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中文)2013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13. (中文)2013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13. (中文)2013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ESA发布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

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发表在2013年6月出版的《欧洲麻醉学杂志》(EurAnaesthesiol)上。

过去20年间,关于围术期输血策略的研究证据显著增加。

这些证据不仅反映了输血医学的复杂性,也体现了输血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及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围术期输血实践的巨大进步。

因此,迫切需要更新输血指南,以使医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利用研究证据。

ESA指南工作组通过3种方法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① 2010年12月,ESA指南工作组采用“麻醉”、“手术”、“出血”等术语对MEDLINE和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索。

②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针对需要较多数据的研究领域,对MEDLINE和Embase进行了更详细的检索。

③对麻醉干预的系统综述进行了更广泛的检索。

共纳入2 686篇文献。

采用评估、进展和评价分级系统(GRADE)制定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该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指导临床医师采用安全、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最大限度减少围术期严重出血及保存血液。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了解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鉴别围术期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采取策略,纠正术前贫血及微循环和大循环(macrocirculation)失衡,优化患者对出血的耐受程度;采取恰当的促凝干预策略,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

该指南主要就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凝血状况评估该指南建议,在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之前,使用结构化的患者访视法或问卷法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1C)。

该指南建议,对于择期手术,与进行常规凝血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相比,通过标准化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和用药史更可取(1C)。

ESCESA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全文)

ESCESA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全文)

ESC/ESA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全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 )联合发布了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疾病(CVD )的评估及防治的最新指南。

该指南汇集当今欧洲医学界非心脏手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继承了已往指南的合理内容,是为内科及相关医师对进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管理制定。

以下为ESC/ESA非心脏手术CVD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要点概述,指南对治疗的建议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建议分类:I级推荐某种治疗或措施已证实和(或)—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II级推荐某种治疗或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的观点;IIa级推荐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lb级推荐有关证据和(或)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III级推荐已经证实和(或)—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

证据级别:A级证据数据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B级证据数据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大型非随机化研究。

C级证据专家共识和/或小型硏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硏究。

一、新指南简介:ESC/ESA在新指南指出了当前非心脏手术中CVD并发症带来的治疗损失,而且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欧洲老龄化等问题日趋严重,非心脏手术CVD并发症比例也相应升高。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取决于患者术前的状况、合并症的情况、外科手术的紧迫性、手术大小、类型及持续时间。

更具体地说,下列患者心脏并发症的风险升高:明确诊断或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脏病(IHD)X左室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VHD)心律失常,以及既往经历较长时间血液动力学及心脏负荷异常状态外科X手术患者。

指南指出老龄化自身对于非心脏手术CVD并发症的影响较小,急症或重症心脏、肺部及肾脏疾病与CVD并发症风险率关联性更为显著。

因此,以上因素也应纳入CVD并发症的评估指标。

二、术前评估为了减少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风险Z手术前询问患者疾病史并进行心脏评估必不可少。

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ESA发布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

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发表在2013年6月出版的《欧洲麻醉学杂志》(Eur Anaesthesiol)上。

过去20年间,关于围术期输血策略的研究证据显著增加。

这些证据不仅反映了输血医学的复杂性,也体现了输血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及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围术期输血实践的巨大进步。

因此,迫切需要更新输血指南,以使医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利用研究证据。

ESA指南工作组通过3种方法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① 2010年12月,ESA指南工作组采用“麻醉”、“手术”、“出血”等术语对MEDLINE和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索。

②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针对需要较多数据的研究领域,对MEDLINE和Embase进行了更详细的检索。

③对麻醉干预的系统综述进行了更广泛的检索。

共纳入2 686篇文献。

采用评估、进展和评价分级系统(GRADE)制定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该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指导临床医师采用安全、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最大限度减少围术期严重出血及保存血液。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了解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鉴别围术期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采取策略,纠正术前贫血及微循环和大循环(macrocirculation)失衡,优化患者对出血的耐受程度;采取恰当的促凝干预策略,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

该指南主要就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凝血状况评估该指南建议,在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之前,使用结构化的患者访视法或问卷法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1C)。

该指南建议,对于择期手术,与进行常规凝血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相比,通过标准化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和用药史更可取(1C)。

ESCESA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全文)

ESCESA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全文)

ESC/ESA 非心脏手术心血管疾病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全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麻醉学会(ESA)联合发布了非心脏手术中心血管疾病(CVD)的评估及防治的最新指南。

该指南汇集当今欧洲医学界非心脏手术方面的最新进展,同时继承了已往指南的合理内容, 是为内科及相关医师对进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围手术期及术后管理制定。

以下为ESC/ESA 非心脏手术CVD 评估及防治最新指南要点概述,指南对治疗的建议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建议分类:I级推荐某种治疗或措施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II级推荐某种治疗或措施的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或存在不同的观点;IIa级推荐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IIb级推荐有关证据和(或)观点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III级推荐已经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并在有些病例可能有害。

证据级别:A级证据数据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B级证据数据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大型非随机化研究。

