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承载板法定稿版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4、土基回弹模量计算公式(线性归纳法)
E0
D
4
(1
02 )
Pi li
式中:μ0 —泊松比。土基取0.35; D—承载板直径30cm;
pi—承载板压力(MPa); li—相对于pi的回弹变形(cm)。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620. 12.16W 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1、准备 ⑴选点。 ⑵平整土基表面。用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 ⑶安装、调平承载板。 ⑷试验车就位。 ⑸安放千斤顶。 ⑹安放弯沉仪。
2、步骤 ⑴用千斤顶逐级加载。 ⑵逐级卸载。 ⑶用弯沉仪测定变形量。 ⑷测定总影响量。 ⑸测定含水率。 ⑹测定土基密度。
1、各级压力下的影响量
ai (Ti T 2)D2 pi • a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6:3 0:1806: 30:1806 :3012/ 16/2020 6:30:18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606:30: 1806:3 0Dec-20 16-Dec-2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6:30:1 806:30: 1806:3 0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4TiQ
式中:Ti—测试车前后轴距(m)。 T2—加劲小梁距后轴距离(m)。 D—承载板直径(m)。 Q—测试车后轴重(N)。 pi—该级承载板压力。 a—总影响量(0.01mm)。 ai—该级压力的分级影响量(0.01mm)。
2、绘制p-l曲线。
将各级计算回弹变形值 点绘于标准计算纸上,排除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4.415
114.415
修正的 计算回弹变形 (0.01mm)
10.682 25.173 33.664 43.154 56.645 62.136 79.626 86.117 104.608
12
荷载变形曲线
13
规程公式方法
新公式方法
E0
D
4
(1
02 )
1 B
60.6MPa
14
• 注意问题
(1)试验规程本身的问题,如总影响量的表述、计 算回弹弯沉与实测回弹弯沉 概念的模糊、坐标原 点的修正等。
(2)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计算不准确。
15
(3)承载板法测试回弹模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1)总影响量a的测定 a的意义并非现场测试规程所指明的“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 数差之平均值”,而是“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和”, 两者相差2倍的关系,前种表述未考虑弯沉仪杠杆比为2的情 况。
10
④新公式应用(实测案例)
表1回弹模量测试数据
分级加 载卸载
编号
1
承载板压 力
(Mpa)
0.033
左百分表读数 (0.01mm) 加载 卸载 回弹 后 后 弯沉
右百分表读数(0.Hale Waihona Puke 1mm) 平均值加载后 卸载后
回弹 弯沉
(0.01m m)
205 191 28 425 419 12
20
2
0.065 208 185 46 431 420 22
34
3
0.098 209 180 58 434 421 26
42
4
0.131 219 192 54 441 417 48
51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

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回弹模量试验作业指导书1 承载板法1.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不同湿度和密度的细粒土。
1.2 仪器设备1.2.1 杠杆压力仪:最大压力1500N 1-调平砝码;2-千分表3-立柱4-加压杆5-水平杠杆6-水平气泡7-加压球座8-底座气泡9-调平脚螺丝10-加载架1.2.2 承载板:直径50 毫米,高80 毫米,如图19.1.2-2 所示。
欠图1.2.3 试筒:内径152 毫米、高170 毫米的金属圆筒;套环,高50 毫米;筒内垫块,直径151 毫米,高50 毫米;夯击底板与击实仪相同。
1.2.4 量表:千分表两块。
1.2.5 秒表一只。
1.3 试样按击实试验(T0131-93)方法制备试样,根据工程要求选择轻型或重型法,视最大粒径用小筒或大筒进行击实试验,得出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然后按最佳含水量用上述试筒击实制备试件。
1.4 试验步骤1.4.1 安装试样:将试件和试筒的底面放在杠杆压力仪的底盘上,将承载板放在试件中央(位置)并与杠杆压力仪的加压球座对正;将千分表固定在立柱上,将表的测头安放在承载板的表架上。
1.4.2 预压:在杠杆仪的加载架上施加砝码,用预定的最大单位压力p 进行预压。
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土,p=50--100kPa,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土,p=100--200kPa。
预压进行1--2 次,每次预压1min。
预压后调正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満量程的位置,准备试验。
1.4.3 测定回弹量:将预定最大单位压力分成4--6 份,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
