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介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学媒介经济知识点梳理
![新闻传播学媒介经济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682a30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e.png)
新闻传播学媒介经济知识点梳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经济领域愈发重要。
媒介经济涵盖了众多关键的知识点,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把握传媒行业的发展规律、运营模式以及未来走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媒介经济的基本概念媒介经济,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媒介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运行规律和经济效果。
它关注媒介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以及媒介组织如何在市场中运作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媒介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质,与一般商品相比,它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文化和社会属性。
例如,新闻报道不仅是一种信息产品,还承担着传播价值观、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
二、媒介市场的结构与特征媒介市场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市场体系。
从市场结构来看,它既存在垄断竞争,也有寡头垄断的情况。
大型传媒集团在某些领域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一些细分市场,众多小型媒体也能找到生存空间。
媒介市场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受众的兴趣、偏好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这使得媒介产品的生产和推广面临较大的风险。
同时,媒介市场的供给也受到技术进步、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媒介产业的价值链媒介产业的价值链包括内容创作、制作、传播和营销等多个环节。
内容创作是源头,优质的内容是吸引受众的关键。
这需要专业的记者、编辑、编剧等创意人才,他们的灵感和才华决定了媒介产品的质量和吸引力。
制作环节涉及技术设备、制作团队等方面的投入,以确保内容能够以高质量的形式呈现给受众。
传播环节则依赖于各种传播渠道,如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等。
营销环节则负责将媒介产品推向市场,通过广告、推广活动等手段实现价值变现。
四、媒介融合与数字化转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不同类型的媒介相互渗透、相互合作,形成了跨平台、跨媒体的传播格局。
数字化转型则给媒介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数字技术降低了传播成本,提高了传播效率,同时也改变了受众的消费习惯。
《媒介素养》教学大纲
![《媒介素养》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969e0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b.png)
《媒介素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Medialiteracy 课程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广播电视学开课单位:人文与艺术学院课程编号:050320170 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四年级上学期先修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传播伦理与法规二、课程教学目标目标1:系统介绍媒介素养基本原理与知识,将媒介素养知识与理论进行主体的内化目标2:系统介绍媒介素养的细分,分析各类媒介的属性与特征目标3:系统介绍媒介素养的管理,探讨法律与规制的客体钳制目标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三、课程要求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新闻传播类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2.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课上教师集体讲授为主,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分组讨论、课后巩固运用为辅的教学方式。
3.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对不同媒介,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音视频媒介以及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品性与特征有所把握,并能准确把握其生态与模式;反思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法律与规制的客体钳制。
了解新闻传播学界与业界前沿,具备运用媒介素养相关知识知识、理论和方法解释和分析人类传播活动的初步研究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4.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运用媒介素养知识和理论和方法,对新闻传播活动进行反思。
第1章媒介素养范畴(4学时)知识要点:1.媒介素养的概念、三大基石与三个模式、媒介素养在当代2.媒介素养阶段与层次理论3.怎样提高你的媒介素养4.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重点:媒介素养的概念;三个模式(知识、能力与理解);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批判性思维是提高当代媒介素养的核心工具难点: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媒介素养的三大基石与三大模式5.章媒介本体属性(6学时)知识要点:1.基本概念:媒介、媒体、传媒;媒介类别与媒介载具、媒介视域2.媒介的本体要素:媒介呈现、媒介技术、媒介语言、媒介产品、传媒产业、传媒的本体特征(媒介的偏向性、框架性、媒介效果及传媒铁律)3.传媒本体属性的甄别:基本属性(技术性与工具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重点:基本概念:媒介、媒体、传媒;媒介类别与媒介载具、媒介视域、媒介呈现、媒介技术、媒介语言、媒介产品、传媒产业、传媒的本体特征难点:传媒本体属性的甄别:基本属性(技术性与工具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第3章媒介功能与话语权(2学时)知识要点1.媒介的功能:监视功能、联系功能、文化功能、娱乐功能与经济功能2.传媒话语权与影响力重点:媒介的基本功能与传媒话语权、影响力难点:传媒影响力的本质3.章媒介语言与现实(2学时)知识要点:1.媒介语言:性质、符号特征、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区别与联系2.