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承德地区热河生物群化石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合集下载

热河生物群研究简史

热河生物群研究简史

一、热河生物群研究简史1923年,葛利普(A. W. Grabau)将当时热河省凌源县附近含化石的地层定名“热河系(Jehol Series)”,1928年,Grabau提出“热河动物群Johol Fauna)1962年,顾知微提出“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和“热河群(Jehol Group)”热河生物群早期研究中的三个代表性化石属种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三尾拟蜉蝣(Ephemeropsis trisetalis)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辽西热河群地层中发现了数十个重要的以鸟类和恐龙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化石点:1988年,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乡发现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1990年,周忠和在朝阳波罗赤九佛堂组中发掘出燕都华夏鸟(Cathayornis yandica)1993年,在辽西的北票县上园镇尖山沟义县组下部发现了原始鸟类——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和原始哺乳类——五尖张和兽(Zhangheotherium quin quecuspidens)二、热河群地层层序与化石层位热河群含5个主要化石层位,自下而上分别是:I.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热河龙——爬兽组合;II.义县组下部(尖山沟层):中华狼鳍鱼——孔子鸟组合;III.义县组中部(大王杖子层):戴氏狼鳍鱼——潜龙——辽西鸟组合;IV.义县组上部(金刚山层):室井氏狼鳍鱼——满洲满洲龟组合;V.九佛堂组(波罗赤层):吉南鱼——华夏鸟——朝阳鸟组合三、热河生物群的组合特征I.陆家屯化石层重要产地:北票县的陆家屯、小北沟、南岭;义县的六台等地生物组合特征:富含小型鸟脚类恐龙——上园热河龙(Jeholosaurus shangyuanensis)上园热河龙(Jeholosaurus shangyuanensis)鹦鹉嘴龙大型原始哺乳类——强壮爬兽(Repenomamus robustus)II.尖山沟化石层重要产地:北票四合屯、尖山沟生物组合特征:脊椎动物化石极度丰富,共计有30属35种,其中富含:中华狼鳍鱼中华狼鳍鱼潘氏北票鲟孔子鸟(数千件)带“毛”恐龙:6种带“毛”的恐龙:6种原始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s prima)粗壮原始鸟(Protarchaeopterys robusta)邹氏尾羽龙(Caudipterys zoui)董氏尾羽龙(Caudipterys dongi)意外北票龙(Beipiaosaurus inexpectus)千禧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millenii)III.大王杖子化石层重要产地:凌源县大王杖子乡,现称宋杖子乡)生物组合特征:富含戴氏狼鳍鱼、潜龙和辽西鸟戴氏狼鳍鱼(Lycoptera davidi)凌源潜龙(Hyphalasaurus lingyuanesis)楔齿满洲鳄(Monjurosuchus splendens)杨氏锦洲龙(Jinzhousaurus yangi)娇小辽西鸟(Liaoxiornis delicatus)丰宁原羽鸟(Protopterys fengningensis)IV.金刚山化石层:重要产地:义县金刚山生物组合特征:脊椎动物化石属种较单调,仅有4属4种室井氏狼鳍鱼(Lycoptera muroii)满洲满洲龟(Manchurochelys manchuensis)楔齿满洲鳄(Monjurosuchus splendens)细小矢部龙(Yabeinosaurus tenuis)V.波罗赤化石层重要产地:朝阳县波罗赤、上河首生物组合特征:脊椎动物化石丰富,15属17种,富含:长头吉南鱼(Jinanichthys longicephalus)燕都华夏鸟(Cathayornis yandica)郑氏波罗赤鸟(Boluochia zhengi)朝阳长翼鸟(Longipteryx chaoyangensis)热河生物群:动、植物各门类齐全,数量极其丰富。

早白垩世热河群暴龙类化石及其演化意义

早白垩世热河群暴龙类化石及其演化意义

早白垩世热河群暴龙类化石及其演化意义热河群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热河盆地的一系列早白垩世地层,被广泛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早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这个地区保存了许多暴龙类化石,对于了解暴龙类的演化和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白垩世是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而暴龙类是当时最重要的肉食动物。

热河群保存了大量暴龙类化石,包括暴龙的祖先以及其他较小的暴龙类恐龙。

这些化石的研究揭示了暴龙类的演化历程。

早白垩世的恐龙群落结构与中晚侏罗世有所不同。

在早白垩世,暴龙类逐渐成为了掌握陆地的顶级掠食者,它们的体型庞大且具有惊人的速度和咬合力。

而在中晚侏罗世,暴龙类还只是恐龙群落中的一种常见中型掠食者。

热河群的暴龙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暴龙类兴起和成为陆地生态系统顶级掠食者的重要线索。

热河群的暴龙类化石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暴龙类的生存策略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信息。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早白垩世的暴龙类可能是主要以活动的草食动物为主食的。

这与中晚侏罗世的暴龙类以较大的蜥脚类恐龙为主要猎物的情况有所不同。

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早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以及草食恐龙种类和数量的增加所导致的。

热河群的暴龙类化石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暴龙类羽毛演化的重要线索。

在热河群中发现的一些较小的暴龙类化石上保存了羽毛的化石结构,说明暴龙类在早白垩世已经具有羽毛。

这一发现证实了暴龙类的羽毛早在白垩纪就已经出现,而不仅仅是后来的进化产物。

热河群中保存的暴龙类化石对于我们了解暴龙类的演化和生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揭示了暴龙类在早白垩世的兴起和成为陆地生态系统顶级掠食者的过程,以及暴龙类的生存策略和生态环境的变化。

