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配套练习-Word版含答案
生物人教版必修1习题: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P65~67内容,体会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
2.结合教材图4-6,阐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重难点击]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生物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是有选择性的。
为什么生物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这与生物膜的结构有什么关系?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如何?请阅读教材P65~67内容,结合下列材料进行分析:1.从生理功能入手的科学研究(1)材料19世纪末,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通透性实验,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苯(脂溶性)和Na+(非脂溶性)中,苯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
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材料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磷脂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
水是一种极性溶剂,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如图)画出它在水—空气界面上的分布情况(用表示磷脂分子)。
答案(4)材料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静态结构模型的提出材料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如图)。
罗伯特森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结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该模型缺点:认为生物膜是一个静态结构,无法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摄食等现象。
3.新技术带来新模型(1)材料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并将两细胞融合,发现荧光均匀分布,结果如下图。
结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即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①在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中,将温度维持在0 ℃,与37 ℃相比,实验现象有什么变化?答案两种荧光不能均匀分布,或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分布均匀,因为温度降低减慢了蛋白质运动的速度。
专题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 Word版含解析
【学案导航】 - - -明方向 !【课程学习目标】1.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2.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原理 .4.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表达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知识体系梳理】一、生物膜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①组成的 .2.20世纪初,化学分析说明,膜的主要成分是② .3.1925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③ .4.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④ .5.1959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⑤三层结构构成 .6.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⑥ .7.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⑦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1.⑧构成膜的根本支架,其结构特点是具有⑨ .2.蛋白质分子有的⑩,有的局部或全部,有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的 .,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 .来承当的 .【根底学习交流】1.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的情况,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什么?2.细胞膜外表的糖类主要有哪两种存在形式?3.构成生物膜的根本支架是什么?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有什么特点?功能有什么特性?4.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其结构根底是什么?具有什么生理意义?【重点难点探究】知识点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解读1.请完成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2.生物膜的根本支架和膜功能的主要表达者分别是什么?糖被具有哪些主要功能?3.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在膜上是如何分布的?4.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吗?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5.如何通过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区别细胞膜的内外侧?知识点二:如何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生物膜具有以下四个性质:镶嵌性、流动性、不对称性和蛋白质极性 .1.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根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外表,有的局部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这表达了生物膜的哪一性质?2.请表达生物膜的流动性 .3.生物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同,这表达了生物膜的什么性质?4.请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思维拓展应用】例1 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奉献 .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 "闻香识女人〞的奥秘 .以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答复以下问题:(1)A代表分子;C代表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决定的 .(4)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例2 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 .【根底智能检测】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 ) .2.人体的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破伤风杆菌,这一生理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细胞膜的( ) .3.对白血病病人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能够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移植之前需要捐献者和病人的血液进行组织配型,防止细胞排斥作用,主要是检测他们的HLA(人体白细胞抗原)是否相配 .HLA是指( ) .4.以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全新视角拓展】5.答复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但凡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别离出来,化学分析说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外表积的 2 倍 .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4)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说明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思维导图构建】第2课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体系梳理①脂质②脂质和蛋白质③两层④蛋白质⑤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⑥流动性⑦流动镶嵌⑧磷脂双分子层⑨流动性⑩镶在磷脂双分子层外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运动糖蛋白糖脂蛋白质【答案】【根底学习交流】1.磷脂 .2.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3.构成生物膜的根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结构上具有镶嵌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 .4.结构根底是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是运动的 .生理意义是具有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外表受体等多种功能 .【重点难点探究】知识点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解读1.①糖蛋白②磷脂双分子层③蛋白质分子2.磷脂双分子层和膜蛋白 .糖被与细胞的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等有密切关系 .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外表,有的局部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4.