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有杆泵一般是指利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所驱动的柱塞式抽油泵。有杆泵采油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机械采油方式。本章将系统地介绍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抽油装置、采油原理、工艺设计及油井工况分析方法。

第一节有杆抽油装置

典型的有杆抽油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3-1所示。一是地面驱动设备即抽油机;二是安装在油管柱下部的抽油泵;三是抽油杆柱,它把地面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柱塞使其上下往复运动,使油管柱中的液体增压,将油层产液抽汲至地面。就整个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而言,还包括供给流体的油层、用于悬挂抽油泵并作为举升流体通道的油管柱、井下器具(油管锚、气锚、砂锚等)、油套管环形空间及井口装置等。

图3-1 典型的有杆抽油生产系统

1-吸入阀;2-泵筒;3-排出阀;4-柱塞;5-抽油杆;6-动液面;7-油管;8-套管;9-三通;10-盘根盒;11-光杆;12-驴头;13-游梁;14-连杆;15-曲柄;16-减速器;17-动力机(电动机)

一、抽油机

抽油机(pumping unit)是有杆抽油的地面驱动设备。按其基本结构抽油机可分为游梁式和无游梁式两大类,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游梁式抽油机(俗称磕头机)。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四连杆)机构、减速机构(减速器)、动力设备(电动机)

和辅助装置等四部分组成,如图3-2所示。游梁式抽油机工作时,传动皮带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器的输入轴,经减速后由低速旋转的曲柄通过四连杆机构带动游梁作上下往复摆动。游梁前端圆弧状的驴头经悬绳器带动抽油杆柱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游梁式抽油机分为常规型(普通型),异相型、前置型和异型等类型。常规型和前置型是游梁式抽油机的两种基本型式。

1.常规型抽油机

常规型游梁抽油机如图3-2所示。它是目前油田使用最广的一种抽油机。其结构特点是:支架位于游梁的中部,驴头和曲柄连杆分别位于游梁的两端,曲柄轴中心基本位于游梁尾轴承的正下方,上下冲程运行时间相等。

图3-2 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结构

1-刹车装置;2-电动机;3-减速器皮带轮;4-减速器;5-输入轴;6-中间轴;7-输出轴;8-曲柄;9-连杆轴;10-支架;11-曲柄平衡块;12-连杆;13-横船轴;14-横船;15-游梁平衡块;16-游梁;17-

支架轴;18-驴头;19-悬绳器;20-底座

2. 异相型抽油机

异相型抽油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较好的抽油机,如图3-3所示。从外形上看,它与常规型抽油机并无显著差别,故常规型与异相型也称后置型抽油机。其结构特点是:曲柄轴中心与游梁尾轴承存在一定的水平距离;曲柄平衡重臂中心线与曲柄中心线存在偏移角(曲柄平衡相位角)。使得上冲程的曲柄转角明显大于下冲程,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达到减小抽油机载荷、延长抽油杆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图3-3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结构

1-刹车装置;2-电动机;3-减速器皮带轮;4-减速器;5-曲柄;6-曲柄平衡块;7-支架;8-曲柄平衡重臂;9-连杆;10-游梁;11-驴头;12-悬绳器;13-底座

3.前置型抽油机

前置型抽油机(mark II pumping unit)如图3-4所示。其结构特点是:支架位于游梁的一端,驴头和曲柄连杆同位于另一端。在相同曲柄半径下,前置型的冲程长度明显大于常规型,抽油机的规格尺寸较常规型小巧。这种抽油机上冲程运行时间长于下冲程运行时间,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前置型多为重型长冲程抽油机,除采用机械平衡方式外,还有采用气动平衡方式。

图3-4 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结构

1-驴头;2-游梁;3-横梁;4-连杆;5-减速器;6-悬挂器;7-曲柄销;8-支架;9-曲

柄;10-底座;11-电动机;12-刹车装置

我国游梁式抽油机型号表示法如下:

例如:规格代号为8-3-37的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减速器采用点啮合双圆弧齿轮,平衡方式为曲柄平衡,型号为CYJ8-3-37HB。表示抽油机的额定悬点载荷为80kN,光杆悬点最大冲程为3m,减速器额定扭矩为37kN·m。

为了增大冲程、节能及改善抽油机的结构特性和受力状态,国内外还发展了许多变形游梁式抽油机,如双驴头、旋转驴头、调径变矩、下偏杠铃以及斜井游梁式抽油机等。

为了扩大有杆抽油方式的适用范围,改善其技术经济指标,国内外还发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无游梁抽油机(特别超长冲程抽油机),如链条式、增距式和宽带式抽油机等,多为长冲程和慢冲次,以适应深井和稠油的特殊需要。

二、抽油泵

抽油泵(有杆泵sucker rod pump)是有杆抽油系统的井下关键设备,安装在油管柱的下部,沉没在井液中,通过抽油机、抽油杆传递的动力抽汲井内的液体。它所抽汲的液体中常会含有蜡、砂、气、水及腐蚀性物质,在数百米到上千米的井下工作,泵内压力会高达20MPa 以上。为了使抽油泵能适应井下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恶劣的条件,对抽油泵基本要求是:结构简单、强度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便于起下而且规格类型能满足不同油田的采油工艺需要。