热河群中的暴龙类化石还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暴龙类羽毛演化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暴龙类的演化和生态环境。

辽西冀北地区中生代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辽西冀北地区中生代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辽西冀北地区具有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产生新事物的地质构造与环境。

例如,”热河生物群”这一专有名词的出现是因为种类繁多,世界罕见的古生物化石在辽阳朝阳及其周边地区大量的出现。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葛利普首次在第二十世纪发现和提出了“热河生物群”这个名词。

中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顾智伟教授在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中国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一书,整理出叶肢介和狼鳍鱼为“热河生物群”或“热河化石代表。

冀北辽西地区也因为这一发现而世界闻名,被业界称为世界第一大化石群,甚至被某些专家学者称为地质学的摇篮。

1.2该地区的研究意义伴随着金属矿和油气勘探的发展,地球物理的重要性渐渐被人所知.随着对于地球物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对于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方面的显著进步,使得其勘探能力显著提高.当前国内地表区域范围内的大部分油气和矿产已被查明,但是在地表1000米及其以下地区仍蕴藏着大量的化石能源,然而传统的技术勘查手段已经被证明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得到的数据不太准确,所以更加准确和科学以及安全的地球物理的找矿找油气方法开始焕发光彩,而在所有的时代中,中生代一直是国内外研究领域中的重中之中,因为工业它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生物大爆炸等原因,导致这里富集有丰富的矿产、油气、煤等重要的血脉。

所以研究辽西冀北地区中生代的地球物理场特征,对利于用物探的方法来找矿找油气具有极大的指示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论文需要考虑到辽、冀、蒙三省交界及其相邻地区,以及有关重力场和磁场的相关理论,前期在对这两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搜集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如下表所示:表1-1收集到的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归纳研究领域中文文献数量外文文献数量备注辽西冀北地区古生物及生物地层归属30 40所有的外文文献均来自于SCI及science direction盆地构造背景及大地演化28 8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测年 23 7盆地沉积特征,层序及地层界线 20 4重、磁场特征 8 2总计 109篇 61篇总计:171篇1.3.1辽西冀北地区的研究现状根据近10年的科研论文汇总表和分类(表1-1),在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研究发现是最大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方面。

热河生物群的非鸟兽脚类恐龙研究进展

热河生物群的非鸟兽脚类恐龙研究进展

热河生物群的非鸟兽脚类恐龙研究进展Ξ姜 涛,马成龙(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59) 摘 要:自从1996年中华龙鸟的问世,热河生物群就不断诞生出新的恐龙化石,成为国内外恐龙研究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焦点,本文详细汇总了我国热河生物群的小型非鸟兽脚类恐龙,对这些出土化石的分类位置,鉴定特征以及科学意义进行陈述,并总结了我国在小型兽脚类恐龙研究领域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热河群;义县组;兽脚类;鸟类;分支系统 中图分类号:O 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20—0007—021 热河群简介热河群包括大北沟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分布于辽宁的西部、河北的北部和内蒙古的东南部。

相同时期的沉积地层遍布中国北部以及相毗邻的东亚和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蒙古、西伯利亚、日本和韩国。

义县组和九佛堂组呈整合接触,层状地层从微弱到发育良好,都是早白垩世时期的古湖泊环境沉积地层,以硅质碎屑物沉积为主形成一个沉积序列,包含砂岩和页岩,夹杂薄层的火山灰,其中义县组还沉积几套主要由玄武岩和安山岩组成的火山岩层。

热河群主要有五个层位出产恐龙化石,包括义县组的陆家屯层、尖山沟层、大王杖子层;九佛堂组的上河首层和梅勒营子层。

根据最新的测年数据显示,热河群的年龄应该在131-120M a,时间跨度为11M a 。

2 非鸟兽脚类恐龙化石研究状况热河生物群非鸟兽脚类恐龙名录及分类位置蜥臀目Saur ishcia 兽脚亚目Theropoda 虚骨龙类Coelurosaur ia 美颌龙科Com psognath idae原始中华龙鸟Sino saurop teryx pr i m a 东方华夏颌龙H uax iagnathus o riental is 巨型中国美羽龙S inoca lli op teryx gigas 似鸟龙科O rnithom i m idae东方神州龙Shenzhou sau ru s o rienta lis 3董氏中国似鸟龙Sino rn ithom i m u s dongi 暴龙超科Tyranno sauridea 奇异帝龙D il ong pa radoxus 3五彩冠龙G 手盗龙类M 未定科Fam ily indet.粗壮原始祖鸟P ro tarchaeop te ryx robu st 长掌义县龙Yixano sau rus longi m anus3道虎沟足羽龙Pedopenna daohugouen sis 窃蛋龙科O virap tor idae高氏切齿龙Incisivo sauru s gau thie ri 尾羽龙科Caudi p te ridae邹氏尾羽龙C audip teryx z ou i 董氏尾羽龙C audip teryx dongi义县似尾羽龙S i m ilicaudip teryx yixianensis 镰刀龙超科Ther izinosauro idea意外北票龙B e i p iao sauru s inexpectus 驰龙科D rom aeo sau ridae千禧中国鸟龙S ino rnitho sauru s m illenii 郝氏中国鸟龙S ino rnitho sauru s haoiana 赵氏小盗龙M icro rapto r zhaoianus 顾氏小盗龙M icro rapto r gui陆家屯纤细盗龙Grac il irap to r lujia tunensis 华美金凤鸟J infengopt eryx elegan s 奥氏天宇盗龙T ianyurapto r ostrom i 3精美临河盗龙L inherap to r exquisitus 3二连巨盗龙G igantorap to r erl ianensis 伤齿龙科T r oodon tidae 龙寐龙M ei long张氏中国猎龙S inovena to r changii 大齿窦鼻龙Sinusona su s m agnodens 3杨氏中国鸟脚龙S inornitho ide s yongi 3赫氏近鸟龙A nch i o rn is H ux leyi(注:3表示与热河群层位相当但不属于热河群的重要的恐龙新属种)非鸟兽脚类恐龙与鸟类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前肢7 2010年第20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Ξ收稿日期6uan long w uca ii an irap tora:2010-0-20比后肢短,而鸟类通常前肢长于后肢;非鸟兽脚类恐龙的第一趾不反转,不具有对握能力,而鸟类的第一趾通常反转,具有对握能力。

