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浅谈
数学教学浅谈伟大导师恩格斯指出: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成绩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
我从事中学教学几年来,有这样深深的体会,对初中生来说,在应学的科目当中,使人最头疼的莫过于数学了,除数学有它本身难度外,更令人吃不消的便是它比较枯燥,无味,学生缺少刻苦钻研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这种现状必须彻底改变。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永久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导语新颖,引发兴趣。
我认为一堂成功的数学。
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好的导语,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开拓学生生的思维,激发求知欲,能够使新旧知识相互衔接,为学生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和学生交流要讲究语言呓术,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性语言,尤其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
还要求教师必须运用专业性数学语言,逻辑性要强.语调抑扬顿挫,这样就会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对教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黑板、录音机、话筒已成为”古董”,不能以此引趣,而多媒体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运用方便、简捷,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活动,教学效果极佳。
1.教师要不段更新教学形式、教学语言和素材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活动课要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
而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是无法完成的。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环节发表时间:2014-05-04T10:36:14.2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5期供稿作者:宋吉囡[导读]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宋吉囡山东省威海市第四中学264211高中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来说都比初中生成熟,因此自制力较强,学习相对主动。
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复数的引入》这一课是整个复数这一章的第一课,在备课时应注意,通过这一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复数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引伸到现实生活中,就是当我们遇到矛盾时,也要勇于面对矛盾,要有解决矛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矛盾的转化和解决,同时也就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第八章的《椭圆》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
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
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请刚才两名学生按同样的要求作图。
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作者:施仁青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4年第01期摘要: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素质优化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这个学习共同体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所开展的一系列双边活动的过程。
文章主要对数学教学的基本过程、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意义、需要关注哪些教学过程等方面做出了介绍,同时也对关注数学教学过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今后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研究应加强对数学化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及反思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过程;数学化;“问题解决”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04-02一、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认识何谓数学教学过程?从“教学论”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桥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关注数学教学过程意义以前的数学教学偏重逻辑训练和运算技巧训练。
数学教学缺少背景和过程,数学课堂就是老师在台上讲知识点,学生在座位上记忆,没有一个学生思考的过程,因此使数学教学饱受指责。
而关注教学过程能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充分感受和体验知识,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同时为学生“再创造”提供丰富的条件。
同时关注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因此我认为,关注过程能够关注学生的精神领域,能够关注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表达与交流,同时能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应关注数学过程
