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用词归类
常见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含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例句是有原文与译文的)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考纲划定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
常见考法是采用课内与卷内句对照区分的题型进行考查,但近几年广东卷主要是卷内句的对照区分。
【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劝学》译文:螃蟹有六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译文:剑门关既气象非凡,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
如: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
文言文常用词汇
文言文常用词汇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和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常用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人物词汇1.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有高尚品质的人。
2. 愚者:指愚笨、无知的人。
3. 郎君:指男子,多用于古代爱情诗中。
4. 贤妇:指有贤德和才干的女子。
二、时间词汇1. 午时:指中午十二时。
2. 黄昏:指太阳快要落山时的时刻。
3. 晨光:指早晨的光线。
4. 凌晨:指天亮前后的时间。
三、地点词汇1. 天宇:指天空。
2. 坛场:指古代举行祭祀的场所。
3. 园林:指种植花草树木并供人游览的场所。
4. 湖海:指较大的水面。
四、动作词汇1. 行走:指人或动物的步行活动。
2. 快马加鞭:指马儿奔跑飞快。
3. 刺杀:指用刀箭等攻击性工具对人进行暗杀。
4. 打斗:指互相厮打、搏斗。
五、物品词汇1. 红颜:指美丽的女子。
2. 锦衣玉带:指豪华华丽的衣带,常用来形容富贵的人物。
3. 金屋藏娇:指皇帝家里美丽的妃嫔。
4. 琴瑟和鸣:指琴瑟在音乐中和谐地共鸣,用来比喻夫妻和睦。
六、情感词汇1. 忧愁:指内心苦闷、烦恼难忍。
2. 喜悦:指心情愉悦、欢喜。
3. 痛苦:指身心受到创伤而感到疼痛和痛苦。
4. 哀悼:指对已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哀伤。
七、描述词汇1. 高大:指物体的尺寸垂直方向相对较大。
2. 温柔:指性格温和、气质柔和。
3. 喧闹:指声音大、热闹紧张。
4. 优美:指声音、姿态等美好动听。
以上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掌握这些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多加练习和积累,逐渐熟悉并运用这些词汇,提升文言文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开仓放粮救灾 打开
考察,视察,查访
政事
9、元淳廉得其状,列款以上
10、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
刀入署 审问
指古代对官吏三年 考绩的大计之典
11、复欲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
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 何以率属” 初到任所正直,方正
政事
1、垂帘听政 处理 掌权 2、听事(用事;官署) 处理政事 3、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判决 4、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
粮食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8、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9、岁凶,年谷不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特指丧事
凶具;凶肆;凶问;凶讳
棺材 出售丧 死讯 讣告
葬物品
噩耗
的商店
14、表粮食丰收
丰、饶、赡、足、给、登
粮食丰收 丰足,充裕 本义:供给
1、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 智,然后已矣
赡足;赡学;赡闻;赡智; 充足 饱学 见闻 足智
政事
10、周公摄政,践阼而治
11、吴廷尉为河南守 太守
13、至于检校、兼、守、判、知, 皆非本制 代理官职
兼代官职
政事
14、三年而知郑国之政
主持,掌管
15、主席者固请,齐辑乎辔衔之际
2、或政教不修,上下不辑,而不 可恃也。和谐
3、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 (郭)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 其规置颁示诸路。 安抚
丰富 多谋
粮食丰收 充足,充裕 本义:供给使足
2、欲以诸军同神策,则财赋不 给,无可奈何 唐代禁军
怎么办,办法
15、表食物
糗、馔、肴、膳、羞 (馐)、蔬、果、脂膏
食物
本义:炒熟 qiǔ 的米麦等谷 1、舜之饭糗茹草也物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归类及文化常识总结
文言文中常见词语归类及文化常识总结文言文常见词语归类及古代文化常识总结一、表人物个性的词语:耿(直),仁厚,仁矜[矜:庄重],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骨鲠[鲠:gěng,直爽,正直],鲠切,聪(明),慧,敏,木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佞[能说会道or 巧言谄媚],不佞[没有才智],诈,阿谀(奉承),谄[巴结,奉承]谗,谲[jué,玩弄手段,欺诈]。
二、表人物品行的词语: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三、与科举考试有关的词语:明清科举简表项目内容科别考场主考官参加者中者名称时间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学政巡回案临考场(府、县)各省学政童生(儒生)生员(秀才)三年之内两次案首\\都城和各省垣贡院(省城)XXX官员生员及监(jiàn)生举人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XXX\\都城贡院(礼部)钦差大臣举人贡士皇宫(宫殿)皇帝贡士进士乡试次年三月,杏榜会试同年四月,金榜会元\\状元榜眼探花四、与学校有关的词语:庠序[地方黉舍],太学[最高学府],国子监[明清时的最高学府],太傅[太子的老师],司业、祭酒[国子监的掌管人员],博士、教授、直进、助教[教学人员]。
