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统编)】《创造宣言》的说理特色

合集下载

《创造宣言》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创造宣言》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创造宣言》名师公开课获奖说课稿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作者对于创造的见解和理解,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文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适合九年级学生进行探讨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将这种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仍然是他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创造宣言》,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创造观点,学会如何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创造、勇于实践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创造观点,学会如何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创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创造宣言》,了解作者的创造观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创造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创造的思路和方法。

5.思考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如何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并进行分享。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0课《创造宣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20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希尔伯特·埃尔金·克拉克。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参观一所学校时,看到墙上挂着一块写有“创造宣言”的牌子,引发了他对创造力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思考。

文章倡导教育者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能够进行初步分析。

但他们在创造力的培养和激发方面还需引导,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勇于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造力的重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勇于创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创新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思路,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创新的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创新思维。

4.启发思考: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观点出发,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5.实践演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一个创新点子,并简要说明实施步骤。

6.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演练进行点评,总结课文中的观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创新的作文题,让学生 further theirthinking。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创造宣言》教学反思《创造宣言》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创作的文章,它的主题是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该文通过一位叫做费尽心思的老师传递信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掘自己的潜力,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身价值。

本文通过教学活动反思,对这一课程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设置及实现情况评价教学目标:1. 识记并理解文章内容。

2. 能够深入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3. 能够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法。

实现情况评价:1. 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能够较好地识记并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本文的主题、情节和意义。

2.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一起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大多数学生们都能够和小组成员合作愉快,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而且与自己的想法相似,充分展现出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思考能力。

3. 在本次教学中,我们设置了一些创意启发题目,以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

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表现得非常好。

总之,训练学生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我们这一课的教学重点。

通过该老师的榜样,我们鼓励学生们探索自己真正喜欢并又擅长的领域,同时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勇气。

二、课堂教学策略及实施情况分析1.阅读策略本章先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想一下”这句话为开始,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和好奇心来读这篇文章。

*采用慢读法,让学生善于分析文章的目的、结构、观点,并带领学生深度理解,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气氛。

*推动学生用关键词、概括句捕捉文章要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同时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的任务后,学起来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实施情况评价:学生阅读速度稳定,自信满满地完成了文章的阅读,并且完成了相应任务。

这表明,采用慢读法和关键词、概括句的学习方法是训练学生优秀阅读习惯的有效方式。

2.文本解析策略*小组讨论:老师推荐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问题。

老师并未施加自己的观点,只是为学生提供引导性的问题,并促进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3.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的驳论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有些人可能会因此丧失自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创造美好的未来。

然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能力,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勇于创造,就能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陶行知先生是如何鼓励我们创造的。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陶行知,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原名陶文濬,青年时期因推崇理学家王阳明“知者行之始” 的学说,改名“陶知行”。

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 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2.背景介绍本文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创作于 1943 年 10 月 13 日,是作者在重庆育才学校做的主题演讲。

当时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

本文即是他关于创造教育的重要论述。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字音(1)教师出示以下词语,学生朗读:樵夫(qiáo)豢养(huàn)陡然(dǒu)烟囱(cōng)繁殖(zhí)灌溉(guàn)崇拜(chóng)伤痕(hén)中伤(zhòng)走投无路(tóu)玄奘(zàng)懦夫(nuò)塑像(sù)遁词(dùn)鲁钝(dùn)自暴自弃(qì)哑口无言(yǎ)屋檐(yán)(2)教师强调重点字音,如“中伤” 的“中” 读“zhòng”,“走投无路” 的“投” 读“tóu” 等。

21《创造宣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21《创造宣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21《创造宣言》教学设计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其作用。

3.领悟创造精神对个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1课时1.看视频,说感想。

2.展示目标,朗读目标。

自主学习任务一:记一记陶行知,安徽人,教育家。

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

他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自主学习任务二:积累运用1.读一读,写一写。

中伤(zhōng )懒惰(duò)遁词(dùn)鲁钝(dùn)懦夫(nuò)豢养(huàn)灌溉(gài)繁殖(fán)自暴自弃(bào)▲当堂检测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汗.水/可汗.中.伤/一语中.的降.妖除魔/从天而降.B.鲁钝./打盹.偷懒./天籁自我崇.拜/鬼鬼祟.祟C.尽.量/尽.管参.差/参.天大树烦闷.不已/闷.闷不乐D.塑.像/追溯.懦.夫/风流儒.雅用心栽.培/别出心裁.【答案】B【解析】 A.hàn/hán,zhòng,xiáng/jiàng;B.dùn/dǔn,lǎn/lài,chóng/suì;C.jìn(jǐn)/jǐn,cēn/c ān,mèn;D.sù,nuò/rú,zāi/cái;故选B。