1.泵的工作原理

抽油泵主要由泵筒、柱塞、固定阀和游动阀四部分组成。泵筒即为缸套,其内装有带游动阀的柱塞。柱塞与泵筒形成密封,用于从泵筒内排出液体。固定阀(standing valve)为泵的吸入阀(intake valve),一般为球座型单流阀,抽油过程中该阀位置固定。游动阀(traveling valve)为泵的排出阀(exhaust valve),它随柱塞运动。

柱塞上下运动一次称一个冲程,也称一个抽汲周期,其间完成泵进液和排液过程,如图3-5所示。

图3-5 泵的工作原理

(a )上冲程(吸液进泵); (b )下冲程(排液出泵)

1)上冲程

在理想情况下,抽油杆柱向上拉动柱塞,如图3-5(a )所示。柱塞上的游动阀受油管内液柱压力一开始就关闭。此时,泵内(柱塞下面的)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固定阀在油套环空液柱压力(沉没压力)与泵内压力之差的作用下被打开,原油被吸入泵内。与此同时,如果油管内已逐渐被液体所充满,柱塞上面的一段液体将沿油管排到地面。

所以,上冲程是泵内吸入液体,井口排出液体的过程。造成吸液进泵的条件是泵内压力(吸入压力)低于沉没压力。

2)下冲程

抽油杆柱向下推动柱塞,如图3-5(b )所示。固定阀一开始就关闭,柱塞挤压固定阀和游动阀之间的液体,使泵内压力增高。当泵内压力增加到大于柱塞以上液体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柱塞下面的液体通过游动阀进入柱塞上面,使泵排出液体。由于有相当于冲程长度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井口将排挤出相当于这段光杆体积的液体。

所以,下冲程是泵向油管内排液的过程,造成泵排出液体的条件是泵内压力高于柱塞以上的液柱压力。

2.泵的理论排量

泵的工作过程是由三个基本环节组成:柱塞在泵内让出容积、原油进泵和从泵内排出原油。在理想情况下,柱塞上下一次吸入和排出的液体体积相等,即等于柱塞在上行时走过的几何体积A P S 。所以,泵的理论排量(pump displacement )为

Sn

A Q p t 1440 (3-1)

式中 Q t ——泵的理论体积排量,m 3/d ; A p ——柱塞截面积(πD 2/4),m 2; D ——泵径,m ;

S ——光杆冲程,m ; n ——冲次,min -1。

3. 抽油泵类型和结构

按抽油泵在油管中的固定方式分为管式泵和杆式泵两大类型。通常对于符合抽油泵标准设计和制造的抽油泵称为常规泵;而具有专门用途,如稠油泵、防气泵、防砂卡泵等,与标准结构不同的泵称为特殊泵或专用泵。

抽油泵又分为整筒泵和组合泵(衬套泵)。组合泵的外筒内装有多节衬套组成泵筒,并与金属柱塞配套;而整筒泵没有衬套;与软密封柱塞配套。

SYS5059-91标准抽油泵的基本型式如图3-6所示。

图3-6 抽油泵基本型式

1—定筒式杆式泵;厚壁泵筒,顶部定位,组合泵筒,顶部定位

2—定筒式杆式泵;薄壁泵筒,顶部定位,薄壁泵筒,顶部定位,软密封柱塞

3—定筒式杆式泵;厚壁泵筒,底部定位,组合泵筒,底部定位

4—定筒式杆式泵;薄壁泵筒,底部定位,薄合泵筒,底部定位,软密封柱塞

5—动筒式杆式泵;厚壁泵筒,底部定位,组合泵筒,底部定位

6—动筒式杆式泵;薄壁泵筒,底部定位,薄合泵筒,底部定位,软密封柱塞

7—厚壁泵筒或组合泵筒管式泵

8—厚壁泵筒管式泵,软密封柱塞

1)管式泵

图3-6中7和8为管式泵(tubing pump)的结构图。管式泵一般将泵筒在地面组装好后由油管接箍直接连接在油管下部下入到设计的泵挂深度处,然后投入可打捞的固定阀装置,最后把柱塞连接在抽油杆柱下端下入泵筒内。检泵打捞固定阀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柱塞下部的卡扣或丝扣起抽油杆柱时捞上来;另一种是柱塞下部无打捞装置,在起出抽油杆柱和柱塞后,用绞车、钢丝绳下入专门的打捞工具将固定阀捞出。管式泵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杆式泵大,因而排量大。但起下泵作业时,需要起下全部油管,且修井作业时间长,费用高。故管式泵适用于下入深度不大,产量较高的油井。

2)杆式泵

杆式泵(insert pump)是将整个泵在地面组装成套后,随抽油杆柱插入油管内的预定位置固定,故又称为“插入式泵”。杆式泵又按其固定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1)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其柱塞经阀杆与抽油杆连接,并作上下运动。由泵顶部的固定支承装置将泵筒固定在油管内的预定位置上,如图3-6中1、2所示。

