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_辽西_热河生物群_龙_鸟从此起飞
地球上起飞第一只鸟
![地球上起飞第一只鸟](https://img.taocdn.com/s3/m/9541ce23a32d7375a4178070.png)
也许这是朝阳鸟化石博物馆讲解员最平常不过一次例行讲解,却将我与这个世界上从地球起飞第一只鸟——中华龙鸟不期而遇,目光与举颈向天的壮美碰撞瞬间,仿佛感受到展馆内原始化石岩断面顷刻间崩塌破碎,发出轰天巨响。
眼前龙鸟立时鲜活起来,穿过 1.4亿年堆积如山白垩世的沉重,和那太久、太久岩石挤压,破岩而出凤凰涅槃了,于是在中国辽宁朝阳我看到天空、大地、山谷之上,一只大鸟拖曳着五光十色的翎羽“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地球上起飞第一只鸟—中华龙鸟,你让我有一飞冲天的感动呢。
环视于思想起伏跌宕里,记忆起儿时读过《诗经》中一段文字:“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似乎人们颇费苦心寻找那流传于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那漫长岁月中关于凤凰的悬案,如今跨过2500余年漫长岁月,终于在这里,在辽宁、在朝阳找到了存在的佐证。
不过啊,我知道中华龙鸟远比凤凰来得更加久远,因为朝阳龙鸟化石是至今世界上有证可查的唯一鸟类先祖,有龙鸟这个奇妙的世界才有了关于鸟的概念,鸟的文字,人类也才有了展翅飞翔的欲念。
凝目1、4年前龙鸟化石,辗转徘徊于化石之外。
一只小鸟啊,老天却如此怜爱,情同锁进保险柜里,锁进坚不可破的岩石之间,阻挡亿万年的风雨,一万年风剥岁蚀,亿万年不腐,亿万年不朽,亿万年不融,亿万年不曾消失净尽。
隔了亿万年啊,找见它的时候,那引颈朝天样子依然和活着时候一样。
双爪如弓如弦,脚力很有劲,迈动的姿势坚强有力,没有一丝犹豫,飞奔向前的样子就将脚下的岩石踏碎成泥。
让人看上一眼,仍有踢踏般疼痛感丝缕于怀。
尤其它引颈高歌的姿势,就让听到生命的力量,牵引着我寻着它的声音在它起飞的地方朝阳的土地上久久徘徊……如今这个世界上有着万千种鸟类,它们都有一身羽毛,很美丽,啼鸣声又都是那么委婉动听,我就激动万分,就手舞足蹈,因为我站在地球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美丽富饶的辽宁朝阳……。
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序列与地层层序
![辽西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组合序列与地层层序](https://img.taocdn.com/s3/m/9d0f6e0ca6c30c2259019e25.png)
汪筱林1,2 王元青1 金 帆1 徐 星1 王 原1
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 2长春科技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 长春 130026
摘 要 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包含4个脊椎动物化石组合:义县组下部孔子鸟—中华鸟龙—张和兽(ConfuciusornisSinosauropteryx-Zhangheotherium) 组合,义县组中部满洲鳄—潜龙—辽西鸟(Monjurosuchus-Hyphalosaurus-Liaoxiornis ) 组合,义县组上部室井氏狼鳍鱼—满洲满洲龟(Lycoptera muroii-Manchurochelys manchuensis)组合和九佛堂组华夏鸟— 朝 阳 鸟 — 鹦 鹉 嘴 龙 (Cathayornis -Chaoyangia-Psittacosaurus) 组 合 。 脊 椎 动 物 化 石 对 比 确 定 的 时 代 为 早 白 垩 世 。 根 据 Gradstein 等 (1995) 中生代地质时代表,火山熔岩、沉凝灰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确定的含化石沉积夹层及脊椎动物化 石 组 合 的 时 代 分 别 为 Barremian中期、Barremian晚期和Aptian ,义县组、九佛堂组属Valanginian晚期-Barremian和 Aptian。
数百件脊椎动物化石和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及被子植物化石,并建立的四合屯及周边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 层序,确认了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和化石埋藏序列[14,31],对动物群组合面貌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该组合
的脊椎动物化石有:
鱼类:Peipiaostues pani Liu et Zhou, P. sp., Lycoptera sinensis Woodward, L. davidi (Sauvage), L. sp., Sinamia sp.;
翼龙是如何飞上天的
![翼龙是如何飞上天的](https://img.taocdn.com/s3/m/fb9a76f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d.png)
翼龙是如何飞上天的翼龙这个被科学家称为会飞的爬虫类动物。
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
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很可能是飞行能手。
那么翼龙体型大如长颈鹿是如何起飞的呢?近日有人用生物力学解析翼龙的起飞。
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难以解释已灭绝的爬行动物翼龙是如何飞起来的。
体型小的翼龙,以鸟类飞行的模型来说明绰绰有余,立定挥翅或先助跑都可能让他们起飞,但体型较大的翼龙,翼展可达8公尺,体重达90公斤,科学家很难用鸟类模型来解释其起飞的方式。
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功能解剖学与演化学的哈比(MichaelHablb)认为,他们的起飞方式与鸟类不一样,他分析这种古生物的生物力学结构之后,认为翼龙是以四肢一起立定跳的方式跳向空中,而不是像过去推测的那样,是以两条后肢助跑或跳跃。
“我一开始是研究鸟类。
”哈比表示:“但后来对于飞行动物在生物力学结构上的限制感到无趣,自然而然转而研究翼龙。
”风神翼龙(Quetzalcoat]us)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他唯一具有与鸟类一样中空骨骼,但体重达110-250公斤、翼展约11公尺,相较之下,一只信天翁仅重8公斤、翼展3.4公尺。
风神翼龙该多少具有起飞的能力,但他们怎么起飞?没有人有好的答案。
哈比分析翼龙前臂的骨骼形状,计算出其前肢可以承受的压力远大于飞行时所需面对的阻力。
但如果它们根本不需要经历这么大的阻力,为什么要演化出更强的翅膀?后来哈比从这种大型翼龙的四足步态,想到他所看过的吸血蝙蝠起飞时的四脚跳跃。
如果大型翼龙是以四肢并用的方式离开地面,不但能解释超强前肢的原因,也能解开翼龙起飞的秘密。
雷语:看来现在的科学还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说明翼龙真正的起飞方式,不过我们还是期待这个问题得到解答。
连接:1784年意大利的古生物学家科利尼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人认为它生活在海洋中,也有人认为它是乌和蝙蝠的过渡类型等等。
辽西化石研究大事纪_皮照兴
![辽西化石研究大事纪_皮照兴](https://img.taocdn.com/s3/m/72c825c780eb6294dd886ceb.png)