2.词语积累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诬陷别人使受损害。

()2.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4.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创造宣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创造宣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创造宣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针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创造宣言》这篇文言文文本。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文本,使学生了解文化创新和创作的意义,同时思考新时代下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创造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创新和创作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1.《创造宣言》本文是一篇宣言性文本,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发起的一项文化运动的宣言。

文本主张“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强调文化创新和创作的重要性,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本使用较为简练的文言文表达,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是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2.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本教材是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适合学生学习。

该教材采用了既有现代语言材料,又选取了经典的语文文本,兼顾价值观与能力培养,很好地满足了现代教育的要求。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正确理解文本中的文化创新和创作的意义。

2.理解文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2.难点1.习惯性思维的打破。

2.如何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五、教学方法1.概念透析法通过将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进行透析,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文本中的主要观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理念。

3.讨论辩证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创新和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本质。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引入《创造宣言》的历史背景和由来,让学生了解宣言的意义和作用。

2.讲解环节通过阅读文本,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和思想进行透析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旨和精神。

3.案例分析环节通过案例,让学生将文本中的主要观点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5单元创造宣言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5单元创造宣言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语文9年级上册第5单元创造宣言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批驳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归纳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明确材料和观点的关系。

3.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语言特点。

4.归纳概括“宣言”文体的基本特点,理解“创造”的意义。

5.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陶行知作家作品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1)许多人在遭遇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都会丧失自信心。

那么,如何重树自己的自信?如何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辉煌灿烂的人生呢?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让我们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21*创造宣言(出示课件2)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一)文本知识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提出“生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作家、教育家是谁吗?预设:他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教师:(出示课件4)陶行知(1891—1946),教育家。

安徽歙县人。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他先后创办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2.文本知识什么是创造?(出示课件5)“创造”一词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

什么是宣言?(出示课件5)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

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这里作者用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坚定信念。

(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

(语文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教学方案是将教学原那么转化为教材和教学活动的方案,我们应该遵循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创造宣言课文原文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财神、土地公、土地婆来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别人创造现成之神来崇拜。

恋爱无上主义者造出爱人来崇拜。

笨人借恋爱之名把爱人造成丑恶无耻的荡妇来糟踏,糟踏爱人者不是奉行恋爱无上主义,而是奉行万恶无底主义的魔鬼,因为他把爱人造成魔鬼婆。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假设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

倘假设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未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那么一笔下去,万龙点睛。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九年级上册语文20课《创造宣言》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语文20课《创造宣言》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语文20课《创造宣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创造宣言》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探讨了创造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创造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和短语,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 1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2.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创意的作品或事物,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引出本课的主题。

2.整体感知:让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初步感受作者的观点。

3.重点研读:通过讨论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强调创造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6.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短文,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创造宣言说课稿

创造宣言说课稿

创造宣言说课稿《创造宣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创造宣言》。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创造宣言》是统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阐述求知与创造的议论性文章。

《创造宣言》作者是陶行知,文章反驳了种种错误观点,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人们去创造。

这篇文章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议论文这种文体的理解和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议论文,对议论文的三要素有了初步的认识。

然而,本文的论证思路较为复杂,语言也相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的创造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2、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领会作者的创造思想。

2、引导学生将创造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创新精神。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文本。

2、讲授法:对于文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问题,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点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和见解,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九年级创造宣言知识点

九年级创造宣言知识点

九年级创造宣言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这一重要篇章。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提升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作者与背景陶行知(1891 年 10 月 18 日-1946 年 7 月 25 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的教育理念。

《创造宣言》写于 1943 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教育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陶行知先生针对当时教育界存在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发表了这篇文章,鼓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要勇于创造。

