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精选)

合集下载

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奥赛)比较解剖

动物学 脊椎动物学(奥赛)比较解剖

咽鳃裂
卵巢
肝盲囊 肌节
(二)、尾索动物亚门—海鞘
海洋生活,以单体或群体存在,约1370余种
成体多固着生活;具植物纤维素被囊;脊索和背神经管 位于幼体尾部,成体消失或退化;开放式循环,有心脏, 血流无一定方向;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逆行变态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四、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1、出现明显的头部 2、脊柱代替了脊索(绝大多数) 3、鳃呼吸(原生水生种类),肺呼吸(陆生 种类和次生水生种类) 4、具备上下颌(圆口纲除外)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肾脏代替了肾管 7、成对的附肢为运动器官(圆口纲除外)
1型 递降换羽,为最基本的方式,从最内侧的一枚开始逐次向翅尖进行, 2型 递升换羽,由翅尖向内侧逐次更换。见于鹤鹬及一些秧鸡科鸟类。 3型 从翅尖和最内侧开始逐次向中部替换。见于三趾鹑和蕉鹃科鸟类。 4型 从翅中开始向翅尖和内侧两方逐次替换。鹦鹉夜鹰和一些隼形目鸟类。 5型 初级飞羽同时脱落。雁形目、红鹳、海雀、潜鸟、雉鸻、企鹅及一些鹤与秧鸡。 6型 相邻两枚初级飞羽同时脱落。见于鱼狗和杜鹃。 7型 自外向内或自中间开始,隔枚脱落。如噪鹃。
囊胚
原肠胚与中胚层形成
胚层分化 P431 体腔 P446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第二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基本结构
表皮:外胚层发生,复 层上皮。
真皮:中胚层发生(头 颗粒腺 部真皮源自外胚层)
粘液腺 表皮
进化趋势:表皮由单层
细胞到多层;无角
质化到轻微角化到
高度角化;真皮由
薄到厚Leabharlann 真皮二、皮肤衍生物表皮衍生物
•楯鳞(软骨鱼)
表皮真皮共同形成, 牙齿的同源器官
釉质 齿质
表皮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PPT课件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PPT课件
第30页/共156页
中轴骨 一、脊椎骨
椎体,椎弓,脉弓
第31页/共156页
第32页/共156页
椎体的类型
• 双凹型椎体 椎体前后端有凹陷,椎体间保存着退化的脊索,并呈细线状穿过椎 体。鱼类、有尾两栖动物和少数古老的爬行动物(如楔齿蜥)的椎体属于这一类 型。
• 前凹型椎体 椎体前端凹入,后端凸出,两椎体间的关节比较灵活,脊索虽然仍 残留一部,但不成为连续的索状。多数无尾两栖动物、多数爬行动物属于这一类 型。
胚层的分化
• 外胚层: • ⑴体壁外胚层:口和肛门外端,表皮及其衍生物,感觉器官的感觉部分,眼的晶体,垂体前叶,牙的釉质,
圆口类以外脊椎动物的鳃。 • ⑵神经外胚层:包括神经管和神经嵴 • ①神经管:脑和脊髓,运动神经,视网膜和视神经,垂体后叶。 • ②神经嵴:感觉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肾上腺髓质,腮部骨骼及衍生物,色素细胞,头部真皮。
颌骨失去悬器作用,进入中耳为耳柱骨。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为此型。 • 上颌已经与脑颅愈合,方骨与关节骨演变为中耳听小骨,下颌的齿骨直接与脑颅
相关节,称颅接型。哺乳类为此型。
第56页/共156页
脊椎动物咽颅的演变p114
第57页/共156页
附肢骨
