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之腹针疗法
第12章腹针疗法
一
取穴方法
(一)取穴定线、定寸 腹部取穴时以任脉为纵轴坐标,任脉的定位方法:观察毛孔 的走向和分辨色素的沉着。 以胸骨柄、肚脐、耻骨联合上缘为标志点进行取穴。 1、上腹部的中庭穴至神阙穴为8寸。 2、下腹部的神阙穴至曲骨穴为5寸。 3、侧腹部从神阙、通过天枢穴至侧腹部确定为6寸。
(二)穴位的立体层次 根据针刺的深浅,可将穴位分为天、地、人三部,浅刺,即“神龟图” 取穴,强调筋骨;中刺,即经脉分布取穴,强调经脉;深刺,即“八 廓”辩证取穴,强调脏腑。
7、上风湿外点 定位:滑肉门旁开1寸,左右各一。 主治:浅刺:对应人体的腕部,治疗腕关节炎、手关 节活动不利,麻木等腕关节周围的疾病。 8、水分 定位:脐上1寸。 功效:浅刺: 对应人体的后背部,治疗后背部的疾病。 中刺:水肿、腹胀、腹痛、腹泻、小便不利等 9、天枢 定位:脐正中旁开2寸,左右各一。 主治:浅刺:对应人体的侧腰部,治疗各种腰肌疾病。 中刺 :腹胀、腹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 痛经等。 10、大横 定位: 脐正中旁开4寸,左右各一。 主治: 中刺:腹胀、腹痛、便秘、泄泻、 心悸乏力、 焦虑不安等。 深刺:左大横主治下焦病;右大横主治肝胆 病。
三、常用针刺法
1、三角针 三角针是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形成等腰 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的针刺方法。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 膝关节痛,局部关节疼痛等。 2、三星法 三星法是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或与神阙呈放射性排列,各距主穴3-5分, 分别各刺一针,形成并行排列的针刺方向。这种针法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 状的疾病,如坐骨神经痛。 3、梅花针 梅花针是以主穴为中心,上下左右各距3-5分各刺1针,共5针使针体形成梅花图 案的针刺方法。这种方法适宜于病情较重且病程较长的病人,也可在三星法 疗效不佳时采用,是治疗的强度得到增加。
腹针疗法
6、石门
6、石门(别名:绝孕, 禁针) 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 腹胀坚硬、水肿、尿 潴留、小便赤不利、 小腹痛、泄泻、身寒 热恋、咳逆上气、呕 血、疝气疼痛、产后 恶露不止、崩漏、闭 经、乳腺炎、妇人绝 孕等疾病。禁针。
7、关元
7、关元(别名:丹田) 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 诸虚百损、脐上绞痛、 腹痛腹泻、肾炎、月经 不调、妇女不孕、痛经、 盆腔炎、血崩、子宫脱 垂、遗精、阳痿、遗尿 闭经、带下、尿路感染、 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 疾病。 相当于第四、五腰椎, 可以治疗第四、五风湿点是经验穴,上风湿点位于滑肉门穴 外5分上5分;下风湿点位于外陵穴外5分下 5分。 风湿点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与大横合用可 以祛风滑利关节、水肿止痛开淤血。治疗 肩、肘疾病时可以仅用上风湿点,治疗下 肢疾病时也可以仅配下风湿点。
(二)腹针应用举例
1.颈椎病 基本处方 天地针M(中脘、关元)、商曲S(双)、 滑肉门S(双)
腹针应用举例
2、落枕 处方:中脘M、商曲S,滑肉门S(患)。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S(双),滑肉门S (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M,商曲S(双)。
腹针应用举例
肩凝症 处方:中脘M,商曲S(健),滑肉门三角S (患)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大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 三角距离略长。 肩部疼痛的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 的三解取穴距离缩短。
(三)腹针常用穴位的功能及主治
(1)、十四经穴 1、中脘:神阙穴上4寸 的任脉 上。 胃的募穴,主治:胃炎、 胃溃疡、胃下垂、胃痛、 消化不良、呕吐、腹胀、 腹泻便秘、痢疾、高血 压病、神经衰弱、精神 病、虚劳吐血、气喘等 疾病。 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 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 种疾病。
针灸之腹针疗法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起源:腹针疗法 起源于中国古代, 最早可追溯到 《黄帝内经》
发展:腹针疗法 在唐代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体系
现代应用:现代 医学对腹针疗法 进行了深入研究 和实践,使其在 临床上得到了广 泛应用
发展趋势:随着 科技的发展,腹 针疗法在治疗各 种疾病方面展现 出了巨大的潜力 和广阔的前景。
禁忌症:孕妇、严重心脏 病、高血压等患者慎用腹 针疗法
针刺深度:避免刺入过深,以免损伤内脏 针刺部位:避免刺入重要器官和血管 针刺时间:避免长时间针刺,以免引起不适 针刺后反应:观察针刺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针刺部位疼痛:轻微疼痛,可自行缓解
针刺部位红肿:局部冷敷,避免摩擦
针刺部位感染:保持针刺部位清洁,必 要时使用抗生素
针刺部位出血: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 止血药
针刺部位过敏:停止治疗,使用抗过敏 药物
针刺部位神经损伤:停止治疗,必要时 进行神的 疾病范围
治疗效果:介绍腹 针疗法在治疗各种 疾病时的效果和优 势
针刺深度:根据患者体质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深 度
针刺角度:根据穴位和病 情选择合适的针刺角度
针刺时间:根据病情和患 者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时 间
针刺频率:根据病情和患 者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频 率
针刺后护理:注意针刺部 位的清洁和保护,避免感 染和损伤
取穴原则:根 据脏腑经络理 论,选取腹部
特定穴位
取穴方法:采 用针刺、艾灸、 拔罐等方法刺
激穴位
穴位选择:根 据病情和体质, 选择不同的穴
位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改 善脏腑功能, 调节气血阴阳, 达到治疗目的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的特点使用腹针主要治疗内因引起的疾病或久病及里的慢性病,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腹针“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施治特点,而且为腹针疗法扬长避短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1.临床特点 2.辨证特点 3.腹部的经络特点 4.治疗特点腹针疗法的安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介绍: 1.腹部的解剖学特点; 2.针具的控制; 3.安全的进针深度临床特点薄氏腹针疗法的临床特点是:①安全;②无痛;③高效;④快捷。
