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针疗法2

合集下载

董氏奇穴-怪三针

董氏奇穴-怪三针

董氏奇穴-怪三针导读:怪三针不仅可以治疗小儿脑瘫、痴呆、发育不良、多动症、癔症等疾病,更大的作用是调神,在治疗疾病时,配上怪三针还能够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今天给大家讲的组穴是——怪三针。

怪三针是天津胡光老师首先提出来,是治疗疾病的优秀组穴。

这组穴位在临床上能够治疗非常多的疾病。

【定位】首先,我们说一下这一组穴的定位。

怪三针有三个穴位。

第一个百会穴。

百会穴也叫正会穴。

百会穴的取穴我在临床实践中,和教科书上的取穴方法有点区别。

我们正规的教科书上百会穴的取法是:两耳尖连线与前后正中线的交汇点。

但是我在临床上取百会穴是:取两耳尖连线中点和前后正中线的交汇点附近的凹陷,这是我取百会穴的定位。

百会穴除了这一针以外,它的前面、左面和右面各有一针。

前面这一针和左右这两针要成等边三角,这就是百会穴。

第二个穴位是鼻翼穴。

鼻翼穴位于鼻翼部沟槽内,前中三分之一处。

鼻翼穴临床上我们常常取左侧的穴位。

第三个穴位次白穴。

次白穴在第三和第四掌骨之间的一个穴位。

这个穴位是董氏奇穴的一个穴位。

大家可以认真看看图上的定位。

【操作】怪三针一般常用1.5寸到3寸的0.30的毫针。

百会穴以及百会穴周围三针常常采用直刺,鼻翼穴也是直刺;次白穴一般的疾病都是直刺,治疗脾胃病的时候可以斜刺,斜向手腕方向。

这是针刺方法。

【机制】怪三针这三针中,百会穴位于头部,所以它是治疗精神和神志病方面非常好的穴位。

百会周围的三针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四神聪,具有镇静安神、调理神志的作用。

鼻翼穴是董氏奇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能够治疗的疾病很多,主要作用于脾、肺、肾三脏,以调气为主,有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可治疗肾虚类的疾病、还有全身疲劳性症状,效果都非常好。

大家可以参阅有关董氏奇穴的方面的著作;次白穴也是董氏奇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

大家在学习董氏奇穴的时候,这些穴位都会涉及到。

【主治】临床上常用怪三针治疗小儿脑瘫、痴呆、发育不良、多动症、癔症等等;另外,对常见的失眠多梦、头疼、头晕,以及抑郁症,都有非常好的调理效果。

近5年来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概况

近5年来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概况

近5年来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概况过敏性鼻炎是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

属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导致鼻粘膜变态反应,亦称“常年变态性鼻炎”。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喷嚏、鼻塞、鼻痒、分泌大量清水样鼻涕。

经常突然发作,属中医“鼻鼽”范畴。

中西药尚缺乏特效药,针灸治疗此病疗效满意,现将近年来有关的临床资料概述如下。

1针刺治疗刘氏[1]透穴针法,取百会透刺前顶,上星透刺神庭,印堂透刺山根,迎香穴直刺;诸穴行快速捻转手法,使额部、鼻部出现明显酸胀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治疗1~4疗程,89例中痊愈42例,显效37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

孙氏[2]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取穴耳屏前约3~3.5 cm,即下关穴前1~1.5 cm。

坐位或侧卧位取穴,一般直刺5~5.5 cm。

刺中蝶腭神经节立即有局部放电感,喷水感,或齿痛感并向周围放射,有针感后,即起针,不留针,每次一侧,4~7天1次,5次一疗程,特殊情况亦可针两侧。

治疗1~3疗程统计疗效,1472例中痊愈968例,显效214例,有效206例,无效84例,总有效率94.3%。

吴氏[3]取穴攒竹、迎香、合谷、曲池、三阴交。

分泌清涕多加足三里,流黄涕加太冲,均取双侧。

平补平泻,留针25 min,每周1~2次。

治疗100例,治愈58例,有效3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

陈氏[4]独刺印堂,用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外达鼻头,内及鼻腔,鼻部酸胀明显,甚至流泪,留针20 min,10次一疗程,1~2疗程后,34例中治愈12例,显效1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4.1%。

焦氏[5]取①肾俞、足三里、大椎、百会;②迎香、禾 、水沟、天牖。

每日刺1组,留针20 min,10次一疗程。

3疗程后,106例中临床治愈率70.8%,好转率18.9%,无效率10.3%。

钱氏[6]取鼻穴肺、肾;体穴迎香、合谷。

针法为肺透心,肾透脾,迎香透鼻通、睛明。

中医鼻科外治法

中医鼻科外治法

中医鼻科外治法1.滴鼻(喷鼻)法:方法:患者平卧,头仰垂于床边,鼻孔朝上,先将头转向一侧,从下侧鼻孔滴入药液,然后头转向另一侧,同法滴入药液,滴药后轻捏鼻翼,使药液均布于鼻腔或达到上、中鼻道、鼻咽部等处。

