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寓意是什么

合集下载

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节习俗贴春联

春节习俗贴春联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国各地人民最为盛大、热闹的庆祝活动。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会展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贴春联。

贴春联,是春节习俗中的一种重要环节,每逢过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张贴一对对红纸写有对联的条幅,以表示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许。

春联一般由两句对偶的诗句组成,内容多半与福、寿、财等主题相关,寓意着吉祥、幸福和繁荣。

贴春联的习俗起源已久,在古代,人们相信贴春联可以驱邪避祸,保佑家庭平安、事业兴旺。

而如今,贴春联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美好愿望的表达。

贴春联通常是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的早晨进行的。

家家户户会提前准备好红纸、毛笔和墨汁,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动手写春联。

兴致勃勃的氛围中,父母和孩子们一同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祝福的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贴春联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是贴在门楣上,门楣是房屋正面入口上方的横木。

传统上,人们认为门楣是阳气的集中之地,贴上春联可以驱除凶邪,保佑家人平安吉祥。

而如今,除了门楣上,一些人还会选择贴在窗户上,或是家中其他显眼的位置,以增添节日的氛围和喜庆的气氛。

除了家庭贴春联,一些公共场所也会举办贴春联的活动,吸引着大批市民前来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亲近传统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机会,也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平台,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贴春联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往往忽略了家庭的重要,贴春联则成为了一个让家庭团聚、共同参与的活动。

通过贴春联,家庭成员可以共同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温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给了孩子们一个了解和熟悉传统文化的机会。

贴春联的传统习俗,既承载着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传承。

贴春联的活动,不仅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热情,更在细微之处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春节贴春联 寓意吉祥,驱邪保平安

春节贴春联 寓意吉祥,驱邪保平安

春节贴春联寓意吉祥,驱邪保平安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誉为中国的农历新年。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家庭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用来贴在门框、墙壁或窗户上,以表达新年的祝福和期望。

贴春联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寓意吉祥,驱邪保平安的重要方式。

春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起初是用来避邪的。

据史书记载,最早春联起源于东汉末年,当时有一种叫做"艾草符"的玩意,是把草草编织成符,贴在门上辟邪驱疫,希望全家平安健康。

后来,这种玩意发展成为如今的春联,既有避邪之意,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春联通常由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用红纸书写,对仗字数、平仄旋律、寓意等都有精确的要求。

多数春联都有两副,一副贴在门头、门槛上,称为门联;另一副贴在门楣上,称为对联。

门联和对联相互呼应,共同展示美好祝愿。

贴春联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春联的内容可以从传统的祝福话语出发,也可以展示家庭的特色和个性。

有些春联寄托着对健康、富裕和平安的期盼,例如:"福满门楣,寿比南山";有些春联强调家庭团聚和温馨,例如:"家和万事兴,团圆更幸福";还有一些春联以幽默机智的方式提醒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例如:"一年有余,岁岁平安"。

贴春联除了表达祝福之外,还有驱邪和保平安的作用。

根据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人们认为每个新的一年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疫病和邪灵,而春联的存在可以驱逐这些邪恶力量,保护家人远离疾病和灾祸。

因此,贴春联也是一种祈求平安和健康的仪式。

在贴春联的同时,还有一些迷信的小诀窍。

比如,贴春联时,必须用真红色的纸张,因红色被认为是最能驱邪辟恶的颜色;贴春联的字迹必须清晰端正,以保证祝福的传达和效力;春联要求悬挂整齐、平直,门楣上的对联的顺序应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依次贴;对联贴在门框上时,上对联下悬挂;对联贴在墙上时,左对联先贴。

春节贴春联的寓意意义

春节贴春联的寓意意义

春节贴春联的寓意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而贴春联则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一个传统活动。

贴春联不仅能够增添节日气氛,更重要的是,寓意深远,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首先,贴春联代表着对新年的祝福。

春联是一种文化传统,它不仅仅是字,更是渗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它代表着对整个家庭和每个家庭成员的祝福,是一种表示良好愿望的方式。