五、表敬重、赞扬的词语:多[称赞],敬,重,尊,恭,嘉,称,赞,誉,与[赞同],许,叹[赞颂,赞同]。
六、表社会状态的词语:治[管理得好],乱[无秩序,不宁靖],兴,盛,衰。
七、与粮食有关的词语:粟[谷子,去皮后为XXX,可泛指粮食],菽[豆类总称],黍[碾成米叫黏黄米],禾,稼穑[jiàsè,泛指农业生产或庄稼],谷,稻,耕耘,稔[rěn,庄家成熟,泛指食物酝酿成熟],熟[庄家有收获],稷[谷类],刈[yì,割],籴[dí,买入粮食],粜[tiào,卖出粮食],廪[bǐn,粮仓/官方供给粮食],禀[通“廪”,粮仓],荒[荒年,年成欠好],歉[年事收获,收获欠好],丰,饶,赡[富足,充足],足,给。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造:造访。 4、寻:不久。 5、白:告诉。 6、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7、孤:幼年失去父亲。 8、典:主持。 9、与:赞扬。 10、多:赞扬。 1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 12、给:食用丰足。 13、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14、令:美好,县令。 15、延:延请。 16、省:减免。 17、谢:道歉,推辞,告诉。 18、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19、竟:结束,完。
常见与皇帝、官府有关的文言词语:
1、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2、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3、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4、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5、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6、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7、弑:子杀父,臣杀君。 8、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9、按:追究,考察,调查。(27)执:捉拿。 10、坐:因……而犯罪,因为。
表举荐、征召的:察、举、辟、召、征
表官职变化的网 表举荐 表任命的:授、拜、除、封网 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网 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网 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网 表恢复的:复、还网 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网
初中语文文言文180个实词总结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考试中的重要考查内容。
文言文要想拿满分,这180个初中常用文言实词必须掌握,希望大家能根据它们在语句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它们记住,并在考试的时候派上用场。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文言文144个核心词汇与顺口溜
文言文144个核心词汇与顺口溜摘要:一、文言文概述二、文言文中的144 个核心词汇三、顺口溜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应用四、总结正文: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又称古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
它承载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社会,研究汉语言文字学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文言文中的144 个核心词汇为了方便学习,有学者将文言文中常见的词汇归纳为144 个核心词汇。
这些词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时间词汇:如“日”、“月”、“年”等。
2.空间词汇:如“上”、“下”、“左”、“右”等。
3.人物词汇:如“吾”、“予”、“君”、“臣”等。
4.事物词汇:如“马”、“车”、“书”、“剑”等。
5.动作词汇:如“走”、“跑”、“吃”、“喝”等。
6.状态词汇:如“美”、“丑”、“富”、“贵”等。
7.关系词汇:如“而”、“之”、“也”、“矣”等。
掌握这144 个核心词汇,对于学习文言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顺口溜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应用顺口溜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它将复杂的内容以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和理解这144 个核心词汇。
例如,我们可以将这144 个词汇编成一首顺口溜:“日子岁月长,上下左右忙。
吾予君臣礼,马车书剑香。
行走吃喝乐,美丑富贵翔。
而之也矣毕,文言核心详。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总结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书面语言,其学习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常用词汇总结
文言文常用词汇总结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研究和使用文言文时能够更加流利和准确。
一、表示时间的词汇
- 今日:今天
- 昨日:昨天
- 古人:古代的人
- 朔日:农历月的初一
- 立春:农历二月的第一个节气
二、表示空间的词汇
- 此地:这个地方
- 他乡:别的地方
- 中原:指中部地区
- 南国:南方的地方
- 东海:指东边的海(黄海或东海)
三、表示动作和状态的词汇