媒介语言符号与现实:媒介构连理论与媒介再现理论重点:媒介语言的性质与符号特征,掌握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区别与联系、媒介构连理论与媒介再现理论难点:符号与符号学相关概念、媒介构连理论与媒介再现理论第5章受众认知与个体差异(4学时)知识要点:1.受众的媒介接触与认知结构:大众受众与小众受众、媒介接触的动机与状态、受众认知2.受众的信息处理与个体差异:三重任务、角色参与性与解读模式、个体差异、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规律重点:受众的媒介接触与认知结构:大众受众与小众受众、媒介接触的动机与状态、受众认知;受众的信息处理与个体差异难点:受众的信息处理与个体差异:三重任务、角色参与性与解读模式3.章报刊媒介素养(2学时)知识要点:1.新闻纸与数字报:报纸与新闻纸、报媒与数字报2.期刊与数字化阅读:期刊与杂志;期刊的品性和品牌影响力;数字化阅读与电子期刊重点:报纸的品性与职能;报纸生态与盈利模式;“报媒”意识;报刊数字化;品牌化竞争与OA期刊难点:报纸的品性与职能;报纸生态与盈利模式;报刊的数字化3.章影视媒介素养(2学时)知识要点:1.视频媒介的传播特征:多维表达力、纪实性、影像谎言与错误再现2.电影媒介特征与素养:电影的诞生与意义;电影媒介的品性与功能;电影生态与商业模式3.电视媒介特征与素养:电视的诞生与意义;电视媒介的品性与功能;电视生态与商业模式重点:视频媒介的传播特征;电影媒介的品性与功能;电影生态与商业模式;电视媒介的品性与功能;电视生态与商业模式难点:影像纪实中的虚拟环境;影像谎言与假新闻;伪语境与影像的错误再现;虚构作品中的错误再现;传媒对符号的操控性;电影与电视媒介的品性与功能、生态与商业模式第八讲互联网时代与素养(4学时)知识要点:1.聚变的互联网时代与力量:打破隔离贯穿一切(地点界域/破时间规制)、黏合碎片聚合融汇(聚合“创客”和“自组织”、汇聚“众包”与“众筹”、融汇“大数据”和“云计算”)、再构的互联网意义与时代变迁(“去中心化”与“去权威性”、“扁平化”、“融媒介”与“全媒介”)2.互联网媒介的品性与功能:互联网意识、互联网精神、互联网思维、网络媒介特征与品性、互联网媒介的功能与商业模式3.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媒介特征:移动终端将社会生活互联网化之意义;典型移动终端的媒介品性与功能;移动终端的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向重点:网络媒介带给新闻传播的冲击与变化:打破隔离贯穿一切(地点界域/破时间规制)、黏合碎片聚合融汇(聚合“创客”和“自组织”、汇聚“众包”与“众筹”、融汇“大数据”和“云计算”)、再构的互联网意义与时代变迁(“去中心化”与“去权威性”、“扁平化”、“融媒介”与“全媒介”);互联网媒介的品性与功能;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媒介特征难点:网络媒介带给新闻传播的冲击与变化第9章媒介技术互动与报复(4学时)知识要点1.媒介技术与主体的互动:媒介技术与人格主体、驾驭最新技术性能的媒介研究方法2.技术的报复效应:媒介技术与反作用、技术的“报复效应”3.网络信息安全:网络病毒、黑客与国家安全重点:传媒技术激活了人的主体性、主体媒介技能增长的自发性、媒介学习型技能增长的自觉性、墨菲法则的意义、技术的“报复效应”(网络狂欢、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网络诈骗)难点:技术的“报复效应”(网络狂欢、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网络诈骗)第10章媒介法规与政策管理(2学时)知识要点:1.传媒的法律与政策规制管理:意识形态化与法律法治;我国传媒政策与管理规制;媒介审判与法律审判2.传媒产品分级制度与媒介伦理:传媒产品的分级管理制度;良知底线与媒介伦理的文治重点:我国传媒政策与管理规制;媒介审判;媒介产品的分级制度难点:传媒的法律与政策规制;媒介产品分级制度:美国与香港经验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应关系表注: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等;请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的教学方法,并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传播学媒介经济知识点汇总
![传播学媒介经济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51ef9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b.png)
传播学媒介经济知识点汇总在当今信息时代,传播学中的媒介经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
媒介经济涵盖了众多方面,从传统媒体的运营到新兴数字平台的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地塑造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一、媒介经济的基本概念媒介经济,简单来说,是研究媒介组织在经济环境中的运作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媒介如何通过生产、传播和销售信息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经济收益,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定义中,有几个关键要素。
首先,媒介组织包括了各种形式的媒体,如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等。
其次,信息产品或服务是媒介经济的核心产出,例如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广告等。
最后,经济收益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广告收入、订阅费用、付费内容销售等。
二、媒介产业的结构与市场媒介产业的结构通常包括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受众三个主要环节。
内容生产环节涵盖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影视创作等活动。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吸引力和价值的信息产品。
传播渠道则包括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报纸发行,以及现代的互联网宽带、移动网络等。
传播渠道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信息产品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受众是媒介产业的最终消费者,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决定了媒介产品的市场表现。
在媒介市场中,竞争十分激烈。
不同的媒介组织争夺受众的注意力和广告商的资金投入。
竞争不仅存在于同类媒介之间,如不同的报纸或电视台,也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媒介之间,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三、媒介产品的特性媒介产品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这对其经济价值和市场表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媒介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例如,一条新闻一旦发布,就很难阻止其他人的消费和使用,而且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机会。
其次,媒介产品的生产具有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特点。