比如,“万象更新,岁岁平安”,“和睦相处,天下太平”,“欢聚一堂,福如东海”等等,都是寄托着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代表着一年里最美好的美好期望。

其次,贴春联体现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春节是中国维系最古老的传统和众多历史特色的节庆,贴春联则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每一个春联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既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敬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温。

在贴春联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仅关注活动本身,还能从春联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同时也向下一代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光辉,激发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外,贴春联也是表达对亲情友情的感恩。

春联的贴在家中的门框上,代表着家人的团聚,好友的相聚,以及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激。

春联的内容也常常涉及到家人朋友、祖辈、好友及生活环境的祝福,包括文化、教育、事业、健康、利益等各种方面的事物。

在这样的祝福和感恩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家人之间亲情和友情的暖意,更能让我们意识到家人间的团结和互助是维系家庭的基础。

最后,贴春联也是确立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纽带。

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中国过去千年岿然不动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

而贴春联正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展现方式,让年轻一代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在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进行反思,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节日传统则是传承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纽带,它奠定了一种文化传承的基础,对人们的灵魂塑造和精神成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而言之,贴春联作为中国古老而又有益的传统文化,承载了丰富的价值和寓意,不仅展现了对新年的祝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更体现了对亲情友情的感恩和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确立。

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

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

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春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或者房间里贴春联。

贴春联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对未来的期望。

除了传统的美学价值外,贴春联还有一些寓意和象征意义。

一、贴春联的寓意意义:1.祈求平安:人们将“福”字、“悦”字、“安”字等各种吉祥的词语写在春联上,把美好的祝愿和祈求贴在家门上,寓意着祈求平安和吉祥的人生。

由于春节期间,人们往往会聚在一起,因此贴春联时,还希望能够宣扬“祥和共处”的核心价值观。

2.表达热情:贴春联是一种流行的习俗,也是一个让人们表达感情和热情的时间。

在春节期间,往往会有许多祝福的话语流传,人们会在春联上记录下这些话语,表达对亲友的爱和关心。

3.庆祝新年: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每个人都非常期待和享受这个时刻。

贴春联作为一种庆祝节日的行为,也是为了表达尊敬和祝福新年。

二、贴春联的象征意义:1.宣扬文化:春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节期间,将春联贴在门上,也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春联汇集了祝福语、成语和诗句等多种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在传递文化的同时,也使得贴春联成为一种形式和内容兼备的文化时尚。

2.突显美学:春联不仅要传递一些感性的祝愿和期望,同时还需要符合美感的标准。

贴春联也成为一种向世界展现中国美学的举措,不仅仅是在表达,还是一种视觉上的留存。

3.社交礼仪:贴春联是与他人互动的一种方式,往往会在去拜访亲友时携带春联赠送。

这也多少说明,贴春联不仅仅是为了表达祝愿,同时也是一种在社交场合下的正式礼仪,有助于加深人们之间的感情连接。

以上就是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春联并不是简单地把一句话写下来贴在门上,而是要合理布局和串联,让这些文字成为一幅美好的图案,用来祈福,庆祝和传承。

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因此贴春联的习俗不仅仅现存于中国,也已经传承到海外,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的一种形式。

春节习俗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

春节习俗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

春节习俗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春节,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是人们迎接新年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人们会参与各种习俗和活动,其中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和挂灯笼。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烘托了春节的氛围,还寓意着吉祥、繁荣和祈福。

本文将介绍并探讨这些古老而又美丽的春节习俗。

一、贴春联:传递吉祥祝福贴春联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习俗之一。

春联是一种特殊的对联,由两行对仗的七言绝句组成,其内容往往与年味和吉祥祝福相关。

贴春联的具体方式是将红色或黑色的对联纸剪成合适的大小,然后用胶水或蓝色胶带贴在门上或墙壁的两侧。

这样,春联就会在大门上形成一个美丽的装饰,同时也传递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贴春联的习俗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祀文化。

