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05、06、07年能源消耗分析
05、06、07年度能源统计分析近年来,公司以“节能降耗、增收节支”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把节能降耗工作与提高企业社会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狠抓落实,依靠科技进步,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公司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公司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单价表(表一)公司能源消耗及费用统计表(表二)公司单位能耗统计表(表三)(注:公司内单位产品能耗统计口径:产量以总产出计算,能耗包括:打叶复烤车间、动力车间、挑选车间、仓储车间)从表一、表二可看出,公司的能源消耗费用均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总体费用都在上升、其中,生产油料消耗的下降幅度较大,原因是公司逐步对叉车进行改造,利用了清洁能源液化气。
从表三看出,公司单位产品能耗都在逐年下降,说明由于抓住了公司节能降耗的关键,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并以点带面,取得了公司的其它各项能耗指标的下降。
今后的工作打算一、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工作,保障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完好率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
逐步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不断建立健全公司能源计量档案,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
二、工艺装备节能改造。
立足现有设备,加速淘汰和改造落后的工艺装备,改造效率偏低设备,促进工艺装备结构优化,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如公司电力变压器,通过无功补偿改造技术,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损耗,节约电力。
在主要耗能设备锅炉方面,淘汰原有的链条锅炉,采用目前较成熟的循环硫化床锅炉,既节能又减少废气的排放。
对全公司机电设备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
三、通过信息化,加强各能耗环节的监控。
信息化能够实现一个目标就是监控各能耗环节。
正是这样的功能,在以后工作中,通过信息化对我司重点能耗设备和工艺进行状态、数据的监控,通过这样的监控,可以通过统计和分析系统及时获取能耗指标和耗能原因,并及时把数据反馈给部门和公司领导,公司管理层根据数据可以及时决策,及时改进和优化耗能原因。
2007年世界发电量排名
2007年世界发电量排名——工业国家实力硬指标新疆乌鲁木齐夜景,背后是乌鲁木齐的守护神——博格达峰雪景电力最能体现大国的真实国力,1969年美国发电量约15400亿度,可以看出,迄今为止,发电量达到美国登月水平的,全世界只有美国、苏联、中国大陆。
2007年发电量世界第3名日本和第4名俄罗斯的发电量还达不到美国1969年水平,至于其他国家则更不用提了。
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1969年美国的国力也已经相当强大。
1990年世界发电量前4名美国 32028亿度苏联 17646亿度 (俄罗斯10822亿度)日本 8573亿度中国大陆 6212亿度2007年世界发电量前4名美国 43800-44000亿度中国大陆 32559亿度(比1990年增长5.24倍,爆发性增长,并且仍在加速)日本 11800-12000亿度俄罗斯 10160亿度中国最早使用的电灯中国电力发展概况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诞生在1879年10月21日,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
1882年7月26日,上海首次试燃15盏电灯,把上海推入了全世界第一批使用电灯的城市行列。
从此,中国大地亮起了电灯。
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廷皇宫里第一次安装了电灯。
在中国的电业史上应该说是重要的一页。
这一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购进了欧洲的一台(发电)机组,同时,李鸿章也从欧洲购进了一台不大的一台机组,当时只有16马力(11.76kW ),在宫廷发电。
外国传教士买通大监总管李连英,李连英游说慈禧,于是在皇宫装上了电灯,电灯及发电机的品牌为西门子。
比起以前烛影摇曳的场面,很多人觉得很新鲜。
后来,宫里的这第一盏电灯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了。
很多人都很怀念这盏电灯。
等宫里重新装修好了,光绪就命人又重新安装了电灯。
这时候,宫里已经有了多台发电机,慈禧索性就命人把几乎所有后宫的妃嫔宫内都安装了电灯。
这样,宫里就很少看到蜡烛了。
只是在一些供奉的地方才可以看到蜡烛。
