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例

合集下载

教育教学实践课例(3篇)

教育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课例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夏夜多美》一文为例,旨在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感受夏夜的美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蜻、蜓、蛙”等生字,会写“蜻蜓、青蛙、萤火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观察、讨论等方式,体会夏夜的美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夏夜的美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夏夜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夏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夏夜的美丽。

2. 提问:你们知道夏夜有哪些美丽的事物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夏夜的文章——《夏夜多美》。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夏夜的认识,分享夏夜的美好瞬间。

2.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点评。

(四)朗读课文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夏夜的美丽。

(五)学习修辞手法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教师点评。

(六)总结全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概括夏夜的美丽。

初中语文教研组课例成果(3篇)

初中语文教研组课例成果(3篇)

第1篇一、前言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例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校初中语文教研组近期取得的课例成果。

二、课例成果展示1. 《荷塘月色》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荷塘美景的描绘;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荷塘美景;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审美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例(1)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5. 课堂小结: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强调学生的生活情趣;6.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3)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不够,今后需加强。

小学语文 名师课例

小学语文 名师课例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
小学语文名师课例:
一、课题:《故事巴巴的童话》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的文学语言和文学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文学的结构;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感悟。

教学方法:
1、集体朗读:让全班一起朗读本课,培养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
2、问答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对文章进行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3、相关性活动:分组表演故事,激发学生的文学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
4、写作活动: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故事看似平和美好的背后,找出其中令人思考的道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文学语言表达,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文学结构,找到其中道理和意义,从而更充分的发掘文学作品的美感。

语文教学课例

语文教学课例

语文教学课例《有趣的语文教学课例》“叮铃铃......”上课铃响啦,这节是语文课,可真让人期待!走进教室的是我们亲爱的语文老师,她脸上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就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

老师一开口,那声音清脆又好听:“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去探索一个奇妙的语文世界哟!”这节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的主人公小明,就像我们身边的小伙伴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快乐。

老师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聚精会神。

“你们说,小明这样做对不对呀?”老师突然发问。

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抢着回答:“不对!”“对!”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就像菜市场一样。

“哎呀,别着急,一个个来说。

”老师笑着说。

小红站起来,声音响亮:“老师,我觉得小明不对,他不应该撒谎。

”小刚也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觉得小明也有苦衷,他可能是害怕被批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老师听着我们的发言,不时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赞许。

接着,老师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优美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哇,这画面仿佛就在眼前,我好像看到了两只可爱的黄鹂在柳树上欢快地唱歌,一群白鹭排成一排,向着蓝天飞去。

这诗句也太美了吧!老师还让我们模仿着写诗呢!我心里直打鼓:这能行吗?我可从来没写过诗呀!但是看着周围的同学都在认真思考,我也鼓起勇气,拿起笔来。

“小花在风中笑,小草在土里摇。

”哈哈,我居然也写出了两句!这节课过得可真快呀!语文不就是这样吗?像一个装满了无数宝贝的大箱子,每打开一次,都能发现惊喜。

它能让我们感受故事里的喜怒哀乐,能让我们领略诗词的美妙,还能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字世界。

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它让我觉得语文不再是枯燥的课文和生字,而是充满了乐趣和魔力。

你们难道不喜欢这样的语文课吗?反正我是爱极了!。

典型语文课例教学设计方案

典型语文课例教学设计方案

典型语文课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语文课程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关键课程。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设计,通过典型的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次课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经典文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对红楼梦的基本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方式本课例选择《红楼梦》中的经典文章《冬季观雪》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背景知识、主要情节和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和互动的形式。

首先,教师通过讲解,引入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然后,教师将整篇文章分段解读,讲解文章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最后,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续作,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用图片或文字呈现冬天的景象,引起学生对冬天的感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冬天的印象。

2. 引入《红楼梦》(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并呈现一段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红楼梦》。

