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的分析

豪放派的分析
豪放派的分析

豪放词兴起原因

豪放词的繁荣并非偶然,丰富的素材、完备的理论以及众多的创作实践,是它兴起主要原因。一、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豪放词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采用分散臣僚权力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宋代迅速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文人的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经历也必然拓宽了他们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宋初的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中的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悲凉而为慷慨,正是文人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体现。

北宋神宗年间社会变革,是当时社会矛盾的产物,表明宋王朝是处在必须改革而又改革不了的困境中。北宋末年,宋金联合发动的灭辽战争,充分暴露了宋王朝的腐败和孱弱。于是,辽亡后不久,金贵族政权的铁骑便大举南侵,吞并了整个中原地区,徽钦被掳,高宗南渡,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南宋前期,是剑与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共仇的时代,且不谈其间宋金双方曾有过若干年、若干次空前烈的拉锯战,保卫战和进攻战,即使在宋向金称臣称侄,岁贡银绢,屈膝求全的和平时期,以爱国将领、士大夫和人民为一方,以误国甚至卖国的昏君、庸君、奸臣为另一方,战与和,战与降的斗争始终不曾止息,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只有是具有正义感的词人,谁还能“镇日偎翠依红,浅斟低酌?谁还能整日介雕琢章句锱珠宫商?他们不期然地集合到苏轼的旗帜下来,拨动铜琵琶,叩响铁绰板,放开关西大汉的粗嗓门,高歌抗战,高歌北伐,词坛的天平急剧向“豪放派”一侧倾倒。宋词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就是由这批爱国词人蘸着自己动脉中沸腾的血液写成的。

二、完备的理论体系,为豪放词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初的范仲淹出,豪放词才真正成为文人词的一种自觉的创作倾向。北宋后期,神宗朝的改革家王安石步武范仲淹,从理论角度向“词须合乐”的世俗观念发出了挑战。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宋赵令田寺《侯鲭录》)这句话是“以破为立”,“豪放派”的创作纲领,已然音在弦外。他提出的理论解放了词体,打破了“诗言志”而“词言情”的题材分工,冲决“诗庄词媚”的风格划界,松开了束缚着词的音乐枷锁。

词坛高手苏轼不甘落后,他在词的改革的道路上比王安石走得更远。他“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因此,他只把词当作一种句读不葺的新体诗来作。他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志,叙师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他的词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信”,(清刘熙载《艺概》)“如行云流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答谢民师书》)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辛弃疾把词的改革推向了高潮。他那般浑厚苍莽之气,那支雄奇奔放之笔,不但曲子里缚不住,就连词里最起码的句度,也无法范围了。在他面前,苏轼的“以诗为词”都显得过于保守,他干脆进一步解放了词体,“以文为词”。从此散文句法也进入了词的领地。正是理论上的不断创新,豪放词在北宋末年到南宋中期达到了巅峰。

三、众多的词人创作,为豪放词的兴起提供了恒久的动力。

“豪放词”的发韧之始,应追溯到宋初的范仲淹。其后神宗朝的改革家王安石世,以《桂枝香??登临送目》、《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之类刚健亢爽的怀古咏史词显现其政治长才,豪杰英气。

词坛高手苏轼在词里或表现为平冈千骑,锦帽貂裘,挽弓射虎时的激昂慷慨,或表现为烟雨一蓑芒鞋竹杖,吟啸徐行时的开朗旷达,或表现为长路酹目,故国神游,缅怀英杰时的的沉郁悲凉,或表现为长路思荼,荒村叩荆,试问野人时的随和平易……佳作层出不穷。

南宋初期,李清照避乱南奔,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一系列变故,在思想上有一个飞跃,能从一己的遭遇,反映时代的忧患乱离和南渡后人们的典型情绪,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突破了北宋婉约的内容。她在《永遇乐??落日熔金》中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深忧,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爱国之心。南宋末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

李纲、岳飞等站在抗金最前列的将相首先发出了呼喊。李纲的咏史组词,一看便知是送呈御览的,旨在借古讽今,鼓励君王亲征,反对逃跑主义。有词以来,人但以“小道”目之,而李纲竟用如奏章,耸动“天听”,词的政治地位“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了。岳飞的词作虽不多,但都与抗战有关,字字珠玑。尤其那“壮怀激烈”的《满江红》,光昭日月,气吞山河,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近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严峻斗争中,也曾教育和鼓舞过千百万人。