- 行:走
- 入:进入
- 坐:坐下
- 臥:躺下
- 醒:从睡梦中醒来
四、表示数量和程度的词汇
- 多:数量多
- 少:数量少
- 大:大小程度大
- 小:大小程度小
- 深:程度深
- 浅:程度浅
五、表示人物身份和关系的词汇
- 吾:我
- 公:父亲、丈夫
- 妾:妻子、女儿
- 心腹:亲近的人
- 君子:有道德的人
六、表示感情和态度的词汇
- 愉快:高兴
- 悲伤:难过、伤心
- 恐惧:害怕
- 敬重:尊敬
- 疑惑:不确定、怀疑
这份文言文常用词汇总结对于学习和使用文言文的人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参考。
通过熟悉和掌握这些词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言文的意思。
相信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的文言文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文言文常考词汇
文言文常考词汇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常用的词汇和短语,这些词汇和短语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短语,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
一、人物称谓类朕、孤、寡人:古代帝王自称。
臣:古代臣子自称。
父、母:父母。
兄、弟:兄弟。
姊、妹:姐妹。
伯、叔、姑:父亲的兄弟姐妹。
子、侄:儿子和侄子。
二、时间类旦、暮、朝、夕:早晨、晚上、上午、下午。
旬、月、季、年:十天、一个月、三个月、一年。
顷之、向之、未几、已而:一会儿、刚才、不久、随后。
寻、既而、俄而、俄顷、少顷、旋、遽:不久、一会儿。
三、地点类邑、都、乡、里:城市、都市、乡村。
国、邦:国家。
山、水:山川河流。
隅、涯:角落、边际。
四、行为动作类行、走、趋、奔:行走、跑、快走、奔跑。
坐、卧、立、跪:坐、躺、站、跪。
饮、食、啖、噬:喝、吃、咬、啃。
歌、舞、泣、笑:唱歌、跳舞、哭泣、笑。
五、情感类喜、怒、哀、乐:高兴、生气、悲伤、快乐。
惧、恐、惮、骇:害怕、恐惧、担忧、惊骇。
爱、憎、怜、惜:喜欢、讨厌、怜悯、珍惜。
六、事物类书、简、牍、策:书籍、书信、竹简、木简。
琴、瑟、箫、鼓:乐器。
衣、裳、袍、裘:衣服、裙子、长袍、皮衣。
冠、履、袜、帻:帽子、鞋子、袜子、头巾。
七、其他常用词汇然、故、是以、是以、乃、则、斯:于是、因此、才、就、这。
或、抑、将、岂、宁、庸、讵:或许、还是、难道、怎么。
亦、亦复、亦且、亦若、亦尔、亦矣、亦然、亦诸:也、也是、又、同样。
已、既、既而、既乃、既斯、既而、既终、既毕:已经、既然。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短语,它们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掌握这些词汇和短语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词汇和短语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
文言文常见字词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它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对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字词。
一、常见的人称代词1. 余:指我。
2. 予:指我,多用于诗词中。
3. 者:指他,多用于古代文章中。
4. 尔、汝:指你。
二、常见的动词1. 行:做,进行。
2. 居:住,居住。
3. 归:回家,归去。
4. 游:游玩。
5. 卧:睡觉。
6. 望:看,瞧。
7. 食:吃,进食。
三、常见的形容词1. 素:原来,一直。
2. 红颜:美女。
3. 幽深:深远。
4. 悠悠:长久、永远。
四、常见的名词1. 汝:你,多用于古代詩詞文章中。
2. 人间:人世间。
3. 朝阳:早晨的阳光。
4. 明月:明亮的月亮。
5. 山水:山和水的景色。
五、常见的副词1. 今:现在。
2. 往:朝,向。
3. 乃:就是。
4. 不已:终止不断。
六、常见的连词1. 而:表示递进或转折的关系。
2. 又:表示并列或递进的关系。
3. 若:如果。
七、常见的句式1. 莫......乎:用于反问句,表达劝告或禁止的意义。
2. 以......为......:表示拿某个事物作为某个标准。
八、常见的谚语或成语1. 人生如梦:比喻人生短暂。
2.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才想办法解决。
3.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形容拖延、不积极的态度。
以上就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词总结。
文言文能够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常见的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也能够在写作或阅读中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常用词文言文是古代汉字的书面语言,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言文的特点是使用了许多古汉语词汇,这些词汇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献。
一、人称代词:1. 吾:我,表示第一人称单数。
2. 子:你,表示第二人称单数。
3. 其:他/她,表示第三人称单数。
4. 予:我,表示第一人称单数或代替第一人称复数。
5. 伊:他/她,表示第三人称单数。
二、时间词:1. 今:现在,表示当前或近期的时间。
2. 古:古代,表示过去的时间。
3. 昔:往昔,表示过去的时间。
4. 夕:晚上,表示傍晚至深夜的时间。
5. 曩:已往,表示过去的时间。
三、地点词:1. 此:这,表示近处的地点。
2. 彼:那,表示远处的地点。
3. 内:里面,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内。
4. 外:外面,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
5. 上:上方,表示高处或上层。
四、动作词:1. 行:走,表示移动或前往。
2. 来:来到,表示到达某地。
3. 往:去,表示离开某地。
4. 见:看见,表示目睹或遇见。
5. 问:询问,表示询问某事。
五、形容词:1. 美:美丽,表示外貌或事物美好的特征。
2. 善:好,表示品质或能力优秀的特征。
3. 恶:坏,表示品质或状态不好的特征。
4. 大:庞大,表示大小或程度大的特征。
5. 小:微小,表示大小或程度小的特征。