人们认为贴春联可以辟邪、祈福和保佑家庭的平安幸福。

春联中的对联常用文字如“福”、“春”、“财富”、“吉祥”等,寓意着增加人们的好运和富裕。

贴这些春联的同时,人们也会写下吉利的祝福语,以期让祝福伴随新年的到来。

二、贴窗花:绚丽多彩的艺术品贴窗花是春节期间另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窗花是用纸剪刀剪制而成的一种装饰品,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其特点是线条流畅、图案瑰丽、寓意吉祥。

贴窗花的具体方式是将剪制好的窗花用胶水粘贴在玻璃窗上,或者用丝线系在窗框上。

贴窗花的传统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时期。

在古代,人们认为窗花代表着光明和吉祥,可以驱除邪气、纳福并保护家庭。

随着时代的发展,窗花的图案逐渐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花卉、动物等元素,还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寓意。

贴窗花的过程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许多人会在春节到来之前,亲手制作属于自己家庭的窗花,展示个人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三、挂灯笼:点亮新年的希望挂灯笼也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习俗之一。

灯笼是用纸、丝绸等材料制成的,灯笼内装有蜡烛或者电灯,能够发出明亮的光芒,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感觉。

挂灯笼的方式可以是将灯笼绑在树枝上、悬挂在门前、或者高高地挂在院子里。

挂灯笼的习俗起源于清朝,代表着人们驱除霉运、寻找吉祥的光明。

春联的寓意范文

春联的寓意范文

春联的寓意范文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那么春联有哪些特殊含义呢?下面就由来告诉你吧,希望大家喜欢。

贴春联是为了表达美好期盼。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所以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

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欢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

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

同时中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关于春联还有很多讲究。

据说桃木是红色的,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的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

除此之外,春联还有一些讲究,比如,门心、框对、春条、斗方等都有要求,这比原来的桃符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不再是单纯的将画像画于桃符上,而是将自己对来年的美好心愿写在纸上表达出来。

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

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

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春节民俗我们为什么要贴春联贴窗花

春节民俗我们为什么要贴春联贴窗花

春节民俗我们为什么要贴春联贴窗花随着春节的临近,中国大街小巷逐渐洋溢着浓厚的喜庆氛围。

在过年期间,人们纷纷贴春联和窗花,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那么,为什么春节民俗中要贴春联贴窗花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象征意义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背景春联和窗花作为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据史书记载,贴春联、窗花起源于唐代,当时人们在门楣上贴上红纸写有祝福寓意的对联,以祈求来年风顺、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民俗习俗逐渐传承并发展至今。

二、象征意义1. 春联的象征意义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制作的对联,常常写有祝福和吉祥的文字。

它被贴在门楣上,一方面是为了迎接新年的来临,另一方面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祝愿。

春联的内容多以吉祥、福寿、健康、团圆等为主题,寓意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2. 窗花的象征意义窗花是由红纸剪纸艺术制作而成,具有鲜艳、精美的特点。

它被贴在窗户上,既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也能够起到驱邪辟邪的作用。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和祥瑞,而窗花的图案多以花鸟、福字、喜庆等为题材,寓意着喜庆和好运。

三、文化传承贴春联贴窗花不仅具有美观的装饰意义,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贴春联窗花不仅传承了传统剪纸技艺,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

在贴春联窗花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春节民俗中贴春联贴窗花的活动,既是一种传统的装饰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它们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和吉祥如意的祝福。

在如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中,贴春联贴窗花的传统习俗也帮助人们回归传统、感受文化,使得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得以保留并传承下去。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去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春节民俗,将春联贴窗花的传统活动传承下去。

无论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在乡村的农家小院,贴春联和窗花的习俗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_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_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_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过年的时候,贴春联几乎是全国上下挨家挨户都会做的一件事情,贴上春联,我们过节气氛才会更加浓烈,那么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吗?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一、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1、继承传统习俗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起缘于宋朝,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我们每逢过年,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

2、增加节日气氛我们发现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看到的春联的种类很多,贴的地方也有不同,但是无论看到什么类型春联,或者是贴在哪里,一看到春联,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因此,过年贴春联也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