(2)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其柱塞与抽油杆柱连接,并作上下运动。由泵的底部锁紧装置将泵筒固定在油管内的预定位置上,如图3-6中3、4所示。

(3)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其泵筒与抽油杆柱连接,并作上下运动。柱塞通过拉管及底部锁紧装置固定在油管内预定位置的支承套上,如图3-6中5、6所示。

杆式泵与管式泵相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相同油管直径下允许下入的泵径较管式泵小。但杆式泵是整泵通过油管下井,泵内各精密部件得到良好保护,不易损伤柱塞;起下泵时无需起下油管,检泵方便;可用于深井。另外,它还有形式多样,选择余地大等优点。在国外,大部分有杆泵井都使用杆式泵,目前我国也正在逐步推广使用。

3 ) 组合泵

为了减少磨损、防止砂卡,国内常用带环状槽的金属柱塞。金属柱塞与其相配合的衬管其加工要求高,制造不便,易于磨损。为了便于加工和保证质量,衬管分段加工,然后组装在泵筒内,这类泵称为衬管泵或组合泵。这类泵在长途运输和使用中易发生“错缸”即衬管错位。

4 ) 整筒泵(软密封柱塞泵)

前面介绍的都是金属柱塞泵。软密封柱塞泵只是柱塞与金属柱塞不同,其余结构与金属柱塞泵相同。软密封柱塞泵具有在压力作用下能扩大直径和材质较软的特点,柱塞与泵筒内表面可以不经表面硬化处理。目前软密封柱塞可分为皮碗式柱塞、环式柱塞、碗式和环式组合柱塞和组合填料柱塞四种基本结构。软密封柱塞与整体泵筒配合,即称整体泵筒,密封性和耐磨性好,整体泵筒和柱塞的加工要求低,易制造,皮碗磨损后只需起出柱塞更换皮碗,而柱塞体仍可继续使用。整筒泵与组合泵相比具有:泵效高、冲程长、形式多、规格全、重量轻、装卸方便、不会发生“错缸”等优点。

4. 抽油泵的型号及基本参数

我国的抽油泵型号表示方法如下:

例如:公称直径为38mm,泵筒长度为4.5m的厚壁筒,定筒式顶部固定,金属柱塞长1.2m,加长短节长度为0.6m的杆式泵标记为:CYB38-RHAM4.5-1.5-0.6。

又如:公称直径为70mm,泵筒长度为4.5m的多节衬套式组合泵,金属柱塞长1.2m的管式泵标记为:CYB-70TL4.5-1.2。

三、抽油杆柱

常规抽油杆通过接箍连接成抽油杆柱(sucker rod string),上经光杆连接抽油机,下接抽油泵的柱塞,其作用是将地面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传递给井下抽油泵。

常规抽油杆的杆体是实心圆形截面的钢杆,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易制造、成本低。主要用于常规有杆抽油方式。

为了满足高含水、稠油、高含蜡、含腐蚀介质以及深井和斜井采油的需要,国内外开发并应用了许多结构、材料、用途与普通抽油杆不同的特种抽油杆,如超高强度杆、玻璃钢杆、铝合金杆、空心抽油杆、连续抽油杆和电热杆等。

抽油杆柱中还有以下附属器具:

(1)光杆(polished rod)。位于抽油杆最上端,其作用是连接驴头钢丝绳与井下抽油杆,并同井口盘根配合密封抽油井口。因此,对其强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

(2)加重杆。用于大泵提液井、稠油井和深抽井,抽油杆柱下部采用加重杆是减少抽油杆柱弯曲偏磨,防止抽油杆断脱的有效方法。

(3)抽油杆扶正器。用于深井、斜井和定向井,使抽油杆柱处于油管中心,不直接与油管接触,减少抽油杆的磨损、振动和弯曲。

此外还有用于减少抽油杆振动的减振器、防止抽油杆接箍旋松的防脱器等。

第二节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掌握抽油机驴头悬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研究抽油装置动力学和进行抽油系统动态分析的基础。游梁式抽油机是以游梁支点和曲柄轴中心的连线作为固定杆,以曲柄、连杆和游梁后臂为三个运动杆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图3-7)。为了便于分析,可简化为简谐运动和曲柄滑块机构。而在减速器输出轴扭矩计算和有杆抽油系统数值模拟中则需要对四连杆机构进行精确分析。

图3-7 常规型抽油机四连杆机构

一、简化分析 1. 简谐运动

如图3-7所示,将游梁后臂b 与连杆l 的连接点B 的运动简化为简谐运动(视r /l →0及r/b →0时),即认为B 点的运动规律与D 点做圆周运动时在垂直中心线上的投影(C 点)的运动规律相同,其悬点位移S A 、速度v A 和加速度a A 分别为

)cos 1(θ-=

r b a

S A (3-2) θωsin r b a

v A =

(3-3) θω=

cos r b a a A 2

(3-4)

式中 θ——曲柄转角(=ωt );

ω——曲柄角速度; t ——时间。

图3-8 为按以上三式计算得出的悬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θ角的变化曲线(CYJ8-3-48B ,S=3m ,n=9min -1)。此图表明:抽油机在一个冲程中,悬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上冲程的前半冲程为加速运动,加速度为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均向上);后半冲程为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下冲程只是改变了运动方向,前半冲程仍为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均向下);后半冲程仍为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图3-8 简化为简谐运动时悬点运动规律

2.曲柄滑块机构模型

假设曲柄半径r 与连杆长度l 的比值范围为0

)

sin 2cos 1(2θλ

θ+-=r b a S A (3-5)

)sin (sin r b a v A θλ

+θω=

22 (3-6)

2

A a a r (cos cos 2)b =

ωθ+λθ (3-7)

由式(3-7)对θ求导并令为零,可求得在θ=0°和θ=180°(下、上死点)处悬点的最大加速

度。

?

