、下血不止。
适合怀孕七个月以后,胎位不正、胎动不安的孕妇吃的。
加减:身体虚弱者可酌加人参或党参。
对孕妇呕吐甚者可去甘草。
本方去川贝对治疗孕妇妊娠尿潴留有良好疗效。
服法:水煎服。
原书有记载,怀孕七个月服一剂、八个月服两剂、九个月服三剂、十个月也服三剂,要临产时再服一剂。
禁忌:阴虚血热者忌用。
十三太保药方临床应用中医认为胎位不正与气血虚弱、无力运转有关。
应用本方助气养血推动气血运行,促进经络通畅,增强胎儿活动,自然矫正胎位。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究其病因有二,一则气血虚,冲任不固;二则孕后过度安逸,则气血欠通畅,胞脉阻滞,胎元失养。
应用本方,助气养血,理气安胎,补而不滞,疏而无过。
【保胎名方17首】

【保胎名方17首】一、寿胎丸加味方菟丝子15克续断15克桑寄生1 0克阿胶(烊化)10克太子参15克焦白术9克山药10克炙甘草3克白芍15克【功效】补肾固冲,养血安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先兆流产。
【加减法】气虚者方中益气药加量重用;血虚者加何首乌、枸杞子;阴虚者加生地黄、麦冬、黄芩、女贞子、墨旱莲;阳虚者加杜仲、巴戟天,重用菟丝子30克;情志不调者加合欢皮、珍珠母;阴道流血多者加仙鹤草、侧柏炭等。
【方义】肾为冲任之本,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安胎必须滋肾健脾,可用寿胎丸方治疗。
菟丝子性柔润而多液,补而不腻,方中重用菟丝子为主药;续断补益肝肾安胎,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而有利于孕卵的发育;桑寄生除补肝肾外,兼有养血安胎的功效;阿胶能补血滋阴,止血安胎;加白术、山药补益脾胃。
全方具有补肾气、固冲任、调气血、安胎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加用黄体酮治疗者,与单用中药组治疗者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
二、寿胎丸加减方菟丝子1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阿胶珠12克炒杜仲15克预知子8克炙甘草3克荷叶1张【功效】补肾固胎。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加减法】气虚者加黄芪15克、升麻3克;血热者加黄芩炭5克、苎麻根30克。
【方义】方中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补肾壮腰以固冲任;阿胶珠、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血安胎;预知子、荷叶理气和胃。
三、寿胎丸合举元煎黄芪15克党参15克桑寄生15克续断15克菟丝子24克白术10克阿胶10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功效】补肾固胎,健脾益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主治】先兆流产。
【加减法】阴虚者加沙参、玄参各20克;阳虚加淫羊藿、肉苁蓉各10克;偏热者加黄芩10克、决明子15克;恶阻加姜半夏10克、砂仁3克。
【方义】方中用寿胎丸补肾,固胎之本;取举元煎健脾、益血之源;本固血充则胎可安。
四、胎元饮合寿胎丸菟丝子10克桑寄生10克续断10克阿胶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杜仲10克熟地黄15克艾叶5克【功效】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固胎。
陈氏女科祖传安胎验方

陈氏女科祖传安胎验方
陈氏安胎饮
组成:当归10g,川芎6g,白芍15g,黄芪10g,白术12g,炒杜仲10g,炒川断15g,黄芩10g,地榆炭10g,阿胶珠10g,紫苏叶10g,甘草10g。
功效:清热凉血安胎。
主治:冲任气血不足,肾虚胎火上逆之“胎漏”或“胎动不安”。
方解:陈氏安胎饮由浙江陈木扇女科所创,陈氏在宋代就明确提出了“清热凉血安胎之新法”,最早记载于《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胎动不安方论”“妊娠下血方论”等,极力倡导清热凉血、益气养血补肾的安胎方法,自成一脉,独具特色,给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历史的发展,陈木扇女科第24代裔孙陈大堃先生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予以加减后,撰文传之于后代,系陈木扇女科家传验方。
全方“益气养血和血,补肾清热安胎”,适用于冲任气血不足,肾虚胎火上逆之胎动不安或胎漏。
临床多用于以腰膝软为主的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凡孕后出现腰腿软,小腹隐痛,或伴见少量阴道下血,或屡孕屡堕,兼见乏力、口干、心烦、大便干结,舌红,苔薄,脉细滑者。
陈大堃先生认为,妇女胎动不安或胎漏大多为冲任两脉气血两虚,药方以当归、川芎(佛手散)养血活血,但川芎用量要小于当归,突出当归养血活血之用,益血和血乃胎有所养,佐以黄芪、白术补气健中以生血,阿胶珠滋阴养血,黄芩、地榆炭清热凉血,杜仲、川断固肾安胎,肾气壮实则胎有所系,多次滑胎更需固肾气强冲任,使胞胎稳固。