展 示概 念 形成 过 程 。 清 弄 二 、 注 结论 推 导 过 程 。 握 学到高 中 , 生通过“ 关 把 让学 数与计算 、 空间 概 念来龙 去脉 公 式定 理 实质 与图形 、 统计与概 率 、 与计 量 、 量 力程 与
一
、
数学概念 不仅 是数学活动 的基础 ,
“ 科学知识永远在演进 中, 它是个 不 关系 、 运筹与优化 ” 等基本领域了解数学
多,I 弓 导得 少” “ ,教师讲 的多 , 学生说的 科 的建立 , 遵循这样 一条路径 : 为假设 要 的地位 ,充分展示学生解题思维的角 人 少 ” 由于不重视过程 , , 学生处于被 动接 制造出某些公理——公理来推导出来原 度和空间 , 积极有意的锻 炼思维 , 中学 从 受记忆状态 ,在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 理 — — 原 理而 推 导 出 来 公 式 、定 理 — — 会探究性学 习。另一方面提升问题的发 把握上往往囫囵吞枣 ,并不能完全理解 构建起逻辑 性和严密 眭都很强的学科知 现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 , 问题分析 、 在 概念发生 、 展和形成的过程 , 发 从一定程 识体系。这就 导致了数学教 育具有两个 方法选择 、 过程运算与表述 、 结果检验等 基于应用 、 度上 影响 了学生对 数学 概念 理解 的深 基本特征 :一是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 多种环节中让学生 自主探索。 首先 , 应将数 度、 广度 , 学生也缺 乏对概念的灵活运用 性 , 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 , 它既是 基于 问题的数学过程教学 , 和知识正向迁移 的能力 。要想 让学 生准 旧知的发展 , 又是新知的基础 。 二是数学 学课堂作为师生双边活动阵地 ,正确处 确理解 、 掌握数学概念 , 应重视 数学概念 的推理、 演绎 、 归纳 、 概括是永恒 的。 让学 理好“ ” 生” “ 与 “ 的关注 , 师 与“ ,教” 学” 教 的形 成过程 , 教学时 , 在 我们应做到 : 要 生学好数学 ,应遵 循数学知识的形成 规 师 必 须 设法 引起 学 生 的认 知冲 突 ,激 发 呈现给学生数学概念的提出背景 ,知识 律 ,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而言 , 学 学生的求知欲望 , “ 变 要学生学 ” 学生 为“ 抽象 、 概括 的过程等 , 让学生弄清 了数学 生容 易接受直观的 、形象的 、具体 的知 要学”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 。 积极探讨 , 验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一、课前激趣数学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该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
怎样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对你上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主地去思考、研究和探索,这成了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我认为课前两分钟讲些生活中的趣味数学引入最为合适。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窍门:计算9的乘法时,张开你的十根手指,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
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九的乘法算式,假设这个乘式是6×9。
只要弯曲代表数字6的手指。
然后数弯曲的那根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5,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4,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6×9的答案是54。
其它乘式照此类推。
二、课堂创新引入如果一堂课“引入”得好,就等于上好了一半的课。
我认为,引入新课比进行新课更难。
因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是否有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是否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引入要有悬念,设置悬念可以从讲新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没有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
比如我在讲“体积的意义”时,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引入要联系实际,最好是学生能接触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
在讲数学概念时所举的例子尽量要联系实际。
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样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三、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合作学习从组织形式与合作对象上看,主要是包括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和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两种。
而从教育教学的特点来看,这两种合作形式是从小学就开始并且呈上升趋势发展。
比如,小学阶段重在将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组织的一部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案形成的过程(最新版)
浅谈小学数学教案形成的过程(最新版)一、引言1、研究背景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案的形成过程,以及该过程中涉及的关键要素和策略。
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步骤。
研究强调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性以及评价与反馈机制的重要性。