??

?

?+ω=λ+ω=

=θl r S )(r b a a max

121220

(3-8)

()??? ??-ω-=λ+-ω=

=θl r S r b a a max

12122180

(3-8a )

图3-9 和3-10 是以CYJ8-3-48B 抽油机(S =3m ,n=9 min - 1 ) 的杆件尺寸(表3-1)分别

按简谐运动、曲柄滑块机构和精确方法计算的悬点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可以看出,按曲柄滑块机构计算的速度变化为“歪曲”的正弦曲线;加速度变化为“歪曲”的余弦曲线。曲柄滑块机构模型是常用的模型,可用于一般的计算和分析。而简谐运动模型只能用于粗略估算和简单分析。

图3-9 悬点速度曲线图3-10 悬点加速度曲线

二、精确分析

1. 几何关系

常规型和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连杆机构的几何关系分别如图3-11a、b所示。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几何关系与常规型相同。

图3-11 抽油机几何关系

A—游梁前臂长度;C—游梁后臂长度;P—连杆长度;R—曲柄半径;I—游梁轴中心到曲柄

轴中心的水平距离;χ

—C与J的夹角;H—游梁支承中心到底座底部的高度;ρ—K与J

的夹角;G—曲柄轴中心到底座底部的高度;K—游梁支承中心到曲柄轴中心的距离;J—曲

柄销中心到游梁支承中心的距离;ψ—C与K的夹角;ψb—驴头在下死点位置的ψ角;ψt

—驴头在上死点位置的ψ角;β-C与P之间的夹角;α—R与P之间的夹角;θ—R与零

度线的夹角即曲柄转角(0≤θ≤2π);φ—零度线与K的夹角(曲柄初相角)美国石油学会(API)推荐方法是将常规型和前置型抽油机曲柄初相角φ(零度)分别规定为时钟12点和6点位置。

常规型

?

?

?

?

?

-

±

=

φ

G

H

I

arctg

(3-9)

前置型

?

??

??-±π=φG H I arctg (3-9a)

以上二式中的“+”和“-”取决于曲柄的旋转方向。

严格地讲,以上二式规定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悬点的位移是以悬点处于下死点位置度量。对于常规型抽油机(图3-11a ),当悬点处于下死点时,悬点位移为零,游梁后臂端点处于上死点,此时连杆P 与曲柄R 展开在一直线上,这一直线即为零度线,但并非正好处在时钟12点位置上。对于前置型抽油机(图3-11b ),悬点处于下死点时,连杆P 与曲柄R 重合在一直线上,这一直线的位置一般与时钟6点位置存在一定偏差,其偏差与抽油机杆件尺寸有关。应用余弦定理,可得到曲柄零度线与K 的夹角(曲柄初相角)φ的通用解析式。

?

??

???+++-+-=)(2)(arccos )1(2222TR P K TR P C K T π

φ (3-10) 式中 T ——机型指数(对于常规型抽油机T=1;前置型T=-1)。 由式(3-10)可知,曲柄初相角φ并非常数,φ不仅与机型有关,还与所使用的冲程(曲柄半径R )有关。

抽油机几何关系如下:

J K ==

ψ=

222arccos 2C J P CJ χ??

+-= ?

??

?

??

???φ+θ=ρ)D sin(J R arcsin

()222arccos 2b C K P TR CK ψ??

+-+=??

????

?

??

???--+=CK TR P K C t 2)(arccos 222ψ

式中D ——曲柄旋转方向指数(规定以悬点处于下死点处,曲柄背向支架旋转D=1;曲柄

指向支架旋转D=-1)。 2. 运动分析

曲柄转角为θ时,悬点相对于下死点的位移为

[])()(ψψφθψψ-=+-=b b A TA D TA S (3-11)

游梁摆动角位移与最大角位移之比值即为悬点位移与冲程长度之比,称为位移比PR (Position Ratio ),也称位置因数或无因次位移。

max ()-=

=

-b A b t S PR S ψψ

θψψ

(3-12)

式中 S max —悬点最大位移即冲程[=TA (Ψb -Ψt )]。

由速度瞬心法可以导出悬点速度公式(3-13),综合考虑了抽油机类型和曲柄旋转方向。

βα

ωsin sin C AR DT

v A = (3-13)

式中游梁后臂C 与连杆P 之间的夹角β,由C 、J 、P 构成的三角形应用余弦定理得

???? ??-+=CP J P C 2arccos 222β (3-14)