宫女们也非常高兴,因为每天晚上也少了一项任务,不用提心吊胆担心蜡烛会起火了。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7年的关键特点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头条数据。2017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了2.2%,高于去年 的1.2%,高于十年平均的1.7%。
2
201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夜景
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的分析
2017的能源市场: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GDP 及能源的增长
年变化, % 6%
5%
全球
4%
3%
2%
1%
0%
-1% GDP 一次能源 能效
2006-16
2017
经合组织国家
GDP 一次能源 能效
2006-16
2017
非经合组织国家
石油
即期布伦特均价为54.19美元/桶,高于2016年的43.73美元/桶,为2012年以来 首次年增长。
全球石油消费增长1.8%,即170万桶/日,连续第三年超过十年平均增速(1.2% )。中国(50万桶/日)和美国(19万桶/日)贡献了最多的增量。
全球石油产量增加了60万桶/日,连续第二年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美国(69万 桶/日)和利比亚(44万桶/日)增产最多,沙特阿拉伯(-45万桶/日)和委内瑞拉 (-28万桶/日)减产最多。
仅中国就贡献了能源消费增量的三分之一。2017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超过3% 几乎是过去几年平均增速的三倍。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提速主要归功于能源密 集型行业产出的回弹,特别是铁、粗钢、有色金属行业。尽管如此,2017年中国 能源消费增速仍明显低于十年平均值,能源强度下降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 倍多。可谓前进两步,后退一步。
2007年中国能源平衡表及CO2排放系数1
26.47
26.29
30.29
洗精煤 4799.10
其他洗煤 -3601.04
型煤 -206.36
14816.24
838.25
-6057.92
-36.81
-140.24
-3959.38 48324.17 -613.92 -457.40 903213.31 -840860.49
-4402.52 88486.25 -44584.03 -5772.50 156821.86 -894.86
4-1
中国能源平衡表(标准量) -2007
能源合计 Energy Total 煤合计 项 目 (发电煤耗 计算法) (coal equivalent calculation) 261110.94 235445.40 16669.01 2134.19 3056.55 34033.84 870.02 -9620.73 -677.22 -1997.03 -4064.04 (电热当量 计算法) (calorific value calculation) 249015.12 223122.12 5963.89 763.58 3056.55 33940.07 870.02 -9299.39 -677.22 -1997.03 -66866.63 -60068.97 -2733.62 -1442.61 -815.30 -1325.48 -162.76 269.93 -47.95 3075.76 183546.07 6083.73 127090.15 9745.12 3343.53 19053.57 3878.15 18188.06 11458.13 6729.93 5908.88 -4473.34 253488.46 原煤
型煤
Cleaned Coal 4530565.82 4555866.19 0.00 0.00 0.00 79700.51 0.00 -95712.90 0.00 -9287.96 ######### ######### -256810.68 ######### -124417.50 0.00 -15006.24 0.00 -2672.99 0.00 991418.00 42196.53 782213.58 51938.98 10169.27 11855.58 15276.80 116479.77 28171.16 88308.62 13226.48 -135168.40 0.00 181.30
1751-2007年世界各国碳排放数据
100 92 76 68 6 5 4 4 2 1 1 1 1 19 15 25 25 24 24 24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 0 2 0 12 20 21 31 43 60 68 75 79 92 89 88 99 77 91 108 130
497 509 522 484 262 252 242 232 219 203 193 137 138 87 71 121 156 158 158 162 2 2 5 34 79 95 118 189 169 203 126 42 33 126 253 190 277 68 85 77 75 84 105 139 310 220 271 430 496 534 450 419 443 518
51 11 7 7 6 6 6 6 6 6 6 6 6 6 0 0 0 0 0 0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 . . . . . . . . . . . . . . .
