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_地转偏向力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一第一单元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图1、赤道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其他纬线上经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 千米。

经线上纬度相差10实地距离大约为111千米。

2、东半球的范围从200W向东到1600E。

3、球面两点的最短距离为两点之间的“大圆劣弧”,常见大圆为赤道、经线圈和晨昏圈。

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北偏,南半球同一纬线上的最短距离向南偏。

4、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

5、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

(劣弧即两点经度差小于1800)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读数值范围,判断地貌类型:海拔在200m以下,等高线稀疏的是平原;海拔在200m~500m,等高线较稀疏的是丘陵;海拔大于500m,等高线密集的是山地;海拔在1000m 以上,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的是高原;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且数值小的是盆地。

(2)读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高密低疏,为凹坡,可通视;高疏低密,为凸坡,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3)读弯曲状况:等高线凸向高处的是山谷,凸向低处的是山脊(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4)读局部闭合等高线:等高线闭合,中高周低的地形类型是山峰;中低周高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特殊情况,规律判读为“大于大的”为山坡上的小山丘或“小于小的”为山坡上的小洼地。

(5)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递变;任意两条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若相交或重叠则为陡崖。

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有关计算:(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先算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再进行相减或(n-1)×d△H(n+1)×d(2)进行陡崖高度的计算:其相对高度(n-1)×d≤△H(n+1)×d(n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课程《地转偏向力》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一年级地理必修课程《地转偏向力》教学课件

平直河道的地表径流在流淌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使 河流向那边偏转,哪边就会成为侵蚀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另外一岸是沉积岸。我们称之为“凹岸侵蚀 (陡峭),凸岸堆积(平缓)”。
(2019·广东仲元中学期中)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 的堤岸是( )
地转偏向力
1、概念与方向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 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它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 时才产生(实际不存在),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 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没有偏转。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2、影响
地转偏向力主要是影响河流的流向,在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下,河水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 向左偏,判断左右的方法是背向运动物体来的方向, 面向去的方向,具体到河流就是背对上游方向,面向 下游方向,这时的左右与你的左右手是一致的。
A.②③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2.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解析:1、C 2、 A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左图纬度向北递增,位于北半球,在地 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岸②侵蚀,北岸①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 接的堤岸是①;右图纬度向南递增,位于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 的作用下,西岸③侵蚀,东岸④堆积,故最终与小岛连接的堤岸 是④。故选C。 第2题,根据上题判断可知,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②为侵蚀 岸,坡度较陡;①为堆积岸,坡度较缓,故A正确。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篇1一、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为“生物钟”现象)。

二、使地表温度相对均匀,不让一部分地面长时间受阳光加热而过热,一部分长时间收不到光照而过于寒冷,气候相对稳定的条件,生命存在的前提之一。

三、自转是地磁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磁场保护着地表生物免受宇宙高能粒子的辐射。

没有地磁场,被阳光直射的区域均不适合生物生存。

此外,地磁场还与很多生物的生理活动有直接关系(如迁徙)四、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转偏向力又是全球几大风带和洋流的形成原因之一,没有地转偏向力世界气候不可想象。

自转规律:速度、周期地转偏向力:河岸侵蚀风向偏转:如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洋流流向偏转:如秘鲁寒流离岸实验模拟:伞光照图(侧视、俯视、斜视、变形、局部)与晨昏线(与经线、纬线的关系)晨昏线与某经线的交点(日出或日落)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春秋分除春秋分外,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即晨线与昏线的分界点)地方时为0时或12时日出先后顺序(晨昏线的移动)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地方时计算我国太阳接近正南:接近12时春分时我国各地升旗时间已知该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确定该地经度已知经度求时区:区时计算夏令时日界线:今天或昨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计算经过多长时间进入新的一天由某天范围计算某经度地方时由某地区时计算某天范围地球公转示意图公转方向局部:某一节气光照图(注意图中所绘的公转方向)画某一天地球位置:如2001年10月4日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经度的确定:地方时为12:00所在经线纬度确定:正午太阳高度为90°移动方向:某季节某日内:由东向西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黄赤交角变为0°黄赤交角变为35°昼夜长短的变化(随纬度的变化,随季节的变化)某段时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某日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由昼夜长短确定纬度高低(注意半球)由昼夜长短确定节气或月份(注意半球)由某段时间的变化确定季节或月份昼长变化幅度大小:纬度越低,幅度越小由日出时刻确定昼长:昼长=(12-日出时刻)×2飞机上日出早由昼长确定日出时刻:日出时刻=12-昼长/2由夜弧确定日出时刻由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确定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两者互余由某纬度日出时刻确定月份(季节):由日出时刻确定昼长。

