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剖宫产术396例分析

合集下载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

腹膜外剖宫产术
随着腹膜外剖宫产术在产科的应用,其术式日异多样化,手术指征也趋于放宽。腹膜外剖宫产术原用于有宫内感染或有潜在感染的产妇。由于术式较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困难、复杂,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所需的时间较长,尤其膀胱返折腹膜分离的不充分,使子宫切开不够大,高浮或深嵌的胎头,容易发生捞取胎头困难,子宫切口撕裂出血,损伤膀胱、输尿管等并发症。国外已不甚提倡这种手术,但腹腔外操作,术后反应小、肠蠕动恢复较快、腹痛较轻等优点优为医患人员所青睐。若取腹壁耻上横切口,更受产妇欢迎。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临床资料的积累,以及术式的不断改进,使手术的副损伤小,安全。然而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熟练掌握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技巧仍不可忽视。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
我院2003年10月~2005年3月开展了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以其手术时间短,方法简单,易掌握,很少形成切口疝及术后瘢痕少,伤口美观,恢复快,新生儿评分高,无肠粘连及肠梗阻等合并症及后遗症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⑹缝合子宫切口,确认无输尿管、膀胱损伤后,闭合子宫切口。方法与腹膜内子宫下段切口剖宫产术相同,但必需确保切口完全封闭,腹位膀胱,筋膜不需缝合,逐层缝合腹壁。
(二)Waters顶入式(waters cesarean section)
1.特点 由膀胱前面及顶部游离并下推膀胱,暴露子宫下段,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腹膜外剖宫产术。此术式游离膀胱面积较大,分离较难,易损伤膀胱,但子宫下段术野暴露充分,取胎容易。
(四)膀胱顶侧联合式
吸纳了顶入侧入的优点,使手术步骤简化安全,许多产科单位多采用此种术式。
1.特点 膀胱顶侧联合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从偏左侧弧形切开膀胱筋膜,由膀胱顶偏左处开始钝性游离膀胱,将膀胱由左上推向右下方,暴露子宫下段。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临床分析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临床分析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笔者通过对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的临床手术效果作进一步的探讨,提高医护人员对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认识。

方法笔者通过对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收治的50例接受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病例,术前随机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其中20例就产妇的实际情况了采取了下腹横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30例采取了常规的下腹纵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实际成效达到预期目的。

结果 50例病例均生产成功,胎儿经手术后均有明显良好生命体征,产妇腹部切口在术后一段时间内均逐一愈合,且没有发生切口感染等现象。

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成功率较高,有手术切口愈合速度快,愈合良好且美观等特性,可以有效避免切口感染等问题,是现今生产手术界里最为方便有效的手术之一,医护人员在能够合理应用该手术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的效率。

【关键词】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手术效果;产妇病例1.1 一般资料笔者调取本院2010年9月到2011年11月间收治的50例接受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的产妇病例,对其手术方法进行细致化的整理,其中20例就产妇的实际情况了采取了下腹横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30例采取了常规的下腹纵切口的方式实施了该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实际成效达到预期目的。

50例病例年龄为25~32岁,孕周35~42周,均无明显早产现象发生,其中28例为已临产的产妇病例,22例为未临产的病例。

为确保两组病例的手术效果更具代表性,避免因手术以外的因素影响了手术的效果调查,产妇在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设备、各种药物除特殊情况外均得到了统一,确保手术效果能够充分体现。