制作一档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人员和创意,但每多一个观众观看的成本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媒介产品的价值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一部电影或一档节目在推出之前,很难准确预测其市场反响和经济收益。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96b4d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5.png)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信息在传媒机构和大众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指通过媒体工具将消息、资讯、观点等内容传递给大众,从而形成舆论、影响社会的一种社会行为。
基本概念包括:
1. 新闻:新闻是指报道时事、事件、现象等公众关注的事物,新闻以客观、真实、及时、公正为基本特征,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
2. 传播:传播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过程,包括消息选择、加工、编码、传递和解码等环节,是新闻传播的基本动作。
3. 媒介:媒介即传播信息的媒体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媒介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
4. 受众: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收者,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对象。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会影响新闻传播的形式和内容。
5. 形式:新闻传播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如新闻报道、专题访谈、评论、宣传片等。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是这个领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和特点。
媒介经营 考试复习资料
![媒介经营 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84dd3dd3186bceb19e8bb91.png)
1、媒介的概念:第一层面:信息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技术手段(设备);第二层面:从事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播的社会组织。
2、经营与管理的区别:①管理是劳动社会化的产物,经营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②管理适用于一切组织,经营只适用于经济组织,只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才有经营③管理着眼于企业内部多种组织关系,协调企业内部资源去实现目标,经营着眼于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根据企业条件和外部环境制定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
④经营直接与盈利相联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管理则在实施过程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盈利得以实现⑤管理注重战术,经营注重战略。
3、媒介经营管理的特点:①媒介经营管理要兼顾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和宣传任务,并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
②信息管理的比重比一般的企业管理重要。
③媒介经营管理的对象——媒介组织,有其独特的结构。
4、我国实行媒介经营管理的原因:(1)内因:市场经济改革后,其他行业在市场中受益了,而新闻媒介还在靠国家供给,给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各媒体也发现缺乏实力和发展后劲。
(2)外因:走出国门时,看到国外的媒体自我经营,成立集团,发展壮大。
5、组织结构基本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6、公司制的治理结构(即图):(主体有哪些及之间的联系)(1)是目前最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体现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及监事会之间的制衡关系。
(2)这一套结构规定了公司的所有者(资产所有权),日常运作的决策者(日常决策权),执行者(执行权),监督者(监督权)(3)四者的责权利以及四者的关系。
A、股东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由各种形式的投资主体组成;享有所有权(产权);对公司重大事项决策,如公司投资方向、利润分配机制、合并、解散等。
B、董事会:股东大会领导下、公司日常运作决策机构(常设),日常运作决策权。
C、总经理:公司高级职员,由董事会聘任,受董事会领导,负责执行董事会决策;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
传播学基本概念
![传播学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aba74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d.png)
传播学基本概念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现代数字化社会中,传播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人们通过各种媒介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以下是传播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 传播:传播是指信息或想法从一个人或群体向另一个人或群体传递的过程。
传播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2. 媒介:媒介是指将信息传递到接收者的手段或工具。
传播媒介可以是口头语言、印刷媒体(报纸、杂志等)、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
选择哪种传播媒介取决于传达者想要达到的目的、目标人群和预算等因素。
3. 受众:受众是指接收信息的人或群体。
受众可以是特定的个人、社会团体或整个国家。
在传播学中,了解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传达者更好地传达信息,达到预期的效果。
4. 效果:效果是指信息传递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效果可以是积极的,例如促进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也可以是消极的,例如引起不良的行为或情感反应。
传播者必须对传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评估信息传递的成功程度。
5.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是指解释和预测信息传递现象的理论框架。
它们解释了信息传递的机制,包括传播媒介、受众和内容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常见的传播理论包括传播模式、熟人影响、社会认同理论和第三人效应等。