高一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2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2分)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几率________(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在下图中画出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2分)【答案】(1)热岛从郊区吹向市区(2分)(2)A(2分)(3)大于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4)略【解析】(1)仔细读图,注意图中等温线由郊区向市区数值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应该是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郊区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空气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郊区吹向市区(2)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

它与城市高层建筑的多少基本没有关系,故C错误;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那么地面吸热就少,城市热岛效应就弱,故B错误;城市热岛效应也是雨岛效应,故D错误。

(3) 城区的降水几率一般大于郊区。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空气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市区近地面气温高,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做上升运动,城区大气中固体颗粒物等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地球运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教学设计

《地球运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教学设计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学设计一、说课标课标要求:2017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地转偏向力部分是这样表述的“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实例”应是结合同学们生活相联系的实际案例,可操作可直接感知的最好。

“说明地球运动的意义”应有逻辑地把地转偏向力和地球运动的关系阐述清楚,首先从整体上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运动之一---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其次地转偏向力的成因、规律、影响随地球自转的各地不同产生差异,最后应说明具体差异与实际迁移运用。

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案例,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采用地转偏向力实验和长江三角洲地形图,讲述地转偏向力相关知识,并且运用于乡土地理案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二、说教材地转偏向力这个知识点在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初次涉及,随后大气运动、洋流部分都运用到,尤其是在大气运动部分确定风向时尤为关键。

从教材位置看:本节内容被编者放置于第一章中,也就是开启学习整本书的“大门”,就能很充分的证明其发挥着基础作用。

从内容体系看:它是其他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把握了本节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学习随后的章节。

分析:结合图例、具体案例分析阐述其影响,凸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

三、说学情学生已有的前备知识基础是通过前二节的学习,已对地球的运动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和现象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认知。

对于动手做试验,学生活跃积极,也有对未知原理的好奇的心理特点。

认知特点:高一学生的逻辑性较高年级的较差,正在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后进行总结归纳来说明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和方法的判断,也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性思维。

分析:重视典型实例的提供,已拉近学生与教材、教学之间的心里距离,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景观图,能够说出地转偏向力的概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能力,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地转偏向力

高一地理-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
气流的原方向
实际运动轨迹
A
B
C
D
正圆 地球的形状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地球自转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
解决问题:“鬼打墙”通常发生在没有参照 物的区域,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以及人畜 脚掌本身就带有一定偏斜,旅行者看似走直线 ,其实是沿着一定夹角在运动,最后走成一个 圆圈,回到了原处。再加上作者刻意描绘,语 不惊人死不休的夸张,把鬼打墙描绘的十分恐 怖。实际上如果有精确的指示仪器,鬼打墙现 象就会迎刃而解。
地球自转的意义: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的意义



昼夜更替
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
“鬼打墙”现象
“鬼打墙”通常发生在广阔的沙漠或者漆 黑的夜色里,旅行者无论怎样走最后都会 回到一个相同的位置。在盗墓小说里经常 出现鬼打墙,广大读者谈之色变,鬼打墙 究竟是什么原理,真的有“鬼”打墙阻拦 人们的去路吗?
项目 作用对象
大小
地转偏向力
水平运动的物体 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
加大
一般规律 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
方 北半球 向
南半球 赤道
向右偏 向左偏
不受影响
北半球右偏
N
1
2
3
1
23
S
南半球左偏
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
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
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面向物体运动方向:
解析: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 由北向南,南半球由南向北,沿同一条经线发 射,所以都是向西偏。
答案: C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知识要点地理组第一章:行星地球(注意:黑体表示为重点)一:1.1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地月系八大行星及其卫星月球其他行星、卫星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99.86%银河系层次: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钻木取火)5、地球的普通性普通性:八大行星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星体;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公转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

6、地球的特殊性——生命的存在(重点)地球上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物质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②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原始海洋的形成生命的摇篮二:1.2节太阳队地球的影响1.(P8)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间接利用)](2)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周期11年)也是重要标志;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黑子:影响气候(降水量与黑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6. 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三:1.3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