收稿日期:2006—05—10作者简介:皮照兴(1958-),男,辽宁建平县人,教授,主要从事古生物化石方面研究.【化石研究】辽西化石研究大事纪皮照兴,白天莹(朝阳师专,辽宁朝阳122000) 摘 要:以辽西朝阳为中心发源地的热河生物群,迄今为止,已知的化石种类包括约10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无脊椎动物、60多种植物.种类繁多、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发现表明:该地区极有可能既是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区域,也是某些哺乳类、鱼类和昆虫类群的起源和演化中心.此研究成果涉及现代生物界许多重要生物门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问题,为探讨地球陆相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和规律也提供了难得的线索和例证.关键词:热河生物群;化石;大事纪中图分类号:Q 9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8)03-0106-031880年 第一种热河生物群的化石(发现于今天的朝阳市凌源)被研究,法国解剖学家索瓦士(Sauvage H E )将其命名为Prolebias davidi ,后来英国鱼类学家德沃尔德(Woodward A S )将其修订为戴氏狼鳍鱼(Lycoptdra davidi )[1].1928年 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Grabau A W )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学》.在这部书里,首次提出了“热河生物群”这一名词,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热河”之称得名于化石群的经典产地,即当时的热河省东部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热河省被撤消,其东部划归辽宁省(即现今以朝阳为中心的辽西地区).1962年 我国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他的经典论著《中国的侏罗系和白垩系》一书中,提出以东方叶肢介、三尾拟浮游和狼鳍鱼为代表的“热河生物群”或“热河化石群”[2].1987年 后来被命名的三塔中国鸟发现于朝阳县胜利乡白垩纪九佛堂组地层中,是在辽西地区最先发现的鸟类化石.这一发现曾经引起世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和高度评价,称其为“革命性的发现”,是“20世纪末古生物界最重大的发现”[3].1992年 我国科学家饶成刚教授和美国恐龙专家塞雷诺(Sereno P C )对三塔中国鸟研究的成果被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我国学者周忠和等人对燕都华夏鸟研究的成果刊登在《科学通报》上,从此揭开了热河生物群研究高潮的序幕.1995年 我国古鸟类专家侯连海、周忠和等人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题为《侏罗纪鸟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论文中,圣贤孔子鸟被命名.这是世界最早具有角质喙的鸟类.一些学者认为,孔子鸟是100多年来发现的第二种侏罗纪鸟化石[4].1996年 原始中华龙鸟被命名,但被误归入鸟类.中华龙鸟的发现以及其后热河生物群中其他种类带羽毛恐龙的相继发现,证明了一个重大的科学假说: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的.1997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在辽西地区开展大规模野外发掘,此后每年定期发掘,发现了大量古鸟类和带羽毛恐龙等珍贵脊椎动物化石.1997年 五尖张和兽的发现与命名揭开了辽西原始哺乳动物研究的序幕.1998年 第一篇有关北票四合屯地区发掘剖面上准确地层层序和化石层位的论文被发表,这对后来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998年 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研究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后续研究显示辽宁古果的时代不是最早的,且其被子植物的性质存在争议.但该文的发表引发了对热河生物群被子植物的深入发现和研究热潮.1998年 原始中华龙鸟的详细研究发表,它被修订为美颌龙类,是一种身披原始羽毛的兽脚类恐龙.1998年 访花昆虫———侏罗原网翅虻等的发现,显示辽西昆虫与被子植物协同演化的特点.1998年 邹氏尾羽龙和粗壮原始祖鸟的研究,证实兽脚类恐龙已经具有真正的羽毛.第10卷第3期2008年9月 辽宁师专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V ol .10No .3Sep .20081999年 千禧中国鸟龙的研究,证明驰龙类恐龙与鸟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1999年 辽宁古盗鸟(该块标本是化石贩子用一块小盗龙尾部负模化石与一块马氏燕鸟身子的正模化石拼接而成)事件的发生,凸显辽西化石造假对科学研究的危害.《国家地理》杂志曾发表了《霸王龙长羽毛了吗》一文,对化石进行了报道,后来发表声明纠正错误.从化石拼凑到学术蒙羞引起了古生物学界的极大震惊.1999年 辽西是“孑遗生物群的避难地”的假说被提出,引发关于热河生物群性质的讨论.1999年 地层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热河生物群孔子鸟和带羽毛恐龙的时代为距今约1.25亿年前.2000年 第5届国际古鸟类与进化会议暨热河生物群研讨会在京召开,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百余名古生物学家到朝阳实地考察,交流古鸟类以及热河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2000年 丰宁原羽鸟的发现,提供了鸟类羽毛从爬行动物鳞片演化而来的直接证据.2001年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张弥曼院士主编的《热河生物群》中文版出版[5],该书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个举世瞩目的生物群.两年后,该书英文版面世.2001年 三燕丽蟾等古蛙类的研究,为无尾两栖类的系统演化提出新的假说.2001年 辽西哺乳动物头骨中骨化的麦氏软骨的发现,对中耳的起源提出新的假说.2002年 对宁城热河翼龙这具世界上保存“毛”和翼膜最好的翼龙标本的研究表明,翼龙很可能是热血动物[6].2002年 戈氏切齿龙的发现,显示该食植性恐龙特殊的牙齿分化形式.2002年 原始热河鸟的研究,证实这种食种子的古鸟类是世界除始祖鸟之外最原始的鸟类.2002年 攀援始祖兽的研究,表明它可能代表世界已知最原始的真兽类.2003年 顾氏小盗龙———这种“四翼恐龙”的发现与研究,表明恐龙很可能是从爬树演化出鸟类的飞行能力.2003年 提出热河生物群是某些生物群演化的起源地和摇篮,且生物群具有明显的辐射演化的特征.2003年 十字中华果这种较进步被子植物的发现,提供了热河生物群被子植物存在的确凿证据.中国和丹麦古植物学家联合发表了对十字中华果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目前最无争议的中国早期被子植物化石[7].2004年 寐龙的研究显示该恐龙具有现生鸟类一样的睡眠或休息方式,从而在行为学上支持鸟类从恐龙起源的假说.2004年 世界首枚含胚胎的翼龙蛋化石的发现,证实了翼龙的卵生习性.2005年 巨爬兽和强壮爬兽研究论文的发表,改变了人们过去的传统观念,证实中生代大型哺乳动物有吃恐龙的食肉习性.2005年 杨氏飞龙和布氏努尔哈赤翼龙两类新的翼龙化石的发现以及对热河生物群已知翼龙的分析,显示我国辽西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翼龙化石产地.该地区翼龙动物群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可能是白垩世许多重要翼龙类群的起源中心[8].2006年 在第四届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颁证典礼上,朝阳的中华古果、原始祖鸟、辽宁角龙、千禧中国鸟龙同时通过吉尼斯认证,定名为世界最早的花、最早不会飞的鸟、最早的新角类恐龙和保存最完整的长羽毛的恐龙化石.2006年 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和第二次中美古生物学双边合作讨论会在北京召开.有50多个国家800多古生物专家参加了大会,辽西朝阳的化石发现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古植物学会主席傅睿思女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生命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心威廉博士,中科院院士、著名古鱼类学家张弥曼等共30多名中外古生物科学家来朝阳实地参观考察.他们称来这里参观考察是“朝圣”.……参考文献:[1]王原,汪筱林.辽西白垩纪庞贝城[J ].生命世界,2005,(3):46-55.[2]陈丕基.热河生物群研究新进展[A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大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355-359.[3]皮照兴.朝阳地区鸟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6(6):649-651.皮照兴,等热河生物群研究大事纪107 [4]侯连海,周忠和,顾玉才,等.侏罗纪鸟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J ].科学通报,1995,40(8):726-729.[5]张弥曼.热河生物群[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汪筱林,周忠和,徐星,等.热河生物群发现带“毛”的翼龙化石[J ].科学通报,2002,47(1):54-58.[7]邢立达.