所用药液应根据病情择取,如鼻塞不已,鼻甲肿大者,宜辛散宣窍,可用1%〜3%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灵、辛夷滴鼻液等;如鼻流浊涕者,宜解毒祛邪通窍,可用50%鱼腥草液、吠麻滴鼻液、辛夷滴鼻液等;如鼻窍肌膜干萎者,宜扶正祛邪,滋润肌膜,可用灰蓉滴鼻液、麻油,或生蜂蜜加冰片等滴鼻。

2.吹药法:将药粉吹入鼻腔内,以达到治疗目的。

应辨证选药,如为风热邪毒侵犯所致的鼻病,宜疏风清热通窍,可用冰连散;如属风寒侵袭所致的鼻病,宜祛风散寒通窍,可用碧云散;如为鼻蚓,宜清热收敛,涩血止血,可用百草霜、血余炭、大黄粉、马勃、云南白药之类。

用时以喷粉器将药粉轻轻吹入鼻腔,每天3~4次。

除止血时药粉可多用外,一般以薄薄的均匀一层为宜。

吹药时,应嘱病人屏气,以免将药粉喷出或吸入咽喉,引起呛咳。

亦可让患者自行吸入,称为吸鼻法或搐鼻法,将药粉置于指头上,塞住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将药粉吸入,但吸时切勿用力过猛,两则鼻孔均须吸药时应交替进行。

3.涂敷法:将药物涂敷患处,以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如对鼻疔、鼻疳、酒髓鼻等病,可用清热解毒消肿的药物涂敷。

常用四黄散、黄连膏、紫金锭、硫磺散等,或用野菊花、木芙蓉叶、鱼腥草等鲜品捣烂外敷。

如鼻息肉,可用明矶散、碉砂散等涂敷以敛湿、消肿散结。

鼻腔干燥疼痛,可用金黄膏、玉露膏涂敷以润燥止痛。

将内服中药药渣布裹趁热敷于鼻部,用治鼻伤瘀肿疼痛,有祛瘀活血,止痛消肿的作用。

对于鼻Iffi患者,可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敷于前额或项部。

4塞鼻法:即用纱布裹药末如枣核大,塞于鼻中,或以药棉或纱条蘸药末、药膏塞于鼻中,随所用药物不同,而达到各种治疗目的。

如将血余炭、大黄粉、田七末、云南白药、百草霜等蘸于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止蚓。

鼻纽怎么治疗

鼻纽怎么治疗

鼻纽怎么治疗胃热炽盛型【证见】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鼻衄的辨证论治芦根15克,栀子炭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肺经热盛型【证见】鼻中出血,点滴而出,色鲜红,量不甚多,鼻腔干燥掀热感。

或兼见咳嗽痰少,口干身热。

舌尖边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1.主方桑菊饮(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处方:桑叶12克,菊花12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芦根15克,栀子炭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蒌仁、浙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药(1)牛黄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翘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胃热炽盛型【证见】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鲜红或深红,鼻内干燥,口干口臭,烦渴引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洪大而数。

【治法】清胃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1.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减处方: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临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侧柏叶15克、旱莲草15克。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克(后下)、瓜蒌仁15克。

2.中成药(1)牛黄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剂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浓缩粉(片),口服,片剂每次8片(儿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剂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证见】鼻衄量多,血色深红,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面红目赤,急躁易怒。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鼻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6例

鼻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6例

[ ] 冯 春 祥 . 国 特种 针 法全 书 [ . 京 . 夏 出版 社 ,9 5:3 . 2 中 M] 北 华 19 16
( 文校对 : 万亮 本 马 收 稿 日期 :0 1—0 21 3—2 ) 7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 膝骨关节 炎 10例 2
刘 艳 黄元 芳 王余 燕
关键词: 骨痹; 针刺; 艾灸;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比较 常见 的症状 , 者持续 数分 钟或 数小 时 , 不治而 轻 可 愈 , 呃 逆持续 4 若 8小 时 以上者诊 断 为顽 固性 呃逆 。笔
喝 酒过 多后 即 出现呃 逆 , 曾在 意 , 呃 逆发 作 不 止 , 未 后 才在 多家 医院 用 中西 医方 法 治 疗 , 果 不佳 , 来 求 效 特 治 。患者 自诉 呃 逆 夜 间 睡 眠 时 亦不停 止 , 续 6天 。 持

27 ・ 26
光 明中医2 1 年 1 第 2 01 1月 6卷 第 1 1期
C G M N vmbr 0 1 V l 6 1 J MC oe e. 1. o 2. 1 2
鼻 针加 穴 位 注 射 治疗 顽 固性 呃逆 4 6例
陈 永 成
摘要: 探讨提高顽固性呢逆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鼻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 目的 6例。结果 总有效率 9.5 56%。结论 鼻针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现在 头 晕身 困乏力 , 不思饮食 。急针双 侧鼻针 胃穴 , 捻
转行 针 3 0秒 , 患者 感 觉酸 、 、 、 泪 并打 了 2个喷 胀 痛 流 嚏, 而呃逆 之 声立止 , 留针 6ri n后呃 逆 又起 又行针 立 a
止 , 针 3 mi 间歇 1 mi 针 1次 。3 mi 留 0 n, 0 n行 0 n后 取 针 ,