热河生物群热河文化的征文

热河生物群热河文化的征文

热河生物群热河文化的征文
热河生物群和热河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热河生物群和热河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我们理解古代生物和文化的影响。

热河生物群是指在早白垩纪(约1.25亿年前)沉积的热河组中发现的化石生物群。

这个生物群以其丰富的化石和多样性闻名于世,包括了许多早期鸟类、恐龙、哺乳动物、鱼类、昆虫和植物的化石。

这个生物群的发现,为我们理解早期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热河生物群的特点是其化石的保存状态非常好,许多化石甚至保存了羽毛、皮肤和内脏的细节,这为我们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此外,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种类非常丰富,包括了许多早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些化石为我们理解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早期进化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热河文化是指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在今辽宁省南部、河北省东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的一种考古文化。

热河文化的特点是其陶器的制作技术非常精湛,陶器的形式和装饰风格也非常独特。

此外,热河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玉器,这些遗物为我们理解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热河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农业的发展程度非常高,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农作物种子和农具,这表明热河文化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

此外,热河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这些骨骼的分析表明热河文化的人们已经开始进行畜牧业。

总的来说,热河生物群和热河文化是我们理解古代生物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生物的进化。

热河生物群征文

热河生物群征文

热河生物群征文热河生物群是中国辽宁省热河县地区发现的一处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群。

这个古生物群的年代相当于1.30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是一个极其珍贵的化石遗址。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震撼,也为科学家们研究古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种类繁多,包括恐龙、鸟类、哺乳动物、昆虫、植物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被誉为“中国霸王龙”的暴龙,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暴龙化石之一,也是热河生物群最具代表性的化石之一。

除了暴龙,热河生物群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恐龙化石,如始祖鸟、蜥脚类恐龙等,这些化石为研究恐龙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除了恐龙,热河生物群中还有大量的鸟类化石。

这些鸟类化石的存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并进一步支持了恐龙和鸟类的密切关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称为“中国鸟的祖先”的始祖鸟化石,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始祖鸟化石之一,为人们揭示了鸟类起源和演化的奥秘。

热河生物群中还有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如早期真兽类、原始哺乳动物等。

这些化石为研究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同时,热河生物群中的昆虫化石也非常丰富多样,为研究古昆虫的进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科学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研究侏罗纪晚期的生物演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种类繁多,涉及到恐龙、鸟类、哺乳动物、昆虫、植物等各个方面,可以为科学家们还原当时生物群落的样貌,揭示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也为恐龙和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始祖鸟化石的存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恐龙,并进一步支持了恐龙和鸟类的密切关系。

这为研究恐龙和鸟类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也对于研究古植物和古昆虫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和昆虫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热河生物群中的植物和昆虫化石可以为科学家们还原古植物和古昆虫的形态和生态习性,揭示它们的演化历史和环境适应性。

热河生物群作为一个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群,为科学家们研究古生物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承德热河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承德热河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承德热河地质博物馆观后感
承德热河地质博物馆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热河景区内,是一座以地质学为主题的博物馆。

近日,我有幸前往参观了这座博物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馆内空气清新,环境整洁。

我发现大厅中央巨大的地球模型,它既是一个装饰物,又是一个亮眼的展览品,宛如一颗巨大的宝石,给整个大厅增添了无限的色彩和生机。

在大厅两旁,还陈列着许多地质标本,展示了地球的各种矿石、岩石,甚至是化石,非常精美。

通过大厅,我来到了展厅区域。

在展厅中,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地质特征、地质历史以及火山、地震等地质现象。

其中最打动我的是一个沙盘模型,模型还原了承德市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变迁的过程,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来了解每个地质特征的详细资料。

我在沙盘前驻足良久,领略到了地质学的奇妙和复杂。

此外,博物馆还有一些实物展览,如各种地质工具、矿石、化石和矿石开采的过程等。

这些实物的展示丰富了展馆的内容,增加了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感。

我还参加了一个地质学讲座,讲座内容通俗易懂,老师用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生动地介绍了地球的起源、地理特征以及地质学的研究方法,让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总的来说,我对承德热河地质博物馆的参观体验非常满意。