3. 解读《冬季观雪》(30分钟)教师将《冬季观雪》分段进行解读,介绍文章的主题、情节和语言表达方式。

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会拓展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4. 学生互动(2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互相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书籍和电影等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小组合作活动和课后作业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
- 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短语和句子
-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及其用法
-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正确运用语音语调
- 能够分析和理解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二、教学准备
- PPT幻灯片
- 教学课件
- 黑板、粉笔
- 学生课本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与预(5分钟)
- 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注意力
-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研究做铺垫
2. 新课展示(10分钟)
- 通过播放录音和展示PPT幻灯片,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句子和短语
- 逐一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并帮助学生掌握用法和发音
3. 听力训练(15分钟)
- 呈现录音材料,要求学生仔细听,理解并跟读
- 提问学生听到了哪些关键词和短语,帮助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 课文分析与讨论(15分钟)
-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分析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 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
5. 课文朗读与角色扮演(20分钟)
-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并进行朗读- 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加入感情和肢体语言,使其表演更生动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 总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回顾课堂讨论的结果
- 要求学生预下一课,并准备相关的作业
四、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表现
- 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批改,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评估。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课例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课例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设计课例一、课题分析本课题旨在通过专题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某一具体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以高中语文中的《红楼梦》为例,设计一节专题教学课。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哲理思考,适合作为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专题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人物和故事情节,掌握其基本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从文学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实际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思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能够通过文学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红楼梦》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阅读法: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通过学习《红楼梦》的片段,让学生对于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1.学习《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理念。

2.学习《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对于每一位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3.学习《红楼梦》中的情节发展: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介绍《红楼梦》中的主要情节发展,如宝黛之恋、贾母的选婿等,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情节的起伏和人物的变化。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3篇)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我校开展了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得到了教研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下。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秋天的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如“黄黄的”、“红红的”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色彩。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秋天的美丽。

(4)拓展延伸,提高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如落叶、果实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魅力。

(5)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热爱大自然。

4.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品味、想象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教案(优秀4篇)

语文课教案(优秀4篇)

语文课教案(优秀4篇)语文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l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会令人“难忘”?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有关傣历年的资料教学方法:谈话导入、合作交流、朗读感悟课时划分: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傣历年是我们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你们参加过“泼水节”吗?如果你参加过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感受好吗?让学生讲述。

今天,我们要学习“难忘的泼水节”它与平时同学们所参加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生字。

2、指名读。

3、互读互听互相纠正读音。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出示要求认的生字、让学生认读2、指名读。

3、互读正音。

四、朗读感悟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2、学生讨论交流3、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②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③理解“四面八方”。

④指导朗读。

4、指导看图、理解第4自然段①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挂图)谁来说说总理今天打扮得怎样?总理脸上的神情怎样?②让学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③结合图,说说除了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④师:傣族人民因为能和敬爱的总理一起过节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你笑容满面地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5、体会第五自然段①分角色扮演,老师扮演总理,同学们扮演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祝福。

②启发想象③正因为1961年泼水节是和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感到那年泼水节是“幸福”、“难忘‘’的。

④有感情朗读6-8自然段。

穷人语文教案课例

穷人语文教案课例

穷人语文教案经典优秀课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穷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表达手法。

4. 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自导式教学优秀课例语文

自导式教学优秀课例语文

自导式教学优秀课例语文《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

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

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

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

)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讨论后归纳(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后小结。

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PPT

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PPT
儿谈心,她的明澈莹晶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忧 伤的调子。”
教师:请你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朗读此句) 教师:读得很好,你是不是很喜欢这句句子? 学生:确实很喜欢。 教师:为什么喜欢这句句子? 学生:因为这句句子采用了拟人手法,所以很生动。 教师:作者将溪水看作是少女,把溪水的柔美通过少女的忧伤表现出来,
学生:爱情是可以互相分担、互相分享的一种情感。
学生:作者所说的爱情是需要两个人互相扶持的。
学生:我认为作者所说的爱情是一种平等的爱情,两个人以一种平等的 状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教师:这是大家倾听后所获得的感受,那么在品读这首诗后你又会认为诗人在前两个“我如果爱你……”中否定了两种爱情观,一 种是借对方炫耀自己,另一种是一味的单恋。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例分析
案例一《背影》
教师:谁说父爱不伟大,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板书:这是一个 的 背影啊!)请大家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合适的词。可用文中的词语,也可 用其他的词语、词组来表述。
学生1:这是一个伟大的背影。 学生2:这是一个高大的背影。 学生3:这是一个令我流泪的背影。 学生4: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背影。 学生5: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学生6: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学生7:这是一个伟岸的背影。 学生8:这是一个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的印记的背影。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尤其是最后一位同学的回答十分精彩。
3、构建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构建要抓住文章的本质特点, 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
案例四《致橡树》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女儿的信》,初涉了爱 情这一话题,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这封信中给爱情所做的诠释——什么 是爱情?
学生:爱情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美,一种连上帝都没见过的力量。 学生:爱情是一种忠诚和心头的记忆,真正的爱情是禁得起时间考验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
一、课程背景
本教学课例是一节小学语文课,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

课程主要内容为研究诗歌。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文本中的意思并复述。

2. 能够正确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3. 能够体会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感。