鼻内针刺联合中药序贯疗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嗅觉功能的影响

鼻内针刺联合中药序贯疗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嗅觉功能的影响

鼻内针刺联合中药序贯疗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嗅觉功能的影响李丙泉;董博洋;李岩【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24(31)5【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针刺联合中药序贯疗法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嗅觉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按1∶1∶1∶1比例分为西药组、鼻内针刺组、中药序贯疗法组和联合组各45例。

西药组予糖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内针刺组针刺双侧内迎香、鼻丘,中药序贯疗法组予中药熏蒸鼻部,联合组采用鼻内针刺联合中药熏蒸鼻部,4组均连续治疗2周。

分别观察4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积分(TNSS)、鼻伴随症状积分(TNNSS)、嗅觉功能评分、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gE及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

监测4组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西药组(71.11%)、鼻内针刺组(75.56%)、中药序贯疗法组(73.3%),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组患者治疗后TNSS、TNNSS、嗅觉功能评分及EOS、IgE 均下降(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

4组患者治疗后γ干扰素含量较治疗前升高、白细胞介素-4含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改善情况优于其他3组(P<0.05)。

试验期间,西药组出现头疼2例、鼻出血2例、鼻部不适4例;鼻内针刺组出现鼻出血1例、针刺痛感1例;联合组出现鼻出血1例,均继续参与试验。

结论鼻内针刺联合中药序贯疗法可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嗅觉功能恢复。

【总页数】6页(P145-150)【作者】李丙泉;董博洋;李岩【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6.521【相关文献】1.鼻内针刺联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2.鼻内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的疗效研究3.舌下特异性免疫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合并中重度腺样体肥大的疗效4.鼻内针刺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5.鼻内针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对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针疗法

鼻针疗法

鼻针疗法文章来源:《针灸秘验》文章作者:彭静山发布时间:2006-04-13 字体: [大中小]一、九穴十九点:鼻好象一个人的整体,面朝里,背向外,盘腿坐在面部中央一样。

(如图4)其穴位的分布则根据背坐的人体各部而划分,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神志点则恰当于人的腰俞附近,腰俞属于督脉之第二号穴位,上通于脑,督脉是诸阳经的总纲,有振奋阳经的作用,也有调整阴经的功能,亦颇合理。

鼻针的穴,称为点。

因为有一穴一点、两点、三点的,所以不叫穴而叫做点。

每穴几点,不是完全相同,因此称为九穴十九点。

穴位的位置及其作用如下。

1、降压上下两点上点即印堂穴,下点即素髎穴(图5之1、2,此两点为原有的穴位)。

能使血压迅速下降,并可解除头昏目胀、两太阳痛、视力模糊、心悸亢进等症,亦能使低血压上升。

2、颈点在鼻骨上端的两侧各一点,凡属鼻针穴必须在鼻子的范围以内。

对颈项痛、肩背痛以及扭伤所致的斜颈有显著的止痛作用。

(图5之3)3、肩点相当于额骨鼻突之中段(泪骨之鼻侧),左右各一点。

对肩胛痛、肘、腕关节间以及上肢软组织酸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图5之4)4、肘点相当于上额骨鼻突之下段(鼻翼外上一厘米),左右各一点。

治疗作用同肩点。

(图5之5)5、腰三点相当于鼻骨下端之中央一点,鼻翼上方左右各一点。

对腰痛、腰酸有显著效果。

(图5之6)6、胃肠三点相当于鼻尖上1.5厘米处,中央一点,鼻翼内侧上左右各一点。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能使疼痛迅速缓解或消失。

(图5之9)7、阑尾点相当于鼻翼外侧中段,左右各一点。

对急慢性阑尾炎有消炎止痛作用。

(图5之7)8、膝点相当于鼻翼下左右各一点。

对臀部及下肢关节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图5之8)9、神志点相当于鼻尖上0.5厘米处中央.适用于头痛,以及神经衰弱所引起的健忘、失眠、食欲不振、疲倦等(图5之10)作用:止痛、镇静、消炎、解痉。

适应症:高血压、颈项痛、肩背痛、上肢关节及软组织痛、腰痛腰酸、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慢性阑尾炎、臀及下肢关节痛、神经衰弱等。

针灸穴位 鼻穿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鼻穿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鼻穿穴说明指导书总述鼻穿,经外奇穴名。

出自《针灸杂志》。

别名穿鼻。

位于头面部,在鼻梁中央,向两旁平开接面部处,适与鼻根至鼻尖的中点平高,左右计2穴,与胃经四白穴相平。

布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的颧支。

主治鼻息肉、头面疔疮、面部痤疮、鼻腔疖肿、鼻塞、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迎风流泪、急、慢性鼻炎、嗅觉障碍等。

一般沿皮内上方斜刺0.3-0.5寸,或直刺0.2寸。

1.名称鼻穿穴2.别名穿鼻3.出处《针灸杂志》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位于头面部,在鼻梁中央,向两旁平开接面部处,适与鼻根至鼻尖的中点平高,左右计2穴,与胃经四白穴相平6.主治鼻息肉、头面疔疮、面部痤疮、鼻腔疖肿、鼻塞、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迎风流泪、急、慢性鼻炎、嗅觉障碍7.功能疏风清热。