同时,本研究也关注了教案形成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反思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本文揭示了有效教案设计的实际操作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最后,研究总结了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本研究对于指导小学数学教师设计高效教案、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的基础。
教案作为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其科学性和实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案的设计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案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的必要途径。
2、研究目的与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小学数学教案形成的合理过程,并分析影响教案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将回答以下问题:(1)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2)教案设计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什么?(3)如何评价教案的有效性并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科学的教案设计框架和实施策略。
3、研究范围与限制本研究聚焦于小学数学教案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针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公立小学。
研究将限定在现行教育大纲和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实践,不包括特殊教育或私立教育机构的情况。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研究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地区和学校类型,因此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4、论文结构安排本论文共分为六章。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学生认识数学的心理过程、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展开讨论。
学生认识数学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感知、认知和综合三个阶段。
感知是指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感知和辨识,比如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数学对象的形状、大小等属性。
在认知阶段,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对数学对象进行了解和认知,形成了对数学对象的初步认识。
在综合阶段,学生通过类比、比较等思维活动,将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新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对象的认识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走向认识数学的道路。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其次,教师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展示出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数学的过程。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和丰富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榜样,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一、数学教学活动诸要素数学教学活动中究竟都包含着哪些要素呢?我们不妨来认真分析一下。
第一、教学对象——学生。
数学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
没有学生就没有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必要与可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教学活动的根本因素。
学生这个因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能结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和学习前的准备情况等。
第二,教师。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方面必然也有时多时少的自学活动成分。
但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仍属数学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还要依靠教师来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这个要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个性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等。
第三、数学教学目的。
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
所以,数学教学目的也是数学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这里说的目的是广义的。
目的有远的、有近的$有比较抽象的,有比较具体的。
它所包括的范围大小也可能很不一样,大之如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数学素质标准和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规格,中之如数学学科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小之如一个学习单元或一节课所完成的具体目的,乃至学生方面的学习动机,都可以包括在教学目的这一要素的含义之内。
第四,数学课程、教材。
教学目的凭借什么去完成?在数学教育中主要凭借数学教学内容,或者说是数学课程。
