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8 燃料及其利用%28含解析%29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解析:B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解析:B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

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

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

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解析:B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正确;故选项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解析:CA、金属能导电,但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石墨是非金属,也能导电,故错误;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错误;C、可燃物与助燃物的混合气在爆炸极限范围内可能发生爆炸,CH4为可燃物,O2为助燃物,在其爆炸极限范围之内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故正确;D、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无色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B解析:BA、从开始至 t1 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故A选项错误;B、在 t1至 t2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故B选项正确;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由于发生了化学变化,物质的种类发生改变,物质总质量不变,故C选项错误;D、根据图像可知,t3 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少量氧气剩余,故D选项错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即氧气的浓度)对燃烧的影响。

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至t1时间段氧气含量的变化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物质的种类和总质量均不变D.t3时反应结束,集气瓶中的气体只有二氧化碳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3.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A B(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 D(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2)木炭用作吸附剂A.A B.B C.C D.D4.鉴别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必须用到的是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紫色石蕊的水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5.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现有下列类推:①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②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③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④无论是吸入的空气还是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都是氮气;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⑥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有A.3个B.4个C.5个D.6个6.小杰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制取气体,通过查资料得知氢气是一种密度小于空气,不溶于水的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的气体,则他的下列制取方案可以用这套装置制取的是()(1)用硫化氢固体和稀硫酸溶液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2)铁锈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3)二氧化锰固体和氯酸钾制取氧气;(4)锌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化学课时作业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化学课时作业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附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探险打灯火照明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C.到小煤窑挖煤用火把照明D.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5.氢氧化镁在温度达到380 ℃时,能够分解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和水蒸气,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建筑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

所以,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

根据灭火原理你认为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

A.氢氧化镁是一种碱B.受热分解的产物能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氢氧化镁不溶于水D.可以降低易燃性建筑材料的着火点6.下列关于灭火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B.木材着火用水泼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扑灭森林火灾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D.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燃烧,用湿布覆盖——隔氧又降温二、填空题7.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H2、CH4、CO)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C4H10、C3H6、C4H8)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泄气报警器(如图B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石燃料的利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石燃料的利用

2.(枣庄中考)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 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D )
3.(天津中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松江区期末)下列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错误的是( B ) A.提供足量的氧气 B.用大块的煤烧锅炉
C.固体燃料粉碎 D.液体燃料喷成雾状
9.如图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D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D.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_3_._3_g。
16.(1)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高且产物都是无毒物质,是一种理想的
燃 料 。 天 然 气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_C__H_4_( 填 化 学 式 ) , 它 燃 烧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___C_H__4+__2_O__2=_点_=_=燃_=_=__C_O__2_+__2_H_2_O_____。
15.(天津中考)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C__(填字母)。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2)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_C_O__2。
12.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 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A.
B.
C.
D.
育 7.下列有关 H2 、CH4、CO 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教 B. 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材 C. 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 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因 8.学习化学的目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材 毁灭地球的情况下,人类是如何应对一系列生存危机的。 因 (1)画出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材料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竭的能源 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
提高肥效
5.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一一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B.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一一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D. 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 CO2 , 收集不久就没有气泡产生了一一二者已反应完全 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育 B. 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两者是包含关系
D.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交叉关系

材 A.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
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B.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
19.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_______。 (2)图 B 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________。 (3)图 C 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________。图 C 中为了使木 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时应注意________。 (4)图 D 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________。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化学】初三化学《燃料及其利用》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选择题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D。

点睛: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2.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B.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D.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答案】B【解析】A、活性炭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正确;B、对于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的,不能降低,错误;C、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而降低肥效,故在碱性土壤中不能施用铵态氮肥,正确;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故金刚石可刻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正确。

故选B。

3.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 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C.玻璃钢——无机材料 D.棉花——合成纤维【答案】A【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A。

点睛: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4.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解析:C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比如:中子不带电,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比如:高锰酸钾含有氧元素,但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发光发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点灯发光,属于物理变化;答案:C。