上式中当β<0时,则β=π+β。

曲柄半径R 与连杆P 之间的夹角α,由P 、C 、K 、R 构成的四边形角度关系得

)(2φθψβπα+---=D (3-15)

悬点位移对曲柄转角θ的变化率dS A /d θ是抽油机减速器曲柄轴扭矩计算的重要特性参数,即扭矩因数TF (Torque Factor ),其物理意义及应用将在第四节中阐述。

()()βα

ωυθθθsin sin C AR DT d dS F T A A -===

(3-16)

由悬点速度公式(3-13)对时间t 求导,得到悬点加速度公式

βψαβφθβαω32sin sin cos sin )sin(cos sin )/(-+=D C R CP ARK T

a A (3-17)

分别以常规型CYJ8-3-48B 和前置型CYJQ12-3.6-53B 抽油机为例,有关抽油机杆件尺

寸列入表3-1,冲次均为9min -1,曲柄旋转方向指数D=1。两种抽油机的精确悬点运动分析结果列入表3-2。

表3-1 抽油机的杆件尺寸(mm )

表3-2 抽油机悬点运动分析数据

图3-12 悬点实测示功图

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195 210 225 240 255 270 285 300 315 330 345 360

0 0.024 0.088 0.182 0.296 0.422 0.552 0.679 0.795 0.89 0.956 0.992 0.999 0.983 0.946 0.892 0.821 0.732 0.625 0.499 0.36 0.222 0.103 0.026 0

1.955 1.585 1.163 0.784 0.460 0.168 -0.126 -0.452 -0.806 -1.110 -1.229 -1.128 -0.931 -0.765 -0.676 -0.658 -0.690 -0.735 -0.726 -0.541 -0.034 0.802 1.641

2.051 1.955

0 0.495 0.876 1.145 1.317 1.404 1.410 1.331 1.156 0.887 0.557 0.225 -0.061 -0.295 -0.494 -0.677 -0.864 -1.062 -1.268 -1.450 -1.538 -1.437 -1.092 -0.566 0

0 0.525 0.93 1.215 1.397 1.489 1.496 1.412 1.227 0.942 0.591 0.239 -0.065 -0.313 -0.524 -0.719 -0.917 -1.127 -1.345 -1.538 -1.632 -1.524 -1.158 -0.601 0

0 0.012 0.048 0.113 0.208 0.334 0.485 0.646 0.796 0.912 0.981 1.000 0.972 0.907 0.815 0.704 0.586 0.466 0.353 0.252 0.164 0.094 0.043 0.011 0

1.069 1.185 1.332 1.467 1.487 1.215 0.507 -0.557 -1.608 -

2.269 -2.429 -2.211 -1.794 -1.309 -0.832 -0.395 -0.017 0.295 0.535 0.705 0.816 0.884 0.934 0.989 1.069

0 0.312 0.661 1.051 1.466 1.850 2.100 2.098 1.792 1.242 0.579 -0.073 -0.632 -1.063 -1.360 -1.529 -1.585 -1.545 -1.428 -1.254 -1.041 -0.805 -0.552 -0.285 0

0 0.331 0.702 1.115 1.555 1.963 2.228 2.226 1.901 1.318 0.614 -0.077 -0.670 -1.128 -1.443 -1.622 -1.682 -1.639 -1.515 -1.330 -1.105 -0.854 -0.586 -0.303 0

第三节 抽油机悬点载荷

抽油机在正常工作时,悬点所承受的载荷根据其性质可分为静载荷、动载荷以及各种摩擦载荷。在抽油机带动光杆上下往复运动时,上述各类载荷均作周期性变化。反映悬点载

荷随其位移变化规律的图形称为光杆(地面)示功图。

光杆示功图通常用动力仪进行实测,如图3-12 所示。由此可求得悬点实际载荷,用于机、杆、泵的工作状况分析(诊断)。但是,在选择抽油设备以及确定工艺参数时,需要预测悬点载荷。因此,对悬点载荷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一、悬点静载荷及其理论示功图

静载荷(static polished rod load )是指在同向冲程

中保持不变的力(抽油杆柱自重、液柱重量、油压、套压等)所产生的悬点载荷。在上、下冲程中,悬点载荷存在很大的静载差,它是影响抽油机平衡及扭距,抽油泵柱塞冲程等抽油系统特性的主要原因。静载荷作用下的理论示功图是对比分析实测示功图,诊断抽油泵工况的基础。

1. 上冲程悬点静载荷

抽油系统如图3-13所示,在上冲程中,游动阀关闭,柱塞上下流体不连通。产生悬点静载荷的力包括抽油杆柱重力和柱塞上、下流体压力。

(a )上冲程 (b )下冲程

图3-13 悬点静载荷

1) 抽油杆柱重力

上冲程作用在悬点上的抽油杆柱重力为它在空气中的重力。

p

r r r gL A W ρ= (3-18)

式中 W r ——抽油杆柱在空气中的重量,kN ;

A r ——抽油杆截面积,m 2(对于钢杆参见表3-3); ρr ——抽油杆密度,t/m 3(钢杆为7.85 t/m 3); g ——重力加速度(=9.81 m/s 2); L p ——抽油杆柱长度(即泵深),m ;