这是数学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
它指的是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问题(例、习题)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结构或体系。
具体表现为数学课程方案、教学大纲《数学课程标准》和具体的数学教材一一文字的及音像的。
我们可以把所有这些包括在课程这一要素的范围之内。
第五,教学方法。
教师怎样根据并运用课程教材来使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的目的?这就必须依靠一系列方法。
所以方法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要素。
这里所说的方法是广义的。
它包括教师在课内和课外所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组织形式。
浅谈“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科过程性评价教学
浅谈“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科过程性评价教学【摘要】本文从学为中心理念和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学为中心理念的结合。
结合具体实施方法,探讨如何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并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过程性评价在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兴趣。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运用,以达到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目的。
通过对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与评估,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学为中心,过程性评价,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定义,特点,结合,实施方法,促进,学习动力,效果评估,提升,学习效果,学习兴趣1. 引言1.1 学为中心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意义学为中心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意义是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和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理念。
这一理念的提出,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走向主动探究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在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使教育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1.2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准确地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在教学中,过程性评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辅导,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过程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过程性评价还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记忆和应付。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中成长。
一、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与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教”为了“学”。
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二、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智力 因素 。因此 数学 教师有 必要 调动 各种 因素 , 用 多种 合 采
理 的积极 措施 。如 :
1 造轻 松和 谐氛 围 , 除无 谓恐 惧心 理 。学生 的恐惧 . 营 消 心理 会极 大地 妨碍 智力 的发挥 。
2融洽师 生感 情 , 近师 生距 离 。教师 常与 学生进 行 生 . 拉
出的 图形 的 各边 之长 与 圆有 什么 关 系 ? 由此 而推 导 出圆的 面 积 的计 算 方法 。这 节课 的课堂 结 构重 心在 学 生动 手剪 拼 及 讨论 活动 上 , 其程 序是 : 课前 预 习— — 课堂 带疑 自习— —
活和 学 习方面 的谈 心 , 爱护 、 助每 一位 学 生。 帮 3 . 罗森 塔尔 效应 , 学生 以信 心 。 注意 给 学生 稍有 成绩 , 教
1 快情景 创设法 : 功的教 学不 能靠 强制 , . 愉 成 也不 能让 学 生将 其作 为一种 艰苦 的任 务负 担 , 而是 要使 学生 、 教师 轻松
愉快 , 生在 愉快和 谐 的情 景下 , 授知识 和接 受 知识 。 师 传 2说题法 : 了检 查学 生对概念 的理解 和做题 的质 量 , . 为 在 课堂 上请 学生 当众 说 出他 的解 题思 路 。
2完 整性 原则 : . 在教 学 中既要使 教师 的主 导性和 学 生的
主体性 二 者完美 的结 合 , 又要有 机地 将数 学知 识 的教学 、 科 学 方法 的教 育 、 力的发 展 、 能 世界 观 的培养 等结合 起来 。 3有序 性 原则 : 序是指 在教 学过程 的结构上 、 次上显 . 有 层
四 、 动各种 因素 , 取有 效措 施 调 采
的教学 情景 。 学过程 中做 到实验 让学 生做 , 教 问题让学 生提 、
浅谈“过程性”的数学教学
浅谈“过程性”的数学教学过程性的数学教学指的是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过程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和灌输知识。
它强调通过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过程性的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过程性的数学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发展数学思维。