可以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具有糖蛋白(糖侧链)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知识点二:如何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镶嵌性 .2.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但不是与液态水一样无规那么地运动 .3.不对称性 .4.如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过程及胞肛废渣的排出;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中长出芽体;白细胞吞噬细菌;受精时精子、卵细胞的融合过程;人 -鼠细胞的融合过程等 .【思维拓展应用】例1 (1)蛋白质多糖(2)A 气味受体(3)DNA(或基因、遗传物质) (4)磷脂双分子层【解析】蛋白质分子的特异性最|终是由遗传物质(DNA或基因)决定的 .例2 D【解析】细胞膜的根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两侧有球形蛋白质分子覆盖在其外表,或镶嵌、贯穿于其中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特点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对于细胞完成各种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根底智能检测】【全新视角拓展】5.(1)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脂质和蛋白质(3)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 -脂质 -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流动镶嵌模型【思维导图构建】①流动镶嵌②蛋白质和磷脂③磷脂双分子层④糖被⑤荧光【典例指津】 - - -授技法 !热点题型一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例1、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 ,以下有关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图乙分子可识别 "自己〞和 "非己〞的成分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 ,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 ,a局部与水面接触【答案】B【提分秘籍】(1)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2)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 .例如 ,细胞癌变过程中 ,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 ,糖蛋白含量下降 ,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举一反三】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 .以下图中 ,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部 ,不属于膜蛋白;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 ,T淋巴细胞膜上没有抗体;胰高血糖素应该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骨骼肌细胞能够接受神经传导的兴奋 ,产生收缩 ,也可以吸收葡萄糖 ,所以其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葡萄糖载体 .【方法技巧】4种常考的 "膜蛋白〞(1)信号分子(如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 -糖蛋白 .(2)膜载体蛋白:膜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 .(3)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 ,此外 ,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 ,用于主动运输等) .(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 ,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热点题型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例2、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 ,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 ,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A【提分秘籍】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根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表 ,有的局部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糖类与细胞膜外外表上的某些蛋白质构成糖蛋白 ,可形成一层糖被 ,糖蛋白与识别、保护、润滑有关 .【特别提醒】(1)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 ,其中磷脂最|为丰富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 ,适当温度范围内 ,随外界温度升高 ,膜的流动性增强 ,但温度高出一定范围 ,那么导致膜的破坏 .【举一反三】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③构成细胞膜的根本支架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D.有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答案】B热点题型三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例3.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 ,这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答案】C【提分秘籍】实验注意问题(1)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的原因: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结构的细胞器(一定不能选鸡、鱼等非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 ,因为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③红细胞数量多 ,材料易得 .(2)取得红细胞后应先用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 ,目的是:①使红细胞分散开 ,不易凝集成块 .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3)操作时载物台应保持水平 ,否那么易使蒸馏水流走 .(4)滴蒸馏水时应缓慢 ,边滴加边用吸水纸吸引 ,同时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变化 .(5)如果该实验过程不是在载物台上的载玻片上操作 ,而是在试管中进行 ,那要想获得较纯洁的细胞膜 ,红细胞破裂后 ,还必须经过离心、过滤才能成功 .【举一反三】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 ,用非酶法处理后 ,参加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假设参加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 ,出现砖红色 .该成分是 ( )A.糖脂B.磷脂C.糖蛋白 D.脂蛋白【答案】C【解析】参加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 ,说明含有蛋白质;参加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 ,出现砖红色 ,说明含复原糖 .综上所述 ,该成分是糖蛋白 .【方法技巧】细胞膜组成成分和鉴定(1)细胞膜中磷脂成分的鉴定:①用溶解脂质的溶剂处理细胞膜 ,细胞膜被溶解;②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③用磷脂酶处理细胞膜 ,细胞膜被破坏等 .(2)细胞膜中蛋白质成分的鉴定:①制备细胞膜样液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②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 ,细胞膜被破坏 .(3)细胞膜中磷脂双分子层的鉴定:将膜结构中的磷脂分子提取出来 ,铺在水面上 ,测得磷脂占有面积 ,比照细胞膜的面积进行分析 .【真题回眸】 - - -知难易 !1. (2021海南卷.2 )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外表的蛋白质分子 ,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 ,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外表对等分布 (即各占半边 ) ,最|后在融合细胞外表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B2. (2021新课标Ⅲ卷.1 )以下有关细胞膜的表达 ,正确的选项是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C. 分泌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答案】C【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 ,A项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 ,例如细胞膜上含有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 ,线粒体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 ,B项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 ,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 ,所以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C项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D项错误 .3. (2021年海南卷.1 )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结构 .关于细胞膜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 ( )A.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B.乙醇通过细胞膜需要消耗ATPC.氨基酸借助膜蛋白可通过细胞膜 D.