8.操作一般沿皮内上方斜刺0.3-0.5寸,或直刺0.2寸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头面部,在鼻梁中央,向两旁平开接面部处,适与鼻根至鼻尖的中点平高,左右计2穴。

11.解剖穴下皮肤→皮下组织→上唇方肌。

皮肤布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的颧支。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疏风清热。

14.详细主治鼻息肉、头面疔疮、面部痤疮、鼻腔疖肿、鼻塞、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迎风流泪、急、慢性鼻炎、嗅觉障碍等。

15.详细操作一般沿皮内上方斜刺0.3-0.5寸,或直刺0.2寸,得气时局部有酸胀感觉。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暂无资料。

19.相关论述1、《针灸杂志》(第一卷):“穿鼻,在鼻梁两傍”2、《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鼻穿,在鼻梁之中央,向两旁平开接面部处是穴。

主治鼻痔、鼻生息肉、头面疔疮。

针二分,不灸。

”3、《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鼻穿,奇穴。

鼻梁之中央,向两旁平开接面部处。

针二分。

主治鼻生息肉、鼻痔、头面疔疮;亦治鼻塞、颜面神经麻痹、急性鼻炎。

”。

鼻炎梅花针疗法

鼻炎梅花针疗法

鼻炎梅花针疗法鼻炎属于中医“鼻渊”和“脑漏”范畴,分为急性、慢性鼻炎和急、慢性鼻窦炎。

急性鼻炎是由于病毒、病菌感染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慢性鼻炎是急性鼻炎反复发作的结果;急性鼻窦炎往往是急性鼻炎的延伸。

临床见症为鼻塞、流涕、喷喧,可伴有头痛、头晕、发热、全身乏力,嗅觉减退。

中医认为是外感风邪,肺气不宣,或蕴热化火所致。

多因外邪侵犯,脉络受阻,壅滞鼻窍;或脾肺虚弱,肺气失宣,脾失健运,气血瘀滞,客于鼻窍所致。

若迁延失治,又可转成慢性。

鼻炎梅花针疗法一叩刺部位:颈后部、颌下部、气管两侧,以及合谷、风池、曲池、廉泉池和阳性物处。

操作规程:先用轻刺法刺激颌下部、气管两侧及廉泉穴,再用正刺法和重刺法叩刺颈后部和合谷、风池、曲池穴。

操作间隔: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鼻炎。

鼻炎梅花针疗法二叩剌部位:颈后部、第3~8胸椎两侧、气管两侧、颌下部,以及太渊、天突、肺俞、足三里、合谷穴和阳性物处。

操作规程:用轻刺法叩刺气管两侧、颌下部及太渊、天突穴,再用中度或较重手法叩刺颈后部、第3~8胸椎两侧及肺俞、足三里、合谷穴和阳性物处。

操作间隔: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主治:慢性鼻炎。

鼻炎梅花针疗法三叩刺部位:大椎、肺俞、膏育俞穴。

操作规程:用1%碘酊常规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用正刺法叩刺穴位至点状出血。

操作间隔:每10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每年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鼻炎梅花针疗法四叩刺部位:印堂、合谷、印香、太渊、肺俞穴。

操作规程: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正刺法叩刺以上穴位。

操作间隔: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过敏性鼻炎。

巫文云介绍注射隆鼻修复是怎样的

巫文云介绍注射隆鼻修复是怎样的

巫文云介绍注射隆鼻修复是怎样的
经过一次失败的手术,不免心中留下一丝的阴影与不快,那么有没有不做手术就能修复失败的隆鼻呢?鼻部专家巫文云告诉您,可以用注射的方法对失败的隆鼻加以修复。

注射隆鼻,国外称为Injection rhinoplasty,又称为非手术隆鼻,如胶原蛋白、玻尿酸、微晶瓷,来改变和塑造。

将填充剂填充在鼻子较扁平的部位来营造出尖锐的角度,或平滑外观。

整个过程不会改变鼻子的大小,但仍可以被用来纠正一些手术失败出现的缺陷。

巫文云注射隆鼻的效果
1、注射隆鼻这种方式往往不用动刀,无痛苦,见效快,注射隆鼻完毕后可正常活动,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且无副作用。