2) 作用于柱塞上部环形液柱压力(泵排出压力)

对于无气的举升液柱,此压力为井口回压与液柱静压之和,即

P L t o gL p p ρ+= (3-19)

式中 p o ——泵排出压力,kPa ; p t ——井口回压,kPa ;

ρL ——液体密度,t/m 3。

3) 作用于柱塞底部的流体压力(泵吸入压力)

油井稳定生产时油管与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称为动液面。抽油泵沉没在动液面L f 以下的深度称为沉没度h ,如图3-13所示。上冲程中,在沉没压力(泵口压力)作用下,井

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有杆泵一般是指利用抽油杆上下往复运动所驱动的柱塞式抽油泵。有杆泵采油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的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机械采油方式。本章将系统地介绍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抽油装置、采油原理、工艺设计及油井工况分析方法。 第一节有杆抽油装置 典型的有杆抽油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如图3-1所示。一是地面驱动设备即抽油机;二是安装在油管柱下部的抽油泵;三是抽油杆柱,它把地面设备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井下抽油泵柱塞使其上下往复运动,使油管柱中的液体增压,将油层产液抽汲至地面。就整个有杆抽油生产系统而言,还包括供给流体的油层、用于悬挂抽油泵并作为举升流体通道的油管柱、井下器具(油管锚、气锚、砂锚等)、油套管环形空间及井口装置等。 图3-1 典型的有杆抽油生产系统 1-吸入阀;2-泵筒;3-排出阀;4-柱塞;5-抽油杆;6-动液面;7-油管;8-套管;9-三通;10-盘根盒;11-光杆;12-驴头;13-游梁;14-连杆;15-曲柄;16-减速器;17-动力机(电动机) 一、抽油机 抽油机(pumping unit)是有杆抽油的地面驱动设备。按其基本结构抽油机可分为游梁式和无游梁式两大类,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游梁式抽油机(俗称磕头机)。游梁式抽油机主要由游梁—连杆—曲柄(四连杆)机构、减速机构(减速器)、动力设备(电动机)

和辅助装置等四部分组成,如图3-2所示。游梁式抽油机工作时,传动皮带将电机的高速旋转运动传递给减速器的输入轴,经减速后由低速旋转的曲柄通过四连杆机构带动游梁作上下往复摆动。游梁前端圆弧状的驴头经悬绳器带动抽油杆柱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游梁式抽油机分为常规型(普通型),异相型、前置型和异型等类型。常规型和前置型是游梁式抽油机的两种基本型式。 1.常规型抽油机 常规型游梁抽油机如图3-2所示。它是目前油田使用最广的一种抽油机。其结构特点是:支架位于游梁的中部,驴头和曲柄连杆分别位于游梁的两端,曲柄轴中心基本位于游梁尾轴承的正下方,上下冲程运行时间相等。 图3-2 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结构 1-刹车装置;2-电动机;3-减速器皮带轮;4-减速器;5-输入轴;6-中间轴;7-输出轴;8-曲柄;9-连杆轴;10-支架;11-曲柄平衡块;12-连杆;13-横船轴;14-横船;15-游梁平衡块;16-游梁;17- 支架轴;18-驴头;19-悬绳器;20-底座 2. 异相型抽油机 异相型抽油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较好的抽油机,如图3-3所示。从外形上看,它与常规型抽油机并无显著差别,故常规型与异相型也称后置型抽油机。其结构特点是:曲柄轴中心与游梁尾轴承存在一定的水平距离;曲柄平衡重臂中心线与曲柄中心线存在偏移角(曲柄平衡相位角)。使得上冲程的曲柄转角明显大于下冲程,从而降低了上冲程的运行速度、加速度和动载荷,达到减小抽油机载荷、延长抽油杆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有杆泵采油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第一节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对抽油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抽油泵上下冲程中载荷变化、凡尔开关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动画。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抽油装置. 2.泵的工作原理. (一)抽油装置 采油方法自喷 人工举升气举采油 深井泵采油有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的优点:

a、设备简单 b、结构牢固 c、性能可靠 d、管理经验比较完善 有杆泵采油的不足 a、设备笨重(10型,18T) b、仅适用于浅井、中深井 c、对特殊井(斜井、弯井、海口油井)有困难 d、对砂、蜡、盐、气、稠的适应性差 目前在人工举升中占绝对多数的还是游梁式有杆泵,因此,本章重点介绍游梁式有杆抽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 ①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 渗流 向井流 ②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 井筒中的流动,涉及到采油方法的问题。 ③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 对于自喷井,可分为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即增加原油到达井口后的嘴流。 有杆泵采油典型特点:

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下流体 有杆泵采油分类: (1) 常规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 (2) 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式,我国机械采油井占总井数的90%以上,其中 有杆泵占机采井的90%以上。全 国产液量的60%、产油量的75% 靠有杆抽油采出。 设抽油机 备抽油杆 组抽油泵 成其它附件 1、抽油机 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 面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 动。 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 式抽油机两种。

