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产量及再利用率
建筑垃圾产量及再利用率

建筑垃圾产量及回收利用率
1、定义:
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回收利用率:施工现场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
2、《绿色施工导则》对建筑垃圾控制的要求:
4.2.5建筑垃圾控制
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对建筑垃圾处置的要求:
5.2.5 建筑垃圾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2 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
3 有毒有害废物分类应达到100%
4 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5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6 碎石及土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
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
针对我国当前建筑垃圾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现状,从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方法、资源化利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对策,并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分析及对策引言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各个行业的发展,而建筑行业的发展又牵动着社会的根基。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化规模在不断扩大,旧城区拆迁改造,新城区开发建设,房地产业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随之而来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可以说是堆积如山、污染环境。
如何合理而快速的处理这些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解决垃圾存放、环境压力及再生材料的生产等问题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首要问题。
本文将从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方法、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和对策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给,对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有效利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建筑垃圾的分类施工阶段的不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不同。
它主要包括施工阶段建筑垃圾、装修阶段建筑垃圾和拆除阶段建筑垃圾三个方面。
(一)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分为建筑期间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两大类。
建筑垃圾如砂浆、石子、石屑、混凝土块、黄砂、石灰、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废木料、包装材料等固体废弃物,大概占垃圾总体的百分之八十,这些废弃物大多数都具有回收价值,如果可以有效地处理利用,将会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形成客观的收益。
(二)建筑装修产生的垃圾建筑装修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主要为废弃砖块、木板、水泥块、灰尘、砂砾,还有拆卸下来的玻璃、金属门窗和栏杆,还有废弃的电线和电管,大量的纸皮、塑料等。
其中一部分为干垃圾,一部分为可回收垃圾,其中可回收垃圾可以集中运送回收,将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三)建筑拆除阶段产生的垃级建筑拆除阶段的垃圾与施工阶段产生的垃圾有一定的类似,例如砂浆、石块、混凝土块、黄砂、石灰、钢筋混凝土桩头等,如果将这些材料进行回收,资源化利用,将为我国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成分百分比(%)建筑施工垃圾旧建筑物拆除垃圾沥青0.15 1.59混凝土块18.4254.26碎石块23.8311.68渣土、泥浆30.5511.96瓷砖 5.02 6.35砂石 1.72 1.44碎玻璃0.560.20废金属料 4.34 3.41废塑料 1.130.61竹料、木材10.957.46其他有机物 3.05 1.29其他杂物0.270.12合计1001001引言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已超过1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1]。
这些建筑垃圾大多采用直接填埋或者露天堆放的方式,如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堆积的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虽然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体系,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效率依然较低[2]。
2城市建筑垃圾基础理论2.1城市建筑垃圾的定义CJJT 134—2019《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对建筑垃圾的定义为: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3]。
2.2城市建筑垃圾的分类城市建筑垃圾按来源可以分为五类,各类别的产生方式及内容如表1所示。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建筑施工垃圾和旧建筑物拆除垃圾,这两种类别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是不同成分的含量有所差异。
表2为建筑施工垃圾与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成成分比较,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建筑垃圾中,混凝土块、碎石块以及渣土这三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最大,所占的比例之和分别为72.80%和77.90%,其他组分含量则不大[4]。
2.3城市建筑垃圾的特点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持久危害性的特点。
①时间性。
已建成的建筑物在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以【作者简介】杨静(1988-),女,河南南阳人,助教,从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研究。
我国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对策研究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Municipal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in China杨静,刘燕丽(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36)YANG Jing,LIU Yan-li(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Pingdingshan 467036,China)【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多。