C级证据专家共识和/或小型研究、回顾性研究、注册研究。

一、新指南简介:ESC/ESA 在新指南指出了当前非心脏手术中CVD 并发症带来的治疗损失,而且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欧洲老龄化等问题日趋严重,非心脏手术CVD 并发症比例也相应升高。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取决于患者术前的状况、合并症的情况、外科手术的紧迫性、手术大小、类型及持续时间。

更具体地说,下列患者心脏并发症的风险升高:明确诊断或无症状的缺血性心脏病(IHD)、左室功能不全、心脏瓣膜病((VHD) 、心律失常,以及既往经历较长时间血液动力学及心脏负荷异常状态外科手术患者。

指南指出老龄化自身对于非心脏手术CVD 并发症的影响较小,急症或重症心脏、肺部及肾脏疾病与CVD 并发症风险率关联性更为显著。

因此,以上因素也应纳入CVD 并发症的评估指标。

二、术前评估为了减少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风险,手术前询问患者疾病史并进行心脏评估必不可少。

张茂:严重创伤大出血的早期处理(2013欧洲指南解读)

张茂:严重创伤大出血的早期处理(2013欧洲指南解读)

最易收益人群为GCS 4-7的患者
应在伤后3h内启动 通过头颅和颈部的降温达到选择性的降低颅脑温度 低温治疗应持续48h以上 复温应持续24h以上 脑灌注压应维持在50mmHg以上
44
• R17:推荐将血红蛋白值维持到7—9g/dl(1C)
五、迅速控制出血
• R18:推荐使用填塞、直接外科手术止血以及局部止血措


Prevent secondary bleeding and coagulopathy
Critical Care 2013, 17:R76
严重创伤大出血规范处理的内容
I. Initial resuscitation and prevention of further bleeding
II.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bleeding III. Tissue oxygenation fluid and hypothermia V. Management of bleeding and coagulation
六、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处理
• R23:推荐尽早检测并采取措施维持凝血功能(1C)
Injury, Int. J. Care Injured (2007) 38, 298—304
入院时有凝血功能异常的创伤患者死亡率增加4~6倍
Niles SE, et al. J Trauma, 2008, 64(6): 1459-1463.
严重创伤大出血处理的欧洲指南
• 2007年
• 2010年
Anesthesiology. 2012 Dec;117(6):1276-88
• R12.1:推荐常规评估创伤后的凝血病,包括早期、重复、和 联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1C)。 • R12.2:推荐使用血栓弹力图帮助明确凝血病的特征和指导止血 治疗(1C)。2010版推荐为(2C)