⑴中脘定位:神阙穴上4寸的任脉上功能;胃的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
⑵下脘定位:神阙穴上2寸的任脉上功能:任脉的经穴,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等疾病。
⑶水分定位: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鸣泄痢、小便不通等疾病。
⑷神阙定位:脐之正中取之功能:急慢性肠炎、慢性痢疾、小儿乳痢脱肛、肠结核、水肿、臌胀、中风脱症、中暑、妇人血冷不受胎气等疾病。
⑸阴交定位:脐下1寸的任脉上功能:腹痛冲心、不得小便、水肿、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痛等疾病。
⑹气海定位:神阙穴下1.5寸的任脉上功能:下焦虚冷、呕吐不止、腹胀、腹痛、肠麻痹、遗尿、尿频、尿潴留、遗精、阳痿、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虚阳不足、惊恐不卧、神经衰弱、四肢厥冷等疾病。
⑺石门(别名:绝孕,禁针)定位:神阙穴下2寸的任脉上功能:腹胀坚硬、水肿、尿潴留、小便赤不利、小腹痛、泄泻、身寒热、咳逆上气、呕血、疝气疼痛、产后恶露不止、崩漏、闭经、乳腺炎、妇人绝孕等疾病。
⑻关元(别名:丹田)定位:神阙穴下3寸的任脉上功能:诸虚百损、脐下绞痛、腹痛腹泻、肾炎、月经不调、妇女不孕、痛经、盆腔炎、血崩、子宫脱垂、遗精、阳痿、遗尿闭经、带下、尿路感染、产后恶露不止、疝气等疾病。
⑼商曲定位:下脘旁开5分处取之功能:腹中切痛、积聚不嗜食、目赤痛从内眦始、腹膜炎、颈肩疼痛等疾病。
腹针疗法 (2)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在腹部针刺来调理身体,帮助治疗各种疾病。
腹针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介绍腹针疗法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原理腹针疗法的原理是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腹部有许多与内脏器官相对应的穴位,称为腹部经络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动,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操作步骤腹针疗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使腹部暴露。
2.医生根据病情确定需要针刺的穴位。
3.医生用消毒棉球擦拭所选穴位,保持清洁。
4.医生用针管将针头刺入患者的腹部穴位中,刺入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医生旋转针头,进行刺激,刺激的时间和频率也根据病情而定。
6.刺激结束后,医生将针头轻轻拔出,用消毒棉球按住刺口处几分钟,以防止出血。
7.患者可以慢慢起身,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应用腹针疗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腹针疗法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示例:消化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胃肠道功能失调、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刺激腹部的相应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痛等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可以舒缓支气管痉挛,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泌尿系统疾病腹针疗法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小便不畅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膀胱的功能,增加膀胱的容量,改善排尿问题。
妇科疾病腹针疗法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腹部穴位,可以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痛,促进子宫肌瘤的吸收。
注意事项腹针疗法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腹针疗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患者不应擅自进行。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的理论一、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腹针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基础理论明确指出: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经络是脏腑经气运行的通道。
十二经分别属于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的关系有如“河流与湖泊”、“沟渠与水库”,奇经八脉可以充分调节十二经的经气。
人体的腹部脏腑最多,最集中;经脉最广泛,腧穴最密集;利用腹部的经络调理人体的脏腑技能路径最短,效应最快。
腹部的脏腑经络优势,是腹部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和适应症广泛的基础。
脏腑是经气发生的部位。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脏腑间、脏腑与肢节、与外部器官(眼、耳、鼻、口、舌及二阴)通过经络的联系,使人体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和发生疾病都与十二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奇经八脉可以充分的调节十二经脉的经气。
五脏六腑在腹部有许多器官,腹部分布着的大量的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途径。
因此,针刺腹部经脉调节全身的经气,犹如“源头造池,闸门放水”,只要调节适当,即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腹部的脏腑:五脏六腑除心、肺位于上焦外,其余脏腑均位于腹腔内,女子胞也在腹腔内。
心、肺虽位于上焦,手太阳小肠经的分支与任脉交会于中脘穴。
手太阴肺经起于胃脘,即起于任脉中脘穴。
通过腹部经脉与心、肺联系。
腹部的经络:(一)十二经脉中有五条经脉在腹部循行:(1)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喉咙,舌,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络心,在胸中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经脉分布于第五趾、足底及下肢内侧后线和胸腹第一侧线。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