总之,传播学是一个涉及广泛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传递的机制和影响,从而更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数字化时代,它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信息过载和假新闻等挑战。
媒介知识简介
![媒介知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1208650ad02de80d4d8406f.png)
n Ja
b Fe
r Ma
y Ma
r Ap
n Ju
g Au
l Ju
c De
t Oc
p Se
v No
摩托罗拉手机广告投放分析- 摩托罗拉手机广告投放分析-媒体
电视 报纸 杂志
2% 49% 49%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42621
80000 0
电视
报纸
杂志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手机产品广告99年媒体投放- 类品牌 手机产品广告 年媒体投放-15类品牌 年媒体投放
其它品牌 11% 西门子 7% 三星 4% 高通 0% 飞利浦 6% 熊猫 0% NEC 诺基亚 3% 23%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摩托罗拉 27% 波导 阿尔卡特 1% 1% 东信 0% 爱立信 14% 科健 1% 康佳 1% 三菱 1%
我在吹牛!! 我在吹牛!!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广告品牌运作中的媒介
市场 研究 调查 计划 主题 策划
客户 项目
效果测 试反馈 广告 实施 媒体 策划
(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媒介概念简介
媒介是什么? 媒介是过程. 媒介是手段. 媒介是载体. 媒介是通过有偿方式系统地分析,研究,能够有效地将广 告主所要传递的广告讯息在某些载体发布,从而被目标消 费群体接收的过程.
手机广告99年媒体投放区域分布- 手机广告 年媒体投放区域分布-城市 年媒体投放区域分布
电视
120000
报纸
杂志
90000
60000
30000
0
媒介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媒介基础知识培训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515d08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4.png)
THANK YOU
媒介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它们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 ,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
社会舆论
媒介在形成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 传达人们的意见和看法,反映社会现象和问题。
文化传承
媒介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它们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 遗产,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经济繁荣
媒介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也有积极作用,它们创造了 就业机会,提供了多元化的娱乐方式,同时也为广告业等 其他产业提供了平台。
02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定义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 判和利用能力,以及在接触和使用媒介信息时 所表现出的道德、法律和社会责任意识。
媒介素养包括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 联网等不同媒介形式的接触和批判性思维,以 及对媒介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媒介素养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态度和价 值观,它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 中的信息爆炸和多元文化。
媒介基础知识培训教程
汇报人: 日期:
• 媒介概述 • 媒介素养 • 传统媒介 • 新兴媒介 • 媒介融合 • 媒介伦理与法规
01
媒介概述
媒介定义
媒介
指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传播依赖于各种媒介,这些媒介可以是实体或虚拟的 ,它们将信息从信息源传递给目标受众。
媒介的分类
根据传播形式的不同,媒介可以分为线性传播媒介和互动传播媒介。线性传播 媒介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互动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移动设备等。
了解媒介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传播方式, 学习如何获取和评估媒介信息。
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不盲目相信媒介信 息,能够识别和质疑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和 可靠性。
学习如何使用媒介工具
媒介知识简介
![媒介知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e097546fab069dc51220126.png)
媒介专业词语
•毛评收视点/总收视点 (GPR/Gross Rating Point)
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区间内的某一目标群体接触 电视的数值比例之总和。
GRP与Rating的比较 在某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说是Rating的和 在某一些情况下不可以说是Rating的和 GPRPS (Gross Rating Point Per Spot) GPRTC (Gross Rating Point To Cost)
5 60
2900
家
庭
月
收
入媒
介
元 以 上
目 标 对
-
象 :
岁 的 群 体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湖南市场床上用品市场区域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沈阳媒介选择
电视:沈阳一套、辽宁北方台、辽宁有线一套 报纸:沈阳晚报、沈阳日报、辽宁广播电视报 、 辽沈晚报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香满楼牛奶的导入期流程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手机广告99年媒体投放区域分布-城市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15大品牌手机广告99年媒体投放量比较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99年手机广告品类广告投放趋势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摩托罗拉手机广告投放分析-媒体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摩托罗拉手机广告投放趋势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媒介知识简介
媒介专业词语
•收视成本(CPRP/ Cost Per Rating Point) •千人成本(CPM/ Cost Per Thousand)