六、动词:1. 为:是,表示某个状态或身份。
2. 有:拥有,表示具有某种特性或所有权。
3. 具:具备,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特征。
4. 生:产生,表示事物的生成或出现。
5. 死:去世,表示生命的结束或消亡。
七、连词:1. 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
2. 若:如果,表示条件或假设。
3. 且:并且,表示并列关系或顺接关系。
4. 虽:尽管,表示转折或让步。
5. 亦:也,表示递进或补充。
八、感叹词:1. 哉:用于感叹或强调。
2. 噫:表示异味,用于表示惋惜或惊叹。
3. 呀:用于感叹或请求。
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常用词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它有着许多常用词语,其中部分词语仍被广泛运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00个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一、名词类1. 人:衣冠、士、夫、子、儒、世、民、绅、庶、众等。
2. 家族:宗、族、门、派、支、戚、世、姓、氏、社等。
3. 地点:国、都、郡、县、乡、村、庄、城等。
4. 时节:春、夏、秋、冬、旦、昏、永、时、节、令等。
5. 动物:虎、狼、熊、鹿、兔、鸟、鱼、蛇、马、豕等。
6. 植物:梓、松、竹、桃、梅、花、草、树、果等。
7. 食品:酒、肉、饭、茶、蔬、果、饼、饵、羹等。
8. 家具:床、榻、椅、几、桌、灯、镜、屏、帷等。
9. 服饰:衫、裙、袍、帽、鞋、袜、绸、缎、锦、橐等。
10. 工艺品:玉、瓷、铜、铁、锡、花、车、舟、箫等。
二、动词类1. 吃、喝、食、饮、啜、咀、净、病、增、吸等。
2. 行、行走、移、迁、驾、趋、御、逐、阻等。
3. 求、索、访、问、拜、借、假、遗、赠等。
4. 打、折、切、割、砍、斩、震、撼、摇等。
5. 歌、舞、乐、吟、唱、奏、弹、章、念等。
6. 语、言、说、道、论、叙、提、称、述等。
7. 手、取、握、抓、拿、挽、抱、搏、袭等。
8. 看、望、瞻、观、视、察、窥、旁、瞧等。
9. 静、安、宁、定、息、寂、默、静、止等。
10. 睡、寤、梦、忆、想、思、怀、思、念等。
三、形容词类1. 美、丽、媚、妍、艳、嫣、姣、良、秀等。
2. 瘦、瘠、皮、寡、痩、瘤、瘦、瘦、炯等。
3. 苍、青、碧、翠、綦、紫、洁、红、白等。
4. 高、峻、俊、秀、壮、伟、端、严、良等。
5. 长、宽、深、浅、高、矮、短、窄、阔等。
6. 众、多、盛、广、众、万、亿、满、大等。
7. 转、回、圆、透、滑、润、柔、细、软等。
8. 快、易、好、慢、难、坏、可、乃、甚等。
9. 良、好、美、宏、大、壮、臧、协、奇等。
10. 苦、甜、酸、辣、香、淡、咸、涩、味等。
四、副词类1. 微、细、极、甚、最、全、散、闲、清等。
古文阅读中的文言常用词汇与短语
古文阅读中的文言常用词汇与短语古文阅读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的重要一环,其中文言常用词汇与短语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文文言词汇和短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并提升古文阅读能力。
一、文言常用词汇1. 然:表示肯定,也可以表示转折。
例如:“然则”、“如是而已”。
2. 曰:表示说,是古代文言中常用的动词。
例如:“曰:吾不欲登天”。
3. 即:表示就是,用于直接引导例证或解释。
例如:“即如此”、“即可”。
4. 乃:表示后来,用于转折或衔接。
例如:“乃知”、“乃至”。
5. 忽:表示突然,用于强调状态的变化。
例如:“忽寒忽热”。
6. 焉:代词,表示处所或事物在某一位置。
例如:“凡人之好利焉”。
7. 惟:表示唯一,只有。
例如:“惟有奋斗”。
8. 若:表示假设、条件,也可引导让步。
例如:“若果如此”。
9. 故:表示原因、缘由,还可引导结论。
例如:“故而成败得失”。
10. 其:代词,表示所指的人、事或物。
例如:“其时其地”。
11. 物:代词,表示泛指的人、事、物体等。
例如:“物之斯”。
12. 何:代词,表示疑问或反问。
例如:“何以言之”。
13. 由:表示原因、依据,也可以表示经过。
例如:“由此可见”。
14. 为:表示目的、从事某项活动。
例如:“为之努力”。
15. 以:表示手段、方法。
例如:“以学为乐”。
二、文言常用短语1. 不可胜数:指数目极多,无法计数。
例如:“其贡献不可胜数”。
2. 神龙见首不见尾:比喻人或事物与传说中的神龙一样,只能见到头或尾巴,不能全面了解。
例如:“这个问题很神龙见首不见尾”。
3. 白驹过隙:形容光阴流逝得很快。
例如:“岁月如白驹过隙”。
4. 朝三暮四:形容迷惑、矛盾的态度。
例如:“他朝三暮四,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5. 见微知著:通过细节可以了解事物的全貌。
例如:“从那个小细节可以知道他的用心”。
6. 削足适履:比喻勉强适应环境或情况。
例如:“这样做就像削足适履”。
文言文中文言词语解释归纳
文言文中文言词语解释归纳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进行解释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一、古代文言词语解释归纳1. 余:代词,指代“我”,常出现在古文中,表示说话人自己。
2. 朕:代词,古代皇帝自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
3. 者:助词,用于名词或代词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4. 乃: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是”。
5. 其: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
6. 故:副词,表示原因、缘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
7. 且:连词,表示补充说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并且”。
8. 之:助词,用于名词或代词后,表示所指的对象。
9. 亦:副词,表示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也”。
10. 焉:副词,表示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哪里”。
二、文言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1. 倍加: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更加”。