”腹针常用的腹部腧穴有气穴、商曲、石关、阴都等。
(2)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有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脾,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
“经脉分布于头面、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缘及第二趾和大趾。
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筋经分布于外部。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腹针疗法的国际传播
和应用。
05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腹针疗法的实践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分享一些典型的患者案例,包括病情、 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让学习者更好 地理解腹针疗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确保学习者在使用腹针疗法时能够安 全、有效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
专业知识学习
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包括中 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知识、诊 断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为成为一 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打下基础。
实践经验积累
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建议学 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 验,提高操作技能和治疗水平。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 技术,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课程, 保持与行业前沿的接轨,提升自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腹针疗法简介 • 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 •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 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01 腹针疗法简介
定义与起源定义源自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特 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全 身疾病的中医针灸疗法。
起源
腹针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络学 说,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 践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 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
实践技巧总结
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技巧和经验, 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控制针刺 深度和角度等,帮助学习者提高操作 技能。
培训课程与学习资源推荐
培训课程
推荐一些权威的腹针疗法培训机构和课程,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介绍,为学 习者提供参考。
腹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腹针疗法及其临床应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符文彬教授一、腹针疗法的定义二、腹针是通过针刺腹部的穴位调节脏腑经络以治疗全身疾病针灸疗法。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的一种微针疗法。
三、腹针经络特点1)经络对称2)内脏不对称3)穴位特点:浅中―――调节全身组织或外围同名穴――外周――治疗同内脏:左――治疗同右――治疗不同4)经络特点:对称:腹部全息系统(浅层-影响全身运动系统、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腹部经脉系统(中层-经脉和相应全身经脉疾病)不对称:脏腑系统(深层-全身内脏影响相关的经脉和治疗相关疾病)腹部全息系统是全身在腹部的缩影,位于腹壁的浅层,刺激相应反射区可治疗人体对应部位的疾病腹部经脉系统位于腹壁的中层,包括腹部的经穴、经外奇穴,可调整经脉系统的病变腹部八廓系统位于腹壁的深层,是调节和治疗脏腑疾病的系统四、腹针的特点腹针的辨证特点:调整脏腑入手,兼顾经脉局部脏腑(产生气血)―――>(接受气血)经脉(输布)―――>四肥百骸(使用气血)脏腑<――内属(经脉)外联――-四肢百骸腹针治疗―――调脏腑(主层次)――疏经脉(辅层次)――治疗局部(靶点)经络辨证治疗-影响脏腑(辅)―――调经脉(主)――――治疗局部(靶点五、腹针的取穴方法(一)腹针对穴位的认识:任何腹针穴位是已知的定位点,强调取穴准的重要性。
取穴方法:1.体位:医生、病人2.定位标志:任脉为纵坐标,脐为中心,中庭为腹上标志点,曲骨为下标志点,乳中穴为横向标志点。
腹以神阙中心到天枢水平线至侧腹外为6寸. 3.取穴规范:水平线比例寸4.度量时的注意事项(1)中庭和曲骨有明显的骨性标志,定位不难。
但中庭取穴时,手法宜轻,以免引起患者胸闷及不适(2)神阙以其为中心(3)侧腹的横量以神阙――天枢到侧腹的水平进行度量(4)可在腹侧用一直尺贴腹壁外与床成90度向外上伸出,用另一尺与前尺成90相交测神阙的长度为此度,其2寸处为天枢定点。
针灸-腹针疗法
针灸—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以神阙布气学说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或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腹针痛苦小、疗效快、适应症广泛。
是微针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腹针穴位同耳针、头皮针穴位一样与身体各部位均有密切联系,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上世纪60年代针灸工作者提出腹针疗法。
70年代薄智云教授在腹针的临床实践中总结经验,首次提出了神阙调控系统理论,至80年代,腹针理论体系逐步形成。
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拥有一个调控系统。