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 时,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min 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卸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至最后一级荷载。
为使试验曲线开始部分比较准确,第一、二级荷载可用每份的一半,试验的最大压力也可略大于预定压力。
1.5 结果整理1.5.1 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L=加载读数-卸载读数(19.1.5-1)1.5.2 以单位压力p 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变形L 为纵坐标(向下),绘制p--L 曲线1.5.3 按下式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模量:E=πpD/4L(L-μ2)式中:E--回弹模量,kPa;p--承载板上的单位压力,kPa;D--承载板直径,厘米;L--相应于单位压力的回弹变形,厘米;μ--土的泊松比,取0.35。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3.2.5在承载板上安放千斤顶,上面衬垫钢圆筒、钢板,并将球座置于顶部与加劲横梁接触。如用测力环时,应将测力环置于千斤顶与横梁中间,千斤顶衬垫物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加压时千斤顶倾倒发生事故并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6.2.2近期天气情况。
6.2.3试验时土基的含水量(%)。
6.2.4土基密度和压实度。
6.2.5相应于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Ei值。
6.2.6土基回弹模量E0值(MPa)
7.注意事项:
7.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时预压0.05MPa,稳压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1.依据规程:《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T0943-2008)。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2.1目的:测定土基回弹模量;
2.2适用范围:
2.2.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经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7.2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如超过30%,则应重测。
7.3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时,即可停止加载。
(6-3)
式中:Ei—相应于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MPa);
μ0—土的泊松比,根据部颁路面设计规范规定选用;
D —承载板直径30cm;
Pi—承载板压力(MPa);
Li—相对于荷载P i时的回弹变形(cm)。
6.检测报告:
6.1本试验采用的记录格式如下:
承载板测定记录表
路线和编号:路面结构: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记录

灌砂前 重/g
总影响量 a/0.01mm
平均含 水量/%
密度 计算 (环 刀 法)
序 试样 试样 号 湿重/g 干重/g 1
2
灌砂后 锥体重
重/g
/g
砂重/g
砂密度 /g/cm3
体积 /cm3
体积 /cm3
干密度 /g/cm3
干密度 /g/cm3
平均干密 度/g/cm3
平均干密 度/g/cm3
备注
审 核:
分级 影响量 0.01mm
计算回 弹变形 0.01mm
回弹 模量 Ei/Mpa
P∽L 曲线
取走千斤顶 车离开 10m
左表 左表
右表 右表
含水量 计算
土基回弹模量 E0 值/MPa 序 湿土 干土 水重 号 重/g 重/g /g 1
2
含水 量/%
序 密度计 号
算(灌 1 号: 部位层次
样品信息 天气情况 路面结构
检测依据 主要仪器 设备信息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原始记录
第1页共2页
油压表回归方
检测日期
设程计值
后轴重
承载板直径
μ0
承载板 千斤顶 荷载
压力 读数 P/kN
p/Mpa
百分表读数 0 .01mm 加载 前 加载后 卸载后
总变形 0.01mm
回弹 变形 0.01mm
校 核:
检 验: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原始记录
委托编号: 土基回弹模量计算公式
第2页共2页
备注 审 核:
校 核:
检 验: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在土基、厚度不小于1m的粒料整层表面,用弯沉仪测试各测点的回弹弯沉值的试验;也适用于在旧路表面测定路面的综合回弹模量。
二、主要仪器标准车、千斤顶、测力计、刚性承载板、路面弯沉仪、秒表、水平尺等。
三、主要试验步骤1、选择测点,平整土基表面,安放仪器。
2、预压到0.05Mp a,稳压一分钟,卸载,稳压一分钟,将指针调0,或记录初始读数。
3、测定土基的压力变形曲线。
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压力小于0.1Mp a时,每级增加0.02Mp a,以后每级增加0.04Mp a。
为了可以使加载和计算方便,加载数值可适当的调整为整数。