1.2 手术方法产妇是一个极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特殊群体,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在产妇(无论是采用下腹纵切口还是采用下腹横切口)进入手术室后,该院相关的医护人员马上对产妇的尿管进行了控制,借助了血管钳夹等相应的工具对尿管进行了闭导,有效地通过尿液来充盈产妇的膀胱,以达到在后续手术过程中显露膀胱、方便手术的目的。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36例效果观察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36例效果观察
由间皮 细胞 及结 缔 组织 构 成 , 缔 组织 内胶原 弹力纤 维 可 使 结 裂 开 的腹 膜 边 缘 间 皮细 胞 迅 速 再 生 形成 新 腹 膜 回 缝 合 腹膜 , 后 , 膜边 缘 组织 缺血 、 死及 异 物 炎症 的 反应 增 多 , 腹 坏 间皮 细 胞 转 化 和再 生 能力 下 降 。局部 纤 维 降解 作用 活性 受 到抑 制 , 纤 维 沉 积 , 而可 以加重 粘连 , ua dt 不缝 合 腹膜 的产妇 反 T ln i对 3 ] 进 行 术 后临 床观 察 及腹 腔镜 手 术 检查 均 证 实 了这 一点 ; 关 ⑧ 腹 时 皮肤 、 下脂 肪一 起 仅缝 3针 , 以节省 时 间 , 少 异物 皮 可 减 刺 激 和 肉芽 组织 生成 . 于切 口愈 合 。 利
术式[ 在实践 中加 以变革 : 1 1 。 ①于双髂前上棘连线下约 3c 31改 良新式 剖 宫产 术 的特 点及 理论 依 据 m . 横行切开皮肤约 1 ,3 m; 0, ②切开皮下及筋膜层长约 2 c 1c m; ①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法 , 使行走在其 中的血管和神经 ③先撕开皮下脂肪 , 留切 E两侧的腹 壁浅静脉 , 保 l 再横行剪 借 助 本 身 的 弹性 完 整 保 留 下来 [ 减 少 了血 管 和 神 经 的损 伤 1 1 。 开腹直肌前鞘 ; ④术者与助手 同时各用双手食 、 中指重叠垂 及 术 中 出血 和 因结扎 血 管或 电凝止 血 造成 的组织 缺血 , 于 利 直 向外 上撕 拉 开腹 直 肌 , 力 要 均 匀 , 免拉 断 肌 肉 和 损伤 术后恢复 , 用 以 缩短 了娩胎时间; ②先撕开脂肪 , 再剪开腹直肌前 腹直肌下血管 ; ⑤将腹膜破- d E并横 向撕开腹膜 ; - ,l ⑥在膀 鞘 , 可避免损伤筋膜下的肌 肉组织 ; ③采用钝性撕拉分离腹

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450例效果分析

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450例效果分析
剖宫产 常规术式 2 0例 ( 照组 ) 两组 进行 比较分析 。两 组年 坚韧 , 1 对 , 可钝性撕开 , 可避免裁开筋 膜时对肌 肉的损 伤及出血。② 龄、 孕周 、 体质量 、 身体状况及 手术指征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 两组 分离筋膜与肌肉黏着处时 , 用止血钳 钝性撕开 , 动作简便 、 时, 省 患者术前准备 、 术后护理及麻醉方式基本相 同, 具有 可比性 。
【 关键词 】 新式剖宫产 改 良 效果
. 新式剖宫产是以色列 Sak教授于 19 t r 9 6年传 授到 中国的一 2 2 两组 患者剖 宫产 术 后情 况 比较 两 组 术后 肛 门排 气 时 2 . 2±7 3 、5 7 . 5 h 3 . 2±7 3 ; 组 切 口硬 结 发 . 5h 两 种快速 的剖宫产手术方法 。我 院于 2 0 年 7月开始采用改 良后 间分 别 为 :1 4 02
侧撕开皮下脂肪及筋膜。③术 者与助手 分别持 中弯钳 钳夹筋膜 适 , 简化手术步骤 , 已有学者提 出子宫不托 出腹腔可减少对 机体
上下叶中点 , 然后分别 向上下相反方向撕拉 。④适当向两侧分离 刺激 。⑥一次性全 层连续缝 合子 宫肌层 及腹 膜反折 , 使腹 膜 腹直肌 , 暴露腹 膜, 量远离膀胱钝性撕开腹膜约 4~ m进腹 , 反折包埋切 口创面 , 尽 5e 使切 口光滑平 整美观 。⑦ 不缝 合皮下脂 肪,
12 % 32 0 、. 5 1/ 1 , 的新式 剖宫产 术式 称 新 式 剖宫 产 改 良术式 , 该术 式 在 以 色列 生率 分别 为 : . 5 ( / 4 ) 9 0 % ( 9 2 0) 差 异具 有 显
,1; 10 , Sr t k教授创立 的新式剖宫 产术式 基础 上有 所改进 , a 取得 良好效 著性 (P <0 0 ) 两组 皮 肤 切 口均 I期 愈 合 ( 0 % ) 差 异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