王朝更迭———辽西发现多样化翼龙动物群[J ].生命世界,2005,(11):14-17.[8]雷广臻,皮照兴,佟士平,等.热河生物群的起源与发现[J ].微生物学杂志,2005,(1):110-112.(责任编辑 雷广臻,王 巍)(上接97页)(2)IV R 服务器:自动语音应答服务器.它用于为呼入者提供来话问候语、语音导航、信息查询等自动服务工作.(3)传真 E -mail SMS 服务器:分别为用户提供电子传真服务、E -mail 服务、短信发送服务.(4)应用服务器(AS ):通常是C TI 的软电话与企业业务模块(比如CRM )整合的平台,通常包括企业知识库、问卷调查、用户权限管理等.(5)多媒体服务器(M S ):提供特定的媒体资源服务,如多方会议、录音、通告和语音识别等功能.M S 接受AS 的控制来完成媒体资源的分配、处理和播放等操作.与用户终端之间通过IP 网传送多媒体流,采用的协议是实时传输协议RTP .(6)数据库服务器:是系统运营的基础设备,保管着大量数据,并根据需求提供高速、准确的检索、统计、维护及数据分析功能.(7)共享存储:用于存储各种信息资源,包括产品介绍或视频教学等多媒体文件.呼叫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高集成度的工程,需要从业务需求、方案设计、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系统运行与维护等各角度各方面综合考虑.特别是业务的支持、业务流程的改造上要估计充分,避免项目的延期甚至失败.4 呼叫中心建设案例图1为一个全国性的互联网公司呼叫中心的系统结构图.按照客户客服系统中的需求,本方案建议用户总部、天津、上海地点分别配置Avaya S8710媒体服务器(进行ESS 组网)和Avaya G650媒体网关,在中关村配置G700媒体网关.AvayaS8710采用双服务器备份方式通过私有网络与Avay a G650媒体网关连接,并通过AES 服务器与C TI 的主、备服务器相连,提供备份的C TI 接口.各个地点之间设有IP 中继端口,通过客户的内部网络进行组网.AVAYA 语音通信网关提供通用插槽,可任意安装模拟 数字用户板(8 24端口)、E1接口板(支持ISDN PRI ,中国一号信令)、模拟中继板卡、IP 电话及IP 中继.AV AYA 通信服务器、网关系统支持多种IP 语音压缩协议(G .711、G .729、G .723),同时支持基于T .38协议的IP 传真服务,支持802.1p 、802.1Q 及Diffserv 、RSVP等Qos 保证机制,充分保证在有限的广域网带宽条件下传送高质量语音.(责任编辑 李树东,朱成杰)108 辽宁师专学报2008年第3期。
凤鸣朝阳――_朝阳
![凤鸣朝阳――_朝阳](https://img.taocdn.com/s3/m/f66c2a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f.png)
凤鸣朝阳―― 朝阳
文 /赵 晨
课堂
行走的38
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
二、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红山后遗址而命名。
位于朝阳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作为红山文化最高层次的中心遗址,庙坛冢三位一体,证明这里早在5500年前就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此有了根源,为“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实物证据,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三、佛教文化
从东晋开始,朝阳一直作为东北地区佛教圣地,修建了大量和佛教有关的庙宇。
比如修建了东北地区建造最早的佛寺——龙翔寺,有迄今全世界唯一的集三燕、北魏、隋唐、辽代于一身的“五世同体”北塔,并且在北塔中发现了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
加上发现锭光佛舍利的南塔,南
北二塔遥相呼应,使得朝阳获得“西
有扶风法门寺,东有朝阳南北塔”的
美誉。
四、三燕文化
辽宁朝阳作为三燕故都,与金
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有着不解
之缘。
小说中有一个个性复杂的人物
叫慕容复,被武林界誉为“南慕容,
北乔峰”。
他心心念念想光复的“大燕”,据考证就位于今天的辽宁朝阳。
这里是慕容家族曾经统治的要地,也是三燕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燕文化是辽宁主要地域文化之一,以慕容鲜卑文化传统为主体,在
中国北方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燕”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的东
晋十六国时期,活跃于辽西的前燕、
后燕、北燕三个区域性政权。
无论是
慕容氏还是冯氏,均崛起于朝阳北票,这里保留了大量的三燕文化遗迹
和遗物。
39。
关于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于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问题的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5fa793bf7ec4afe04a1dfb3.png)
关于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问题的对策建议作者:关英辉姜宝慧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8期化石是资源也是一种隐性文化,资源+文化是在保护中利用,从而彰显化石的价值,所以应充分关注化石文化产业开发,让更多的化石产地、企业和老百姓从中获益,从而反哺化石资源的保护。
“化石的保护和利用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关系。
可以说,发展文化产业也是促进化石保护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朝阳古生物化石保护与开发现状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是从关内进入东北的必经之路,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还是一座具有着17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三燕古都,历史文化丰富,历史底蕴深厚。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开花植物“辽宁古果”和鸟类“中华龙鸟”,所以朝阳还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和“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所以被称为“花鸟源头”。
因此,被学术界评为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是人类世界的科学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朝阳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转移在了文化产业上,确立了坚持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相促进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特色文化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打造以化石文化为主题的“一园、一址、两区、两场”产业结构模式(一园即朝阳鸟化石世界地质公园,一址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两区即北票市四合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凌源化石景区,两场即慕容街化石市场、上河首奇石化石市场),形成以资源保护为主,同时,积极组织“引进来”和“走出去”,广泛吸引世界眼球,提升朝阳古生物化石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地位。
二、朝阳古生物化石开发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一)人们对化石的认识程度不够化石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石头,而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是一种古文化资源,是科学研究领域的实物证据,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但是,过去我们没有高度重视起来也没有以一种地质资源的角度来认识研究。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乃至更大地方发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华龙鸟、孔子鸟等珍稀化石,瞬时间迎来一股“化石热”,全国各地都在寻找挖掘,造成了古生物化石研究领域的混乱。