例句:其智慧倍加,非同凡响。
2. 屡次:表示多次,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多次”。
例句:他屡次前来道歉,表示了他的诚意。
3. 非常:表示程度异常,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非常”。
例句:这个消息非常令人震惊。
4. 甚至:表示进一步扩大,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甚至于”。
例句:他的成绩很好,甚至超过了其他同学。
5. 难以:表示困难程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很难”。
例句: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难以解答。
三、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1. 对仗: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诗歌或韵文中使用相对的词语或句子结构。
例句:天上的星星,人间的灯火。
2. 比喻:一种修辞手法,用某个具体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
例句:他的声音如春风般温柔。
3. 夸张: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程度或描述。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菜,简直能吃下一头牛。
四、文言文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文言文的句式通常比较复杂,采用倒装、使役动词等形式,注重修辞和表达的准确性。
篇章结构一般采用开头叙事,中间阐述,结尾总结。
2024高考教材文言文高频考查常用词义归类
2024高考教材文言文高频考查常用词义归类一.近义词归类之、抵、适、造、诣、往、至、如——到……去适、值、恰、会、方、丁、属(zhǔ)——恰好容、贷、宽、假、宥、恕——宽容拜、除、征、辟、授、举、起(从民间)——授予官职黜、罢、免、夺、去、废——罢免遁、逃、亡、走——逃跑饥、饿、馑、馁——饥饿修、令、佳、嘉、懿(嘉言懿行)、胜(胜景)——美的,好的人、民、氓、庶、黔首、布衣、黎民、元元、黎元、闾左(反义:闾右,指富豪)——平民百姓讽(委婉)讥谏(直言)谤说毁(诽谤)刺(指责)诟(辱骂,指责)非(非难)谕喻(告诉,晓谕)征(正义)伐(正义)诛侵(贬义)袭徒流伦辈属侪尔曹我曹——同一类的人(事)除(扫洒庭除),陛,阶,阼(践阼),级(拾级而上)——台阶既、已、尝、曾、业、昔、向、曩nǎng——已经,曾经,过去将、且、行将、垂(垂老)——将要终、竟、迄、卒、毕、罢、阕——时间终止,最后,最终寻、未几(jǐ)、已而、须臾、既而、俄而、俄顷、顷之——常在句首的时间词何,胡,奚,焉,曷,恶(wū),孰,谁,安——疑问代词诣阙(赴阙,赴朝堂)乐阕(乐终)服阕(守丧期满除服)二、表示时间的词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3.表一段时间:比(比及)、迨(等到)、逮、及、洎、居、俟、至于三、皇帝有关的:上、帝、祚(皇位)、践祚(践阼)、登基、即位、朕、孤、寡人、龙颜、御、制(命令)、敕、旨、诏、诰、召、(驾)幸、銮舆(銮驾)、对策、登对、觐、禅让、受禅、奏、表、疏、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大行:指皇帝刚死四、百姓有关的: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字:女子许嫁。
如:待字闺中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事:侍奉;对待,从事,做。
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约为婚姻:结为儿女亲家五、有关丧文化的词语丁忧丁母忧丁父忧丁艰、丁家艰丁内艰、丁外艰服除:服阕,守丧期满功服:古代丧服名,大功,小功的统称。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整理(一) 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
(《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不(fǒu)”:通“否”,没有。
宁可共载不?(《陌上桑》)“不(fǒu)”:通“否”,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pān)”:通“攀”,牵,引。
6、著我旧时袍。
(《木兰诗》)“著(zhuó)”:通“着”,穿。
7、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帖(tiē)”:通“贴”,粘贴8、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huǒ)”:通“伙”,伙伴。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ěr)”: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quē)”:通“缺”,断缺。
11、哀转久绝。
(《三峡》)“转”(zhuàn):通“啭”,声音转折。
1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竦(sǒng)”:通“耸”,高耸。
1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zhuò)”:通“座”,座位。
14、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强项令》)“臧(cáng)”;通“藏”,躲藏。
15、宣悉以班诸吏(《强项令》)“班(bān)”通“颁”,分发。
16、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见(xiàn)”:通“现”,出现。
17、技止此耳!(《黔之驴》)“止(zhǐ)”:通“只”,只不过。
18、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岳飞》)“阙(quē)”:通“缺”,缺少。
19、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出现,显现。
20、困干心,衡干虑。
(《生干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寒。
这里指不顺。
21、曾益其所不能。
初中生必收藏: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初中⽣必收藏:18个常见⽂⾔虚词⽤法归类昨天在头条上发布了我这么多年以来整理的⽂⾔⽂虚词⽤法归类,很多⼈在私信我有没有虚词。