每一次加载到预定的荷载之后,稳定一分钟,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的放开千斤顶的油门卸载,至0,卸载稳定后再次读数,每一次卸载之后百分表不再对零,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
如果超过30%,则应重侧。
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时,即可停止加载。
4、计算回弹变形和总变形5、测定总影响量a6、在测点下取样,测定材料的含水量。
7、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置,用灌砂法或环刀法等,测定土基密度。
四、计算1、各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回弹变形=(加载后读数平均值-卸载后读数平均值)×弯沉仪杠杆比2、总回弹变形总回弹变形=(加载后读数平均值-加载初始前的读数平均值)×弯沉仪杠杆比3、各级荷载下的影响量各级荷载下的分级影响量a i=(T1+T2)πD2 Pi×a/(4T1×Q)T1:测试车前后轴距T2:加劲小梁距后轴D :承载板直径Pi :测试车后轴重a :总影响量a i :该级压力的分级影响量4、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Ei=πD×Pi(1-μ2)/4*L1Ei:相对与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μ:土的泊松比D :承载板直径Pi:承载板压力L1:相对于荷载Pi的回弹变形(cm)5、土基回弹模量E0=πD×∑Pi(1-μ2)/4*∑L1E0:土基回弹模量μ:土的泊松比D :承载板直径Pi:承载板压力L1:相对于荷载Pi的回弹变形(cm)五、注意。
承载板测回弹模量

适用于不同湿度、密度的细粒土及其加固土。
二、仪器设备
路面材料强度仪、试筒、承载板、量表支杆
及表夹、量表、秒表。
二、仪器设备
二、仪器设备
二、仪器设备
三、试样制备
1、用带螺丝孔的试筒采用不同的方法击实制备试件。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闷土方法和击实种类
四、试验步骤
1、安装试样:将试件和试筒放在强度以的升降台上,将千分
表支杆宁在试筒两侧的螺丝孔上,将承载板放在试件表面中央位置,
并与强度仪的贯入杆对正,将千分表和表夹安装在支杆上,将千分
表测头安放在承载板两侧的支架上。 2、预压:摇动摇把,用预定的试验最大单位压力进行预压。 预压后调正承载板位置,并将千分表调到接近满量程的位置,准备 试验。
四、试验步骤
3、测定回弹模量 ⑴将预定的最大压力分为4—6份,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由 每级压力计算测力计百分表读数,按照百分表读数逐级加载。 ⑵加载卸载:将预定最大单位压力分成4—6份,作为每级加
E
pD
4l
(1 2 )
式中:E—回弹模量(kPa)。 p—承载板上的单位压力。 D—承载板直径(cm)。 l—相应于单位压力的回弹变形(cm) μ —细粒土的泊松比。 4、每个试样的回弹模量都由曲线图确定。
载的压力。每级加载时间为1min,记下千分表读数,同时卸载,
让试件恢复变形。卸载1min时,再次记录千分表读数,同时施加 下一级荷载。如此逐级进行加载卸载,并记录千分表读数,直到最 后一级荷载Fra bibliotek 五、结果整理
1、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变形l。 l=加载读数—卸载读数 2、绘制p-l图。 3、计算每级荷载下的回弹模量
05--1-承载板法 土基回弹模量测试新法

D
4
pi Li
(1
02 )
计算回弹变形=实测回弹变形+分级影响量
8
新的计算公式建立及应用
①公式建立
E0
D
4
(1
02 )
1 B
9
• 与规程公式的比较:
E0Biblioteka D4(1
02 )
1 B
说明:
(1)两个公式实质一样,计算结果相同。
(2)但新公式直接利用旧坐标系中回归直线的斜率,代入计算即可,简洁、高 效。
方法与步骤1准备工作2测试步骤分级加载卸载3实测回弹变形4测定总影响量5测定含水率压实度分级影响量的计入是为了消除后轴轴载产生的弯沉盆的影响或者是对实测回弹弯沉的修正修正后得到的计算回弹弯沉方可代入公式计算回弹模量
承载板法现场测土基回弹模 量试验;FWD测试简介
1
3
4
• 目的与适用范围: •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 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2)测试步骤(分级加载、卸载) (3)实测回弹变形 (4)测定总影响量 (5)测定含水率、压实度 • 计算
(3)关于坐标原点修正:规程公式需要考虑坐标原点修正,主观性强,易导致
结果不准确;而新公式则无需人为地再考虑坐标原点修正问题,只管代入斜
率计算即可。
10
FWD 测 回 弹 模 量
Ep
4
2 p (1 2 ) l
p (1 2 ) 2l
11
回弹模量(MPa)
承载板 ( MPa)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静回弹模量 动回弹模量
5
10
15
20
测点
65
第二讲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PPT

1
2
3
• 目的与适用范围: 设计参数 •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 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2)测试步骤 (3)实测回弹变形
(4) 测定总影响量(注意规程的错误): (5) 测定含水率 、压实度 • 计算
5
(1)分级影响量的计算
:
6
(2)绘制荷载~变形曲线
20
0.489
34
0.980
42
1.471
51
1.962
64
2.452
69
2.943
86
3.434
92
3.925
110
4.415
计算 回弹变形
(0.01mm)
20.489 34.980 43.471 52.962 66.452 71.943 89.434 95.925 114.415
修正的 计算回弹变形
15