以下是过程性数学教学的几个重要方面: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启发性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
这些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面积制作一个体积最大的盒子?”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逐渐理解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推理和解决的思维方式。
过程性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推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适当的练习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布置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编排一些数学拓展题等。
再次,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过程性的数学教学应该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数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用纸折叠角度、倾斜物体测量斜率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和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原理。
最后,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
过程性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使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讨论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浅谈⼩学数学教学论⽂3篇 ⼩学数学课堂教学⼀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素质、能⼒,突出⼩学⽣的特点。
本⽂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浅谈⼩学数学教学论⽂,欢迎阅读! 浅谈⼩学数学教学论⽂篇⼀ 数学课程中“解决问题”教学,把解决问题寓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在情境中理解、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利⽤有关知识经验,通过学⽣的探究和教师适当的点拨指导,既解决了问题⼜学习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能⼒,并能获得⼀定的情感体验。
“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注重对学⽣进⾏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提⾼学⽣的解决问题能⼒是当前课程改⾰的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之⼀。
结合低段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些⼼得体会: ⼀、精⼼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解决问题⼀般都是在情境中让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 提出⼀个问题往往⽐解决⼀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题解决的难易程度,学⽣学习的知识⽔平和认知特点,精⼼设计问题。
教师只有这样创设的问题情景才能诱发学⽣的好奇性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花。
例如:教学⼆年级两步应⽤题时:创设了⼀个游乐场的场景,游乐项⽬是学⽣熟悉和喜欢的活动项⽬,通过师⽣⾃然的交流,导⼊新知。
让⼩朋友说说图中的⼩朋友在⼲什么?发⽣了什么事情?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指着图给⼤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是学习的主⼈,教师应突出学⽣的“主体”,为学⽣提供充分的⾃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的潜⼒,⿎励学⽣运⽤已有知识主动⼤胆地猜测、推测,⽤科学⽅法去探究问题,从不同⾓度去寻找解题思路,引导学⽣⾃⼰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想⽅法,主体意识在主动探究中增强。
当学⽣提出问题后,我都给学⽣⽐较充⾜的时间⾃⼰独⽴思考,尝试解决。
⿎励学⽣把⾃⼰的想法写下来。
想清楚每⼀步为什么这样做,想⼀想有没有不同的解决⽅法?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的形式,⾃⼰探究算法,⽼师适时指导。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过程教学
成 两 个 什 么 图形 ? ( 直 角三 角 形 )这 两 个 图 有什 么关系 ?
(大小相等 ) , 那 么其中一 个三 角形 的内角和 是 多少度?
学 生 通 过 计 算 会 答 出 内角和 是 1 8 0 度 。 这 时 , 教 师 再 引导
学 生 验 证 计 算 结 果 是 否 正 确 让 , 学 生 认识必须贯 穿于整个教
学 过 程 必 , 须 通 过 学 生 的 触 摸 、 拼 摆 观 、 察 、 度 量 、 讨 论 、
归 纳 等 教 学 活 动 达 , 到 对 形 体 的 感 性 认 识 , 以 培 养 学 生
的空 间观 念 , 提高学生 的空 间想 象 力和 思 维推 理 能 力 ,
直角三 角形 的三 个角剪下来拼在一
起 看一 ,
看 ,是不是
一 个 平 角 。 再 用 量 角 器 量 一 量 之 , 后 , 教 师 可 趁 热 打 铁 进 一 步 提 出 :是 不 是 所 有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都 是 】8 0 度 呢 ? 让
学生把准 备好 的锐 角三 角形和 钝 角三 角形 拿出来 自己
现 代 数 学 论 认 为 :教 学 既 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更要重 视 智能 的发展 ,传授知 识与发展 智能是教学过程 中必须 同时 完成的任务 。 而要发展学生 的 智能 。必 须重 视数学知识 的发 展 和 形 成 过 程 重 。 视 学 生 获 取 知识的思 维过程 , 只有这样 , 才能既让学生掌握知识 ,又 让 学生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 。学 会学 习 。