2023年欧洲指南: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障碍的管理(第6版)39项推荐

2023年欧洲指南: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障碍的管理(第6版)39项推荐

2023年欧洲指南: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障碍的管理(第6版)39项推荐1 早期复苏与防止再出血缩短间隔时间推荐1建议将严重创伤患者直接送往合适的创伤医疗中心进行救治(1B)尽量缩短创伤出现到出血控制的时间间隔(1B)局部出血管理推荐2建议局部按压以限制危及生命的出血(1B)在术前使用止血带来阻止开放性四肢损伤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出血(1B)通气推荐3建议在存在气道阻塞、意识改变[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GCS )≤8分]、低通气或低氧血症的情况下,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替代气道管理(1B)建议避免出现低氧血症(1A)建议避免高氧血症,除非存在即将出血的情况(2B)建议对创伤患者行正常通气(1B)建议对于存在脑疝迹象的创伤患者采取的救命措施-过度通气(2C)院前血液制品使用推荐4对院前血液制品的使用没有明确的赞成或反对的建议或意见2 出血的诊断与监测早期评估推荐5建议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生理、损伤解剖类别、损伤机制和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应来评估创伤性出血的程度(1C)建议使用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来评估低血容量休克的严重程度和输血需求(1C)紧急干预推荐6建议有明显出血源、出现肢体失血性休克和疑似出血源的患者进行紧急止血(1 B)进一步检查推荐7建议对不明原因出血及不需要紧急止血的患者,立即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出血源(1C)影像学检查推荐8建议,在可行且在不耽误转运的情况下,使用院前超声检查(PHUS)检测胸腹部损伤患者是否存在血/气胸、心包积血和/或腹腔游离积液(2B)建议对胸腹损伤患者使用包括FAST在内的床旁超声检查(POCUS)(1C)建议早期使用增强全身CT( WBCT ) 来检测和识别损伤类型及潜在的出血源(1 B)血红蛋白推荐9建议将重复Hb和/或Hct测定作为出血评估的实验室指标,因为正常范围内的初始值可能会掩盖早期出血表现(1B)血清乳酸盐和碱缺失推荐10建议将血乳酸作为估计和监测出血和组织低灌注程度的敏感指标,在没有乳酸测量的情况下,碱基缺失可能是一个合适的替代方案(1B)凝血功能监测推荐11建议采用传统的实验室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 PT )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Clauss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和/或即时检验( POC ) PT / INR和/或黏弹性试验( viscoelastic method) ,进行早期、重复监测凝血功能(1C)血小板功能监测推荐12对于正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或疑似血小板功能异常的创伤患者,建议避免常规使用血小板功能床旁快速检测装置(point ofcare,POC)进行血小板功能监测(1C)3 组织氧合、容量、液体类型和体温容量置换和目标血压推荐13在创伤后的初始阶段,建议使用限制性容量置换以达到目标血压,目标收缩压为80~90 mmHg(平均动脉压为50~60 mmHg),直至严重出血得到控制且无颅脑损伤的临床指征(1B)建议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GCS≤8分)患者的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mmHg以上(1C)血管升压药和强心药推荐14如果限制性容量替代策略未达到目标血压,我们建议在输注液体的同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以维持目标动脉压(1C)建议在存在心肌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输注多巴酚丁胺(1C)液体类型推荐15建议对低血压性创伤出血患者开始使用0.9 %氯化钠或平衡晶体溶液进行液体治疗(1B)对于严重颅脑外伤患者避免使用低渗晶体溶液如乳酸林格液(1B)由于胶体对凝血功能的不良影响,建议限用胶体液(1C)红细胞水平推荐16若需红细胞输注,建议目标血红蛋白为70~90 g/L(1C)自体血回输推荐17建议在出现腹腔、盆腔或胸腔严重出血时考虑行自体血回输(2B)体温管理推荐18尽早采取措施减少热量散失,复温低体温患者,恢复和维持正常体温(1C)4 快速控制出血损伤控制性手术推荐19对于以失血性休克、持续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和/或合并腹部血管和胰腺损伤为临床表现的严重创伤患者,推荐损伤控制性手术(1B)应采取损伤控制性手术其他原因包括体温过低、酸中毒、难以触及的重大解剖损伤、长耗时的手术的严重创伤(1C)对于不存在上述任何情况的患者,建议进行初级确定性的外科手术治疗(1C)骨盆闭合和稳定推荐20建议在院前使用骨盆包扎带,以减少疑似骨盆骨折时危及生命的出血(1C)建议出血性休克合并骨盆环破裂的患者,尽早行骨盆环闭合和稳定的相关处理(1B)填塞、栓塞、手术及复苏性主动脉血管内球囊阻断术(REBOA)推荐21当正在出血和/或不能及时进行血管栓塞时,建议暂时性腹膜外填塞。

严重创伤出血的处理——欧洲指南

严重创伤出血的处理——欧洲指南
血剂止血;对于大量失血的患者, 主动脉交叉钳夹进行止血可 作为一种止血的辅助方法。(1C)
紧急主动脉交叉钳夹的适应证为躯干受伤、严重失血及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
Moore 及Cothren 等报导出血点位于腹腔时, 胸主动脉钳夹结合其 它止血治疗几乎可拯救1/3 患者的生命。
在胸主动脉还是在腹主动脉进行钳夹止血,要根据出血部位、技术 熟练程度及出血速度进行确定。
手术的适应证为重度失血性休克、进行性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其 它适应证包括:低体温、酸中毒、失去解剖结构无法手术的严重损 伤、手术止血费时、腹腔外伴严重损伤(1C)
严重创伤患者就诊时呈持续出血或重度失血性休克, 共同特点为生理 代偿功能丧失, 引起严重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称为“血 液恶性循环( bloody vicious cycle) ”或“死亡三联征( lethal triad)”。
Manikis等对129例创伤患者的研究,发现死亡患者初始乳酸比存活患 者乳酸浓度高.乳酸超过24小时恢复正常,提示患者发生创伤后器 官功能衰竭。
Company Logo

推荐11 碱缺失(Base Deficit。碱剩余)是评估及监测出
血及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等级lC)
Company Logo

三、快速控制出血
Company Logo

推荐12 骨盆环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需立即行骨盆环复位
固定。(1B)
严重骨盆环移位、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高达30%~45%; 骨盆环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腹膜外出血可能来自撕裂的静脉,
Hill等通过引进创伤教程及规定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诊科60 分钟就诊时间限制(黄金1小时),明显降低了死亡率。
Ho1Irt等回顾手术室死亡的537例患者,发现延长术前时间 是引起死亡的一个原因。

急诊重症实用指南目录

急诊重症实用指南目录

急诊重症实用指南目录损伤篇一、创伤第一节总论01. 新版损伤控制复苏核心内容02. 战创伤损伤控制复苏指导原则03. 创伤凝血病机制的新进展04.创伤凝血病|一幅图带您进入ta的世界05.百年进展|严重创伤的液体复苏06.NICE指南之严重创伤的评估与急诊处理07. ATLS精品课件之创伤急诊评估与处理08. 急性创伤凝血病(ATC)处理新知09.创伤后大出血与凝血病处理的欧洲指南【第四版】10.专家共识:有关血栓弹力图指导创伤早期复苏的九个问题11. 基于粘弹性凝血试验的创伤出血处理流程12. 创伤性凝血病怎样止血?澳大利亚GCUH流程。

