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的解读》PPT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2《大学之道》课件
找出本文使用顶真修辞的语句,试着探究其作用。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 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例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诗》)
【语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八目”是对“三纲”的承接。“八目”和“三纲”间到底有怎样的关 系?“八目”间具体又有怎样的联系?
大学之道,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而“八目 ”(“格物”“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实施“三纲”的具体路径。
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而治国平天下基于正己修身。 由此可见,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一致性。
大学之道的“三纲”很容易记,但其内在联系并不是特别容易理解。请 尝试说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明明德,彰明美德,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亲民,亲近爱惜百姓,或者使 民众去旧立新,它可以是明明德的目的所在;而止于至善,到达道德修养的最高 境域,这是最终理想所在,是根本所在。三者逐层深入,层层递进。
明明德
实践过程 一层
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 爱抚民众,在于到达道德修养的最高境域。知道要到达的“至善” 境域,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性 情安和;性情安和则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则处事合宜。每样东西都 有根本和枝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和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 理,就接近根本原则了。
《礼记》
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 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 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教育名著选读导论PPT课件
(2)“名著”通俗易撞,不卖弄学问。
(3)“名著”,永不过时。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
名著的内容是立体的;
“伟大书籍永远超过每个人的头脑。”
(5)“名著”最富有教育意义。
名著的内涵是创造的。
14
2、教育名著
(1)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教育名著都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境 界,传达了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 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后世有 着深远的影响;
21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论语学记孙子老子劝学墨子大学中庸乐记师说管子韩非子颜氏家训四书集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陶行知文集不陶行知教育言论录蔡元培教育论集家庭教育陈鹤琴22四教育名著目录四教育名著目录外国外国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纳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给教师的建议教学过程最优化巳班斯基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
19
研读教育名著的全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 个阶段:
读 议 省 写 用
20
四、教育名著目录(中国)
《论语》、《学记》、《孟子》、 《老 子》、《劝学》 、《墨子》 、 《大学》、 《中庸》、 《乐记》 、《师说》、《管 子》、《韩非子》、《颜氏家训》、 《四书集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 程》、《陶行知文集》与《陶行知教育 言论录》、《蔡元培教育论集》、《家 庭教育》(陈鹤琴)
成12个小组,各小组成员自由组合,每组4人。 第三,每组选出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讨论工
作。包括课前的名著阅读、资料查阅、讨论组 织工作,以及课堂讨论中的主持安排工作。 第四,讨论的材料作为平时作业考核的部分。 因此,要求讨论的同学提交书面文字材料(提 纲或者讨论稿),并准备好幻灯片,以便演示。
经济学基础完整 ppt课件
所以姚明是最聪明的,他没有让机会白白遛走,他抓住了机遇。虽然姚明有时 候也感叹:“我现在也就是一个蓝领,天天干的都是力气活!”虽然他也想 上大学,但是它可能会说他“上不起大学”。这并不是说他付不起学费,而 是指他不原意放弃上大学所能赚到的高额收入。证实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 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家会这样理解:由于个人上大学的 机会成本达到了足够高的程度,以至于上大学反而得不偿失。
欲望的无限性 资源的稀缺性
12
矛盾
经济学产生
欲望 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 渴求和愿望
特点 多层次:需求的多样性 无限性:欲望是无穷尽的(一种欲望得到满足后,甚
至未得已满足时,欲望就产生了。)
13
资源的稀缺性
一、什么是资源
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以分为:
1、自由取用物品:价格为零供给为无穷大。
9
目录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学的定义 二 经济学产生的前提 三 选择资源与配置 四 资源利用与经济制度 五 经济学十大规律
11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学的定义
具体来讲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如何被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欲望的无限性;资源的稀缺性,以有限的资源满 足无限的欲望。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你是否有经济头脑??
