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发展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发展
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主体现状 (5)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现状 (5)
(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特点 (6)
(三)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趋势 (7)
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中的网络整合 (8)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政策 (8)
(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形式 (17)
1.行政手段进行网络整合 (17)
2.上市公司或地区寡头市场化整合 (18)
3.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策略 (18)
(三)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现状 (18)
(四)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趋势 (20)
1.吉林省 (20)
2.杭州市 (21)
3.江苏省 (21)
4.贵州省 (22)
(五)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策略 (22)
1.获得政府支持是整合的必要条件 (22)
2.争取强大的国家级资源背景是整合的依托 (22)
3.投资整合网络需要可预测的经济效益前景保障 (23)
(六)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案例 (23)
1.广西省“以技术创新,业务开发,推动网络整合向纵深发展” (23)
2.新疆“建立与完善现代经营管理体制,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24
3.贵州省:依托产业发展,促进网络整合 (29)
4.吉林省:克服困难,把握机遇,以整合促发展 (30)
5.内蒙古:全国性整合是广电网络发展的必由之路 (35)
三、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中的整体转换 (37)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现状 (37)
(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存在的问题 (38)
1.初期带有政府强迫性 (38)
2.有线电视数字化宣传不到位 (38)
3.部分地区网络维护费提高幅度较大 (38)
4.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39)
(三)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整体转换策略 (39)
1.运营商是否在进行整体转换 (39)
2.整体转换中的机顶盒成本消化 (39)
3.整体转换中的“一把手”策略 (40)
4.整体转换大致步骤及时间安排 (40)
(四)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整体转换案例 (41)
1.内蒙古区网数字电视整合实施情况汇总 (41)
2.大连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情况汇总 (45)
3.青岛市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转换实现城市有线网络可持续发展 (54)
4.佛山有线数字电视推进情况汇总 (64)
5.杭州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汇总 (70)
四、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探讨 (76)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模式 (76)
(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构成 (81)
1.基本业务 (81)
2.增值业务 (82)
3.扩展业务 (82)
4.有线数字电视价格制定 (82)
(三)中国有线数字电视推广模式 (83)
1.青岛模式 (83)
2.佛山模式 (84)
3.杭州模式 (84)
4.深圳模式 (85)
(四)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模式探讨 (86)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主体现状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现状
从1997年起,我国数字电视已经历经了8年的艰苦探索。
2000年国家选定北京、上海、深圳为国家三个数字电视试点城市,数字电视开始在我国试验播出,2003年随着政府的大力推进,全国有50多家电视台开始播出数字电视,使之真正进入数字电视的发展和运营阶段,目前近95%的省级电视台已初步具备了播出数字电视的基础,中央电视台近一半的节目也已采用数字化播出(如3/5/6/8等套节目) ,基本可以按时完成广电十五规划中提出的“力争到2005年省级以上电视台基本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和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的目标。
尽管中国政府行政力量不遗余力,并且广电总局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数字化和节目传输交换网络化上做了很大投入,但前期可怜的用户数相对于“时间表”还是少之又少,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让广电上下不无尴尬。
2004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发展远低于广电总局的规划,数据显示发展用户低于100万。
各种数据显示2005年达到的实际可信数字710万。
2005年数字电视市场才实现真正的启动,中国数字电视市场将开始转型。
2006年,在中国主要试点城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完成,各地区运营商开始尝试并探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模式,截止到2006年12月,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达到1300万户,2007年在继承2006年启动的基础上,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达到2800万,更多的城市投入到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道路中,并不乏出现了,南京、泉州、淄博等新的运营模式,激励产业更快速的发展。
2008年,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在国家既定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广电网络运营商通过借鉴各方先进经验,吸收各方有利资源,并加强自身服务意识,逐步推广和普及有线数字电视,并在结合各地不同的情况,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相关增值服务。
截止到2008年12月底,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881.95万户。
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有线网络运营商在拥有一定规模的数字电视用户后,逐步考虑后期增值业务平台的搭建和拓展工作,一方面继续大规模开展有线电视模拟向数字
转换工作,一方面开始着手双向网络改造工作及增值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拓展工作,这一阶段三网融合有线数字电视多屏互动产品市场也将逐步启动。
(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特点
1)数字化速度明显加快。
其一:在2005年处于观望的有线电视标杆城市,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州,都已相继在2006年开始进行或部署数字的整体转换工作,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有线数字化模式,这些标杆城市的进展将对整个中国的数字化发展在未来几年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其二: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已有200余个城市/省份对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有了实质性的操作,有线电视数字化由点到面已经全面展开,这将对整个中国的有线数字化建设起到以点带面的重要作用。
其三: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地市级城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都已基本结束,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已经从城市向郊区挺进,全业务开展、网络整合、农村网络覆盖等。
2)在积累其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一些城市对整体转换的规划方案越来越成熟,数字化速度比较快,发展有条不紊。
3)运营商积极探讨机顶盒成本的消化方式,数字化后节目的运营模式,目前已经存在多种商业发展模式并存的局面。
在各地数字化的进程中,运营商从当地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商业模式。
如:杭州、深圳、广州、南京、上海、北京、大庆等地,商业发展模式各有不同,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利于促进产生成熟的商业模式。
4)有线数字高清的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2006年世界杯等体育盛事的召开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高清转播促进了我国有线数字高清的发展,2008年,我国市场上已经有将近十万台左右的高清机顶盒,2009年,我国有线数字高清电视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5)有线数字电视与IPTV的竞争加剧。
泉州、杭州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就充分体现了现阶段有线数字电视和IPTV的竞争特征:既有竞争也有融合。
6)数字化从城市向郊区进展。
目前在青岛、深圳、南京等地,市区的技术平台转换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数字化工作正在向郊区挺进。
(三)中国有线数字电视产业运营趋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用户数最多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且目前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还处于低层次单一阶段;有线电视运营商具有无可替代的区域和行业垄断优势,可以通过用户增长、收视费率的提高、新业务的开展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因此,有线数字电视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受益者将是有线电视运营商。
中国将数字电视业务分为(1)传统业务、(2)扩展业务和(3)增值业务,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发展规划,可以粗略估算一下我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规模。
(1)传统业务包括提供公共广播电视频道节目的信号传输、新装用户的安装服务以及卫星节目落地服务等,其收入包括初装费、节目收视费、节目传输维护费、广告费、增加传输频道费等。
目前我国普通模拟电视的收费标准是11-14元/月,数字电视用户收费标准在20-40元/月;我们按照2006、2007、2008、2009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300万户、2800万户、4881.95万户和5465.754,平均每户每年300元收费计算,年收入将分别达到39亿元、84亿元、146.46亿元和163.9726亿元。