从创作的数量和质量、思想性和艺术性几方面结合起来看,张元斡与张孝祥当属南宋初期的杰出代表。张元斡以一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被削除官爵,遭秦桧诬陷。这首词是送胡铨的,胡铨上书请斩秦桧,谪往福州签判。张元斡不顾个人安危,写这首词送给他,并与之饯别。这不仅表现了词人刚正不阿,坚持正义的斗争精神,而且通过独特的艺术构思,抒发作者的“抑塞磊落之气”,构成了沉郁悲壮的词风。《四库全书提要》称其“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孝宗朝“隆兴北伐”失利后,投降派重新得势,遣使向金人求和,张孝祥悲愤地在建康留守宴上赋《六州歌头》,致使大臣张浚伤心离席。清著名词论家刘熙载读二张词,由衷地感叹道“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词至爱国,其体自尊。

怒潮排空的南宋爱国词潮,至辛弃疾出而上升到了巅峰。辛氏青年时在北方沦陷区即组织义军,献身抗金复国大业。南归后,却始终不得朝廷重用,屡官屡罢,壮岁被投闲置散于乡里达二十余年之久,北伐宏图蹉跎成空。其将才相略既无处发挥,一腔忠愤,遂尽托之于词。无论高楼远眺,寒窗夜读,抑旅途书壁,归隐题轩;无移官留别,饯客赠行,抑元夕观灯,中秋赏月;无论遣兴写怀,举杯祝寿,抑抚今追葺,谈史谈史论经,他那横戈跃马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豪情壮志,那因受昏庸无能的统治集团压制排挤打击、长期郁积而成的一肚皮不合时宜,时时处处一触即发,击筑悲歌,不让荆轲《易水》;引吭高歌,肯数刘季《大风》;浩叹沉吟,无非磊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由于他是来自北方的“归正人”,备受猜忌,动辄得咎,颇有些复杂的感情,过激的言论不便于直接吐露;又由于他饱读诗书,胸藏万卷,学问博大精深,不满足于前人用滥了的陈辞熟套,于是他便在词里大量用典,用生典、僻典,《论》、《孟》、《诗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李杜诗,拉杂运用”。(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语》),这也是稼轩词的一大特色。

此后,词人还有陈亮、刘过、刘克庄、陈人杰、文天祥等,皆为忧国事歌,为豪放派之余声。宋代文人关注生活,积极投身社会变革;高歌抗战,反对外来入侵,正是他们强烈的爱国思想推动了豪放词的兴起。豪放词也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萌芽与发展

豪放词的前驱是范仲淹,北宋时期的苏轼在词史上开创性地发展了豪放词,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出了突破。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极大地继承了豪放词风,他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和家国民族大义深深

地影响着他对词的创作,形成了雄浑、慷慨的豪放风格,其词注重“豪”。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第二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

第三阶段: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风格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于粗疏平直,甚或涉于狂怪叫嚣。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四库全书总目》),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种流派。

代表人物

北宋时期的苏轼在词史上开创性地发展了豪放词,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做出了突破。他的豪放词风飘逸、高旷,注重“放”,以其个人才华把诗的立意带入词的天地。这是和他个人的学识修养、胸襟抱负、仕途坎坷及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极大地继承了豪放词风,他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和家国民族大义深深地影响着他对词的创作,形成了雄浑、慷慨的豪放风格,其词注重“豪”。辛词反映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表现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也展现了他失意时消极颓废的情绪。苏、辛二人是宋词史上的两座丰碑,他们的词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准,虽同属豪放词却既有共同又有不同。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早年曾一度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废除免役法。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一贬再贬,最后到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此年行至常州病卒,追谥“文忠公”。

苏轼豪放词特有的飘逸高旷并非来无根由的,外因取决于他一生仕途的坎坷。尽管一贬再贬而浮沉不定却终身在任,这磨砺得他为士意志消沉而少争,但始终还保留达观的积极心态。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三句明写自然气候,但也委婉地暗示自己已经受得起政治斗争的风风雨雨,展望前途仍然抱有乐观的心态。苏轼的个人经历与性情、思想状态决定了他开豪放一派是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人生积淀的。