蛋白质分子可以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答案】B【解析】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其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A正确;乙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不需要消耗ATP ,B错误;氨基酸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需借助膜蛋白通过细胞膜 ,C 正确;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程度地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D正确 .4. (2021年江苏卷.16 )以下图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识别、黏着后,白细胞迁移并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的示意图,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内皮细胞识别结合白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白细胞黏着B. 白细胞在血管内黏着、迁移需要消耗 ATPC.黏着、迁移过程中白细胞需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 白细胞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穿过血管壁进入炎症组织【答案】D【能力提升】 - - -长士气 !一、选择题 (8小题 )1.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这些说明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A.具有流动性 B.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以磷脂双分子层为根本支架【答案】A【解析】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 ,二者都表达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A正确;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功能 ,B错误;控制物质进出是细胞膜的功能 ,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根本支架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错误 .2. 以下说法中 ,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 )A.欧文顿在实验的根底上提出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 ,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外表积的两倍 .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 -亮 -暗的三层结构 ,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 -蛋白质 -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D.科学家将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人细胞和鼠细胞进行融合 ,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C3. 假设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以下能正确反映其分布的图是 ( )A.A B.B C.C D.D【答案】A【解析】组成细胞膜的磷脂既有亲水的极性局部 ,又有疏水的非极性局部 .据图分析可知 ,磷脂分子亲水的极性局部为头部 ,疏水的非极性局部为尾部 ,因此 ,在水溶液中呈现出头部在水中 ,而尾局部布于空气中 ,即图A所示的分布情况 .4.细胞膜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B.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得到更新C.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D.细胞膜上的磷脂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A正确;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会得到更新 ,B正确;有些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不需要受体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交流信息 ,C错误;细胞膜上的磷脂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正确 .5. 以下有关如图的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根据结构①可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B.①与细胞外表的识别有关C.③具有一定流动性,②不能运动D.结构③的外侧是亲水的 ,内侧是疏水的【答案】C6.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 ,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 ,这是因为 ( )A.生物膜只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根本骨架 ,且具有流动性C.生物膜上的糖蛋白起识别作用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 ,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答案】B【解析】包裹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的微球体是用磷脂制成的 ,能与患病部位的细胞膜融合 ,而生物膜之间的融合是建立在磷脂双分子层是根本骨架和膜的流动性根底之上的 ,这样可以将携带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送入细胞内 ,到达治疗效果 .7. 以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 ,具有亲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非极性头部C.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D.细胞膜的识别与e有关【答案】D【解析】磷脂分子由亲水性的头部c和疏水性尾部a组成 ,A、B错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错误;细胞膜的识别与e即糖蛋白有关 ,D正确 .8. 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 ,逻辑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①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②具有流动性③具有选择透过性④细胞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⑤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⑤③【答案】C二、非选择题 (2小题 )9.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 ,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 .请答复以下问题:(1 )该结构模型为目前被公认的细胞膜模型 ,称为 .(2 )图中1表示 ,动物细胞吸水时1的厚度会变小 ,这说明1具有 .(3 )图中 (填图中字母 )侧是细胞膜外侧 ,判断的理由是 .(4 )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膜 ,结果Ca2 +的吸收速率大幅度降低 ,该药物最|可能作用于 (填图中的序号 ) .【答案】(1 )流动镶嵌模型(2 )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3 )A 糖蛋白分布在A侧(4 )310. 完成以下与细胞膜有关的实验 .(1 )用质壁别离复原实验可鉴定细胞的生活状况 (是死细胞还是活细胞 ) ,由于干种子细胞中不存在大液泡 ,我们可以用法来鉴定 ,该方法运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特点 .(2 )在提取的细胞膜中参加 ,如果产生反响 ,即可以证明细胞膜成分中含有蛋白质 .(3 )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 ,除了蛋白质外 ,还有 .(4 )假设将细胞膜的磷脂提取后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经过充分搅拌 ,以下能正确反响其分布的图是 .【答案】(1 )染色排除 (2 )双缩脲试剂紫色(3 )脂质(4 )A。
1-4-2(练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关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能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排布关系的是( )A.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C.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D.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2.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C.磷脂 D.糖类3.如果植物细胞膜由选择透过性膜变成了全透性膜,则该细胞将( ) A.缩小 B.膨胀C.死亡 D.生长4.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这是因为( )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5.将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成单个的,再进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其原因是( )A.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糖类成分不同B.两种海绵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成分不同C.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D.两种海绵细胞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6.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③主动运输④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⑦对O2的运输⑧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A.③⑤⑥⑦⑧B.①②④⑤⑥C.①③⑤⑦⑧D.①②⑤⑥⑧7.使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特性是( ).A.它们是疏水的 B.它们是亲水的C.它们迅速吸水 D.它们既是亲水的又是疏水的8.苋菜的细胞液中有一些红色的物质,无论用清水怎么洗,清水仍不见红色物质,但若把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水立刻变成红色。