0.06 0.05 0.05 0.05 0.02 0.02 0.02 0.02 0.02 0.01 0.01 0.01 0.01 0.01 0 0.01 0.01 0.01 0.01 0.01
731 838 885 1021 1187 1539 1443 1185 1253 1350 1560 1771 2069 1410 2002 1993 2081 2134 2149 2197 2030 1998 2450 2042 1083 651 639 526 569 550 421 478 816 826 881 1023 1137 1379 1225 1141 1157 0 0 0 0 0 0 1 2 5 5 6 7 7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我国能源统计年鉴是我国能源统计的一部权威性年度资料汇编,包括对我国国民经济全行业和各地区的能源生产、消费、储备、能源平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它是评估我国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平,研究国家能源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国民经济各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我国的能源管理与节约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在《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能源平衡表(Energy Balance Sheet),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统计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对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生产、转化、消费及库存情况进行总体和系统的核算。
能源平衡表也是一个显示能源供需关系、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
能源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能源供应、转化和消费。
在能源供应方面,它包括能源的生产、进口和库存等情况;在能源转化方面,主要包括对各种类型能源的转化利用情况;在能源消费方面,则是各行业、用途的能源消费情况。
通过详细解读能源平衡表,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我国能源的来源、转化和利用情况,还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差异,以及国家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方向。
让我们分析一下能源平衡表对于我国能源管理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的供需关系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能源平衡表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我国能源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能源供需结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
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能源平衡表也可以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能源消费信息,引导其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想共享一下我个人对《我国能源统计年鉴》和能源平衡表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我国国民经济、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全貌和缩影。
图解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图解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耗持续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全球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英国石油公司(BP)每年都会发布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本文将以图解的形式,对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主要内容进行呈现和解读。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是一本汇总了全球能源生产、消费、贸易和市场等方面数据的权威性出版物。
每年6月,BP公司会发布最新版本的统计年鉴,内容涵盖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数据,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等。
该统计年鉴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还为能源行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通过各种图表形式呈现,以下是一些主要数据的分析:BP统计年鉴展示了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主要能源的储备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全球石油储备量相对稳定,但天然气和煤炭的储备量在逐年增加。
这表明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图2展示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消费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能源消费量普遍较低,而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和印度的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
这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图3展示了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的变动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原油价格波动较大,但整体上呈上涨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供需关系的变化等因素导致的。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提供了全球能源生产、消费、贸易和市场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为政策制定者、能源行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表明未来全球能源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经济体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推动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安全性。
原油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经济状况、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等。
2007-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发电量及人均电量
884.9 45.7
144.4 23.7
259.6 198.2 671.6 251.0
40.8 4,207.2
38.4 937.5 169.8 1,156.0 120.1
44.9 100.0
67.7 45.4 495.0 10.8 247.1 157.6 91.7
235.6 42.2 59.3 57.5 21.9 30.7