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各外部圈层的概况比较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二」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的昼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①③D.③①②【答案】A【解析】根据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以推断赤道上终年昼夜等分(昼长为12小时),随着纬度的增加,与赤道地区的昼长之差增加,所以分别求出①②③地与赤道地区的昼长之差,(例如①地当日昼长与与赤道地区的昼长之差是14-12=2小时)可知差值越大,纬度越高,故选项A正确。

【2】若③地为北京,据此判断该月可能是()A.4月B.2月C.10月D.8月【答案】A【解析】由表可知此时③地昼长大于12小时,而且白昼时间在变长,若③地为北京,即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白昼时间在变长。

根据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3月21日(春分日)到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而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白昼时间在变长,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东十区)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强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污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震发生时,日本的区时是()A.11日11时46分B.11日15时46分C.12日11时46分D.12日15时46分【答案】B【解析】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日本地震区位于东十区,相邻时区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所以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时间是11日15时46分,B对。

A、C、D错。

【2】该地震发生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正向南移B.北半球,正向北移C.南半球,正向南移D.南半球,正向北移【答案】D【解析】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3月11日,太阳位于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所以D对。

A、B、C错。

【考点】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3.读地球绕日公转轨迹图,由a运动至b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B.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快C.广东地区气温逐渐升高D.海南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答案】C【解析】从图中地轴的倾斜方向及公转方向分析,a点处在冬至日之后,为一月,b点处在夏至日之后,为七月,所以从a运动至b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先缩小后增大;地球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地球的公转速度变慢;海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然后由大变小;而广东地区气温从一月到七月是逐渐升高。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必修1高一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4.了解时差和季节的形成原因。

5.在现实生活中会运用时区和区时、国际日界线。

6. 五带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 地转偏向力.[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等[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们虽然在教室里坐着,实际上我们每天移动了八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地球在运动、在自转。

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二、新授课程(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讨论问题(展示flash课件:地球的自转)①绕转的中心是,其空间指向有何特点?②自转的方向是,你能从不同视角描述自转的方向吗?请你画出示意图。

③自转的周期是,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

明确:地球绕转的中心是地轴,其空间指向不变,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是一日(或一天),其时间长度因参考点不同而不同。

(2)地球的自转示意阅读图1.15,根据该图,我们能得出哪些结论?①地球在绕地轴作自转运动,②地轴的一端恒指北极星附近。

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摘要:
一、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与作用
二、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1.北半球的偏转规律
2.南半球的偏转规律
3.赤道的偏转规律
三、地转偏向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惯性力,对运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影响。

了解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一、地转偏向力的概念与作用
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一种惯性力,作用于运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

它的作用方向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的大小。

二、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
1.北半球的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向右偏转。

偏向力的大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2.南半球的偏转规律: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运动物体向左偏转。

偏向力的大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3.赤道的偏转规律: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对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影响,物体沿直线运动。

三、地转偏向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地转偏向力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气象学中,地转偏向力对气流的影响导致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在海洋学中,地转偏向力对海洋环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气候和渔业资源;在航空航天领域,地转偏向力也对飞行器的轨道和姿态控制产生影响。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材知识理解和解读点滴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材知识理解和解读点滴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材知识理解和解读点滴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没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对其中的很多概念,原理、规律感到难以理解、运用。

地球的自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效应是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高一地理对此目标知识要求仅限于现象的描述。

鉴于其对大气、海水、河流等水平物体运动的重要影响、高三学生具备高中物理动力学基础,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让他们理解通透并掌握、运用。

而传统的辅助教材给教师的这部分内容,似乎没有紧密地与高中物理知识结合,使教师授课过程中备感困惑,直接影响教学的深入。

这篇文章的有关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水平运动;相对速度;地转偏向力;偏移水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偏移?向何方偏移?什么是地转偏向力?它是一种什么样力?……教材对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作了阐述,并明确指出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地转偏向力产生的条件有:(1)地球在自转;(2)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有运动速度。

产生的现象是:当观察者面向运动方向时,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随纬度的增高,偏转现象越明显。

物体水平运动时,方向为什么向右或向左偏转呢?传统的教辅教材是作如下解析的: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的作用,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

例如图1,在北半球,质点向北沿经线取A1B1方向作水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经L1转到L2位置。

沿经线方向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必然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取A2B2方向前进。

这时在L2位置上的人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经线方向而向右偏转了。

图1疑点(一):质点经L1到L2,如果质点和观察者同在经线L2上,怎能说运动质点已经向右偏转了呢?疑点(二):什么是物体的水平运动?北半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用现象解析现象,没有深入到本质上来。