• 附肢骨包括带骨(肩带和腰带)和附肢骨(偶鳍和四肢骨)。 • 带骨是把附肢骨直接或间接连在中轴骨上的结构。 • 鱼类的附肢骨是偶鳍,陆生四足类附肢骨为四肢骨。
第6页/共156页
第7页/共156页
第8页/共156页
结缔组织
• 疏松结缔组织 • 致密结缔组织 • 脂肪组织 • 软骨组织 • 骨组织 • 血液
第9页/共156页
疏松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大量存在于器官之 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PPT精选文档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PPT精选文档
第十章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 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
第一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皮肤的结构和机能 • 脊椎动物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为复层 上皮组织,由胚胎的外胚层而来;真皮是结缔 组织,主要由中胚层而来。表皮衍生物包括表 皮外骨骼和腺体。真皮衍生物包括骨质鳞、鳍 条、爬行类的骨板、鹿科的实角等
第一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骨骼系统
胸骨和胸廓 • 鱼类没有胸骨,两栖类开始出现,其胸 骨和脊柱不相连。羊膜类全有胸骨(蛇 除外),且很发达 • 鸟类的胸骨特别发达,绝大多数具发达 的龙骨突起 •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借关节和韧 带连接而成,除具保护心、肺外,可改 变容积以影响肺呼吸
第二节 骨骼系统
头 骨 • 包括软颅、咽颅和膜颅组成。 咽 颅 • 鲨鱼的咽颅由7对软骨弓组成,第一对为 颌弓,包括腭方软骨和麦氏软骨;第二 对为舌弓;第三至第七对支持鳃部,称 鳃弓,由背向腹由成对的咽、上、角、 下鳃软骨组成和单块的基鳃软骨组成
二、皮肤及其衍生物之比较
• 文昌鱼的表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 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 的角质层。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 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 有单细胞腺。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 组织,
• 颌弓和脑颅连接的方式:两接型、舌接型、 自接型、颅接型 • 综观进化趋向:骨块的数目由多到少。软骨 原骨块数目的减少是由于相邻骨块的愈合; 膜原骨数目减少是由于骨片退化消失;各骨 块间的连接由疏松而紧密而彼此愈合 • 区别次生颌和次生腭
第二节 骨骼系统
附肢骨 • 肩带:硬骨鱼类的肩带通过匙骨和上匙骨 与头部的后颞骨相连,这样头部的活动受 到限制,心脏得到保护(鱼类没有胸骨, 心脏位置靠前) • 四足类肩带的膜原骨有减少的趋势,现代 四足类的肩带基本上由肩胛骨、乌喙骨和 锁骨组成 • 腰带:全为软骨原骨,无膜骨加入。主要 由髂 骨、坐骨和耻骨组成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完整的循环路径。
神经系统
脑部结构
脊椎动物的脑部结构复杂,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
神经元和突触
神经系统由大量的神经元组成,它 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传递信息。