现经过整理,把初中阶段最常见的⽂⾔虚词和⽤法归类发出来,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提升有所帮助。
⼀、⽽1.连词。
(1)表并列:⼀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例①:蟹六跪⽽⼆螯。
例②:北救赵⽽西却秦。
(2)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且”。
例:君⼦博学⽽⽇参省乎⼰。
(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
例①:余⽅⼼动欲还,⽽⼤声发于⽔上。
例②:图穷⽽⼔⾸见(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诸君⽽有意,瞻予马⾸可也。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例①:吾尝终⽇⽽思矣。
例②:吾恂恂⽽起。
例③徐⽽察之(7)表因果:可译为“因⽽”。
例:诸⼈徒见操书⾔⽔步⼋⼗万⽽各慑恐。
2.代词。
只⽤作第⼆⼈称,⼀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①:⽽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侍母。
例②:⽽翁归,⾃与汝复算尔。
3.⾳节助词。
常与其他虚词构成“复⾳虚词”。
如:“⽽已”,放在句末,表⽰限⽌的语⽓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①:⼀⼈、⼀桌、⼀椅、⼀扇、⼀抚尺⽽已。
例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已。
“已⽽”、“俄⽽”⼀般⽤来表⽰时间不久。
⼆、何1.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常有语⽓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例:何者?严⼤国之威以修敬也。
(2)作宾语,常放在谓语动词前,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例①:豫州今欲何⾄? 例②:⼤王来何操?(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例①:然则何时⽽乐耶? 例②: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猿哀鸣。
2.副词。
(1)⽤在句⾸或动词前,常表⽰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文言文翻译必备词语
一、常用虚词1. 而:连词,表示并列、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 也: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
3. 则:连词,表示顺承、因果、假设等关系。
4. 之:代词,表示代指前面提到的事物或人。
5. 以:介词,表示凭借、因为、用等意思。
6. 于:介词,表示在、到、对等意思。
7. 而:连词,表示并列、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8. 以:介词,表示凭借、因为、用等意思。
9. 于:介词,表示在、到、对等意思。
10. 其:代词,表示代指前面提到的事物或人。
二、常用实词1. 人:名词,表示人。
2. 事:名词,表示事情、事物。
3. 时:名词,表示时间。
4. 地:名词,表示地方、地域。
5. 名:名词,表示名称、名字。
6. 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7. 名:名词,表示名称、名字。
8. 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9. 名:名词,表示名称、名字。
10. 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三、特殊词语1. 乃:连词,表示转折、强调等意思。
2. 焉:疑问代词,表示哪里、怎么等意思。
3. 何:疑问代词,表示什么、多少等意思。
4. 若:连词,表示假设、条件等意思。
5. 所:代词,表示所涉及的事物或人。
6. 既:副词,表示已经、既然等意思。
7. 宜:副词,表示应该、应当等意思。
8. 谓:动词,表示说、认为等意思。
9. 乃:连词,表示转折、强调等意思。
10. 焉:疑问代词,表示哪里、怎么等意思。
四、古汉语语法特殊现象1. 词语倒装:古汉语中,为了强调或修辞的需要,有时会将正常语序的词语颠倒过来使用。
2. 语气词省略:古汉语中,为了简洁,有时会省略语气词。
3. 名词作动词:古汉语中,有些名词可以直接用作动词,表示动作或行为。
4. 动词作名词:古汉语中,有些动词可以直接用作名词,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结果。
5. 名词后缀:古汉语中,有些名词会在词尾加上“者”、“之”等后缀,表示所属关系。
掌握以上文言文翻译必备词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古汉语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常用词归类一、表时间的常用词古代的文言文中除了用干支记年、月、日,用国君的年号记年,用季节时令等方式表时间外,还常常用一些词语来表示时间,理解掌握这样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笔者现将这些常用的表示时间的词语示例如下。
1、朔:农历的每月初一。
《左传·桓公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2、望:农历的每月十五。
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的每月十六)。
”3、晦: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4、少间、少时:稍过片刻,过了一会儿。
蒲松龄《促织》:“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蒲松龄《狼》:“少时,一狼径去。
”5、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蒲松龄《促织》:“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6、未几:不久。
蒲松龄《促织》:“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林嗣环《口技》:“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蒲松龄《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7、既而:一会儿。