这个现象是因为A.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9.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 )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10.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这一观点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欧文顿B.桑格C.罗伯特森D.尼克森11.Ⅰ.在人和鼠的细胞融合实验中,用两种荧光物分别标记两种抗体,使之分别结合到鼠和人的细胞膜表面的抗原物质上(如下图所示)。
高中生物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二)新人教版必修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同步练习(二)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内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D.细胞膜中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2.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内肝糖原的合成,但必须先被肝细胞所接受。
肝细胞表面能够接受胰岛素分子的是 ( )A.糖蛋白 B.脂蛋白C.糖脂 D.磷脂分子3.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的区别表现在 ( )①前者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后者以磷脂单分子层为基本支架②前者蛋白质可以嵌入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后者蛋白质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③前者认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后者将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A.① B.②C.③ D.②③4.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面积增大而厚度变小,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5.科学家将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A.单层排列B.均匀稀疏排列C.双层排列D.均匀紧密排列6.下列有关细胞膜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蛋白质均匀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上C.脂类小分子易于自由扩散通过D.磷脂双分子层内外表面都亲水7.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A.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B.细胞膜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8.人体某些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小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A.选择透过性B.保护作用C.流动性D.自由扩散9.使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特性是()。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题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题一、单选题1.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的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
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
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A. 磷脂和蛋白质B. 多糖和蛋白质C. 胆固醇和多糖D. 胆固醇和蛋白质2.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物质是()A. 蛋白质B. 糖类C. 磷脂单分子层D. 磷脂双分子层3.如图是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B. 图中c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C. 图长d均匀分布在b上D. 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4.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化合物,X为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Y、Z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不需要消耗ATPB. 维生素D可优先通过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内部与Y有关C. 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YD. 构成细胞膜的Y、Z均可以运动5.下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A,B分别表示蛋白质分子与磷脂分子,二者均属内环境成分B. 若图甲中的M侧为肠道,那么N侧则是毛细血管腔C. 图乙中C与D结合后一定可以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D. 图乙中C,D分别表示神经递质与神经递质受体,C的释放表明突触前膜具流动性6.如图,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作用B. Ⅰ是细胞膜的外侧,决定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是②C. O2通过a方式进入细胞D. b的运输方式需要消耗能量7.根据下图,分析有关该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上图可表示细胞膜等各种膜结构B. 细胞间的识别与图中的e结构有关C. 该细胞结构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该细胞结构的最基本部分是脂双层,磷脂的a亲脂,c亲水8.如图为生物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 构成生物膜的蛋白质分子并非都可运动C.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仅有识别作用9.如图表示生物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③的种类不相同,而②的种类相同B. a可以表示O2,也可以表示葡萄糖分子C. ①在细胞之间的识别中起作用D. 若图示为轮藻细胞膜,则b可代表K+10.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 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11.下面四幅图片中,属于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质膜结构为()A. B. C. D.1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不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和蛋白质种类均不同B. 同一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不可能相同C. ATP只能在生物膜上产生D. 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而突触前膜上没有13.细胞或细胞的部分结构、成分有“骨架或支架”之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无关B.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他生物膜无此基本支架C.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 生物大分子以单体为骨架,每一个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14.如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该结构的基本骨架B. 构成该结构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C. 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则其常与多糖相结合D. 如果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需要消耗ATP1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表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外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B. 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C. 适当提高温度,能使②和③的相对运动加快,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 生物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其功能主要决定于②的种类和数量16.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 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B. 施莱登和施旺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 卡尔文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D.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1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膜的是( )A.B.C.D.18.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下列结论(假说)错误是()A. 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B. 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脂质铺展成的单分子层是红细胞表面积2倍,说明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 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构成D. 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9.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a、b表示相关物质运输过程。