反射弧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快速响应体内 外刺激,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03
鱼类比较解剖
鱼类骨骼系统
骨骼构成
头骨形态
鱼类骨骼主要由软骨和硬骨组成,具有支 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产生运动等功能 。
02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骨骼系统
01
02
03
骨组织构成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主要 由骨组织构成,包括皮质 骨和松质骨。
骨骼功能
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 支持和保护神经系统、提 供运动和活动的杠杆。
脊柱的演化
从鱼类到哺乳类,脊柱逐 渐演化出更为复杂的结构, 如颈椎、胸椎、腰椎等。
肌肉系统
骨骼肌
脊椎动物的主要肌肉类型 是骨骼肌,它们通过肌腱 与骨骼相连,产生运动。
两栖动物循环系统
循环路径
两栖动物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 动脉、静脉和淋巴系统。血液从 心脏流出,经过动脉进入全身各
部,再通过静脉返回心脏。
心脏
两栖动物的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 的结构,能够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01
03
02 04
动脉和静脉
动脉负责将富氧血从心脏输送到 全身各部,静脉负责将缺氧血返 回心脏。
淋巴系统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目录
• 引言 • 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 • 鱼类比较解剖 • 两栖动物比较解剖 • 爬行动物比较解剖 • 鸟类比较解剖 • 哺乳动物比较解剖
01
引言
脊椎动物的定义与分类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脊柱的分区
椎体类型
双 接 式 ( 总 自接式 鳍鱼)舌接 式 躯干椎、尾 躯 干 椎 、 尾 颈( 1,称为 椎 椎 寰椎)、躯 干、荐、尾 椎(愈合成 尾杆骨) 双凹型 双凹型 前凹或后凹
颈 ( 第 1 、 2 枚 称 颈(多)、胸(5- 颈(一般 7 )、 6 ) 、 腰 、 荐 胸 、 腰 、 荐 为寰椎、枢椎)、 胸、腰、荐( 2 )、 ( 2 )、尾(愈合 (2)、尾 尾 成综荐骨、尾综 骨) 前凹或后凹 异凹型(马鞍型) 双平行(具椎 间盘) 1 1 2
脊索 动物 三大 主要 特征 及其 演化
脊索
仅存在于 脊索延伸 终身保 软骨或硬 幼体尾部, 至背神经 留脊索, 骨构成的 成体消失 管前方, 出现雏 脊椎 终身存在 形椎骨 前后分 化为脑 和脊髓 前后分化 为脑和脊 髓
背神经 仅存在于 终身存在 管 幼体尾部, 成体消失
前后分化为 脑和脊髓
前后分化为 前后分化为脑 前后分化为 脑和脊髓 和脊髓 脑和脊髓
牙齿
毛(犀牛角为毛 的特化产物)皮 脂腺、汗腺、气 味腺、乳腺、洞 角、爪、蹄、指 甲 实角(有分支, 如鹿角) 牙齿
龟甲(表皮 形成的角质
3、骨骼
软骨鱼
硬骨鱼
两栖纲 次生颌
爬行纲 次生腭 自接式
鸟纲 次生腭 自接式
哺乳纲 次生腭、软腭 颅接式
颌的类型
初生颌
次生颌
颌 弓 与 脑 颅 的 舌接式 连接方式
头、颈、躯 头、颈、躯 干、尾、四 干、尾、四 肢 肢 高度角质化, 薄松且缺乏 皮肤干燥, 腺体(唯一 皮肤腺很不 尾脂腺), 发达 外覆羽毛
头、颈、躯干、 尾、四肢 结构致密,抗透 水性,表皮真皮 均加厚,皮肤腺 特别发达
角质鳞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1