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https://img.taocdn.com/s3/m/001d3e9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8.png)
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是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分布于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一个中生代动植物化石群、生物群。
这一生物群初始以“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为代表,辽西地区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经典地区,包括义县组和九佛堂组两个地层,共跨越约1800万年。
这里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含20多个重要生物门类:无颌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类群,以及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类、介形虫类、虾类、昆虫和蜘蛛类,轮藻、各类陆生植物(含被子植物)等。
生物组成:热河生物群可以分为热河动物群和热河植物群两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植物化石的发现和了解都不多,所以主要的研究实际上是针对热河动物群的。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往昔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已不能概括热河生物的面貌。
热河动物群至少包括了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蛛形类、昆虫、鱼类、两栖类、龟鳖类、离龙类、有鳞类、翼龙、恐龙、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主要门类。
其中,每一个门类又包括了多个次一级的分类单元。
热河植物群和动物群相比,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已经发现的植物有苔藓、蕨类、银杏、苏铁、松柏类和开花的植物。
其中,银杏、苏铁、松柏类尤其丰富。
被子植物也正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著名的种类有辽宁古果、中华古果。
朝阳四大文化
![朝阳四大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7d8770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4a.png)
爱我家乡精彩朝阳——朝阳四大文化介绍朝阳,多么美丽的名字,看到或听到她,你的眼前会呈现出满天的红霞、喷薄的日出、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一、朝阳的基本情况“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
据民国二十年(1931)《朝阳县志》记载,因城址东邻凤凰山,山形如青凤昂首展翅对城似鸣状,即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而取“朝阳”二字命名。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南临河北省,北接内蒙古自治区。
地处京、津、唐和东北城市群中间,是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道。
朝阳面向沿海,背依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全市及辖区县总面积19736平方公里,占辽宁省的七分之一,总人口344万,由汉、蒙、回、满、朝鲜、锡伯族等30多个民族组成。
市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
朝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上,有多少美丽的传说在这里流传,有多少历史大戏在这里上演,有多少风云人物在这里弄潮,有多少震惊世界的奇迹在这里诞生……。
朝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神奇的古生物化石文化,悠久的三燕文化、神圣的牛河梁红山文化、丰富的佛教文化,构成了朝阳辉煌灿烂文化中四朵美丽的奇葩,正在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独一无二的化石文化——朝阳——世界古生物化石的宝库宇宙间最神秘、最被崇拜的因素是生命。
人类越进步,社会越发展,科学技术越发达,对生命的起源、演化和发展也就越关注。
地层中广泛分布的古生物化石是最精美、最生动的语言,古生物化石从表面看只是石头而已,但深入审视,其中蕴藏着许多万物造化的天然信息密码,蕴藏着科学和艺术的内涵,所以,从利用的角度讲,化石具有艺术观赏效果和美学上的鉴赏享受效果(艺术性)、科学内涵(科学性)和文化底蕴(文化性),可令人们追溯生命之历程和自然历史的脚步,同时,可增长民族自豪感和地方优越感(教育性),还可以拓宽现代人心理空间和精神世界(引导性)。
辽西早白垩世基干鸟类
![辽西早白垩世基干鸟类](https://img.taocdn.com/s3/m/6809c8831ed9ad51f11df220.png)
辽西早白垩世基干鸟类作者:王岩来源:《科技资讯》 2015年第6期王岩(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辽宁沈阳110034)摘要:会鸟类(Sapeornithidea)是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特有的一类原始基干鸟类,也是迄今早白垩世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鸟类,现已描述命名了1科3属4种。
本文对会鸟类的形态特征、分类、以及在飞行能力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辽西早白垩世会鸟类中图分类号:Q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00-00自1992年中国鸟(Sinornis)和华夏鸟(Cathayornis)在辽宁朝阳被发现以来,中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产出了大量鸟类和近鸟恐龙化石,其种类和数量之多,化石保存之精美(甚至羽毛印痕的细微结构也清晰可见),为全球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有力的化石证据,被世界所广泛关注。
会鸟类(Sapeornithidea)是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特有的一类原始基干鸟类,也是早白垩世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鸟类。
2002年,在辽宁朝阳上河首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中发现了第一件会鸟标本,命名为朝阳会鸟(Sapeornis chaoyangensis)[1]。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命名的会鸟类共有1科3属4种,即会鸟科(Sapeornithidae),会鸟属(Sapeornis)朝阳会鸟(S. chaoyangensis)[1、2]和窄脊会鸟(S. angustis)[3]、二指鸟属(Didactylornis)季氏二指鸟(D. jii)[4]和沈师鸟属(Shenshiornis)原始沈师鸟(S. primita)[5]。
1会鸟类的鉴定特征会鸟科(Sapeornithidea)的鉴定特征:大型具尾综骨鸟类;下颌无齿;叉骨强壮,具短的叉骨突;前肢特别长,前肢(肱骨+尺骨+腕掌骨)约为后肢(股骨+胫骨+跗跖骨)长度的1.5倍;肱骨近端具卵圆形孔,大的三角脊向背后方突出呈锐角;大小掌骨直,紧贴在一起;小手指具2节;股骨仅比胫跗骨稍微地短[6]。
朝阳
![朝阳](https://img.taocdn.com/s3/m/7db3ae2b482fb4daa58d4bf4.png)
朝阳——中生代古生物化石之宝库朝阳是三燕故都,在二十世纪一直默默无闻,但在九十年代却一举闻名天下。
自199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朝阳发现的早期鸟类化石填补了鸟类早期演化的无数空白,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我国辽西(朝阳)地区正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化石宝库。