2009 4,206.5
614.0 267.8 5,088.3 122.3 466.25源自.7 63.2 18.3 32.9
7.8
124.8
186.7
1,081.9 69.1 91.2 82.3 72.5
535.9 595.6
61.4 35.9 292.6 113.5 131.8 151.7 50.2 58.0 296.3 136.7 68.3 194.8 173.6 376.8 306.4 3,894.6 18.9
2008 4,390.1
638.4 269.3 5,297.8 121.9 462.9
59.7 61.3 18.6 32.5
7.7
119.3
186.7
1,070.6 66.9 84.9 83.5 77.8
573.8 640.7
63.7 40.0 319.1 108.2 142.1 155.3 46.0 65.0 313.8 149.7 68.7 198.4 192.6 388.9 309.3 4,088.4 21.6
284.7 106.2
88.3 961.3
57.4 162.8
27.7 257.9 214.9 720.7 250.7
48.7 4,987.6
2007年能源形势
一、世界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总体态势2007年,世界能源需求继续持续上升,国际油价在11月上冲至100美元附近。
国际能源机构在7月9日发布预测,认为未来5年石油需求远高于供给,全球将面临能源短缺,油气价格将继续走高。
美国能源信息署在5月发布《2007世界能源展望》,声称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比2004年增加57%。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推动了能源技术创新的热潮,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同时,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更为热切,低碳、高效并且能替代石油已成为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能源技术发展动向1、气候变化问题使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快速升温国际社会将气候变化列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温室气体减排已经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低碳能源技术,即有利于减排温室气体的能源新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节能以及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新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名为《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的特别报告,认为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210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将有15%-55%,并对该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评估。
越来越多国家主动采取限制排放等节能措施,投入更多资金从事相关技术研发,使低碳能源技术逐渐成为潮流。
美国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数据显示,用于低碳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
2007年,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其他低碳技术的投资达710亿美元,而2004年时仅为280亿美元。
低碳能源技术推动着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2007年6月,英国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声称低碳经济的影响可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媲美。
英国政府经济事务顾问斯特恩提交的报告预测,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可以为全球经济产生2.5万亿美元的收益,到2050年,低碳技术的市场价值至少会达到5000亿美元。
2007中国按行业能源消费量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煤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其他行业 生活消费
4.10 2.53 39.16 7.35 31.73 0.08 17.48 0.55 71.00 7.23 76.40
原油消费量 (万吨)
汽油消费量 (万吨)
煤油消费量 (万吨)
柴油消费量 (万吨)
燃料油消费量 (万吨)
34031.60
5519.14 246.83
1243.72 0.94 45.24 5.30 2.71 0.15 1.16 0.62 0.66
6.15 0.37 8.67 8.42 0.25 27.30 20.87 2.87 3.56 198.82 163.66 2763.19 351.73 949.67 434.40
0.55
10.80 1.10
2.66 0.83 609.29 603.68 5.59 0.01 15.74 1389.95 24.78 11.83
0.31 0.25 0.03
279.04 267.38 9.33 2.34 433.82
1129.98 4.90 43.17 19.48
6794.36 603.94 857.48 205.32
天然气消费量 (亿立方米)
电力消费量 (亿千瓦小时)
695.23
32711.80 978.96
509.67 96.32 5.15 91.08 0.03
2007能源统计数据
2007中国能源统计数据报告目录常用能源计量单位及换算tce 吨标准煤(煤当量)。
是按煤的热当量值计算各种能源的计量单位。
1公斤标准煤(1kgce)=7000千卡=29307千焦Mtce 百万吨标准煤toe 吨油当量。
1公斤油当量(kgoe)=10,000千卡=41816千焦=4500千瓦时发电量GJ 吉焦,109焦耳。
1吉焦=2.389×106千卡=277.77千瓦时MBtu 百万英热单位。
1英热单位=0.252千卡=1055焦耳=36.02×10-9吨标准煤=2.8立方米天然气Mt-C 百万吨碳MW 兆瓦,千千瓦GW 吉瓦,百万千瓦TW 太瓦,10亿千瓦bbl,b 桶。
1桶原油(世界平均比重)=0.136吨=0.159千升=42美制加伦b/d 桶/日。
1桶/日×50=1吨/年(比重0.85)LPG(t) 1吨液化石油气=1.844千升=1250立方米天然气=1.11吨原油LNG(t) 1吨液化天然气=1380立方米天然气=1.23吨油当量各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煤无统一标准,各国不同。
中国原煤平均低位热值5000kcal/kg,折算系数0.714;洗精煤分别为6300 kcal/kg和0.900。
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随时间变化,2005年数据见下表。
工业用发电用炼焦用kcal/kg 系数kcal/kg 系数kcal/kg 系数美国6300 0.900 5556 0.794 7090 1.013日本5795 0.828 5795 0.828 7221 1.030德国7211 1.030 6250 0.893 6619 0.946加拿大7127 1.018 7127 1.018 7164 1.023原油中国、联合国、国际能源机构(IEA)成员国热值均为10,0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29。
柴油无统一标准。
中国固定不变,热值为1020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57;美国、德国、英国随时间变化,2005年热值为10350 kcal/kg,折算系数为1.479。
BP-公司发布2015-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5 年 7 月 25 ·65·BP 公司发布 2015 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钱伯章1能源综述年的消费增速均放缓,核电也是以高于平均水平速度增长的唯一燃料。
亚太地区、欧洲和欧亚大1.1总的能源发展态势陆以及中南美洲的消费增速显著低于 10 年平均BP 公司于 2015 年 6 月 10 日发布第 64 次“世水平。