动物解剖学期末复习重点绪论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1.明显的头部: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产生了眼、耳、鼻等重要的感觉器官;后端分化成脊髓。

大大加强了动物个体的感应能力。

2.脊索:多见于发育早期,后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取代。

脊柱由单个的脊椎(vertebra)连接组成。

脊柱保护着脊髓,其前端发展出的头骨保护着脑。

脊柱和头骨都属于内骨骼,与其它骨骼一起构成骨骼系统,支持全身,保护内脏。

3.呼吸系统:原生的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的水生种类及陆生种类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体则用肺呼吸。

4.上、下颌(jaw):除圆口类外,都具备上、下颌(jaw),支持口部,加强动物的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5.完善的循环系统:能收缩的心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

在鸟纲和哺乳纲中,多氧血和缺氧血已完全分开,使肌体能够提高供氧机能,保持代谢旺盛、体温恒定。

6.排泄系统:以肾脏代替肾管,提高了排泄机能。

7.运动器官:除圆口类外,都有成对的附肢[paired appendages, 水生种类的鳍(fin)和陆生种类的肢(limb)]作为运动器官, 终生不超过2对(前后鳍,或前后肢),但有次生退化现象。

第一章皮肤及其衍生物各类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点(一)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表皮特点:无角质层;文昌鱼为单层上皮细胞,其他为多层,可分生发层和腺层;2、真皮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分2层:疏松层:相当于哺乳类的乳头层;致密层:相当于哺乳类网状层(皮革原料) 3、皮肤衍生物——鳞片鳞片是鱼类最显著的皮肤衍生物,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鱼类大多具鳞,少数无鳞为次生现象。

按外形、构造及发生特点,可分:盾鳞、硬鳞和骨鳞(二)两栖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1. 皮肤:角质层,角质化程度不深,细胞核存在,为活细胞表皮生发层。

真皮:厚2.皮肤衍生物粘液腺:皮肤保湿;毒腺:威慑(蟾酥);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两栖类真皮衍生物——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虹色细胞、黄色素细胞(三)爬行类皮肤及衍生物1.爬行类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外层细胞逐渐角质化,在表皮最外层形成很厚的角质层(角质蛋白极难溶解,因此表皮防水、干燥、耐磨)2.爬行类表皮衍生物:蜥蜴的角质鳞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龟的盾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趾端的爪由角质层演化而来;别种类如某些蜥蜴的大腿的基部表皮衍生为股腺3.爬行类真皮:爬行类真皮薄,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分两层:(1)在真皮的上层,有发达的色素细胞,形成鲜艳的体色,具保护和警戒作用(2)真皮的下层,由成束的结缔组织构成4.爬行类的真皮衍生物:龟鳖类背面的盾片和鳄类的角质鳞片下面有真皮衍生物—真皮骨板(四)鸟类皮肤及其衍生物鸟类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1.鸟类表皮薄而柔软,鸟类表皮衍生物主要为羽,此外还有尾脂腺、鳞、喙、距、爪、冠、肉髯和耳垂等表皮衍生物;2.真皮薄,没有真皮衍生物;3.鸟类的皮下组织疏松,也是脂肪组织构成。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笔记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笔记

一、起源与发育1、卵子中卵黄的多少与受精卵的卵裂类型有关(与卵黄分布无关)2、脊椎动物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3、神经胚形成神经管、神经嵴、脊索4、胎膜包括卵黄囊、尿囊、羊膜和绒毛膜5、哺乳类绒毛膜和尿囊膜和母体子宫壁形成胎盘二、皮肤1、真皮由薄向厚发展、而鸟类因为适应飞翔所以真皮表皮都很薄2、表皮由外胚层发生,真皮由内胚层发生3、表皮衍生物包括各种腺体和角质外骨骼(角质鳞、羚羊角,牛角,犀牛角)4、爬行类和鸟类的皮肤腺减少而哺乳类的增多5、两栖类骨质鳞消失而角质鳞尚未形成6、真皮衍生物由发达趋于退化,骨质鳞为硬骨鱼类特有。

7、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牙齿和盾鳞,故两者同源。

8、鸟类春换夏羽,秋换冬羽三、骨骼1、每一块脊椎骨由椎体、椎弓、脉弓及突起组成,鲟仍保留脊索2、从羊膜类开始,脊柱分为颈、胸、腰、荐、尾五区3、鸟类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成一块综荐骨4、水生脊椎动物脊柱仅分化为躯椎和尾椎5、颌弓和脑颅相接的类型:舌接型(鱼)、自接型(陆生脊椎动物)颅接型(哺乳动物)6、软颅是构成头骨的基本部分7、无颞窝:杯龙(已灭绝)、合颞窝(已灭绝爬行类,哺乳类祖先)、双颞窝(已灭绝爬行类,鸟类祖先)、上颞窝(蛇颈龙)8、软骨鱼类双枕髁,硬骨鱼类单枕髁,两栖类双枕髁,鸟类单枕髁,爬行类单枕髁,哺乳动物双枕髁。

9、肩带在各纲(硬骨鱼除外)均不与头骨相连,演化过程中,膜原骨成分逐渐减少10、人的锁骨由肩胛骨和锁骨构成,适应快速奔跑的猎豹以及鳄鱼没有锁骨11、四足类腰带皆与脊柱相关联。