(3)承载板法测试回弹模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1)总影响量a的测定 a的意义并非现场测试规程所指明的“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 数差之平均值 ”,而是“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和 ”, 两者相差2倍的关系,前种表述未考虑弯沉仪杠杆比为2的情 况。
(2)分级影响量的计算及其应用(公式由来、实测回弹变形与 计算回弹变形)
7
(3) 回弹模量计算—基于弹性力学: ①
②
L——结束试验前的各级实测回弹变形值;
改为: 计算回弹变形 计算回弹变形=实测回弹变形+分级影响量
8
(4) 新的计算公式建立及应用 ①公式建立
9
• 与规程公式的比较
说明: ( 1) 两个公式实质一样 ,计算结果自然相同; ( 2)但新公式计算更为简洁、高效; ( 3) 规程公式需要考虑坐标原点修正; 而利用新公式无 需考虑 , 直接利用旧坐标系中回归直线(前提是散点呈 线性分布) 的斜率即可代入计算模量。 (4) 新公式建立的过程中考虑了坐标原点修正。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2)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计算不准确。
15
(3)承载板法测试回弹模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1)总影响量a的测定 a的意义并非现场测试规程所指明的“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 数差之平均值”,而是“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和”, 两者相差2倍的关系,前种表述未考虑弯沉仪杠杆比为2的情 况。
与规程公式的比较新公式应用实测案例分级加载卸载编号承载板压力mpa左百分表读数001mm右百分表读数001mm平均值001mm加载后卸载后回弹弯沉加载后卸载后回弹弯沉1003320519128425419122020065208185464314202234300982091805843442126424013121919254441417485150163234195784544295064601962492098046843958697022926521894479440788680261267215104478438809290294290232116502450104110表1回弹模量测试数据施加给承载板压力mpa实测回弹弯沉001mm分级影响量001mm计算回弹变形001mm修正的计算回弹变形001mm003320048920489106820065340980349802517300984214714347133664013151196252962431540163642452664525664501966929437194362136022986343489434796260261923925959258611702941104415114415104608表2回弹模量计算数据荷载变形曲线规程公式方法新公式方法606mpa注意问题1试验规程本身的问题如总影响量的表述计算回弹弯沉与实测回弹弯沉概念的模糊坐标原点的修正等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PPT

④新公式应用(实测案例)
表1回弹模量测试数据
分级加 载卸载 编号
1
承载板压 力
(Mpa)
0.033
左百分表读数 (0.01mm)
加载 卸载 回弹 后 后 弯沉
205 191 28
右百分表读数(0.01mm)
加载后 卸载后 425 419
回弹 弯沉
12
平均值 (0.01m
m)
20
2
0.065 208 185 46
第2讲(4)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1
2
3
• 目的与适用范围:设计参数
•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 方法与步骤
1 准备工作
2 测试步骤
3 实测回弹变形
4
测定总影响量(注意规程的错误):
5 测定含水率、压实度
• 计算
5
(1)分级影响量的计算
6
(2)绘制荷载~变形曲线
7
(3)回弹模量计算—基于弹性力学: ① ② 改为:计算回弹变形 计算回弹变形=实测回弹变形+分级影响量
8
0.261 267 215 104 478 438
80
92
9
0.294 290 232 116 502
450
104
110 11
施加给 承载板 压力 (Mpa)
0.033 0.065 0.098 0.131 0.163 0.196 0.229 0.261 0.294
表2 回弹模量计算数 据
实测回弹弯沉 (0.01mm)
431 420
22
34
3
0.098 209 180 58
434 421
26
42
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

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测定回弹模量的方法,目前国内常用的主要有:承载板法、贝克曼梁法和其他间接测试方法(如贯人仪测定法和CBR测定法)。
承载板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渐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经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2)本方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2.仪具与材料(1)加载设施: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一辆。
在汽车大梁的后轴之后约80cm处,附设加劲小梁一根作反力梁。
汽车轮胎充气压力为0.50MPa.2)现场测试装置,如图9-8所示,由千斤顶、测力计(测力环或压力表)及球座组成。
(3)刚性承载板一块,板厚20mm,直径为¢30cm,直径两端设有立柱和可以调整高度的支座供安放弯沉仪测头,承载板放在土基表面上。