自细胞 总数正 常或轻度升 高、 化、 功能 、 血生 肝 肾功 能基 本正 常 , 心肌 酶谷 5预 防及措施 . 草转氨酶 ( S )肌酸磷 酸激酶 同工 酶( K—M 、 酸脱 氢酶 ( D 等 可升 AT 、 C 8)乳 L H)
高, 心电图出现电压低, 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T波倒置及 s T段低平和( 传 或)
53 加强 居家环境卫生及通风 。 . 导阻滞。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者, 脑电图表现头前 区有散在或节律性的高幅 慢波 , 脑脊液 常规 化验蛋 白, 但 氯化物基 本正常。胸 部 x线 检查 显示 支气 管或 54 避免 接触受感染者 : . 避免於流行期 间携 1 岁 以下出入过度拥挤 之公 2 肺 部有炎症性 , 体抗体 ( MP 呈 阳性 反应。 支原 抗 ) 共场所如 游泳池 、 电影院 、 百货公司等 。 4 治疗 .
改良腹膜外剖宫产术 3 6例临床分析
黄永珍
广东省佛 山市 明城 华立医院 。 广东 佛 山 5 8 1 2 58
【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最佳术式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改良腹膜外剖宫产的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该手术操作简便, 组织损伤小, 出
血少 , 腹盆腔组 织器官粘连及 对 胃肠道的影响 。结论 : 良腹膜 外剖宫产是 最佳剖 宫产 术式。 避免 改
如下 。 1 资料 与方法 .
22 术 中术后并发症 。3 . 6例均无损 伤膀胱 、 尿管 , 输 9例膀胱后壁 或宫颈
息, 以减少交叉急性起病, 发热;I V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 , 米粒大小, 疼痛明显; 减轻 吃东西 引发的疼痛 。 手掌 或脚掌部 出现米粒大小 疱疹 , 臀部 或膝 盖偶 可受 临床 特征 累 。疱 疹 周 围 57 多补充水份 : . 鼓励孩子多 喝水其 用意是预 防脱 水及退烧 。 有炎性 红晕 , 内液体较 少 。部 分患 儿可 伴有 咳嗽 、 疱 流涕 、 欲 不振 、 食 恶心 、 呕 58 必 须将患者的饮食 、 . 饮水分 开处 理 , 共享食物或共 用餐具。 避免 吐、 头疼等状 。医生通 常能根据病 人 的年 龄、 病人 或家 长 的诉 说的 症状 , 及检 59 小 心处理患者 的排泄 物 , 口鼻 的分泌物 。因患者 在痊 愈 的过程 . 包括 查皮疹 和溃疡来鉴 别手足 1病 和其他原 因所致 的口腔溃 疡。可将 咽 拭子 或粪 肠病毒 仍会在 口沫排出达一至 三周 之久 , 2 1 也会 持续 经 由粪便 排 出二 至三个 月 便标本送 至实验室 检测病毒 , 但病毒检测 需要 2— 4周才 能出结果 , 医生通 以上 , 因此 很容易 经由接触到患者 的排泄物过程 中而不 慎传染 , 以除 了马上 把双 所 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确诊时须 手洗净外 , 也要注意身体有无沾染患者的排泄物, 而将肠病毒传染给 自己及 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患儿应适当休息, 饮食清淡,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l 他人 。 临 床主要是对症治疗, 可酌情应用抗病毒药物, 合并心肌损害的应用营养心肌药 51 衣物的曝晒 : .0 因肠病毒对紫外 线及乾 燥特别 敏感 , 易降 低它 的传 容 物 ( , 二磷 酸果糖 , 16一 大剂量维生素 C 辅酶 Q O , , l) 合并 神经 系统 损害 者应 用 染力 , 所以我们 可以利用大 白天 , 将衣物 、 棉被拿 出来 晒 , 止病毒的活跃 。 以遏

改良式剖宫产术368例论文

改良式剖宫产术368例论文

改良式剖宫产术36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优点。

方法 368例(观察组)行改良式剖宫产术,265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

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19-02新式剖宫产术是以色列的stark医生于1988年开始推广的一种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肠功能恢复早等优点。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368例,其中初产妇321例、经产妇47例,年龄20~36岁之间,对照组265例,初产妇186例、经产妇79例,年龄22~34岁之间。

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骨盆狭窄,臀位,妊高症,患者主动要求剖腹产术等行剖宫术,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无明显差异.两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方法1.2.1 对照组实行传统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即耻骨联合j 1—2cm腹壁皮肤弧形横切口,长约14cm。

术后子宫肌层单层缝合,缝合膀胱子宫反折腹膜、筋膜皮下脂肪及皮肤[1]。

1.2.2 观察组实行改良式剖宫产术,即切口取耻骨联合上方4.5cm,横行切开皮肤14—15cm(非弧形),于切口正中处切开皮下脂肪2-3cm,达筋膜层,钝性分离脂肪层,横行切开筋膜2cm,用直剪刀向左右两侧推进式切开,使筋膜层切口与皮肤切口平行并等长。

用血管钳分离开两侧腹直肌粘着部,术者与助手用食、中指于空间处向左右方向均匀牵拉开腹直肌,到充分显露腹膜为止,将腹膜横切开2cm后纵行撕开。

将膀胱反折腹膜横行切开2cm,用食指向两侧撕开,并向下推开膀胱,暴露子宫下段,横行切开子宫下段肌层约10cm,娩出胎儿、胎盘。

胎盘粘连者行徒手剥离,官腔内用干纱布擦拭2次。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分析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分析