腰带由坐骨,耻骨,髂骨构成,变化较少,无膜原骨加入,3块骨块总是同时存在四、消化系统1、端生齿:蛇、硬骨鱼、两栖类,侧生齿:蜥蜴,槽生齿:鳄。

爬行类一般为同型齿2、食肉型裂齿,食草型月型齿,杂食性丘型齿3、文昌鱼无舌,无颌类有舌4、依靠螺旋瓣增加肠的面积是较原始的5、鳔和肺均为原肠突出形成6、胆总管入十二指肠开口处称法特氏壶腹7、软骨鱼有独立胰脏,硬骨鱼称肝胰脏8、鸟胃有腺胃和肌胃的分化9、脊椎动物增加肠的消化吸收面积:七鳃鳗的盲沟,鲨及古两栖类的螺旋瓣,硬骨鱼的幽门盲囊,哺乳类的小肠绒毛五、呼吸系统1、鳔和肺是同源器官,鳃与肺是同功器官不是同源器官2、鳃耙作为滤食之用,可以区分鱼类的食性3、肺鱼,总鳍鱼的鳔有呼吸作用,而且有内鼻孔(内鼻孔在两栖类才出现)4、两栖类特有口咽腔呼吸,称正压呼吸5、鸟类气体交换场所为微气管6、鸟类的吸气和呼气气体都是从尾到头穿过肺7、雌蛙和蟾蜍没有声囊8、支气管从爬行类开始出现,爬行类除少数种类外,一般也不发声9、鸟类的发声器官——鸣管在气管和支气管的交界处10、哺乳类呼吸道和消化道在咽部形成交叉,称为咽交叉11、尿囊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12、爬行类次生腭的出现而使消化道和呼吸道开始分开,哺乳类由于软腭的出现使内鼻孔后移,消化道和呼吸道完全分开13、空气和食物的通道由两栖类的口腔内交叉到哺乳动物的咽交叉14、两栖类有短的喉头气管室,开始有声带六、排泄系统1、哺乳动物的肾门静脉消失2、盲鳗幼体和蚓螈幼体中具有全肾3、形成中肾时,原来的前肾分为两管:吴氏管(后来成为输精管)和牟勒氏管(后来成为输卵管)4、后肾是羊膜动物的肾脏5、吴氏管在无羊膜类营输尿作用(鲨鱼仅作输精作用),在雄性兼营输精;牟勒氏管仅营输卵。

比较解剖学动物器官与结构比较

比较解剖学动物器官与结构比较

比较解剖学动物器官与结构比较动物的解剖结构是其生命活动的基础,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不同的器官和结构。

通过比较解剖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进化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比较不同动物的器官和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功能和演化。

一、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比较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的两个主要类群。

在器官和结构上,它们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1.骨骼系统:脊椎动物拥有内骨骼系统,主要由脊柱、骨骼和关节组成。

这种骨骼系统提供了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相比之下,无脊椎动物没有内骨骼系统,它们可能拥有外骨骼、腔肌或软体。

2.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常由肺、鳃或皮肤组成,具有进化出多样性的方式。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方式则更加多样,它们可以通过气孔、体壁、鳃或体表从水或空气中摄取氧气。

3.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循环液组成。

心脏泵送血液,以供应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则通常较简单,包括开放式和闭合式循环系统。

4.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负责感知和响应刺激。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则相对简单,可能只包括一对神经节或沿着身体分布的神经块。

二、不同种类脊椎动物的器官与结构比较脊椎动物是种类繁多的动物类群,下面将比较一些常见的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结构。

1.鸟类与哺乳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两个主要的脊椎动物类群,它们在器官和结构上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1)呼吸系统:鸟类拥有气囊式呼吸系统,使其能够高效地获取氧气,并在飞行时保持良好的平衡。