(2)扩展业务是有线网在频谱资源得到拓宽后,根据受众个性化需求而开发的专业频道、视频点播等业务,因此收费标准也可比基本业务收费要高得多,且增长潜力巨大。
增值业务包括互联网接入、IP电话、带宽出租、电视商务等有线网上开发的多功能业务,有望成为有线网络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由于与电信业务冲突,受政策限制,目前该块业务的拓展难度较大。
(3)由于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营存在着区域垄断性,未来竞争压力不大,其基本业务收入稳定持久,而其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属交互式定制产品,其服务收费不像基本业务那样被国家实施价格管制,因此收费标准也可比基本业务收费要高得多,且增长潜力巨大,未来年收入数十亿、上百亿的市场前景十分诱人。
对模拟电视传输网络的改造分单向改造和双向改造两种方式,单向改造投资较小,但不能充分发挥数字电视双向互动功能的优势;双向改造是必然趋势,但成本高昂。
二、中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中的网络整合
(一)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整合政策
(1)《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六部委(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税务总局、广电总局)联合署名文件《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1号文),1号文共分7个章节、25条细则。
国务院1号文反映了中国数字电视的产业发展趋势是逐渐由封闭转向开放。
但核心内容监管权利仍然是封闭的,国务院对“坚持正确方向,确保文化和信息安全”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思想基础。
其中第六大点:推进“三网融合”中具体讲到:有关部门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管理,促进网络和信息资源共享;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的运营服务机制。
鼓励广播电视机构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提供数字电视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
在符合国家有关投融资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包括国有电信企业在内的国有资本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络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
(2)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是2008年11月,国务院为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谋求实现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出台了4万亿扩大内需的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振兴规划。
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初稿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一是“核心产业重点突破,逐步掌握发展主动权”、二是“振兴传统骨干行业,确保稳定增长”、三是“以应用带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大任务中与广电业有一定关联或者值得行业关注的内容有:
“加快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推动全国有线、地面、卫星互为补充的数字化电视网络建设,丰富数字内容,推动高清节目播出,促进数字电视普及,带动数字演播室设备、发射设备、卫星接收设备的升级换代,实现视听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通过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宽带通信网络升级,大力推动相关应用以及IPTV、手机电视等服务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开发基于先进网络技术的系统设备、应用终端,加速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六大工程:振兴规划提出了六大重点工程,包括: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能提升、平板产业升级和彩电工业转型、新一代移动通信(TD-SCDMA)产业完善、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建设、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
其中数字电视推广应用和产业链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支持广播运营商加快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全面覆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完善数字电视产业链。
建设基于自主音视频标准的数字电视内容综合服务体系(平台)。
建立国家数字电视应用工程中心,支持数字电视专利池建设,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标准。
十项政策措施:值得广电业关注的部分内容提取出来,这并不代表提取出来的文字是该项的核心部分。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结合六大工程的实施,设立产业化专项和技术改造专项。
(2)改善投资环境
(3)加快出台和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加快落实数字电视产业政策,推动“三网融合”,推动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产业发展,在全国实施强制性的“机卡分离”政策,
推动数字电视一体机市场的发展。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进程,简化认证程序,
使企业尽早享受优惠政策。
(4)加大对外向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5)支持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6)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TD-SCDMA、地面数字电视、数字音视频编解码、中文办公文档格式、WAPI、数字办公设备信息资源共享等自主标准产业化
进程,加强RFID、数字家庭等关键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加快制定工业软件、信息
安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和规范。
(7)完善融资体系: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投资数字电视和电信基础设施建设。
(8)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
(9)扩大国内需求: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形成6000亿元以上的投资规模,带动国内产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普遍服务机
制,加强农村电信和广播电视覆盖。
(10)建立产业安全和损害预警机制
(3)《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八项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这是国家级文件中首次列入有线网络的跨地域整合问题;随后的8月4日,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有线网络省内整合的阶段性目标,以期为全国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3.1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
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3.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3.2.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3.2.2基本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2.3规划目标。
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3.2.3.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
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
3.2.3.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2.3.3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3.2.3.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3.2.3.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
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3.3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3.3.1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
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
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
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
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3.2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华字库”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
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3.3.3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3.3.4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
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3.3.5扩大文化消费。
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
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3.6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重点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
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
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
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
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
支持国有出版发行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兼并重组。
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
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