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教案(2019最新编辑)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庄子》二则.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庄子》二则.docx

21《庄子》二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搜集庄子的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感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三)教学难点:了解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文章阐述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2课吋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是战国吋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结合课下注释仔细阅读本文,理清文章大意,想一想:作者笔下的“鱼”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作者介绍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2.作品简介《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其中内篇7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彖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地描绘。

它在哲学、 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 读准字咅,记准字形北冥有鱼(同“溟”,海)5. 词类活用① 捋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状语,往上飞)②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6. 一词多义其其名为鲍(代词,它的)其正色邪(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7. 古今异义① 怒而飞(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②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优秀教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

通过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例,介绍两个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先读后感目的:培养学生对《庄子》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的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背景和主题。

2.教师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并进行讲解。

3.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并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

4.学生在课上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优点:1.通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庄子》,理解其思想和哲学意义。

2.读后感可以让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和感性抒发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其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读后感的分享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思辨能力。

二、情景剧表演目的:通过情景剧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和表演能力。

步骤:1.教师向学生介绍《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主题和情节。

2.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出情景剧的形式,表演整个故事情节。

3.学生在表演中可以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元素,例如:声音、道具、表情等等,以增加整个表演的情感表达。

4.完成表演后,每组学生进行评议,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建议。

优点:1.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从中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并更好地体验到其思想的深刻性。

2.情景剧的表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表演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同学之间的点评和建议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和团队协作。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

《庄子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3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2.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哲理,提高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1.2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教学难点:2.1理解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2把握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解释。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如“逍遥游”的含义等。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课文主题和寓意。

2.学生分享他们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二、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庄子的文章风格和特点。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三、比较阅读1.教师提供一篇庄子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2.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深化对庄子文章风格的认识。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庄子二则》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情趣。

3.在课堂讲解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4.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难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关注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以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行文的汪洋恣意、寓言的丰富多变为特点。

《逍遥游》通过描绘大鹏的形象,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道家思想;而《秋水》则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展示了庄子的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领会其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并欣赏其卓越的寓言艺术。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庄子的文章思想深奥,语言奇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并学会欣赏庄子寓言的独特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庄子的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实词和虚词。

2.难点:庄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观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中的寓言故事为例,分析庄子的哲学思想。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相关的预习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和《秋水》。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

2019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1 《庄子》二则 精制教案

2019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1 《庄子》二则  精制教案

21 《庄子》二则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线,按“通读——朗诵——诵读”层进式推进课堂流程,在教学中充分“以生为本”,充分体现自主性原则,让学生自行预习,自行搜索资料、自行朗读、自行体验揣摩,自行质疑讨论,师生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教学难点:体会庄子的语言特色,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教法学法:1、比较法2.拓展延伸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庄子的故事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①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②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③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注】①箕踞(jījù):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姿,状如簸箕。

②概:通“慨”,感叹。

③芒芴(hū):同“恍惚”。

似有若无的一种状态。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丧,看到庄子不但不哭,不伤心,反而敲着盆子唱歌。

惠子责问他,你妻子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现年老死去,你为何没有一点儿情义?庄子辩解说:“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转念一想,她本无生命,亦无形体,甚至连呼吸之气都没有。

后来,从若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气,气又成形,形变了生命。

现在生命又变成死亡。

这个过程,犹如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现在我妻虽死,但她已回归自然,静静安息在天地的怀抱里,我何必还要悲伤,这就是生命的道理!”在庄子的思想里,具备理性的知识,就可以摆脱情感的束缚,达到灵魂的自由。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展示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文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庄子二则》的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庄子思想的认同和尊重,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庄子二则》的内容,背诵重点句子,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难点: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将庄子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庄子二则》的内容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思考庄子的思想内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庄子二则》的内容,掌握庄子的哲学思想,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庄子二则》,了解庄子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庄子二则》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庄子二则》,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韵味。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文章内容,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庄子二则》,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之后,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庄子思想的感悟。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简介:《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被誉为“道家经典三十三篇”之一。