独特风格

苏轼是位伟大的文学家,他文学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单就所开创的豪放词内容而言,他“以诗为词”,把诗的题材、立意带入词的天地,开创性地培植出豪放一派。他的词注重“放”,意境极其高远,格调异常清新,在词史上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一首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又极好地表达了他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知密州时的个人状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圆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上阕从月亮起兴,借传说中的月宫境界发出天上人间的疑问,由此萌生“我欲乘风而去”的遁世念头。继而又担心“高处不胜寒”,觉得人间的美好胜过天上。在这潇洒的文字里蕴藏着他思想上“遁世”与“入世”的矛盾。他所表达的内容深刻地揭示了他对《庄子》的理解,以致字字行行如此飘逸隽永。“转朱阁”三句,从眼前月光的转移,逐至心中的“照无眠”,概括出天下人间的别离苦,也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结尾两句仍旧表达了他达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基调是健康的,展现了他仕途坎坷却任意沉浮的心态。这于相隔数年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谪居黄州所作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朗”是相差无几的,但在内容上却相差较大,而是抛却蟾宫转至人间琐事。

这首词是苏轼高旷、飘逸豪放风格聚集的代表之作。特意选取的“水调歌头”词牌和镶嵌的内容都充分地表达了他在知密州时“欢饮达旦,大醉,作词篇,兼怀子由”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心态。此作完美地展示了他的心态,是他在个人趣味上积极地宣泄了心中的郁闷之情;当然,也较完整地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渴读。这种对生活的渴读与深思,正是他豪放词的骨肉。他收放自如,驰骋纵横,任意天地而不拘一格。这种豪中展望的“放”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游赤壁时所作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吊古伤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个人才华和豪放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写于他四十七岁时,不单描绘了赤壁的雄伟景色,而且豪情激荡地歌颂了古代英雄的业绩,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开拓了词的意境,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词上阕以“大江东去”开篇,豪气十足地展现了赤壁风起浪涌的开阔意境,感慨深沉,起笔不凡,将浩荡之江流与千古之人事并收笔下以派遣。千古风流人物也被大浪淘尽,更何况是一般人呢?于是,他释然,对生命有所感悟,心绪顿时明澈。接下来的词叙更是撼人心魄,不仅描绘出周瑜的英雄形象,更倾注了自己追慕的敬意和向往。结尾的“人间如梦”照应开头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明了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颂歌。既然人间世事仿佛一梦,何妨将尊中之酒洒落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创造无限,创造人与自然气化河蟹的艺术之境。这种心境和他的“前后赤壁赋”所展露的情怀等同,只不过是换了词的形式来表达,少了深沉而多了飘逸。

苏词的内容所表达的是其对人生的渴读,也是其个人本性自然而然的宣泄,睹物而思,不拘而自旷达。这与辛词不同,辛弃疾更多的是以词炼史。如果说苏词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位“仙者”,那么在辛词里则更多的看到的是帝王将相类的“志士”。而他们唯一相通的,只是内容所蕴藏的豪放之气。

辛弃疾

生平简介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生于南宋,他出生时他的家乡已被金统治者占领了十二年,人民生活艰难。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年仅二十二岁的他便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参加了山东耿京领导的拥有二十五万人的农民抗金起义军。耿京委任他“掌书记”。他认为散处在金人后方的起义军应该和南宋朝廷联系,以便战时配合。于是耿京派他去和南宋朝廷联系。当他完成了使命北返时得知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他就约集了起义军首领王世隆、马全福等率领五十名骑兵,奔袭济州,闯入有五万人的军营中,活捉了张安国,并策动在济州的耿京旧部近万人反正,跟着他渡江南下。渡江以后他把张安国交给朝廷,审明罪状,斩首示众。这一英勇行为,他一生常引以为豪。正因为此,在词作上总能看到收放自如、慷慨雄浑的“豪”。这和苏轼的“放”是有本源区别的。南渡后他主张抗战,曾先后上奏朝廷提供防御和进攻恢复中原的策略但未被南宋朝廷采纳。从二十三岁渡江以来,到罢官闲居上饶,二十年间不断受到投降派的排挤,南宋朝廷只让他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做地方官。此间曾上表朝廷指责地方官吏聚敛之弊,反映百姓的困苦之状,要求皇帝深思致“盗”的原因而革新政治。这不但未被采纳反而触怒了南宋统治集团,结果他被调职。虽然他不能担任军事要职,但他并不灰心,一直没有放弃恢复中原的志愿和行动,积极从事备战的工作。这些都表现他不畏权贵、坚持抗金的精神。