王师傅是卖鞋的,一双鞋进价30元甩 卖20元,顾客来卖鞋给了张50,王师 傅没有零钱,于是找邻居换了50元。 事后邻居发现钱是假的,王师傅又陪 了邻居50。
解读《大学》课件研读儒家经典,正心诚意齐家
释文
• 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 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 谓知本” 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 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 所以,朱熹根 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 的,就是朱熹补充的 文字。②即,接近, 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③未穷,未 穷尽,未彻底。④益,更加。
右经一章(205个字)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 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 在格物。
右经一章(205个字)
•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 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释文
• (4)《诗》云: 这几句诗引自《诗经·卫 风·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 澳(yu) 水边。斐,文采。瑟兮(亻闲) (xian)兮,庄重而胸襟开阔的样子。赫兮 喧兮,显 耀盛大的样子。(讠宣),《诗 经》原文作“(讠爰)”,遗忘。(5)道: 说、言的意思。 (6)恂栗,恐惧,戒惧。 (7)於戏!前王不忘:引自《诗经·周 颂·烈 文》。於戏(wuhu):叹词。前王: 指周文王、周武王。(8)此以:因此。 没
释义
• 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 “这样 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 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 高尚,达 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 难忘啊!”这是因为君 主贵族们能够以前 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 一般 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 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 君王已经去世, 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释义
• 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 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 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 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 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 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 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 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 了。
《大学》课件ppt
04
《大学》的当代解读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
现代视角下的《大学》更注重其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而非仅仅作为道德教化的工 具。
当代学者认为《大学》所强调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宗旨,对于现代人 的人格养成和道德修养仍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
管理好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 关系。
治国
参与国家治理,为社会做出贡 献。
平天下
实现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 发展。
三纲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获得真知。
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 知识和智慧。
阐述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
详细描述
《大学》从个人的修身养性出发,提出了以德行为本、以仁 义为质的思想,强调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和义 务,主张通过修己安人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2
《大学》的核心思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1
02
03
04
修身
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道 德观念。
《大学》对个人成长的指导方法
0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大学》,明确人生目 标和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0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03
拓展思维方式
借鉴《大学》中的自我管理思想 ,提升个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工作效率。
《大学》中的思维方式对于个人 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 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
《大学》ppt课件
关键概念及思想内涵
大学之道
指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 具有高尚品德和广博知识的人才。
02
明明德
彰显和发扬人内在的善良本性,追求 至善的道德境界。
01
03
亲民
关爱人民,以民为本,强调领导者的 亲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格物致知
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获取知识并提 升智慧。
推动文化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学者 在传承和发展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04 现代教育意义与实践应用
《大学》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德育为先
《大学》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认 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品 德。现代教育也应注重德育,将
间管理等
教师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建 议和指导,包括如何更好地理解 和应用《大学》中的思想理念、 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对后世影响深远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历代学者广泛 研究和传承。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塑造民族性格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礼制等观念,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中华 民族温和、谦逊、重礼仪的民族性格。
维护社会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倡孝道、忠诚等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 稳定。
如何在当代社会践行《大学》之道
传承优秀文化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当代社会应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推动文化的 创新发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所倡导的诚信、友善、敬业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当代社会应践行这些价值观,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尚。
《大学之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化常识】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 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 领。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 一,是儒家“入世”题想的全面体现。
【题解】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大学”一般有两种解释: ①“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 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 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 修已治人”的学问。 ②古代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相对于“小学”,而小学是研究文 字训诂音韵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 的规律和原则。
本文深刻地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自我保持圣人的才德,政治上施行王 道)的思想,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理 想主义色彩。这一思想经宋明理学的大力提倡,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 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 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对于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把人的思想束缚和局限 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内,形成某种金科玉律,导致思想僵化、拒斥革新的缺 点。
“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是修己( 内修)
“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安人(外治)
③ “三纲”与“八目”之间的关系
止于至善 (终极目标)
(内圣) 明明德
内修
★★ ★ 格致 诚 物知 意
★★ 正修 心身
亲民 (外王)
外治
《大学》全文 带拼音PPT课件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 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 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 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 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 放松。
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tngyuyhordxingyxnchngshngsh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三字经全文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20
•
mǎ niú yáng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 【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 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 必需品。 解读〗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 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 类的工具和食品。
•
fù
zǐ ēn
fū
fù cóng
xiōng zé yǒu
dì zé gōng
•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 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 对哥哥则要尊敬。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 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 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 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06大学之道课件-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2.朗读“八目”语句,解读内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
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 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 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理解:古代的那些有大德的人,都以彰显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 为主。彰显品德就必须先把国家治理好,想要把国家治理好,那就要 处理好家庭和家族的关系,而家庭由个体组成,能否使家庭和谐有序, 个体成员的修养非常重要。一个有修养的人,首先心要正,即不偏不 倚,这就要求我们排除私心杂念,去除妄想,做到“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要想使意念诚实不欺,就只有获得更多的知识,而知 识的获得,源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问题三:
请同学思考“三纲”和“八目”之间 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文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可 以说是本文的三个纲,第二段讲到的“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是八个目。
八目之中,“修身”以上都属于“明明德”之事, “平天下”以上属于“亲民”之事。
“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
诚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wú)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 (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qiè)。故君子必 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ǎn) 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 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恶恶臭:厌恶腐臭的气味。臭,气味。2..好好色:好,喜好;好 色,美色。 3.谦:通“慊”(qiè),满足。 4.厌然:遮遮掩掩、躲 躲闪闪的样子。
问题二:
哪些句子体现了“八目”的顺序,反 复朗读,思考为什么这样排列顺序?