它形成于胚胎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及对机体的宏观调控。
近年来,腹部作为“第二大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有两脑,颅脑(颅中脑)和肠脑(肠神经系统),并认为两脑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如果非要拿科学说事,那么这也为神阙系统存在的客观性提供了依据。
腹针疗法既有传统针灸疗法的特点,又有自身诊治特色。
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查询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腹针的取穴方法以及常用处方。
一.取穴方法1.循经取穴:根据经脉的分布特点,通过选取腹部精血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2.定位取穴:是根据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的特征,通过选取腹部输穴(全息点)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3.八廓辩证取穴:是以神阙为中心,把腹部分成大致相等的八个部位,各以一个穴位为核心代表一个部位调整脏腑功能的方法。
二.针具选择三.进针深度1.天部:病程较短,其邪在表。
2.人部:病程虽长,未及脏腑,邪在腠理。
3.地部:病程较长,累及脏腑,其邪在里。
四.针刺手法腹针进针后一般候气3-5分钟。
捻转法一般不超过90度,提插要慢提慢插,保持60次以内/分钟。
弱刺激为补,强刺激为泄。
一般留针半小时左右。
五.常用处方天地针:培补脾肾(中脘、关元)腹四关:通调气血、疏理经气(左右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健脾祛湿、滑利关节(左右大横)风湿点:祛风除湿、消肿化瘀(上、下风湿点)引气归原: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六.禁忌症一切不明原因的急腹症、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曲张,腹腔内部肿瘤且广泛转移,女性大月份孕期等。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
针灸康复科特色疗法之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建立在神阙调控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针灸疗法。
神阙系统是最早的调控系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该系统的分布特点为:犹如一只伏在前腹壁上的神龟。
它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对机体产生宏观调控的功能。
一、特点及创新点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无痛而速效,比较容易被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
二、临床适应病种1.病程较久的内伤脏腑的全身性疾病,如绝经期综合征,脑血管病后遗症,老年性痴呆,脑动脉硬化,心血管病,高血压,癔病等。
2.脏腑失衡后引起的疾病,如失眠,血栓性耳聋,眼底出血,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月经失调,慢性胃肠炎等。
3。
虽病程不长,但与脏腑正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球肘,高尔夫球肘等。
4.其他针灸适应症,经治疗后疗效不佳者,均可为腹针的适应证。
三、临床疗效善于调整脏腑功能,尤其适用于慢性、脏腑功能失调性疾病。
处方规范、取穴少、无痛、见效快、疗效稳定。
四、操作规范取穴要精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针刺有深浅(浅刺、中刺、深刺);手法宜轻缓、只捻转不提插。
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右,可以斜刺。
1.选择体位仰卧位,适宜于取腹部进针点。
2.选择穴位根据辨病辨证选取合适的穴位,消毒好穴位周围皮肤,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
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3.确定进针点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进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原则:(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取进针点(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
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腹针疗法是针灸的特种针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腹部针灸,刺激腹部特定的穴位来治疗全身的疾病。
腹针疗法在治疗运动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尤其是针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较佳。
如颈椎病的治疗,可以针刺下脘、商曲、滑肉门、关元等穴位,通过调整腹部穴位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作用。
该疗法创伤较小,见效较快,治疗时间较短,目前在临床中广受欢迎。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中文名腹针疗法应用学科医学适用领域范围中医适用领域范围治疗快速导航基本技术主治病症常见疗法腹针治疗时的体位禁忌症注意事项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三)腹针的针刺方法1、针刺手法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1)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2)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3)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腹针疗法简介
腹针疗法简介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该疗法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腹针疗法的基本方法“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是腹针疗法的基本特点。
在临床的治疗中,只要找到与疾病对应的处方便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例如:治疗肩周炎的处方是:中脘、商曲(健侧)、滑肉门(患侧),只要把这些穴位准确的进行标定,在操作时根据处方中对穴位针刺深度的不同要求依序针之,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病人的症状便可以很快地缓解。