石油仍然是世界领先的燃料,占全球能源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大幅消费的 32.6%,但已连续第 15 年失去市场份额。
放缓。
2014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仅为0.9%,尽管新兴经济体继续主导全球能源消费增为自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最慢的增长速度。
中长,这些国家的增速(+2.4%)远低于其 10 年的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增长市场。
平均水平 4.2%。
中国(+2.6%)和印度(+7.1%)可再生能源再次是能源中增长最快的形式,为全球能源消费最大的增速。
经合组织国家的消并在 2014 年全球能源消费量增速大幅放缓时,费下降了 0.9%,比近期历史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占了一次能源使用总量增加的三分之一。
可再生下降。
美国(+1.2%)连续第二年强劲增长,高能源提供了世界能源需求的 3%。
于欧盟(-3.9%)和日本(-3.0%)能源消费的下全球来自能源使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4降。
欧盟能源消费的下降是第二个最大的降幅纪年仅增长了0.5%,为自 1998 年以来最弱的排放。
录。
相对于其过去10年平均水平增长,本次增长放2014 年能源价格普遍疲软,全球原油和煤炭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模价格下跌。
式的变化。
BP 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宾塞戴尔发布世界2014 年所有燃料的消费均有增长,每一种燃料类型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除了核电外。
所有燃料的生产均有增加,除了煤炭以外。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全球消费增长明显弱于产量。
新兴经济体占能源消费净增长的全部,这些国家虽然增长,仍远低于其10 年的平均水平。
2007世界能源展望-中国 fs_chin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FACT SHEET CHINAHOW WILL CHINA MEET ITS RAPIDLY GROWING ENERGYDEMAND? WILL IT BECOME A MAJOR COAL IMPORTER?It is scarcely in doubt that China’s energy need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fuel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ss certain, however, is the rate of increase and how those needs are going to be met, as they depend on just how quickly the economy expands and on the economic and energypolicy landscape worldwide. Rising incomes will surely underpin strong growth for transport and housing, the use of electric appliances and space heating and cooling.· China’s primary energy demand is projected to more than double from 2005 to 2030. With four times as many people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untry will overtake the US t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soon after 2010. Coal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grow rapidly, and its share of total primary energy demand stays high, at 63% in 2030. The power sector remains the main coal user throughout the projection period,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incremental demand. Increased fossil fuel use pushes up Chinese CO2 emissions from5.1 gigatonnes today to 11.4 Gt in 2030.· China’s energy resources – especially coal – are extensive, but will not meet all the growth in its energy needs. More than 90% of Chinese coal resources are located in inland provinces, but the biggest increase in demand is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coastal region. China became a net coal importer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7, and imports are expected to grow in the future.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net imports reach 3% of its demand and 7% of global coal trade in 2030.· China’s net oil imports jump from 3.5 mb/d in 2006 to 13.1 mb/d in 2030, as conventional oil production in China is set to peak in the next decade and then start to decline. Oil demand for transport almost quadruples between 2005 and 2030, contributing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overall increase in Chinese oil demand. The vehicle fleet expands sevenfold, reaching almost 270 million. New vehicle sales in China exceed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around 2015. Fueleconomy regulations, adopted in 2006, nonetheless temper the growth in oil demand.· To match demand, China needs to add more than 1 300 GW to its electricitygenerating capacity, more than the total current installed capa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jected cumulative investment in China’s energysupply infrastructure amounts to $3.7 trillion (in year2006 dollars) over the period 20062030, threequarters of which goes to the power sector.· China is already making major efforts to addres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burgeoning energy use, but even stronger measures will be needed.