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 文) 专业:石油工程 考号: 姓名: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 9 月 19 日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专业:石油工程考号:姓名: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发日期:2010 年 6 月 完成期限:2010 年 9 月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 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有杆泵采油的现状 (1) 1.2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 (1) 第2章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 (2) 2.1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2) 2.2 泵的工作原理 (5) 第3章有杆泵采油的泵效影响因素 (6) 3.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的影响 (6) 3.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 (8) 3.3 漏失的影响 (9) 3.4 提高泵效的措施 (9) 第4章有杆泵采油系统选择设计 (10) 4.1 井底流压的确定 (11) 4.2沉没度和沉没压力的确定 (11) 4.3下泵深度的确定 (11) 4.4冲程和冲次的确定 (12) 4.5抽油泵的选择 (12) 4.6抽油杆的选择 (13) 4.7抽油机、减速箱、电动机及其它附属设备的选择 (16) 4.8 设计的意义 (16) 第5章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采油工程课程设计 —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班级:石工0907 姓名: 学号:200904010711

2012年7月 《采油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流入动态预测 (2) 1.1 根据原始生产动态数据和设计数据作IPR曲线 (2) 第二章垂直多相管流5 2.1 计算充满程度、下泵深度、动液面深度与沉没度的关系 (5) 2.2 作充满程度、下泵深度、动液面深度与沉没度关系曲线 (9) 2.3 初选下泵深度 (11) 第三章杆泵及其工作参数 (11) 3.1 由下泵深度和产液量初选抽油机和泵径 (11) 3.2 确定冲程和冲次 (13) 3.3 抽油杆柱设计(采用近似等强度组合设计方法) (14) 3.4 计算泵效 (18) 3.5 产量校核 (19) 3.6 抽油机校核 (19) 3.7 曲柄轴扭矩计算 (20) 第四章设计结果 (20) 4.1 作下泵深度与泵效曲线 (21) 4.2 各种功率的计算 (22) 4.3 确定平衡半径 (22) 4.4确定泵型及间隙等级 (24) 参考文献 (25)

序言 对于某一抽油机型号,设计的内容有:泵型、泵径、冲程、冲次、泵深及相应的杆柱组合和材料,并预测相应抽汲参数的工况指标,包括载荷、应力、扭矩、功率、产量及电耗等。选择合适的有杆抽油系统,不仅能大大地节省材料,而且可以获得最优的泵效。然而,泵效的高低正是反映抽油设备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泵效,从而可以获得更加大的采收率,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有杆泵抽油系统包括油层、井筒流动、机-杆-泵和地面出油管线到油气分离器。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主要是选择机、杆、泵、管以及抽汲系数,并预测其工况指标,使整个系统高效而安全的工作。 通过两周的采油工程课程设计,我从其中学到了很多,包括动手能力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我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学习采油工程这门课程,同时为将来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自己的学习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团队合作共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我充分认识到在集体中我们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学会边听边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联想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或现象帮助自己理解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等等。总的说来,虽然在这次设计中自己确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我想这都是这次设计的价值所在,以后的日子以后自己应该更加努力认真,以认真踏实的态度去学习,把这些再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采油工艺第三章1

第三章

Gas lift Mechanical production
机械 机械 采油 采油 自喷 采油
气举法 气举法 采油 采油 深井泵 深井泵 采油 采油
采油 油方 方法 法 采
Sucker rod pumping
有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
Deep well-pump
无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Rodless pumping
Self-blowing production

第三章
有杆泵采油
sucker rod pumping production
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抽油机悬点运动规律 第三节 抽油机悬点载荷的计算 第四节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措施 第五节 抽油井生产分析 第六节 抽油设备选择 第七节 API RP 11L 第八节 抽油井计算诊断技术

有杆泵采油
第一节 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Pumping Equipment and Pump Mechanics 主要内容
抽油装置
抽油泵 抽油杆 抽油机
泵的工作原理
泵的理 论排量 泵的抽 汲过程
Sucker rod Pumping unit Sucker rod pump

有杆泵采油
一、抽油装置(pump equipment)
抽油机(pump unit)(地面) 设 System 备 component组 成
Pump
抽油杆(sucker rod)(传递动力) 抽油泵(pump)(井下) 其它附件(accessories)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有杆泵抽油实验报告 篇一: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石油工程 考号: 姓名: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 指导教师: 2010 年9 月19 日 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有杆泵采油分析与系统的设计专业:石油工程考号:姓名:本题目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及参考资料: 签发日期:2010 年 6 月

完成期限:2010 年9 月 指导教师签名: 摘要 有杆泵采油是最广泛最主要的传统机械采油技术。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其中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世界抽油机技术发展较快,科研人员研究开发了多种新型抽油机,特别无梁式抽油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常规机出现的弊端。。 有杆泵采油的系统设计,新投产或转抽的油井,需要合理地选择抽油设备;油井投产后,还必须检验设计效果。当设备的工作状况和油层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时,还需要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 进行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选择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符合油井及油层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油层的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较高且有较长的免修期,以及

有较高的系统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有杆泵采油;游梁式;新机型;抽油机;系统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有杆泵采油的现状............................................................... . (1) 有杆泵采油存在的问题............................................................... . (1) 第2章有杆泵采油的简介分析............................................................... . (2) 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 (2) 泵的工作原理............................................................... . (5)