2.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④反应Ⅰ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反应Ⅱ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1B.2C.3D.4B解析:B①反应Ⅰ是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为分解反应,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化合为水,为化合反应,故正确;②反应Ⅰ、反应Ⅱ都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③由转化图可知,该系统中水既可分解也可生成,是可以回收并循环使用的,故正确;④反应Ⅰ是电解水,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Ⅱ是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错误;故选:B。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 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单选题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3.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A.氢气B.天然气C.酒精D.汽油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供给呼吸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5.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6.下列成语用化学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釜底抽薪:隔离或清除可燃物使火势减弱或熄灭B.钻木取火:摩擦产生热量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C.水火不容:水能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而灭火D.火上浇油:增加易燃物使燃烧更剧烈7.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8.2020年3月17日,甘肃新能源发电首次突破1100万千瓦。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能B.石油C.煤D.天然气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10.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11.将石油加热炼制,不可能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润滑油C.柴油D.煤油1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

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习题含有参考答案人教九上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一、选择题。

1、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A.Q点B.N点C.P点D.M点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要让木柴燃烧得更旺,通常要架空些,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快散热的速度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降低木柴的着火点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5、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氢气的主要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检查气密性B.乙:加入锌粒C.丙:产生氢气D.丁:收集氢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8、近几年我国勘探发现了庆城大油田和垦利6﹣1油田等,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错误的是()A.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B.石油是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液态纯净物C.石油的用途不只是作燃料,还有其它综合利用D.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可减少尾气污染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实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煤粉B.面粉C.镁粉D.大理石粉10、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下列做法符合这种精神的是()A.电视机只用遥控器关机而未断开电源B.洗手的时候,用洗手液搓手时水龙头不必关C.教室中使用电灯做到人走灯灭D.一次性筷子方便卫生,应大力推广使用11、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是()A.将一小块兵兵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B.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C.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1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使着火的油井与空气隔绝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D.设法降低石油进口的温度1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天然气B.氢气C.酒精D.乙醇汽油14、“倡导绿色出行,拒绝雾霾”,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出行提倡使用私家车B.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节约用水、用电D.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二、填空题。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课时作业PPT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课时作业PPT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其他反应 1.C [解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ZnGa2O4既不是纯金属,也不是合金,是一种化合物,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ZnGa2O4中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
,ZnGa2O4催化材料可以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燃料,对碳循环利用有积极意义,故C正确;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Ga、O
图1
图2
返回
化学
(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淡蓝 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 可燃物 ;写出酒精(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 式: C2H5OH+3O2 2CO2+3H2O 。
返回
化学
(2)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乒乓球碎片 ;若将铜片 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 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低 (填“高”或“低”)。 (3)实验三:仪器①的名称是 烧杯 ;实验结果表明,燃烧需 要 氧气 ,该实验观察到仪器①的内壁有水雾,说明石蜡一 定含有的元素是 氢元素 。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不燃烧 。
返回
化学
(2)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①SO2+H2O H2SO3 ②2H2SO3+O2 2H2SO4
C H OH+3O 2CO +3H O 。 (33)铁和硫酸铜溶液(“曾青得铁则化为铜”):Fe+CuSO4 FeSO4+Cu(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湿法炼铜)
酒快 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难以点燃

返回
化学
核心素养提升 13.能源的综合利用、研发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目 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人教版)成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答案解析)

(人教版)成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答案解析)

(人教版)成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不带电的微粒不是分子就是原子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为氧化物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C.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D.化学变化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D.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4.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5.分析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MnO2加速了KClO3的分解,所以催化剂的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燃烧都会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D.木炭在纯氧燃烧比空气中剧烈,所以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都比空气中剧烈6.下图为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实验可检验氢气的纯度,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B.乙实验通过A烧杯中酚酞变红,可说明分子不断运动C.丙实验塑料瓶变瘪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丁实验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接触氧气7.据报道,天津8.12 爆炸事故现场有剧毒物氰化钠库存,则氰化钠的外包装应有下列哪种标志A.B.C.D.8.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B.实验二: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C.实验三:探究质量守恒定律D.实验四:测量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9.化学变化能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人教版)成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答案解析)