发送TIC获得技能13. 纤维蛋白原在创伤性出血中的应用14. 指南回顾|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2013版〕15.创伤大量输血方案|从启动到质控16.聚焦欧洲|介绍几个level1创伤中心大量输血方案17.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18. 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指南19. 批量伤员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2017)。

发送批量获得技能。

第二节头面部01. 严重颅脑损伤处理指南(第4版)02.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救治03. 颅脑创伤后脑积水诊治中国专家共识04. 头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CT还是MRI?05. NEJM review:创伤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06. 流程图——头部创伤如何处理?发送头部创伤获得技能07. 流程图——鼻骨骨折如何处理?发送鼻骨获得技能第三节胸部01.【收藏精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之胸部创伤(全)02. 创伤性主动脉损伤的影像学评估和处理进展03. 创伤性心脏骤停(TCA)04. 军队经验|创伤心脏骤停处理方案05. 流程图——创伤性心脏骤停如何处理?发送“创伤性心脏骤停”获得技能06. 都定元教授:重视复苏性剖胸探查术在濒死创伤救治中的应用07.急诊复苏性剖胸探查术【附视频链接】08. 权威发布|急诊室开胸推荐意见09. 流程图——穿透性胸部创伤如何处理?中央胸壁损伤(发送中央获得技能),侧胸壁损伤(发送侧胸获得技能)10. 钝性伤肋骨骨折处理指南。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全】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全】

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全】本指南由欧洲麻醉学会制定,为继2013年后的第二版指南,包括了第一版中不变的内容及更新的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涉及手术或有创操作的所有科室。

推荐级别定义:1. 推荐意见总结1.1. 凝血状态评估手术或有创操作前,我们推荐使用结构化的患者问询或标准化的问卷,以对患者临床出血史及家族既往出血史,以及关于患者目前用药的详细信息进行评估(1C)。

对于择期手术病人,与常规使用传统的凝血功能监测试验(aPTT,INR,血小板计数)相比,我们更推荐使用包括出血史与既往用药史在内的标准化问卷评估凝血功能状态(1C)。

我们推荐应用基于粘弹性凝血试验(VHA)的干预流程(确定合适的干预阈值及目标)实施围术期个体化止血干预(1C)。

如果无VHA,我们推荐应用基于传统的凝血试验的干预流程(1C)。

1.1.1. 评估血小板功能我们建议只在既往有出血史相关的病人行术前血小板功能检测(2B)。

我们建议术前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目的是发现因疾病或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功能下降(2B)。

出血时间受诸多因素影响,因而无助于出血风险的分层(C)。

1.2. 术前与术后贫血的纠正成人及儿童术前贫血是围术期输血的较强预测因子,还可能与不良事件有关(B)我们推荐具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在术前3-8周对贫血进行评估(1C)。

如果出现贫血,我们推荐进一步查明原因(缺铁性、肾性、炎症等)(1C)。

我们推荐使用铁剂治疗铁缺乏(1B)。

我们推荐静脉补铁优于口服补铁(1C)。

如果引起贫血的其他原因已被排除或治疗,我们建议使用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因子(2B)。

如果先实施了自体储备血,我们建议使用铁剂和/或红细胞生成素刺激因子以避免术前贫血和降低输血率(2C)。

术前贫血的患者,我们推荐联合使用静脉铁剂与红细胞生成素,同时倡导限制性输血策略(1C)。

对于择期大手术的非肿瘤术前患者,我们推荐推迟手术,直到纠正贫血(1C)。

术后贫血的患者,我们建议静脉补铁(2C)。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ppt课件

围术期血液管理指南 ppt课件
3)当改变抗凝状态时,应该考虑栓塞风险和出血增加的风险
LOGO
三. 术前准备Preprocedure Preparation
1.血液管理方案 2.逆转抗凝药物 3.抗纤溶药物预防过失血 4.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
LOGO
1.血液管理方案
(1)多模式方案 (2)限制性输血策略 (3)避免输血策略 (4)大量输血策略 (5)术前充分备血
LOGO
二.入院前患者准备 Preadmission Patient Preparation
1.治疗贫血 2.停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3.提前进行自体血收集
LOGO
1.治疗贫血
WHO确定贫血的血红蛋白阈值:
患者年龄 0.5-4.99岁 5.0-11.99岁 12.0-14.99岁 大于15岁非妊娠女性 妊娠女性 大于15岁男性
为紧急逆转华法林的作用,与相关专家协商后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或者新鲜冰冻血浆;
除术后需要快速恢复抗凝的患者,如果不需要紧急逆转华法林,可 使用VitK
LOGO
3.应用抗纤溶药物预防手术过度失血
有大量失血可能时,预防性使用抗纤 溶治疗来减少失血量和患者输血的可 能。
在心肺转流患者中,使用抗纤溶治疗 来减少异源输血量。
LOGO
限制性输血策略
限制性输血策略经典定义: 血红蛋白低于8g/dl、红细胞压积低于25%是输血指征。 血红蛋白在6-10g/dl之间时,是否输血取决于是否有潜在的或者已 存在的持续出血(速度和量),血管内容量状态,有无器官缺血,以 及心肺储备是否充足; 可能时,红细胞输注应该间断再评估、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输注; 血红蛋白高于10g/dl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
LOGO
患者评估
2.告知患者输血的潜在风险和益处、明确患者的选择 3.回顾现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红蛋白、血细胞比 重、凝血检查 4.依据病人临床情况(如凝血疾病、贫血)进行额外的实 验室检查 5.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比如瘀点、瘀斑、面色苍白等) 6.如果可能,提前进行充足的术前评估(比如几天到几周 ),以进行合适的病人准备。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指南(2013版)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指南(2013版)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年8月第22卷第8期Chin J Emed Eed,August2013,VOL.22,No.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欧洲指南(2013版)未控制的出血是严重创伤患者潜在可预防的首位死因。