其中,有两则寓言最为人熟知,分别是《逍遥游》和《北冥有鱼》。

在校内教学中,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与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哲学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和道德观念。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庄子》《北冥有鱼》的寓言中,领悟到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高洁的思想内涵,懂得自我反省,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权利。

3、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故事来加深对父母和师长的感恩和遵从之情,进一步提高道德水准和人生素养。

二、教学活动:1、导入环节:通过卡片认知游戏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水生动物教师先将卡片图案展示于黑板上,学生可以通过图片中的水生动物的颜色、体形及其一些特征,来判断图案名称。

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启发式讲解:各种水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2、分析故事情节:课堂上,老师介绍《北冥有鱼》寓言的情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做出主题词:大海,北冥,鲸鱼,小鱼,上天问道,士君子3、生动讲解辞章:老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故事的辞章,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结构,把握故事蕴意。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在道家哲学思想中,鲲是一只巨大的鲸鱼,它与其他海洋生物比较,体型极为庞大,历经千年而不死。

同时,鲲寓意生命力、正气、永恒之物。

4、师生共读原文:通过学生之间的轮流朗读,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教师在阅读过程中,适当地加强一些语感、语重心长的教育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个人感受表达:学生了解完整寓言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问或,请他们谈论一下,对“鲤鱼跳龙门”中的谦虚、努力、追求等高洁品质怎样看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案

教案:庄子《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和他的主要思想。

2.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意义。

3.分析寓言的含义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北冥有鱼》中的寓言含义。

2.分析庄子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1.分析寓言中的道家思想。

2.进一步理解庄子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讲的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庄子》中的几则寓言。

2.提问学生是否有了解过海洋生态的知识,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介绍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他的主要思想。

2.分析《北冥有鱼》这则寓言,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寓意。

三、思考讨论(30分钟)1.提问学生对寓言中的鱼的理解,以及寓言可能代表的含义。

2.引导学生思考《北冥有鱼》中关于自然、生命和人类的关系的问题。

3.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归纳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个人表达(20分钟)1.召集每组一个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2.让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议和补充讨论。

3.汇总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话题进行讨论和策划一个宣传活动。

3.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介绍他们的策划方案。

【课堂小结】1.复习了庄子的主要思想。

2.分析了《北冥有鱼》这则寓言的寓意。

3.学生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

4.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5.进一步加深了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课后作业】1.完成《北冥有鱼》的阅读理解和思考题。

2.调查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环境问题的看法以及你为环境保护能做些什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能清楚、流畅地背诵课文。

2.积累“怒”“志”“抟”“扶摇”“野马”等文言词汇,能流畅地翻译文章。

3.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说理的方法。

【情境导入】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日,我们一同观赏《庄子》散文中的《北冥有鱼》。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北冥.有鱼(mínɡ)其名为鲲.(kūn)抟.扶摇而上(tuán)海运则将徙.(xǐ)齐谐.(xié)正色邪.(yé)2.全班齐读全文。

3.熟读课文,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1)重点词语:北冥:北海。

怒:激昂,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息:气息,这里指风。

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自然形成的水池。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抟:回旋翱翔。

扶摇:旋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苍苍:深蓝色。

是:这样。

(2)翻译课文,疏通文意: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特别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改变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似乎挂在天涯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海去了。

南海是一个自然的水池。

《齐谐》是记载一些怪异事物的书。

它说:“鹏迁徙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终点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二、品读赏析——理解内容1.依据课文内容概括鲲鹏的形象。

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改变奇妙莫测,奋飞时气概壮丽。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庄子哲学的思辨性:庄子哲学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举例:讨论庄子关于“无为而治”的观点,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掌握寓言故事的寓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庄子》二则时,我发现学生们对逍遥游的概念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追求精神自由的讨论显得特别积极。我觉得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的引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庄子寓言中的深奥哲理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内容,我需要更多地运用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同时,我也注意到,通过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了对庄子哲学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效果不错。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对庄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明确。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清楚地看到庄子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哲学中的逍遥游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庄子哲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最新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庄子的相对性思想、自由逍遥的生活态度以及其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还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将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外,学生在对比分析《秋水》与《逍遥游》时,能够发现两篇文章的异同,但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如文化背景、作者生平等,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庄子的思想。
(2)庄子辩证法思想的领会: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庄子通过寓言和对话所表达的辩证法思想。
-例:分析大鹏展翅寓言中“大”与“小”的辩证关系,以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3)庄子自由逍遥生活态度的理解:学生可能对庄子追求自由、逍遥的思想有所误解。
-例:探讨庄子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种生活态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庄子相对性思想的概念。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学生在理解庄子寓言的深层含义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意识到需要更细致地解读文本,引导他们逐步领悟寓言背后的哲学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适当增加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21《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21《庄子》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德充符》。