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情况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国内建筑业的发展,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施工工地的实地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主要阐述了南京市近几年建筑垃圾的来源、建筑施工面积与建筑垃圾产量的关系以及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环境、法律、技术、管理等层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切实可行的解决南京市建筑垃圾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方式调查建议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waste gener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not be ignored. Through site visits construction site in Nanjing, and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mainly on the Nanjing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construction area and construction waste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for reasonable suggestion, the problem from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legal,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model practicab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Nanjing.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Methods of investigationSurveyProposal0 引言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的推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带来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浅谈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

浅谈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围城的现象已经迫在眉睫,合理的解决方法不仅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为环境保护作出有力的贡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各国政策的制定,介绍了各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差异,最后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建议。
标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多,如今持续增加的建筑垃圾产量已达城市垃圾的30%~40%,对于建筑垃圾利用率低的问题,和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各国学者也都针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进行深入研究。
除此以外各国都颁布法律法规约束对建筑垃圾的排放,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有力保障。
1 建筑垃圾的定义与分类传统建筑垃圾中包含废弃混凝土,旧砂浆,砖瓦,碎石,废塑料,黏土、木屑等由于建筑施工产出的固体废弃物。
此类材料存在诸多缺点导致再利用的可能性极低,也无法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但通过试验分析可知:合理的分类,筛选,整形,预处理能够实现二次利用,并且不同类型的建筑垃圾都有着不同领域的应用。
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部分细骨料替代天然砂掺入到水泥砂浆中,粗骨料则代替石子应用在混凝土中,这些措施不仅缓解了建筑垃圾带来的危害、改善了环境问题、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筑垃圾的利用率。
不同的国家对建筑垃圾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日本将拆迁的建筑物和废弃混凝土以及其他类似的固体废弃物统称为建筑垃圾。
对于木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等废材并不包括在“建筑废材”中。
美国对建筑垃圾定义为“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建造,扩建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我国则将混凝土废弃物,砖瓦、等建设、施工单位新建、拆除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都定义为建筑垃圾。
国外通过不同的定义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许多国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却远低于10%。
2 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国外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取得技术性突破,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都制定了相关规定为建筑垃圾处理提供政策上的帮助。
渣土类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地下空间开发、房屋建筑、市政及道路工程建设产生大量渣土,据统计我国工程渣土产量约20亿t/年,存量已达100多t,占建筑废弃物的60%。
工程渣土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渣土失稳垮塌等安全事故,如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滑坡事件。
因此,如何变废为宝,实现工程废弃渣土再利用,对贯彻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我国工程渣土的资源化利用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在所有建筑固废中渣土类废弃物的利用率最低。
对于建设规模较大的城市,大规模的工程渣土排放较大程度依赖于异地处置,以及低效初级利用,如低洼地填埋、基础回填、矿坑回填、围海造田等;缺乏规划和实施计划,高度不可控。
目前工程渣土资源化利用主要有烧结制砖、非烧结制砖、制陶和路基填料回用等几个方式,而多数资源化利用方式均要求掺入其他骨料和添加剂,原料的级配有一定要求,因此通过资源化利用方式处置大规模的普通弃土较为困难,造成利用率很低;同时渣土类废弃物运输与处理、再生建材产品生产以及应用的中间转运环节多,各个环节处于脱离状态,未能形成产业链,造成成本过高。
目前,道路基础、基槽回填等工程施工中还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或土方等回填材料。
肥槽回填常见的回填材料包括压实与非压实两大类。
压实材料有素土、灰土混合料;采用素土回填,受作业空间和填料本身性能的限制,密实度和后期强度均难以保障;灰土混合料的掺料多为石灰、水泥类;石灰对土体强度提高有限,进展缓慢,水稳性也较差;水泥成型的土体干缩性较大,体积稳定性差,且工程成本较高。
具有代表性的非压实回填材料有混凝土、气泡混合轻质土、流态粉煤灰等,但存在原材成本高、后期基础维修难度大的问题。
近几年来,通过在工程弃土中加入固化剂改善土体性能用作回填材料,但所用固化剂通用性较差,一种固化剂只能提高一两项材料的性能,无法适应耐久性、耐水性、抗冻融等多方面要求。
关于建筑垃圾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分析讨论

关于建筑垃圾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分析讨论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老旧建筑被拆解,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其中废旧混凝土所占比例最大。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具有很大的潜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需要技术和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支持。