膀 胱 腹 膜 反 折 3 4针 , - 1号 可 吸 收 线 独 率 3 . % :新 式 组 6 72 9 8例 .发 生 粘 连 2 血 管 周 围 的 成 纤 维 细 胞 转 化 ,新 生 血 管 7 特 性 地 宽 针 荷 包 缝 合 壁 层 腹 膜 。本 文 通 例 , 生 率 为 3 .1 发 97 %。两 组 比较 , 异 无 的 再 生 。就 导 致 腹 壁 与 产 后 的子 宫壁 及 差 过 对 改 良新 式 剖 宫 产 术 与 新 式 剖 宫 产 术 统计 学 意 义 ( > .5 。 良组 2 P 00 ) 改 2例 均 为 大 网 膜 形 成 粘 连 。 良新式 刮宫 产 术 , 改 缝 的再 次 手 术 腹 腔 粘 连 情 况 观 察 比较 . 发 轻 度 粘 连 .其 中 大 网 膜 与 腹 膜 粘 连 2 合 膀 胱 腹 膜 返 折 及 腹 膜 ,形 成 腹 腔 内 的 2 现 改 良新 式 剖 宫 产 史 者 粘 连 情 况 明显 好 例 , 连 疏 松 , 连 面 积 小 , 于 分 离 , 粘 粘 易 无 光 滑 面 . 起 到机 械性 隔 离 作 用 . 时起 可 同 于 新 式 剖 宫 产术 。现 报 道 如 下 。 出血 ; 对 照 组 2 但 7例 重 度 粘 连 l 6例 , 轻 了 固定 腹 膜 正 常 位 置 的 作 用 ,使 创 面 距 度粘连 l 例 . 重粘连 1 1 严 6例 中 , 宫 切 离 缩小 ,腹 膜 切 口边 缘 上 皮 细 胞 迅 速 再 子
将 其 粘 连 结 果 分 为 4级 。 I级 : 粘 粗糙 面 的 暴 露 ,但 大 块 的腹 膜 缺 损 一 般 无
连; Ⅱ级 : 度粘 连 , 膜 与 子 宫 粘 连 , 轻 腹 部
分 网膜 与 子 宫 粘 连 ,腹 膜 与 部 分 网膜 粘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

⑻分层缝合腹壁组织。
[注意事项]
1.膀胱前筋膜的分离一定要逐层分离清除,每次分离都要向两侧拉开达膀胱侧方,直至清楚地暴露膀胱肌层。若分离过深损伤膀胱肌层时,应立即用0号肠线缝合;如破口深达膀胱腔时,应采用“00”号肠线分两层缝合,内层可穿透膀胱粘膜。
2.分离膀胱与返折腹膜前,必须先将其下面的宫颈前筋膜与子宫下段游离。因为宫颈前筋膜的游离,使返折腹膜与膀胱的游离较为容易,可减少返折腹膜和膀胱的损伤。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
2 讨论
采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有以下优点:⑴此腹壁切口正位于膀胱前方,膀胱暴露充分,较原切口位置低,行腹膜外剖宫产操作方便,不分离腹直肌与前鞘间的疏松组织,直接拉开,缩短手术时间。⑵利用粉红色膀胱与黄色侧窝脂肪堆这一十分明显的天然界线,半弧形打开膀胱与腹膜间的筋膜,不需将整个膀胱掀开,组织剥离出血较少,对膀胱的干扰小,缩短手术时间。⑶子宫切口较原切口上移2~3 cm,利于胎头娩出,提高新生儿评分。⑷子宫切口为连续锁边缝合,减少手术操作,节省时间,此方法缝合利于止血,出血少。⑸排空膀胱使其体积缩小,肌层加厚,故损伤膀胱和血
⑸暴露子宫下段:返折腹膜自膀胱顶大部分或完全分离后,用钝性分离法将膀胱自子宫下段完全游离,暴露子宫下段。
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缝合子宫切口均与经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同。
⑺清洗腹膜外间隙,检查无出血后,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膀胱
前筋膜3~4针,将膀胱复位。
⑶游离膀胱宫颈间隙:先游离膀胱顶部,牵引筋膜上切缘的血管钳,使筋膜伸展开,术者左手垫纱布压迫固定腹膜,右手示指裹纱布,沿膀胱轻轻向下推膀胱,在脐旁韧带间往返推离2~3次后,膀胱被下推约3~4cm.
⑷分离膀胱子宫返折腹膜:用刀柄或手指插入膀胱筋膜下,继续将膀胱筋膜从膀胱顶部游离。用弯血管钳紧贴膀胱左侧缘提起脂肪与结缔组织,剪开之。将此处结缔组织和脂肪轻轻向左侧推开后,即可暴露宫颈左前壁的小部分,此处的外缘为拉开的结缔组织,上缘为后腹膜返折,下缘为膀胱左侧壁。