注射隆鼻就像自然长出一块肉一样,非常的自然,而且不用担心碰到鼻子就会出现异常的现象。

2、注射隆鼻效果会在真实性上会大大优于传统的假体隆鼻。

因为注射材料打进皮肤里与皮肤是逐渐融合的,逐渐成为皮肤的一部分。

假体隆鼻是把整个鼻子的骨架给改变,而注射隆鼻是改变鼻子的细小部分,比假体隆鼻更加自然。

3、注射隆鼻这种方式从安全性以及术后隆鼻的自然程度、鼻部的柔软程度等方面来说效果都是很好的。

注射隆鼻塑形快,一般注射完成后短时间就可以完成对鼻部的塑形要求,没有凸凹不平之感。

介绍注射隆鼻适应症
低鼻:鼻梁低平,整个面部缺乏立体感。

鞍鼻:鼻梁和软骨多半凹陷,鼻尖向上,形如马鞍。

直鼻:鼻梁高度尚可,但形态笔直,缺乏应有的锥体感。

鼻尖低垂鼻:鼻尖低垂,鼻最高点位于鼻背。

鼻根低平鼻:鼻根低平,鼻体较短,比例失调。

波浪鼻:鼻背中轴线不完整流畅。

鼻孔横卧鼻:鼻孔呈“八”字型,鼻翼宽大扁平。

鼻针疗法

鼻针疗法
5、腰三点
相当于鼻骨下端之中央一点,鼻翼上方左右各一点。对腰痛、腰酸有显著效果。(图5之6)
6、胃肠三点
相当于鼻尖上1.5厘米处,中央一点,鼻翼内侧上左右各一点。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能使疼痛迅速缓解或消失。(图5之9)
7、阑尾点
彭静山《针灸秘验》
一、九穴十九点:
鼻好象一个人的整体,面朝里,背向外,盘腿坐在面部中央一样。(如图4)其穴位的分布则根据背坐的人体各部而划分,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神志点则恰当于人的腰俞附近,腰俞属于督脉之第二号穴位,上通于脑,督脉是诸阳经的总纲,有振奋阳经的作用,也有调整阴经的功能,亦颇合理。
作用:止痛、镇静、消炎、解痉。
适应症:高血压、颈项痛、肩背痛、上肢关节及软组织痛、腰痛腰酸、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慢性阑尾炎、臀及下肢关节痛、神经衰弱等。
二、针法
确定穴位,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柄在穴处附近平均用力点压,出现小坑处是穴。或用经络测定仪找穴。
2、颈点
在鼻骨上端的两侧各一点,凡属鼻针穴必须在鼻子的范围以内。对颈项痛、肩背痛以及扭伤所致的斜颈有显著的止痛作用。(图5之3)
3、肩点
相当于额骨鼻突之中段(泪骨之鼻侧),左右各一点。对肩胛痛、肘、腕关节间以及上肢软组织酸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图5之4)
4、肘点
相当于上额骨鼻突之下段(鼻翼外上一厘米),左右各一点。治疗作用同肩点。(图5之5)
鼻针的穴,称为点。因为有一穴一点、两点、三点的,所以不叫穴而叫做点。每穴几点,不是完全相同,因此称为九穴十九点。穴位的位置及其作用如下。
1、降压上下两点
上点即印堂穴,下点即素髎穴(图5之1、2,此两点为原有的穴位)。能使血压迅速下降,并可解除头昏目胀、两太阳痛、视力模糊、心悸亢进等症,亦能使低血压上升。

独针“新吾穴”治疗鼻炎的原理和方法(附视频)

独针“新吾穴”治疗鼻炎的原理和方法(附视频)

独针“新吾穴”治疗鼻炎的原理和方法(附视频)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患病率高达10~40%不等,保守估计全球鼻炎患者超过5亿,鼻炎已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高发病种。

气温变化大的季节是鼻炎的高发时期,主要症状是流鼻涕、鼻痒、打喷嚏,鼻炎的成因各有不同,且较难治愈,令患者非常难过。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治疗,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鼻炎成因,对症施治,所以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常规针灸治疗对鼻炎有一定效果,但配穴复杂,疗程较长,患者不易坚持。

最近,有一个取名为“新吾穴”的穴位,引起了中医针灸界的广泛关注,因其对鼻咽炎等疾病具有的独特疗效,吸引了全国众多专家的目光。

“新吾穴”是一个古人没有记载的穴位,发现者是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医师。

他在20世纪60年代,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发现了这个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所以这个穴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也称“蝶腭穴”)。

他在数十年对超过13万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针刺此穴对于鼻部疾病患者疗效很好:慢性鼻炎有效率为90%,变应性鼻炎为70.4%,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52.4%。

北京同仁医院针灸科在向李新吾主任学习了这种独特方法并将之应用到临床以后,发现不仅对于鼻部疾病,而且对于干眼症、咽痛及哮喘等病,针刺该穴都有不错的效果。

其中,对泪液分泌的改善更为明显,并且可以有效地保护泪膜、防止泪膜蒸发、减轻干眼症状,对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憋气症状也能改善。

6月17日北京“新吾鼻炎针刺技法培训班”通知(附视频)--<点击查看>此法为选取60mm左右的毫针,刺向位于面颊深部的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具有简便、效显、价廉、安全等优势。

•简便:治疗方法仅是一针一穴,针刺到位取得针感后一般不留针,全部治疗过程只需几分钟;•效显:不少患者仅针一次就感到鼻塞及流涕症状减轻。

部分患者治疗5~8次,症状明显缓解;•价廉:治疗过程简单,疗程短,单次和总体收费低廉;•安全:虽然针刺部位解剖位置复杂,针刺又较深,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秒杀绝技!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秒杀绝技!