三、教学准备
1. 海子的诗歌
2. 录音机
3. 茶杯和茶叶
四、教学过程
1. 学生阅读课外阅读课文《别了,我的梦》。

2. 通过关键词梳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3. 让学生读一读诗歌,然后通过询问学生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4. 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感。

5. 给学生分发茶叶和茶杯,让学生边喝茶边享受诗歌的意境。

6.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五、作业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别了,我的梦》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课程,学生在阅读《别了,我的梦》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文本中的意思并复述,而在理解诗歌内涵的过程中,也能够正确理解所表达的感情。

通过活动的方式,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感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享受了诗歌的意境。

语文课例记录教案模板范文

语文课例记录教案模板范文

一、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2. 授课年级:一年级3. 授课班级:1班4. 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5.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6. 教学内容:[课文名称]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景象吗?你们喜欢大自然吗?2. 新课学习- 生字教学:-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书写错误。

- 课文讲解:- 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朗读训练:-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选取优秀小组进行展示。

-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课堂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要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生字,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不足: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表示满意,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2. 家长评价:家长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表示认可,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课例(3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课题《秋天的雨》,引导学生说出课题的写作手法。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讲解字词的意思。

2. 学生齐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3.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雨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4.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5.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6.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7.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动物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8.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9. 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描写秋天人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并朗读。

10.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子。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秋天的诗句或故事?2.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讲解。

3. 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1. 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较好,但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2. 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朗读质量。

3. 在讲解课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精选15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开展的顺序记叙的。

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

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

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

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

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

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

他们为此感到快乐。

回忆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拟深化也比拟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好处而感到幸福。

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提醒了幸福的含义。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

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论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提醒幸福的含义。

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理论,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

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情分析^p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才能、感悟才能和语文综合运用才能,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那么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考虑,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气氛。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目的】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教学的难点是【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语文园地教学课例

语文园地教学课例

语文园地教学课例一、引言语文园地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平台。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课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语文园地教学的课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二、课例一:语文游戏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语文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猜词游戏”,通过描述某个词语的特征,让学生猜出正确的词语。

这样的游戏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又能增加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课例二:课外阅读分享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分享。

每个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读完后向全班同学分享书中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等,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课例三:写作实践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写作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作文,描述家乡的风景、人文特色等。

这样的写作实践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增加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和理解。

五、课例四:语文竞赛语文竞赛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竞赛,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

参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竞赛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六、课例五:诗词鉴赏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诗词鉴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解读,并引导他们从中感受诗词的美和哲理。

通过诗词鉴赏,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增加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七、总结语文园地教学课例的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案例一:《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跋文案例二:《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案例三: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案例四:地球爷爷的手新课程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前言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括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括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和技术,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必然的理论试探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一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治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发困惑的事件有关。

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进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揭露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试探。

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单单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其他阻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养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术,还应当包括必然的教育大体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必然的体会教训,有必然的理性试探。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能够提供体会,后者能够提供教训,都一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能够分享他人成功或失败的体会,由学习和分析他人的案例到增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存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良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能够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进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良教育教学行为。

--------------------------------------------------------------------------------案例一:《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跋文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酷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堂教学实践课例(3篇)

课堂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小学语文《秋天的雨》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了解秋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回答)接着,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纠正学生的字音错误。

3. 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如:“落叶”、“飘落”、“丰收”等。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书写生字词。

4. 分段阅读,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合作探究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5. 深入阅读,品味优美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的意境,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课例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

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哲理。

我在上《小鹿的玫瑰花》时按新课标的精神,上完后,感触颇多。

一、追求感悟。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本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

教学中,我抓住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然后,适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相关经历与体验,说说自己曾经认为“白做”其实没有“白做”的事情,虽然有难度,虽然只是试探性的提问,还是有几个孩子举出了相关例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内容。

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要演的角色,研究他们的表情和语言,然后在组内分角色试一试。

学生创造性地表演小鹿了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的情景。

在表演中揣摩小鹿的心理。

表演小鹿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体会到了他心情的变化。

——由“惋惜”到“也高兴地笑了”。

玫瑰花开的时候,虽然小鹿自己没有看到,但是花儿给大家带来了美丽和快乐。

因此,他感到高兴,觉得这玫瑰花“没有白栽。

”通过表演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体会到了黄莺和微风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快乐。

二、注重体验。

课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

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

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你的心情会怎样?”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看到玫瑰花,感受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

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就感受到小鹿自己没看到玫瑰花但仍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

三、引导想像。

培养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中我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

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我先提供给学生
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学生举例——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讲得都非常好.。

小鹿在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正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