国学经典《大学》教案全集
2024/1/28
《大学》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明明德”、“亲民”、“止 于至善”等,对于培养人的品德、修养、智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所倡导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古代 士人提供了全面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社会治理
《大学》中的“修齐治平 ”思想,对于提高社会治 理水平、实现社会和谐具 有重要启示。
17
当代价值体现
教育价值
将《大学》中的教育理念融入现 代教育,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人才。
2024/1/28
文化传承
研究和传播《大学》等国学经2
艺术手法赏析
2024/1/28
结构严谨
《大学》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提出核心思想,然 后逐层深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这种结构使得文章条理 清晰、逻辑严密。
语言简练
《大学》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 偶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既具有韵律之美,又增强了表达 力度。
善于用典
《大学》中引用了许多古代典籍和故事来阐述道理,这些 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得抽象的道理更加具体、 生动。
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8
9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01
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所阐述的“内圣外王”之道,即个人通过内在修养达到圣人的
境界,进而实现外在的社会价值,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02
追求至善之境
《大学》所追求的“止于至善”的理想境界,体现了儒家对于完美人格
和社会和谐的不懈追求。
2024/1/28
通过比较《大学》与《论语》、《孟子》等 儒家经典的思想异同,可以进一步揭示儒家 思想的整体面貌和内在逻辑。
第5.2课 《大学之道》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君子修身需求“内圣外王”之境界】 从践行之道来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 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 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内圣,通过自身的道学修 炼达到某种高尚境界;外王,把人的主体修养体现到其所在的社 会领域。内圣和外王互为表里、互相统一。按照儒家正统观念, 君子只有潜修于人格道德的修养磨炼,将道德实践内化于主体心 理结构中,使得主体逐渐积累、凝聚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才 谈得上为人的价值尊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根本原则
1.勾画有关“三纲” 的语句,解读内容。
明明德
彰明美好的德行
亲民
亲近爱抚民众
止于至善 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三纲领”具体指什么?
①所谓“明明德”,意指不断地彰明人内在的光明的德行, 培养高尚的道德。这是求知和修身。
②所谓“亲民”,是指做到求知和修身的方法。怎样才能达 到“明明德”,就要做到亲民,推己及人。
【拓展一】“明明德”侧重“内圣”,“亲民”侧重“外王 wàng”“止于至善”则是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内圣外王: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谓内备圣人之至德, 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儒家的人格理想。
“内圣外王”一词虽然首见于《庄子,天下篇》,但已成为儒家哲学之特点的代名词, 故人们-般称儒家思想实际上即“内圣外王”之道。从原始儒学到汉代的政治儒学,再从 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两千多年里,儒学的诠释也在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始 终在“内圣外王”的模式里运行。“内圣外王”被认知为儒家的主要思想,更是儒家理 想人格的集中体现。其从本质上来说,“内圣外王”可以说是儒家学者对“如何培养 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社会深入思考。在孔子思想中,政治和道德教化是不分的。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是由“内圣”到“外王’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 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 必先“修己”,儒家以“修己”为起点,而以“治人”为终点。 △子曰:“修己以敬”“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解释:自己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 记使别人也能立身,通达。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人的需要, 两者都满足了,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内圣外王之道”。 在“外王”方面也就是社会关系方面,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 之。”解释: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 绕着它。要求政治家首先出自道德家,统治者只有先致力于圣人之道,成为“仁人”, 才可能成为别人爱戴和拥护的人。
《大学之道》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
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
“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
“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
“经”,宋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唐以后,《礼记》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之一
“三礼”
《礼记》 《周礼》 《仪礼》
“十三经”
汉代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 于学官,为五经;唐代加《周礼》、《仪礼》,并将《春秋》 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为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 《尔雅》为十二经;南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聚麀:父子共一母,比喻乱伦秽行。
二、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 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 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tà]羹,毋絮 羹,毋刺齿,毋歠醢[hǎi]。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 客歠醢,主人辞以窭[ jù]。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 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 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怎样实现“三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七个步骤
止 达到“至善”境界
定
志向坚定不移
链式的因果关系
安 静
性情安和
心不妄动
虑
思虑精详
得
处事合宜
人要有目标。有了“止”目标后,才会“定、静、安、 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 碌无为、虚度此生。
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 “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 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明明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人谈读书》PPT优质课件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示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启发我 在学习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默而识之,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这句话启发我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要不感到 满足,在教诲别人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倦怠。
课外拓展
统编 五语上
25. 古人谈读书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成语或诗句呢?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课时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字,会 写“耻、诲”等5个字,读准多 音 字 “ 识 ” , 理 解“知”“识”“厌” 等字的古义。 2.能借助注释说大意,并联系 自己的读书体会,谈谈《论 语》中有关读书的句子对自 己的启发。(重点)
语段分析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思 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却只是随意地诵读,一定不 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 要。心思已经到了,眼睛、嘴巴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 吗?