当病人的患病部位不在肩关节周围或者牵拉到内外侧疼痛时,如果在肩关节内侧,则在滑肉门的内侧取穴浅刺,而在肩关节外侧疼痛,则在滑肉门的外侧斜上方取穴浅刺,即按腹部的全息图去找与疾病相应的穴位。
又如治疗落枕的处方是:中脘、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把这些穴位准确的定位后,根据中脘深刺、滑肉门中刺、商曲浅刺的原则进行治疗便可很快见效,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肩部时再在商曲的外下方取穴浅刺,当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颈部牵拉疼痛时,在商曲的内上方取穴浅刺即刻便能使症状缓解。
对任何疾病都有一个相应的处方,这是腹针疗法有别于其它传统针灸疗法的一个特点,只要能够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进一步的治疗处方便会相对容易地筛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初学者陷入针灸的治疗方法太多不知选用那种方法较好的盲目性,而且任何疾病的处方都是唯一的。
可能某一穴位的不同会治疗不同的疾病,也可能穴位相同而左右取穴的不同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上述肩周炎与落枕的处方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使对任何疾病的治疗取穴得到相对的统一,为针灸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为大家掌握针灸的规律与提高临床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说明了针灸疗法是一种具有着很深科学内涵的医学,是与现代医学同样可以在临床上得到重复验证的科学方法。
腹针疗法
建议大家使用一次性针灸针。
薄氏腹针专用标准
• 2、进针深度
• 腹壁层较厚,针刺时不仅疼痛程度较轻
而且便于施术。由于在腹壁的不同层面分 布着腹部的不同经络系统,因此,针刺的 深度会影响不同的腹部经络系统。腹针根 据腹部的经络分布特点,对于初学者首先 要求将腹针的进针深度分为浅刺、深刺。
• 在中医的理念中,以脐带为核心的系统便
是最早的经络系统或称为:先天经络系统。 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医经络系统的概 念既包含调控的作用又包含供给营养的作 用。因此,经络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临床 诊断而且可以应用于治疗的系统。
• 提出“以神阙为核心的大腹部还拥有一个
被人们忽略的全身高级调控系统”。使传
• 由于腹部新的经络系统存在于腹壁的浅层,
因此它是一个无痛的经络系统。使腹针疗
法成为安全、无痛的针灸疗法为学科的发 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1、偶然奇效的启迪
• 薄氏首次用腹部穴位治疗腹部以外的疾病是在
1972年。当时一位老工人因腰扭伤合并坐骨神经 痛前来治疗。使用传统的几种针灸法治疗后,病 情毫无改善。他突然想起任脉与督脉相表里,用 任脉的气海、关元试了一下。意想不到针刺不到5 分钟,患者的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完全消失了。不 久,另一位老工人也患同样的病,结果取同样的 穴位也是只扎了一次便好了。腹部穴位为何有如 此的神奇疗效?从此,开始了对腹部经络长达二 十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性有更高的要求。
3.2捻转的手法
•腹针的捻转手法与传统的手法
不同,一般采用以下二种方法:
• ①只捻转不提插 • ②轻捻转慢提插
3.3起针的方法
• 腹针的起针方法与传统的针灸不 同,在起针时按照进针的顺序以序 起针。在起针时从原来针刺的深度 缓慢捻转出针,不允许先向深刺然 后起针的传统针灸习惯的操作手法。
腹针疗法的心得体会
腹针疗法的心得体会腹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腹部特定的穴位插入针灸来调整身体的平衡和促进病症的康复。
我在近期接受了一次腹针疗法的治疗,对于这种疗法我有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腹针疗法的针灸技术需要高超的医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我的治疗过程中,医师用针轻轻刺入腹部穴位,由于他的手法熟练而精准,我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这种技术的高超性,对医师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需要医师对人体穴位结构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腹针疗法治疗效果显著。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身体的一些不适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尤其是腹部胀气和消化不良的问题,在经过几次治疗后明显减轻了,我感觉身体的平衡得到了很好的调整。
这也让我对于腹针疗法的疗效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再者,腹针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与一些西药治疗相比,腹针疗法不需要依赖药物,避免了一些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在我的治疗中,我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或者疼痛,也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这证明了对于适应症的患者而言,腹针疗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
此外,腹针疗法与个体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在治疗前,医师会对我的身体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然后根据我的具体情况制定针灸方案。
这说明了腹针疗法并不是一种适合所有人的疗法,而是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所以,在接受腹针疗法治疗前,建议先进行身体检查和咨询医生。
最后,腹针疗法的疗程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
腹针疗法并非一次性的疗程能够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需要进行连续的治疗。
在我的治疗过程中,我连续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腹针疗法,才逐渐看到治疗效果的显现。