为更好地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减少建筑垃圾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达到节能减排目的,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建筑垃圾的有效回收利用势在必行。
通过对建筑弃物回收利用模式、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品质控制以及混凝土废弃物产业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建筑垃圾系统化、产业化再利用模式,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垃圾处理随着我国建筑业高速发展,建筑垃圾产量也在不断飞增。
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不仅为施工进程、城市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为城市、自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资源浪费。
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将会成为不远的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根据我国当今建筑垃圾的状况,主要针对回收与再生利用两方面对建筑垃圾进行了分析讨论。
同时就我国在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再生利用的前景作出了分析。
一、建筑废弃物的危害及利用价值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土壤质量降低,造成地表沉降;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对水域造成污染;破坏市容,恶化城市环境卫生。
建筑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
但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可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可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也可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砖、瓦经清理可重复使用;废砖、瓦、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后,可作为再生骨料配制低标号再生骨料混凝土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工程垫层、非承重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循环利用1 前言定义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或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
来源建筑垃圾来源广泛,主要产生于工程建设的新建施工阶段、装饰装修阶段、改造阶段、拆除阶段。
其中,新建工程施工产生的垃圾量约占15%,工程拆除阶段的建筑垃圾量约占70%,装修阶段的建筑垃圾量约占10%。
构成我国建筑垃圾构成中,主要是混凝土、砖石渣土、陶瓷、木材、玻璃等废弃混合物[1]见图 1。
构成建筑垃圾最主要的组分是混凝土,占%。
这是由于现代建筑对结构稳定性要求非常高,致使大量钢筋混凝土结构替代了传统的砖混结构,混凝土的用量随之增加。
此外,砖石、玻璃、金属、瓦片和沥青也是构成建筑垃圾的主要组分。
建筑垃圾的成分多、复杂,且随着我国建筑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建筑垃圾成分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同时,加之建筑垃圾理化特性的不确定性,使其处理和再生利用的难度加大,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开展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国内建筑垃圾排放情况表1为2005年-2010年全图建筑垃圾产量统计情况。
由表1可知,建筑垃圾产生量在我国逐年稳步增长,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含渣土)占垃圾总量的 30%-40%。
图 2 为国内主要城市的年平均排放量,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建筑废弃物排放量呈现着迅猛增长趋势[1]。
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开发区的建设,数以万计的城郊村庄被夷为平地,宽敞整洁的道路纵横交错,清新亮丽的各类建筑拔地而起,于此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
这些垃圾数量庞大,多数为简单填埋处理,有些干脆不进行任何处理,堆积如山。
长期以来,我国在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置。
成为城市环境新的杀手。
城镇化后拆除村庄的建筑垃圾得不到及时理,严重影响到土地的复垦,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居民装潢后的建筑垃圾因为没有合适的去处往往混迹于生活垃圾中,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
建筑垃圾产量及再利用率

建筑垃圾产量及再利用率建筑垃圾产量及再利用率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拆除和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混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水泥、砖头、石头、钢筋、木材、沙子等。
这些垃圾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污染了环境,造成了很多不便与损失。
因此,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为了城市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建筑垃圾产生量的增多,与城市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
由于城市开发、房屋修建和旧建筑的拆除等原因,建筑垃圾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建设和拆迁速度也十分迅速,建筑垃圾的生产量和排放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很多。
根据部分调查显示,仅北京就每天产生着约8,000-10,000吨的建筑垃圾。
而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统计,全国建筑垃圾的年产量已高达4.5亿吨,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目前,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案以回填和填埋等成为主要方式,而这些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导致环境的污染。
为此,提高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是一个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举措。
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回收和利用的建筑垃圾可达到80%以上的比例。
但是,由于各地政策法规、市场体系和技术标准的不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率在我国还没有达到最优水平。
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变成普及化需要统一标准和技术进步。