课文解读
勤勉的态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注 释 【非】并不是。 【好】喜好。 【敏】此处指勤勉。
翻 译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 化,靠勤奋求取知识的人。
课文解读
勤奋、进取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注 释 【如】好像。 【恐】害怕。
【及】赶得上。
翻 译 学习如同追赶什么一样,唯恐赶不上,赶上了, 又怕丢失掉。
作者采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进一步强调了 读书时心到的重要性。
《大学》完整版本ppt课件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大学》传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 的增多,《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
通过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如 学术会议、文化交流项目、孔子学院 等,《大学》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 的人们所了解和接受。
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大学》的 传播不仅涉及语言翻译和文化解释的 问题,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理解和接受问题。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德育为先
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 德的人才。
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与现代教育中的 人文关怀相融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与现代教育中的 平衡发展相融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避免片面追求成绩。
《大学》对于全球文化交流的贡献
《大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为全球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大学》的传播和推广,可以让更多国家 和地区的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同时,《大学》所倡导的道德观念、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等,也具有普世价值,可以 为全球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止于至善
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人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
内省与慎独
通过自我反省和谨慎独处,培养自律和独立思考 的能力。
博学与笃行
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并付诸实践,不断提升个人 素养和实践能力。
诚信与友善
保持诚实、守信、友善的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大学》在东亚文化圈中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儒家经 典之一,对东亚各国的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影响。
《大学》三纲、八目之解读(经一传十)
《大学》三纲、八目之解读(经一传十)(经一章)读解: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
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地展开。
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传之一)读解这是“传”的第一章,对“经”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句进行引证发挥,说明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是从夏、商、周三皇五帝时代就开始强调了的,有书为证,而不是我们今天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产物。
《大学》说课PPT课件(202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32
02
03
3. 专题研讨
围绕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如“明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等。
2024/1/28
4. 现代应用
将《大学》智慧与现实生 活相结合,探讨其在当代 社会的实践意义。
5. 总结与回顾
梳理课程内容,巩固学习 成果。
8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教师对《大学》的基本思想、篇章结 构进行讲解。
倡导慎独精神
在个人独处时也能保持谨慎不苟,自觉遵守道德 规范,不做有违道德的事。
2024/1/28
21
《大学》中的齐家治国理念
家庭伦理观念
强调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伦理观念,为治国平 天下奠定基础。
以德治国思想
主张以德治国,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民本思想
强调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疾苦,注重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18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2024/1/28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01
古代那些想要彰显光明品德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
国家。这句话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联系。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02
所谓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这句话告诉
我们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1/28
01
内容概述
02
《大学》的篇章结构、核心思想、重要概念。
03
选取代表性段落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现代意义。
6
课程内容与结构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1]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音乐舞蹈与民俗文化
2024/1/30
探讨音乐舞蹈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和 作用,以及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乐舞
蹈风格。
传统舞蹈表演艺术 介绍中国传统舞蹈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如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等,并分 析其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 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完整版
2024/1/30
1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 儒家思想及其影响
• 道家思想及其影响
•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 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
•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024/1/30
2
01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2024/1/30
3
定义与特点
2024/1/30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探讨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如“道”、“无为而治”、“自然”等, 并分析这些观念在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道家经典著作解读
《道德经》解读
详细解读《道德经》中的重要篇 章和语句,揭示其中蕴含的哲学
《大学之道》ppt课件
初读文本 请勿看课本,尝试断句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 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古人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经世治国之学
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任务二:诵读经典与自读感知 请勿看课本,尝试断句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 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宋代以前,《大学》一直从属于《礼记》。朱熹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 《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 《大 学》与《中庸》《论语》 《孟子》 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
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 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 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们齐国的年成好吗?粮食够吃吗?老百姓好吗?过得
快活吗?国王陛下身体也好吗?心情畅快吗?齐国使臣
听了赵威后的话心里很不高兴,就冷冷的质问他说:“
我是奉齐王之命来访问贵国的,您连齐王的信还没有看
一眼。就问年成、百姓,最后才问候我们的齐王,这岂
不是先贱后贵,本末颠倒吗?”