)疑点(三):为什么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低,地转偏向力越小,赤道附近可以忽略不计?NS图2作为特例,选取北半球,由赤道沿经线向北运动,从原理、结果来看是正确的,物体最终右偏转。

高一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一地理知识点汇总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地月系。

2.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

2. 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

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气候;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 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

2.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3.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四、地球的自转1.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 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 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3. 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均为15°/小时。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 0。

4. 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产生地方时差异。

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五、地球的公转1. 方向:自西向东。

2. 周期: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3.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二、考题分析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掌握的基本点:图1图2会画晨昏线、夜半球、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面、赤道面自转和公转方向日期及节气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变化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能联系的知识点: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控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控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原因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 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最(低/高)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3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图:会判断;会画风向4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8-1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8-2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环境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化学元素——矿物——矿产造岩矿物——岩石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5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内容: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1)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大气环流、水循环、生物循环)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外力作用(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变质岩岩浆熔化(2)地壳物质循环对地表的影响概括:内外力不断相互作用,地内与地外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交换,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有深刻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现象1:“我们在自家的洗手池里蓄满水时,当拔出塞子,需要把水放掉时,水是垂直下泄还是旋转流下?若旋转流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现象2:在平时,我们所见到的电扇、电机、柴油机、水轮机转动时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呢?现象3:我们在看田径比赛或在菁华中学操场跑操时,运动员和我们绕操场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现象4: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为什么说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呢?【设计意图】1.新课开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和情景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以生活常见地理现象入手,为后面新课内容做铺垫,并为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做引导【复习回顾】1. 回顾地球自转的地球自转会产生了昼夜更替,时差的地理现象。

2. 回顾所学知识,思考地球自转产生其他的地理意义——地转偏向力,作为课前【设计意图】1.通过提问学生与上节课做衔接,联系上下节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2.形成对地球自转意义形成整体认识【环节一:情景导入环节】1. 现象1:“我们在自家的洗手池里蓄满水时,当拔出塞子,需要把水放掉时,水是垂直下泄还是旋转流下?若旋转流下,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2. 现象2:在平时,我们所见到的电扇、电机、柴油机、水轮机转动时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呢?3. 现象3:我们在看田径比赛或在菁华中学操场跑操时,运动员和我们绕操场跑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4. 现象4:不是所有的国家或地区的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但为什么说靠右行是最为合理的呢?【设计意图】1.通过简单的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带着问题思考2.为后面的讨论做铺垫,引入新课概念【环节二:新课讲授展示环节】1.地转偏向力基本概述与背景2.地转偏向力的特点与原理【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视频导入加深学生对文字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课堂生动有活力。

2.用课件总结归纳知识点,引导学生总结记忆掌握核心知识点。

地转偏向力是如何产生的?

地转偏向力是如何产生的?

地转偏向力是如何产生的?【多图,啰嗦长文,慎入】谢题主@黄祖标邀。

作为一个高中地理老师,我也来讲几句吧。

(好久没答题了,知乎现在的答题界面好不适应......)先说结论吧,地偏力的产生,并不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动了,而是我们参考的参照系自己在动,让我们误以为是物体受力。

所以在惯性系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地偏力,它只是惯性产生的一种错觉。

本文结构:1.非惯性系和惯性力2.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3.地转偏向力的产生4.地转偏向力的计算(高中范畴)(待补完)(第一、第二部分比较啰嗦,想看图解的同学可以直接从第三部分开始)1.非惯性系和惯性力这里的几位答主已经指出,地转偏向力本质上是一种惯性力,是一种虚拟的力。

对于没有接触过非惯性系的同学来说,非惯性系的概念本身还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所以我还是从非惯性系开始讲起。

对非惯性系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直接看第二部分。

举一个非惯性系的案例——电梯:请大家想想自己在生活中乘坐厢式电梯的经历,假设你站在电梯轿厢里,你是否能判断该电梯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呢?想必是可以的,大家会说,当电梯上升的时候,会感觉身体一沉,电梯下降的时候会感觉身子一轻,这种“超重”或“失重”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电梯是在上升还是在下沉。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假设你手中用橡皮筋拉着一个质量为m的铁球站在静止的电梯中。