蒲松龄《促织》:“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林嗣环《口技》:“既而儿醒,大啼。
”蒲松龄《山市》:“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8、俄、俄而:一会儿,不多久,片刻。
蒲松龄《促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
”李朝威《柳毅传》:“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
”“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恰恰,幢节玲珑,箫韶以随。
”林嗣环《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
”9、翼日、翌日:次日,第二天。
蒲松龄《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10、食顷:一顿饭工夫。
蒲松龄《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11、少顷:一会儿,一刻工夫。
林嗣环《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2、逾时:过了一会儿。
蒲松龄《山市》:“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
”13、有顷:过了一会儿。
李朝威《柳毅传》:“有顷,君复出,与毅饮食。
”14、顷刻:一会儿,不多久。
蒲松龄《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5、须臾:不久。
李朝威《柳毅传》:“须臾,宫中皆恸哭。
”“须臾,又闻怨苦,久而不已。
”姚鼐《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16、向:从前,先前,往昔。
李朝威《柳毅传》:“向者辰发灵虚,巳到泾阳,午战于彼,未还于此。
”柳宗元《捕蛇者说》:“向我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17、良久:很久。
李朝威《柳毅传》:“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18、夕:傍晚,日落的时候。
李朝威《柳毅传》:“其夕,至邑而别其友。
”19、曩:以往,过去,从前。
柳宗元《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20、他日:往后的某一天。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在浔阳楼题的诗句:“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21、不日:往后没几天。
李白《书情题蔡舍人雄》诗:“层飙振六翮,不日思腾骞。
”22、夜阑:深夜。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3、旦日:第二天。
司马迁《鸿门宴》:“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24、旦旦:天天。
柳宗元《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5、夙、旦:早晨。
《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26、已而:不久。
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7、暝:日落,天黑。
民歌《孔雀东南飞》:“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28、寻:不久。
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9、间:一会儿。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30、久之:时间过了很久。
蒲松龄《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司马迁《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1、无何:不多久,一会儿。
蒲松龄《山市》:“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32、是日:这一天。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3: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文言文中出现的表时间的词语远不止以上这些,比如“质明”表示“天亮了”之意,“旋”“遽”表示“立刻、马上”之意,“适”可表示“刚才”之意,“子时”表示“半夜”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加以注意和积累,方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主、秉、典:主管,主持;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2.知、守,尹: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3.逆旅:旅馆。
逆:迎接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
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6.坐:因犯……罪或错误。
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新唐书·魏征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期月,便自求解退。
《南史·虞寄传》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并如故。
《陈书·袁枢传》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行政,称为行部。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
素结恩德。
后行部至西河。
三、表示有才能或因才能被看重(不重用)类的词语:1.以xx称: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例:(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三国志·毛玠传》@2.以xx闻:因为某些才能而闻名。
例:无何,宰以卓异闻。
《促织》3.异:认为才能奇特。