需要政府采取鼓励政策,经济激励措施和相关技术支持等多种手段,推进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在各地应该建立相应的标准化检测试验体系,制定出全国通行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标准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法规,细化建筑垃圾再利用工艺流程与技术要求,在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的驱动下,不断促进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提高与完善,使其质量得到保障。
此外,社会的参与和行业的发展同样重要。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建筑垃圾回收市场,打破建筑垃圾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实现跨地区的建筑垃圾资源共享,形成全国甚至全球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市场。
(完整版)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对水循环系统的污染
4.4 恶化环境卫生,破坏城市形 象。
城市建筑垃圾 占用空间大,堆 放杂乱无章,与 城市整体形象 极不协调
而我国建筑废料一般是将其填埋地下。 一大部分露天堆放 还有一部分被焚烧
这些处理方法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特别是其中的聚硫、氯乙烯、三聚氰 胺、聚氨酯、聚炭酯制品、氟碳树脂、 各类纤维素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4.1.占用大量土地,严重破坏 土壤质量。
随着建筑垃圾 量的增加, 垃 圾堆放场的面 积也在逐渐扩 大,占用大量的 土地,造成土地 的浪费。
讲之前,问 大家一个问 题,谁看过 这个电影?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成员:tianhai
简要
1.建筑垃圾定义 2.建筑垃圾的分类 3.建筑垃圾的现状 4.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5.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的处理 6.未来对建筑垃圾的治理措施
1.建筑垃圾定义
指建设单位、施工单 位或个人在新建、改 建、扩建、铺设或拆 除、修缮、装修过程 中所产生的弃土、弃 料及其它废弃物。建 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 主要组成部分, 其产量 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 40%以上。
5.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的处理
全国再生利用率仅为5%左右, 而欧盟国家每年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超
过90%, 韩国、日本更达到97%以上。 美国的也在89%
合理利用建筑垃圾成功例子
5.1 美国的资源保护屋
美国一家房地产公司利 用建筑垃圾建造了一幢 330 m 2 的住宅: 墙壁 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碎木料加上 20% 的聚乙烯制成。 这种新型住宅荣获美国 的“住宅风格奖”, 被正 式命名为“资源保护 屋”。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各类建筑工地、旧房改造、拆迁等项目数量众多,给建筑垃圾处理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据初步统计,仅大型项目就有100个,而抢修、抢险、店铺装修等更是难以计数。
因此,下面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我区建筑垃圾处理进行汇报。
一、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随着我区的发展,建筑垃圾的数量也在空前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量约为180万方,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
目前,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方式主要有建筑房屋基坑回填、市政绿化用土、路基回填、排危回填等,用量约为50万方。
另有约100万方的建筑垃圾运往郊外龙头寺弃土场进行埋弃。
然而,部分建筑垃圾被施工单位违规倾倒约30万方,或是进行掩埋,不仅破坏环境美感,而且影响市容市貌、危害人类健康,造成土壤和地下水及大气污染。
因此,采取科学的手段处置和利用建筑垃已经刻不容缓。
二、建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1.规范处理建筑垃圾的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单位、道路开挖单位、运输单位、装修单位及从业人员尚未形成建筑垃圾规范化处置意识,少数施工单位人员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增加了执法管理难度。
2.对建筑垃圾的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对建筑垃圾的执法管理主要依靠执法队员不间断巡查来发现违法行为,往往是事后发现,导致整治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大。
3.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的程度化水平不高。
虽然有的地方采取分类垃圾箱,但利用程度不高。
绝大部分建筑垃圾仍然是混合收集,增大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4.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由于我区建筑垃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能力。
各种处理设备落后,导致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就直接运往弃土场简单填理的方式进行处理,既浪费资源,增加成本,又染环境。
5.施工管理、施工工艺技术的落后是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因。
采用落后的建筑材料,采用纯于工操作,必然造成材料的损坏和浪费。
国内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利用现状

qiyekejiyufazhan建筑垃圾可以是被拆除的混凝土结构、废弃混凝土、生产线上不合格的混凝土产品和破碎的路面和砖块、金属、玻璃、陶瓷、塑料、木头等。
多数发达国家的现行做法是把建筑垃圾当成一种资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为社会一大问题。
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和塑料因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成熟的回收产业链,对其资源化处理较为成熟,但是废弃的混凝土、砖块、陶瓷和玻璃因为经济价值和处理手段的问题,实现资源化处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伴随着天然资源的枯竭及处理技术的发展,国内对这类资源的处理也慢慢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本文主要就国内建筑垃圾的再生资源化利用情况做一些总结。
1我国建筑垃圾现状发达国家早已开始进行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二战后德国就已经开始对建筑垃圾进行再生利用,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立法推进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目前世界各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率情况见表1。
近年来,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生产总量为15.5亿~24亿t ,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建筑垃圾总量已达到200多亿t ,绝大部分被露天堆放或填埋。
2017年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为23.79亿t ,资源化利用达到1.19万t ,利用率仅为5%,到2020年建筑垃圾将26亿t 。