(4)路面弯沉仪两台,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其支架组成。
(5)液压千斤顶一台,80~100kN,装有经过标定的压力表或测力环,其容量不小于土基强度,测定精度不小于测力计量程的1/100. (6)秒表。
(7)水平尺。
(8)其他:细砂、毛刷、垂球、镐、铁锹、铲等。
3.试验前准备工作(1)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点应位于水平的路基上,土质均匀,不含杂物。
(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砂子不可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一层。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置水平状态。
(4)将试验车置于测点上,在加劲小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5)在承载板上安放千斤顶,上面衬垫钢圆筒,并将球座置于顶部与加劲横梁接触。
如用测力环时,应将测力环置于千斤顶与横梁中间,千斤顶及衬垫物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加压时千斤顶倾倒发生事故并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6)安放弯沉仪,将两台弯沉仪的测头分别置于承载板立柱的支座上,百分表对零或其他合适的初始位置。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4.415
114.415
修正的 计算回弹变形 (0.01mm)
10.682 25.173 33.664 43.154 56.645 62.136 79.626 86.117 104.608
12
荷载变形曲线
13
规程公式方法
新公式方法
E0
D
4
(1
02 )
1 B
60.6MPa
14
• 注意问题
实测回弹弯沉 (0.01mm)
分级
影响量 (0.01mm)
计算
回弹变形 (0.01mm)
20
0.489
20.489
34
0.980
34.980
42
1.471
43.471
51
1.962
52.962
64
2.452
66.452
69
2.943
71.943
86
3.434
89.434
92
3.925
95.925
110
10
④新公式应用(实测案例)
表1回弹模量测试数据
分级加 载卸载
编号
1
承载板压 力
(Mpa)
0.033
左百分表读数 (0.01mm) 加载 卸载 回弹 后 后 弯沉
右百分表读数(0.01mm) 平均值
加载后 卸载后
回弹 弯沉
(0.01m m)
205 191 28 425 419 12
20
2
0.065 208 185 46 431 420 22
(1)试验规程本身的问题,如总影响量的表述、计 算回弹弯沉与实测回弹弯沉 概念的模糊、坐标原 点的修正等。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86
8
0.261 267 215 104 478 438 80
92
9
0.294 290 232 116 502 450 104 110
11
表2 回弹模量计算数据
施加给 承载板 压力 (Mpa)
0.033 0.065 0.098 0.131 0.163 0.196 0.229 0.261 0.294
(2)分级影响量的计算及其应用(公式由来、实测回弹变形与 计算回弹变形)
(3)坐标原点修正(原点修正方法,旧、新坐标系) (4)荷载~变形曲线(散点及其分布、模量计算数据的选用)
16
163承载板法测试回弹模量的关键技术问题1总影响量a的测定a的意义并非现场测试规程所指明的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平均值而是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和两者相差2倍的关系前种表述未考虑弯沉仪杠杆比为2的情2分级影响量的计算及其应用公式由来实测回弹变形与计算回弹变形3坐标原点修正原点修正方法旧新坐标系4荷载变形曲线散点及其分布模量计算数据的选用
实测回弹弯沉 (0.01mm)
分级
影响量 (0.01mm)
计算
回弹变形 (0.01mm)
20
0.489
20.489
34
0.980
34.980
42
1.471
43.471
51
1.962
52.962
64
2.452
66.452
69
2.943
71.943
86
3.434
89.434
92
3.925
95.925
110
第2讲(4)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1
2
3
• 目的与适用范围:设计参数 •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 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2)测试步骤 (3)实测回弹变形 (4)测定总影响量(注意规程的错误): (5)测定含水率、压实度 • 计算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E0
D
4
(1
02 )
1 B
9
• 与规程公式的比较
说明: (1)两个公式实质一样,计算结果自然相同; (2)但新公式计算更为简洁、高效; (3)规程公式需要考虑坐标原点修正;而利用新公式无
需考虑,直接利用旧坐标系中回归直线(前提是散点呈 线性分布)的斜率即可代入计算模量。 (4)新公式建立的过程中考虑了坐标原点修正。
(1)试验规程本身的问题,如总影响量的表述、计 算回弹弯沉与实测回弹弯沉 概念的模糊、坐标原 点的修正等。
(2)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计算不准确。
15
(3)承载板法测试回弹模量的关键技术问题
(1)总影响量a的测定 a的意义并非现场测试规程所指明的“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 数差之平均值”,而是“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和”, 两者相差2倍的关系,前种表述未考虑弯沉仪杠杆比为2的情 况。