这里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设计独特精美,让观众能够亲身体验
和感受地质学的魅力。

无论是对于专业人士还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都能够在这里获得知识和愉悦。

我相信,在未来,这座博物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热河生物群--朝圣中生代生命演化圣地

热河生物群--朝圣中生代生命演化圣地

热河生物群--朝圣中生代生命演化圣地
邢立达
【期刊名称】《自然杂志》
【年(卷),期】2005(027)001
【摘要】@@ 研究热河生物群,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重构中生代晚期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评述了热河生物群的整体面貌,包括热河生物群的背景、地质年代与环境、各门类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生物演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总页数】5页(P20-24)
【作者】邢立达
【作者单位】系统工程师,美国古世界研究基金会中国网站;中国恐龙网总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
【相关文献】
1.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J], 周忠和
2.辽西晚中生代火山活动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 [J], 李大明;李齐;郑德文
3.辽西晚中生代火山活动与热河生物群的时代 [J], 李大明;李齐;郑德文
4.辽西晚中生代热河生物群中首次发现具胚胎的软壳蛋化石 [J], 季强;姬书安;程延年;尤海鲁;吕君昌;袁崇喜
5.热河生物群--探索中生代生命演化的世界级化石宝库 [J], 周忠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是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分布于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南部)的一个中生代动植物化石群、生物群。

这一生物群初始以“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为代表,辽西地区是研究热河生物群的经典地区,包括义县组和九佛堂组两个地层,共跨越约1800万年。

这里保存了大量精美的化石,含20多个重要生物门类:无颌类、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类群,以及无脊椎动物的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类、介形虫类、虾类、昆虫和蜘蛛类,轮藻、各类陆生植物(含被子植物)等。

生物组成:热河生物群可以分为热河动物群和热河植物群两部分,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植物化石的发现和了解都不多,所以主要的研究实际上是针对热河动物群的。

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往昔的“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戴氏狼鳍鱼”已不能概括热河生物的面貌。

热河动物群至少包括了腹足类、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蛛形类、昆虫、鱼类、两栖类、龟鳖类、离龙类、有鳞类、翼龙、恐龙、鸟类和哺乳动物等主要门类。

其中,每一个门类又包括了多个次一级的分类单元。

热河植物群和动物群相比,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已经发现的植物有苔藓、蕨类、银杏、苏铁、松柏类和开花的植物。

其中,银杏、苏铁、松柏类尤其丰富。

被子植物也正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

著名的种类有辽宁古果、中华古果。

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大纲

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大纲

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大纲古生物化石是揭示地球历史和生命进化的重要证据。

在中国河北省的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中,我们将带您进入一个奇妙的世界,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以下是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的大纲。

一、引言1.1 介绍古生物化石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1.2 说明热河地区作为古生物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发现地的背景。

1.3 简要介绍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的目的和内容。

二、地质背景2.1 介绍热河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历史。

2.2 解释为何热河地区成为了古生物化石保存的独特场所。

三、生命的起源和演化3.1 揭示地球生命的起源和早期生命的发展。

3.2 展示热河地区的古生物化石,以示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3 解释生命的进化过程,包括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演化。

四、早期生物的化石4.1 展示热河地区早期生物的化石,如古菌、原始细胞等。

4.2 介绍这些早期生物的特点和研究成果。

五、古代生物的化石5.1 展示热河地区古代生物的化石,如古藻类、古动物等。

5.2 介绍这些古代生物的生态和地质时期。

六、恐龙化石6.1 展示热河地区的恐龙化石,如兽脚类、鸟脚类等。

6.2 介绍这些恐龙的特点、生态习性和灭绝原因。

七、古生物群落的重建7.1 使用古生物化石重建热河地区古生物群落。

7.2 解释古生物群落研究对生态学和古环境研究的意义。

八、生命的延续8.1 介绍热河地区的化石埋藏和保存方式。

8.2 解释古生物研究对现代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九、结语9.1 总结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的内容和意义。

9.2 鼓励观众继续探索和关注古生物研究的进展。

热河古生物化石展陈的大纲展示了热河地区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和地质历史,以及展陈中的主要内容,涵盖了生命起源、演化、早期生物、古代生物、恐龙化石等方面。

这样的展陈能够引起观众对古生物研究的兴趣,增强对生命演化和生态保护的认识,促进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希望这样的展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古生物研究,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参考。

热河生物群—朝圣中生代生命演化圣地

热河生物群—朝圣中生代生命演化圣地

小。

理论模型也越来越多,但实验的结果还不足以用来排除这些模型。

理论上也还没有一个能够为多数人接受的理论,这个困难毫不奇怪,因为暗能量的问题涉及到基本理论的最基础的部分。

仅仅从最简单的理论估算与实验值的巨大差别这一点,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我们对量子场论和引力的结合是多么的无知。

今后十年将是研究暗能量的关键十年,实验的发展将会帮助我们决定暗能量的性质,同时,我们相信基础理论包括超弦理论会有很大的发展,所以实验和理论将是相辅相成的。

最终对暗能量的理解将是本世纪物理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发展。

(2004年12月24日收到)The Problem of t he Theory of D a rk Energy L i Mia oProfessor ,I nstit 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hi nese Academy of Sci 2ences ,Beiji ng 100080Key words cos mology ,qua nt um gravity ,st ring t heory热河生物群———朝圣中生代生命演化圣地邢立达系统工程师,美国古世界研究基金会中国网站,中国恐龙网总编辑部,广东广州510000关键词 热河生物群 中生代 生物演化 地质年代 研究热河生物群,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重构中生代晚期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综合评述了热河生物群的整体面貌,包括热河生物群的背景、地质年代与环境、各门类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生物演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1.热河生物群背景介绍热河生物群形成于距今约1.2亿年的中生代早白垩世,它覆盖了现在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以及朝鲜和日本的一部分。