恰当的处理包括早期明确出血部位,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失血量,恢复组织灌注和稳定血流动力学。

大约有1/3的创伤出血患者入院时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显著增加了病死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创伤出血高级处理特别工作小组( Task F orce for Advanced Bleeding Care in Trauma)于2007年发布严重创伤出血处理的指南,2010年进行更新,2013年再次进行更新,并作为欧洲“止血运动(STOP the Bleeding Campaign)”的内容。

该指南根据GRADE分级标准确定推荐级别,包括1A(强烈推荐,高质量证据)、1B(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1C(强烈推荐,低或很低质量证据)、2A (弱推荐,高质量证据)、2B(弱推荐,中等质量证据)、2C(弱推荐,低或很低质量证据)。

具体内容如下。

1早期复苏和防止进一步出血(1)对于需要紧急外科手术止血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受伤至手术的时间。

(1A)(2)开放性四肢损伤存在威胁生命的大出血,在外科手术前推荐使用止血带。

(1B)(3)对于没有脑疝征象的创伤患者,推荐开始机械通气时采用正常的通气量。

(1C)2 诊断和监测出血(1)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损伤的解剖类型、损伤机制以及患者对初始复苏的反应,综合评估患者出血的程度。

(1C)(2)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如果初始的复苏无效,则应立即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

(1B)(3)对于未明确出血部位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推荐立即采取进一步的评估。

(1B)(4)对于怀疑有躯干部损伤的患者,推荐早期进行影像学检查(FAST或CT)以明确有无胸腹腔游离液体。

(1B)(5)对于存在明显腹腔积液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采取紧急的干预措施。

多发创伤出凝血管理_2013_欧洲指南解读_孙旖旎

多发创伤出凝血管理_2013_欧洲指南解读_孙旖旎

多发创伤是当前严重威胁公众健康与生命的重要事件 之一,全球每年因此死亡者>500 万,其中多发创伤引发的 大出血、休克及创伤性凝血病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 因。1/3 的多发性创伤病人存在创伤性凝血病,由此导致的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
随着对危重症病人凝血功能障碍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大 量临床观察发现,不同于脓毒症引发的出凝血问题,创伤 性凝血病主要是由创伤性因素(包括失血性休克,组织严 重损伤等)引发的,由于凝血因子大量丢失及液体复苏对 血液的稀释以及损伤继发的凝血酶-血栓调节蛋白形成, 抗凝与纤溶途径过度激活所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也称为 创伤相关性凝血病(TAC)或稀释性凝血病。低体温、酸中 毒与凝血病共同构成的“死亡三角”是严重创伤大出血病 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过程复杂,一方 面受环境或治疗等因素的影响,如酸中毒、低体温、血液稀 释、组织低灌注及凝血因子消耗等;另一方面,受病人个体 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及口服抗凝 药物及院前液体复苏等。因此,一部权威的指南对于指导 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的推荐意见按照临床诊疗流程分为以下 5 个部 分:(1)最初的复苏及预防再出血。(2)大出血的诊断与监 测手段。(3)组织氧合,液体复苏及体温管理。(4)外科止血 策略。(5)出凝血管理。
1 立即止血并预防再出血 对于需要外科紧急处理的大出血病人,指南建议:应尽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ICU,辽宁沈阳 110001 通讯作者:马晓春,E-mail:xcma2972@
创伤早期的凝血病主要以纤溶为主导,因此对于进行 性出血或有显著出血风险的病人应尽早抗纤溶治疗。指 南推荐创伤后 3 h 内给予氨甲环酸,负荷剂量 1 g,10 min 输 注,接下来 8 h 给予 1 g 持续静滴(分级 1A)。有研究提示, 首剂氨甲环酸应在运送医院的途中给予(分级 2C)。 4.2 输注血制品 4.2.1 红细胞 对于创伤大失血病人不宜过量输注红细胞 悬液,指南推荐血红蛋白达到的目标值为 70~90 g/L(分级 1C)。应特别指出,对于合并 TBI 的病人也无需按过去的临 床习惯将血红蛋白提高到 100 g/L。最近有研究表明 TBI 病 人过量输血可能增加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Fluckiger 等[7] 回顾性研究证明,将 Hct 提高至 28%以上并未改善 TBI 病人 预后。因此,对于严重 TBI 病人的输血管理应与其他创伤 病人相同。 4.2.2 血浆 创伤性凝血病主要是由于大量失血及液体复 苏导致的凝血因子丢失与稀释。酸中毒会影响凝血因子 Ⅶ的活性,低体温也会导致凝血因子,特别是Ⅴ因子的活 性明显降低。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 70%机体所需的凝血因 子。故对于大量失血的病人应早期给予新鲜冰冻血浆或 灭活血浆(分级 1B)。但应注意,应用新鲜冰冻血浆也存在 一定风险,包括增加循环负荷,A、B、O 血型不兼容,传播感