改良式剖宫产术42例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42例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42例分析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率正逐年上升,但由此而引起的术后并发症也日渐趋多,不少文章报导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对我院2010年1月至2月期间42例孕妇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导的新式剖宫产术方法略加改进,旨在探讨其在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42例改良式剖宫产术年龄分布21--32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6周至41周,采用同期弧形横切口剖宫产术42例为对照组,年龄分布21--31岁,亦均为初产妇,孕周36周至41周,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构成无差异。

剖宫产指征分别为胎窘、引产失败、巨大儿、臀足位、肝内胆汁淤积症、骨盆狭窄畸形等,两组孕妇手术原因构成比无明显差别。

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手术方法1.2.1改良式剖宫产术方法如下:取髂前上棘联线下3--4cm皮肤作一长约12--13cm的弧形横切口,正中切开脂肪层2cm,深达腹直肌前鞘,向两侧钝性分离与腹壁皮肤切口等长,同法钝性分离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膜,子宫下段浆肌层,常规娩出胎儿。

胎盘自然剥离后,将子宫暴露于腹壁切口外,纱布一块包绕宫底宫体,不用任何器械钳夹子宫切缘,i号肠线连续锁边缝合子宫下段肌层一层,庆大霉素16万u喷于子宫切口表面,单纯连续缝合浆膜层一层后将子宫放回腹腔内,i号肠线8字缝合腹膜一针,腹直肌二针,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4号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皮肤各3针。

术后6小时普食,术后12小时拔除导尿管。

1.2.2对照组手术方法按照苏应宽的《妇产科手术学》第二版术后6小时半流质,术后小时拔除导尿管。

1.3统计方法采用u检验。

2结果2.1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见表1。

经u检验,改良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

2.2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比较,见表2。

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附200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附200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附20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使剖宫产手术方式得到进一步完善。

方法对我院200例需行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别采用新式剖宫产术(100例)对照组及技术改进后剖宫产术(100例)观察组,观察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腹痛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但Ⅱ组较Ⅰ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及进食时间早,切口愈合好,无切口血肿及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6个月内发生腹痛等肠粘连症状明显减少。

结论技术改进后的新式剖宫产术式更加完善,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临床疗效确切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术技术改进临床分析新式剖宫产术[1,2]是以色列Stark医生发明的剖宫产新技术,和传统剖宫产[3]技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切口血肿、脂肪液化及术后腹痛肠粘连发生率高等情况,我院综合新式和传统剖宫产术式优缺点,进行技术改进,通过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 3月20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临床对比性研究,发现新式剖宫产改进后临床效果更加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100例,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技术改进后剖宫产术100例。

两组患者在孕产妇年龄(23~42岁)、孕产次数、孕周时间、剖宫产手术指征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手术方法1.2.1对照组参照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及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术》采用新式剖宫产术。

在硬膜外或腰硬联合麻醉下,取耻骨联合上缘上约2~3cm,下腹部皱线稍偏上反弧形切口,长度约l1~13cm,切开皮肤,钝性撕拉皮下脂肪,切开筋膜层,撕拉腹直肌,显露并剪开腹膜,横向撕开扩大腹膜切口。

改良式剖宫产术与常规剖宫产术对比分析

改良式剖宫产术与常规剖宫产术对比分析

肌 间粘 着部位 2 c ~3m,术 者与助手 同时用 双手食 、中指 重 叠 向外上撕拉腹直肌至切 口够大。( )分离腹膜脂肪 ,横 向 5
撕开腹膜 。 ( )在子宫 下段 中上部之 间 2m 宽 、奶 白色的 6 c
3 岁 ,平均 2 5 6岁 ;初 产妇 7 4例 ,孕 3 5~3 ¨周 2例 , 6
过敏史 、家族史 以后 ,就 直 接为 其 用 2 盐酸 利 多卡 因麻 %
改 良式 剖 宫产 术 与 常 规剖 宫产 术 对 比分 析
张 淮 平
( 重庆市天府 矿务局总 医院 40 0 ) 0 7 4
【 中围法分类号】 R 1 79 8 【 美键词 】 改 盘式剖 宫产 木
【 文献标识码 】 B 常规剖宫产术
维普资讯
7 ・ 6
J un l f a o r a _ H l 一 0