这两篇文章充满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人生观。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庄子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庄子的思想和哲学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挖掘庄子的思想内涵。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独特人生观和哲学思想,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

2.教学难点:庄子哲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庄子的思想世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庄子的思想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相关资料:庄子生平介绍、庄子哲学思想概述等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庄子的语言风格。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庄子的生平及其哲学思想,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例如:“庄子的人生观是什么?他如何看待名利和生死?”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

这两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寓言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哲学和人生思考的兴趣。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哲学思想,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能够自主翻译文言文,并对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文章的深层含义,学生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朗读并翻译《庄子二则》;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庄子的哲学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并翻译《庄子二则》;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2.教学难点: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庄子的哲学思想。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案例教学:以庄子寓言故事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庄子二则》的相关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庄子二则》,了解文章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齐读《庄子二则》,教师逐句翻译并讲解生词和语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哲学思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庄子二则》,模仿文中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翻译《庄子二则》,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2.理解文中表达的含义和思想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品味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哲学观点。

2.分析文中的意义和内涵。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理解庄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2.分析文中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本和教辅材料。

3.笔记本电脑或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简单介绍庄子的相关背景和思想,激发学生对庄子的兴趣。

Step 2 阅读与理解 (20分钟)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庄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3.庄子对于世俗之道和和乐之道的看法如何?4.课文中的两个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5.你对庄子的思想有何看法?Step 3 讨论与分享 (15分钟)请学生将答案分享给全班,并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Step 4 深入探讨 (20分钟)通过分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探讨以下问题:1.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2.庄子对于合符自然的生活态度有何表述?3.庄子的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有何启示?Step 5 文学赏析 (1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语言和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你觉得课文中的哪句话或段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你觉得庄子的思想在课文中体现得最明显的是什么?Step 6 总结与反思 (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写下对本课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1.你对这堂语文课有什么感想和收获?2.你对庄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吗?3.你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中有何收获和感悟?教学延伸:1.学生可选择一篇庄子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读后感或阅读笔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 教案

《庄子》二则
一、文学常识
1.庄子,名,(朝代)哲学家,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现存篇,包括内篇篇、外篇篇、 11篇。

二、字词翻译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
..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而上.
..三千里,抟.扶摇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三、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6.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教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2.能够理解并分析庄子的寓言故事,并能够运用其中的道理;3.能够通过阅读庄子的寓言故事,体会到生活中的道理和智慧。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和生平;2.能够理解并分析庄子的寓言故事,并能运用其中的道理;3.通过阅读庄子的寓言故事,体会到生活中的道理和智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案、教具、多媒体设备;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本第21课《庄子二则》,并做好相应的阅读笔记。

Step 2 指导讲解(1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并对课文进行讲解。

重点讲解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寓言故事中的体现。

Step 3 合作探究(20分钟)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讨论庄子的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智慧。

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学生演示:选出几组学生,让他们分别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表演,并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解释故事的道理。

Step 4 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相结合,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道理和智慧。

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运用这些道理和智慧。

Step 5 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讨论和总结,将学生对庄子的主要思想以及寓言故事的道理和智慧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Step 6 课堂检测(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庄子的主要思想和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