3、驱邪保平安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所以在古时候,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二、贴春联的讲究和忌讳1、贴春联的时间最好是在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贴春联,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再将新的贴上去。

2、避免贴错“福”字并非所有的“福”字都需要倒着贴,代表福到。

据了解,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这个代表“迎福”和“纳福”之意。

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其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其它地方的福字一般都倒贴。

3、春联单数才吉利春联避免贴成偶数对称,单幅春联的字数是奇数更为吉利。

三、春节贴春联的由来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

春节传统寓意吉祥如意

春节传统寓意吉祥如意

春节传统寓意吉祥如意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将旧岁送走,迎接新年的时刻。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不仅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还会秉持着一些传统的寓意和习俗,以期迎来吉祥如意的一年。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通常由上联和下联两句相呼应,用于祝福来年平安、幸福、健康等吉祥的寓意。

贴春联不仅是装饰家居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人们会将春联贴在门上、墙壁上或其他显眼的位置,来引领福祸之气,带来好运。

二、放鞭炮放鞭炮也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的“驱邪辟恶”的方式,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驱逐厄运,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吉祥如意。

而鞭炮的声音也被视为对财神、神仙等神明的精神迎接和表示尊敬。

三、团圆聚餐春节期间,家人会齐聚一堂,共同享受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这是表达家庭团聚和幸福喜悦的方式,也寓意着家庭美满、和睦。

在这个时刻,家人通过一顿丰盛的晚餐来庆祝新年的来临,互相祝福,彼此交流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

四、拜年祭祖拜年祭祖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的传统习俗。

家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祖宅,上香、烧纸、祭祖,以感谢祖先的庇护和祝福。

这既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是对祖先福佑的期盼。

同时,拜年祭祖也是传承家族文化的一种方式,让家庭关系更加紧密。

五、赏花灯赏花灯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去公园或广场看花灯,欣赏各种美丽的花灯艺术。

花灯不仅灿烂夺目,更寓意着希望和好运。

每个花灯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例如“鱼跃龙门”寓意着飞跃成功,“百花齐放”寓意着繁荣兴旺。

人们在赏花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观赏美景,还能感受到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以上所述,便是春节传统习俗中蕴含的吉祥如意的寓意。

贴春联、放鞭炮、团圆聚餐、拜年祭祖、赏花灯,这些传统习俗都透露出人们对来年生活美满、顺遂的期望和祝福。

无论是庆祝新年,还是追寻幸福生活,这些寓意都在春节习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时候,人们会贴上春联,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那么,为什么春节要贴春联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习俗传承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历史背景贴春联作为中国春节的习俗已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最早贴春联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黄初年间。

当时,人们在门上挂上黄色或桃红色的纸条,上面写有对联式的祝福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现在贴春联的形式。

二、文化意义1. 祈求祝福和吉祥:春联是用文字表达祝福和吉祥的艺术形式,它寓意着新年的美好愿景和对来年好运的期待。

通过贴春联,人们向上天祈求平安、幸福和健康,并传递积极向上的心态。

2. 传承文化和价值观:春联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价值观。

每一副春联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贴春联不仅是对家庭的祝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3. 装饰节日氛围:贴春联可以让家门显得更加喜庆、热闹,给到访的亲友带来节日的气氛。

春联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性,营造出浓厚的新年氛围,让人们感受到喜庆和团圆的气氛。

三、习俗传承贴春联的习俗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代相传,也在中国以外的华人社区得到保留和发扬。

无论身处何地,中国人在春节到来时,都会以贴春联来庆祝。

这种习俗的传承不仅增加了文化的交流和认同,也让全世界的华人在春节期间感受到乡愁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美好的祝愿和对新年的期许。