有杆泵抽油系统软件设计技术手册

有杆泵抽油系统软件设计 技术手册及操作手册 一、技术手册 根据5873.1-93、5873.2-93标准和油井产能预测及生产或试油情况,结合有杆泵工艺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行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 (一)下泵深度计算 根据5873.1-93标准推荐方法计算有杆抽油泵下泵深度: (1) (2) )1(w o w w l f f -+=ρρρ (3) 式中:—下泵深度,m ; H —油层中部深度,m ; —流压,; —井液初期含水率,f ; ρl —井液密度,3 ρw —水密度, 3 ,一般取1.0 ρ o —地面原油密度, 3 γl —井液重度, 3;(γρl ×9800) —生产油气比,m 33; —饱和压力,;—泵挂深处压力,; —标准状况压力,取101×103; t —泵挂深处井温,℃; β—要求的泵充满程度,无因次小数,取0.4~0.6。 以上公式中,油气比对下泵深度影响较大。 参考计算结果,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可对泵深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二)有杆泵抽汲参数优选 根据《采油工程手册》推荐方法对抽油参数进行优选。为减轻抽油杆柱的疲劳,减少弹性变形影响和冲程损失,原则上按抽油机最大冲程来初选冲程。用加速度因子(C )计算初选冲数(n ),冲数由下 l s wf p p p H L γ--=293 /)273)(1()1/1(293 /)273)(1(t f p R p t f p p R p w sc tp b w b sc tp s +-+-+-=β

式计算: (4) 在选择冲程和冲数时一般要保证C< 0.225。根据“长冲程、低冲次、合理泵挂、较高泵效”的原则,结合油田试采生产情况或生产实践经验,优选抽汲参数。 常规情况下以最大冲程、中等冲次为原则,对稠油或较深泵挂井,应以最大冲程、较低冲次计算得出。 最大冲程常用的为4.8、3.2、2.7、2.1,要结合抽油机类型定。 (三)初期泵径计算及泵型选择 根据5873.1-93标准推荐方法由下式计算泵径: (5) 式中:D —泵径,m ; —初期日产油量,; S —冲程,m ; n —冲数,1; ρl —井液密度,3 —初期含水率,f , η—泵效,无因次小数,一般取0.6~0.7。 根据油藏工程部署和产能预测,根据公式(5)结果确定泵径。泵径要与下泵深度结合考虑。表1给出各种常用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下泵深度(主要考虑冲程损失及杆强度)。 表1 常用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下泵深度统计表 (四)抽油杆柱设计 抽油杆柱设计按各级抽油杆顶部最大应力相等原则设计。根据5873.1-93和5873.2-93标准,结合油田有杆泵采油实践经验: 按抽油杆大小一般来说:二级抽油杆的组合为25、22;22、19;19、16三种,三级抽油杆组合为25、22、19;22、19、16两种组合。 按泵的大小一般来说:φ56(57)及以下泵的抽油杆选择三级组合杆,φ70及以上泵选择二级组合。 视泵下深度及抽油杆顶部应力大小最后确定抽油杆组合。 l o Sn fw q D ηρ)1(02974 .0-=1790 ?= s c n

有杆泵采油

. 第三章有杆泵采油 第一节抽油装置及泵的工作原理 一、教学目的 了解抽油机的工作原理,对抽油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抽油机的工作原理; 2、抽油泵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抽油泵上下冲程中载荷变化、凡尔开关等。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形和动画。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抽油装置 . 2.泵的工作原理 . (一)抽油装置 采油方法自喷 人工举升气举采油 深井泵采油有杆泵采油 无杆泵采油 有杆泵采油的优点:

. a、设备简单 b、结构牢固 c、性能可靠 d、管理经验比较完善 有杆泵采油的不足 a、设备笨重( 10 型, 18T) b、仅适用于浅井、中深井 c、对特殊井(斜井、弯井、海口油井)有困难 d、对砂、蜡、盐、气、稠的适应性差 目前在人工举升中占绝对多数的还是游梁式有杆泵,因此,本章重点介绍游梁式有杆抽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分为三个基本流动过程: ①从油层到井底的流动 渗流 向井流 ②从井底到井口的流动 井筒中的流动,涉及到采油方法的问题。 ③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 对于自喷井,可分为四个基本流动过程,即增加原油到达井口后的嘴流。 有杆泵采油典型特点:

地面能量通过抽油杆、抽油泵传递给井下流体 有杆泵采油分类: (1)常规有杆泵采油:抽油机悬点的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柱塞泵。 (2)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井口驱动头的旋转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给井下螺杆泵。 常规有杆泵采油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泛的采油方式,我国机械采油井占总井数的 90%以上,其 中有杆泵占机采井的 90%以上。 全国产液量的 60%、产油量的 75%靠有杆抽油采出。 设抽油机 备抽油杆 组抽油泵 成其它附件 1、抽油机 有杆深井泵采油的主要地 面设备,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 能,将旋转运动转化成往复运 动。 包括:游梁式抽油机和无游梁 式抽油机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