建筑垃圾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占总量的58%,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占36%,建筑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占6%。
2先进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情况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高,其经验与政策对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2019年,北京市积存建筑垃圾一共分布在571个点位,共计3695.76万t ,目前已将可资源化利用部分进行绿化覆盖,计划用3年的时间处置消化完毕,无法再资源利用的建筑垃圾则将进行填埋处理或堆山造景,城市中轴线和新机场道路沿线两侧的绿化将全部采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
国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应用情况及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前途分析

国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应用情况及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前途分析本文介绍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在国外的应用情况,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正在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且绝大部分的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
虽然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相对较小,但由于其产生量在大幅度增加,现也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
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无机材料.耐酸、耐碱、耐水性好,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同时也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颗粒大、透水性好、不冻涨、塑性小。
建筑垃圾的这些性质决定了其经过处理将会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可再次应用于工程建设,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面对砂石等自然资源日益短映,建筑垃圾日渐增加的严峻形势,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纷纷制定新政策、发展新技术,以促进再生骨料的生产及使用。
1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性能再生骨料是指将建筑垃圾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成为符合有关规定和质量标准的混凝土骨料再生骨料具有与天然石子接近的物理和力学性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配制低、强度中等的再生混凝土材料,可广泛用于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
研究表明,仅采用再生粗骨料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其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差无几。
同时国内有关的试验数据也表明,应用再生骨料的棍凝土具有拌和物流动性低.牯聚性、保水性好等特点,并且在同配合比的条件下,应用再生骨料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还有一定的增加。
此外,韩国一家再生骨料生产公司所生产的再生骨料和天然骨料的性能参数对比数据,也表明用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混凝土是可行的。
2 再生骨料在国外的应用情况2.1 发达国家逐步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开始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工作,到现在已召开了3次有关废弃混凝土再利用的专题国际会议。
再生混凝土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共同的研究课题,有些国家还采用了立法形式来保证此项研究和应用的开展。
浅谈中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现状及策略

浅谈中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现状及策略提纲:一、中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现状及问题二、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重要性三、中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策略四、推广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障碍和对策五、相关案例分析及启示一、中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现状及问题中国建筑材料的消耗量很大,并且很多材料都难以被自然界分解。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使得建筑业成为了垃圾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
因此,中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应该是必须关注的焦点。
首先,建筑垃圾产生量大。
据统计,我国建筑垃圾年产量超过20亿吨,其中仅有不到一半得到妥善处理,大量建筑垃圾流入河道、淤积道路等公共设施,造成了环境负担和浪费。
其次,现阶段建筑材料流通渠道比较单一。
大部分建筑材料通过建材市场、批发商直接流向建筑工地,没有形成完善的再利用机制。
最后,建筑垃圾分类缺失。
由于分类困难、投入成本大、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等原因,建筑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分类处理,很大一部分有价值的建筑材料被浪费。
二、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是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它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降低建筑垃圾的产生、排放与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紧张局面。
当然,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建筑生产中的原材料成本,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自身升级和转型。
另外,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还可以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包括节约用水、减少排放等,促进城市的生态建设。
三、中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的策略在推进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方面,国家和行业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
这些政策有助于推进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同时也为未来的行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1、政府层面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建筑垃圾分类的立法和规范,建立起建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同时加速推行“分类投放、异地处理”的模式。