通过贴春联,人们不仅祈求自身的吉祥和幸福,也传承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

无论身在何方,贴上春联的那一刻,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乡情万种。

愿通过这种美好的传统习俗,我们的新年更加繁荣、幸福!。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寓意是什么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寓意是什么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寓意是什么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那么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吗?今天,店铺为大家推荐春联的原因和正确贴法。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读作chūnlián,也叫“春贴”、“对联”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与意义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与意义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与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会贴春联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春联是一种以红纸为底的对联,上下两联各有四个字,通常写有吉祥的寓意。

贴春联的习俗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意义。

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人们将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贴在门口或者屋内,以祈求一年的平安和顺利。

这个习俗在宋朝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如今,贴春联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一种传统习俗,每年都能看到红纸上写满吉祥寓意的对联。

贴春联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春联代表了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通过写上寓意美好的词语,比如“福”、“寿”、“财”等,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得到幸福、长寿和财富。

其次,春联也是对家庭和谐的祝福。

贴在门楣上的春联可以象征家庭的团聚和和谐,寓意着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和睦相处。

此外,贴春联还可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使人们更加充满对新年的期待和热情。

在贴春联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讲究。

首先,春联的内容要符合吉祥寓意,常见的有“福”、“财”、“寿”、“吉”等字眼。

同时,春联的字体也要规范,书写工整,体现美感和艺术价值。

其次,春联的颜色一般是红色,因为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吉祥。

最后,春联的位置也需要注意,一般是贴在门楣上,寓意着将吉祥和福运带给全家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贴春联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红纸春联,现在还有许多不同的春联形式,比如电子春联、立体春联等。

这些新形式的春联更加多样化和创意,使得贴春联的习俗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贴春联是中国春节传统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意义。

通过贴春联,人们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同时也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贴春联已经成为了中国人过年的一种习惯,每年都能看到门楣上贴满吉祥寓意的对联,给人们带来了节日的喜庆和温暖。

贴春联的说法

贴春联的说法

贴春联的说法
贴春联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通常在农历新年前后进行。

以下是贴春联的详细说法:
1. 春联的含义:春联是由对联组成的,每副春联由两句对仗工整、意义相符的诗句组成。

它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寄托了喜庆、吉祥、团圆等美好祝愿。

2. 制作春联:春联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购买现成的。

手工制作春联需要红纸和毛笔,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联内容,并用毛笔写在红纸上。

现成的春联则可以在市场、超市等地购买,这些春联大多经过印刷,内容多样。

3. 春联的内容:春联的内容通常与新年、祝福、吉祥等相关。

常见的春联内容有祝福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和睦、财源广进等。

春联的内容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特定的情境来选择。

4. 贴春联的位置:春联通常贴在门框或门楣上。

门框上贴横批,门楣上贴对联。

横批是春联的标题,一般放在门框的正中央,用来点缀和烘托整体氛围。

对联则分为上下两幅,分别贴在门楣的左右两侧。

5. 贴春联的时间:贴春联的时间通常在农历除夕或大年初一进行。

在这个时间,人们会整理家居,清洁门窗,并在贴春联之前进行准备工作。

6. 春联的寓意:春联是传递吉祥和美好祝愿的媒介,它代表着对新一年的期望和希望。

贴春联的习俗希望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驱除厄运和灾难。

总的来说,贴春联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它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美好的祝愿,也是展示节日氛围和喜庆气氛的重要元素。

1。

春节文化贴春联的习俗与寓意

春节文化贴春联的习俗与寓意

春节文化贴春联的习俗与寓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人们都会以各种方式庆祝和纪念这一重要时刻。

而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习俗就是贴春联。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必备的传统装饰,它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春节文化中贴春联的习俗及其寓意。

一、贴春联的起源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在汉代时期已有人们在门楣上贴上一些咒语或祝福语,以驱除邪气、祈求平安。