指在媒体中,每百分点收视点所需付的金额。
公共基础知识媒介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媒介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4bbc17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4.png)
《媒介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介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的交流。
媒介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塑造文化、推动经济、促进政治参与的重要力量。
了解媒介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媒介,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对媒介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
二、媒介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媒介一词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中间、中介。
在传播学中,媒介是指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渠道,它可以是有形的物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形式,如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
媒介的主要功能是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使信息得以在不同的个体、群体和社会之间流通。
(二)分类1. 传统媒介- 报纸: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传播内容,具有信息量大、可保存性强等特点。
报纸的发行周期通常为日报、周报等,是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 杂志:通常以特定的主题或领域为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深度报道等特点。
杂志的发行周期较长,一般为月刊、季刊等。
- 广播:通过声音传播信息,具有传播范围广、及时性强等特点。
广播可以分为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等不同类型。
- 电视:以图像和声音为主要传播内容,具有直观性强、感染力大等特点。
电视可以分为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不同类型。
2. 新媒介- 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通过 TCP/IP协议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共享。
互联网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是当今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 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
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接入、个性化服务等特点。
- 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分享信息、交流互动、建立社交关系。
媒介基础术语
![媒介基础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e68031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2.png)
媒介基础术语媒介基础术语是指与传媒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它们在媒体行业和媒体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媒介基础术语:1. 媒体:媒体是一种传播信息的渠道,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和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
2. 媒介:指传播媒体中使用的具体手段和工具,如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
3. 受众:指接收和使用媒体信息的人群或个体。
4. 大众媒体:指广泛传播信息的媒体,通常涉及大量受众。
5. 独立媒体:指独立于政府和商业利益的媒体,注重客观报道和社会监督。
6. 社交媒体:指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实现用户间互动和信息共享的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
7. 广告:指以商业目的为主要目标,通过媒体渠道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的宣传手段。
8. 新闻:指通过媒体传播的时事和实时信息,通常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内容。
9. 媒体效应:指媒体对受众态度、行为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
10. 媒体监管:指对媒体行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和规范。
11. 媒体伦理:指媒体从业者在报道和制作过程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12. 媒体报道:指媒体对事件、事实或观点进行报道、解读和评论的过程。
13. 编辑:指媒体从业者对新闻和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的工作。
14. 观众收视率:指电视节目在一段时间内观众的平均收看比例。
15. 点击率:指互联网广告或内容在一段时间内被用户点击的次数。
以上是一些媒介基础术语的简要介绍,它们在研究媒体,从事媒体相关工作或了解媒体行业时非常重要。
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体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力。
媒介基础术语是媒体行业和媒体研究中常用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术语。
了解和掌握这些术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体从业者的工作方式、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从媒体本身开始。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渠道,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广播等,而新兴媒体则主要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媒介素养课程大纲
![媒介素养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acec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c.png)
媒介素养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媒介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当代媒介环境中的能力和意识,使其能够理解和应对媒体的影响。