电梯启动,开始以匀加速度a上升,你会注意到“超重”,并且橡皮筋被拉长了。

橡皮筋被拉长,显然意味着,除了铁球自身的重力外,橡皮筋受到了额外的拉力。

如果你在事后用拉力计测量,你会发现,想要将橡皮筋拉到同样的长度,所需的力刚好等于铁球的重力G加上额外的拉力ma(铁球质量乘上轿厢加速度)。

换句话说,电梯轿厢的加速度a,被转移到了铁球上,只不过方向相反。

那么这个额外的拉力来自哪儿呢?你可能已经发现,这个额外的拉力,压根就找不到施力物体,就像是凭空产生的。

当然,如果你站在电梯之外,你就很容易看清。

电梯启动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系的话,铁球其实根本就没有动,它只是试图呆在原地,但在开始起步的电梯中,显得就是要往下坠了。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必修二地理第二章内容主要是大气的知识。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一)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 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0、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高一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二)1. 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是岩浆沿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

2)沉积岩是裸露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固结而形成,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石灰岩)。

3)变质岩是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变质而成(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地转偏向力的形成

地转偏向力的形成

地转偏向力的形成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一种使在地球表面及其附近做水平或近似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离原来运动方向和轨道的现象。

地转偏向一般规律是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不发生偏转;在同等条件下,纬度越高、速度越快,则偏转程度越大。

以物体在北半球运动为例,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其所受的地转偏向力指向运动方向的右手边。

具体原因如下:
- 由于除南北两极外,各纬度的角速度都一样,从北向南飞的时候,南边的圈大,即越向南纬线越长,所以线速度大,所以在北边的时候具有的一个小的线速度与南边的线速度相比就显的慢了,所以其就由于惯性表现出往右偏。

向北也一样,由快的地方到慢的地方,速度“超前”了,前进方向上也就向右偏了。

- 沿纬线向东西方向飞,这时候由于万有引力的方向指向地心,而纬圈转的方向指向的圆心并不是地心,所以由于这个角度,万有引力不能完全抵消你围着纬线的圆心转的那个离心力,所以一综合,也会往右偏。

- 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正是因为地心正好就是纬圈旋转的圆心,二者重合了,正好重力可以抵消掉向外的力。

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与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以及洋流的偏转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等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自转的意义:
地转偏向力
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 二 三
昼夜更替
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
“鬼打墙”现象
“鬼打墙”通常发生在广阔的沙漠或者漆 黑的夜色里,旅行者无论怎样走最后都会 回到一个相同的位置。在盗墓小说里经常 出现鬼打墙,广大读者谈之色变,鬼打墙 究竟是什么原理,真的有“鬼”打墙阻拦 人们的去路吗?
项目
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 面向物体运动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
气流的原方向 实际运动轨迹
A
B
C
D
正圆
地球的形状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地球自转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
解决问题:“鬼打墙”通常发生在没有参照 物的区域,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以及人畜 脚掌本身就带有一定偏斜,旅行者看似走直线 ,其实是沿着一定夹角在运动,最后走成一个 圆圈,回到了原处。再加上作者刻意描绘,语 不惊人死不休的夸张,把鬼打墙描绘的十分恐 怖。实际上如果有精确的指示仪器,鬼打墙现 象就会迎刃而解。
作用对象 大小
地转偏向力
水平运动的物体 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 加大
一般规律 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 方 北半球 向 南半球 赤道 向右偏
向左偏
不受影响
北半球右偏
N
1
2
3
1
2
3
S
南半球左偏
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 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以及静止的物体,则不偏向
地理影响
自然影响 人文影响
自然影响
• 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 现的非常明显。
应用实例1:长江三角洲
水的惯性大于地转偏向力
• 12. 图中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 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 A. ①③⑤ • B. ①④⑤ • C. ②③⑥ • D. ②④⑥
A
太平洋上空 热带气旋云图
,据此可以判断其经过赤道,再根据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原理,可以确定答案。
• 答案:①为正确答案。
更多模板下载 及PPT服务 敬请访问
解析: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 由北向南,南半球由南向北,沿同一条经线发 射,所以都是向西偏。 答案: C
问题2: 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而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 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则此河的位置 和流向与下图示相吻合的是( )
• 解析:一条河流,其上下游南北岸冲刷情况不同
人文影响
• 经济——河流,机械设备 • 交通——铁路磨损 • 军事——炮弹发射
例:东经20度,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西南方
B
问题1.从南北回归线沿同一条经线向赤道同时 发射炮弹,炮弹的落点应是( ) A.都落在原经线上 B.南半球发射的炮弹落在原经线的东侧 C.都落在原经线的西侧 D.都落在原经线的东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