高考生物复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专题练习(暂无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专题练习(暂无答案)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
以下是生物膜的活动镶嵌模型专题练习,请考生仔细练习。
1.提出生物膜活动镶嵌模型的时间和迷信家区分是 ( )A.1959年,罗伯特森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C.19世纪,施旺和施莱登D.19世纪,欧文顿2.生物膜的活动镶嵌模型以为生物膜是①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②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层结构③运动的④活动的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在细胞膜上,和细胞与细胞之间或许细胞与其他大分子之间相互联络,有亲密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4.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学成分的一组化学元素是 ( )A.C、H、O、NB.C、H、O、N、PC.C、H、O、S、PD.C、H、O、Mg、Fe5.维生素D能较水溶性维生素优先经过细胞膜,这是由于(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支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水平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活动性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6.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画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 (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反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活动性7.对白血病病人停止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将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病人可以发生正常的血细胞。
移植之前需求捐赠者和病人的血液停止组织配型,主要检测他们的 HLA(人体白细胞抗原)能否相配。
HLA是指 ( )A.RNA B DNA C.磷脂 D.糖蛋白8.细胞膜经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置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①磷脂②蛋白质③多糖④核酸 (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9.变形虫外表的任何部位都能伸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和异物。
高中生物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配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配套训练新人教版必修1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 •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
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 细胞膜表面有糖蛋白C.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B解析:细胞识别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
2. 生物膜的“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静态结构模型不能解释下列哪种现象()A.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B. 溶于脂质的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C.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D.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双层排列在膜中间答案:C解析:变形虫的变形运动是建立在膜的流动性的基础上。
3. 人体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A. 选择透过性B.保护作用C.流动性D.扩散答案:C解析:变形运动是由结构特性决定的,结构特性主要指流动性。
4. 细胞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着有密切尖系的化学物质是()A. 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答案:A解析: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的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与糖分子结合成一种复合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表面。
膜内蛋白主要作为载体,而膜外的糖蛋白主要用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
5・尖于细胞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论述,能揭示出不同的膜物质分子之间排布矢系的是()A. 磷脂排列成双分子层B. 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脂双层C. 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D. 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有流动性答案:B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较恰当地表明了磷脂和蛋白质的尖系。
二、非选择题6•下图表示某种膜结构以及物质与膜的尖系,请据图回答。
• O • •。
分別代表各种物质分子或离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膜从结构上来说,它具有。
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答案】
细胞膜的哪种成分有关
( )
A.糖蛋白
B.磷脂
C.糖脂
D.胆固醇
3.下列对于生物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科学家根据观察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提出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的假说或模型,
用现象和实验对假说或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
B.一种模型最终能否被普遍接受,取决于它能否与以后的现象和实验结果相吻
(4)这种结构的外表,有一层由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结合形成的 ________,叫做________。它与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5)这种结构的生理特性是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5.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以红甜菜根进行下列实验:①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 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 1 min 后取出;②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 1 h 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 物溶液;③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C.①④⑤
D.②③④
9.如图所示的生理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
( )
A.分泌作用
B.吞噬作用
C.流动性
D.选择透过性
10.下图表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
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膜表面的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此外,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还
包括磷脂双分子层
B.细胞膜的元素组成包括 C、H、O、N、P
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图示细胞融合过程
11.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磷脂分子的层数是
( )
流动镶嵌模型 习题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对生物膜的结构叙述最科学的是()A.所有的生物膜均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B.生物膜中的脂质全为磷脂,且呈双层排布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在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但蛋白质不可以运动2.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全部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是原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此细胞可能是()A.人的肝脏细胞B.蛙的红细胞C.酵母菌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3.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4.细胞吸收物质的方式之一是胞吞,具体过程是:当物质吸附在细胞膜上时,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囊泡在移动的过程中在细胞内溶解消失,把物质留在细胞质内。
