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PPT课件

–2、病理:
• (1)伤后瘀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引起肝
脏功能紊乱:肝气郁结→气滞;肝郁化火→ 血热;
肝胆湿热→关节炎。 • (2)筋伤日久,耗伤肝血,导致肝血不足,肝阴亏 损: 筋腱失去滋养→肢体拘挛、麻木、活动不利;筋 伤愈合缓慢,陈伤反复发作。
(二)损伤与肾的关系
–1、生理: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藏精,精生髓,
2、气闭:突然发生的外伤造成气血紊乱,气为血壅,闭
塞不通。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临床表现:伤后出现一时性的昏厥、窒息,或不省人事, 或昏睡困顿。
3、气虚:伤后全身和局部气的功能不足或衰退。

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严重损伤后期、体质虚弱和 老年患者等均可见到。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语声低弱,动则气短,肢体萎 软,脉虚无力。
(五)经络学说
生理功能:
A、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 B、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C、护卫机体,防御病邪(皮部) 诊断: A、经络体表 B、腧穴体表 病症(何经)部位、体征 治疗: A、针灸循经取穴 如:委中穴治腰痛 B、皮部治病 、梅花针 C、阿是穴、局注
谢谢
.
二、皮肉筋骨学说
–(一)生理: • “肉为墙”,皮肉是人体的外壁,可以保护人体、 免受外邪的侵犯。 • “骨为干”,骨胳具有支撑人体、承受重量、传递 力量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 “筋为刚”,“束骨而利关节”,筋的作用是连接
骨胳、活动关节。
–(二)病理:
• 1、伤皮肉: –皮肉破损,出血感染。 • 2、伤筋: –(1)筋未断(筋急、筋挛、筋萎、)。
髓生骨,骨胳的生长、发育和负重功能有赖于
肾脏精气的供养和推动。肾的精气旺盛,骨的

中医伤科学 ppt课件

中医伤科学  ppt课件
可互伤 肝、肾、脾、肺等脏腑内伤
课件
34
气血津液病机(重点)
一、气血、津液生理
气血生于脏腑,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周流 不息,充养四肢百骸,是人体生理活动的基 本物质。
二、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损伤后,由于气血运行紊乱,导致一系列病 证:
(一)伤气:由于负重用力过度,或举重呼吸 失调,或跌仆闪挫,击撞胸部所引起的气机 运行失常。
第一章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课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历史时期主要代表医家的代表著 作及其对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贡献
了解损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
课件
2
发展简史 概述
*定义——中医骨伤科学一门防治骨、关 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历史曾用名:疡医(折疡、金疡):接 骨、正体、正骨。
人的躯体——外在的皮肉、筋骨
可伴有:血虚筋挛,皮肤干燥,头发枯 焦,或关节失养而僵硬,活动不利。
严重失血时: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烦 躁不安或因失血过多,气越于外而耗散,气 随血脱而出现昏厥。
课件
38
3、血热:损伤后积瘀化热、肝火炽盛或 血分有热均可引起血热。
症候特点:症见发热,口渴、心 烦、舌红绛、脉数等。甚者可出现高 热昏迷;积瘀化热,邪毒感染,可致 局部血肉腐败,酝酿液化成脓。若血 热妄行,则可见出血不止。
课件
25
损伤的分类:
2、按损伤发生的过程和外力作用的性 质可分为: 急性损伤:突然而来的暴力所引起的损 伤(起病病因时间明确)。 慢性劳损:经年累月反复重复某一个动 作和体位不当引起的损伤(起病病因可 明或不明,时间不明确)。
课件
26
损伤的分类:
3、按受伤的时间可分为: 新伤: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病证并立即(相对 而言)就诊; 旧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 些因素而复发。

(医学课件)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医学课件)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14
两种气相互结合而形成“真气”成为人体 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 基本的力量,血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变 化而成,有营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作用,气 为血之帅,血随之而与运行,血为气之守,气 得之而静谧。
15
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一)伤气 (1)气滞 (2)气闭 (3)气虚 (4)气脱
(二)伤血 (1)血瘀 (2)血虚 (3)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即肾的先天之精与水谷后天之精,津液是人体内 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主要是指体液而言,清而 稀薄者称为津,浊而浓稠者称为液,两者可互相 转化,有充盈空窍,滑利关节,润泽皮肤、肌肉、 筋膜、软骨,濡养脑髓和骨髓,即填精补髓等生 理功能。
12
损伤与皮肉筋骨的关系
(1)伤皮肉 (2)伤筋 (3)伤骨
13
气血精津病机
气血的生理功能: 气血运行全身,周流不息,外而充养皮肉
筋骨,内而灌溉五脏六腑,气血与人体的一切 生理活动和各种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气一方面 来源于与生俱来的肾之精气,另一方面来源于 从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气, 前者为先天之气,后者乃后天之气。
LOGO
中医骨伤科基础知识学习
损伤的分类
1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 引起的皮肤、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 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反应,在《礼记.月令孟 秋》则进一步将损伤分为伤(皮伤)、创(肉 创)、折(骨折)、断(骨肉皆断离)四类。
2
损伤的分类
(1)按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损伤,临床可分为骨折、 脱位与伤筋,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 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各种损伤内 证。
11
皮肉筋骨病机