科研 视 窗 课堂教学研究
如 :在 教 学 “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 时 可 , 以 先 出 示 一 个
长 方 形 , 教 师 问 :长 方 形 有 几 个 角 ? (4 个 角 )每个 角 多 少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浅 谈 优 化 小 学 数 学 教 学过 程
◎ 舒德斌
作 为小 学教 师 , 充分认识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 , 如学生 少数在成才 、 片 面发展 、 高 分低 能、 缺 乏创新 精神 等。应放 眼世 界和未来 , 真正认 识 到素质教 育 的必 要性 和紧迫 性。消 除对素 质教育 的误解 。明确 自己有责任也完全 可以在课堂教 学 中实施 素质教育——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实施素质 教育就需要 我们 以 全新的观念研究课堂教学 , 它追求 的是更高境 界的教学质量 , 培 养 的人 才是更 全面 、 更高层 次、 更 具有创造 力 的人 才 , 所 以我们 应 以改革 的姿态 , 紧紧抓 住课 堂教学这一 中心环节 , 对 优化数学 教学课程 的具体 做法 进行 大胆 的探 索与 实践 。探讨 教学 目标 , 确定更高追求 作为教师 , 其职责不仅是“ 解惑” 、 “ 标 。首先 , 数 学 教师 的工作 目标不光 是让 学生 学会数 学知识 , 还 要让其 学会 求 知, 要培养具有较强 的解题能力和创新 思维的人 , 也就是不 但给 学生 “ 授业” 还应使其 日后有 较强 的创 业能力 。其 次 , 各项 目标 的制定要 明朗可行 。数学知识教学 目标及能力 培养不但要 依据
一
算式推导并讲述——课后巩 固。 波动性原则 : 即根据教 学 内容 的不 同使教 学过程 中产 生起 落变化 , 使 学生对数 学教学过程永 远充满新异感 , 使教 学程序和 课堂结构不致机械化 。
三、 积极深化改革 。 实践 多种方法 历代教学家研究 出许 多教学方 法 , 但 从来 没有评 出最 佳教 学法 , 即“ 教学有法但无 定法 , 贵在得 法” 。教 师应 广泛学 习 , 大 胆创 新和实 践 , 吸取各种 教学方法 之精华 , 创建 适合本班 学生 、 适合 时代 的多种教 学方法 , 并进行优化组合 。 愉陕 情境创设法 : 成功的教学不能靠强 制 , 也不 能让学生将 其作 为一种 艰苦 的任 务负 担 , 而是 要使学 生 、 教 师轻松愉 快 , 师 生在愉快和谐 的情 境下 , 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 说题 法 : 为 了检查学生对概念 的理解 和做题 的质量 , 在课 堂 上请学生当众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编题法 : 即学完一种 方法 后让学 生 自己编题 并说 出他 的解 题思路。 大纲, 还应根据本校各班 的学生实 际 , 层次分 明 , 深度适 宜 , 实现 发现教学法 : 让学生在教师 的指 导下 , 通过 自学 、 讨论, 发现 “ 不求人人长学 , 但求 人人成 才” 的现代教 育观 。德育 目标 如理 规律 , 获得 知识 。 想, 道德 , 立 志、 爱 国的教育 方法 , 指导 文化 、 艺术 教育 目标 应易 课堂提 问法 : 提 问要 注意有启 发性 , 要 突出重 点 , 要面 向全 于操作 , 使之有机 的渗透在每一课 时的教学 中, 顺 畅 自然。 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参与成功的喜悦。此外还有 如数学教师在教学 中, 能 准确 形象的作 图, 会对学 生产生潜 题多解法 、 问题讨 论法、 观察实验法等 。 移默化的美学 、 艺术教 育效果 。教学 中注意教 学实 质性 的类似 四、 调动各种因素 。 采取有效措施 美, 如 分数 的基 本性质 、 比的基本性 质等 , 轴对称 图形 的对 称美 决定一个学生学 习成绩好 坏 的因素是 多方 面 的, 除 了智力 等美育 素材 , 使学 生不但受 到美学教 育 , 而且能增 加学 习兴趣 , 因素外 , 还 有心理 因素 、 情感 因素、 信 心激励 因素等许 多非智 力 对数学知识易于记忆 。 因素。因此数学教 师有必 要调 动各种 因素 , 采用 多种合 理 的积 二、 设计教 学程序 . 构建课堂结构 极措施 。如 : 酿造轻松和谐氛围 , 消 除无 谓恐惧心 理。学生 的恐 设计教学程序 , 构建课 堂结构 , 要遵循 以下几条原则 : 惧 心理极大地妨 碍 了学生智 力 的发挥 。融洽 师生感 情 , 拉近 师 教师为 主导 、 学生 为主体 的现代 教育原 则 : 设计 引人 人胜 、 生距 离。教 师常 与学 生进 行生 活 和学 习方 面 的谈 心 , 关 心、 爱 轻松 和谐 、 具 有探 索性 、 启发性 、 创造性 和科 学文化氛 围的数 学 护、 帮助每一位学生 。注意罗森塔尔效应 , 给学生 以信 心。学生 情境 。教学过程 中做到实验让学生做 , 问题让 学生提 , 思路让 学 稍 有成绩 , 教师应予 以表扬或鼓励 , 让学生感受 成功 。调整 教学 生找 , 错误让学生析 。 内容 , 增加 实际操 作 。动手操 作对 培 养学 生 的能力 、 科 学 的态 完整性原则 : 在教学 中纪要 使教 师 的主导性 和学生 的主 体 度 、 提高学 习兴趣 、 加 深印象和记忆都有不 可替代 的作 用。减少 性二者完美结合 , 又要有机的将数学知识 的教学 、 科学方法 的教 作业量 , 优化做题质量等 。 育、 能力的发展 、 世界 观的培养等结合起来 。 五、 利 用现代化设备 。 优化教 学手段 有 序性 原则 : 有序是指在教学过程 的结构上 、 层次上显得 清 教学手段不但要多样化 , 还要尽 量现代化 。采用 幻灯投 影 、 晰明确 。如教学 圆的面积 的计算 时 , 教师 出示 圆后提 出问题 : 怎 录音录像、 电视及多媒体电教等辅导教学, 可以大大的延伸我们 样计算这个 圆的面 积?通过让 学生看 书 回答 : 能 否将 圆转化 为 课堂的时空 , 增大课堂教学密度 , 提高课 堂效 率。教学教师 更应 已经学过的图形 , 利用 已学 过 的图形 的面积计 算方法 来计算 这 有效 的采用现代化 的教学手段 , 使 优化教学过程 落到实处 , 全 面 个 圆的面积?然后 是 师生共 同剪拼并 讨论 : 剪 拼 出的图形 的各 的提高教学质量 。 边 之长与圆有什么关 系? 由此 而推 导 出圆的面积 的计 算方 法。 ( 作 者单位 : 贵 州省 罗句县板庚 乡大坪小 学 5 5 0 1 0 0 ) 这节课 的课 堂结 构重 心在学 生动 手剪拼及 讨论 活动上 , 其程 序 是: 课前预 习—— 课堂 带疑 自习——猜 想并 实验—— 圆面积 计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
呢? 比如教 学过程 中的讨论 , 不论师生之间的 讨论还是学生 之间的讨论 . 都是 师生情感 交 流的形 式。 讨论是一种主动探索的教学模式 。 新课程标 的内在 学习情感 。在 这个过 程中师生都 会以积极 的心态来参 与 .
