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专项对点练习:21古代文化常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df007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7.png)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考情分析文学常识在新高考中为语文科目的必考题之一,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
题目常课内外结合。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夯实课内知识,又要有一定的课外知识拓展。
真题一览1.(2022·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
“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
2.(2022·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
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3.(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4.(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b5b62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6.png)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
“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
“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是()A.“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的一天或两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C.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家父”。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
B.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士用四佾,大夫用二佾。
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
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
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
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高考语文常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常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f9805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3.png)
高考语文常考古代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
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
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2.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
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
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
C.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
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3.下列诗句中包含的传统习俗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②缠彩遥分地,繁光远缀犬③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④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A.①赛龙舟②赏月③祭土神④观花灯B.①祭土神②观花灯③赛龙舟④赏月C.①祭土神②赏月③赛龙舟④观花灯D.①赛龙舟②观花灯③祭土神④赏月4.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5.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A.年兽B.爆竹C.宫廷净鞭D.算盘6.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是( )A.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复习之姓名和称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复习之姓名和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e8a112c5eefdc8d377ee3271.png)
(一)人称姓名1.直称姓名(或名)(1)用于自称。
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指南录后序》)(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例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用于作介绍,为人作传。
例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柳敬亭传》)(4)尊者对卑者称名。
例如:求,尔何如?(《论语》)(5)在尊者面前,卑者自称用名。
例如:勃三尺微命。
(《滕王阁》)2.称字、号、谥号、斋名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
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送东阳马生序》)(2)称号。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人墓碑记》)(3)称谥号。
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左忠毅公逸事》)(4)称斋名。
例如: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3.称官名、爵名(1)称官名。
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
(2)称爵名。
例如: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
(《柳敬亭传》)4.称籍贯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
(“南海”代指康有为)(《谭嗣同传》)5.称郡望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6.几项兼称这种情况一般是先说官职,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
例如: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8.特殊称谓(1)职业+人名。
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庄子•养生主》)(2)姓+之+人名。
例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僖公三十年》)(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①朕本为古人自称之词,意为“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例如:朕为始皇帝。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49fe3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0.png)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文化常识专题训练(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任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评价。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B(3分)(解析: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C(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c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新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及答案
![新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363d12ba0d4a7303763abb.png)
新高考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 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 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 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 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B. 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 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
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D. 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
C. 《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它记载了西汉一朝230年的历史。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bcd07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d.png)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a9ecbb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c.png)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高考文化常识最新100题附答案
![高考文化常识最新100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85da83f12d2af90342e60c.png)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秋》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十二策。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共10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文化常识判断题练习(共100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ce51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1c.png)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判断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20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adb441312b3169a451a49f.png)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4、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答案:C解析:“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汇编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c41a8c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f.png)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判断题汇编一、官职沿革1.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谏议大夫,左、右拾遗,均是谏官。
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 ×)解析左、右拾遗是唐代官职。
2.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 √)3.“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东汉时的“三公”,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
( ×)解析宋代的“三司”指盐铁、度支、户部。
4.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
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官名,以节制兵马。
( √) 5.左徒,战国时楚国设此官,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
屈原就曾任楚怀王左徒。
( √)6.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 √)7.御史,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
( ×)解析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诸侯的官职,此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8.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被朝廷派遣分赴各地巡视的监察御史,负责考核吏治、调动官职、审理大案等。
( ×)解析巡按没有调动官职的权力。
巡按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9.主持进士考试的人被称为“知贡举”,就是“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清代会试的知贡举多从一、二品大臣中选派,满汉官员各一名,担负考场事务和阅卷取士之责。
( ×)解析清代知贡举不担负阅卷取士之责。
10.廉访使,宋、元时期的官职名。
宋代全称为廉访使者,元代全称为肃政廉访使。
主管监察事务。
( √)11.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奏章的官。
南北朝时期,尚书为事实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 ×)解析“尚书”之上还有“宰相”一职,并非“最高行政长官”。
12.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
有时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高考语文必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必考的文化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e04846ee6bd97f192379e933.png)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天文名词)【星宿】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壁宿】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
备考2021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复习专题
![备考2021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复习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5b6938e53a580217fcfe05.png)
备考2021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复习专题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1.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AB. BC. CD. D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昭明文选》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陌上桑》并称为“乐府双璧”。
C. 陶渊明为田园诗人之祖,经历晋宋易代,自号“五柳先生”,私谥为“靖节”。
D. 王羲之,字逸少,他酒后挥毫而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下列各句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等。
小说《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B.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通常律诗规定每首八句。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
C. 古代“七庙”指天子的宗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如贾谊《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 古代“左迁”指降低官职,即“降官”。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引得贾政大怒,又赶上贾环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几乎要打死他,后被王夫人拉住,被贾母呵退。
(《红楼梦》)B. 甘果瓦来到格雷达广场,看见了正在跳舞的爱斯梅拉达,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他一路跟踪,误入巴黎贫民区的“黑话王国”,险被乞丐王处死。
幸而爱斯梅拉达挺身相救,二人还奇迹般地结为名义上的夫妻。
高考语文模拟题之古代文化常识题集锦
![高考语文模拟题之古代文化常识题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07af5fa9c1c708a1294a4442.png)
高考语文最新模拟题里的文化常识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铁钺,指的是斫刀和大斧,是腰斩砍头的刑具,这里代指帝王赐予的生杀大权。
B.行幸,古代指皇帝出行,也可以指皇帝留宿妃妾宫中,文中所指的是前一个意思。
C. 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
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D.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
战国时,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夷狄,古代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B.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如《陈情表》中的“当侍东宫”。
C.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高职务。
B.端拱,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改年号。
C.金陵,今天的南京,也祢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行营,出征或者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明清时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491770aaea998fcc220ee2.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不惑:男子四十岁。
(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官职变化1.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国子监”指国家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为“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称国家。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衣”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黎民、庶民、苍生等。
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有“士大夫之族”。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的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的母亲的尊称。
D.“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百姓的尊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C项,“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昌黎先生文集》是韩愈的作品集,这是以籍贯命名其文集。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谷”是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泛指粮食。古代对其有多种说法。
B.“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肉,腹下可烧火。后来常用“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生活奢侈豪华。
C.在“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中,“亲戚”指的是外亲,也就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人。
D.《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被认为是高雅的乐曲。后多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典雅、不够通俗易懂的文学艺术。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主要是民歌,自《周南》至《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
B.“齐宣王”,春秋时齐国国君,与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合称“春秋五霸”。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鸿门宴》中有“沛公奉卮酒为寿”一句,这句话中的“寿”与现代汉语中的“寿”含义有所不同,应该是指敬酒献物,祝人长寿的意思。
B.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常用来指孩子,“豆蔻年华”指的是孩子未成年,十三四岁。
C.“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B.“崩”,本指山,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1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有了华盖星,运气就好。
B.“襁褓”,本义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现在以此借指婴儿。
C.“六部”,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如户部主管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
D.“中岳”,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北,我国五岳之一。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的。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是介于卿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
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行祭,叫作“衅钟”。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2021年高考语文专项对点练习:21古代文化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