以下对胞吞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B.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C.该过程用于吸收小分子物质D.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下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2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1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B .物质通过离子通道不需要消耗能量C .由图1和图2可知,膜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 .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6.下图为氨基酸和Na +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
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7.(14分)下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________有关(填图甲中号码)。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习题训练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习题训练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伸出伪足③吞噬细胞吞噬病菌④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⑤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到细胞核内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大气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需要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A.4层B.6层C.8层D.10层3.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4.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只有经消化后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原因是()A.小肠中有各种消化酶B.消化后的物质才溶于水C.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D.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5.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
该成分是()A.糖脂B.磷脂C.糖蛋白D.脂蛋白6.下列最易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A.淀粉B.胆固醇C.胰岛素D.血红蛋白7.能够证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实例是()A.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B.人的精卵细胞能够相互识别C.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D.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8.对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A.水B.糖类C.蛋白质D.磷脂9.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中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10.使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的特性是()A.它们是疏水的B.它们是亲水的C.它们迅速吸水D.它们既是亲水的又是疏水的1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所以它们的通透性是相同的B.组成生物膜的各种化学成分在膜中都是均匀分布的C.所有生物膜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由糖被、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组成D.模拟生物膜制造的人工膜可以处理污水、淡化海水12.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2020版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选择题1.科学家将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中的磷脂提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
发现这层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 )A.单层排列B.均匀稀疏排列C.双层排列D.均匀紧密排列解析:选C 从题干信息可知,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是双层排列的。
2.下列能够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解析:选C 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且磷脂的亲水端朝向膜的两侧,少数的糖类只分布在膜的外侧,C正确。
3.(2016·海南卷)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可以作为载体蛋白解析:选B 两种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细胞刚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细胞表面对等分布,最后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不能说明膜蛋白能在细胞内外翻转,也不能说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4.下列实例不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A.白细胞吞噬绿脓杆菌B.精卵细胞结合C.小肠细胞分泌消化酶D.溶酶体“吞噬”衰老的细胞器解析:选D “溶酶体吞噬”衰老的细胞器,体现了溶酶体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5.实验室中鉴别细胞死活,常用“染色排除法”。
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死活。
该实验所利用的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 )A.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保护细胞内部结构C.流动性D.选择透过性解析:选D 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需要的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透过,其他离子或分子则不能。
6.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病毒不具有如图所示结构B.小麦和人体细胞中①③的种类相同C.①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D.②和③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析:选B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无细胞膜,A正确;图中的①是糖蛋白,③是蛋白质,不同种类的细胞功能不同,膜上的①③种类也不同,B错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具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也是运动的,D 正确。
高考生物总复习全套演练:1-1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答案)
1下列对生物膜的结构叙述最科学的是()A.所有的生物膜均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B.生物膜中的脂质全为磷脂,且呈双层排布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在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但蛋白质不可以运动解析: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胆固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位置有多种,但大多数是运动的。
分子的运动决定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2细胞膜经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蛋白质和磷脂B.蛋白质和核酸C.多糖和蛋白质D.核酸和多糖答案:A3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
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
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解析:根据实验所述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说明染料与细胞膜成分相结合,而荧光消失后又出现,是由于蛋白质和脂质具有流动性,进一步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4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细胞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解析:磷脂占细胞膜总量的50%,并形成双分子层支架。
磷脂与胆固醇、脂肪酸、维生素D一样,都属于脂质,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
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脂质分子容易通过细胞膜。
高三生物细胞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实例测试题