课7:血栓弹力图相关指南推荐

课7:血栓弹力图相关指南推荐
血栓弹力图指南推荐
多个国内外指南在凝血监测、血制品管理等 多个领域强力推荐
应用领域 发表时间 2003年 2006年 指南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 (BCSH)血小板输注指南 [1] 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输血指 南 [2] 应用建议 CPB患者中避免程式化或预防性使用血小板输注。术中监测 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弹力图,并根据工作步骤纠正异常。 术中、术后失血和输血的管理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APTT),还包括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血栓弹力图、 D-二聚体和凝血酶时间。 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PT、APTT、INR 以及血小板功 能评估、血栓弹性图(TEG)、纤维蛋白原水平等以指导输 血。 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 PT、 APTT、INR、D-二聚 体,血栓弹力描记图( TEG )等 TEG用于指导术后输血研究证实采用血栓弹力图输血策略, 可以减少血制品的使用
2.凝血 监测
2013年
3.围手 术期出 血管理
2013年
欧洲麻醉学会(ESA)“围手 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13-14]
多个国内外指南强力推荐TEG在凝血监测、血制 品管理、个体化抗血小板等多个领域应用
应用领域 发表时间 指南 应用建议
4.医疗 负担
2013年
在外伤、心脏手术和肝移植中,采取输血与凝血管理(基于血 欧洲麻醉学会(ESA)“围 栓弹力图)能够减少输血相关费用(B)。 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在血栓弹力图指导下,应用纤维蛋白原和(或)PCC靶向治疗 [13-14] 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增加无关(C)。
应用领域
发表时间
指南
应用建议 诊断和监测失血程度 监测创伤后凝血病的常规指标包括INR 、APT T 、纤维蛋白 原和血小板计数。不应单独以INR 和APTT 来指导止血治疗。 (1C ) 推荐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凝血病的特征和指导止血治疗。 (2C) 出血和凝血病处理 如果出血明显且血栓弹力图表现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或 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1.5 一2.0 g/L, 应输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 (1C ) 如果有可能, 应根据血栓弹力图指导抗纤溶治疗。一旦出血得 到有效控制, 应停止使用抗纤溶药物。(2C) 监测凝血功能 监测创伤后凝血病的常规指标包括PT、APT T 、纤维蛋白原和 血小板计数。(1C ) 推荐应用血液粘弹性检测方法(血栓弹力图) 评估凝血病的特征和指导止血治疗。(1C) PT、APTT只能检测凝血初级阶段,反映4%凝血酶的产生,因 此常规检测正常而凝血功能可能异常 与常规检测相比,血栓弹力图检测时间缩短30-60分钟;快速 TEG检测时间进一步缩短 血栓弹力图能够检测凝血酶抑制剂的影响,预测大输血和血栓 事件 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节省血制品的使用 出血和凝血病处理 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表现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缺乏或血浆纤维 蛋白原低于1.5 一2.0 g/L, 应输注纤维蛋白原或冷沉淀。(1C )

2013年欧洲卒中组织关于颅内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管理指南(第一部分)

2013年欧洲卒中组织关于颅内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管理指南(第一部分)

2013年欧洲卒中组织关于颅内动脉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管理指南(第一部分)姜睿璇;张娟;边立衡【摘要】背景伴或不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的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疾病:其总发病率为每年9/100000,在某些国家甚至可达每年20/100000。

保守治疗第1个月的死亡率为50%~60%。

第一次出血后6个月内,约1/3未经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由于再出血死亡。

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血管痉挛、脑积水、迟发性脑缺血和其他并发症。

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伴或不伴动脉瘤的SAH以及未破裂动脉瘤提供管理的全面建议。

方法通过Medline和Embase广泛检索1960-2011年的相关文献。

编写组成员通过会面及电话会议讨论推荐内容。

检索结果根据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European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EFNS)的标准来分级。

欧洲卒中组织指南委员会成员复审了本指南。

结果指南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SAH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信息,对已破裂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推荐。

已明确几项影响动脉瘤生长和破裂风险的危险因素。

本指南提供了关于诊断、监护和一般管理(血压、血糖、体温、预防血栓形成、抗癫痫及激素使用)的相关推荐。

治疗应考虑手术时机、动脉瘤夹闭术和栓塞术。

也对并发症包括脑积水、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等做了阐述。

增加了关于非动脉瘤性SAH及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推荐。

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易继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这类患者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及时提供高质量的诊治。