中医针刺神奇的“三针”秒杀绝技!导读: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并给予了报道。

从此,三针名扬天下。

神奇“三针”绝技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鼻针疗法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鼻针疗法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鼻针疗法(鼻渊、鼻衄、咽喉肿痛、咳喘、心悸、怔忡、呃逆、呕吐、吞酸、胃痛、腹痛、腹泻、便秘、黄疸、遗尿、遗精、阳痿、早泄、癃闭) 鼻针疗法,是在鼻部范围内的一定穴位上进行针刺,借助脏腑、经络的联系以治疗多种病症的一种针刺方法。

《灵枢·杂病》云:“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针灸大成》载有鼻准穴治鼻上生酒渣风;迎香穴治鼻息肉等。

鼻针疗法主要以祖国医学对鼻部“色诊”的理论为基础,通过鼻部皮肤色泽变化来诊治疾病为依据发展而来的。

《灵枢·五色》说:“五色独决于明堂,……明堂者,鼻也。

”《灵枢·五阅五使》说:“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

”即通过观察鼻部色泽变化可以测知病生于何脏何腑。

《素问·五脏别论》言:“五气入鼻,藏于心肺。

”《疮疡全书》说:“鼻居面中,为一身之血运。

”提出鼻对全身气血及心肺之功能活动有重要作用。

鼻是经络、气血密布之处,通过经络与脏腑各部都联系起来。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鼻是手、足阳明经与督脉交会之处,此外手少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任脉亦循行于鼻部,故鼻为阴阳会合、诸经聚集之处,气血运行尤为旺盛,脏腑、气血的变化都可反应于鼻。

针刺鼻部的特定穴位可达疏通经络、调通气血、治疗疾病之目的。

【操作方法】一、鼻部穴位的分布根据《灵枢·五色》“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

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的论述,将鼻的穴位分为3条线23个刺激区。

1. 鼻部基础穴面中线起于前额正中,止于水沟穴之上。

共9穴(区)。

(1)头面:额正中处,眉心与前发际中点连线的上1/3。

(2)咽喉:头面与肺之间,当眉心与前发际中点连线的下1/3处。

(3)肺:在两眉头之间。

(4)心:在肺区之下,两目内眦角之间处。

(5)肝:在心区之下,鼻梁骨最高处,当两颧相平之鼻正中线上。

针灸穴位 鼻交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鼻交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鼻交穴说明指导书总述鼻交,经外奇穴名。

出自《千金翼方》。

别名鼻交頞中、别交。

位于鼻背部正中线、鼻骨最高处微上方凹陷处。

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颞神经、颧面神经和面神经的额颞支。

主治卒倒不省人事、口噤、脑溢血、脑震荡、中风、癫痫、角弓反张、眩晕、健忘、嗜睡、肝病、黄疸、精神性疾病等。

沿皮刺0.1-0.2寸。

1.名称鼻交穴2.别名鼻交頞中、别交3.出处《千金翼方》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鼻背部正中线、鼻骨最高处微上方凹陷处6.主治卒倒不省人事、口噤、脑溢血、脑震荡、中风、癫痫等7.功能醒神开窍,通调经络。

8.操作沿皮刺0.1-0.2寸9.主要配伍配神门穴、三阴交穴治疗发作性睡病10.定位位于鼻背部正中线、鼻骨最高处微上方凹陷处。

11.解剖有眼轮匝肌,深层为颞肌,当颧眶动、静脉分布处,布有颧颞神经、颧面神经和面神经的额颞支。

12.名词释义鼻,鼻部。

交,交错。

頞,鼻梁。

穴在鼻与前额相交错之部,故名鼻交頞中,又名鼻交。

13.功能作用醒神开窍,通调经络。

14.详细主治卒倒不省人事、口噤、脑溢血、脑震荡、中风、癫痫、角弓反张、眩晕、健忘、嗜睡、肝病、黄疸、精神性疾病等。

15.详细操作沿皮刺0.1-0.2寸。

艾炷灸1-3壮,或艾条温和灸5-10分钟,以鼻局部皮肤微红温热为度。

16.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角弓反张、晕眩、脑溢血、脑震荡、人事不省、肝病等。