Step 7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庄子思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理解并分析庄子的寓言故事,并能运用其中的道理。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演示,学生积极参与并合作,在课堂上展示了一定的表现欲。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庄子的思想和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有些不够,需要进一步的辅导和引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教案
3.分析两则寓言故事:《庄子·逍遥游》中的“庖丁解牛”和《庄子·秋水》中的“井底之蛙”,引导学生体会庄子寓言的寓意和启示。
4.学习庄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排比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6.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用庄子的智慧看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逍遥游的哲学思想和庄子寓言的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庄子哲学思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顺应自然的基本原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庄子逍遥游的基本概念。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处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庖丁解牛》。这个案例展示了逍遥游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难点在于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夸张、对比、排比等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在联系现实生活时,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庄子的智慧看待问题,如如何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做到逍遥游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教学难点与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克服难点,掌握核心知识。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庄子〉二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无法顺应自然、纠结不已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庄子哲学思想的奥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庄子》二则》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庄子·外物》,包括《逍遥游》和《齐物论》两篇。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其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

这两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展示了庄子超脱物欲、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高雅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道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

但《庄子》的文章深奥难懂,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学生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庄子的思想具有时代价值,学生应该学会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庄子超脱物欲、追求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高雅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庄子思想的核心。

2.难点:分析庄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以及对庄子思想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采用课堂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庄子》二则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思想。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梳理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庄子》二则新课导入庄周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轻舞飞扬、飘然快乐。

于是他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醒来之后,庄子对于自己究竟是庄周还是蝴蝶感到惊奇诧异。

仔细想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子的想法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学习庄子的人生哲学!学习目标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重点)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难点)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难点)作者简介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曾做过漆园吏。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

作品简介第一则选自《庄子集释》,自晋人郭象以来,众家莫不把它的篇旨看作是论“逍遥”,并且以“逍遥游”作为庄子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一点几乎没有异议,但在关于何为“逍遥”,怎样才能“逍遥”的问题上,出现了种种分歧,从而影响到对该篇思想意义及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

第二则,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对惠子的批评,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

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很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

字词学习鲲()徙()抟()南冥()濠梁()鲦鱼()kūn xǐtuán mínɡháo tiáo北冥有鱼课文解读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2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3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

深入探究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结构梳理主旨归纳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艺术特色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

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待”。

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文解读阅读并思考:【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

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

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道”或“怎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

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是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惠子】力辩求真拘泥【庄子】巧辩尚美超然轻松闲适,诗意盎然深入探究1.关于这场“濠梁之辩”的结果,有人说是庄子赢了,有人说是惠子赢了,你认为是谁赢了?2.结合两则故事试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北冥有鱼》大鹏向南飞行,需要乘着六月的风而去。

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所“待”的。

它虽然能够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也就是说,它受到了风的制约。

如果没有大风,大鹏是不可能飞翔的。

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

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结构梳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力辩、求真、拘泥庄子→巧辩、尚美、超然万物与我为一主旨归纳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艺术特色1.精彩的论辩艺术。

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论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和幽默。

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文言小结◆古今异义南冥者,天池也()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今义:高山湖泊名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孩子,儿子◆一词多义怒而飞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其正色邪不知其几千里也(连词,表示选择)(代词,代鲲)安知鱼之乐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的)(代词,代鱼的快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词类活用其视下也(名词用作状语,往下)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情)水击三千里(名词用作形容词,在水面上)南冥者,天池也(名词用作形容词,天然的)◆文言句式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拓展延伸《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下列寓言和成语都出自《庄子》:鹏程万里扶摇直上越俎代庖望洋兴叹朝三暮四薪火相传东施效颦盗亦有道无中生有枯鱼之肆呆若木鸡无用之用蜗角之争每况愈下涸辙之鲋邯郸学步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成者英雄败者贼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第一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气势壮美)。

第二层:鹏鸟南飞有所待 (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

主旨: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鹏的形象: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志向高远但又无法摆脱外力束缚的大鸟形象,它象征着渴望追求崇高的理想却无法挣脱现实束缚的庄子。

文中,作者极尽想象,描写了一个体积庞大、气势惊人的大鹏鸟。

当鹏鸟振翅而飞,由北向南壮游南海时,其气势极大:“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然而,虽然大鹏神奇不凡,也依然要凭借“海运”所带来的大风才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它正如当时处于乱世的庄子,想要施展抱负却受到外力束缚,不得自由。

二、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