指南提供了实用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治破裂或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建议。

应用这些措施可以改善SAH患者的预后。

【期刊名称】《中国卒中杂志》【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8页(P508-515)【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原发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指南【作者】姜睿璇;张娟;边立衡【作者单位】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10005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1 概论1.1 引言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每年接近9/100 000,6个月内死亡率约为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SA发布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手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

欧洲麻醉学会(ESA)近期发布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相关内容发表在2013年6月出版的《欧洲麻醉学杂志》(EurAnaesthesiol)上。

过去20年间,关于围术期输血策略的研究证据显著增加。

这些证据不仅反映了输血医学的复杂性,也体现了输血替代方法的发展,以及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围术期输血实践的巨大进步。

因此,迫切需要更新输血指南,以使医务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利用研究证据。

ESA指南工作组通过3种方法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

① 2010年12月,ESA指南工作组采用“麻醉”、“手术”、“出血”等术语对MEDLINE和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检索。

② 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针对需要较多数据的研究领域,对MEDLINE和Embase进行了更详细的检索。

③对麻醉干预的系统综述进行了更广泛的检索。

共纳入2 686篇文献。

采用评估、进展和评价分级系统(GRADE)制定了“围术期严重出血管理指南”。

该指南旨在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建议,指导临床医师采用安全、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最大限度减少围术期严重出血及保存血液。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了解患者情况和实验室检查,鉴别围术期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采取策略,纠正术前贫血及微循环和大循环(macrocirculation)失衡,优化患者对出血的耐受程度;采取恰当的促凝干预策略,以减少出血量,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医疗费用。

该指南主要就以下方面提出了建议:凝血状况评估该指南建议,在进行手术或有创操作之前,使用结构化的患者访视法或问卷法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1C)。

该指南建议,对于择期手术,与进行常规凝血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相比,通过标准化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出血史和用药史更可取(1C)。

该指南建议,将输血原则与预定义的干预指征相结合,以此来指导术中出血的止血干预(1B)。

该指南建议,根据床旁(point-of-care, POC)凝血监测分析,将输血原则与预定义的干预指征相结合,以此来指导术中出血的止血干预(1C)。

血小板功能评估该指南建议,术前仅对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2C)。

该指南建议,根据术前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来辨别因治疗和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的血小板功能减退(2C)。

术前纠正贫血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建议在手术前4~8周评估患者有无贫血(1C)。

如患者存在贫血,建议明确导致贫血的原因(缺铁、肾脏疾病或炎症)(1C)。

该指南建议,通过补铁(口服或静脉注射)来治疗缺铁(1B)。

如果排除了缺铁这一因素,建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治疗贫血(2A)。

如果进行了自体血回输,建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以避免术前贫血和总体输血率增加(2B)。

优化大循环该指南建议,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积极、及时地维持心脏前负荷稳定,这对患者有益(1B)。

该指南建议,应避免高血容量,随着术中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肺间质液体超出了其稳态水平,液体量也超出了维持理想心脏前负荷的水平(1B)。

发生严重出血时,该指南反对以中心静脉压、肺动脉闭塞压作为唯一变量来指导液体治疗和优化心脏前负荷。

相反,应该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应性和无创测量心排血量(1B)。

该指南建议,根据治疗方案,及时输注等渗晶体液补充丢失的细胞外液(2C)。

与输注晶体液相比,输注等渗胶体液(如人血白蛋白和羟乙基淀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较少引起组织水肿(C)。

该指南建议,输出晶体液时,使用平衡盐溶液,并将其作为等渗溶液准备的基本液体(2C)。

输血指征出现活动性出血时,建议目标血红蛋白水平为70~90 g/L(1C)。

氧分数对于出现出血的患者,建议在避免高氧血症的同时,吸入氧分数应该足够高,以预防动脉低氧血症的发生[动脉血氧分压(PaO2)>26.7 kPa(200 mm Hg)](1C)。

组织灌注监测出现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乳酸水平以及有无碱不足,以监测组织灌注、组织氧合及出血的动态变化。

还可以通过测量心排血量、血容量状况(每博输出量变化、脉压变化)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来达到上述目的(1C)。

不稳定血液制品的输注建议所有国家使用国家血液预警系统(haemoviligance quality systems)(1C)。

建议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这有利于减少异体血输注风险(1A)。

建议采用光化学灭活法,即使用amotosalen+紫外线(UVA)光灭活血小板中的病原体(1C)。

建议输入不稳定血液成分时,应滤除白细胞(1B)。

建议输血服务应按标准化操作程序对患者进行鉴定,同时,也应培训工作人员早期识别并迅速处理输血反应的能力(1C)。

建议经产妇所捐血不能被用来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和血小板悬液,以减少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的发生(1C)。

建议所有来自一级亲属或二级亲属的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都应被照射消毒,即使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活性也应如此,同时,对处于危险中的患者,所有输注的红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都应被照射消毒(1C)。