朝阳化石群堪称迄今世界第一大化石群,是中生代古生物化石的宝库。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座世界闻名的化石宝库。
一、朝阳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历史回顾很早以前,朝阳人就常常用一些印着草、木、鱼、虫之类的石头垒墙筑堰。
后来,一名叫戴维的法国神父,把在凌源县大新房子附近采集到的带小鱼的石头,交给法国的鱼类专家索瓦士研究。
1880年索瓦士以戴维的姓氏为这种鱼命了名。
从此,科学家走进了辽西朝阳的古生物王国。
直到1901年,英国著名鱼类专家伍德华才把这种鱼归入狼鳍鱼属,就是我们目前最常见的戴氏狼鳍鱼。
由于当时朝阳地区包括凌源,都属于热河省,所以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1923年在他撰写的《中国地质学》里,就将凌源一带含狼鳍鱼的地层命名为“热河系”地层。
1928年,他又把这个地层所含的动物化石命名为“热河动物群”。
直到1962年,我国古生物学家顾知微,又把辽西朝阳一带以狼鳍鱼、东方叶肢介和三尾拟蜉蝣为代表的化石群,称为“热河生物群”。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朝阳这片"睡龙之地"一下子醒来了。
1996年至1998年,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都把兴奋的眼光投向了中国朝阳,因为在中国朝阳的地层中发现了带毛的恐龙。
朝阳化石在种类、数量和保存的精美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世界上著名的德国索伦霍芬含始祖鸟的生物群。
早期鸟类、带毛恐龙、原始哺乳动物、早期被子植物构成了20世纪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
二、朝阳古生物化石的影响和地位1. 朝阳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门类齐全、数量丰富世界罕见;11门36纲65目171科,主要化石产地:朝阳四合屯化石产地;朝阳上河首化石产地;朝阳市波罗赤化石产地;义县金刚山;阜新大五家子;凌源大王杖子;宁城道虎沟。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7c14523aa0116c175e0e4883.png)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wtt精心整理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客朋友们好!欢迎游览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际地质公园是20xx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的,20xx年7月破土动工,20xx年9月29日对外开放。
开放三年多来,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已经成为朝阳改革开放和对外宣传的一张烫金名片。
优越的地理位置。
朝阳市地处中国版图咽喉部,辽、翼、蒙三省区交汇处。
东接沈阳、鞍山等辽宁中部城市群,西接京、津、唐等环渤海城市,北依内蒙古腹地,南临渤海,为辽西沿海城市。
便利的交通条件。
朝阳机场可以起降中型客机,并开辟有直达北京等城市的航线;境内有六条铁路通过;朝阳、锦赤、京四、凌源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独特的旅游资源。
朝阳是方神奇的土地,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和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是朝阳在全球注册的商标;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就是依托朝阳出土的具有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层位最丰、科研价值最高、未知领域最广六个“世界之最”,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珍奇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在距市中心仅7.5公里的上河首化石产地建设的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地质遗址性主题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70公顷,苍松叠翠,绿草如茵,景色宜人。
不仅有陈列世界上独一无二化石标本的古生物博物馆、原生态的化石发掘现场、气势磅礴的木化石林,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深林迷宫、三叠戏水、鱼类乐园、珍奇石艺展交中心和乡土气息浓郁的三燕民俗村等。
已成为人们充分感受被层层淹没的岁月和亿万年前纷繁的世界,触摸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体验自然、增长知识、追思遐想、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按照公园总体规划、正在建设地质长廊、欢乐谷,并依托公园,建设朝阳文化产业园区。
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玩的开心。
【辽西为何成为古生物化石聚宝盆】中国辽西古生物化石
![【辽西为何成为古生物化石聚宝盆】中国辽西古生物化石](https://img.taocdn.com/s3/m/d12895ca2f60ddccdb38a066.png)
【辽西为何成为古生物化石聚宝盆】中国辽西古生物化石电影《侏罗纪公园》大家都很熟悉,可是你知道在我国辽宁省西部有一处“白垩纪公园”吗?与电影相比,这里所创造的奇迹可是实实在在的: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件件重要化石不断涌现。
从鱼类开始,到两栖类、爬行类(龟鳖类、蜥蝎类、离龙类、翼龙类、兽脚类、蜥脚类、鸟脚类),再到鸟类,一直到哺乳类都有发现,另外还有很多被子植物。
对于研究古生物的科学家来说,辽西简直是一座天然的化石宝库,而这一切源于辽西得天独厚的古地理背景和埋藏环境。
辽西与热河生物群位于辽西的朝阳、锦州是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地区,周边地区也有广泛的分布,比如内蒙古的东南部赤峰和河北省的北部承德等等。
因为这些地区原属热河省,所以早在1928年,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在他的著作中首次用“热河动物群”来命名为他所取得的一系列发现。
随后的发现不仅限于动物,还包括植物,所以就组成了“热河生物群”。
关于热河生物群时代的争议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发现,从脊椎动物组合来判定,它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的,同位素年龄测定也验证了这个结论。
也就是说,热河生物群的时代距今1.3~1.2亿年。
近年来,由于热河生物群引起广泛关注,使得辽西许多原本不为人所熟知的地方有了鼎鼎大名。
北票四合屯发现了大量的孔子鸟、带羽毛恐龙中华龙鸟、北票龙,中国鸟龙及其鱼类、两栖类、龟类、蜥蜴类、翼龙类、角龙类和哺乳类等,现已成为世界上一个最著名的化石地点,它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德国出始祖鸟的索伦霍芬,相邻的尖山沟很早前就发现过大量的鱼,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后来引起轰动是因为出土了第一个原始鸟类孔子鸟标本和哺乳类张和兽;而在张家沟发现了带有真正羽毛的兽脚类恐龙尾羽龙、原始祖鸟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白垩纪的“庞贝城”为什么在辽西地区有如此丰富、如此种类繁多的古生物化石?为什么它们保存得如此完整、如此精美?让我们先看一下近2000年前的庞贝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座意大利的古城在公元79年的时候,被强烈喷发的维苏威火山所掩埋。
朝阳_辽西_热河生物群_龙_鸟从此起飞
![朝阳_辽西_热河生物群_龙_鸟从此起飞](https://img.taocdn.com/s3/m/2a7b7fb469dc5022aaea0080.png)
化 石009年 第3期朝阳-辽西-热河生物群:“龙”-鸟从此起飞郭建崴 曹红艳热河,曾经是我们中国一个省的名称,衔接华北与东北大地。
1928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中首次提出了“热河生物群”这一名词,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