盟i 型
鲑!
! 些业


_ 】
林 3 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5 g ng a r .并静脉滴 注速尿 4 mg 0 ,3 分钟后患者 自主呼 吸恢 复 ,日唇 渐 渐 红 润。心 电 图提 示 : S TⅡ~ⅢaF降低 ,心肌 下壁供血不足,喉部检查可 见喉 粘 v 膜慢性水肿 ,面色苍白。昏迷 6 小时后患者清醒 ,生命 体征 平稳 ,患者主诉 除感周 身乏力 ,不思饮食外 ,并无其 它异 常 感觉 ,停止对症 治疗 后 ,未再发生上述现象 .患者要求左 跟
【 文章 编号 】 10 — 0320 )1 07 — 2 08 37(0 20 — 06 0
si皱襞 ,弧形 ,长约 1 ~1 c t d 2 5m 【 )弧形切 开皮肤 全层 , 2
仅切 开真皮 ,正 中切开皮下脂肪深达筋膜 ,用 2把皮肤拉钩

55例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55例改良式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 熊建国. 5 】 螺旋 c T对胸部外伤诊断 的应 用价值 【. J 中原医刊 . 0 ,3 5 :5 】 2 6 3 ( )4 — 0
4. 6
【 冉勇. 层螺旋 C 对 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f. 6 ] 6 4 T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09 8 1 2 0 ,
( )4 — 4 6 :3 4 .
尽快实施急诊 C , 时为患者得到救治提供更多信息及可靠依据 。 T及
参 考 文献 :
【】 l 石应康胸 部创伤的诊断治疗进展f . J 中华创伤杂志 , 9 ,4 2 :5 6 . 】 1 8 1 ( )6 - 7 9 【 徐 志飞 , 军强. 2 】 刘 肺挫伤研究现状 及治疗 【. J 创伤外科 杂志 ,0 5 7 2 :1 】 2 0 , ( )8 —

③ 病变互相掩盖 : 大量胸腔 积液使肺淹没 其中而漏诊 , 胸壁广泛气
肿、 多发肋骨骨折等掩 盖肺实质病变征象 , 造成漏诊。 ④体位因素: 卧
位胸 片造成少量液气胸漏诊 。文献报道卧位胸 片对少量气胸诊 断率
为 4%, 资料 比之更低。⑤投照体位因素: 0 本组 重伤患者无法配合检
查, 投照条件不当造成胸片质量不理想 , 亦是肺挫伤 、 肋骨折 、 少量血
8 4.
间分辨率 明显高于 x线 , 能证实有无不全性肋骨骨折。对于脊柱骨 折, T C 可直接显示碎骨 片突入椎管对脊髓 的压迫情况。对胸壁软组
织损伤 、 皮下气肿 , T可直接显示其范围及来源 C 。
对于危重病人 , 胸部创伤常是 全身损 伤的一部分 , C 胸部检 作 T 查体位简单, 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C 且 T扫描时间短 , 图像清晰 , 层 次分 明, 同时观察多个器官损伤情况 , 可 如肺 、 心脏 、 支气管 、 腔脏 腹 器、 椎体骨折 等 , 所以笔者认为对危重患者 应及时作 C T扫描 , 快速 为临床明确诊断 , 提高治愈率。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观察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观察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预后观察一、引言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是由英国妇产科医生Christopher B-Lynch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子宫体部位进行多道缝合,从而有效地压迫子宫动脉和静脉,减少出血量,达到止血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缝合术,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控制效果好、预防术后子宫切除的优势。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已经成为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1. 操作简便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可以在分娩台上完成,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器械。

该方法只需要在子宫体部位进行多道缝合,不需要切除子宫或使用吸引器等器械,降低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

2. 出血控制效果好改良式B-Lynch缝合术通过在子宫体部位进行多道缝合,形成了有效的压迫力,可以迅速停止产后出血。

临床研究表明,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了输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出血控制效果好的优势。

3. 预防术后子宫切除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后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止血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导致产后出血严重,只能通过子宫切除来止血。

而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预防了术后子宫切除的发生,保护了产妇的生育功能。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预防术后子宫切除的优势。

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具有操作简便、出血控制效果好、预防术后子宫切除等优势,在治疗剖宫产术中的出血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三、预后观察结果为了评估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方面的临床疗效,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术并发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论文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论文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比较【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46-02【摘要】目的: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和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62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式62例进行对照,对两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粘连进行比较。

结果:改良组相较于新式剖宫产组的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缩短, 术后粘连减少,较原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 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总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缩短, 术后粘连减少,优于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sects of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with the new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124 pregnant women with operating indicat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modified method and the new method of cs results 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 bleeding volume between the new mode and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s(p 0. 05) also the cost of modified is lower than the new mode of cs conclusions the modified method of cesarean section is worthy to beuniversally used in clinic.剖宫产术为产科领域中最常见的手术,是挽救孕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3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分析