细胞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实例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某研究小组发现植物种子细胞以小油滴的方式贮存油,每个小油滴都由磷脂膜包被着,该膜最可能的结构是A.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尾部向着油滴内B.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磷脂的头部向着油滴内C.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结构与细胞膜完全相同D.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两层磷脂的头部相对2.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生活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这种交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或胞吞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增大,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降低C.人体红细胞吸收水分、葡萄糖的方式不同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3.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A.需载体,消耗能量B.需载体,不消耗能量C.不需载体,消耗能量D.不需载体,不耗能量4.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个细胞很可能是A.人的白细胞B.鸡的红细胞C.蛔虫的体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5.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运输葡萄糖的速度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7.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8.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A.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D.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9.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
2020版高中生物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级合格性水平训练1.(2017·安徽六安月考)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C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的D.科学家用不同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将标记后的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2.(2017·吉林延边月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 A )A.物理模型B.概念模型C.数学模型D.计算机模型解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3.(2017·福建福州期末)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c有关解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
4.(2017·江苏徐州期中)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这两种标记细胞进行融合。
细胞刚发生融合时,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
这一实验现象支持的结论是 ( B )A.膜蛋白能自主翻转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膜蛋白具有信息识别的功能解析:科学家用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起初两种荧光染料在融合细胞表面对等分布(即各占半边),最后在融合细胞表面均匀分布,这是标记的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2020高中生物 专题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在质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B.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③分布于质膜中,能催化质膜中发生的生化反应D.④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可控制某些离子出入细胞【答案】D2.下列能正确表示细胞膜结构的是 (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A. 磷脂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头部分布在膜内外两侧,而图中下层磷脂分子头部分布在内侧,A错误; B. 磷脂双分子层排布错误,磷脂分子的头部应分布在内外两侧,B错误; C.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且磷脂的亲水性头部在外侧,疏水性尾部在内侧,蛋白质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分布有糖蛋白,C正确; D. 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D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B.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无关C.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D.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呼吸酶【答案】B4.如图表示的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在生物膜中是均匀对称分布的B.②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头部疏水,尾部亲水C.甘油、CO2、H2O通过该膜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D.由于②是静止的,①是运动的,决定了膜的结构特性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①是蛋白质。
有的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蛋白质贯穿磷脂双分子层,因而其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不对称的,A错误;②是磷脂双分子层,其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磷脂分子可分为疏水性的尾部和亲水性的头部,B错误;甘油、CO2、H2O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膜,因而跨膜运输方式均相同,C正确;磷脂双分子(②)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二者决定了膜的结构特性具有流动性,D错误。
2020高中生物 专题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提升版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1
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班级姓名总分一、单选题(30分,每题3分)1. 下图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及其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代表化学元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乙、丙是由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但甲不是B.结构1中的甲和大多数乙都可以运动C.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同时含有结构1和结构2D.结构2经酸性染料染色后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答案】D2. 如图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均为脂质,可以用苏丹 III 染液染色观察B. 由①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C. ②是脂溶性的,分布在脂双层内部,其元素组成为 C、H、OD. 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②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①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②表示胆固醇,磷脂和胆固醇均为脂质,但苏丹III染液只能鉴定脂肪,A项错误;由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一层单位膜组成,B项错误;②所示的胆固醇是脂溶性的,其元素组成为C、H、O,分布在脂双层内部,C项正确;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①②都能运动,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项错误。
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如图是相关实验结果的记录,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温度超过15℃,细胞膜流动性开始增强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D.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答案】D4.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选择透性将药物送入细胞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答案】C【解析】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磷脂分子的头部是亲水的排在外侧,尾部是疏水的排在内侧;所以水溶性药物在a处能稳定存在,脂溶性药物在b处能稳定存在;球形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时,膜的结构特征不变,借助于膜的流动性可以将a处的药物送入细胞内部,但只能将b处的药物送到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之间,不能送到细胞内部,综上分析可知,要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应选择水溶性药物嵌入a处,所以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配套练习一、选择题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 ) A.糖类和脂质B.糖类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脂质D.蛋白质和核酸解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以及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可以得知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