而哺乳动物的呼吸系统则主要是通过肺呼吸。

(2)循环系统:鸟类的心脏相对较大,具有四个腔室,能够提供高效的血液供应和氧气输送。

而哺乳动物的心脏有两个腔室。

(3)运动系统:鸟类的骨骼轻巧且坚固,适合飞行和远距离迁徙。

而哺乳动物的骨骼结构更适合于奔跑和爬行。

2.鱼类与两栖动物鱼类和两栖动物是水栖脊椎动物的两个重要类群,它们在器官和结构上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大纲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大纲

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教学大纲(供本科生物学专业试用)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简称为比较解剖学,它是以脊椎动物为材料,以解剖学为基础,用比较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各类群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异同,再通过动物的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以确立它们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揭示动物器官系统演化途径与规律的科学。

它为生物进化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是生物学专业动物学方向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一。

本科程通过对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等的比较与分析,达到如下教学目的:1.追溯动物器官系统的分化和趋化过程。

2.确定所研究动物的有机结构在进化序列中的位置。

3.确定各类动物之间的亲源关系。

4.重建在现代动物类群中未保存下来的中中间类型。

5.确定各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如下:1.使学生以动物结的进化为主线,来比较不同动物类群器官系统中带有规律性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而不拘泥于细微的、个别种类或结构的比较。

2.兼顾古化石动物类群的特征与现存动物结构的比较,以期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3.教学中应密切联系个体发生和系统发生的关系,使学生对生物发生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中还应密切联系机能、环境对动物器官形态及结构的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其为适应特定的环境和机能长期进化的结果。

5.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6.适当介绍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此36学时,全是课堂讲授。

由于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庞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以动物界的进化为主线,来分析比较各纲动物器官系统中带有规律性的结构特征,为学生勾画出本课程的主要轮廓及重点难点内容。

各章节课时分配如下:课程时间分配表章次章名课时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 3第三章骨胳系统 6第四章肌肉系统 4第五章体腔和系膜 1第六章消化系统 3第七章呼吸系统 2第八章排泄系统 2第九章生殖系统 2第十章循环系统 3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4第十二章感觉器官 2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 2第一章绪论1。

生物竞赛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生物竞赛脊椎动物比较解剖
体表被鳞(硬骨鱼的硬鳞、骨鳞由真皮形成,软骨鱼的盾鳞由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无角质层有许多单细胞的皮肤腺
皮肤薄,裸露(即无鳞、甲、毛)表皮有轻微的角质化,有大量的多细胞腺体(粘液腺—毒腺)
体外被角质鳞或甲,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少数种类有少量皮肤腺,如蛇的毒腺,蜥蜴的股腺,龟的嗅腺)表皮高度角质化,蜕皮现象明显。鳞、爪、盾甲(龟外壳)均由表皮形成,骨质板(*鳖)由真皮形成
眼球特别发达有眼睑和瞬膜,鸟类特有栉膜。保护眼球的巩骨膜(前后巩骨膜双重调节)
通过睫状肌收缩改变晶体形状而调节视力,瞬膜趋向退化,眼睑着生睫毛,有泪腺
实心海绵状肺,体积较小由各级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网组成,有9个气囊辅助呼吸
海绵状肺,具有弹性,由微细支气管和大量肺泡组成,气体交换面积增大
气管


喉头气管室
有气管和支气管的分化,具次生腭,鼻腔和口腔分开,进食不影响呼吸
气管分化级数增多,具鸣管
气管由一系列软骨环支持,次生腭完整及次生腭的出现使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喉部结构复杂
形成了鼓膜和中耳,中耳具有耳柱骨(传导声波),内耳出现甁状囊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甁状囊更发达
具外耳道,有单一的听骨(耳柱骨),内耳的耳蜗管仅为一弯管
外耳道出现耳廓,中耳有三块听小骨(镫、砧、锤),内耳的耳蜗管成螺旋状
视觉
盲鳗眼十分退化,其虹膜晶体已消失,七鳃鳗有眼,角膜发育不充分,无眼睑有特有的松果眼和顶眼(有晶状体和视网膜但仅有感光作用)
唾液腺