3种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分析

式 【 1组 : 良新 氏剖 宫 产 ,fn es e 肤切 口用 剪 刀剪 腹 白线 21 改 】I ; pa nnt l i皮
并 向两 侧 推 开 深 筋 膜 , 深 筋 膜 下 向上 剪开 腹 白线 长 约 3 c , 在 ~4m 撕 开 腹壁 各 层 , 使用 腹 壁 纱 垫 , 不 剪开 膀 胱 子 宫 反 折 腹 膜 , 推 膀 下 胱暴 露 子 宫下 段 约3 c 在 膀 胱子 宫反 折 腹膜 下 2 .c ~4 m, ~2 5m处 作 横 切 口。 0 号 线 间 断 缝合 子 宫肌 层 ,-0 吸 收 线 缝 合 膀 胱 子 用 —1 3 可 宫 反 折 腹 膜及 壁 层 腹膜 。 层 间断 2 缝 合 。 -1 可 吸 收 线 连 续 肌 针 0 号 缝 合 深 筋 膜 。 壁 皮 肤 及 浅 筋 膜 3 针 间断 较 宽 缝 合 。 腹 ~5
近 年 来 , 剖 宫 产 率的 增 加 , 宫 产 术 式 的 不 断 创 新 , 院于 因 剖 我 19 年 开 展新 氏剖 宫 产 因其 手 术 时 间短 、 血 少 , 后 疼 痛轻 , 98 出 术 恢 复 快 , 口 美观 得 到 了 广 泛 推 广 , 腹 直 肌 后 出 血 , 切 但 引起 术 者 关
1 3 统 计 学处 理 .
妇 疼 痛 轻 , 门 排 气 早 , 复快 【。 肛 恢 3 】 () 组 资 料 中 , 3本 由于 本 身 手 术 方式 使手 术时 间及 术 野 暴 露时
注。
2 结 果
手 术 时 间 、 门 排 气时 间 、 氏剖 宫 产 和改 良新 氏 剖 宫产 与 子 肛 新
宫 下段 剖 宫产 有 显 著 差异 P< .5 但 新 氏剖 宫 产 与改 良新 氏剖 宫 O0, 产 无 明 显差 异 P>O 0 , 壁 切 口愈 合情 况 , 良新 氏剖 宫 产 与 新 .5 腹 改 氏 剖 官 产 及 子 宫 下 段 剖 官 产 有 显著 差 异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
实管道在胸腔 内 ,并可将导 管抽 出13m,但 应记住置人管深度 , -c
用防止 将导管 拉 出胸腔 。②每次抽 液后 应用生 理盐水 或肝素稀 释液 ( 血性胸水 )2 L 管 ,防止管道堵塞 。③经导 管抽 液或抽气时 ,患 m封
者 可变 换体位 ,利于抽液或抽气 ,抽液后 , 求患者加强深呼吸 ,用 要
药方便 ,容易被患者接 受。但在选择病例 时因掌握其禁忌证p:①胸 外伤早 期 (2 内)即 发现 中等量 以上 的胸 腔积液 。此 时应考虑到胸 1h
内可能存在活动性 出血 ,须用大号胸管做胸腔 闭式 引流 ,既能实 时观 察出血情况 ,又不致 使血 凝块阻塞引流管 ,②脓胸 ,此类患者胸液较 稠厚 ,其 中纤维素含量较高 ,易阻塞深静脉导管 ,同样宜使用大号胸 管引流 ;③凝 固性 血胸 ,如操 作前的胸腔B 超提示有大量血 块 ,而液
性 暗区很小 ,则无法有效 引流。另外对 于结核性胸腔积 液出现大龄=
患者 因护理 不当引流管脱 出而行再次置 管外 ,导管 留置 时间5 5d  ̄8, 平均1. 。未出现出血 、感染 、损伤及 医源性气胸等并 发症 ,患者不 8d 6 用制动,可带管活动 ,安全、方便 ,引流效 果满意 。 3讨 论 胸腔积液病因复杂 ,任何 因素使胸 膜腔 内液体形成过快或 吸收过
缓 ,即产生胸腔积 液 ,可出现于多种疾病 ; 自发性 气胸为 临床常见疾
量纤维 分隔的患者因慎重置管 。同时在 实际操作中应注意 :①治疗 前 向患者 交待胸腔置管的治疗 目的 、置管过程 、术中注意事项 ,以消除 患者 紧张情绪 ,积极配合。 ②成功置管后 ,反复抽液 ,特别是胸液 减
病 ,呼吸系统常见 急症之 一。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胸腔 穿刺 术或 胸腔 插管 闭式引流抽 取或 引流胸 腔积液 及气体 ,该方 法 因需要反复 穿刺 ,往往会 出现胸 膜反应 、肺损 伤 、出血 、复张后肺 水 肿等并 发 症 ,而胸腔闭式引流并创伤相对较大 ,引流胸 腔积液的胸管多为2或 8 3号 ,置管后患者的疼痛感 明显 ,并需卧床而影响下床活动 ,甚至剧 2 烈咳嗽咳咯 ,这不利于患侧被压缩肺组 织的复张 ,积液不易排净 ,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新生儿评分及院天数除个别产妇伴有贫血、低蛋白血证而延期拆线外,改良组均于术后5天拆线,对照组均于术后6天拆线。改良组住院天数量最短5天,最长9天,平均5.9天;对照组住院天数最短6天,最长12天,平均6.8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5术后随访对224例剖宫产术患者进行随访,因各种原因,仅有183例病人复诊。检查两种切口病人子宫复旧均良好。除极少数疤痕体质外,两组切口疤痕表面较平伏,能被腹壁皱褶遮盖,不影响体表美观。
1.2手术方法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按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方法[2]。改良式剖宫产术方法参照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报道的方法[1]略加改进:①选择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为切口部位。常规消毒手术野皮肤、铺巾,在切口部位做一横直切口,长约12~15cm。②横行直切开皮肤全层,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向两侧钝性分离脂肪层,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与皮肤等长。③用血管钳自正中分开腹直肌,术者与助手各用双手食、中指重叠后向两侧拉开松解腹直肌,切口上端腹膜薄而透明,提起腹膜用刀切开小口,用手上下撕开扩大腹膜切口,暴露子宫下段。剖宫取胎方法同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④合成1号肠线连续单层扣锁缝合子宫肌层,相同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层、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3针,用4把Allis钳钳夹皮缘加压5分钟。术后留置导尿管24小时,静脉点滴抗生素2天以预防感染。不用腹带,5天拆线。