独特风格

辛弃疾极大地继承了豪放词风,他传奇般的个人经历和家国民族大义深深地影响着他对词的创作,形成了雄浑、慷慨的豪放风格,其词注重“豪”。辛词反映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表现了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也展现了他失意时消极颓废的情绪。

辛弃疾在词里总能恰当地用典而借古喻今,切合时事和身世,达到贴切而自然,从而给我们展示了他“豪”且雄浑慷慨的词风。不得不提的是《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是同年同地之词,又是一首

借怀古评史、对屈辱苟安的南宋朝廷表示痛心和不满。虽然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指斥南宋朝廷的话,但意在言外,发人深思。以高潮的艺术水平达到以词说史的效果,慷慨、雄浑且沉郁悲凉。国家危难时,辛弃疾将心中的意气借词而发,寄托豪迈慷慨之志,这种直干九宵之“豪”与苏轼任意天地之“放”形成鲜明的对照。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声鸿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盈盈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是辛弃疾南渡后于1174年写在健康。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意,只能借游山玩水,吟诗作词,胸中壮志难伸颇是郁闷,从而此词的内容也是表达此类情怀。上阕写楚天千里、水天相接的清秋景色,由此引发他的愁思。这愁是给南宋朝廷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说明胸怀壮志而又无可奈何的郁闷心情。下阕用典抒发自己无人能解的“登临意”,批评那种“求田问舍”鼠目寸光的庸人,随即感慨自己年老,又不屑如此,只好唤取“红巾翠袖”来消磨壮志。最后几句虽是蘸着颓废的牢骚,却依旧充斥着豪气充盈,坼天裂地,将平身不得伸展的志愿表达得淋漓尽致。

辛弃疾的《永遇乐·千古江山》是他在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时作,时年六十六岁的他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追慕古代英雄,感叹自己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已不能实现,从而抒发内心的忧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婿,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尤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鸦社灶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先写满眼大好河山,追念到曾经活跃在这里的两位历史人物:一是北御强敌、内固国本的孙仲谋;一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刘寄奴。赞扬他们的英雄气概,也就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谴责;追慕他们的英雄业绩,也就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他对北伐的主张是,既要武力抵抗,又不可急躁冒进。这一主张也从下阕得以体现。然而结尾三句,借古人廉颇自比,充分说明了他抗金的壮志,同廉颇为赵献身的精神一样到老不衰,但处境却不如廉颇。

二人比较小结

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上的异是大于同的,苏轼作为彻底的文人和豪放词的创导者其豪放词重在“放”——任意在天地间驰骋纵横的“放”,高旷、飘逸,是其个人趣味上次积极的宣泄以及对人生的渴读。苏词的内容大多展现的是他对人生的渴读与阐释,正是由于他的本性和对《庄子》独特的理解所导致的,从而在他词的字里行间能看到一位智慧的“仙者”在或吟或叹。而辛弃疾始终是位爱国志士,国危家难时的南宋其词豪放偏倚在“豪”——直干九宵一鸣冲天的“豪”,雄浑、慷慨,这正是其着眼于国家安危大局而对现实不满后的发泄。在他融经炼史以典抒怀的词里,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一位不屈的“志士”,虽然他南渡后的生活内容里并未得志。所以,就苏词和辛词的内容而言是有较大差异的,而共同的地方则是借助词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情怀;对于各自的词风来说,区别恰恰就在于——辛词豪放在“豪”,而苏词豪放于“放”。

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是有相同和差异的。相同处在于他们把个人的才华和性情通过词较完美地展示出来,苏轼开创豪放派词风,辛弃疾极大地继承和发展了它。他们词风的异同是由他们的学识、