例: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
《三国志·魏书》4.见知:被人所知。
例:(田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2001年高考卷)四、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类的词语。
1.害:嫉妒。
例:冯敬之属尽害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短:说某人的坏话。
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
《新唐书·郭子仪列传》3.隙:与某人有隔阂。
例:融与郗虑有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4.刺:①指责。
例:刺诸县短长。
(1996年高考卷)②名片。
例:刺入即出见之5.衔:恨。
例:遣吏部尚书宋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6.疾:憎恨、嫉忌。
例: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7.劾:弹劾,揭发罪状。
例: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
《资治通鉴·宋纪十五》8.贾gǔ祸:招来祸患。
五、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1.坐:①因犯错而定罪。
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
《左传》2.案(按):考察、审问。
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同上)3.论:判罪。
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
《明史·列传第六十五》4.当:定罪。
例:顺等罪当死,勿论。
《明史·于谦传》5.狱:案件。
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续资治通鉴》6.牒:文书。
例: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卷)六、.跟俸禄有关的:)1.俸: <名>俸禄,旧时官吏的薪金。
《训俭示康》:“吾今日之~岂能常有”2.禄: <名>俸禄,指官吏的薪俸。
《祭十二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3秩: <名>官吏的俸禄。
《荀子.王霸》:“重其官~。
”4饷: <名>粮饷;军粮。
《汉书严助传》:“丁壮从军,老弱转~。
”七.表社会状态的:1.治:⑾<形>治理得好;太平。
《屈原列传》:“明于~乱,娴于辞令。
”2.乱:⑥<形>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
《屈原列传》:“明于,治~娴于辞令。
”3.兴:振兴。
《隆中对》:“则霸业可成,汉室可~矣。
”4.盛: <形>兴盛;旺盛。
《伶官传序》:“~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 <形>衰亡。
《伶官传序》:“盛~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八.表少数民族的:1.蛮:<名>我国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
如“南蛮”2.夷:名>我国古代东部民族,后泛指中原以外各族。
3.戎: <名>古代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
《五蠹》:“行仁义而怀西~。
”4.狄: <名>我国古代北部一个少数民族。
九.跟科举考试有关的:1.贡举:古时地方官府向帝王荐举人才,有乡里选举诸侯贡士之制,至汉始合贡、举为一,而浑称贡举。
明、清则泛指科举制度2.登第:犹登科,即科举考中进士。
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郑谷《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
3.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4.解元: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
,5.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举乡试。
十、表说话的:1.谓:告诉。
人谓予曰。
2.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诏书。
诏令。
诏谕。
奉诏。
遗诏。
3.诰gào: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诰命。
诰封4.告: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告发。
告状。
控告。
5.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
敕书。
敕封。
奉敕。
宣敕6.白:表明,告诉7.陈:上言;陈述;述说。
8.对:答,答话,回答:对答如流。
无言以对。
@9.语:说:细语。
低语。
10.谕: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谕。
手谕。
谕旨。
晓谕11.喻:说明,使人了解:晓喻。
喻之以理。
12.晓:知道,懂得:晓畅。
晓得。
分晓。
13.辩: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辩(亦作“分辨”)。
争辩。
答辩。
辩白。
辩驳。
辩护。
辩解。
辩论。
辩士。
辩证。
14.谢:告诉,询问。
15.诘:追问;询问。
16.诉:叙述,倾吐:告诉。
诉苦。
诉愿。
诉衷情。
倾诉。
17.咨(谘):商议;征询。
十一、.跟皇帝有关的:~1.上:君主;皇帝。
2.帝:君主:帝王。
皇帝。
称帝。
帝制。
3.祚:皇位:祚命(赐予皇位)。
4.践祚:即位;登基(就任或继任王位)5.用事:执政;当权。
如:赵太后新用事(赵太后刚刚主持国政)6.朕:我,我的。
中国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朕为始皇帝”。
7.孤:古代帝王的自称:孤家。
孤王。
8.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9.御: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御用。
御览。
御旨。
御赐。
御驾亲征。
10.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