其中辽西地区是整个生物群分布的中心,保存了独特而完整的陆相中生代地层,细腻如脂的页岩等含火山灰的沉积保存了一个举世罕见的化石宝库。

1923年,美国地质学家、中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顾问葛利普教授(A.W.Grabau )在《中国地质学》中,把当时热河省凌源县附近含化石的地层定名为热河系(J eholSeries )。

冀北四岔口盆地早期热河生物群的埋藏环境分析

冀北四岔口盆地早期热河生物群的埋藏环境分析

冀北四岔口盆地早期热河生物群的埋藏环境分析尹永青;赵艳;郭颖;魏鑫森;王朝民;张福成【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年(卷),期】2024(14)5【摘要】热河生物群(约1.31~1.20亿年前)是世界级化石宝库,有关其化石大量且精美保存的埋藏机制是古生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目前关于早期热河生物群的埋藏环境研究进展与这些古生物的重要性并不相称。

河北省丰宁县四岔口盆地花吉营组地层埋藏有大量热河生物群化石,是早期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代表地。

本文对该地区一处新发现的大型恐龙化石赋存地层的沉积物进行了部分元素(包括Sr, Ba, Rb, Cr, V, Co, Hg和S)分析。

元素及其比值组合特征表明该地区存在明显的火山活动,且该组地层沉积于氧化–弱还原环境多次快速更替的淡水环境。

其中,S含量与V/Cr比值显著线性相关(r = 0.84;p < 0.01),指示可能是频发的火山运动导致古水体弱还原环境的多次出现。

与中–晚期热河生物群相比,早期热河生物群化石埋藏时的气候更加温暖湿润,埋藏水体也相对富氧。

【总页数】10页(P676-685)【作者】尹永青;赵艳;郭颖;魏鑫森;王朝民;张福成【作者单位】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临沂;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临沂;丰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承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冀北柳江盆地石炭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2.热河生物群的古生态与古环境:冀北,辽西叶肢介群落古生态与古环境重建3.冀北森吉图—四岔口一带晚中生代地层新认识4.冀北四岔口盆地早白垩世大型恐龙化石赋存地层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5.冀北承德盆地早白垩世火山-沉积地层地质年代学研究:对热河生物群时空演化的制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内蒙古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内蒙古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意义
马飞敏;高丽萍;王军有;高伟利;刘义川
【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
【年(卷),期】2022(31)6
【摘要】热河生物群是分布于亚洲东部早白垩世的著名古生物化石群,地质时代距今120~131 Ma.早期研究认为,热河生物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冀北、辽西等地区.直
到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地区开展专题区域地质研究,才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热河生物群化石分布区域和重要的化石产地.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东、西部白垩纪热河
生物群分布特征及地层对比研究,明确了内蒙古热河生物群分布区域、产出层位、
组合差异及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规律,进一步理清了内蒙古地区白垩纪沉积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与热河生物群辐射演化的制约和协同关系.
【总页数】9页(P729-737)
【作者】马飞敏;高丽萍;王军有;高伟利;刘义川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与国土资源储备交易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P532
【相关文献】
1.四川珙县石碑恐龙化石埋藏地红层分子化石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2.辽西北票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木化石的古气候、古环境和古生态意义
3.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上二
叠统—中下三叠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古环境指示意义4.四川剑门关侏罗——白垩系红层分子化石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5.陕南西乡寒武纪梅树村期微古生物群产出层位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河生物群 汪筱林

热河生物群 汪筱林

热河生物群汪筱林主讲人简介汪筱林,毕业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系。

1999-200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做博士后研究。

主要从事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的恐龙、翼龙以及地层、时代和环境背景研究,在Nature、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

内容简介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热河生物群》,大家知道,在整个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当中,生命的出现,已经有三十多亿年了,但是真正重要的出现,应该在我们国家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就是寒武纪大爆发,这是五亿多年前。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地方,那么这就是现在大家都叫它“白垩纪公园”,那么这就是我们辽西的,主要分布在辽宁西部的一个热河生物群。

热河生物群现在的化石比原来刚开始发现以后,远远多得多,就是说它从脊椎动物的鱼类开始,一直到两栖类,爬行类,那么爬行类包括很多很多的门类了,比如说龟鳖类、蜥蜴、离龙、翼龙,一直到恐龙,很多很多门类。

爬行类,那么再到鸟类,一直到哺乳类,都有发现。

另外很多被子植物,也在这儿发现了。

那么这样好的标本这样多,那么总得找出一个原因来,为什么在辽西地区有如此丰富、如此种类繁多的这个生物,这样的化石?另外一个就是它为什么保存得如此完整、如此精美?这个就是说我们从地质上和环境方面,从它埋藏学方面会给它一个解释的。