本课程将介绍多种媒介形式和技术,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媒体创造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媒体的历史和发展,掌握媒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培养对媒体信息的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掌握不同媒体形式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媒体创造能力。
4.了解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
5.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程大纲1.媒体概论1.1 媒介定义和分类1.2 媒介与社会的关系1.3 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挑战2.媒介分析与批判2.1 媒体效应理论2.2 媒体内容分析方法2.3 媒体批判的方法与技巧3.媒介创作3.1 文字媒体的创作与表达 3.2 图像媒体的创作与表达 3.3 音频媒体的创作与表达3.4 视频媒体的创作与表达4.媒体与社会4.1 媒体和政治4.2 媒体和经济4.3 媒体和文化4.4 媒体与公共领域5.媒体与伦理5.1 媒体道德原则5.2 媒体伦理问题案例分析5.3 媒体责任与社会责任6.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6.1 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要素6.2 媒体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系6.3 提高媒体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媒介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讨论和分析媒体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媒体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媒体创造能力。
4.讨论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媒体相关主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五、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项目作业:包括案例分析、媒体创作和研究报告等。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媒介素养课程的整体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媒介文化与社会》著:William L. Bennett2.《媒介与相关领域》著:John D.H. Downing3.《媒体文化批判》著:Douglas M. Kellner七、课程注意事项1.课程的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媒体基本概念
![媒体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3d61a265901020207409c1c.png)
主要销售的区域? 5、主要销售的区域? 产品的价格? 6、产品的价格? 前期广告的基础和投放的模式? 7、前期广告的基础和投放的模式? 该产品主要消费群体特征? 8、该产品主要消费群体特征?购买者和决 策者是否是同一类人群? 策者是否是同一类人群? ……
13
第三, 第三,要提出媒介策略
• 根据以上掌握的资料提出: 1、要使用什么媒体? 2、每种媒体使用的次数? 3、每种媒体的投入是多少? 4、一年中的投放曲线是什么? 5、广告预算如何有效的分配?
14
第四,媒体排期
一般在客户认可策略之后,采用合适的 组合排列出广告投放排期表。
第五,媒介购买&媒体执行
15
备注一:
关于“有效频度的新概念”: 根据专家说法,归纳出--少于3次 的接触不起反应,姑且将3次定位“最低 有效频度”,大于3次的接触也无效果。 姑且称为“最高有效频度”,这两者之 间的范围成为“有效频度”。
2
收视( 收视(听)率(rating)
收视(听)率-----为转收某一特定电 视节目或广播节目的个人数(家庭数)的 百分数。 例如:假定电视机的总家庭户数(个 人数)为五户,同一时间中,其中两户收 看A节目,那么A的收视率为40%;其中一 户收看B节目,那么B的收视率为20%。
3
开机率
开机率为在一天中某一特定时间电视 家户开机的百分数。
17
16
备注二
关于“三达理论”: 即消费者第一次看到广告时,可以知道那是什么 商品,第二次看到同一广告时,便能了解商品的特征, 第三次看该广告后,便可获知该广告是否符合自己的 需求,因此电视广告在一个购买周期内(或4周),最 少要暴露三次,但它并不代表一定能达成购买意象。 但“3次”也要考虑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广告占有 率及媒体的特性和播出的时段。
媒介基本专业术语介绍
![媒介基本专业术语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10b450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ee.png)
媒介基本专业术语介绍媒介是指通过不同渠道传播信息的方式和工具,旨在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群体或大众。
在媒介行业中,有许多基本的专业术语,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媒介专业术语的介绍:1. 印刷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和其他印刷出版物。
这些媒体形式以印刷方式将信息传达给读者,其特点是持久性和可靠性。
2. 广播媒体:包括电台和电视台。
广播媒体通过无线电波或电视信号将信息传播给听众和观众,以音频和视频形式呈现。
广播媒体具有实时性和广泛的传播范围。
3. 数字媒体:包括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平台。
数字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信息传递给用户,以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
4. 媒介规模:指媒介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可以通过媒体渠道的数量和覆盖人群的规模来衡量媒介规模。
5. 媒介受众:指接收和消费特定媒介内容的人群。
媒介受众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媒介的性质和受众的特点来定制。
6. 广告:指为推广产品、服务或品牌而支付的媒体信息。
广告可以在各种媒介上呈现,目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并触发购买行为。
7. 新闻:指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和信息。
新闻通常由新闻机构报道,以在线、印刷或广播等形式呈现。
8. 编辑:指对媒体内容进行编辑和整理的过程。
编辑负责选择、组织和调整信息,以确保其符合特定媒体的要求和受众的需求。
9. 营销:指通过各种媒介推销产品或服务的策略和活动。
营销旨在吸引潜在客户,并使其对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
10. 媒介分析:指对媒介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和测量的过程。
媒介分析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数据统计和其他研究方法来进行。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媒介专业术语的介绍,这些术语在媒介行业中经常被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媒介相关的概念和实践。