中医伤科学 ppt课件.ppt

中医伤科学 ppt课件.ppt

整复手法
• 4、屈伸收展法 用于 多轴性关节。 如踝关 节骨折,先在拔伸牵 引下配合推移按捺手 法使骨折块基本复位, 对断端间残留小的移 位,通过屈伸活动躁 关节数次,利用距骨 外形磨塑作用,将残 留移位纠正(图1-51)。
整复手法
• 5、成角折顶法 由 于骨折部肌肉丰厚, 断端重迭移位较多, 横断或骨折线不整 齐的锯齿形骨干骨 折,用一般的牵引 力量极难拉开其重 迭移,
理创口,使变为闭合骨折 • 2一般处理:有效抗生素,注射TAT,清创。 • 3伤口处理:6~8小时完全清创,超过8小
时视情况处理 • 4骨折和血管神经的处理重要血管缝合神经
二期处理
二开放感染骨折的处理
㈠治疗原则 1辨脓提脓 2祛腐生肌 3内外兼治
㈡治疗方法 1一般处理 2大面积感染坏死创面的治疗 3并发症的处理
(四)骨折的药物治疗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五脏六腑四 肢筋骨,皆通过经络贯通气血濡养。“肢 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 脏腑由之不和。” 因此,中医学治疗骨折 时除重视整复固定和各期功能锻炼外,同 时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以辨证施治为基础, 运用中药内外治疗,以促进肿胀消退,软 组织修复,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分内治 和外治法。
十、骨折的治疗
• 早期正确复位:争取伤后1~4小时复位 • 局部外固定:只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固定法 • 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提高骨折组织修复
能力 保证骨基质的形成和钙化 防止关节 粘连 促进骨组织的形生成 • 内外辨证用药:内服药 外用药
(三)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功能锻炼的分类 ㈠徒手锻炼 局部锻炼 全身锻炼 ㈡器械锻炼
二功能锻炼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定痛 促进骨折愈合 濡 养筋絡、滑利关节 防止肌肉萎缩 避免 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 扶正祛邪、促进功 能功能恢复

中医骨伤科学培训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培训课件

• 外因:“外损”泛指导致伤患发生的各种外在因素,包括外力作用,六淫邪气、饮食饥饱、虎狼 毒虫、疲极精力、金疤踒折等。在伤科疾病中,外因在疾病发生上起主导作用。
• 一、外因
• (一)外来暴力
• 凡跌仆闪挫、坠堕撞击、负重挤压、扭捩牵拉、金创火器、过度活动等原因引起的伤病,都与外 力作用有关,造成损伤的外力,一般可分为四类:
4、骨伤科兴盛
明清时代(公元1368年—1840年—1911年)中国古代骨伤科进入全盛时期。
5、骨伤科创新
中西医结合
先进西医诊疗技术、电子显微镜、活检、X、CT、核磁共振
专科学校
各类造影技术、关节镜、自体移植、异体移植、抗菌、输血、内固定
专科研究机关
1953年成立上海伤科研究院、洛阳正骨学院、成都体院骨伤科、1960创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上,篇不能作总为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
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第一章 发展简史
• 一、中医骨伤科学的慨念
• 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等组织伤病的科学(防治人体损伤的 学科)。
• 二、结合体育系卫生方向(体卫)的学生应掌握本学科的知识情况:

第二章 病因病理

第一节 病因
• 病因指创伤发生的原因。伤病同其它疾病一样,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 伤病的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机体本身的特性)和外因(损害机体的外界因素),它们是引起伤
病发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 内因:“正气”是指机体各脏腑组织的身理机能、防御能力和精神因素;
• ③各部骨折的性别、年龄分布:
• 骨折:95.7% 脱位:3.48% 韧带损伤:0.813% 男性:68.6%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中医骨伤科学课件

