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要强化六大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作文教学要强化六大意识
一、强化计划意识
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即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
长期进行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制定符合学生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合乎科学的训练序列。
教师在制定作文教学的“序”时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
基于整体目标,在每次作文中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训练中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使作文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科学的高中作文训练序列应具备“三定”:①定向。
即高中三年有明确的总目标,每学年有阶段目标,每学期都有总体布局,每一次训练都有具体训练内容。
②定体。
重点训练记叙文和议论文。
③定等级。
训练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二、注重写作过程的意识
1.注重审题指导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写作之前详细查看作文的要求,比如文体要求,主旨、文字材料或者图形材料,标题,字数等;详细思考作文题中的题眼,认真审视题目,再搜集素材进行构思。
2.强化主体参与意识
(1)激发写作兴趣。
脱离学生实际的作文要求和命题,是不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
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摸清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等等,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作文自批自改或者互批互改。
有很多学校的领导在衡量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时,往往看重教师对学生作文的全批全改。
其实,这种做法是太落伍了,不仅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使学生得不到什么收获。
在教学中,若是尝试让学生自批自改或者互批互改,效果会事半功倍。
即学生作文之后,教师先大致浏览一下,对学生作文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评的时候,让学生自己修改,教师把修改要求利用投影显示,分条分系列的修改。
或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互批互改。
当修改结束以后,教师收取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讲评。
这样的修改,学生一次作文的过程就是一次或者两次的修改过程,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应付交差为认真修改。
学生在作文中确实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写作能力。
(3)鼓励学生自由作文,大胆表述。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
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的成就和智慧展现在众人面前,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满怀激情的加以肯定和赞美,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如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编辑《日记集锦》《妙言佳句选》《优秀作文选》等;也可以把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校刊,甚至向有关报刊、杂志推荐,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强化主体意识,把“讲”转化为“导”,把“重写”转化到“重人”,把“收”转化为“放”,把“整”转化为“零”,把“怕”转化为“趣”,把“逼”转化为“欲”,把“苦”转化为“乐”,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的乐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美好。
三、强化学生平时的积累意识
1.积累原生态生活素材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同学、亲友进行交往,把那些有闪光点、有冲击力、有启发性的人与事,及时地记下来,并时不时地翻阅一番,就能在写作文时用到,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2.积累书本或者视听素材
阅读课文或者阅读课外读物时,学生应准备积累本,随时记载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记载一些名家或者优秀中学
生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等等。
材料越充足,写作就越有底。
四、强化创作时的文体意识
1.记叙文要以形象感染人
做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即一个中心,两条线索,三四个闪光点,即精彩的细节描写,五六句精妙的修辞,六七个富有特色的词语。
同时,必须依据如下三个原则,即以“我”为中心的原则,细节真实的原则,先感动自己的原则。
2.议论文要以道理说服人
这就要求学生做到观点明确、思路清楚、论据充分、材料翔实、思想深刻。
所选的典型事例或者名言一定要新颖、真实,同时要有恰当的分析,不是材料的罗列。
所谓分析,就是找联系,找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找某一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3.散文以真情打动人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聚”:感情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等细节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文体要树立两种意识:树立写自己的知情意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意识,树立再现人生的真善美、批判假丑恶的意识。
五、强化创新意识
1.观点的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训练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如以《好奇心》为题目作文,在大家大都阐述“好奇心”的益处时,有个学生却从反方向立意,开篇即谈“好奇心害死人”,不仅能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而且将话题引入历史、社会、人生的大背景。
这一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拿到了发展等级的“创新”分。
2.材料的创新
要想材料的创新,具体有以下两个途径:
(1)新人新事,吸引眼球。
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发掘新的材料,关注社会焦点。
社会焦点是指某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人或事。
这样的事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最能够反映时代潮流、时代精神,是社会的动脉。
如奥运会、世博会等中国连续承办的几次世界盛会,普通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嫦娥探月和太空行走,城市化进程推进,中央电视台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等。
(2)旧材翻新,别出心裁。
能够把握到时代的脉搏,并有独到的见解是很好的,如果一时在考场上感到自己对这些时事了解不多,或认识还较浅薄、片面,也可以通过把手头熟悉的材料翻新来达到创新的目的。
3.构思的创新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话就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认识。
可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以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也能够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觉。
因此,
教师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构思文章,从而使文章具有新鲜感。
六、写作文时树立规范意识
首先,卷面书写时字体大小要适中,字迹要工整,用0.5mm签字笔作文,卷面不能涂抹太多。
其次,字数要写够800字,但是也不要超过800字太多。
书写时尽量不出现错别字,若出现也不要超过三个,即使出现了,也不要大量的修改再次,注意用好标点。
有的考生在作文中,标点符号用得特别差,就将导致语句不通顺,多半要被扣分。
如有些学生写作文时一“逗”到底,一整段话里就只用一个句号。
又如,有些学生特别喜欢用感叹号,好像这样就能给作文增加更多的感情一样,有些陈述句学也要加感叹号,这样一来,句子的语气就完全改变了。
还有些学生书写标点不规范,句号应该是个空心的圆圈,但学生为了省事,直接点个黑点了事。
还有的个别学生另起一行顶格点标点。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注意标点的使用。
总之,对于作文训练,教师一定要有周密的计划,高中三年做一个“序列”训练,做一个“系统工程”,一定要树立“六大”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