这种习俗逐渐发展成贴春联,并流传至今。

二、春联的制作与材料春联一般由红纸制成,用书法家的毛笔写上对仗工整的对联,然后剪成长方形。

常用的对联有四句或两句,并且都必须有平仄对应。

除了红纸,有些人还会用黄纸、金纸、彩纸等进行装饰。

此外,春联还可以在上面附贴剪纸、扎红花等作为装饰,使其更加精美。

三、春联的习俗与寓意1.祈求平安与吉祥贴春联的主要寓意是祈求新年平安与吉祥。

春联上通常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如“福禄寿喜全归来”,“迎春花开大地新”等。

贴春联的家庭都希望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生活幸福美满。

2.表达美好愿望贴春联也是表达美好愿望的方式之一。

人们会选用富有寓意的对联,比如“年年有鱼跃龙门”,“岁岁平安喜笑颜”,以期能够带来好运和好事。

通过春联,人们将对未来的期许和祝福融入其中。

3.喜迎新春贴春联是喜迎新春的重要仪式。

在贴春联的过程中,人们一边思索着对联的内容,一边期待着新年的到来。

春联的装饰和摆放也给家庭营造出喜庆的氛围,让人们更加期待新年的开始。

4.传承中华文化贴春联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通过学习和制作春联,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了提升。

同时,春联也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贴春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注意春联内容的搭配和对仗。

春联的内容应该对仗工整,表达清晰,要注意字数的平衡和文化内涵的传递。

2.正确摆放春联。

春节的风俗以及寓意

春节的风俗以及寓意

春节的风俗以及寓意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或中国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隆重、最具有影响力的节日之一。

它是中国人民最重要、最喜庆的节日,被誉为“中国的节日”。

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每个习俗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下面我们来一起探讨春节的风俗以及寓意。

一、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之一。

春联是悬挂在门楣上的对联,用红色纸张书写,上联和下联之间通常以一个对仗的字彩作为横批。

贴春联的寓意在于祈求新年的吉祥和福运。

春联的内容多与吉祥、富贵、健康等方面相关,如“福满门楣”、“岁岁平安”等。

同时,贴春联的习俗也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福。

二、走亲访友春节期间,亲友间相互走访是一项重要的传统习俗。

人们走亲访友的寓意在于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关心、祝福和问候。

同时,这也是加深亲情、友情和社会联系的良好方式。

在走亲访友中,人们通常会带上贺年礼物,并以贺年的方式祝福对方,如“恭喜发财”、“身体健康”等。

这一习俗不仅拉近了亲友之间的距离,也传承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和社交关系的传统价值观。

三、放鞭炮放鞭炮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其寓意与驱邪辟邪、祈求平安和团圆有关。

传统上,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能够驱走邪灵和病魔,带来吉祥和平安。

此外,放鞭炮还具有传统的庆祝和欢乐意义,人们通过放鞭炮来庆祝新年的到来,迎接新的开始。

四、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餐饮活动,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年夜饭的寓意在于祝福家庭和谐完整,并预示着新年的丰收和幸福生活。

在年夜饭上,菜肴的选择也有特定的寓意,如鱼表示年年有余,年糕表示生活步步高升,鸡鸭等则代表吉祥如意等。

年夜饭的举办还意味着对老人和家庭价值观的尊重与传承。

五、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表演活动,以庆祝新年到来和驱逐不祥之气。

舞龙舞狮的寓意在于祈求丰收、祥和和吉祥的新年,同时也象征着勇气和力量。

舞龙和舞狮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可以驱除邪恶、招财进宝和祈福的象征。

春节习俗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春节习俗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春节习俗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春节习俗: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爱与关注。

在春节期间,有许多习俗和特色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就是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这些习俗既是春节的重要传统,也是人们欢庆新年、祈福祈愿的方式。

本文将对这三个习俗进行介绍,以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

一、贴春联1. 起源与意义贴春联的习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祛邪、祈福的仪式。

据说最早起源于汉朝时期,人们将写有祝福之言的纸片贴在门上,以驱除邪气、迎接新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贴春联成为各地民间的传统活动,它不仅是新年的装饰,更是人们祈愿吉祥之语的表达。

2. 贴春联的习俗贴春联通常在除夕或春节前后展开。

人们会准备红纸、毛笔、墨汁和吉祥对联。

对联一般由对称的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组成,上联贴在门楣上,下联则悬挂在门框下方。