望诊
望神色 望姿态 望局 部
肿胀、痕血斑 望局部有无肌肉萎缩或痉挛 望有无畸形 望创口 望肢体功能 望舌象
望舌象
舌质
正常情况下,舌质为淡红色。
1、舌淡白 气血虚弱,或阳气不足而兼有 寒象。 2、舌红、绛 主热,多见于里热实证、感 染发热和创伤;也可见于阴虚。 3、舌青紫 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聚。
(3)黄苔一般主热症、主里症、如创伤感染,瘀血化热时多见。 邪热侵扰脏腑,导致白苔转黄,尤其是脾胃有热;薄黄而 干,为热邪伤津;黄腻为湿热;老黄为实热积聚;淡黄润 表示湿重热轻;黄白相兼表示由寒化热,由表人里。
问诊
一、询问一般情况 1.主诉 2.问受伤的原因 3.问伤势 4.问受伤的时间 5.问跌仆、闪挫、扭捩、堕坠以及询问暴力的性 质、方向、情绪 6.问损伤的部位和各种症状,包括创口情况 7.问全身情况

1、疼痛;2、肿胀青紫3、功能障碍
• (二)特殊症状体征

1、畸形2、骨擦音3、异常活动4、关节与
空虚5、弹性固定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体征
• 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称为骨 病。
• (一)全身症状体征

如骨痈疽发病时可见寒战高热、汗出、
烦躁不安等症状;骨痨发病时表现出骨蒸
潮热盗汗等阴虚火旺的症状;再如恶性肿
•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体征 • 第二节 骨病的症状体征 • 第三节 四诊 • 第四节 骨与关节检查方法 • 第五节 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损伤的症状体征
• 一、全身情况
• 严重损失之后,由于气滞血瘀,或瘀血停聚积瘀 化热,或因血容量减少等原因导致全身症状的出
现。
• 二、局部症状体征
• (一)一般症状体征
舌苔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篇一: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目的与要求1、了解损伤的分类及意义2、熟悉损伤的病因(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掌握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4、了解损伤与五脏的关系5、了解损伤与津液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2、损伤中肝肾与筋骨的关系3、损伤中气血病理变化讲课形式面授结合自学第一节损伤的分类损伤定义: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对疾病(症候群)进行分类是进入临床思维的第一步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下列分类方法。

1、按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可根据受伤的具体部位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急性损伤是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而使外力长期累积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症。

3.按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时间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可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皮肉为人之外壁,皮肤完整,则伤处不致污染,外邪不易浸入。

皮肤破损,外邪可以从伤口侵入,容易发生感染。

5.按受伤程度分类:按受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伤与重伤。

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的部位及其面积的大小、深度等。

6.按受伤职业特点分类: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可分为生活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交通损伤和运动损伤等。

运动员及舞蹈、杂技、武打演员容易发生各种运动损伤,经常卧床颈部过度屈曲看书或电视者、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容易患颈椎病。

《中医伤科》PPT课件

《中医伤科》PPT课件

精品医学
29
张力性水泡
精品医学
30
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 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
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位, 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 方肩畸形、餐叉畸形等
精品医学
31
方肩畸形
精品医学
32
餐叉畸形
精品医学
33
骨擦音
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 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通过手 触摸可感觉到。为避免给患者带异常活动
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 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非正常活

精品医学
35
关节盂空虚
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致使关节 盂空虚,关节头处于异常位置,是 脱位的体征
精品医学
36
弹性固定
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 使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 该关节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 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 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42
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
如脊柱结核后期的后凸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的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圆背畸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脊柱侧凸畸形
精品医学
43
后凸畸形
精品医学
44
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
精品医学
45
肌肉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肌肉萎缩
精品医学
46
筋肉挛缩
如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呈爪形手 掌腱膜挛缩症发生屈指挛缩畸形 髂胫束挛缩症呈屈髋、外展、外旋挛缩畸形等
精品医学
39
全身症状体征
痹症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 身症状
痿证多表现为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肢体 痿软无力、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等症状

中医伤科学精编ppt

中医伤科学精编ppt
Company Logo
6.屈肢加垫止血法
用于肘窝、腋窝、腘窝、腹股沟 等出血。
在该处加纱块棉垫将肢体固定于
内收或屈曲位。
Company Logo
(三)包