第2讲(4) 承载板法测土基回弹模量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 目的与适用范围:设计参数 •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 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2)测试步骤 (3)实测回弹变形 (4)测定总影响量(注意规程的错误): (5)测定含水率、压实度 • 计算
5
(1)分级影响量的计算
ai
(T1
T2 ) D2
与规程公式的比较新公式应用实测案例11分级加载卸载编号承载板压mpa左百分表读数001mm右百分表读数001mm平均值001m加载后卸载后回弹0033205191284254191220006520818546431420223400982091805843442126420131219192544414174851016323419578454429506401962492098046843958690229265218944794407886026126721510447843880920294290232116502450104110表1回弹模量测试数据12施加给承载板压力mpa实测回弹弯沉001mm分级影响量001mm计算回弹变形001mm修正的计算回弹变形001mm003320048920489106820065340980349802517300984214714347133664013151196252962431540163642452664525664501966929437194362136022986343489434796260261923925959258611702941104415114415104608回弹模量计算数据13荷载变形曲线14规程公式方法规程公式方法新公式方法新公式方法606mpa注意问题1试验规程本身的问题如总影响量的表述计算回弹弯沉与实测回弹弯沉概念的模糊坐标原点的修正等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作业指导书

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作业指导书1.目的与适用范围1.1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用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通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1.2本方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2.仪俱与材料技术要求(1)加载设施: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一辆,作为加载设备。
在汽车大梁的后轴之后约80cm处,附设加劲横梁一根作反力架。
汽车轮胎充气压力0.50MPa。
(2)现场测试装置:由千斤顶、测力计(测力环或压力表)及球座组成。
(3)刚性承载板一块,板厚20mm,直径为ф30cm,直径两端设有立柱和可以调整高度的支座,供安放弯沉仪侧头用。
承载板安放在土基表面上。
(4)路面弯沉仪两台,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其支架组成。
(5)液压千斤顶一台,80-100kN,装有经过标定的压力表或测力环,其容量不小于土基强度,测定精度不小于测力计量程的1%。
(6)秒表、水平尺、其他(细砂、毛刷、垂球、镐、铁锹、铲等)。
3.方法与步骤3.1准备工作(1)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
测点应位于水平的路基上,土质均匀,不含杂物。
(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
砂子不可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夹层。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处于水平状态。
(4)将试验车置于测点上,在加劲横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5)在承载板上安放千斤顶,上面衬垫钢圆筒、钢板,并将球座置于顶部与加劲横梁接触。
如用测力环时应将测力环置于千斤顶与横梁中间,千斤顶及衬垫物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加压时千斤顶倾倒发生事故并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6)安放弯沉仪,将两台弯沉仪的测头分别置于承载板立柱的支座上,百分表对零或其他合适的初始位置上。
3.2测试步骤(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0.05MPa,稳压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其工作情况应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后,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19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公路建设现场检测模板

EXC-19
加劲小梁距后轴(m) 测试车车型 承载板直径(mm) 泊松比 测试车后轴重(kN) 路基的干湿情况
测区含水量(%) 测试车前后轴距(m) 最土的大干密度(g/cm )
3
测区压实度(%)
设计回弹模量(MPa)
加 载 级 位
荷载 kN
承载 板压 力P MPa
加 载 前
加 载 后
卸 载 后
左表 百分表读数(0.01mm)
右表
回弹 变形 0.01 mm
分级 影响量 0.01 mm 计算 回弹 变形 0.01 mm
修正
回弹 变形 0.01 mm
分级 回弹 模量 Ei MPa