从此,热河生物群这一名称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地质学文献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热河省被撤消,其西部划归河北省,东部划归辽宁省。
原热河生物群的经典产地因此落在了今天辽宁省的西部,即辽西地区。
但是,热河生物群这一在地质古生物学界具有深刻影响的名称却沿用至今(图1)。
热河生物群所包含的生物组合十分丰富,它囊括了白垩纪早期众多门类的陆相化石生物,包括鱼类(图2)、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古植物及其孢粉,以及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双壳类、腹足类、节肢类(包括虾类、昆虫类和蜘蛛类)、介形虫等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的地质、石油和煤炭部门的科学工作者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已经发表的有关热河生物群的科研论文和学术专著就达200多篇(部)。
在这些灿若繁星的研究成果中,早期鸟类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最为亮丽的。
热河生物群中中国鸟、朝阳鸟、华夏鸟、孔子鸟、原羽鸟等一系列早期鸟类的发现和研究,打破了100多年来始祖鸟在鸟类早期演化研究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被誉为“中生代原始鸟类的灯塔”,“改写了鸟图1:热河生物群分布图 (周忠和供图)图2:狼鳍鱼——热河生物群典型代表 (周忠和供图)类进化的历史”。
除三十多种中生代鸟类之外,令世界古生物学家们赞叹不已的发现还有那些“龙模鸟样”的带毛恐龙,如中华龙鸟、小盗龙等等。
这些带毛恐龙的发现使得更多的科学家相信,一些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是恒温动物,鸟类则是从这些恒温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当中的某一种进化而来的。
鸟类起源——一个热议了140多年的科学之谜鸟类的起源是当今的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其间的争论已经有150多年了。
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毛发和软件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
![辽西首次发现保存毛发和软件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https://img.taocdn.com/s3/m/bfa2044c69eae009581becbf.png)
A
Hale Waihona Puke 描述 :未定 新 属种不 同 于张和 兽在 于具有 十分
发 育的前 附尖 , 成一 个 前 附尖 状 钩 ( )其 齿 式 形 图1 , 为 : / / 2 3 M4 6 1 3 C1 1 P / / 。未 定 新属 种 的齿 尖 B 3 ’ 和c( up n 近 于等 大 , 张 和兽 的齿 尖B’ C ssB ad C) 而 明 显 大 于齿 尖 c。在 未 定 新 属 种 中 ,上 臼齿 外 曲
正型 : 材料 为一块完整的保存有 毛发和软 体 印痕 的哺乳类化石标 本 ( )编号为NGMC 9 ~ 一i。 图1 , 一7 4 " 5
收 稿 E 期 :0 l O 1 ; 订 日期 :0 1 卜 1 l 2 0 一1- 修 8 20 一t 5
A 右 上 焉 的P LM_ 列 ; 左 下 景 的I 齿 到 ; 增 B 一 c 左 上颚 的P一 齿 列 ; 上 臼齿 M 一 ’M D一 的再 造 图
显收缩 的后 附尖区 ,但在 张 和兽 中没有 见到这种 情 况, 本文将 其 解释 为第4 上 臼齿 ( ) 个 M 。未定新 属 种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1期 1
20 0 2年 1 月
地 质 通 报
G Eo Lo G I CAL BU LLETI F N O CH I A N
V 0 21. o. l N 1
Jn, 0 2 a 20
辽西首次发现保存 毛发和软体 的 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
季 强
( 国地 质 科 学 院 地质 研 究所 , 京 1 0 3 ) 中 北 00 7
摘要 : 中囤辽 地区素 产出丰富多彩的中生代热河生物群闻名于世 。 特别是近几年来 , 区大量长羽毛的恐龙 、 该 原
有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作文四年级下册
![有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作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1875b0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6.png)
有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作文四年级下册篇1早就听说朝阳鸟化石公园很美,今天,爸爸带我和弟弟一起去参观鸟化石公园。在路上,我的心情很激动,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刚走到鸟化石公园里,一只霸王龙就把我吓的惊魂不定,你知道为什么吗?原来这只恐龙是机械做的,可以让他同时伸脖子,眨眼睛,而且它也会吼叫。我心想,如果它会跑就更好了,它一定就是仿生霸王龙了。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走了几圈,看到了一个叫沙氏中国袋兽的化石。原来它是从辽宁省凌源市著名热河生物群产地出土的呀!最后,我们来到了假火山附近的一个地方,我们就叫它“恐龙谷”。它的前面有一个小恐龙蛋。有趣的是上面还有一只小恐龙从蛋里探出头来呢!后面是三只庞大的恐龙。用英文说是:“very big!”爸爸告诉我,朝阳盛产化石,这里展出的仅仅是朝阳化石的一个“微缩景观”。朝阳出产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鸟化石和最古老的花化石,所以朝阳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看着这些化石,我仿佛穿过时光隧道走进了远古世界,看着这些,怎能不惊叹朝阳这片大地的美丽与神奇呢!篇2这一天,我们学校组织了游学活动。
我们要去朝阳鸟化石博物馆。
下面请我细细到来这次旅途吧!朝阳鸟化石博物馆建筑面积12300平方米,设有地球厅、科普厅、恐龙厅、热河生物群化石展厅、古植物化石展厅、硅化木工艺品展厅,陈展近千块古生物化石标本。
化石标本内容从无脊椎、昆虫、蜘蛛、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恐龙、翼龙类、哺乳动物、古植物等。
展品精美,内容丰富,并配有370块图板。
化石博物馆一楼主题是地球的起源。
主要展陈恐龙化石、各种矿石、地球形成、变迁的基本知识等,同时还可以体验火山喷发、地震等。
二楼主要展示鱼、鸟、植物、昆虫等精品化石。
三楼是哺乳动物起源、鸟类起源和人文化石,一馆阅尽亿万年,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朝阳鸟化石博物馆谱写了,从长出羽毛的恐龙到真正意义的鸟,解释了羽毛的起源和鸟的进化史,填补了从恐龙到鸟的空白,如孔子鸟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孔子,孔子鸟是有羽毛的,可以说恐龙是有带羽毛的。
解说鸟类的演化过程作文400字
![解说鸟类的演化过程作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1217d73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e.png)
解说鸟类的演化过程作文400字
鸟类是生物界中最具特色的动物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区别于其他类群的生物.鸟类具有羽毛、前肢特化成翼、中空的骨骼、角质嚎、叉骨、龙骨突的胸骨、尾宗骨、对握状的脚趾等,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长期以来,鸟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古生物学家们研究的热]领域,支持不同假说的学派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因受化石材料缺乏化石年代问题的影响,鸟类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无解之谜,困扰着人们长达100多年.近1二十年来,辽西热河生物群陆续发现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和早期鸟类化石,使鸟类起源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鸟类起源之谜逐渐被揭开,大量的化石为鸟类由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辽西热河生物群出土的大量带羽毛的恐龙化石和早期鸟类化石