作用: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减少污染、 固定骨折、减轻疼痛、有利于搬运转送 注意:清除伤口表面的异物,包扎的松 紧度。对大血管附近的骨折不要轻易移 动,以免再次出血。
《中医伤科学》精编
Company
LOGO
第三章 创 伤 急 救
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骨伤科教研室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急 救 技 术

的:
维持伤员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 防止伤口感染。
急救原则: 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
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
创伤急救步骤:
止血;包扎;固定;正确搬运转送。
Company Logo
3.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静脉及大多数动脉 血。用无菌敷料、纱布压垫、绷带或 三角巾加压包扎。 注意:松紧度,包扎时先抬高患肢, 包扎范围要超过伤口2-3横指,从肢 体远端向近心端包扎。
Company Logo
4.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纱块1-2层覆盖伤口;
手术治疗:
需要在4-6小时内手术治疗。
Company Logo
手 术 治 疗
治疗原则 血管结扎术适应症和方法 部分损伤修复术 裂口修复术 端端吻合术 血管移植术
Company Logo
术 后 处 理
密切观察全身情况 固定 体位 注意患肢血循环 预防感染 继发性大出血 使用抗凝药物:根据情况再酌情使用抗凝药 (低分子右旋糖酐) 中医治疗: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处理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

中医伤科学-分类和病因病机课件篇一: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第二章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目的与要求1、了解损伤的分类及意义2、熟悉损伤的病因(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掌握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4、了解损伤与五脏的关系5、了解损伤与津液的关系重点与难点1、外力因素的致病特点2、损伤中肝肾与筋骨的关系3、损伤中气血病理变化讲课形式面授结合自学第一节损伤的分类损伤定义: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对疾病(症候群)进行分类是进入临床思维的第一步按损伤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有下列分类方法。

1、按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可根据受伤的具体部位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内伤是指脏腑损伤及损伤所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功能紊乱。

2、按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急性损伤是指由于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慢性劳损是指由于劳逸失度或体位不正确而使外力长期累积作用于人体所致的病症。

3.按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受伤部位破损的时间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可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皮肉为人之外壁,皮肤完整,则伤处不致污染,外邪不易浸入。