加 载 后
卸
载 后 加 载 前
土基回弹模量(MPa) ∑L i(0.01mm) ∑P i(MPa) 总影响量(0.01mm) 车离10m 外读数(0.01mm) 取走千斤顶读数(0.01mm)
/ 页
试验者:
试验室主任:
1 校核者:
1 第 监理人员意见:
承载板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
日期:
施工单位自检意见:
日期:
备注:
试验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试验方法 工程名称 仪器设备 : : : : 合 同 号 试验编号 报告日期 施工日期 起止桩号 检测依据
公 路 建 设 项 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弹模量试验检测方法
承载板法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一、承载板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在现场土基表面,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经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
(2)本方法测定的土基回弹模量可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2.仪具与材料
(1)加载设施:载有铁块或集料等重物、后轴重不小于60kN的载重汽车一辆。
在汽车大梁的后轴之后约80cm处,附设加劲小梁一根作反力架。
汽车轮胎充气压力为0.50MPa。
(2)现场测试装置,由千斤顶、测力计(测力环或压力表)及球座组成。
(3)刚性承载板一块,板厚20mm,直径为Φ30cm ,直径两端设有立柱和可以调整高度的支座供安放弯沉仪测头,承载板放在土基表面上。
(4)路面弯沉仪两台,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其支架组成。
(5)液压千斤顶一台,80~100KN,装有经过标定的压力表或测力环,其容量不小于土基强度,测定精度不小于测力什量程的1/1oo。
(6)秒表。
(7)水平尺。
(8)其他:细砂、毛刷、垂球、镐、铁锹、铲等。
3.试验前准备工作
(1)根据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测点,测点应位于水平的路基上,土质均匀,不含杂物;
(2)仔细平整土基表面,撒干燥洁净的细砂填平土基凹处,砂子不可覆盖全部土基表面避免形成一层。
(3)安置承载板,并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使承载板置水平状态。
(4)将试验卒置于测点上,在加劲小梁中部悬挂垂球测试,使之恰好对准承载板中心,然后收起垂球。
(5)在承载板上安放千斤顶,上面衬垫钢圆筒,并将球座置于顶部与加劲横梁接触。
如用测力环时,应将测力环置于千斤顶与横梁中间,千斤顶及衬垫物必须保持垂直,以免加压时千斤顶倾倒发生事故并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6)安放弯沉仪,将两台弯沉仪的测头分别置于承载板立柱的支座上,百分表对零或其他合适的初始位置。
4.测试步骤
(1)用千斤顶开始加载,注视测力环或压力表,至预压0.O5MPa、稳压1min,使承载板与土基紧密接触,同时检查百分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放松千斤顶油门卸载,稳压1min,将指针对零或记录初始读数。
(2)测定土基的压力一变形曲线。
用千斤顶加载,采用逐级加载卸载法,用压力表或测力环控制加载量,荷载小于0.1MPa时,每级增加0.O2MPa,以后每级增加
0.04MPa左右。
为了使加载和计算方便,加载数值可适当调整为整数。
每次加载至预定荷载后,稳定1min,立即读记两台弯沉仪百分表数值,然后轻轻放开千斤顶油门卸载至0,待卸载稳定1min后,再次读数,每次卸载后百分表不再对零。
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
值的30%时,取平均值。
如超过30%,则应重测,当回弹变形值超过1mm时,即可停止加载。
(3)各级荷载的回弹变形和总变形,按以下方法计算:
回弹变形L=(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卸载后读数平均值)×调弯沉仪杠杆比
总变形L ‘ =(加载后读数平均值一加载初始前读数平均值)×调弯沉仪杠杆比
(4)测定汽车总影响量a。
最后一次加载卸载循环结束后,取走千斤顶,重新读取百分表初读数,然后将汽车开出10m以外,读取终值数,两只百分表的初、终读数差之平均值乘弯沉仪杠杆比即为总影响量a。
(5)在试验点下取样,测定材料含水量。
取样数量如下:
最大粒径不大于5mm,试样数量约120g;
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试样数量约250g;
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试样数量约500g。
(6)在紧靠试验点旁边的适当位置,用灌砂法或环刀法或其他方法测定土基的密度。
5.计算
(1)各级压力的回弹变形加上该级的影响量后,则为计算回弹变形值。
表6-7是以后轴重60KN的标准车为测试车的各级荷载影响量的计算值。
当使用其
它类型测试车时,计算各级压力下的影响量 a。
i
(2)将各级计算回弹变形值点绘于标准计算纸上,排除显着偏离的异常点并绘出顺滑的P一L曲线,如曲线起始部分出现反弯,应修正原点。
(3)计算相应于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4)取结束试验前的各回弹变形值按线形回归方法计算土基回弹模量E
值。
6.报告
1)本实验采用的标准记录格式。
2)试验报告应记录下列结果:
(1)试验时所采用的汽车;
(2)近期天气情况;
(3)试验时土基的含水量;
(4)土基密度和压实度;
(5)相应于各级荷载下的土基回弹模量值;(6)土基回弹模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