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a set of policies the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considering would cut China’s primary energy use in 2030 by about 15%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Scenario. Policies that lead to more fuelefficient vehicles produce big savings in consumption of oil based fuels. In 2030, oil imports are 3.4 mb/d lower than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reducing China’s oilimport bill by $760 billion over the Outlook period. More stringent efficiency standards for refrigerators and air conditioners alone cut electricity use by 83 TWh in 2020,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cenario. This is almost equivalent to annu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the Three Gorges Dam.· Mor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has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2030, SO2 emissions are 20%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cenario. NOx emissions are stabilised after 2010. An associated benefit is the dramatic reduction in CO2 emissions, by an impressive 2.6 gigatonnes.In fact,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CO2 emissions stabilise soon after 2020. The majority of the measures have a very short payback period.In addition, one dollar invested in more effici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saves $3.50 on the supply side.· As China is a net exporter of vehicles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products w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ed efficiency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policies described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would be all the more critical were China’s economy to grow more quickly than assumed in both the Reference and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s. In the High Growth Scenario, China’s primary energy demand in 2030 would be 23% higher, and coal use alone 21% higher than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BP-公司发布2015-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15 年 7 月 25·65·BP 公司发布 2015 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钱伯章1 能源综述年的消费增速均放缓,核电也是以高于平均水平速度增长的唯一燃料。
亚太地区、欧洲和欧亚大1.1 总的能源发展态势陆以及中南美洲的消费增速显著低于10年平均BP 公司于 2015 年 6 月 10 日发布第 64 次“世水平。
石油仍然是世界领先的燃料,占全球能源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大幅消费的32.6%,但已连续第15年失去市场份额。
放缓。
201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仅为0.9%,尽管新兴经济体继续主导全球能源消费增为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最慢的增长速度。
中长,这些国家的增速(+2.4%)远低于其10年的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增长市场。
平均水平4.2%。
中国(+2.6%)和印度(+7.1%)可再生能源再次是能源中增长最快的形式,为全球能源消费最大的增速。
经合组织国家的消并在2014年全球能源消费量增速大幅放缓时,费下降了0.9%,比近期历史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占了一次能源使用总量增加的三分之一。
可再生下降。
美国(+1.2%)连续第二年强劲增长,高能源提供了世界能源需求的3%。
于欧盟(-3.9%)和日本(-3.0%)能源消费的下全球来自能源使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014 降。
欧盟能源消费的下降是第二个最大的降幅纪年仅增长了0.5%, 为自1998年以来最弱的排放。
录。
相对于其过去10 年平均水平增长,本次增长放2014 年能源价格普遍疲软,全球原油和煤炭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模价格下跌。
式的变化。
BP 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斯宾塞戴尔发布世界2014 年所有燃料的消费均有增长,每一种燃料类型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除了核电外。
所有燃料的生产均有增加,除了煤炭以外。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全球消费增长明显弱于产量。
新兴经济体占能源消费净增长的全部,这些国家虽然增长,仍远低于其10年的平均水平。
BP(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2011》核心数据及解读
BP(英国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统计2011》核心数据及解读6 月8 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了其年度能源统计出版物《世界能源统计2011》,报告收录了截至2010 年底世界范围内能源资源储量、生产和消费的一系列最新数据,并揭示了能源市场的最新发展态势。
1. 整体情况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带动下,2010 年全球能源消费强劲增长,而且在OECD 发达国家和非OECD 经济体均体现出了这一趋势。
所有类型的能源消费增长显著,其中化石燃料的增长预示着自1969 年以来,全球与能源使用相关的CO2 排放量的增长速率达到了最高值。
能源价格的发展则呈现出了多样性。
2010 年大部分时间内石油价格保持在70-80美元的范围,但在第四季度呈现出了上升态势。
随着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仍在实行自2008-09 年度开始的限产举措,2010 年全年的平均石油价格是历史上第二高值。
天然气价格在英国和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其他市场(包括全球大部分液化天然气<LNG>市场)上涨较大,但在北美(页岩气生产持续增长)和欧洲大陆(部分是由于现货价格交易所占份额日益增长)保持在较低的价位。