皮肤破损,外邪可以从伤口侵入,容易发生感染。

5.按受伤程度分类:按受伤的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伤与重伤。

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的部位及其面积的大小、深度等。

6.按受伤职业特点分类: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根据致伤因素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生物损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Ⅶ、面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分布于面部 圾情肌、颈阔肌、镫骨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舌骨肌司运动;舌前2/3味觉、软腭 部位味觉;控制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 、腭、鼻腔粘膜腺体的副交感节前神纤维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9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颅神经
❖ Ⅷ、听神经: 耳蜗神经—传导听觉。
前庭神经—传导位置觉。 ❖ Ⅸ、舌咽神经:混合神经;分布于咽部及
25
脑干损伤-诊断要点
❖ 昏迷:为原发昏迷 ❖ 去大脑强直:呈角弓反张状,四肢肌张
力高,过度伸直,颈项后伸
❖ 锥体束征:出现肢体偏瘫,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 阳性。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6
脑干损伤-诊断要点
❖ 瞳孔变化与眼球活动:
中脑损害—出现双瞳孔散大或大小 不等,或双瞳变化交替,时大时小,对 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或分离等。
,进行加重,周时伴有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3
颅内血肿-诊断要点
❖ 瞳孔变化:一侧(血肿侧)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迟钝到消失,最后双侧瞳孔散 大
❖ 颅内压增高:一般24小时达到高峰 ❖ 脑疝:小脑膜切迹疝、枕骨大孔疝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4
脑损伤-脑干损伤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额叶功能:与随意运动(肢体及面部)
、语言表达、情感、智能及精神活动,内脏活 动、共济运动有关。(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下 回后部)
顶叶功能:肢体感觉(中央后回),感
觉冲动的分析-综合能力(顶上小叶:实体、两
点辨别、立体觉) ,读、写、用等功能(顶下
小叶损伤后出现失中写医伤、科学失知识读讲座、失用等)
4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
13
脑震荡-治疗
❖ 留院观察,注意生命体征
❖ 卧床休息,一般静养1-2周,减少不良刺 激,少活动
❖ 不能进食者,予静脉营养
❖ 适当使用镇静剂
❖ 给与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谷维素、三 磷酸腺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
❖ 中医药治疗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4
脑损伤
❖ 亦称脑髓损伤 ❖ 多为暴力打击致脑组织器质性损
桥脑损伤—一侧或双侧瞳孔可极度 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双眼同向凝视等 。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7
脑干损伤-诊断要点
❖ 呼吸机能紊乱:延髓损伤时出现急发生呼
吸机能衰竭,呼吸深快—深慢—不规节— 停止。
❖ 循环机能紊乱:脉搏速弱或慢而弱、血压
低。
❖ 合并伤:丘脑下部损伤,体温调节障碍、
尿崩症、糖尿Leabharlann 、内分泌机能紊等。觉及咀嚼肌运动
眼神经: 分布眼球、眼睑、泪腺、结 膜、
部分鼻粘膜和鼻、额区
上颌神经:分布鼻外侧、上颌牙齿、牙龈、软
腭、硬腭粘膜、颊部皮肤和粘膜、上唇
下颌神经:分布下颌牙齿、牙龈、舌前2/3和
口底粘膜、颞及耳前部、下唇、面颊下部皮肤
和咀嚼肌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8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颅神经
❖ Ⅵ、外展神经:支配眼外直肌。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
❖头皮——皮 肤 皮下组织 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下层 颅骨骨膜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
❖ 颅骨——分为外板、板障、内板 按组成分为面颅和脑颅 又分为颅盖和颅底
❖ 颅底:颅前窝 颅中窝 颅后窝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3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
❖ 脑——大脑半球的脑叶: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8
鉴别诊断
❖ 脑震荡与脑挫裂伤—后者有神经系统阳性
体征,脑的定位体征,生命体征变化,脑 脊液为血性
❖ 颅内血肿与脑挫裂伤—脑挫裂伤定位症状
伤后即出现,而颅内血肿定位症状逐渐出 现,进行性加重。昏迷特点不同,颅内血 肿有中间清醒期
单瘫、偏瘫、抽搐、感觉障碍、
失语等。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0
脑挫裂伤-诊断要点
❖ 脑膜剌激征:
颈项强硬,Kerig征阳性 Brudzinski征阳性
❖ 脑脊液变化:为血性脑脊液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1
脑损伤-颅内血肿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22
颅内血肿-诊断要点
❖ 意识障碍:昏迷—苏醒—昏迷 ❖ 运动体征改变:伤后逐渐肢体偏瘫
舌后1/3粘膜司该区域感觉和味觉及咽部 小肌运动。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0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颅神经
❖ Ⅹ、迷走神经:为混合性神经;支配 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 Ⅺ、副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 肌运动。
❖ Ⅻ、舌下神经:支配舌肌的运动。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1
脑震荡
❖ 脑震荡—又称“脑气震荡”、 “脑海震荡”
伤 ❖ 包括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干
损伤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5
脑损伤-病因病机
❖ 病因: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
❖ 病机:暴力损伤时,当脑组织形成楔形 伤灶一部份病人脑组织完整、连续,常 将这种症状轻者列为脑挫伤;而一部份 病人脑组织分离裂开,失去整体连续, 甚至大块分离;症状较重,列为脑裂伤 。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 脑——大脑半球的脑叶:
颞叶:颞叶比较复杂,感觉性语言
、有记忆功能、听觉机能、学习视觉辨别 能力等。
枕叶:为视皮质所在地;有视觉认
识、视物再现的功能等。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5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
❖ 脑——大脑半球的脑叶:
小脑:调节肌肉协同运动和肌攻
力的机能,维持身体平衡功能。
脑干:觉醒、睡眠、运动、感觉
、内脏活动(呼吸、循环等)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6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颅神经
❖ Ⅰ、嗅神经:嗅 觉。 ❖ Ⅱ、视神经:视力、视野。 ❖ Ⅲ、动眼神经:支配眼肌的上直肌、下
直肌、内直肌、外斜肌及上睑提肌 ❖ Ⅳ、滑车神经:支配眼肌的上斜肌。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7
头部内伤 头部的解剖颅神经
❖ Ⅴ、三叉神经:包括眼、鼻腔、口腔的感
❖ 定义:指头部受到暴力伤害,大脑 功能发生一过性功能障碍而产生的 临床症候群。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2
脑震荡-诊断要点
❖ 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30分钟 ❖ 近事遗忘 ❖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呜目眩失眼注意
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体温、呼吸、
脉搏和血压,脑脊液检查均正常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6
脑损伤-病因病机
• 脑组织出血(血肿)、水肿,引 起颅内压增高
• 颅内压超过颅内动脉压力,脑的 血液循环濒临停止,导致中枢衰 竭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8
脑损伤-脑挫裂伤
中医伤科学知识讲座
19
脑挫裂伤-诊断要点
❖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 等方面的改变
❖ 神经系统的定位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