这说明了腹针疗法是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坚持的,不能期望一次治疗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我的个人经历,我对腹针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虽然腹针疗法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在适应症的患者中,它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在接受腹针疗法治疗前,建议与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评估,以确保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腹针疗法概述
汇报人:
目录
腹针疗法的起源
起源时间:20世纪80年代 创始人:薄智云 起源地点:中国 起源背景:为了解决针灸学中存在的痛感问题薄智云创立了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的原理
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穴位来治疗全身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腹针疗法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刺激腹部特定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功能达到治疗目 的。
留针期间的护理:保持安静避免情 绪波动
腹针的出针方法
压针出针法:用消毒干棉球按 压针孔然后轻轻拔出针体再用 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快速出针法:用消毒干棉球按 压针孔然后迅速拔出针体再用
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常规出针法:用消毒干棉球按 压针孔然后轻轻拔出针体
留针出针法:将针体留置在 穴位内待需要时再拔出
内科病症的治疗
进针:使用特制针具 快速刺入皮肤
行针:施加一定压力 使针身在皮下移动
留针:保持一定时间 以达到刺激效果
出针:缓慢拔出针具 轻按针孔片刻
留针时间:一般留针30分钟根据病 情可适当延长或缩短
腹针的留针时间
适用范围: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的 治疗如颈椎病、腰椎病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留针期间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影响疗效
肌肉丰满处取穴:在肌肉丰满的腹部区域选取穴位如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处
腹针的进针方法
定位:确定穴位的位置采用腹 针的等高线图进行定位
消毒:对皮肤进行消毒保证无 菌操作
针具选择:根据穴位深浅和作 用不同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进针:采用垂直进针法快速刺 入皮肤直达所需深度
腹针的行针手法
定位:确定穴位根据 腹部分区定位
腹针疗法可以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腹针疗法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也有显著疗效。 腹针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广泛应用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腹针疗法还可以治疗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疾病。
中医腹针疗法详细介绍
中医腹针疗法详细介绍腹针疗法介绍腹针疗法腹针疗法是中国著名针灸学家薄智云教授经过30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针灸新技术,以其治疗范围广、治疗周期短、稳定性好、无痛易操作,能取得立竿见影的确切疗效为特点,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薄氏腹针疗法的临床特点是:①安全无副作用②无痛或微痛③疗效迅捷,当时见效④疗效广泛高效,可同时治疗全身多处病痛。
⑤疗程短,比传统针灸痊愈快。
针刺特点:全部取穴均在腹部皮肤区域,采用无痛针刺的方法,治疗全身各处的病痛,使患者易于接受。
适用的疾病种类有:1.肩周炎、颈椎病、落枕、颈肩部外伤、上肢及手腕部痛、麻,头痛耳鸣、胸背部不适以及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背部外伤,髋关节痛、下肢痉挛疼痛,膝关节损伤及各类骨质增生、骨关节不适疼痛,足心痛,踝关节损伤等。
各类风湿性四肢病变,术后手术切口处疼痛。
2.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以及中风等其他内科杂症。
朱文莲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临床擅长:目前主要以中药汤剂配合腹针疗法为主要治疗手段,也擅长传统针灸包括毫针刺、各类灸法、电针、刺络拔罐、耳针疗法、埋线、及传统中医外治法等。
特色疗法1腹针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落枕、颈肩部外伤、上肢及手腕部痛、麻,头痛耳鸣、胸背部不适以及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背部外伤,髋关节痛、下肢痉挛疼痛,膝关节损伤及各类骨质增生、骨关节不适疼痛,足心痛,踝关节损伤等。
各类风湿性四肢病变,术后手术切口处疼痛。
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等,以及中风等其他内科杂症。
2中医汤剂配合传统针灸拔罐放血等治疗牛皮癣、荨麻疹、带状疱疹、阴疽、面黑、神经性皮炎、黄褐斑、痤疮等痈肿疮疡,伤口溃烂不愈各类皮肤病,以及腹胀、胁肋痛、痛风、糖尿病足、风湿病、心烦、失眠、四肢冰凉、胃下垂、静脉曲张、水肿、血尿、喘证、更年期综合征、血小板增多症、抑郁症、盆腔病变等有较多经验。
针灸之腹针疗法 PPT
内容
❖概 述 ❖特 点 ❖定 位 ❖ 穴位及主治 ❖ 针刺方法 ❖ 适应症与禁忌症 ❖ 注意事项
一、概述
❖腹针是由薄智云先生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的一种新型 针灸治疗方法。
❖概念: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 为核心,脏腑、 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 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证的治疗全身慢性 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的无痛针灸新疗法。
(5)风湿点:上下风湿点 上下风湿点:滑肉门、外陵外上(外下
)0.5寸 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用于治疗关节疼痛
4、操作方法
1、针具的选择
由于腹壁较肢体柔软,临床上通常选用32号1 寸及1.5寸针进行治疗。
2、针刺前的检查
首先应对准备施治的部位从上而下地进行检查 ,对每一个部位的压痛、痞块都应进行仔细的 甄别,特别是肝、脾等重要部位。
不同的深浅层次,对应着人体不同部位从前到 后的不同组织器官
“三部”中分浅中深层
“地”部分三层 右侧上风湿点:肝 浅刺,肝浅层的病变,囊肿等 中刺,肝脏中间的病变,囊肿等 深刺,肝深层的病变,囊肿等 ???