那么要形成化石,首先有这样几个阶段,一个就是它的生物群——当时的生物要非常丰富,生物丰富当然和它生存环境有关系,环境适宜生物生长繁盛,那么生物就越多。

第二个,就是死亡方式,就是它是正常的死亡,还是灾难性的死亡,比如说地震或者是火山爆发,这种灾难性的死亡,往往能形成很多这个生物使它保存起来。

第三个,就是搬运距离的远近,就是生物是在原地埋藏的,还是异地埋葬的,就是搬运远近的问题,第四个,就是埋葬速度,就是说生物是快速埋藏还是很缓慢地暴露在地表,有一段时间,第五个,就是埋藏环境,埋藏环境就是说在它生活的环境里边,原地死亡以后就埋葬呢,还是说它经过河流、风等等的介质搬运很长的距离,一段距离以后再埋藏;最后是时间,就是只要形成化石的话,必须有时间,没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就形不成化石。

热河生物群征文范文

热河生物群征文范文

热河生物群征文范文热河生物群是中国河北省热河县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群落,距今约为1.4亿年,属于晚侏罗世的地质时期。

这个独特的化石群落为我们了解古代地球生态系统的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对古生物学界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以其多样性和保存完整性而闻名,被誉为“古生物学宝库”。

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主要以昆虫为主,还有一些植物、鱼类和爬行动物的化石。

这些化石的保存状态非常出色,使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研究当时的生态系统。

热河生物群中最著名的化石之一是长尾鸟龙化石。

这种古代鸟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鸟类之一,其化石保存完整,包括羽毛、翅膀和尾巴等特征。

长尾鸟龙的发现对于揭示鸟类起源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古代鸟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除了长尾鸟龙,热河生物群中还发现了其他许多有趣的化石。

比如,一种叫做热河鸟的古代鸟类,它的骨骼结构与现代鸟类非常相似,被认为是鸟类进化的重要环节。

此外,热河生物群还包括了一些罕见的哺乳动物化石,如早期的有袋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

这些化石为我们了解古代哺乳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还为研究古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通过分析热河生物群中不同动物和植物的化石组合,科学家们能够重建当时的生态系统,推测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情况。

例如,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一种叫做植食性昆虫的化石表明当时的环境可能是湿润的森林。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演变。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不仅对古生物学研究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认识地球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通过研究这些化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起源和演化。

同时,热河生物群的研究也为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热河生物群是一个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群落,其多样性和保存完整性为科学家们研究古代生物和古地理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生态系统的变迁和地球生态演化的历史。

冀北寻鸟之旅

冀北寻鸟之旅

冀北寻鸟之旅王敏;王少彬【期刊名称】《化石》【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5页(P40-44)【作者】王敏;王少彬【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必胜的信心,我们出发了,去寻找生活在数亿年前的原始鸟类!这一天等待了好久,手边的地质锤早已蠢蠢欲动了!众多精美的化石发现在辽西这片神奇的土地,热河生物群为我们了解早白垩世生物圈的演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热河生物群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地。

热河生物群初期的化石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辽宁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区域地质作用的影响,辽宁西部地区缺失了热河生物群早期的地层,而这一时期的地层在河北北部广泛分布,因而探索热河生物群早期发展历史的工作集中在这片区域。

近年来,在河北北部地区发现了很多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例如:最原始的反鸟——原羽鸟、最早记录的孔子鸟——始孔子鸟、带有四根长尾羽的副原羽鸟,等等。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半截塔镇。

围场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是承德市最大的县,与内蒙古相邻,是通往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要道。

该地发育有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受多次火山喷发和区域构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很多山间小盆地,在野外剖面上常常看到火山岩侵入后期的沉积岩,或者后期的火山岩侵入早期的火山岩,与辽西地区相似,火山岩之间的沉积岩夹层常常保存有无脊椎动物、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化石,半截塔地区此前已经发现了包括蝾螈、华美金凤龙、围场鲎、叶肢介和昆虫在内的化石,不过在该地区还缺乏详细的地层对比和化石发掘工作,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不知道会给我们这些化石猎人带来怎样的惊喜。

我们一行8人从北京出发,到达营地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

营地设在当地村委会的两间平房。

迅速整理了房间,搭好了厨房之后,夜色就已经降临,怀着满心的期待,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自己如何从石板中找到化石。

鸟类化石的发掘工作,初期需要对当地的地层进行调查,然后选定合适的剖面进行详细的发掘,所以常常是一次野外实习只涉及几个发掘点。

漫话“热河动物群”

漫话“热河动物群”

漫话“热河动物群”
王大锐
【期刊名称】《化石》
【年(卷),期】1989(000)002
【摘要】在我国,对于广大地质工作者、特别是从事中生代古生物地层学研究的科技人员来说,“热河动物群”这个名词是不陌生的,这是晚中生代生活在我国辽阔大地上的一群特色鲜明的生物群,是我国古生物学界最早研究的古生物群之一。

多年来,它们那扑朔迷离的地理分布、错综复杂的出现层位以及时代归属一直是我国地学界的争论问题。

在中外几代地质、古生物学家和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下,近年来,蒙在热河动物群上的神秘面纱终于被逐渐揭开了。