此方补而不腻,药性平和,大凡冲任气血虚弱所致之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皆宜。
安胎方剂收录汇总(收集整理)

安胎方剂收录汇总(收集整理)1、阿胶汤【处方】阿胶(炒令燥)半两,桑上寄生(锉,焙)半两,大腹皮(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黄耆(锉)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丹参半两,羚羊角(屑)半两,柏子仁(微炒)半两,缩砂仁半两,人参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惊胎,转动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2、调中汤【处方】白术、川芎、当归、熟地、人参、黄耆、苍术、甘草、陈皮、川断、香附、砂仁、柴胡、乌梅、大枣。
【功能主治】理顺三焦,养血安胎。
主妊娠四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3、调气清肺汤【处方】苏子杏仁橘红砂仁白茯苓桑白皮马兜铃【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安胎。
主妇人肺阴不足,每受孕至七月,肺气不肃,咳嗽气促,震动胞络,胎因不安,以致半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4、大枣汤【处方】大枣、浮小麦、麦冬、人参、川芎、当归、竹茹、茯苓、茯神、陈皮、熟地、香附、白芍、黄耆。
【功能主治】养心血,滋肺金,肃清上焦,安胎定神。
主妊娠无故终日悲泣,或独居一室,喜笑不休,状如鬼祟所附,或惊悸数发,此由脏燥故也。
【各家论述】是方以枣、麦为君;四物养血,参、苓、甘、耆补气为臣;麦冬、茹、神清心安神,陈、附使气不上逆为佐。
使气以煦之,血以濡之,脏不燥而血自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5、阿胶散【别名】阿胶汤【处方】大独头蒜1个(以秋瓜蔓裹,外用黄泥固济,以炭火2斤,烧令通红,放冷打开,取出细研,如未有瓜蔓,但只以瓜根半两,代之),羌活1分,独活1分,苍术(米泔浸1宿,去粗皮,焙)1分,紫菀1分,白术1分,人参1分,附子(炮,去皮脐)1分,阿胶1分,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安胎出汗。
主妊娠伤寒。
【用法用量】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摘录】《博济》卷四6、达生散【处方】大腹皮(用黑豆汁洗,晒)3钱,人参5分,甘草(炙)5分,紫苏梗叶5分,陈皮5分。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大全

安胎方剂收集整理大全1、芎椒白术散【处方】白术,芎藭,蜀椒3分(去汗),牡蛎。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养胎,调补冲任,扶养胎气,壮气益血,保护胎脏。
主妊娠脾虚,寒湿中阻,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胎动不安,胎萎不长;室女带下,妊娠宿有风冷,胎萎不长;或失干将理,动伤胎气,多致损堕;妊娠脾虚寒湿中阻,每见脘腹时痛,呕吐清涎,不思饮食,甚至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芎藭、牡蛎用量原缺。
《外台》引《古今录验》本方用白术、芎藭各四分,蜀椒三分,牡蛎二分。
但苦痛,加芍药。
心下毒痛,倍加芎藭。
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1两;半夏(大者)20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注意】忌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直解》:白术主安胎为君,川芎主养胎为臣,蜀椒主温胎为佐,牡蛎主固胎为使,按瘦而多火者,宜用当归散;肥而有寒者,宜用白术散,不可混施也。
芍药能缓中,故若痛者加之。
川芎能温中,故毒痛者倍之。
痰饮在胸膈,故令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破痰下水,半夏消痰去水,更服浆水以调中。
若呕者,复用浆水服药以止呕,呕不止,再易小麦汁以和胃。
呕止而胃无津液作渴者,食大麦粥以生津液。
病愈服之勿置者,以大麦粥能调中补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药可常服也。
2.《金匮要略心典》:妊娠伤胎,有因湿热者,亦有因湿寒者,随人脏气之阴阳而各异也。
当归散正治湿热之剂;白术散白术、牡蛎燥湿,川芎温血,蜀椒去寒,则正治寒湿之剂也。
仲景并列此,其所以诏示后人者深矣。
【摘录】《鸡峰》卷十六)、2、白术散【处方】川芎1钱,归身8分,白术(土炒)5分,白芍(酒炒)8分,竹茹5分,紫苏1钱,前胡8分,木香5分,乌药8分,香附(便制)1钱,陈皮8分,甘草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定痛安胎。