二、文体与结构《创造宣言》是一篇驳论文。

文章首先列举了种种错误的论调,如“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然后逐一进行批驳,最后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开头部分提出了“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的观点,中间部分通过对错误论调的批驳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结尾部分则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号召。

三、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如,列举了玄奘、哥伦布、莫扎特等人的事例,说明创造是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的,只要有创造的信念和行动,就能取得成功。

2、引用论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如“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创造宣言》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创造宣言》示范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创造宣言》示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创造宣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册的一篇议论文。

本文主要阐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人们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文章语言激昂,观点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价值,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议论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仍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价值,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精神,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价值,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创新产品和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导入本文的学习。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讨论如何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并将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方法。

6.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创新思维的短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想象与联想•质疑与挑战•实践与探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检查进行评价。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第五单元 创造宣言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第五单元 创造宣言

21*创造宣言设计说明此文作者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

他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

《创造宣言》就是阐释这一思想的重要文章之一。

这篇文章立中有驳,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五种批驳的观点的表述较为生活化,因此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概括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学习目标1.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厘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此文的论证方法。

3.梳理此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4.品味此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大量排比句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能带来丰收的成果、奋斗的喜悦和生存的信念。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从此敢于创造,勇于创造。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崇.(chóng)拜倘.(tǎng)若监.(jiān)牢懒惰.(duò)遁.(dùn)词鲁钝.(dùn)懦.(nuò)夫豢.(huàn)养樵.(qiáo)夫灌溉.(gài)自暴.(bào)自弃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愚笨,不敏锐:鲁钝喂养:豢养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走投无路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画龙点睛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陷入绝境:山穷水尽3.文学常识。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21 创造宣言

统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21 创造宣言

21 创造宣言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4.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生活中,很多同学对自己缺乏信心,当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人生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

那么,如何重拾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范例,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鲁钝”“豢养”“走投无路”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集萃”。

◎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

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43年,是作者在重庆育才学校做的主题演讲。

陶行知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

本文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重要论述。

2.目标任务二:理清思路,明晰观点。

◎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思路来发表自己的“创造宣言”的,完成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 ①提总论点②值得自己崇拜的人③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理清结构。

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第二部分(2—4):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第三部分(5—11):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确立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20.创造宣言说课稿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20.创造宣言说课稿

统编九年级上册语文《创造宣言》说课稿一、说教材《创造宣言》是人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

《创造宣言》这篇文章告诉读者:只要你坚定信念,有勇气,有智慧.人人都能创造。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还要关注人文性,所以语文课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情感的培养都是不可忽视的。

因而我将《创造宣言》的教学目标定为:1、了解演讲词(驳论文)的文体特点;2、品味语言,感悟“创造”,体会作者情感;3、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教学重点:感悟“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结构特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师作为教材和课堂的自由的研究主体,应最大限度地使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于是,在教学中,我遵循“以人为本”理念,我尝试运用“问题点拨·自主探究”的语教学模式。

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言、讨论等。

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语言功能,提高表达能力。

三、说教法过程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预设的目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教学过程包括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氛围,生活导入首先,我注意到这篇文章是删改的文章开始还有这么一句话“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我以此为素材,让学生谈一谈宗教中造物主的创造故事,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引入新课:“对‘创造’,同学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行之和他的《创造宣言》吧。

”这一衔接语自然引出了简介作者的环节。

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去感悟“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试图通过一个大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文本的自主学习和初步探究。

步骤1:自主探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关于创造,本文列举了哪些人和事?并请就其中一二个你自己熟悉的事例谈谈给你的启示。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创造需要勇气、智慧、信念”。

创造宣言——精选推荐

创造宣言——精选推荐

创造宣⾔说明:本课时主要是让学⽣品读鉴赏课⽂,分析⽂章表达⽅式及语⾔⽅⾯的特点。

引导学⽣从现实⽣活中寻找⾃信,感悟⾃信,从⽽在⽣活中扬起⾃信的风帆,驶向⾃⼰理想的彼岸。

⼀、品读课⽂,体会特⾊1.思考:⽂章采⽤了哪种表达⽅式?结合课⽂加以分析。

总结:⽂章主要运⽤了叙议结合的表达⽅式。

记叙主要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的表达⽅式。

议论则是对事例进⾏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的表达⽅式,如批驳了第⼆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在学⽣分析时,不要求⾯⾯俱到,只要能抓住其中的⼀两点加以展开即可。