的研究,无论从骨骼结构、羽毛特征、化石年代上都填补了鸟类起源研究的空白,充分证明了鸟类是由兽脚类恐龙起源进化来的。
所以说,近鸟应该是比始祖鸟原始,处于恐龙和始祖鸟中间的一个物种.近鸟在从恐龙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侏罗纪一度没有带毛恐龙记录的空白,为鸟类的兽脚类恐龙起源说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的证据。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https://img.taocdn.com/s3/m/7e5dc03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9.png)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游览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
辽宁朝阳鸟化石国际地质公园是2004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的,2006年7月破土动工,2007年9月29日对外开放。
开放三年多来,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已经成为朝阳改革开放和对外宣传的一张烫金名片。
(1)优越的地理位置。
朝阳市地处中国版图咽喉部,辽、翼、蒙三省区交汇处。
东接沈阳、鞍山等辽宁中部城市群,西接京、津、唐等环渤海城市,北依内蒙古腹地,南临渤海,为辽西沿海城市。
(2)便利的交通条件。
朝阳机场可以起降中型客机,并开辟有直达北京等城市的航线;境内有六条铁路通过;朝阳、锦赤、京四、凌源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3)独特的旅游资源。
朝阳是方神奇的土地,地球上第一朵花绽放和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是朝阳在全球注册的商标;辽宁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就是依托朝阳出土的具有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层位最丰、科研价值最高、未知领域最广六个“世界之最”,系统完整的“热河生物群”珍奇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在距市中心仅7.5公里的上河首化石产地建设的集科研、科普休闲、娱乐于一身的地质遗址性主题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70公顷,苍松叠翠,绿草如茵,景色宜人。
不仅有陈列世界上独一无二化石标本的古生物博物馆、原生态的化石发掘现场、气势磅礴的木化石林,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深林迷宫、三叠戏水、鱼类乐园、珍奇石艺展交中心和乡土气息浓郁的三燕民俗村等。
已成为人们充分感受被层层淹没的岁月和亿万年前纷繁的世界,触摸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体验自然、增长知识、追思遐想、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中华龙鸟的介绍
![中华龙鸟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3bdfe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0.png)
中华龙鸟的介绍
中华龙鸟是一种小型食肉恐龙,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
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
它的体长约1米,体重约3千克,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和较为发达的上下肢。
体色是灰色,具有短毛,具有类似鸟类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显示了小型草食性动物向鸟类演化的过渡性。
中华龙鸟的发现提供了从草食性恐龙向鸟类进化的新证据,并且研究证明,这种小型草食性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渐渐长出羽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石009年 第3期朝阳-辽西-热河生物群:“龙”-鸟从此起飞郭建崴 曹红艳热河,曾经是我们中国一个省的名称,衔接华北与东北大地。
1928年,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在科学巨著——《中国地质史》中首次提出了“热河生物群”这一名词,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
从此,热河生物群这一名称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地质学文献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热河省被撤消,其西部划归河北省,东部划归辽宁省。
原热河生物群的经典产地因此落在了今天辽宁省的西部,即辽西地区。
但是,热河生物群这一在地质古生物学界具有深刻影响的名称却沿用至今(图1)。
热河生物群所包含的生物组合十分丰富,它囊括了白垩纪早期众多门类的陆相化石生物,包括鱼类(图2)、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古植物及其孢粉,以及无脊椎动物类群中的双壳类、腹足类、节肢类(包括虾类、昆虫类和蜘蛛类)、介形虫等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的地质、石油和煤炭部门的科学工作者在辽西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已经发表的有关热河生物群的科研论文和学术专著就达200多篇(部)。
在这些灿若繁星的研究成果中,早期鸟类的发现和研究可以说是最为亮丽的。
热河生物群中中国鸟、朝阳鸟、华夏鸟、孔子鸟、原羽鸟等一系列早期鸟类的发现和研究,打破了100多年来始祖鸟在鸟类早期演化研究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被誉为“中生代原始鸟类的灯塔”,“改写了鸟图1:热河生物群分布图 (周忠和供图)图2:狼鳍鱼——热河生物群典型代表 (周忠和供图)类进化的历史”。
除三十多种中生代鸟类之外,令世界古生物学家们赞叹不已的发现还有那些“龙模鸟样”的带毛恐龙,如中华龙鸟、小盗龙等等。
这些带毛恐龙的发现使得更多的科学家相信,一些小型的兽脚类恐龙是恒温动物,鸟类则是从这些恒温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当中的某一种进化而来的。
鸟类起源——一个热议了140多年的科学之谜鸟类的起源是当今的科学研究热点之一,其间的争论已经有150多年了。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鸟类起源假说,即恐龙起源说、鳄类起源说、槽齿类爬行动物起源说。
赫胥黎最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鸟类是恐龙的后代这一观点,最早是由被称为“达尔文斗犬”的进化论捍卫者赫胥黎在140多年前提出来的。
在1868年的一次皇家学会讲座中,赫胥黎阐明了他的观点:如果各种动物都是来自同一祖先,那么在鱼类和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与哺乳动物等这样的纲之间一定有很大的空白。
例如,在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看来是有一个大空白,但在德国巴伐利亚的索伦霍芬发现的始祖鸟(图3)就确实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半爬行动物半鸟类:它有羽毛,但又有牙齿,有很长的尾椎骨和指。
由于鸟类是用后肢跳跃和行走的,而当时所知道的直立的禽龙以及与它同源的动物的两条后肢“惊人地近似”图3:始祖鸟化石 (周忠和供图)于鸟类,这为赫胥黎提供了鸟类祖先的第一条线索。
在巴伐利亚板岩矿床发现的与始祖鸟生活在一起的小小的美腭龙,身长只有150厘米左右,后肢又细又长,外观、大小和形态更接近早期的鸟类,因此自然地被认为与鸟类有亲缘关系。
赫胥黎还讨论了有关发现于美国康涅狄克州和马萨诸塞州的三叠纪新红砂岩层中的“鸟”脚印的问题。
那些脚印化石是在康涅狄克河的一段切割河谷中发现的,是一些大大小小的三趾和四趾的两足行走动物留下的。
赫胥黎认为,较小的脚印是鸟类留下的,但很多遗迹(特别是巨大的三趾印痕)是恐龙的足迹。