媒介行业是一个广泛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涉及各种形式的媒体和传播渠道。
了解并掌握媒介基本专业术语对从事媒介工作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继续介绍一些与媒介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11. 媒介渠道:媒介渠道是指信息传播的特定平台或途径。
普通媒介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媒介学教程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c953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f.png)
普通媒介学教程读书笔记一、书籍基本信息。
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具体版本,假设按照人教版的思路来理解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二、内容摘要。
(一)媒介学的概念与范畴。
1. 媒介学的定义。
- 媒介学旨在研究不同文化之间传播的中介因素。
它关注的是信息、文化内容是如何通过特定的媒介在不同的社会、地域和群体之间进行传递的。
例如,在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丝绸、茶叶等商品在传播过程中携带了中国文化的信息,而西方的文化元素也随着贸易往来传入中国。
2. 范畴的界定。
- 媒介学的范畴涵盖了从物质媒介(如纸张、印刷术等)到非物质媒介(如语言、习俗等)的广泛领域。
物质媒介对文化传播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大规模印刷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传播。
非物质媒介则更多地影响着文化传播的内涵和方式,不同的语言体系在翻译和交流过程中会对文化意义进行重新诠释。
(二)媒介的发展历程。
1. 早期媒介形式。
- 在人类社会早期,口头传播是主要的媒介形式。
人们通过语言传递信息,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信息容易失真、传播范围有限等局限性。
例如,部落中的传说和故事就是通过口头传播代代相传的,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讲述者的记忆偏差或者主观添加而发生变化。
- 随着文字的出现,媒介形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文字可以将信息固定下来,使得信息的保存和远距离传播成为可能。
早期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如甲骨文)或者石头上,这些媒介虽然坚固但不易携带和大规模复制。
2. 印刷媒介的兴起。
- 印刷术的发明是媒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古登堡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报纸等印刷品能够快速、大量地生产。
这不仅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提高了知识的普及程度,还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印刷媒介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兴的资产阶级能够通过印刷品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媒介基础知识简介
![媒介基础知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13a17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67.png)
媒介基础知识简介媒介基础知识是指与媒体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涉及到媒体的定义、功能、类型、特征以及媒体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内容。
首先,媒体可以被定义为传达、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渠道或工具。
它们可以是通过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式传播信息。
媒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传递信息、娱乐和教育。
通过媒介,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信息,包括新闻、文化、娱乐和广告等。
媒体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和互联网媒体。
印刷媒体如报纸、杂志和书籍等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形式传播信息。
广播媒体指的是通过电波进行传播的媒体,包括广播和电台等。
电视媒体以电视节目为主要内容,并通过画面和声音传达信息。
互联网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媒体,包括网站、社交媒体和网络广告等。
每种媒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印刷媒体具有稳定性和可传播性等特点,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阅读。
广播媒体具有即时性和广泛覆盖的特点,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电视媒体通过视觉和听觉效果,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
互联网媒体具有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能够满足个人化的需求。
媒体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对个人而言,媒体是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文化交流和娱乐的途径。
通过媒体,人们可以了解到全球各地的新闻和事件,增加自己的见识和认知。
对社会来说,媒体是重要的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力量。
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如传播虚假信息和引发社会问题等。
总而言之,媒介基础知识涵盖了媒体的定义、功能、类型、特征以及媒体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了解媒体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增进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媒介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它涵盖了媒介传播的许多方面,包括媒介理论、媒介效果、媒介变革等。
在这些方面有许多经典的研究和理论可以参考和学习。
首先,媒介理论是研究媒介传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媒介传播的过程和机制,探讨媒介对信息传播和社会影响的作用。
网络传播01网络传播概述复习资料
![网络传播01网络传播概述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d3ba47d81c758f5f71f6780.png)
第一章网络传播概述复习资料1.1有关传播及媒介的几个基本概念⏹传播●概念➢①即传布。
如:传播消息。