答案: C2.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
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解析:将红苋菜的叶片切块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花青素不能透过细胞膜和液泡膜。
加热后,细胞膜和液泡膜的结构被破坏,选择透过性丧失。
答案: C3.如右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结构进行信息传递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b、d有关D.构成生物膜的a、b、d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解析: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即图中a。
植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的,A正确;图中c为磷脂分子,其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B错误;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排出物质的过程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磷脂分子有关,C正确;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D正确。
答案: B4.关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是( )①膜主要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②具有流动性③具有选择透过性④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⑤物质运输得以正常进行A.①④②⑤③B.①②④③⑤C.①④②③⑤D.①②④⑤③解析:此题的推理过程是很主要的,由细胞的组成结构分子到分子运动才能体现出结构的流动性特点,再由结构到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功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进而得出能进行正常物质运输。
答案: C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当温度增加到15 ℃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上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解析: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 ℃以上时膜质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融合比例与时间没有具体关系。
答案: D6.下列能够反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③不能吸收蛋白质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④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⑤细胞融合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解析:细胞膜的结构具有流动性,其原因是构成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
膜的流动性能保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得以顺利进行,如物质交换、细胞融合等。
答案: B7.科学工作者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和鼠细胞的膜蛋白后,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如图所示)。
该实验说明( )A.膜蛋白是可以移动的B.两种细胞的膜蛋白种类相同C.膜蛋白可以起生物催化作用D.膜蛋白能控制某些物质出入细胞解析:本实验通过红色荧光染料标记和绿色荧光染料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均匀分布,说明组成细胞膜的分子是运动的,进而能够说明整个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答案: A8.如右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细胞膜外表面有些糖分子与膜蛋白结合为糖蛋白B.②和③大都是运动的C.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与物质进出无关D.细胞膜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解析:图中①为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A正确;②代表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可镶在膜的表层或嵌插、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大多是运动的,B正确;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脂溶性物质容易进入细胞与细胞膜的脂质成分——磷脂分子密切相关,C错误;细胞膜使每个细胞与周围环境隔离开,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保证了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D正确。
答案: C9.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解析: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
答案: D10.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解析: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的细胞膜面积的两倍,但细胞中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等。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
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
如图为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回答问题:(1)“闻香识女人”的奥秘在于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________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2)图中A具有________,特定的A会识别特定的气味物质分子。
(3)脂溶性物质是借助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进出细胞的。
(4)图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分子能够运动,导致生物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
答案:(1)A 受体(2)特异性(3)B (4)B A、D 流动性12.图1表示某种膜结构以及物质进出膜的方式,图2表示某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前、后几种生物膜的面积。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图2(1)癌细胞的细胞膜,与图1相比,含量较少的是[ ]______。
(2)若图1为红细胞膜,则图中箭头[ ]表示钾离子的吸收过程。
(3)请在图2中画出细胞在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后这几种生物膜的面积变化。
(4)在合成旺盛的细胞内,可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的生物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__性。
解析: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其易于扩散。
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是逆浓度进行且需要消耗能量。
在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伴随着膜面积的变化,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面积增大,作为中介的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
合成旺盛的细胞,由于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线粒体较多且与内质网膜直接相连,同时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
答案:(1)C 糖蛋白(2)a(3)如下图(4)核膜、细胞膜、线粒体膜(5)选择透过13.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物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
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
但在37 ℃下保温0.5 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人和小鼠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________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等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此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均匀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0 ℃下培养40 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细胞膜的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
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
将融合细胞置于37 ℃下保温0.5 h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若温度降低,膜流动性减弱,两种荧光混合的现象大大延长甚至不能混合。
答案:(1)蛋白质(2)蛋白质膜物质分子能够运动(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一定的流动性(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温度过低,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的运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