正是因为人们很容易把这些鸟类和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迹搞混,也就使得鸟类和恐龙类之间的相似性更加突出了。
而现在我们知道,所有那些脚印都是远古时代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留下的,当时鸟类还没有出现呢。
但就当时人类的知识水平而言,赫胥黎能够由这些脚印推测出鸟类与恐龙有亲缘关系,是他把古生物学引向成为进化论佐证的一个重大贡献。
百余年来的争论赫胥黎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以后,这一假说在当时曾经盛行一时,但同时,它也遭到了一些科学家的反对。
对这一假说的真正4化 石009年第3期化 石009年 第3期冲击发生在1913年。
当时,南非著名古生物学家布罗姆教授详细描述了一种叫做假鳄类的槽齿类爬行动物化石之后,正式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比恐龙更为原始的槽齿类的新假说。
更大的冲击来自于1926年,丹麦著名古生物学家海曼教授出版了一部阐述鸟类进化问题的经典著作——《鸟类起源》,有力地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槽齿类的假说。
由于这部书的权威性,其强大的影响力造成的结果是尽管有一些科学家反对,但在随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几乎所有涉及鸟类起源问题的科学论文和教科书都把鸟类的槽齿类起源假说作为了定论,而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则到了几乎被人遗忘的地步(图4)。
到了1970年,高尔顿提出的鸟类与鸟臀类恐龙具有较近亲缘关系的看法又掀起了关于鸟类起源问题争论的新浪潮。
1972年,英国科学家沃尔克教授又提出了鸟类与鳄类亲缘关系较近的假说。
1973年,奥斯特姆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和分析复活了赫胥黎提出的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图4:Megalancosaurus,一种初龙类,被鸟类槽齿类起源论的发展者认为与鸟类亲缘关系密切 (周忠和供图)假说。
有趣的是,高尔顿在提出鸟类的鸟臀类恐龙起源假说后不到4年就因为折服于奥斯特姆的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论而毅然放弃了自己的观点。
奥斯特姆只剩下了两个对手:传统的槽齿类起源假说和沃尔克的鳄类起源假说。
这三大学派的支持者们在当时互不相让,使得鸟类起源问题在古生物学界呈现为三足鼎立的状态。
而更加有趣的是,鸟类起源于鳄类学派的开山鼻祖沃尔克经过一番思考后在1985年宣布,由于自己原先的观点太缺少证据而难以继续维持。
然而,正当这一学派的追随者们大失所望之际,沃尔克却在1991年不知受到什么灵感的触发忽然又向同行们宣布他的鳄类起源论仍然可以成立。
可是,还没有等到他的追随者们为他庆祝,沃尔克却又一次做出了令世人惊讶不已的举动。
他在1992年6月给许多同行们写信,再次认为鳄类起源假说缺乏证据,同时他还就如此反复无常而向同行们表示道歉。
不过,沃尔克的追随者们却并没有完全跟着他倒戈。
立场最坚决的要数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马丁教授,他从1979年开始连续发表了多篇论文,依赖着对鸟类与鳄类头骨解剖特征的比较,继续坚持着鸟类的鳄类起源假说。
与之相对,奥斯特姆的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假说主要依据的是鸟类与虚骨龙类在身体骨骼上的相似。
不久,奥斯特姆的追随者也从头骨特征上找到了支持兽脚类恐龙起源假说的新证据。
很快,奥斯特姆的观点得到了绝大多数恐龙专家的支持。
不过在当时,对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假说的攻击并没有因为这一学说的声势日益浩大而有丝毫的减弱,其最主要的原因包括:1、多数被奥斯特姆用来与始祖鸟进行对比的虚骨龙类的时代不是比始祖鸟晚就是差不多,反对者质疑,时代上如此接近的两类动物怎么会存在祖裔关系呢?2、虚骨龙类本身已经是比较特化的类的类群,因而不能作为始祖鸟的祖先;3、虽然虚骨龙类和鸟类确实存在很大的相似,但是这些相似完全可能是平行进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完全可能由各自独立的进化而获得,因而并不能表明它们之间实际存在什么密切的关系。
然而,不管争论是多么地持久激烈,因为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古生物学界开始慢慢盛行的分支系统学分类学派在许多问题上的观点不谋而合,奥斯特姆所复活的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的假说还是在古生物学界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使得许多科学家相信,鸟类是恐龙的后裔,为此,他被美国费城科学院授予了海登奖章。
热河生物群中的鸟类大发现,为鸟类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大量证据第一声春雷:三塔中国鸟早期的鸟类由于数量和种类非常贫乏,能够侥幸变成化石的机会微乎其微。
例如,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化石自1861年至今140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发现了九具骨架化石和一件羽毛标本。
那么,始祖鸟之后,白垩纪的鸟类化石情况又如何呢?鱼鸟和黄昏鸟也是早在19世纪就被发现了,它们都是白垩纪晚期的鸟类,由于世界各地发现的白垩纪晚期的鸟类屈指可数,化石又大多残缺不全,因此至今它们依然是白垩纪晚期地层里保存最好的鸟类化石。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科学界对于鸟类如何从1亿5千万年前的祖先始祖鸟演化到距今不到1亿年的较为进步的鸟类这一过程几乎是一无所知。
即便偶尔出现一点零星的发现,也只不过是一些单个的羽毛或者是十分破碎的骨头化石。
它们仅仅能够表明一些鸟类的存在,对于探讨鸟类的早期进化几乎做不出什么贡献。
而1982年一件很不完整的鸟类化石骨架在蒙古被发现,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极大惊喜;随后,我国甘肃发现了一块也不完整的鸟类后肢骨骼的化石(图5);接着,科学家又在西班牙的一些不同地点发现了一些羽毛化石和两具较为完整的骨架。
可惜的是,这一系列发现中都没有头部骨骼。
不过,这些接二连三的发现还是不断地激起了科学家对解决白垩纪早期鸟类演化问题的希望。
而且,恐怕谁也不会预料到,所有这些发现都只不过是即将来临的更大发现的前兆。
几年后,我国的辽西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完整、精美而且在鸟类进化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白垩纪早期鸟类化石,引起了早期鸟类进化研究的革命。
图5:甘肃鸟化石 (周忠和供图)辽宁省朝阳县有一位农民对科学有一种独特的爱好,并且因此学习和掌握了相当的古生物化石知识。
在农闲时节,他跑遍了家乡周围的山山水水,采集了不少古生物化石。
1987年的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一块保存相当完整的鸟类化石。
化石发现于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中,科学家根据产出层位的植物孢粉分析,标志其时代为大约距今1亿3千多万年。
这件标本除了胸部等个别骨骼缺失之外,头后骨骼保存十分完整。
这一标本经过6化 石009年第3期化 石009年 第3期北京自然博物馆年轻的古生物学家饶成刚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另一名年轻的恐龙专家塞雷诺的共同研究,最后定名为三塔中国鸟。
“中国鸟”的意思,显而易见是代表在中国发现的;“三塔”则是对化石出土地区的一种纪念,因为在化石点附近,三座辽金时代的古塔在那里已经耸立了1千多年。
研究者当时宣布,三塔中国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会飞的鸟类(图6)。
图6:三塔中国鸟化石 (周忠和供图)周忠和的“改行”机遇1990年7月,一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年古鱼类学家金帆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正在辽宁西部的朝阳地区跋山涉水,广泛采集鱼类化石。
队伍中有一位刚刚毕业不久的硕士,名叫周忠和,他分工负责课题组发现的鲟类化石的研究。
盛夏的骄阳烤得大地火一样的热,可是几位年轻的科学家每天依然是挥汗如雨地坚持着。
在距离三塔中国鸟发现地点不到 0公里的一道小河沟里,周忠和发现了一块看似很不起眼的鱼类化石。
但是他这一发现却是非常的重要,因为这块化石是白鲟科的鱼类,是现代生活着的长江白鲟的最早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