对于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建议输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1A)。

血液回输对于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建议常规采用自体血回输,这有利于血液的保存(1A)。

对于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反对术中常规使用血浆分离术制备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来保存血液(1A)。

在大型骨科手术中,建议采用自体血回输,因为这可以减少异体血的输注风险(1A)。

在肠道手术中,若初始腹部内容物排出、进行细胞洗涤(cell washing),使用广谱抗生素,建议手术中不将自体血回输列为禁忌(1C)。

储存损伤(storage lesions)建议血液服务组输注超过42天的红细胞应该采用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out),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红细胞的浪费(1C)。

凝血管理如果出现大出血及可疑纤维蛋白原水平或功能降低,建议使用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治疗(1C)。

出现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5~2.0 g/L或功能性纤维蛋白原不足指征[血栓弹力计(ROTEM)/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时,都可以进行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1C)。

建议初次输注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剂量为25~50 mg/kg( 2C)。

对于出血及低纤维蛋白血症的治疗,在无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时,可采用冷沉淀物(2C)。

如果使用了足够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之后,仍然有进行性或弥漫性出血,凝血功能(clot strength)依然低,这很可能是凝血因子FⅩⅢ活性显著降低所致。

如果凝血因子FⅩⅢ显著缺乏(如活性<60%),建议使用凝血因子FⅩⅢ浓缩物(30 IU/kg)(2C)。

对于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在采取其他凝血管理措施处理围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PC)和维生素K(1B)。

对于未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若出现出血倾向增加和凝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建议使用PPC(20~30 IU/kg)。

仅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INR/PT)延长不能作为应用PCC的适应证,对高危患者尤为如此(2C)。

当采用常规、手术和介入性放射疗法止血无效时,或(和)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失败时,建议考虑在适应证之外应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2C)。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和氨甲环酸建议考虑应用氨甲环酸(20~25 mg/kg)(1A)。

建议在特殊情况下[获得性获得性冯维勒布兰德综合征(acquired von Willebrand syndrome)]可使用去氨加压素(DDAVP)。

尚无有力的证据证明,DDAVP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未合并先天性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围术期出血,或围术期异体血输注(2B)。

校正混杂因素建议围术期维持正常体温,这可以减少出血量和输血需求(1B)。

对于合并低温的凝血病患者,可以使用rFⅦa进行治疗(2C)。

如果单纯纠正pH不能即刻纠正酸中毒诱导的凝血病,建议继续纠正pH以治疗酸中毒诱导的凝血病(1C)。

建议在纠正pH的同时,仅考虑应用rFⅦa(1C)。

在进行大量输血时,如果Ca2+浓度过低,建议输注钙剂,以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0.9 mmol/L)(2B)。

减少出血的紧急放射学/手术干预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内窥镜治疗失败后,该指南认为血管内栓塞为开放性手术干预的一个安全替代方法(2C)。

对于血管造影示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建议将超选择性栓塞作为首选治疗(2C)。

对于出现胰腺炎合并动脉并发症的患者,建议将栓塞作为一线治疗方案(2C)。

医疗费用出血和输注异体血可独立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死亡率、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B)。

赖氨酸类似物(氨甲环酸和ξ-氨基乙酸;EACA)均可减少围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需求,这在一些大型手术和外伤中极具成本效益(A)。

建议将rFⅦa的应用限制在其已被批准的适应证之内,因为在其适应证之外应用rFⅦa 减少患者输血需求和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性未得到证明,并且其还可增加动脉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其费用也较高(1A)。

自体血回输具成本效益(A)。

程序化输血方案(fomula-driven transfusion protocol)的成本效益尚未被研究。

在外伤、心脏手术和肝移植中,采取输血与凝血管理(基于ROTEM/TEG)能够减少输血相关费用(B)。

在外伤、心脏手术和肝移植中,采用凝血因子浓缩物[纤维蛋白原和(或)PCC]目标导向治疗可能会减少输血相关费用(B)。

血栓栓塞事件与住院率和住院后费用增加相关(B)。

在ROTEM/TEG指导下,应用纤维蛋白原和(或)PCC靶向治疗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增加无关(C)。

各临床领域的用药规则心血管手术戒断阿司匹林治疗会增加血栓形成发生风险;持续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A)。

戒断氯吡格雷治疗会增加血栓形成发生危险;持续使用氯吡格雷会增加出血的风险(A)。

该指南建议,在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之前8~12 h给予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剂量。

这种干预不会增加围术期出血的风险(1B)。

在行GABG手术前,建议考虑应用氨甲环酸或EACA(1A)。

对于纤维蛋白原水平<3.8 g/L的患者,建议术前预防性输注2 g纤维蛋白原浓缩物,这可能会减少行择期CABG手术后的出血(2C)。

在行心脏手术前,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可有效、快速逆转口服抗凝药的效应(A)。

行高危、中危和低危手术时,术前考虑给予氨甲环酸或EACA,以减少围术期出血(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