整个过程需要细心、用心地斟酌对联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常常附加自己的祝福和期盼。

二、挂灯笼1. 灯笼的象征意义挂灯笼是春节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灯笼作为节日的主要装饰品,寓意着希望明灯照亮前程、祈福家庭平安幸福。

挂灯笼也有辟邪驱凶的意味,用来驱逐邪恶之气,为新年带来好运。

2. 灯笼的制作与风格挂灯笼的制作工艺丰富多样,既有手工制作的纸灯笼,也有精美的彩灯笼。

传统的纸灯笼通常由竹子和纸制成,手工剪纸及彩绘的灯笼更是具有民间特色。

彩灯笼则多使用现代科技,在设计和制作上更加精美、多样化,寓意也更加丰富。

三、放鞭炮1. 放鞭炮的历史背景放鞭炮是中国过年时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在古代,人们相信鞭炮的爆炸声可以驱逐邪灵,消除疾病与厄运。

同时,炸响声也被认为能够吓跑祸害,迎来吉祥与好运。

2. 放鞭炮的方式与安全放鞭炮通常在除夕和初一进行,人们会选择开阔地点或在园区进行集中放鞭炮。

在放鞭炮之前,必须保证周边环境安全,并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还要遵守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烟花爆竹,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春节传统习俗解析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等

春节传统习俗解析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等

春节传统习俗解析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等春节传统习俗解析: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等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其中包括贴春联、放鞭炮等行为。

那么,为什么春节要贴春联、放鞭炮呢?本文将对这些传统习俗进行解析,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贴春联的文化意义贴春联是春节习俗中最为常见的行为之一。

春联是用红色纸张书写的对联,通常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贴春联的传统起源于古代民间的驱邪避祟之风俗,旨在为新年赶走不祥之气,迎接吉祥的迎春氛围。

1. 祈求吉祥贴春联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招来好运和吉祥。

春联上常常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语,如“家和万事兴”、“福寿安康”等。

这些祝福语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祈愿,希望全家人能够团圆、和睦、幸福安康。

2. 精神寄托贴春联不仅仅是一个节日习俗,更代表了人们的精神寄托。

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贴春联成为人们表达对家庭美满和事业顺利的期许和愿望。

每年贴上新的春联,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希望和梦想的追求。

二、放鞭炮的文化意义放鞭炮是春节习俗中令人振奋的部分之一。

燃放鞭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遥远时代,它是一种寓意吉祥和驱邪的方式。

1. 驱邪避凶放鞭炮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驱赶不祥之气,以确保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相传,爆竹的声音能够吓退凶神和恶灵,净化环境,为家人带来吉祥。

因此,放鞭炮成为了春节期间驱邪避凶的重要方式。

2. 祝福吉祥放鞭炮除了驱邪之外,更包含了对新年的祝福和庆贺。

在传统文化中,爆竹的声音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可以驱逐霉运,带来好运和好兆头。

放鞭炮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也象征着迎接新的一年的希望和祝福。

三、其他春节传统习俗的意义除了贴春联和放鞭炮,春节还有许多其他传统习俗,如年夜饭、亲戚拜年、穿新衣等。

这些习俗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清晰的意义。

春节贴春联的好处寓意是什么

春节贴春联的好处寓意是什么

春节贴春联的好处寓意是什么春节贴春节的好处寓意是什么1、辞旧迎新,继承传统风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风俗的一种方式,是对祖先的敬重,对传统的继承。

2、增加节日气氛春联象征着喜庆快乐。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寓意过年、新年,增加节日气氛,看起来特别喜庆。

3、象征美妙愿望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妙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美好。