②在传播学中,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和互换的过程。
{《辞海》1999年版P.258}➢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大出版社2004年版P.21-22}➢所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出版社20011年版P.4}●渊源据考证,“传播”一词在我国出现于1400多年前,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中的“传播中外,咸使知闻”一语。
{方汉奇:《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新闻与传播研究》第一卷第1期}●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手机传播时代⏹传播媒介●概念➢传播活动中承载、传递信息的中介物。
广义包括语言、文字、电话、电报、传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一切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手段;狭义指新闻媒介。
{《辞海》1999年版P.259}➢广义的传播媒介是指实现人类信息传递的所有中介物。
我们课程中所指的是狭义的概念,即指经常性向社会大众传递众多新闻和信息的各类手段与工具,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和手机。
●传播媒介的演变言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以及手机媒介1.2传播的类型⏹按信息的特质划分从信息角度看,传播实质上是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流动变化。
因此,根据信息的特质,传播可以划分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广告传播、文艺传播、科技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等类型⏹按信息的表达形式划分信息只有被各种符号系统组织为不同形式的符号序列(也即信息)才能进行传播。
因此,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符号,传播可以划分为:言语传播(或称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传播(或称非言语交流)两种类型⏹按传播媒介的特质划分人类传播离不开承载着信息的物质工具——传播媒介。
媒介素养概念及特点
![媒介素养概念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e16a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3.png)
媒介素养概念及特点
一、基本概念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对媒介的认识、理解、评估和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二、媒介素养的特点
1.批判性思维:媒介素养要求人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媒介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2.媒介知识:媒介素养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媒介知识,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媒介信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
3.信息识别能力:媒介素养要求人们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媒介信息,包括广告、新闻、娱乐节目等,并能够判断信息的价值和意义。
4.媒介运用能力:媒介素养还包括对媒介的运用能力,即能够有效地利用媒介来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进行交流。
5.自我控制能力:媒介素养需要人们具备自我控制能力,能够避免过度使用媒介和沉迷于媒介信息,保持健康的媒介使用习惯。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媒介信息的影响,提高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福建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要点梳理
![福建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要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19f1c1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b.png)
福建省考研新闻传播学复习资料媒介经济学要点梳理一、媒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媒介经济学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媒介行业的运作和经济效益。
媒介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媒介市场、媒介经营、媒介所有权和媒介专利等方面的问题。
媒介经济学的发展与媒介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对于新闻传播学学生来说,了解媒介经济学的要点是十分重要的。
二、媒介市场的基本特点媒介市场是指供媒介产品和服务的买卖商品的场所,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垄断性:由于媒介行业的门槛较高,少数大型媒体掌握了媒介市场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一种垄断现象。
2. 不完全竞争:媒介市场存在多个竞争主体,但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平等等因素导致市场竞争不完全。
3. 非均衡性:媒介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不平衡的,供给端的垄断和需求端的分散导致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三、媒介经营的基本模式媒介经营指的是媒介机构通过生产、运营和销售媒介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的过程。
常见的媒介经营模式包括:1. 广告模式:媒体通过销售广告位收入来盈利,例如电视台、报纸等。
2. 订阅模式:媒体通过销售订阅服务或会员制度来获取收入,例如有线电视、网络媒体等。
3. 版权模式:媒体通过出售版权或授权使用费用来赚取利润,例如音乐、电影等。
四、媒介所有权的特点与争议媒介所有权是指对媒介机构所有权的法律概念,也是媒介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媒介所有权的特点与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媒介私有制:大部分国家对媒介企业实行私有制,媒介所有权属于个人或者企业,其利润分配由所有者决定。
2. 公共资源争议:部分学者主张媒介应当是公共资源,媒介所有权应由国家或政府掌控,以维护公众利益。
3. 自由竞争限制:在媒介所有权的掌控下,市场竞争可能受到限制,一些媒体可能会形成垄断地位,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五、媒介专利的保护与授权媒介专利是指媒体创新成果的合法保护和授权。
媒介专利对于媒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护创新者的权益并推动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