煤炭价格在日本和北美较为疲软,而在欧洲上涨显著。
2010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5.6%,是自1973 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OECD 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同比增长了3.5%,尽管消费量绝对值与10 年前差不多,但增长率是自1984 年以来的最高值;非OECD 国家同比增长7.5%,消费量绝对值较2000 年高出63%。
2010 年全球所有地区的能源消费增幅均有所增加。
中国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1.2%,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占到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20.3%。
石油仍是全球消费最多的燃料类型,占到全球能源消费量的33.6%,但其所占份额正在不断降低。
2. 石油2010 年北海布伦特原油即期价格(Dated Brent)平均为每桶79.50 美元,较2009年上涨了29%,但仍比2008 年的历史最高值低近18 美元。
中国2007年终端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_下_
112009.No.4・月刊节能与环保王庆一(煤炭信息研究院,北京 100035)(续上期) 需要说明的是,2006~2007年产品综合能耗中的电耗,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公布的产品综合能耗降幅和专家的分析,按等价值计算的,有些是笔者的估算值。
交通运输方面,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2006年为8.06L/100km,比日本的5.40L/100km高49.3%,比欧洲的7.05L/km高14.3%。
2.3.3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产品和设备能耗的因素,涉及自然条件、体制、技术、经济、社会和政策法规。
据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节能潜力的分析,技术因素约占50%。
技术因素包括技术创新能力、装备水平、企业规模、原料路线、产品结构等。
其中企业规模和装备水平是对能效影响最大的因素。
高耗能产品能耗因素的国际比较见表19。
2.3.3.1 技术和工艺水平 过去5年,市场的竞争,能源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迅速提升,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激励,能源密集行业大型企业高能效设备和工艺迅速普及,技术落后的状况明显改观,出现了一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
目前,我国已能制造的高效设备有:带自控装置的60万kW火电机组,30万k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60万kW超临界机组,100万kW超超临界机组(国产化率80%以上),500kV、750kV交流、±500kV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基本国产化),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成套设备(国产化率90%),年产800万t钢铁厂成套设备,4000m3高炉干熄焦(CDQ)、高炉炉顶压差发电(TRT)成套装置,160kA以上大型电解铝预焙槽,5000~10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900t/d大型浮法玻璃生产线,30万t合成氨、52万t尿素成套设备,大型火电机组烟气脱硫成套设备。
有些高能效设备的建设规模非常大。
2006年,新增3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7680万kW;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7条,新增熟料产能8448万t;浮法玻璃生产线19条,新增产能5400万重量箱;干熄焦设备14套,新增产能1200万t。
BP世界能源统计
2%
0%
2008 2009
2003-07
2008
2009
© BP 2010
பைடு நூலகம்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2009, Mtoe
300 Oil 200 100 0 -100 -200 -300 World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
© BP 2010
Source: includes data from the EIA and Baker Hughes.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
3
2
4 2 0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ytd
Source: includes data from Parpinelli Technon and ESAI.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
1
0 2006 2007 2008 2009
OECD
-2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78%
2008
2009
© BP 2010
Source: includes data from Parpinelli-Technon and ESAI.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0
Natural Gas Market
$/Mmbtu
12 10 8 6 4 2 0 2002
Gas prices
AGIP Henry Hub
Bcm 40
国际能源信息交流的平台--《BP世界能源统计2005》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4》联手推出
国际能源信息交流的平台--《BP世界能源统计2005》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4》联手推出
张萌
【期刊名称】《商业时代》
【年(卷),期】2005(000)022
【摘要】@@ 2005年6月29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以及国家统计
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与英国BP公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仪式,联合发布<BP世界能
源统计2005>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4>.rn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官
员,BP集团负责全球能源分析的专家,BP中国高层人士,以及来自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客户、学术界以及媒体在内的120多位嘉宾出席了发布仪式.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张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聚焦2004年世界和中国能源市场--《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分析 [J], 王立
敏
2.从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看中国能源发展 [J], 赵敏;黄东风;佘孝云
3.《BP世界能源统计2006》、《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在京联合发布 [J], 杨静
4.《BP世界能源统计2007》、《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6》在北京联合发布 [J],
杨波
5.《BP世界能源统计2005》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4》在北京联合隆重发布[J], 李春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