以穴为中心的取穴
以“穴”为中心,其上、下、左、右区域的治 疗也有侧重
中脘穴:针刺“神龟”头部所在 浅刺治疗颜面、中刺治脑中部、深刺治疗后枕 ✓ 穴位偏上方治疗前额、巅顶 ✓ 偏下方治疗牙痛 ✓ 偏左右则能治疗左颞、右颞、左眼、右眼、左
因此,四穴含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 故名“引气血归元”。
⑶开四关:滑肉门和外陵 ❖滑肉门位于神阙之上,治疗躯干上段及 上肢的疾患;
❖外陵位于神阙之下,治疗下腹及下肢的 疾患。
该四穴具有调通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 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 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称“腹四关”。
腹针疗法操作规范
腹针疗法操作规范
一、概述
腹针疗法,是针刺腹部穴位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腹部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手三阴经分别络于大肠、小肠、三焦,手三阳经分别络于胃、胆、膀胱,足三阴经分别络于肝、脾、肾,这些脏腑均位于腹部,此外,足阳明经别“入于腹里”,足阳明之筋“上腹而布”,足太阴经“入腹”,足厥阴经“抵小腹”,任脉“循腹里”,任脉络“下鸠尾,散于腹”。
所以,各脏腑病变在腹部均有一定的反应,针刺腹部穴位,可以通调脏腑气血,从而治疗多种疾病。
二、操作方法
·穴位定位
穴位主要有5个。
1.肩部位于胸骨下端6cm,正中线双侧旁开lcm处。
2.胸部位于胸骨下端7~8cm处。
3.颈部及后头部位于胸骨下部2~3cm处。
4.腰部位于脐下6cm处。
5.下肢位于脐下7~8cm处。
·取穴原则
腹针取穴一般根据病变部位取其相对应的穴位。
·操作
以32号5cm(1.5寸)长的毫针,刺入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20分钟,间隔5分钟行针1次。
三、适应症
主治落枕、肋间神经痛、肩部扭伤、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用腹针疗法。
分别取相对应的颈部、胸部、肩部、腰部、下肢部穴。
也可配合体针疗法。
四、注意事项
腹腔中脏器较多,故针刺时应做好体验,注意避开大血管及脏器,对肝脾肿大、胃下垂及膀胱充盈者,尤应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lide 37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8
深层穴位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9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6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7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8
浅层穴位
神阙 中脘 下脘 气海 关元
此命名为“灵龟图”。它在腹针的定位、配
穴、治疗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5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5
“三部”中分浅中深层
“地”部分三层 右侧上风湿点:肝 浅刺,肝浅层的病变,囊肿等 中刺,肝脏中间的病变,囊肿等 深刺,肝深层的病变,囊肿等 ???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3
(15)下风湿点 定位:气海旁开2.5寸 主治:膝关节疼痛、 活动困难等。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4
(16)下风湿下点
定位:石门穴(关元 穴上1寸)旁开3寸
主治:小腿疼痛、活 动不利、内外踝疼痛 等。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5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6
中层穴位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
二、特点
安 全 高 效
处方规范化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无 痛 快 捷
Slide 8
三、取穴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
一、概述
腹针是由薄智云先生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的一种新型 针灸治疗方法。 概念:薄氏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 为核心,脏腑、 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 蕴,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证的治疗全身慢性 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的无痛针灸新疗法。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2
(14) 外 陵
定位:在下腹部,当 脐下1寸,距前正中 线2寸
主治:腰背痛尤以腰 痛甚者、髋关节、坐 骨神经痛等。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2
八 廓
中脘 南-火-离-心小肠 右上风湿点 东南-木- 巽-肝中焦 右大横 东-木- 震-肝胆 左上风湿点 西南-土- 坤-脾胃 左大横 西-金-兑 -下焦 西北-金- 乾-肺大肠 左下风湿点 北-水-坎-肾膀胱 关元