教师则在学⽣分析后,对答案进⾏整合。

)2.品味⽂章语⾔,分析⽂章所运⽤的修辞⼿法及其作⽤。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以下提供的例句是⽂章中出现的运⽤修辞⼿法的主要例句。

学⽣不⼀定都能涉及,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的思路,在学⽣的讲述的基础上进⾏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排⽐(1)“有⼈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

总结:突出强调缺乏⾃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了《易经》之卦辞,产⽣了《正⽓歌》,产⽣了《国际歌》。

总结: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3)⼋⼗⼀难之⽞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总结: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成就。

(4)是的,⽣路是要勇⽓探出来,⾛出来,创造出来的。

总结:强调开辟⽣路⾸先靠的是勇⽓。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是创造之⼈。

总结:强调创造是每个⼈都拥有的基本能⼒。

(6)汗⼲了,⾎⼲了,热情⼲了,僵了,死了,……总结:强调没有创造⼒就如同没有了⽣命⼒。

(7)只要有⼀滴汗、⼀滴⾎、⼀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总结:强调任何⼀点的创造⼒,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总结: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勇⽓⽐作斧,把智慧⽐作剑,把信念和意志⽐作⾦刚,说明了当陷⼊绝境,⾛投⽆路时,只有勇⽓、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绝处逢⽣,闯出⼀条⽣路。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优秀教案21*创造宣言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沛、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4.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论证方法。

2.难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树立创造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带来丰收的成果,带来奋斗的喜悦,带来生存的信念。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忽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和实践家。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主张平民教育,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创办了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和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理论。

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2.了解“宣言”。

“宣言”是一种演讲词,具备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中.伤(zhòng) 懒惰.(duò) 遁.词(dùn)懦.夫(nuò) 豢.养(huàn) 灌溉.(gài)(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1.围绕“创造”,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围绕这一论点,作者是如何 展开论述的? ➢ 细读文章, ➢ 小组合作, ➢ 梳理论证思路,试着画出思维导图。
整体感知
第一组:
中心论点:应该创造
艺术家和教育界的创造(1-4段) 对不能创造的看法( 5-11段 ) 如何创造(12-15段) 号召人们创造(16段)
借口
反驳论据
外 部 环境太平凡
八大山人、飞作冗帝者余亚举?斯这、么米多开例朗子基是否
环 生活太单调
《易经》《正气歌》《尼赫鲁自传》 举

年纪太小oai

观 太无能

莫扎特、爱迪生、帕斯加尔

作者批驳了五种错误观 证
曾参、惠能e点,树立了自己的观点,
因 素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为什么又讲了一个东山 玄奘、哥伦布樵、夫莫的扎故特事、?歌德
学生丙: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 ,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如何能让论证语言出彩?
总结特色
总结本文的说理特色。
1.密集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2.边破边立,思路严谨,环环相扣,逻辑性强; 3.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自己的观点,是先破后立 ➢《创造宣言》——边破边立
研读反驳
本文的驳论思路
➢逐个击破 ➢举例论证 ➢逻辑严谨 ➢比喻形象
品读语言
品读课文,举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生甲: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 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学生乙: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 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创造宣言》的说理特色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 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 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 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预习思考:什么是宣言?为什么要发表一篇以创造为 题的宣言?
学生甲:
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 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 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研读反驳
东山的樵夫,他不懂创造,最后把泰山的茅草和树苗都当 柴火烧了,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用樵夫比喻老师,草
和树苗比喻学生,作者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呼唤教育
者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研读反驳
迁移联读:论证方式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先树靶子,再批驳,然后立
整体感知 第二组:
中心论点: 我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创造
是什么——什么是创造 (1-4段)
为什么——对创造的看法 ( 5-11段 )
怎么办—— 如何创造 (12-15段)
发出号召——勇于创造 (16段)
不能创造 (错误)
处处是创造之 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 是创造之人 (正确)
研读反驳
1.本文具体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学生乙: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 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 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实践中创立的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 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享誉世界的中国 教育家。
学生丙:
文章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 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学以致用
请针对学校食堂中的浪费行为写一则“反浪费宣言”, 尽量做到有理,有据,有感召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