(人教版)成都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解析:CA、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错误;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错误;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D、燃烧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发热,错误。

故选C。

2.下图是同学们学习化学后,对部分实验的再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甲烷中含有碳元素D.探究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解析:DA、木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集气瓶内压强基本不变,因此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红磷燃烧放热,锥形瓶内气体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从玻璃管逸出,导致天平不平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能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变红,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3.化学学习中常用梳理、归纳、类推等思维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理解:①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③因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④燃烧能放热,所以放热的变化都是燃烧;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一定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8燃料及其利用夯实基础1.(2020·江苏连云港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2.(2020·湖北鄂州中考)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了解防灾减灾的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B.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D.加油站、煤粉厂等场所应严禁烟火3.(2020·江苏盐城中考)2020年5月5日,我国长征5号B火箭空间站阶段首飞成功,YF-75D氢氧发动机为其提供部分动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液氢和液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燃料加注时需严禁烟火C.液氢和液氧用作发动机的燃料D.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4.(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1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5.(2020·重庆中考)如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6.(2020·湖南湘潭中考改编)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请回答:(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和天然气,它们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会得到煤气(含有CO等的气体)、煤焦油等物质,该过程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这样做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A.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2B.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7.(2020·吉林长春中考)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提高能力1.(2019·山东泰安中考)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34C.图c 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 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2.(2020·贵州遵义中考)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1)用如图探究燃烧条件。

步骤一:通入N 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 2,点燃酒精灯。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 2的现象是 ;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 。

(2)相同条件下,n 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表。

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

②CO 与其他燃料相比的主要缺点是 。

③有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 2中燃烧生成SiO2,并放出大量的热。

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SiO 2的化学性质与CO 2有相似性,也能与NaOH 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创新拓展(2020·湖北孝感中考)线上化学课堂中,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

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复学后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

同时还观察到,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产生白色沉淀固体成分含有碳酸钠5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固体成分含有【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

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填字母序号)灭火。

A.二氧化碳灭火器B.细沙C.水基型灭火器课时作业8燃料及其利用夯实基础1.B2.B解析A项,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正确;B项,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能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错误;C项,将大火蔓延线路上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正确;D项,煤粉厂、加油站等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上述场所应严禁烟火,正确。

3.C4.D解析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D正确。

5.D解析白磷是一种可燃物,若要发生燃烧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二是温度要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即温度达到或超过40 ℃。

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符合题意。

6.答案(1)石油不可再生CH4+2O2CO2+2H2O6SO2化学(2)AB C2H5OH+3O22CO2+3H2O(3)太阳能(或其他合理答案)7.答案(1)③(2)①(3)②(4)AB提高能力1.D解析A项,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错误;B项,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

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错误;C项,金属具有导热性,是热的良导体,当金属丝制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金属丝由于吸热,致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传递,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错误;D项,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正确。

2.答案(1)步骤一中,b中的红磷不燃烧;步骤三中,b中的红磷燃烧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①甲烷②CO有毒③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或其他合理答案)SiO2+2NaOH Na2SiO3+H2O解析(1)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b中的红磷没有燃烧;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b中的红磷燃烧,对比实验现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2)①从等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甲烷;②CO有毒,这是与其他燃料相比,CO的主要缺点;③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硅在地壳中含量较高,燃烧不产生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 Na2SiO3+H2O。

创新拓展答案【作出猜想】着火点【进行实验】带火星的木条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实验验证】氢氧化钠【实验结论】2CO2+2Na2O22Na2CO3+O2【拓展延伸】AC解析探究一:【作出猜想】脱脂棉为可燃物,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要燃烧还需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而反应放热,温度升高,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发生了燃烧;【进行实验】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导管口处,通过观察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反应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逸出导管,在烧杯内导管口处形成气泡;探究二:【实验验证】氢氧化钠可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可以得出固体成分含有氢氧化钠的实验结论;7【实验结论】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拓展延伸】根据实验可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火灾加剧,A符合题意;细沙覆盖后,隔绝氧气,可以起到灭火作用,B不符合题意;根据实验可知,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火灾加剧,C符合题意。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