东北-土- 艮-上焦 右下风湿点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0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1
八 卦
乾三连 天 离中虚 火
坤六断
震仰盂 艮覆碗
地
雷 山
坎中满
兑上缺 巽下断
水
泽 风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3Βιβλιοθήκη 2、穴位浅层:龟图 ----- 筋骨
中层:经脉 ----- 经脉
深层:八廓 ----- 脏腑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4
浅层常用穴位
腹针浅层的所有穴位在腹壁上所构成的影像
酷似一个乌龟,因此腹针的倡导者薄先生将
Slide 46
以穴为中心的取穴
以“穴”为中心,其上、下、左、右区域的治 疗也有侧重 中脘穴:针刺“神龟”头部所在 浅刺治疗颜面、中刺治脑中部、深刺治疗后枕 穴位偏上方治疗前额、巅顶 偏下方治疗牙痛 偏左右则能治疗左颞、右颞、左眼、右眼、左 耳、右耳、左侧面颊、右侧面颊等等
Slide 24
⑹滑肉门
定位:水分旁开2寸 主治:颈、肩、肘、 腕等关节疾病的要 穴(患侧)、上半 身功能障碍等疾病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5
(7)上风湿外点 定位:滑肉门旁开1寸
主治:腕关节炎、手 关节活动不利、麻木
Slide 30
(12)关元 定位:脐下3寸 主治:诸虚百损、 偏瘫、腰疼、泌尿 系统疾病。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1
(13) 气 穴 定位:关元穴旁开 0.5寸 主治:腰背部疼痛、 眩晕、调理全身气 血、泌尿系统疾病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5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阴都 商曲 气旁 气穴 天枢
滑肉门、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 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9
⑴ 神 阙 定位:脐中 主治:眩晕、中风、 胃肠道系统、慢性疾 病等。 注意:神阙穴因不易 消毒及皮下组织较薄 容易刺伤内脏,故不 针刺,一般为艾灸。
Slide 2
腹针疗法
( Abdominal acupuncture )
南方医科大学 黄泳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3
内
容
概 述 特 点 定 位 穴位及主治 针刺方法 适应症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Slide 21
⑶阴都
定位:中脘旁0.5寸取 之
主治:头痛、颈椎病、 落枕、面瘫 注意:心脏病患者慎取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2
⑷下脘 定位:脐上2寸取之, 中脘与神阕的1/2
主治:颈椎病、落枕
Slide 1
黄 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针灸教研室教授、主任医 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86-020-61648254(O) E-mail: nfhy@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9
(11) 气 旁 定位:气海旁开0.5寸 主治:腰肌劳损、 腰背部疼痛、酸困、 下肢无力等下肢疾 病的一个重要穴位。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0
⑵中脘
定位:脐上4寸取之, 从中庭到神阙的1/2
主治:胃肠道疾病、 头颈部疾病(头痛、 颈椎病等)、肘部、 腕部、手指疾病。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1
横寸:由神阙 至腹侧外缘定为 6寸来计量,上 腹与下腹横寸的 测量方法相同。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2
下腹部的取穴: 以神阙到耻骨联 合分为5寸为准。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6
⑻上风湿点 定位:滑肉门旁开 0.5寸上0.5寸 主治:肘关节疼痛、 肘臂麻木、屈伸不 利、网球肘等。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7
⑼天枢 定位:脐正中神阙 穴旁开2寸
主治:胃肠道系统疾 病。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8
(10) 气 海 定位:脐下1.5寸,脐 与关元连线中点。
主治:偏瘫、泌尿系 统疾病、腰背痛等以 及调整全身的气血。
Slide 9
1、定位
腹部取穴时,以任 脉为纵轴坐表,以 胸骨柄、肚脐、耻 骨联合上缘为标志 点进行取穴。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0
上腹部的取穴: 以中庭到神阙 分为8寸为准。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天”部分三层 上脘穴:人体颈部的疾患 浅刺,针效作用于前颈部的甲状腺 中刺,针刺作用于颈部中央的颈椎、椎间盘 深刺,针效作用于后颈部的肌肉群 所以,每个对应的头身肢体的点,还可细分为 不同的深浅层次,对应着人体不同部位从前到 后的不同组织器官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3
⑸商曲 定位:下脘旁开0.5寸
主治:头痛、面瘫 落枕、肩痛(患侧) 肘部、腕部、手部疾 病(健侧)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3
立体用穴(三部分层)
天人地 “三部”取穴 浅刺调筋骨 中刺调经脉 深刺调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