志趣、经历以及所处的宋代特殊的历史、社会和人文环境共同造就的。总而言之,苏轼豪放词重在“放”,是高旷、飘逸的;辛弃疾豪放词重在“豪”,是慷慨、雄浑的。二人既有共同也有不同

豪放派诗词合集

豪放派诗词合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豪放派诗词(一)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苏轼 南乡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着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望江南·春未老》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豪放派诗词(二)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浅析苏轼的豪放派词风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以富有反对传统观念束缚的革新精神,突破前期词作对内容、情感、手法、风格的限制,为词的创作开拓出了一片广阔而高远的新道路,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创作,推动了词作的进步。在此以前低于诗甚至低于音乐一等的状况不复存在,词作成为和诗作一同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顶峰的体裁。而苏词代表的豪放主义,以其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方式受到后来历朝历代胸襟宽广的创作者和读者喜爱,在我国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简要分析苏轼豪放词派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举证其部分代表作品及与以前作家的比较,着重从苏轼在扩大词的题材、开拓词的意境、运用多种写作方式、豪放与其它风格并存等方面,论述其所作的开拓性贡献以及对后来所产生的影响。 标签:苏轼词豪放派创新 一、创作背景 苏轼词作的创作有独到之处,笔者究其原因,认为其独特词风的形成还是来源于苏轼所处年代的风云激荡的社会背景和他个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社会背景上,北宋动荡不安,苏轼生活的年代更是政治和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为挽救危机,有志之士曾尝试改革。为适应政治改革,文学界也掀起诗文革新运动。彼时,已经有一些带有豪放之风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范仲淹《渔家傲》和欧阳修《采桑子》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豪放词风的萌芽之势,为后来豪放词风的真正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轼的开创性贡献提供了素材。 人生经历上,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仕途坎坷,频频往返于庙堂和江湖之间,在贬谪与升迁中历尽轮回。这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于人生有常人无法想象的体会,也是他有机会游历祖国的好山好水,体味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为其创作提供了情感基础。 此外,苏轼思想上,兼容并蓄,接受各种宗教和学说,并在人生阶段先后不同程度地受影响。他对于宗教的理解,复杂而包容,缥缈又自成一派,是真正将文化与文学集于一身的集大成者。 尽管身处动荡,尽管人生坎坷,尽管仕途不如意,但苏轼丰富的人生经历、对自然深刻的思考、对各种宗教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得他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抒发自己心中激荡的情感与豁达的胸襟,使他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挫折,以随缘自足的佛家态度生活中,以乐观开朗的襟怀发现美。这些都是苏轼成为文学改革、词作创新举大旗者的直接动因。 二、创作影响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此不赘言。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尽是“凄凄惨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乏一种激人奋起的力量。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健而为人所称道。 就是这样,内容限定了形式,形式又反过来框住了内容,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陆游是南宋杰出的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 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 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 (三)意境味道不同 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

豪放派诗词合集(一类教学)

豪放派诗词(一)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苏轼 南乡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望江南·春未老》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豪放派诗词(二)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侠客行》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豪放派十大词人

豪放派十大词人 一、词中之龙:辛弃疾 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后世评价: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 【上榜代表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旷世奇才:苏轼

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后世评价: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 【上榜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南宋初“词坛双璧”之一:张孝祥 名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时举家迁居芜湖。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

登临诗专题 教师版 - 含答案

《与诸子登岘山》、《九日齐山登高》、《安定城楼》 ——登临诗专题学案 整理人:李斌 一、专题知识积累: “登山则情满于山”,登高望远,目力所及之处,自然会引发登高者的悠悠情思。历代诗人在登高诗歌的创作中,不断注入新的情感,使登高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多元,从而赋予它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登临诗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比兴 登临诗常见情感: (一)、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借此抒发作者的登临的愉悦之情 (二)、寄寓登高幽情。感悟人生哲理(生死的思考)或抒发自己的追求 (三)、抒怀励志。抒发作者的远大理想和豪情壮志 (四)、悲羁旅流离之愁,抒思乡怀亲之苦。抒发作者思乡怀人或孤寂感伤的情感 (五)、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怀古抒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之志。 二、研习反馈: 与诸子登岘山 (一)预习展示 1、字音 岘()山沾襟() 2、解释重点字词 诸子: (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代谢:成古今: 第一联的意思: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和今。 (2)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胜迹:我辈:复: 第二联的意思: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由于山上有历史印迹,才来登山) (3)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浅:深: 第三联的意思: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梦泽显得格外深远。(是不是一定能看到呢?这是登山所见所想-虚幻的景色,烘托深秋岘山萧条、悲凉、邈远的秋景。 (4)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沾襟: 第四联的意思: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衣襟。 (二)合作探究 (1)前四句是诗人对羊祜的话进行概括,结合羊祜的故事,纵观全诗你能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的怀古诗。 (2)第三联写的是什么?对诗人的感情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完整版)豪放派宋词有何特点

