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组阳离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第二组阳离子的分析
(重点)
本组包括Pb2+、Bi3+、Cu2+、Cd2+、Hg2+、As(ⅢⅤ)、Sb(ⅢⅤ)、Sn(ⅡⅣ)离子,称为铜锡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被HCl溶液沉淀(Pb2+是很少量的(小于1mg·mL-1),不能被HCl沉淀),但在
S反应生成硫化物沉淀。按照本组分出的顺序,称为第二组;
0.3mol·L-1HCl溶液中,可与H
2
按照所用的组试剂,称为硫化氢组。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1.离子的颜色
本组离子中,除Cu2+为蓝色外,其余均无色。
2.离子的存在形式
铅、铋、铜、镉、汞具有显著的金属性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金属阳离子的形式存在;而砷、锑、锡三种元素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金属性质,它们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随酸碱环境而不同,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但由于存在下述平衡
AsO
33-+6H+=As3++3H
2
O
SbCl
6
3-= Sb3++ 6C1-
SnCl
4
2-=Sn2++4Cl-
溶液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简单阳离子,并能生成相应的硫化物(如SnS
2、As
2
S
3
等),所
以这些元素还是作为阳离子来研究。
鉴定时并不严格区分它们的存在形式,只是泛指该元素,书写时只标出其氧化数,而不具体指明其存在形式。
3.加水稀释
Bi3+、Sb(ⅢⅤ)、Sn(ⅡⅣ)离子(见前表)
4.络合物
本组离子一般都能生成多种络合物。其中最常见的是氯络离子,因而大量Cl-存在时可影
响到各简单离子的浓度。另外,Cu2+、Cd2+等能生成氨或氰络离子:Cu(NH
3)
4
2+、Cd(NH
3
)
4
2+、
Cu(CN)
42+、Cd(CN)
4
2+,它们在Cu2+、Cd2+的分离和鉴定上有很多应用。Bi3+与I-生成黄色的BiI
4
-;
用于铋的鉴定。Cu2+、Pb2+和Bi3+能与甘油生成络离子;Hg2+与I-生成无色的HgI
4
2-,它与KOH
一起的溶液,可用于NH
4
+的鉴定,称为奈氏试剂。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分析应用价值。
5.氧化还原性质
砷、锑、锡三元素的离子具有两种比较稳定的价态,它们在分析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As(V)在冷而稀的HCl溶液中,与H
2S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得到的是As
2
S
3
↓,
但这个过程速率较慢,为了加速反应,先将As(V)还原为As(Ⅲ)。通常使用NH
4
I来还原。
另外,Sn(Ⅱ)还原性较强,很容易被氧化为Sn(Ⅳ)。而且SnS不溶于Na
2S,而SnS
2
能溶于Na
2
S,
这样在进一步分组时,把一种元素分在两个组中,将Sn(Ⅱ)归于ⅡA而Sn(Ⅳ)归于ⅡB组,
将使操作不便,故一般在进行沉淀之前加入H
2O
2
将Sn(Ⅱ)全部氧化成Sn(Ⅳ),并加热将剩余的H
2
O
2
除去。
锑的罗丹明B试法只对Sb(Ⅴ)有效,若溶液中的锑为三价则必须事先氧化。此外,将Bi3+还原为金属Bi是铋的重要鉴定反应之一。
6.与H
2
S的反应及本组硫化物性质
PbS Bi
2S
3
CuS CdS HgS As
2
S
3
Sb
2
S
3
SnS SnS
2
颜色黑黑褐黑黄黑黄桔红棕黄稀硝酸√√√√王水√√√√浓盐酸√√√√稀盐酸√
(△)
√
Na
2S HgS
2
2-AsS
3
3-SbS
3
3-SnS
3
2-
(NH
4)
2
S √√√
NaOH AsO
3
3-+
AsS
33-
√√
氨水√极微
溶
(NH
4)
2
CO
3
√沉淀的性状:易成胶体。
沉淀的溶解度:CdS最大。
二、组试剂与分离条件
本组与第三、四组离子分离的依据是其硫化物溶解度有显著的差异。事实上,除本组能
形成MS沉淀,第三组大多数离子也能沉淀为硫化物。如何使本组沉淀完全,又不使第三组离子混入?这就是要讨论的分离条件――组试剂的作用条件。
通过对溶解度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第二组中溶解度最大的硫化物沉淀是CdS(K
SP
=7.1×
10-28),第三组中溶解度最小的硫化物沉淀是ZnS(K
SP
=1.2×10-23),比第二组大了大约五个数量级,因此,按照沉淀规律,溶解度小的首先沉淀,溶解度大的不沉淀而留在溶液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也就是说:当第二组中最难沉淀的CdS都沉淀完全时,第二组其它离子也就沉淀完全,第三组中最容易沉淀的ZnS没有开始沉淀,第三组其它离子也就没开始沉淀。
由此可见,分离第二组、第三组的关键是使CdS沉淀完全,ZnS不沉淀。从平衡关系来看,这点可通过调整酸度、控制S2-来实现。
为了将本组比较完全地同第三组分开,我们需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