听 教师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 教师是课堂
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高高在上 .下完课就 消失 . 并不在意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建立 。 但是 教 学活动并不 同于一般 的特殊认识过 程 . 在
这个过程 中 . 师生情感交流状态 直接影响教 学效果 。 这种情感交流并不局限在课下 , 课堂 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必需 的 那么怎 么进行
教学二 字 .直接点明教学的本质 .教和 学. 师生双 方 良性 的互 动 。 一方 面教 , 一 方面
的是 . 教师要在教学之前能备好课 , 在备课 的 时候就把激发学生回答欲望和讨论欲望的设 计进行巧妙安排 。如果教师能将这些设计其 中. 让 学生有话 可说 , 让学 生有说话 的欲望 , 让他们有充分表达 自己想法的机会 。让课 堂 从一言堂变为群言堂 作为教师要有充分准
2 0 1 3 年第1 期
◆ 职 教 天 地 ◆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
马胜 林 ( 河 北省 大城 县职 业技 术教 育 中心
数 学教学 过程是一种 特殊的认知 过程 . 在这个过程 中学生得 到数学 知识 .同时其他 方 面得 到全 面发展 。认知和发展在这个过 程 二 新课程标 准下的数学教 学过 程需要
建 立新型的师生关 系
0 6 5 9 0 0 )
三、 新课 程标准下 。 数学教 学过程要求教 师理解学生 . 因材施教
新 型 师生关 系是 新课 程标 准下 教 学过 程 能否顺 利完 成和 实现 的核 心 .新 型 师生 关 系应 该 是师 生平 等 、 民主 、 良性 互 动 , 师 生之 间相互沟 通和交 流 . 亦 师亦友 。因为 有
点、线、面教学法——浅谈数学教学的三个环节
“点、线、面”教学法是指地一个教学过程中地三个教学环节,它是指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首先传授知识点,然后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线,最后把有关知识渗透,融会贯通,形成知识面.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有它自身地特点:不仅逻辑性强,而且新知识地传授以及数学能力地培养,主要依赖课堂上进行,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向分钟要质量,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不过我认为,无论怎样设计教学方法,都不能背离学科特点和学生地认知特点,更不能远离学生已有地基础知识.所以传授知识要特别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步步为“营”.我尝试地“点、线、面”教学法,就是围绕这些特点来设计地,并且使用起来感觉得心应手,学生也非常认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点”、“线”、“面”这三个环节在教学中都非常重要,三个环节全部进行了,传授地知识才会到位,学生所学知识才会完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里地“点”是教学地基础环节,它是指概念,规律,性质,定理等等地学习过程.在知识点地传授时,要特别注重它地产生和形成过程,特别是新概念地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要对概念进行剖析,让概念在学生地脑海里就像我们把一颗种子种在土壤里生根发芽一样,不仅有“盘根错节”地过程,而且有一个“生长”地过程,知识点才会牢牢地“长”在学生地脑子里.比如在教学“圆地有关概念”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地认识,并且在前面学习了轴对称与旋转地基础上展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地知识水平出发,通过展示生活中地剪影同时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地圆形物体,让学生感觉圆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地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从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新知识地探索和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力求学习方法地改变,动手画一画, 量一量地方式, 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地观察归纳和猜想, 自己去发现结论, 并用命题地形式表述结论.正所谓“我听到地,我会忘记;我见到地,我会记住;我做过地,我会理解”.通过具体地画圆地过程来感受点地运动规律和特征,从而从动态角度给出圆地定义;同时在所画圆地过程中揭示圆地特征:圆上地点到圆心地距离相等,从而可以以静态地角度给出圆地定义.在实践中发现圆地形成过程和圆地性质,体会和理解圆地两个定义.初步感受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地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地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地领域.得出定以后还要进一步剖析,比如圆地动态定义是这样地:“在一个平面内,线段绕它固定地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地图形叫做圆.”要对“端点所形成地图形”进行剖析,学生自然能理解”点”运动形成”线’,所以圆是指地“圆周”而不是”圆面”. 通过圆地有关知识地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地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地能力,也为以后学习打好了基础.在与圆有关地概念地教学时,特别是弧地分类中地“半圆”这一概念地认识,教师通过提问、启发一步步将学生领引到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地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地程序,比如同心圆与等圆地概念教材中放在弧这一概念之后,教学时感觉衔接不够紧密,放在画圆时去启发引导归纳比较合适.在这一环节里我经常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来加深学生对概念地理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里地“线”是教学地重要环节,它是指将新旧知识前后联系,进一步将所学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由知识地“点”过渡到“线”需要教师在题目地设计上要有梯度,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地轻松,还能收到好地效果.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不至于架空,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很自然.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自然要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进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线,这样函数在学生脑子里就会有条理了.当然还要剖析它们之间地各自特征和规律,进行比较和归纳.重要地是去寻找它们地共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图像与坐标轴地交点,函数地增减性,解析式地求法,以及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地应用等等,无论是哪种函数,解决这类问题地思路和方法可以说是完全一样地.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归类,不仅能“温故”而且还能更好“知新”.要想使所学知识清晰理成一条线,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是强化记忆,比如每一种函数地性质以及图像在坐标系中地规律等,都要让学生牢牢记住.第二点是深度理解,在教学中多注重“数”与“形”地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地理解.第三点是巧妙点拨,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技能和技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路途上寻找捷径,不至于绕弯路.同时可以提高学习兴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这里地“面”是教学地高难度环节,也是教学地最高目标和最终目标.它是指将所学知识不仅要纵向联系,还要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让学生学会综合地去运用知识,并且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关键是精选例题,选取地例题要具有典型性、灵活性、综合性和深度性.这一环节一般用在章节小结课上比较合适.这里地典型性是指例题里涉及到地知识点是教材中地重点内容;灵活性是指可以从不同交度去地分析,从而找出不同地解题思路和方法;综合性是指一道题里有多个知识点,即既可以横向联系也可以纵向联系;深度性是指例题要有一定地难度,尤其对于那些比较优秀地学生,让他们“跳起来摘苹果”,可以培养他们努力勤奋,知难而进地刻苦学习地精神和品质.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以后,不仅可以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纵向联系,还可以和几何问题如三角形、四边形地面积、动点等问题进行横向联系,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地知识面,同时也使学生学到了综合运用知识地能力.