豪放派宋词有何特点 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预备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奠基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

《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 此说。 顶峰阶段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延续阶段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特点: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

豪放派的分析

豪放词兴起原因 豪放词的繁荣并非偶然,丰富的素材、完备的理论以及众多的创作实践,是它兴起主要原因。一、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豪放词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宋代采用分散臣僚权力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宋代迅速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文人的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经历也必然拓宽了他们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宋初的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中的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悲凉而为慷慨,正是文人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体现。 北宋神宗年间社会变革,是当时社会矛盾的产物,表明宋王朝是处在必须改革而又改革不了的困境中。北宋末年,宋金联合发动的灭辽战争,充分暴露了宋王朝的腐败和孱弱。于是,辽亡后不久,金贵族政权的铁骑便大举南侵,吞并了整个中原地区,徽钦被掳,高宗南渡,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时的分裂局面,南宋前期,是剑与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共仇的时代,且不谈其间宋金双方曾有过若干年、若干次空前烈的拉锯战,保卫战和进攻战,即使在宋向金称臣称侄,岁贡银绢,屈膝求全的和平时期,以爱国将领、士大夫和人民为一方,以误国甚至卖国的昏君、庸君、奸臣为另一方,战与和,战与降的斗争始终不曾止息,面对国家的危亡,民族的耻辱,人民的苦难,只有是具有正义感的词人,谁还能“镇日偎翠依红,浅斟低酌?谁还能整日介雕琢章句锱珠宫商?他们不期然地集合到苏轼的旗帜下来,拨动铜琵琶,叩响铁绰板,放开关西大汉的粗嗓门,高歌抗战,高歌北伐,词坛的天平急剧向“豪放派”一侧倾倒。宋词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就是由这批爱国词人蘸着自己动脉中沸腾的血液写成的。 二、完备的理论体系,为豪放词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初的范仲淹出,豪放词才真正成为文人词的一种自觉的创作倾向。北宋后期,神宗朝的改革家王安石步武范仲淹,从理论角度向“词须合乐”的世俗观念发出了挑战。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宋赵令田寺《侯鲭录》)这句话是“以破为立”,“豪放派”的创作纲领,已然音在弦外。他提出的理论解放了词体,打破了“诗言志”而“词言情”的题材分工,冲决“诗庄词媚”的风格划界,松开了束缚着词的音乐枷锁。 词坛高手苏轼不甘落后,他在词的改革的道路上比王安石走得更远。他“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因此,他只把词当作一种句读不葺的新体诗来作。他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抒爱国志,叙师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他的词真正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信”,(清刘熙载《艺概》)“如行云流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轼《答谢民师书》)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辛弃疾把词的改革推向了高潮。他那般浑厚苍莽之气,那支雄奇奔放之笔,不但曲子里缚不住,就连词里最起码的句度,也无法范围了。在他面前,苏轼的“以诗为词”都显得过于保守,他干脆进一步解放了词体,“以文为词”。从此散文句法也进入了词的领地。正是理论上的不断创新,豪放词在北宋末年到南宋中期达到了巅峰。 三、众多的词人创作,为豪放词的兴起提供了恒久的动力。 “豪放词”的发韧之始,应追溯到宋初的范仲淹。其后神宗朝的改革家王安石世,以《桂枝香??登临送目》、《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之类刚健亢爽的怀古咏史词显现其政治长才,豪杰英气。