•
“不是这个意思”,赵威后微笑着解释说: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 矣。
•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 至也。
本末 故事
•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访问赵国。
使臣拜见赵国后,拿出齐王的亲笔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他
。可是赵威后连信也没有展开,就笑呵呵地问使臣:“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意思是说,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末论
• 物格而后知至, • 知至而后意诚, • 意诚而后心正, • 心正而后身修, • 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 国治而后天下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读古今经典的必要
•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 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 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读史使人明智
) • 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生活得更好。
• 做一个内心丰富而高贵的人——内圣 • 内圣而外王
给《大学》做一张名片
成书与谁 有关
所属流派
文学史上 的地位
曾子记录孔子的话,曾子弟子记录曾子解释 的话,宋代朱熹加以整理分为“一经,十传”
至今还不出来为官呀,他们不是在齐国很有名气吗
?”使臣一一做了回答。接着,便与赵威后交谈了 两国都关心的情况。
• 买椟还珠
本末故事2
• 你的选择? • 1.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 2.该做的事情
• 成功人士的选择:先做了自己 该做的事情,而且要做好;再 做喜欢做的事情,不需要要求 做到什么标准,快乐就好。
,在止于至善。
• 大学?
• 《大学》就是“大人之 学”。
• 道? • 宗旨
• 大人?
• 1.成年人
• 2.拥有伟大人格的人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的三纲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明?
• ——彰显
• 明德?(什么是明德? 谁有明德?为什么要明 明德?)
• ——彰显灵明的德性,优 秀的美德,使更多的人 具备,并自觉地在生活 中呈现。
关于完美?关于追求完美?
• 世界上有没有完美?
• 追求内心的宁静,人生的从容,人际的美好,家 庭的温暖,社会的和谐,天下的安泰
• 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让自己更 优秀,不枉此生
【原文】
八条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你们想想,一个国家如果年成不好,没有足够的 粮食吃,能有百姓的好日子过吗?如果没有老百姓 ,又哪里来的国王呀?所以我才这样问呀。这不是
本末倒置,如果我先问候国王,才是舍本求末呢! ”
•
齐国使臣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就佩服地点
点头。赵威后情绪更高了,他又接着问:“你们齐
国的钟离子怎么样啊?叶阳子怎么样啊?为啥他们
• 前者决定人生的基础与高度, 后者决定质量与宽度
《大学》诵读总结
• 从《大学》中你学到了什么• 背诵《大学》
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有好习惯,好身体
读经典(一) 大学
王:如何能够成功?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理想? • 秦始皇统一六国,陈桥兵变宋太祖,玄武
门事变,鸦片战争,侵华战争 • 枪杆子里出政权 • 武力?
《大学》的精神追求:内圣而外王
• “外王”—— “外用于世”,
•
—— “齐家、治国、平天
下”。
• 亲民? • ——亲者新也,日新又
新。帮助他人进步。
• 止于至善? • ——以“止于至善”为方
向或目标,等于是永 无止境的期许。
为什么要止于至善?完美?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止——定——静——安——虑——得 • 本末 • 始终 • 近道矣
• “内圣”——“内求于己”,
•
—— “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
一件应该毕生努力做的事:修行
•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 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 欺负。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 ,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 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 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 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 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 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也许是气 的说不出话)。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 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 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 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 ,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 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儒家必修课
思想追求 主要内容
内圣外王
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
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三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