热河动物群,最初是由著名的德籍地质学家葛利普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专门指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里的综合化石群的名称,而其中最重要的分子
【总页数】2页(P4-5)
【作者】王大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
【相关文献】
1.浅谈热河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多情热河水七彩热河人 [J], 王宏岩;
2.长掌义县龙(兽脚类:恐龙)及其在手盗龙类进化和热河动物群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
[J], T.Alexander DECECCHI;Hans RSSON;David W.E.HONE
3.热河动物群的起源、演化与机制 [J], 王思恩
4.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北部分布区的脊椎动物群和地层(英文) [J], 李晓波;王旖旎;杨明;张梅生
5.河南镇平白湾热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崔智林;薛祥熙;袁凤钿;符俊辉;张云翔;孟检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热河生物群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约束

早期热河生物群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约束

早期热河生物群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约束裴军令;杨振宇;孙知明;仝亚博;蔡瑜杭;王旭日;赵越【摘要】早期热河生物群保存于冀北的中生代地层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层位时代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对限定热河生物群的演化、鸟类的起源与进化以及被子植物的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年代框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将为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早白垩系地层划分提供可以进行全球对比的磁性地层学证据.此外,还将为限定华北克拉通破坏提供可靠\"深时(Deep-time)\"约束.基于1100余块样品的测试与分析结果,建立了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高精度的磁极性序列.磁性地层对比分析方案表明,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和西瓜园组的磁极性序列对应于标准磁极性柱的M12—M9,属于Valanginian中期至Hauterivian中期.从磁性地层学的综合研究认为早期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于早白垩世的Valanginian期.本文的研究结果不支持中国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位于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的划分方案.【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12页(P393-404)【关键词】热河生物群;华北克拉通;大北沟组;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磁性地层学【作者】裴军令;杨振宇;孙知明;仝亚博;蔡瑜杭;王旭日;赵越【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2;P539.3“燕山运动”和“热河生物群”使中国东北辽宁、内蒙古和河北地区成为百年以来持续的热点地质研究区,不仅在燕山特色的板内变形模式、华北克拉通破坏、中生代生物演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还推动了该地区矿产资源调查和油气资源勘探(李廷栋,1982; 马杏桓等,1983; 王鸿祯等,1983; 葛肖虹,1989; 赵越,1990; 张宏仁,1998; 陈丕基,1999;孙革和郑少林,2000; 张弥曼等,2001; 季强等,2006)。

十一特展--热河古生物群

十一特展--热河古生物群

十一特展--热河古生物群
董冰冰
【期刊名称】《化石》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 位于西直门外的中国古动物馆是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包括科普教育娱乐一体的综合性博士馆,自开馆以来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现在为了更加丰富化石爱好者及游客的参观内容和了解古生物化石的知识,在十一来临之际,中国古动物馆之古脊椎动物馆一层西侧新添特展:
【总页数】1页(P19)
【作者】董冰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古岸·大家》特展六朝故地人不老.古林山房景常新——方骏、王孟奇先生作品研究展 [J], ;
2.辽西早白垩世早期热河生物群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综合研究 [J], 巩恩普;梁俊红;李小冬;王春红;崔显德
3.热河生物群的古生态与古环境:冀北,辽西叶肢介群落古生态与古环境重建 [J], 王思恩
4.东亚古陆中生代晚期热河生物群的起源、发展、鼎盛与衰亡 [J], 洪友崇
5.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澄江生物群特展 [J], 王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河生物群征文

热河生物群征文

热河生物群征文热河生物群是中国河北省热河县境内的一处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被誉为“华北的伊甸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寒武纪化石群之一。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为研究寒武纪生物演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于揭示地球生命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热河生物群位于中国北方的华北地台区域,距离北京约200公里。

它出土的化石主要来自寒武纪早期的热河世,时代距今约5.4亿年。

热河生物群的形成得益于特殊的地质背景,当时的热河地区是一个海湾环境,富含海水和养分,为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热河生物群的特点之一是化石保存完整。

在热河生物群中,可以找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化石,包括海绵、腔肠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等。

这些化石的保存状态非常好,有些化石甚至保存了完整的外形和细节,为科学家研究古生物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对于揭示寒武纪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寒武纪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急剧增加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热河生物群中的化石种类繁多,代表了当时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科学家重建寒武纪早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热河生物群中的一些化石还展示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

例如,有一种叫做“热河动物”的生物,在形态上具有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对于研究生物的分类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热河生物群中还发现了一些早期的脊椎动物化石,为研究脊椎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除了生物化石,热河生物群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的微生物化石。

这些微生物化石对于研究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和演化的。

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对于推动古生物学和生物演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热河生物群中的化石进行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到寒武纪早期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过程,揭示了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和发展的奥秘。

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和研究,不仅对于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也对于全球古生物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河生物群从我国承德地 区滦平盆地起源后 ,
向北经 过大兴 安岭 、 额尔 古纳河 左岸 , 到俄 罗斯 东贝 加尔地区, 西到 蒙古 国西南 部 和 我 国甘肃 河 西走 廊
丰富和发展 , 包括无脊椎动物 的双壳类 , 腹足类 , 介
形类 , 叶肢 介 , 昆虫 , 蜘蛛 , 鲎虫 , 虾类 ; 脊 椎 动物 的鱼 类,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植 物大化石 和孢 粉
中图分类号 : Q 9 1 1 .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l 6 7 2 —4 1 3 5 ( 2 0 1 5 ) 0 4—0 2 4 1 — 0 7