【用法用量】水煎,食远服。
如兼腹痛,加砂仁、泽泻。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3、白荷花露【处方】鲜白荷花瓣。
【功能主治】清暑,凉脾,消瘀,止血,安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胎常用中药方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胎常用中药方子》的内容,具体内容:黄芩:清热安胎用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
黄芩:清热安胎用
由中医妇科得知,胎前宜清。
所以可以选黄芩,其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
比如,张仲景的黄芩汤,由黄芩、芍药、大枣、甘草配制而成,可以治疗各种里热腹痛症。
它是妇科借用来清热安胎的基础方,可以下面的许多安胎药一起配合使用。
和胃糯米、砂仁
在妊娠早期,可常见有围棋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症。
这时候首选是和胃安胎。
砂仁芳香和胃,对安泰止呕很有效,所以临床很常用。
较轻的人可以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也可以同与其他药同用。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
糯米多胶黏之性,既能养胃也能安胎。
如:可以用
苎麻10g,糯米30g~50g,煮粥吃,可常用食疗保胎的方法。
健脾安胎用白术
要保证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的话,前提是先要孕妇的脾胃坚强。
反过来,如果妇女脾胃虚弱的话,就容易损伤胎气,健脾安胎可比和胃重要呢。
白术就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
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
专用方,此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后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补气黄芪与党(人)参
想要保证胎气牢固,必须母体元气充沛,如果孕妇元气不足,会出气中气不足,小腹有下坠感,或见小便不通等症状。
可以使用常用方法:补气安胎,而黄芪、党(人)参就是常用的补气首选。
如:香砂六丸中就由人参、白术、砂仁等药配合而成,既可补气安胎,又能健脾、和胃,所以为治妊娠恶阻的中成药。
补中益气重用黄芪、党(人)参、白术等药配升麻、柴胡而成,可以使中气上升,对有妊娠转胞、小便小通,或有小腹下坠感者更合适不过了。
养血地黄、阿胶、当归
母体的血液是维持胎儿生长的重要物质。
孕妇如果血虚,会严重影响胎儿,如有见漏红的现象,则多为流产先兆。
此时应该使用临床最常用的养血安胎法,主要药物有当归身、地黄、芍药、阿胶等。
成方胶艾四物汤就是以这四药为主的,既能养血安胎,又能止血止漏,所以临床常用。
若孕妇气血两虚,应选用十全大补汤温补血气。
补肾杜仲、续断、菟丝子
肾为先天之本。
妊娠亟须肾气充足,胎儿就易生长成熟。
还有种说法叫腰为肾之府,孕妇肾虚,就会出现腰酸,每当孕妇流产之际,必然出现腰酸、腹痛、出血三症。
所以,补肾安胎也是不可缺少的。
常用药:菟丝子、续断、桑寄生、杜仲、山茱萸等。
张锡纯的寿胎丸就是用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等药组成的,它可补肾安胎,还能强腰、止血,是一剂良方。
南瓜蒂和苎麻根配合六法胎安宁
上述验方苎麻根糯米粥中,如再加南瓜蒂一起煮着吃效果更好。
临床医家常服用南瓜蒂和苎麻根和上述六种配合应用。
成方泰山磐石饮可以治疗屡屡滑胎即为习惯性流产的安胎名方。
综观全方用法,以上各种放法齐备,用的及时,胎儿自然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但是也得注意,孕妇们如果想用中药安胎,千万不能到中药行自行抓药,这样做是相当危险。
所以,孕妇们最好选择去公立的正规中医院或医院附属中医科,等中医师做出诊断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确保安全。
安胎温馨提示:
孕妇们如果发生先兆流产,先要去医院做检查,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孕酮(PRG)的水平如何。
有些孕妇卵巢黄体功能不好,将会导致HCG 或孕酮偏低,而不能提供胚胎发育。
当然,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优生优育,胚胎不好就放弃,但也有不少孕妇要求保胎,只要直接补充HCG或孕酮,同时服用一些健脾补肾的中药,好好卧床休息,一般情况下都是能成功安胎的。
但是,如果前提是胚胎发育不好的话,休息又不充分,再加上到处走动,会对不稳固的胚胎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这样就算吃了安胎药也毫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