这样地选题既具备了典型性,灵活性,还具备综合性和深度性.可以提高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地灵活性,起到举一反三地效果.这一环节题型较难,教师要多留给学生一定地时间和空间去分析和探索,比如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等等地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地分析思路,然后大家借鉴.还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地是,注意变式训练,比如学了相似地知识点后,教材页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是一块锐角三角形材料,边,高,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材料,使正方形地一边在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上,这个正方形零地边长是多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原题变式一变式二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个问题,说出思路和方法,然后把这个题变式:正方形改为长方形,问题改为求面积地最大值.再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说说自己地思路和方法,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地方法.教师要把不同地思路和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从中领悟.然后再进行变式:将锐角三角形改为钝角三角形,矩形改为菱形,去求菱形地最大面积.这样很自然地将学生地思维提高了一层,但是学生并不会感觉很难.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之,点、线、面教学地特点就是知识有层次,教学有条理,学生学起来不会感觉有“陡坡”和“峭壁”,并且能将学生引领到思维地高峰.要做到这些,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刻钻研教材,认真仔细分析所教学生,根据自己地学生情况和教学需要,来选定教学内容地深度和进度,对于教材地把握,教师首先做到深入浅出.把有难度地,复杂地知识以简单地,浅显易懂地方式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师能够做到用不同地说法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样有助于激活学生地思维.要是要有很强地应变能力,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随时调整自己地教学.一堂好课,应该是教师跟着学生地思维并且能够在关键时候给与点拨,而不是让学生跟着教师地思路去“生搬硬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前旗四中侯艳玫。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构建
浅谈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构建是指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选择、教学目标设定、课堂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材选择是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础。
教师应选择质量优良、内容充实、结构完整的教材作为教学教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宜的教材版本,并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一些拓展性的教材材料,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设定是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关键。
教学目标应与教材的内容相匹配,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并明确目标的层次和阶段性达成标准。
教学目标还应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以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和评价。
课堂教学方法是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核心。
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既要注重讲述和演示,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更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
评价方式是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补充。
评价方式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既要注重对知识掌握的评价,又要注重对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的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实验、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困难,为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评价方式还应注重激励学生,通过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教学过程
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
归根结底,“教”为了“学”。
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
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由于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
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
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
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你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因为“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语)”。
“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
基于以上的观点,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
在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双重教学方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备学生的活动。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
其实“说”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有什么深度地说。
教师的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时间,使教师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实,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
契可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
”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包办代替的多,讲道理占用了学生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
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
叶圣陶先生说:“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
”这就是说教师是指导者就不能“代庖”,教师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
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目中无人”,把自己视为教学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基于此,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
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
的最佳时机。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
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
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
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数学的神奇世界;教师也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
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数学教师的根本任务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对学校管理,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
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