表1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2)P<0.05
2.2两组术后病率、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见表2.
表2两组剖宫产术后病率、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比比较1)P<0.05
2.3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1.3观察指标两组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疼痛情况,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新生儿Apgar评分和体重,并进行术后随访。
1.4统计学处理各统计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情况比较,见表1.
综上所述,改良式剖宫产术,以其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病率低、疼痛轻、恢复快,拆线时间短(5天),切口愈合好且美观,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减少,手术方法简单、易学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彦彦主编.新式剖宫产.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2.
[2]王清梅.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50例临床小结.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8:57.
【关键词】剖宫产术术后并发症改良式
我院自2011年年起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1],即采用腹部横直切口,钝性分离,不缝合腹膜术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改良式剖宫产术(改良组)396例,年龄18~43岁,初产妇354例,经产妇42例;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简称对照组)144例,年龄20~44岁,初产妇126例,经产妇18例。两组孕产妇年龄无明显差异。两组均以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臀足位、骨盆狭窄畸形、妊高征等为剖宫产指征。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改良式剖宫产术396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于下腹部两髂前上棘连线下2—3cm处做横行直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横向撕开腹膜,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疼痛轻、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2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优势原因分析①改良式剖宫产术切口位置较下腹横弧形切口位置高,分离腹直肌易于撕拉,并且剥离面小,不易出血[1]。②腹膜切口钝性扩大,不易损伤膀胱,因而对膀胱刺激小。由于腹膜主要是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中含有胶原弹力纤维,腹膜破裂后,切口边缘的间皮细胞可以迅速再生,而形成一层新的腹膜[1]。据Nagele等报道,剖宫产术中不缝合脏层腹膜可以减少腹膜边缘组织缺血、坏死及炎证反应,从而降低了粘连的发生。前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者,但两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子宫内膜炎、肠梗阻的情况无差别。由于不缝合腹膜,术后腹膜无张力,因而减轻了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同时由于不缝合腹膜,使关腹过程操作简单,既缩短了手术时间,也缩短了手术时盆腔术野暴露时间,因而减少了切口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术后病率。③开腹时对皮下脂肪采取撕拉的方法,使走行于其中的血管、神经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这样既减少了术中出血,也减少了因结扎血管或电凝止血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有利于术后恢复,④采用进口合成1号肠线缝合子宫、筋膜及皮下组织,减少了常规丝线的异物反应,也可降低术后病率。⑤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对上腹腔干扰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排气时间缩短。
3讨论
3.1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本研究资料显示,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总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由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对肠管刺激小,产妇离床活动早,胃肠功能恢复快,产妇食欲良好,精神愉快,乳汁分泌旺盛,从而有利于母乳喂养。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疤痕易被腹壁皱褶遮盖,不影响体表美观,对产妇的心理影响小,易于接受。同时由于拆线时间缩短(5天),住院时间短,可降低医疗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