经典豪放派诗词-短句-(唐诗-宋词)集锦1

经典豪放派诗词-短句-(唐诗-宋词)集锦1

经典豪放派诗词短句(唐诗宋词)集锦-1 大盗亦有盗 诗书所不屑 黄金若粪土 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 弯弓射胡月 人头做酒杯 饮尽仇雠血 扬鞭慷慨莅中原 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觉苍天方溃溃 欲凭赤手拯元元 十年揽髻悲羸马

不肯过江东.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十年磨一剑, 霜寒未曾试。 今日把君问, 可有不平事? 望门头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符少年头!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八百里分为麾下炙 五十弦翻赛外声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 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老天顺我老天昌,老天逆我叫它亡! 要知兵器为凶器,圣人不得已用之...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時看!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及其特点 指导老师:徐地银 组长:郭玫辰(高二18班) 组员:刘盛允(高二18班) 调查方法: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组内分析讨论,整合资料得出论文。 宋代豪放派诗词发展 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 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答陈季常书》),他还开始写作打破传统词风的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颇引人注意。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形成发展总体概括发展历程如下: 简介 宋词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故称宋词。宋词与唐诗交相辉映,并传于世。宋词数量巨大,《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 多人,作品19900 多首。宋代词人创作风格各异,主要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流派。其中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预备 北宋早期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奠基 北宋中后期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 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学苏词的人只有十之一二, 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 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张炎《词源》 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说:“近世作词者 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上述诸 条都可印证此说。 顶峰苏轼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

登临诗

2014届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三) 万里江山尽收眼底无限情思涌上心头 登临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登临诗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用典。 二、学习过程 (一)高考真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8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2011湖北卷)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二)登临诗的常见意象:流水,落叶,青山;常用手法:即景抒情,用典;常见意境:伤感,愁苦 (三) 登临诗的常见情感:

推荐十首豪放古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南宋·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水调歌头·甲午(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水龙吟(南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苍颜,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水龙吟·春恨(南宋·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宋·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渔家傲·咏颈椎病(启功) 痼疾多年除不掉,灵丹妙药全无效。自恨老来成病号,不是泡,谁拿性命开玩笑。 牵引颈椎新上吊,又加硬领脖间套。是否病魔还会闹,天知道,今天且唱渔家傲。 山坡羊·自在人(马凯) 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此十首吾皆配曲,试听请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2b12666220.html,/daozemianmian

豪放派诗词

豪放派诗词精华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苏轼 南乡子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望江南·春未老》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曹操 东临石,以观沧海。水何,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

初中学过的杜甫几首登临诗赏析

杜甫登临诗比较赏析 1. 一曲忧国伤时的悲歌 ——杜甫《登高》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也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经历和“致君尧舜”的理想抱负,但他一生穷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因此他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时代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眷顾祖国、同情民众、不惜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国有由盛至衰的过程,对百姓的苦难更是感同身受,当初“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忆昔》)的所谓理想世界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万方多难”的时代,是“乾坤含创痍”“人烟眇萧瑟”(《北征》)的国土,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的伤感,复杂的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冲突,不仅造成了生灵涂炭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使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抱负彻底破灭,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面对苍天来表白“济世敢爱死,寂寞壮士惊”(《岁暮》)的志向,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满腔赤诚写进诗歌,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历史的盛衰起伏紧密地结合起来,《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诗歌写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时所作。诗人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开始挈妇将雏,流浪漂泊,倍尝 生活的艰辛,直到唐肃宗广德元年(763年)。公元767年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是地方军阀为了争夺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又乘机而起,社会仍然是一片混乱。这时,杜甫已经是一位漂泊受难、饱经沧桑的五十六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败,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称为“杜集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一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长年漂泊流离失所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宋词赏析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宋词赏析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喧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此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许多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赏析: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赏析: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歪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 ★辛弃疾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下这首词,他赞扬了英勇 维护国家的孙权和刘裕,讽刺好大喜功、北伐失败的刘裕。全词豪壮 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 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 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 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推荐十首豪放古诗词

早读资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南宋·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水调歌头·甲午(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水龙吟(南宋·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苍颜,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水龙吟·春恨(南宋·陈亮) 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山坡羊·自在人(马凯) 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

几首豪放派诗词

几首豪放派诗词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

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破阵子》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