贴春联最主要的作用是辟邪,传统意义上的春联寓意着吉利如意,象征着对于美妙生活的期盼。

一些添丁兴盛,五福临门的字眼是许多人所喜爱的。

春节期间需要预防什么疾病春节期间要预防的病一、网络综合症:眼睛红肿、神经衰弱和身体酸痛。

甚至由于成天挂在网上,通宵达旦地玩网上嬉戏,饭也顾不上吃,最终胃出血。

病因:炫目、闪耀的屏幕是引起视觉疲惫和产生视觉不良症状的重要缘由。

春节期间要预防的病二、旅游后遗症:举家外出旅游,但由于支配不当,旅途中常会消失“上火”现象,主要表现为全身燥热、口干舌苦、食欲不振、大便黄赤干结等症状;也有的人则眼睛发红、牙痛、口腔溃疡、嘴角起疱疹等。

而一些去外地旅游的人由于旅游地的天气大变,温差过大而患上感冒或其他病症。

春节期间要预防的病三、酒精中毒病因:亲友相聚,会喝酒的不会喝酒的一起喝,直到人事不省才肯罢休。

春节期间要预防的病四、上班恐惊症:连续失眠,茶饭不思,全然没有上班时的朝气。

病因:由于平常工作紧急,生活节奏较快,节日期间一旦彻底放松,生活规律被打破,就会造成心理和生理的不适。

春节期间要预防的病五、脑血栓病因:儿女归家,全家团聚,有的老人玩得过度,有的老人见到久未见面的儿女过于兴奋,有的老人整日操持饭菜劳累过度,造成老人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起居无常会引起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轻则精神萎靡,重则旧病复发、新病缠身。

尤其是老年人,肌体调整功能减退,节日期间更要留意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春节习俗解读为什么我们要贴春联

春节习俗解读为什么我们要贴春联

春节习俗解读为什么我们要贴春联春节习俗解读:为什么我们要贴春联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最喜庆的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传统。

在春节期间,许多有趣的习俗活动被举行,其中贴春联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习俗。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贴春联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并探讨相关原因。

首先,从历史角度来看,贴春联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当时,人们以写有「春」字的红纸贴在门上来祈求安康和吉祥。

后来,人们逐渐将春联拓宽扩展,不仅写上「春」字,还加上吉祥寓意的对联,形成了现代贴春联的形式。

贴春联除了有历史传统的意义外,还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首先,贴春联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联上所写的文字大多表达着对新年美好祝愿的期望,比如「一帆风顺」、「万事如意」等等。

通过贴春联,人们可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并期许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一个好的开端。

其次,贴春联是为了营造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春联通常采用鲜艳的红色作为底色,配以金黄色的字体,给人以热烈、欢快的感觉。

当人们走进布满春联的街巷,无论是商业街还是居民区,都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增强了人们对于节日的期待和参与感。

再次,贴春联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春联作为汉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

通过贴春联,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到精美的书法艺术,还能够让人们了解一些有趣的古代典故和名人故事。

此外,贴春联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使得这一传统习俗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后,贴春联还有辟邪驱凶的寓意。

春联上通常会写上一些辟邪和祈福的话语,比如「岁岁平安」、「家宅平安」等等。

人们相信通过贴春联,可以祈求平安和健康,驱散邪恶和灾祸。

这种寓意是为了保护家庭和家人,享受幸福与安康。

综上所述,贴春联作为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的意义。

它不仅是迎接新年、营造节日氛围的方式,还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寓意和由来

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寓意和由来

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寓意和由来距离过年越来越近了,购买春联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每年过年老百姓都喜欢贴上春联以图吉利。

本文是春节贴春联有什么寓意,春节贴春联的由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春节贴春联的寓意1、春节贴春联是什么寓意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中华传统民俗文化。

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

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

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

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2、春节贴春联的由来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

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

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

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寓意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那么知道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吗?今天,为大家推荐春联的原因和正确贴法。

春联(The Couplet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读作chūnlián,也叫“春贴”、“对联”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

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

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
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

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

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

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

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

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

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
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

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

“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

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春联的正确贴法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

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
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

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

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

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

“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形容词。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

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

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

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
答。

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

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

”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

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

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

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

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

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

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

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驴唇不对马嘴”的毛病。

选好对联的横批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

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

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

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是批“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

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

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这样才能更能体现出我国的文化。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