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建筑材料再生利用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浅析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浅析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摘要:中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工作才刚刚开始。
促进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推广,加强条例的约束力和政策的鼓动是促进未来行业更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自然灾害产生的建筑垃圾、房屋拆除建筑垃圾、装饰装修建筑拉圾三个方面,发现在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建筑垃圾通常垃圾量大,有建筑面积至少产生了20亿吨建筑废渣。
建筑垃圾带来一系列危害,本文就如何对建筑垃圾实行再次利用进行分析。
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政革,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助力添彩。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次利用;危害;生态文明体制引言: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水平处在高速提升的阶段。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所《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所整理数据,每1万建筑的施工中,会生成建筑垃圾约500-600吨,而拆除1万的旧建筑时,将生成约7000-1.2万吨建筑垃圾。
中国科学院的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平均每年的建筑废物量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然而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远少于发达国家95%的资源化利用率。
根据数据统计,河南省每年会产生大约5000万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50%,居全国前列。
根据周口市渣土办统计数据,2021年1-11月建筑垃圾总产量428.10万吨,处置方式包括直接利用和再生利用,综合利用率76%。
一、建筑垃圾的概念简介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市政生产施工过程及拆除旧有建筑物、构筑物、市政设施过程中产生的渣土、瓦砾、砖渣、碎混凝土、砂灰、废旧钢筋(材)以及给排水管、废旧门窗、装饰碎料、包装材料等废弃物的总称.美国环保署对建筑垃圾的定义是:“建筑垃圾是在建筑物新建、扩建和拆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质”。
其成分以碳酸盐、硅酸盐等无机盐类为主,少量含有天然、合成的有机物,大多为固体废弃物。
二、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生活垃圾一样,建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同样具賄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建材回收的资源利用率

建材回收的资源利用率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建筑材料被使用和废弃。
然而,这些被视为废弃物的建材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资源价值。
提高建材回收的资源利用率,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建材回收的重要性建筑行业是资源消耗的大户,从水泥、钢材到木材、玻璃等,各种建材的需求量巨大。
在建筑的建造、翻新和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如果这些废弃物不加以妥善处理和回收利用,将会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例如,废弃的混凝土如果随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而钢材等金属材料的废弃,如果不回收,将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建材回收的重要性还体现在经济方面。
回收和再利用建材可以降低建筑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废旧建材的加工和改造,可以生产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再生产品,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建材回收行业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常见的可回收建材1、混凝土混凝土是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废弃的混凝土可以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制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新的混凝土制品或者作为道路基层材料。
2、钢材建筑中使用的钢材,如钢筋、钢梁等,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
回收的钢材可以经过熔炼等工艺,重新制成新的钢材产品。
3、木材废弃的木材可以经过加工处理,制成人造板材、木纤维板等产品,或者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4、玻璃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回收的玻璃可以经过熔化等处理,重新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5、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岩棉等保温材料,也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建材回收的技术和方法1、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破碎、筛分、磁选、风选等工艺。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将废旧建材进行初步的分类和处理,分离出不同的材料成分。
2、化学处理法对于一些难以通过物理方法处理的建材,如含有有害物质的涂料、胶粘剂等,可以采用化学处理法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垃圾产量及回收利用率
1、定义:
建筑垃圾:是指新建、改建、扩建、拆除、加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料。
回收利用率:施工现场可再利用的建筑垃圾占施工现场所有建筑垃圾的比重。
2、《绿色施工导则》对建筑垃圾控制的要求:
4.2.5建筑垃圾控制
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
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3、《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对建筑垃圾处置的要求:
建筑垃圾处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集中堆放
2 废电池、废墨盒等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应封闭回收,不应混放
3 有毒有害废物分类应达到100%
4 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应定期清运
5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30%
6 碎石及土方类等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