有,但无消化作用(润湿食物)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
发达,但无消化作用,只有燕雀有口腔内消化
唾液腺发达(耳下、颌下、舌下眶下腺),具有腔内消化能力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摘要:目的通过对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的形态解剖和各系统的横向比较来揭示脊椎动物各器官系统的演化途径和规律。

方法以脊椎动物为材料,以解剖学为基础,用比较和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现代各类群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异同。

结果脊椎动物的大部分器官和系统在演化过程中越来越发达,但也有一些出现退化。

结论器官和系统不管是进化还是退化都是为了适应其生活习性,是其生活环境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脊椎动物比较解剖演化规律脊椎动物在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现存的大多数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这些动物不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都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

从鱼纲到哺乳纲,虽然他们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不是无章可循的,它们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演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为了找出这些规律并揭示它们之间的进化关系,我选择了脊椎动物各纲的代表动物进行了解剖并将其结构进行横向比较。

1.实验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鲫鱼,蟾蜍,家鸽,实验室饲养的小白鼠1.2.观察各个实验动物的外部形态,了解适应其生活习性的结构。

1.3.动物解剖前处理用镊子柄在新鲜鲫鱼的头骨上敲几下将其敲晕,蟾蜍则用双毁髓法将其处死,家鸽用窒息法将其处死,小白鼠用乙醚麻醉致死。

1.4.实验动物的解剖打开各实验动物的腹腔,观察各个系统,重点观察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2.实验结果2.1 消化系统2.1.1 口腔从鱼到哺乳动物,它们的口腔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结构的演化。

2.1.1.1 牙齿牙齿的进化历程是:由同型齿到异型齿;又多出齿到再出齿;由端生齿或侧生齿到槽生齿;有数量多而不恒定到数量少而恒定;有着生部位广泛(上下颌、犁骨、颚骨、副蝶骨)到仅着生于上下颌。

2.1.1.2 舌鱼类有舌,但不能活动只能帮助吞食;无尾两栖类以上舌都能自由伸缩,有的还成为捕食器;鸟类的舌较硬因为上面覆有角化的上皮;哺乳类的舌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上面有味蕾,它们是味觉感受器。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的比较解剖

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比较一、脊索动物三大特征:1.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2.进化的几个大事件,即几大里程碑;3.动物总数和各纲动物数量;4.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原索动物:1.尾索动物:退行性变态,在几小时至1天的时间内:海鞘的变化:自由游泳——固着尾部脊索——消失,尾被吸收背神经管——实心神经节咽鳃裂——数目增加雌雄同体、开管式循环2.头索动物:名称的由来;其结构的进步性、原始性和特化性;三、脊椎动物胚胎发育和各胚层的分化(对照教材图示自己看,重点)文昌鱼的发育: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三胚层的出现中胚层形成的问题(不同动物的形成方式)中胚层的分化、其他胚层的分化四、比较各个系统:横向的比较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为单层柱状上皮,内有单细胞腺和感觉细胞,外有一层表皮分泌的角质层。

真皮由胶状结缔组织组成。

圆口类: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也是具有核的活细胞,细胞间有单细胞腺。

真皮为有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内含胶元纤维和弹性纤维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表皮和真皮都为多层细胞组成,以单细胞腺体为主,包含少数多细胞腺,腺体多为黏液腺。

衍生物为四种类型鳞片:盾鳞(来源于表皮和真皮)、硬鳞(源于真皮)、骨鳞(圆鳞和栉鳞,源于真皮)进化方向:盾鳞——硬鳞——圆鳞——栉鳞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

真皮厚而致密,内有大量多细胞黏液腺,部分还具有毒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