17.配伍1、配神门穴、三阴交穴治疗发作性睡病。

2、配上廉泉穴治疗癔病(昏厥)。

18.附注暂无资料。

19.相关论述1、《千金翼方》:“鼻交頞中一穴,针入六分,得气即泻,留三呼,泻五吸,不补。

亦宜灸,然不如针。

此主癫风弓角反张、羊鸣,大风,青风,面风如虫行,卒风多睡健忘,心中愦愦。

口噤闇到,不识人,黄疸,急黄,八种大风,此之一穴,皆主之,莫不神验。

”2、《中国针灸学》:“以指从眉心沿鼻茎按下,至鼻骨最高处微上陷凹中。

灸一壮。

主治角弓反张、眩晕、脑溢血、脑震荡、人事不省、肝病。

鼻科常用诊疗技术

鼻科常用诊疗技术

鼻科常用诊疗技术一、剪鼻毛法?1、目的术前准备,使局部清洁、视野清楚,便于手术操作。

2、用物及操作步骤(1)用物:治疗盘1只,眼角剪1把,凡士林软膏,无菌棉签,换药碗内放生理盐水棉球数个,无菌枪状镊1把。

(2)操作步骤:①操作者清洗双后,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向病人作有关解释。

②核对病人的姓名、床号及手术测鼻腔。

③病人取坐位,头后仰,使鼻孔朝向坐位。

④剪刀上涂凡士林软膏,使剪下的鼻毛粘着,不致吸入鼻腔。

⑤左手拇指(右手操作者)将病人鼻尖向上轻轻抬起,右手将剪刀沿鼻毛根部剪除鼻毛。

⑥剪毕用蘸有凡士林软膏的棉签将掉在鼻前庭的鼻毛粘出。

⑦最后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鼻前庭。

二、负压置换法是通过负压将滴到鼻腔的药液与鼻窦内空气置换,以达到治疗鼻窦内炎症的疗法。

1、适应症慢性副鼻窦炎,特别是慢性筛窦炎。

2、用物及操作方法(1)用物:负压吸引器并连接地瓶、橡皮管、橄榄头、1%麻黄素液、抗生素药液滴管。

(2)操作方法:①患者擤鼻后取垂头仰位,两肩下垫枕,松开衣领。

②头部尽力后仰,头与颈成90°角为宜。

③1%麻黄素液滴3-5滴,使鼻腔和鼻窦粘膜收缩,1-2分钟后,再将抗生素药液滴入鼻腔数滴(约2-3ml),淹没所有鼻窦开口。

④一手压紧一侧鼻翼,另一手持连接负压吸引的橄榄头,堵塞患者的对侧鼻孔,轻轻地间断抽吸,同时嘱患者连续发“开”、“开”的声音,使软腭上提,使鼻腔形成负压,药液因负压吸引而进入窦腔内,如此反复抽吸6-8次。

⑤左右鼻腔交替反复滴药抽吸至一瓶药液全部滴入。

3、禁忌症急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前庭炎、鼻出血、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不宜做此治疗。

4、注意事项抽吸时间不可过长,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鼻出血或真空性头疼,压力一般不超过24kPa(180mmHg)。

三、蒸气吸入法1、适应症急性咽喉炎、干燥性伪膜性咽炎,亦可应用于鼻腔干燥者。

2、用物及操作方法(1)用物:蒸气吸入器、酒精灯、火柴、蒸溜水、治疗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针疗法
第一节主要刺激区
鼻穴均位于鼻部三条线上,分述如下。

一、第一穴线:亦称鼻正中线。

起于前额正中,止于鼻尖端。

共分布10个穴位,除卵巢穴为双侧穴外,皆为单穴。

1、头面:或称头脑、首面、上焦。

【定位】额部正中,即眉间正中至前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

2、咽喉
【定位】头面穴和肺穴连线的中点。

3、肺
【定位】两眉内侧端连线的中点。

4、心
【定位】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

5、肝
【定位】鼻梁最高点的下方,两颧连线与鼻正中线的交叉点,即心穴与脾穴连线的中点。

6、脾
【定位】当鼻端准头上缘正中线上,心穴与外生殖器穴连线的中点。

7、肾
【定位】脾穴与外生殖器穴连线的中点。

8、外生殖器
【定位】在鼻尖端上,相当于素1穴。

9、睾丸或卵巢
【定位】鼻尖两侧,鼻翼内缘。

二、第二穴线:起于与肝穴相平处,紧靠鼻梁骨两侧,止于鼻翼下端尽处。

左右各一条,每条5个穴位,两侧共10穴。

1、胆
【定位】目内眦下方,肝穴的外侧。

2、胃
【定位】胆穴的下方,脾穴之外侧。

3、小肠
【定位】鼻翼的上三分之一处,胃穴的下方。

4、大肠
【定位】鼻翼的正中处,小肠穴的下方。

5、膀胱
【定位】鼻翼壁尽处,大肠穴的下方。

三、第三穴线:起于眉内侧端,下行于第二条穴线外方1~2分处,至鼻尽处为止。

左右呈对称性各一条,每条线上9个穴位,两侧共18穴。

1、耳
【定位】眉的内侧端。

2、胸
【定位】眉棱骨之下方,目窝内。

3、乳
【定位】目内眦的内侧上方,胸穴的下方。

4、项背
【定位】目内眦的内侧下主,乳穴的下方。

5、腰脊
【定位】颧骨的内侧,与肝点平齐。

6、上肢
【定位】在鼻端准头上缘水平,与脾穴平齐,在腰脊穴的下方。

7、胯股
【定位】鼻翼上缘,上肢穴的下方。

8、膝胫
【定位】鼻翼中点外侧,鼻唇沟上,胯股穴的下方。

9、足趾
【定位】膝胫穴的下方,与膀胱穴平齐。

鼻穴是按人体的脏腑、器官或部位命名的。

相应的鼻穴主要治疗相应脏器部位的病损,故每一鼻穴的主治,读者可从穴名中推演出,这里不再赘述。

四、适应症
鼻针的适应症有待进一步总结,就目前了解的,鼻针疗法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故用以作为针刺麻醉的方法之一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

另外对神经衰弱、泄泻、呃逆、胃神经官能症、遗尿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第二节穴十九点:
鼻好象一个人的整体,面朝里,背向外,盘腿坐在面部中央一样。