冀 北 承德 地 区是 著名 的“ 热 河动 物 群/ 热河 生物
始鸟类 和 哺乳类 , 以及 最早 的被子 植物 等 , 涉及 到 鸟
领 导与 协 调下 , 在 吉林 大 学 地球 科 学学 院古生 物
脊椎动物的两栖类 ( 蝾螈 ) , 爬行类 ( 龟类和恐龙) , 原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2 0
中心 主任 孙 春林 教 授 的直接 组 织 下 , 中 国地 质调 查
资 助 项 目: 全 国 地层 委 员 会 项 目“ 中 国 主要 断代 地 层 建 阶研 究 ( 2 0 0 1 1 3 9 0 0 0 7 6 ) ”
化石 组 合 为代 表 的 化石 群 称 为 “ 热河 生 物群 ” 。数 十年 来 , “ 热 河生 物 群 ” 的含 义 和 内容得 到 了极 大 的
生命演化等古生物学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
对 更加 古老地 层 中保存 的珍稀 化石 的保护 与开 发显
然具 有更重要 的科学意 义。
北 地 区张家 E l 组 大北 沟组一 大店 子组 的层位 明显低 于辽 西 的义 县组 一 九 佛堂 组 , 地 质时 代也 更 老 , 这对 建 立无 脊椎 动物化 石 的组 合序 列 和探讨 脊椎 动物 的
r i a - E p h e me r o p s i s 之热河动物群 ] 。顾知微 ( 1 9 6 2 ) 将 辽西 含 狼 鳍 鱼化 石 的岩 系统 称 为热 河 群 , 并将 这 一
( 1 . 中国地 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 中心 , 天津 , 3 0 0 1 7 0 ; 2 .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 院 , 长春 , 1 3 0 0 6 1 ;
3 . 中国科学 院古脊椎 动物 与古 人类 研究所 , 北京 , 1 0 0 0 4 4 ; 4 . 北京盛元金土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 北京, 1 0 0 0 9 7 )
摘 要: 冀 北 承 德 与辽 西建 昌一 义 县 一 带是 热 河 生 物群 化 石 的命 名 地 , 产 有 丰 富 的 无 脊椎 动 物和 脊 椎 动 物化 石 , 以及
早 期被 子植物化 石, 是探讨 鸟类 , 哺乳类和被子植 物起 源 的重要地 区, 引起 了国 内外古生物学家 的高度关注和各 国 媒体 的广泛报道 。冀北承德地 区陆相 晚期 中生代地层 的张家 口组一 大北沟组一 大店 子组 的层位要低于辽西地 区的义 县组 , 时代也更老。该 区所产珍稀 无脊椎 动物与珍稀脊椎动物化石 的时代 除义县期外要老于辽西义县组 , 这对 探讨 热河 生物群 的起 源与演化 , 特别是 软骨硬鳞 鱼和真骨鱼类的演化 , 两栖类的系统分 类, 鸟类 的起源 , 原始哺乳类的进 化, 以及被 子植 物的起源 等都具有重大 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 冀北承德; 热河生物群化石 ; 化 石组合
第3 8 卷 第4 期 源自地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GEOLO GI CAL SURV EY A ND RESEA RCH
冀 北承 德 地 区热河 生 物群 化 石 组合 特征 及其 地质 意义
牛绍武 , 孙春林 , 张福成 , 李 文革 , 许 飞 , 李 鹤 , 徐延康 , 宋天骄
等 。特别 是上 世纪 九十 年代 以来 , 在辽西 北票 一 义县
酒泉盆地 , 东达吉林东部 ; 南抵大别山北麓 , 东西长 达3 2 4 0 k m; 南北 宽达 2 7 0 0 k m( 图1 ) 。
在 国土 资源部 国家古 生物 化石 专家委 员会 的统

以及 承德 地 区的滦 平县 , 丰 宁县 , 围场县 和平 泉县 等 地相 继 发 现 了珍 稀 无脊 椎 动 物 的鲎 虫 与虾 类 ; 珍 稀
群” 的发祥地和最早命名地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 , 在北 京大学 任教 的美 国古 生物学 家葛利普 ( A . w
G r a b a u , 1 9 2 3 ) 在 当 时属 于 热河 省 的辽 西凌 源 考察 白 垩纪 地层 时 , 将两层 斑岩 之间厚 约 5 0 ~1 0 0 1 3 3 沉 积岩 系称为热河系( J e h o l S e r i e s ) ” ] 。其 后 , 葛利普 ( A. w G r a b a u , 1 9 2 8 ) 在 一篇 研 究双 壳 类化 石 的论 文 中提 到 了“ 热 河 动物群 ” 一名 , 所产 化石 有狼鳍 鱼 L y c o p t e r a , 叶肢介 E s t h e r i a ( 即 目前 的东 方 叶肢介 ) 和昆虫 拟蜉蝣 E p h e me r o p s i s , 这 就是 著名 的 L y c o p t e r a - E o s e s t h e —
类 的起源 , 原始哺乳动物的演化 , 被子植物的起源等
重大 古 生物 学 的理 论 问题 , 引起 了国 内外古 生 物学 家 的高 度关 注和各 国媒 体 的广泛报 道 。在热河 生物 群 化石 产地保 护方 面 , 辽 西 的义县组 一 九 佛堂组 和沙
海组的化石产地保护工作走在了前列 , 而冀北承德 地 区虽已开始进行亍保护 , 但略显滞后。特别是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