其穴位的分布则根据背坐的人体各部而划分,但是也有例外的,比如神志点则恰当于人的腰俞附近,腰俞属于督脉之第二号穴位,上通于脑,督脉是诸阳经的总纲,有振奋阳经的作用,也有调整阴经的功能,亦颇合理。

鼻针的穴,称为点。

因为有一穴一点、两点、三点的,所以不叫穴而叫做点。

每穴几点,不是完全相同,因此称为九穴十九点。

穴位的位置及其作用如下。

1、降压上下两点
上点即印堂穴,下点即素髎穴(此两点为原有的穴位)。

能使血压迅速下降,并可解除头昏目胀、两太阳痛、视力模糊、心悸亢进等症,亦能使低血压上升。

2、颈点
在鼻骨上端的两侧各一点,凡属鼻针穴必须在鼻子的范围以内。

对颈项痛、肩背痛以及扭伤所致的斜颈有显著的止痛作用。

3、肩点
相当于额骨鼻突之中段(泪骨之鼻侧),左右各一点。

对肩胛痛、肘、腕关节间以及上肢软组织酸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4、肘点
相当于上额骨鼻突之下段(鼻翼外上一厘米),左右各一点。

治疗作用同肩点。

5、腰三点
相当于鼻骨下端之中央一点,鼻翼上方左右各一点。

对腰痛、腰酸有显著效果。

6、胃肠三点
相当于鼻尖上1.5厘米处,中央一点,鼻翼内侧上左右各一点。

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痛等,能使疼痛迅速缓解或消失。

7、阑尾点
相当于鼻翼外侧中段,左右各一点。

对急慢性阑尾炎有消炎止痛作用。

8、膝点
相当于鼻翼下左右各一点。

对臀部及下肢关节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9、神志点
相当于鼻尖上0.5厘米处中央.适用于头痛,以及神经衰弱所引起的健忘、失眠、食欲不振、疲倦等
作用:止痛、镇静、消炎、解痉。

适应症:
高血压、颈项痛、肩背痛、上肢关节及软组织痛、腰痛腰酸、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慢性阑尾炎、臀及下肢关节痛、神经衰弱等。

第三节取穴配方
一、取穴法
鼻针疗法取穴有两种。

(一)根据受病的脏腑器官选取相应的穴位。

如:肝病取肝穴,腰扭伤取腰脊穴等。

(二)依照中医学理论选取穴位。

如失眠、健忘、心悸,可按“心藏神”学说取心穴。

二、配方法
和眼针疗法类似,可以将用单一穴法选出不的穴位组合成方;亦可把用上述二种取穴法所选的穴位进行配方。

三、针法
确定穴位,用点眼棒或三棱针柄在穴处附近平均用力点压,出现小坑处是穴。

或用经络测定仪找穴。

找准穴位,用32号5分针。

降压上、下两点,均用45度角斜刺,针尖向上。

其余十七点一概直刺,不可穿透鼻软骨,必须扎在鼻子上。

第四节操作方法
一、针具:多用30~32号0.5寸长之不锈钢毫针。

二、进针法:常规消毒后,以轻捷的手法,迅速捻转刺入穴位。

因鼻穴针刺时较易引起疼痛,故手法务求熟练。

针刺入后,先直立刺至皮下,然后根据穴位所在位置进行斜刺或透刺。

一般而言,正中穴线宜直刺;第二穴线的穴位,应向第三穴线方向斜刺;第三穴线的位穴,须沿鼻唇沟向下斜刺。

有些穴位,对针刺方向也有一定要求,如睾丸(或卵巢)穴,应向膀胱穴方向刺;耳穴,宜向心穴方向刺;胸穴,须向乳穴方向刺等。

值得一提的是,鼻部肌肉菲薄,感觉敏锐,进针后容易出现针感。

所以不要刺之过深,以不刺及软骨为标准。

三、行针法:鼻针行针手法以捻转法为主,分轻、重两种。

轻者,捻至患者有轻度的酸、胀感即可;重者,病人往往有强烈的酸、麻、胀、痛、流泪、打喷嚏等现象。

应据症情和病人体质而施行。

四、留针法:鼻针每次留针10~2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捻转手法运针1次。

鼻针法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1周左右。

第五节注意事项
1、鼻针刺激较强烈,应预先作好解释,对初诊或惧针的患者,宜采用卧位,以防晕针。

2、鼻部肌肉较薄,选用针具不宜过长。

3、应注意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鼻部有瘢痕或病灶时,应尽量避开。

或改用其他穴位刺激法。

4、刺入后有强烈的酸麻痛复合感觉,尤其是在行针时间,病人难以忍受,流泪,打喷嚏,则效果更佳。

5、针后无任何感觉的叫做不得气,效果不明显,应该将针拔出1/2,改方向探索穴位。

6、留针时间,由5分钟到1小时,以症状消失为度。

留针时间,每隔5分钟,轻轻的用平补平泻手法一次,针的旋转角度,不得超过15度。

7、也有调整后仍不得气的,这是因为经络感觉迟钝,或者是顽固的慢性病。

不宜连续反复调整,因刺激力强,病人有痛苦,要适可而止。

针刺后,不一定每次都能得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